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杂髋臼骨折中远期疗效分析

    作者:雷贵富;徐阿炳;班吉鹤;石钢;方铭

    目的:探讨复杂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31例复杂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31~57岁,平均38.6岁.对其X线、CT、手术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价标准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31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6个月.无感染及术中血管神经损伤,1例因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影像学评价,解剖复位17例,复位满意12例,复位不满意2例.根据美国矫形外科学会评价标准,优18例,良9例,可3例,差1例.结论:复杂髋臼骨折合并症多,术后易发生并发症,准确复位、可靠内固定可提高疗效,大限度恢良髋关节功能.

  • 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马骁;卡索;刘成;李丹;刘守应;王永成

    目的:探讨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髋臼双拄骨折的效果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收治髋臼双柱骨折患者19例,男13例,女6例;年龄27~52岁,平均39.6岁.高位双柱骨折11例,低位双柱骨折8例,双柱骨折累压骶髂关节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11 d,平均5.8d.患者均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手术,重建钢板和螺钉内固定.结果:除1例死亡外本组全部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3.6个月.关节功能根据Harris评分标准,术后功能优9例,良7例,可2例.结论:经前后路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双柱骨折疗效满意.

  • Zweymuller系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分析

    作者:翁文杰;邱旭升;张海林;袁涛;陈东阳;徐志宏;蒋青

    目的:评价Zweymuller螺旋臼结合髋臼加深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的中期疗效.方法:自1998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Zweymuller系统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6例62髋,男14例(15髋),女42例(47髋);平均年龄48.6岁(30~67岁).术前所有患者均有髋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观察项目包括术后并发症、影像学及功能恢复情况.髋关节功能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56例获得随访,时间5~11年,平均6.5年.X线检查显示髋臼假体位于真臼住置,与周围骨床结合紧密.髋臼假体外展角35°~50°,股骨假体内、外翻3°以内,术后患肢短缩平均(0.5±0.2)cm.术后近期发生深静脉血栓20例,予溶栓治疗后好转.近期脱位1例,复位、制动3周后下地行走.4髋发生异位骨化、均为BrookⅡ型.无感染、神经损伤病例发生.术后Harris评分(87.4±3.5)分,与术前(43.2±6.7)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Zweymuller螺旋臼结合髋臼加深技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中期疗效优良.

  • 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在骨盆前环损伤中的应用

    作者:唐春晖;唐旭东;罗伟

    目的:探讨有限切开,微创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的可行性、技术要点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选择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患者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25~61岁,平均41.6岁.前环损伤按Tile分型:A2型5例,B1型2例,B2型9例,B3型1例,C1型3例.单纯前环骨折15例,前环骨折合并耻骨联合分离2例,前后环均骨折3例.观察内容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股神经及髂血管损伤情况、术后骨折复位情况等.结果:所有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深静脉血栓、股神经及髂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tta复位标准,优12例,良7例,可1例.1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平均16.3个月.根据Majeed疗效评价标准,优15例,良3例,Majeed评分94.3±6.0.结论:经髂腹股沟微创小切口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损伤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临床操作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 手术治疗髋臼底骨折合并髋关节中央型脱位

    作者:罗民;李福;刘天戟;刘乃杰;吴晓明

    我们从1990~1998年收治陈旧性髋臼底骨折合并髋关节中央型脱位38例,经手术折页式截骨,克氏针固定,术后牵引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 髋臼记忆内固定系统治疗髋臼横断骨折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作者:汪光晔;张春才;许硕贵

    目的:研究髋臼三维记忆内固定系统(ATMFS)治疗髋臼横形骨折及其产生的动态记忆应力促进骨愈合的生物力学基础.方法:利用计算机仿真三维有限元技术,对以记忆合金ATMFS固定髋臼横断骨折的生物力学行为进行模拟,BaⅡ型三维有限元模型共划分2 520个结点,7 946个单元;C Ⅲ型三维有限元结构共划分1 667个结点.6 332个单元,单元采用TET 4单元;髋臼有限元模型共划分113 028个单元,结点数为19 348.结果:①BaⅡ型和CⅢ型接骨器固定髋骨后,变形大的加压部第1结构主应力BaⅡ型大值分别为224.5 MPa和-34 MPa,其维持纵向的动态记忆持骨力196 N;CⅢ型大值分别为224.5 MPa和-34 MPa,其维持轴向的动态记忆加压力为125.05 N,二者皆远小于其屈服强度.②被固定髋骨应力分布均匀,各结点所受应力主要为正应力;髋臼底主要为压应力,近髋臼边缘处及髋臼前角部分为张应力.③骨折断面以压应力为主,大压力峰值5.93 MPa,大张力0.164 MPa,压应力主要通过皮质骨传递(约1.46 MPa),约为松质骨断面应力(约0.242 MPa)的7倍.结论:ATMFS有良好的耐疲劳与重复使用性,其固定后产生的动态记忆加压应力场,有利于固定髋臼横断骨折的稳定.

  • 自制三维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复合型髋臼骨折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王辉;毕大卫;胡钢锋;祖罡;韩雷

    目的:根据髋臼解剖特点,研制一种三维解剖锁定钢板固定除后壁及后柱的复合型髋臼骨折,尤其是包括四方区移位的复合型髋臼骨折,并探讨其优缺点.方法:通过对40具成人骨盆及5具成人新鲜尸体标本的测量、试验,测量弓状线弓耻线弧长和弧度、髋臼中心至弓状线的距离等解剖数据,设计出三维解剖锁定钢板,经髂腹股沟入路或者联合Stoppa入路固定复合型髋臼骨折.结果:弓状线弧长:男(54.12±5.42) mm,女(58.24±6.60) mm.弧度:男(64.26±10.28)°,女(60.32±12.26)°.弓耻弧长:男(122.21±8.02) mm,女(126.52±7.84) mm.弓耻弧度:男(66.24±13.10)°,女(63.25±12.10)°.髋臼中心至弓状线的距离:男(18.6±2.2) mm,女(18.9±2.5) mm.由髂腹股沟入路或者联合Stoppa入路对非后壁及后柱的复合型髋臼骨折,包括四方区移位的髋臼骨折施行三维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复位及固定可靠.结论:采用自制三维解剖锁定钢板固定非后壁及后柱的复合型髋白骨折能解决既往常规内固定难以解决的一些复合型髋臼骨折,复位固定更加精准、可靠、稳定,且手术创伤小,开拓髋臼骨折内固定的新思路.

  • 髋臼后柱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技术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吕荷荣;何治勇;王艮存;何炯成

    目的:确定后柱各个区域放置螺钉的佳角度和长度,解决后柱中部区域拧入螺钉易穿入关节的难题.方法:取成年男性尸体标本10具,年龄20~74岁,平均54.5岁.自髋关节处去除双侧股骨,切除L5,自正中矢状面锯开骶骨及耻骨联合,得半骨盆标本20个,排除骨性异常.彻底剔除附着于骨盆的软组织,令标本自然风干备用.确定髋臼上下缘界限和髋臼后柱系列断面,制作髋臼后柱系列断面.在各断面上测量后柱宽、髋臼宽和髋臼后柱宽度百分比,测量各进钉点的螺钉角度和长度,测量数据用SPSS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平髋臼上1/2断面B、平髋臼1/2断面C、平髋臼下1/2断面D各进钉点的螺钉进钉角度和长度:在平髋臼上1/2断面B上,髋臼后柱外侧缘即髋臼后缘B0分别为41°和44.0 mm;髋臼后柱外1/2即B1分别为66°和42.2 mm;髋臼后柱1/2即B2分别为91°和59.5mm;髋臼后柱内1/2即B3分别为107°和64.0 mm;髋臼后柱内侧缘B4的大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分别为123°和65.5 mm,小进钉角度和螺钉长度分别为109°和59.0mm.在平髋臼1/2断面C上,髋臼后柱外侧缘即髋臼后缘C0分别为39°和39.0 mm;髋臼后柱外1/2即C1分别为57°和36.0mm;髋臼后柱1/2即C2分别为74°和36.0 mm;髋臼后柱内1/2即C3分别为90°和36.0 mm;髋臼后柱内侧缘C4分别为106°和76.0mm.在平髋臼下1/2断面D上,髋臼后柱外侧缘即髋臼后缘D0分别为42°和35.5 mm;髋臼后柱外1/2即D1分别为61°和33.0 mm;髋臼后柱1/2即D2分别为81 °和32.0 mm;髋臼后柱内1/2即D3分别为100°和31.0 mm;髋臼后柱内侧缘D4分别为120°和74.0 mm.结论:髋臼后柱钢板螺丝钉技术中,在髋臼区的外1/4区、外中1/4区、内中1/4区和在内1/4区,钉后柱角分别为40°~60°、60°~75°、75°~90°、90°~平行于四方区,螺钉长度30 mm.

  • 髋臼后壁解剖学测量及定量分析

    作者:汤洋;章云童;张春才;王攀峰;赵雪;陆雄伟;胡小鹏

    目的:通过对髋臼后壁厚度的解剖学测量及定量分析,探讨髋臼后上壁的形态特点及临床意义,为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15具经甲醛浸泡处理的成年防腐尸体骨盆标本(男8具,女7具),清除多余软组织后对髋臼整个后壁采用角度分区法,分别测量不同层面不同分割点的后壁厚度,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距臼缘5mm处测量的髋臼后上壁平均厚度波动于(6.47±0.61) mm至(7.43±0.71) mm之间,髋臼后下壁平均厚度波动于(5.62±0.51) mm至(6.33±0.61) mm之间,臼顶平均厚度波动于(7.71±0.74) mm至(8.27±0.99) mm之间,距臼缘5 mm处髋臼后上壁厚度与髋臼后下壁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臼顶厚度较髋臼后上壁增厚较显著(P<0.05);距臼缘10 mm处测量的髋臼后上壁厚度波动于(8.81±0.67) mm到(13.35±0.89) mm之间,髋臼后下壁厚度波动于(7.02±0.63) mm至(7.66±0.69) mm之间,臼顶平均厚度波动于(14.46±0.97) mm至(17.05±1.35) mm之间,距臼缘10 mm处髋臼后上壁厚度较髋臼后下壁增厚较显著(P<0.05),臼顶厚度较髋臼后上壁增厚显著(P<0.01);距臼缘15 mm处测量的髋臼后上壁厚度波动于(12.08±0.78)mm至(19.84±1.03)mm之间,髋臼后下壁厚度波动于(10.17±0.76) mm至(11.12±0.77)mm之间,臼顶平均厚度波动于(23.23±1.12) mm至(26.01±1.53)mm之间,距臼缘15 mm处髋臼后上壁厚度较髋臼后下壁增厚显著(P<0.01),臼顶厚度较髋臼后上壁增厚显著(P<0.01).结论:整个髋臼后缘厚度从髋臼后下壁→髋臼后上壁→臼项部呈现逐渐增厚趋势,这种趋势随着测量点距臼缘距离的不断增加而愈加明显.髋臼后上壁除了传统意义上维持“头臼对应”稳定性功能外,还可能参与髋臼部分负重.

  • 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骺分离一例

    作者:陈欣志;范天凤;宋玉荣

    同侧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股骨头骨骺分离是十分罕见的复合损伤,本文报告1例并复习文献3例[1,2],探讨了形成这种损伤的机理和预防。1 典型病例××,男性,8岁,左髋部汽车撞伤后1小时在他院以髋脱位行手法复位治疗失败。伤后24小时入院。查体:左下肢屈曲内收短缩畸形,髋关节弹性固定,左下肢间接测量(髂前上棘至内踝尖距离)较健侧短缩3cm。X线示:左股骨头骨骺分离,骨骺位于髋臼后上方。皮牵引2周手术,术中见股骨头骨骼完全分离,骨骺在髋臼后上方被臀大肌包埋,关节囊后侧撕裂,圆韧带断裂,关节腔充填血凝块。复位后直径1.5mm克氏针2枚内固定。术后6周X线示愈合良好,术后4月髋关节屈伸近正常,内旋外旋受限,X线示股骨头骨骺变小、高度减少。同位素骨扫描示左股骨头骨骺同位素分布不均,右侧分布均匀,提示左侧股骨头缺血坏死。

  • 髋臼方形区骨折的治疗及研究进展

    作者:彭烨;张立海;唐佩福

    髋臼是人体的重要承重关节,髋臼方形区是髋臼内侧壁的重要结构,具有特殊的形态结构和重要功能。方形区骨折是髋臼骨折中常遇到的骨折,由于髋臼方形区处于骨盆内侧,所以手术中的显露及复位十分困难。同时,髋臼方形区骨质较薄较难固定,外侧有髋关节,选择合适的内固定和对相关解剖的了解十分重要。方形区骨折后,股骨头容易向内侧移位,甚至突入盆腔造成嵌顿,其复位和治疗一直是骨科中的难点。对于方形区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也不一。本文就方形区的解剖学特点、手术入路选择、内固定治疗方式、治疗要点和疗效等做一综述。

  •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和重建

    作者:康志伟;张耀辉;杨自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作为一项逐渐成熟的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骨科医师所熟知和开展,但随之也使髋关节翻修术患者增多.翻修的原因主要包括假体的无菌性松动、不稳、周围骨折、内衬磨损等,而髋臼骨缺损和髋臼假体的选择一直困扰着广大医师.本文总结了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中髋臼骨缺损的分类和重建,比较各种分类法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有多种植骨方式及髋臼假体的选择来重建髋臼,阐述了植骨的材料来源、植骨方式、复杂髋臼骨缺损的重建以及假体固定方式的选择,为临床医生处理各种髋臼骨缺损提供依据,以期更精准地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 陈旧性髋臼骨折治疗进展

    作者:包倪荣;赵建宁;王与荣

    髋臼骨折是一种暴力机制复杂,移位方式多样,常伴有股骨头脱位,治疗困难的严重关节内骨折,常因处理不当而并发创伤性关节炎.目前国内外对于陈旧性髋臼骨折的治疗方法还存在一些不同看法,在此将已达成的共识与仍存在的分歧综述如下.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移位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晓岚;周江南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有移位髋臼骨折的远期疗效,并分析影响远期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本组按Letournel-Judet分型简单骨折23例,复杂骨折31例,骨折移位≥3 mm,合并髋关节后脱位16例,中心性脱位13例,股骨头软骨面损伤17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其中伤后2周内手术42例,3周后手术12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8个月,Matta关节评分>15分、Liebergall影像学评价A、B的病例43例,优良率79.6%,3年后全髋置换5例,占9.3%.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能使髋臼恢复正常解剖形态,有利于关节功能的恢复,远期疗效较好;Letournel-Judet骨折分型、股骨头软骨面是否损伤、骨折后手术时间以及复位质量是主要影响因素,提示髋臼创伤骨折的严重程度直接影响其预后.

  • 髋臼在前柱投影的解剖学研究

    作者:宋朝晖;张英泽;彭阿钦;潘进社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的解剖学结构和螺钉放置的安全角度范围.方法:取20具骨盆标本,在X线透视下确定髋臼上缘距髂前下棘顶点和髋臼下缘距髂外血管鞘外缘与骨盆缘交点的距离,CT垂直扫描前柱,测量距髋臼上缘0.5~4.0 cm(每0.5 cm测1次)的CT断面上前柱宽、髋臼宽.根据髋臼在前柱表面的投影,将前柱分为髋臼区、相对危险区和危险区,并测量距骨盆缘1 cm处φ2.5 cm螺钉进钉的安全角度.结果:髋臼上缘在髂前下棘顶点上(1.1±0.1)cm,髋臼下缘在髂外血管鞘外缘与骨盆缘交点下(1.7±0.2)cm,距髋臼上缘0.5、1.0、1.5、2.0、2.5、3.0、3.5、4.0 cm的CT断面上,前柱平均宽分别为(55.7±4.8)、(54.4±2.0)、(50.5±3.7)、(41.3±3.0)、(39.1±4.6)、(35.2±5.7)、(31.7±5.6)、(30.8±3.4)mm;髋臼宽分别为(28.2±6.2)、(34.7±5.5)、(36.8±5.2)、(34.8±2.7)、(37.0±4.2)、(33.2±5.1)、(29.6±5.7)、(28.0±3.9)mm;距髋臼上缘0.5 cm断面进钉安全角度应<87°±8°;距髋臼上缘1.0cm断面进钉的安全角度应<76°±7°;距髋臼上缘1.5 cm断面进钉的安全角度应<69°±7°;距髋臼上缘2.0 cm断面进钉的安全角度应<63°±7°.结论:髋臼中心部不能放置螺钉,中心部以上可以放置螺钉,进钉角度应<63°±7°.

  • 复杂移位型髋臼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纪斌;楼国祥;曹成福;周军杰;丁浩

    目的:探讨复杂移位型髋臼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00年2月-2002年7月收治23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后柱合并后壁骨折11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6例,双柱骨折5例,"T"形骨折1例.本组复杂移位型髋臼骨折均采用手术治疗.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1例,Kocher-Langenbeck(K-L)入路5例,髂骨股骨入路4例,前后联合入路3例.结果:根据Matta评分标准,解剖复位16例(69.6%),满意复位6例(26.1%),不满意复位1例(4.3%).所有病例随访6~26个月,平均19.6个月,随访疗效与X线优良率分别为81.8%,83.9%.结论:复杂移位型髋臼骨折尽早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临床疗效,手术医师的手术技巧和临床经验与疗效密切相关.

  • 76例髋臼骨折的治疗

    作者:高辉

    目的评价髋臼骨折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方法本文报告了76例有移位髋臼骨折经骨牵引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并进行了2~10年的随访.结果牵引治疗组36例病例优良率63.9%,手术治疗组40例优良率92.5%,经卡方检验,P<0.05,显示二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的显著性差异.结论手术治疗对有移位髋臼骨折的治疗的远期疗效明显高于骨牵引治疗.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治疗学
  • 髋臼位相参数的测定方法及临床意义

    作者:索鹏;高建华;梅汉尧;陈永源;王浩杰;周永顶;陈坚;杨益

    目的探讨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量骨性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方法及对全髋关节置换手术(THR)中髋臼精确安置的指导意义.方法通过20具(40髋)骨盆标本髋关节正位X线片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测算值与骨盆标本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实际值相比较,以证明该测算方法的准确性.结果骨盆标本髋关节正位X线片测算的髋臼前倾角、外展角数值与实际值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髋关节正位X线片上测算髋臼前倾角、外展角的方法是准确客观的,该方法简单易行,从而使THR术中髋臼假体的安置更加精确.

  • 髋臼骨折的治疗进展及思考

    作者:周东生

    髋臼骨折为高能量损伤所致的关节内骨折,由于髋臼复杂的解剖特点、功能的重要性,加之骨折治疗困难,此类损伤的救治对于创伤骨科医生是一个挑战,也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1-2].以往采用非手术治疗,由于无法恢复股骨头与髋臼的匹配关系,疗效不佳,但是随着对髋臼骨折的详细论述、学习加深以及目前外科治疗观念的确立,对于不稳定,复杂的髋臼骨折多进行手术治疗,提倡解剖复位、有效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3-5].而随着国内对于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日益关注,相关知识、技术不断推广和普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而患者也获得了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治疗
  • 髋臼骨折的创伤机制和临床分析

    作者:张维康;蔡钰梅;颜海波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创伤机制、分类和治疗方法.方法 65例髋臼骨折患者,其中44例采用骨牵引治疗,21例采用手术内固定治疗.结果经平均4.5年的随访,非手术治疗44例满意率75%,手术治疗21例满意率71.4%.16例骨折移位>3 mm,经牵引后骨折移位<3 mm.7例骨折错位明显,因合并伤严重而放弃手术治疗,其结果均为不满意.手术治疗21例,术中发现17例股骨头有明显的肉眼损伤.结论髋臼骨折应力求解剖复位,恢复头臼对应关系,并早期功能锻炼,对错位明显的骨折采用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创伤时头臼撞击部位及程度可直接影响预后效果.

1268 条记录 3/64 页 « 12345678...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