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钽金属垫块重建PaproskyⅢ型重度髋臼骨缺损的近期疗效研究

    作者:唐中尧;李鹏;茶晓锋

    目的:探讨钽金属垫块联合多孔钽杯翻修髋臼负重环骨缺损的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2年12月分析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采用钽金属垫块联合多孔钽杯重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的12例(12髋)患者,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45~78岁,平均64岁;病程3~32个月,平均16个月.按照Paprosky分类标准,均为PaproskyⅢ型髋臼骨缺损.所有患者翻修术中均采用钽金属垫块进行骨缺损的修复,并结合使用大直径的生物型髋臼杯进行翻修.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11例(11髋)获得随访,时间9~36个月,平均25个月,1例患者因车祸死亡而失访.所有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手术时间2~6 h,平均3h,术中出血量300~1 600 ml,平均900 ml.术后无深静脉血栓形成、假体周围骨折、假体周围感染、坐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出现.Harris评分由术前(46.25±8.99)分提高至术后的(83.75±6.7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P=-0.00<0.05).本组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钽金属垫块适合于修复髋臼PaproskyⅢ型骨缺损,可修复各种类型的髋臼环缺损,结合颗粒性植骨填补内壁包容性缺损、嵌压于垫块与金属臼杯之间诱导骨长入,为治疗髋臼PaproskyⅢ型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 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时机分析的病例对照研究

    作者:吕超亮;方跃;杨天府;王光林;刘雷;张晖

    目的:回顾性研究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疗效及术前等待时间对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螺钉治疗33例复杂髋臼骨折.男28例,女5例;年龄27~57岁,平均42岁.根据术前等待时间将患者分为2组:术前等待时间大于14d组,术前等待时间小于14d组.所有患者行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对患者术后进行影像学复位质量评价,根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及SF-36简便型健康调查问卷(SF-36)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全部患者获随访,平均时间24个月(14~47个月),骨折均愈合.手术时间平均3.5h(1.5~6.5h).术中出血量平均1330ml(300~2500ml),其中自体血回输25例.术后骨折复位情况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2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髋关节功能按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4例,可4例,差3例.SF-36评分总分为(70.63±17.03)分.术前等待时间小于14d组与术前等待时间大于14d组相比.术后复位质童、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前者优于后者.并发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2例,异位骨化6例,创伤性骨关节炎3例,股骨头坏死1例.结论:术前充分的影像学评估,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适当的手术时机均有利于患者术后患髋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提高.其中术前等待时间是较容易控制的因素,减少术前等待时间可明显改善复杂髋臼骨折的预后.

  •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李刚;曾玮;林清坚;黄常红;刘智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后髋臼发育的影响因素,为提高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闭合复位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采用闭合复位治疗100例单侧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测量患侧髋关节在复位后第12个月时的髋臼指数(AI)和髋臼深度与宽度比值[AI(D/W)].以性别、侧别、年龄、复往前患侧AI、复位前患侧AI(D/W)、脱位程度、股骨头宽度比值、复位前患侧股骨颈前倾角(FNA)、h/b比率及内收肌切断与牵引等10个因素作为自变量,分别以复位后第12个月患侧AI、AI(D/W)作为因变量,进行多重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年龄、性别、脱位程度、h/b比率、股骨头宽度比和复位前患侧FNA对AI、AI(D/W)有明显影响.年龄、脱位程度和复位前患侧FNA与AI成正相关,与AI(D/W)成负相关;股骨头宽度比和h/b比率与AI成负相关,与AI(D/W)成正相关.女性较男性髋臼发育快.结论:年龄、性别、脱位程度、是否同心复位、复位前患侧股骨头发育程度和股骨近端形态是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患儿髋臼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 髂腹股沟下和髂腹股沟入路的解剖比较研究及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秦晓东;吕天润;李翔;范卫民

    目的:比较治疗髋臼骨折的髂腹股沟下入路和髂腹股沟入路的解剖学差别,并探讨髂腹股沟下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男女新鲜尸体标本7具,同一标本做左右两侧对比研究,左侧采用髂腹股沟入路,右侧采用髂腹股沟下入路,切口内侧均自耻骨联合上方2 cm开始横行,切口外侧沿髂骨嵴至髂前上棘后外5 cm处,对比测量切口第1窗暴露的长径、横径和髂腰肌游离度.并随访观察2010年5月至2012年8月采用单一髂腹股沟下入路治疗的15例髋臼骨折患者的手术疗效,其中男12例,女3例;年龄20~65岁,平均40.6岁,采用Matta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髂腹股沟下入路在切口第1窗暴露长径、横径和髂腰肌游离度均优于髂腹股沟入路(P<0.01).临床观察15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Mata复位标准,10例获得解剖复位,5例复位满意;所有患者X线片结果为优.结论:相比经典的髂腹股沟入路,髂腹股沟下入路可显著扩大第1窗口的暴露范围,同时手术步骤简单.此入路是暴露髋臼前柱、前内侧壁和髋关节前方的理想手术入路.

  • 复杂髋臼骨折早期结构重建的临床研究

    作者:江和训;黄相杰;刘德忠;姜红江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结构重建的时机,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准确的时间选择.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入院的复杂髋臼骨折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93例(96髋),对照组98例(101髋),试验组于伤后7 d内完成手术,对照组于伤后10d后完成手术.用手术时间、术后复位的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关节功能评定(疼痛行走、关节活动度)、SF-36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①试验组按各型骨折分类其所用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②按Matta关节功能和X线评定标准,试验组明显好于对照组.③在对术前、术后立即和术后半年的CT评定中,试验组的复位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复杂髋臼骨折通过早期结构重建,能明显减少手术时间,增加手术复位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微创经皮桥接钢板技术治疗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前柱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莫挺挺;苏永宾;张维康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桥接钢板技术治疗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前柱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分析.方法:对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例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前柱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Judet-Letournel分型,均为单纯的髋臼前柱不稳定骨折.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2~63岁,平均42.8岁;挤压伤4例,压砸伤3例,高处坠落伤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19d,平均9.5 d.术前CT显示髋臼高位前柱骨折,骨盆真骨盆缘完整,骨折端分离均<1 cm.所有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微创经皮桥接钢板固定技术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的骨折复位质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9个月,平均14.5个月.依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4例,复位良好3例,复住较差1例.手术时间30~80 min,平均51.3 min;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86.2 ml;骨折愈合时间10~19周,平均13.3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采用Merle D'Aubigne评分系统评定:优5例,良2例,可1例.8例患者术后均无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术中大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微创经皮桥接钢板技术治疗真骨盆缘完整的髋臼前柱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好等优点,是一种治疗髋臼前柱骨折的良好手术方式.

  • 后上后前序贯复位固定C1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兰树华;朱俊锟;黄淑明;叶积飞;吴泉州;叶方;吕国强

    目的:探讨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的手术复位技巧,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2004年8月至2012年1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进行后上后前序贯复位、内固定治疗C1型AO/ASIF分型髋臼骨折13例,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18~64岁,平均42岁.术前经骨盆三维重建CT明确诊断分型后,于伤后5~20d手术,平均9.5 d.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手术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采用Matta复位标准对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手术时间为190~290 min,平均240 min;术中出血量1 300~3 000 ml,平均1 800 ml.术后1例出现浅表感染,经加强换药于3周后愈合.根据Matta复位标准:解剖复位8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1例.术后11例患者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0±8.0)个月,骨折均愈合.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ded' Aubingne和Postel临床评分:优7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对C1型AO/ASIF分型的髋臼骨折,采用后上后前的顺序进行序贯复位技术,手术流程满意,对提高手术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 侧卧位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C型髋臼骨折

    作者:余沛堂;俞伟;严建武

    C型(Tile分类)髋臼骨折是高能量骨折,往往伴有其他部位的损伤,其创伤大,出血多,移位明显,非手术治疗易致髋部多种功能消失.本院自2003年8月至2007年12月收治该类骨折14例,通过侧卧位,前后路联合手术,取得满意疗效.

  • 人工关节置换治疗修复困难的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

    作者:吕波;王跃;朱建辛;黄崇新;廖天成;王安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修复困难的股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8例(8髋)股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均为男性,年龄33~64岁,平均41.9岁。均采用生物型假体。采用Harris评分,从疼痛、功能及活动范围等方面进行随访,评价其疗效。结果:8例(8髋)患者术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卧床休息3个月,待髋臼骨折愈合后下床活动,无肺炎、褥疮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9~72个月,平均35.8个月。伤口均愈合,未发生假体下沉、松动现象。无脱位、感染发生。术后行走功能恢复正常(术后Harris评分平均87.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合并同侧髋臼骨折患者,能大程度恢复运动功能,减少创伤并发症,可作为内固定困难时的替代术式。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张晓东;杜贵强;倘艳锋;刘又文;陈久毅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的创伤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髋臼骨折并同侧下肢骨折14例.男9例,女5倒;年龄18~65岁,平均35岁.髋臼骨折按Letournel分型,后壁伴后柱骨折11例.单纯后柱骨折3例,均行钢板内固定.伴同侧股骨转子问骨折3例,1例行起重机架外固定,2例行DHS固定;伴同侧股骨颈骨折3例,均行空心钉加压固定;伴同侧股骨干骨折6例,1例行钢板固定,余5例行带锁髓内钉固定;伴同侧胫骨平台骨折2例,行钢板内固定.结果:1例半年后死亡,余13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8个月~5年,平均30个月.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髋关节疗效评定标准,优9例,良3例,差1例.结论:髋臼骨折合并同侧下肢骨折受伤暴力大、机制复杂、合并创伤多、易漏诊,应早期明确诊断,合理内固定.

  •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胡勇;谢辉;徐荣明;杨立峰

    髋臼骨折系人体深在的大关节内骨折.若行保守治疗,髋关节头臼的解剖关系难以复位;而手术治疗的效果不确定,术后并发症较多[1,2].

  • 移位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功林;章鸣;张文正;蔡国荣;王顺炳;王干生;杨德福

    移位性髋臼骨折是一种高能量损伤,随着现代化工业和交通事业的发展,这种损伤日渐增多.由于关节面受累和骨折移位,如未能及时达到确切的复位,日后发生骨折畸形愈合和不愈合,将严重影响髋关节功能.目前,对移位性髋臼骨折多倾向于早期确切复位和牢固的内固定,以改善和提高治疗效果[1~3].1998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骨盆重建钢板固定技术治疗18例移位性髋臼骨折,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大转子后半截骨术在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王攀峰;许硕贵;张春才;付青格;章云童;刘欣伟;牛云飞;汤洋

    目的:介绍一种新的大转子截骨方法,并评估后外侧入路联合该方法治疗累及髋臼顶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联合大转子后半截骨治疗累及臼顶的髋臼骨折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18~70岁,平均35.2岁.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后壁骨折10例,后柱骨折7例,横形骨折5例,T形骨折2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例,后柱伴后壁骨折3例,双柱骨折2例.根据Matta标准评估复位结果,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及美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标准评定标准评估外展肌力.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8~40个月,平均25个月.所有截骨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8.4周(6~12周).无骨不连、截骨块近端移位、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深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1例.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结果优11例,良15例,可3例,差1例.外展肌力4级3例,5级27例.结论:大转子后半截骨术可以增加臼顶部手术视野,有效提高股骨头与髋臼的解剖对应率,降低复位和固定难度,并发症少,为累及髋臼顶的骨折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螺旋CT三维重建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姜海;苗武胜;袁会军;余建国

    目的:通过术前术后对髋关节前倾角及髋臼壁发育情况的观察,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儿童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6月至2007年6月,发育性髋关节脱位53例(61髋),男12例,女41例;左侧34例,右侧11例,双侧8例;年龄3~16岁,平均5.6岁.行双侧髋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测量前倾角(FNA)及髋臼壁的发育情况,与术中所见比较.采用Pemberton或Chiari骨盆截骨及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术后复查三维CT,测量FNA,观察新髋臼的情况,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53例患髋前倾角均增大,大90°,小35°,平均(45.6±11.4)°.正常45髋前倾角为(23.5±10.2)°.髋臼各壁不同程度发育不良,与术中所见符合.术后前倾角较术前明显降低,前倾角平均(15.6±5.8)°.髋臼对股骨头包容明显改善.结论:髋关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全面显示髋关节的病理形态,精确地测量FNA,对术者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术后能更直观地判断手术效果,评估预后.

  • 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45例

    作者:陈红卫;赵钢生

    目的:探讨应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经手术复住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的髋臼后壁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男31例,女14倒;年龄19-68岁,平均37.6岁.合并髋关节脱位者41例.全部后侧Kocher-Langenbeek切口.结果: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按Matta的X线复位标准和Matta改良的d'Aubigne临床标准评估,解剖复位38例,满意复位7例;临床结果优30例,良10例,一般5例,优良率为88.9%.本组中发生创伤性关节炎4例.股骨头坏死2例,异位骨化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无切口感染和骨不愈合.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骨折复位质量、伤后至手术时间、骨折粉碎程度、手术经验是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 重建钢板加皮肤牵引在治疗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陈王震;章才军;朱国庆;王磊;王绍磊

    重建钢板因其有较好的可塑性,可充分预弯来适应髋臼的特殊形态,是一种在临床上较好的内固定器材.皮肤牵引是骨科较常用的无创伤的固定制动治疗方法.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4月,对23例髋臼骨折患者术前后行皮肤牵引,手术采用量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 先髋臼杯在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侯卫坤;刘林;鲁超;彭侃;杨治;许珂;许鹏

    目的:探讨先髋臼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R)治疗CroweⅡ型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DDH)的早期疗效.方法:自2001年9月至2013年7月,采用先髋臼杯对18例(18髋)CroweⅡ型DDH患者行THR,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42~60岁,平均47.6岁;病程9~22年,平均13.5年.术前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肢体短缩,髋关节功能受限.术前1d及术后12个月分别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术后1周对髋臼假体覆盖率进行影像学评价.结果:术后18例(18髋)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无深静脉血栓、髋关节脱位、感染及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期内无需要手术翻修病例.术后1周X线片示髋臼假体覆盖率均大于80%.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2.67±5.06分提高到术后12个月的94.79±3.27 (t=-45.269,P<0.001).结论:对Crowe Ⅱ型DDH患者,采用先髋臼杯进行THR,可获得较高的髋臼假体覆盖率及满意的早期临床疗效.

  • 髋臼四方区复杂型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作者:毕大卫;韩雷;祖罡;郑琦;费骏;魏威;顾军;马海涛;陈亿民

    目的:根据复杂型髋臼四方区骨折的不同类型,探讨不同手术入路,以获得更好的手术暴露和更可靠的复位内固定.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共收治58例髋臼四方区骨折,男36例,女22例;年龄23~61岁,平均36.9岁.术前摄骨盆片及双斜位片,辅以CT扫描重建髋臼,按Letournel分型其中前柱15例,横形12例,T形7例,前柱伴后半横形9例,双柱骨折15例.分别采用单纯Kocher-Langenbeck (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改良的Stoppa入路手术、组合式联合手术入路,或者经改良Stoppa入路结合经皮髋臼前柱拉力螺钉固定.结果:49例患者获随访,时间2~6年,平均32个月,术后其中1例发生深部感染,经创口引流,配合有效抗生素后治愈,2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手术结果复位按Matta标准评定:解剖复位(移位<1mm)36例,满意复位(移位l~3 mm)8例,不满意复位(移位>3 mm)5例.关节功能按Merle 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定:优32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总分(15.3±2.5).结论:采用单一的手术入路只能解决一部分类型的髋臼复杂型四方区骨折,更多的需要采用联合入路,改良的Stoppa入路结合髂腹股沟前入路或者结合前柱髋臼螺钉通常是解决复杂型四方区骨折移位有效的手术入路,临床疗效满意.

  • 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景灵勇;刘观燚;胡勇;张飞;阮永平;徐荣明

    目的: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及疗效评价.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10月手术治疗陈旧性髋臼骨折26例,其中男21例,女5例;年龄18~65岁,平均35.6岁.按Letourne-Judet分型,后壁9例,横形3例,横形加后壁7例,后柱加后壁2例,T形2例,双柱3例.术前经骨盆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分型后,均采用手术治疗;伤后23~141 d手术,平均36.4 d.分别采用前、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显露并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26例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8年,平均32.4个月.26例患者Matta评分:疼痛(5.04±1.04)分,活动度(5.23±0.76)分,行走情况(4.92±1.16)分,总分(5.06±0.99)分;其中,优6例,良10例,中6例,差4例.术后出现的外侧皮神经损伤3例,坐骨神经损伤2例,股骨头坏死1例,感染1例,异位骨化6例.结论:对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治疗要准确地进行术后评估,严格掌握手术指征,选择恰当的手术入路,正确的复位固定方法,可以获得相对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外科手术
  • 后侧手术入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报告

    作者:李毅;姚建锋;马建兵;许鹏;张育民;王军伟;郑江;秦四清

    髋臼骨折往往由高能量损伤所致,治疗不当可引起髋关节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2004年11月至2007年12月,对38例髋臼后部骨折的患者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行切复内固定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1268 条记录 2/64 页 « 12345678...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