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髋臼前柱骨折与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王先泉;张进禄;周东生

    目的:探讨髋臼前柱骨折与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94年5月-2003年12月共收治髋臼前柱骨折和前壁骨折(A3型)31例,其中A3-1型5例,A3-2型9例,A3-3型17例.其中13例采用非手术治疗,18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髂腹股沟入路13例,髂股入路5例.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17例,可1例.非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10例,可2例,差1例.结论:骨折块较大、移位比较严重且伴有髋关节前脱位的髋臼前壁骨折需要手术治疗.高位型前柱骨折多数需要行手术治疗.低位型前柱骨折多数行非手术治疗,少数移位非常严重的骨折需要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 髋臼 前柱 前壁 骨折
  • 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STubo心肌病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比较

    作者:梁滨;黄榕翀;康美丽;史晓利;李智;刘俊;朱皓;周旭晨

    目的:分析单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年临床数据,探讨TakoSTubo心肌病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连续入选2008-01至2014-04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04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和左心室造影更正诊断为TakoSTubo心肌病有10例患者纳入TakoSTubo心肌病组。选取同一时期内发病时间≤6 h,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前降支单支病变的32例患者纳入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特征、血脂水平、心肌标志物水平、常规12导联心电图前壁导联病理性Q波发生率、QTc间期及倒置T波分布情况。结果:在初步诊断为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修正诊断为TakoSTubo心肌病的比例为1.06%。TakoSTubo心肌病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中女性占9%(P<0.01)。TakoSTubo心肌病组发病前存在应激史的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70% vs 22%,P=0.02),TakoSTubo心肌病组患者心肌标志物峰值水平显著低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肌酸激酶:(486.0±249.0) U/L vs (716.0±132.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13.5±17.1) mg/L vs (47.5±21.9) mg/L,心肌肌钙蛋白I:(22.8±16.3) ng/ml vs (56.4±24.0) ng/ml,P均<0.01]。两组间发病年龄、高血压患者比例、糖尿病患者比例、血脂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前壁导联Q波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akoSTubo心肌病组与前壁急性心肌梗死组在QTc间期[(630.0±117.0)ms vs (540.0±62.0) ms, P=0.001]、12导联心电图Ⅱ、Ⅲ、aVF、aVR、V6导联倒置T波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0.00% vs 3.13%;60.00% vs 6.25%;90.00% vs 3.13%;100.00% vs 21.88%;100.00% vs 46.88%;P均<0.05)。结论:与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相比,心电图以ST段抬高为特征的TakoSTubo心肌病患者发病前多伴精神或躯体应激因素,QTc间期显著延长,T波倒置分布更加广泛。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伴下壁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永旺;邓根群;曲鹏;张志刚

    目的探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下移与临床预后及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998年1月~2002年10月住院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59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所示左前降支"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的关系分成两组,Ⅰ组36例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前,Ⅱ组23例病变位于第一对角支发出后.结果Ⅰ组36例占61.01%,Ⅱ组23例占38.98%.Ⅰ组病人多数合并下壁导联ST段下移≥1mm,在Ⅱ、Ⅲ、aVF导联分别为81%,92%,79%.Ⅱ组多数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ST段下移<1mm,在Ⅱ、Ⅲ、aVF导联分别为60%,61%,53%.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下移可以预测"罪犯"血管病变部位位于第一对角支起始部近端,而ST段位于等电位线或ST段下移<1mm预示病变部位位于前降支远端.

  • 心电图R波递增不良诊断前壁心肌梗死的价值

    作者:曾学寨;刘德平

    R波递增不良(PRWP)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心电图(ECG)术语,是等位性Q波表现之一,常用于提示或怀疑陈旧性前壁心肌梗死(MI).ECG PRWP除见于前壁MI外,还可见于心室肥厚、束支阻滞及导联位置误放等,ECG PRWP诊断标准尚不统一,其诊断前壁MI的价值有限.

  • 重组人脑钠肽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比较

    作者:黄鑫涛;庞学民;李之恒;白保强;李小红

    目的:比较重组人脑钠肽(rhBNP)与硝酸甘油治疗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AMI)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10月在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CCU的AAMI合并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42例,男性29例,女性13例,年龄范围18~75岁。随机分为两组:脑钠肽组(20例)和硝酸甘油组(22例)。脑钠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泵入rhBNP;硝酸甘油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泵入硝酸甘油,均连续治疗72 h。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定心功能分级,监测心率、血氧饱和度、72 h尿量等,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O)、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大流速E峰与心房收缩期大流速A峰的比值(E/A),并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随访3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情况。结果脑钠肽组总有效率高于硝酸甘油组(95.0%vs.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钠肽组治疗开始后各时间点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肺动脉压(PAP)均低于硝酸甘油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治疗72 h后,与硝酸甘油组比较,脑钠肽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减少,血氧饱和度、72 h尿量增加,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收缩压和呋塞米用量降低(P均<0.05)。治疗72 h后,与硝酸甘油组比较,脑钠肽组患者的LVEF[(33.52±10.47)%vs.(46.86±11.32)%]、FS[(18.86±6.39)%vs.(22.40±6.55)%]、CI[(2.24±0.48)L/(min?m2)vs.(2.87±0.33)L/(min?m2)]、CO[(4.87±0.37)L/min vs.(5.16±0.42)L/min]、E/A[(0.85±0.17)vs.(0.93±0.19)]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脑钠肽组发生症状性低血压1例,硝酸甘油组发生头部胀痛7例,低血压1例。随访30 d内心血管不良事件,脑钠肽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5%vs.45.5%,P<0.05)。结论rhBNP能够降低PCWP、PAP,排钠利尿,改善血流动力学和心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较少,疗效与安全性优于硝酸甘油。

  • 磁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曙艳;肖文涛;王宪沛;晏娟娟;李牧蔚;张优;刘静静;戴国友;高传玉

    目的 观察磁刺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河南省胸科医院心内科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216例,均行急诊或择期完全血运重建术,资料完整、符合纳入标准的156例均连续入选.依据12h内是否行急诊介入和静脉药物溶栓,分为再灌注组102例和延迟再灌注组54例.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梗死后3个月心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均数[(60.3±12.5)比(60.2±12.5)]、男性比(83.3%比75.9%),Killip 2~4级[40.0% (43/102)比3.7%(2/54)],以再灌注组较高(P<0.0001).心电图前壁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和(∑ST)、Q波之和(∑Q)以及Q波导联数,与Killip分级、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正相关(γ=0.52~0.75,P<0.01),但与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负相关(γ=-0.63~-0.95,P<0.01);前壁导联R波振幅之和(∑R),与心肌酶峰值、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LVEDD负相关(γ=-0.48~-0.79,P<0.01),但与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LVEF正相关(γ=0.73~0.82,P<0.01);前壁ST段抬高大值,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值、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LVEDD正相关(γ=0.41 ~0.62,P<0.05).而Q波大值,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值、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的LVEDD正相关(γ=0.42~0.64,P<0.05).∑ST、∑Q、∑R和Q波导联数与梗死后3个月NYHA分级不相关(P>0.05).BNP是左室功能不全的敏感指标,其与STEMI急性期/3个月LVEF呈强负相关(γ=-0.92、-0.80,P<0.01).梗死后3个月2~4级心功能(NYHA) [24.5% (25/102)比24.0% (13/5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急性前壁STEMI心电图ST段、Q波、R波及心肌酶峰与近期左室功能密切相关.

  • 急性前壁与下壁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临床比较

    作者:陈丽萍;初采瑛

    在未进行溶栓与急诊直接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的年代,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易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下壁梗死者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而且.前壁者较下壁者病死率高.

  • 小剂量螺内酯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

    作者:马京炬;亢惠兰;郑跃星;胡菁

    目的 探讨小剂量螺内酯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脑利钠肽(BNP)水平和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30例,接受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调脂药物等常规处理;小剂量螺内酯组3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20 mg;中剂量螺内酯组30例,在上述治疗基础上每日给予螺内酯40 mg.结果 6个月时小剂量螺内酯组、中剂量螺内酯组和常规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BNP水平显著下降(P<0.05),小剂量螺内酯组和中剂量螺内酯组BNP水平下降更显著(P<0.01);小剂量螺内酯组与中剂量螺内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螺内酯抑制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重构,血清BNP水平下降.

  •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表现及心肌酶峰与近期左心功能的相关性

    作者:孙王乐贤;赵洁;刘会玲;单伟超;张英;郭金锐;孙静;李春华

    目的 探讨急性前壁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峰与左室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河北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STEMI患者288例,其中前壁18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138例均连续入选,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梗死后3个月心功能.结果 STEMI患者的心电图前壁导联ST段抬高幅度之和(∑ST)、Q波之和(∑Q)以及Q波导联数,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值、脑钠肽(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正相关[γ,0.52 ~0.75,P<0.01],但与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负相关[γ,-0.63 ~-0.95,P<0.01];前壁导联R波振幅之和(∑R),与心肌酶峰值、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LVEDD负相关[γ,-0.48 ~-0.79,P<0.01],但与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LVEF正相关[γ,0.73 ~0.82,P<0.01];前壁各导联ST段抬高大值,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值、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LVEDD正相关[γ,0.41 ~0.62,P<0.05].Q波振幅大值,与Killip分级、心肌酶峰值、BNP、急性期/梗死后3个月的LVEDD正相关[γ,0.42 ~0.64,P<0.05].∑ST、ΣQ、ΣR和Q波导联数与梗死后3个月心功能无显著相关(P>0.05).BNP与STEMI急性期/3个月LVEF呈强负相关[γ,-0.92、-0.80,P<0.01].结论 急性前壁STEMI心电图ST段、Q波、R波及心肌酶峰与左室功能呈强相关,可用于预测STEMI后近期心功能.

  • 飞行员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1例

    作者:沈江洁;陈安文;田迎军

    1 临床资料患者男性,46岁,某飞行学院歼-教8飞行教员,总飞行时间3500h.2016年7月来空军青岛航空医学鉴定训练中心保健疗养并完成年度体检及健康鉴定.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4次/min,血压130/83 mmHg(1 mmHg=0.133 kPa),一般情况好,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界不大,心率74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其余查体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血甘油三酯2.09 mmol/L,血尿酸484 μmol/L,血胆固醇、血糖正常,血、尿、便常规正常.辅诊:胸部DR摄片未见异常;腹部彩色超声肝胆胰脾肾未见异常;心电图异常,V1 ~ V3异常Q波,ST-T改变.进一步检查心肌酶谱:肌钙蛋白T 8.65 pg/ml,肌红蛋白21 ng/ml,肌酸激酶同工酶3.55 ng/ml.超声心动图:左房、左室增大,左室后壁略增厚,升主动脉扩张,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减低,左心室广泛前壁变薄、回声增强、搏动减弱.临床诊断:冠心病、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结论:暂时飞行不合格,转体系医院进一步诊治.随访,根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飞行人员体格检查标准》,该飞行员已不适合飞行工作,拟停飞.

  • B型钠尿肽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萍;王宇朋;贾三庆

    目的 研究急性心肌梗死后不同时间点B型钠尿肽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检测入选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入院即刻,心肌梗死后3天、7天外周静脉血B型钠尿肽(BNP).检测入选患者入院次日晨检测hsCRP.观察入选患者的TNT和CK-MB的峰值,以及心电图的系列变化.结果 ①第3天和第7天的BNP显著高于入院即刻的BNP.②BNP与hsCRP无相关性.③第7天的BNP与TNT的峰值呈正相关.④住院期间ST段回到等电位性的患者各时间点BNP显著低于ST段持续抬高的患者.⑤行急诊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中,ST段迅速回落的患者第3天和第7天的BNP显著低于ST段回复不良的患者.结论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第7天的BNP与预后相关.

  • 前壁与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的心律失常分析

    作者:唐文红;张琴;陈晓婕

    目的比较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对254例AMI分为前壁组(A组)和下壁组(B组),对两组出现的心律失常类型进行对比.结果A组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传导阻滞明显高于B组(P<0.05),B组窦缓及房室传导阻滞(AVB)显著高于A组(P<0.01).结论前壁及下壁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差别:前者以窦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室内阻滞多见;后者以窦缓及AVB多见.

  • 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比较分析

    作者:张琦;李丹;雷晓明

    目的:比较分析前壁及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方法:收集了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塞后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的类型,并作统计分析.结果:①前壁心梗后窦速和室内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下壁心梗 (P分别<0.05,<0.01),而下壁心梗后窦缓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显著高于前壁心梗 (P均<0.01).②下壁心梗并发房性及室性异位节律(未包括室颤)均显著高于前壁心梗 (P均<0.05).结论:前壁心梗及下壁心梗并发心律失常的类型有差别:前者以窦速和室内传导阻滞较常见,后者以窦缓、房室传导阻滞及房室异位心律常见.

  • 6例髋臼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袁良中

    目的:探讨髋臼前壁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自1989年6月~2004年12月共收治髋臼前壁骨折6例,其中1例采用非手术治疗,5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入路均采用Smith-Petersen入路.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结果手术治疗组关节功能表现优良者4例,可1例,优良率为80%.非手术治疗的1例关节功能表现优良.结论:骨折块较大、移位比较严重且伴有髋关节前脱位、关节内有游离骨块的髋臼前壁骨折需要手术治疗,手术入路以Smith-Petersen入路佳.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ST段压低的意义

    作者:崔丽峰;赵建敏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时,心电图(ECG)表现为前壁ST段抬高,在相当一部分病人还可以观察到下壁(Ⅱ、Ⅲ、aVF导联)ST段压低.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不同时间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

    作者:邹建峰;崔维刚;高华安;吴茂源

    急性心肌梗死(AMI)累及下壁常并有房室传导阻滞(AVB),单纯前壁急性心肌梗死发生AVB较少见,现结合我院1989~1997年间确诊为前壁心肌梗死并AVB12例,总结分析不同时间出现AVB的临床意义.

  •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莫荣浩;李梅;麦洁俭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在急性前壁和前壁合并下壁心肌梗死(MI)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05-2014-11在我院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MI患者60例,分析总结患者ECG与CAG的特征.结果:60例患者中,CAG结果显示梗死相关动脉(IRA)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 50例,IRA为右冠状动脉(RCA) 10例;以CAG结果为金标准,ECG判断IRA的灵敏度为96.00%,特异度为90.00%,误诊率为10.00%,漏诊率为4.00%,诊断一致性Kappa=0.760,P=0.000;LAD组V.导联ST段抬高总和为(5.63±2.11) mm,明显高于RCA组的(2.26±1.13) mm(P<0.05);LAD组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总和为(2.24±0.98) mm,低于RCA组的(3.62±1.69) mm(P<0.05);RCA组ST抬高V1/V3≥1以及ST抬高Ⅱ/Ⅲ≥1的患者比例分别为80.00%和70.00%,明显高于L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I患者中运用ECG定位IRA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仍存在困难,CAG为确定IRA的金标准.

  • 体位改变对急性前/间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影响

    作者:黄释丹;何涛;李昭蓉;秦超;李烁;李秋高

    目的 探讨体位改变对急性前间壁和(或)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影响.方法 选择43例急性前间壁和(或)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均进行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及站位的心电图检查.比较仰卧位与其他体位的V1~V4导联Q波振幅和时限、ST段偏移幅值、T波振幅差异.结果 与仰卧位比较,左侧卧位的V2、V3导联Q波振幅减小,坐位的V2导联Q波振幅减小,站位的V2导联Q波时限减小(均P<0.05);左侧卧位、右侧卧位的V2导联ST段偏移值降低,坐位的V2、V3导联ST偏移值降低(P<0.05);右侧卧位的V2导联T波振幅降低,坐位和站位的V3、V4导联T波振幅增高(均P<0.05).结论 体位改变对急性前间壁和(或)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的心电图有一定影响.

  • 应变率成像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右室功能的评价

    作者:苏军芳;张军;张海滨;王晶明;郑烨;田新桥;贺建国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定量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AMI)患者右室局部心肌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AMI组20例,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SRI测量其后间隔及右室侧壁不同水平的纵向收缩期、舒张早期及心房收缩期的峰值应变率(SRS、SRE、SRA),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参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MI组后间隔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右室侧壁基底段的SRS较对照组减低(P<0.05);AMI组后间隔基底段、中段、心尖段及右室侧壁基底段、中段的SRE较对照组减低(P<0.05);AMI组后间隔中段、心尖段的SRA较对照组减低(P<0.05).结论 SRI技术是临床无创、定量评价AMI患者右室局部心肌功能的有效方法.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脑利钠肽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价值

    作者:李静;卢牧原

    目的 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评价脑利钠肽在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74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脑利钠肽治疗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脑利钠肽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药物脑利钠肽静脉推注治疗.采用3D-STI技术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左室壁17节段长轴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及面积应变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1个月后,脑利钠肽治疗组患者左室壁17节段长轴应变、圆周应变、径向应变及面积应变均较对照组相应节段有所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脑利钠肽可有效改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的应变能力,极大程度上提高左室机械功能.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