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骨超声衰减与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骨密度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丽娟;吕明德;蔡文;郭念群

    目的:探讨跟骨宽带超声衰减诊断骨质疏松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一组53例绝经期老年女性用超声衰减成像扫描仪测量左跟骨宽带超声衰减(BUA),并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量其腰椎L2-L4骨密度(BMD L2-L4)及右髋骨密度(BMDH),将上述两种方法所测得的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左跟骨BUA与腰椎BMD呈中度相关(r=0.661,P<0.0001),左跟骨BUA与右髋BMD呈中度相关(r=0.618,P<0.0001),左跟骨BUA与腰椎BMD、右髋BMD诊断骨质疏松齐同率为86.8%.结论:跟骨BUA是评价骨密度的有效指标,超声衰减成像技术是临床诊断骨质疏松的又一实用的新方法.

  • 定量CT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臼骨密度

    作者:陈芳妮;李绍林;严杰文;韩新爱;石星亮

    目的:探讨定量CT (QCT)测量成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臼骨密度(BMD)的价值,研究此类患者髋臼骨量变化。方法选取2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年男性AS患者为志愿者,年龄20~44岁,平均(28.6±7.1)岁。分别行双侧髋关节(50个)双能X线吸收仪(DXA)和QCT检查。按照全髋部DXA测定结果,将Z值≤-2.0 S的27个髋关节设为试验组, Z值>-2.0 S的23个髋关节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髋臼坐骨体、耻骨体和髂骨体BM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耻骨体、坐骨体BMD值分别为(71.965±35.695)、(87.093±38.413) mg/c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526±62.466)、(121.883±39.380) 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髂骨体BMD (156.822±41.472) mg/cm3与对照组(177.948±55.804) m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S患者髋臼髂骨体BMD均显著高于坐骨体和耻骨体BMD (均P<0.05); AS患者坐骨体和耻骨体 BM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QCT可敏感地反映髋臼不同部位BMD变化。 AS患者髋臼的坐骨体、耻骨体较髂骨体更易出现骨密度减低。

  •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不同部位骨密度测量分析

    作者:蒋娥;孟庆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腰椎及股骨颈骨密度的改变,了解不同部位的测量结果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的检出率.方法 对2008年3月至2009年2月首次来我院就诊行骨密度检测患者,用双能X线吸收仪(DXA)分别检测正位腰椎(L1~L4)及一侧股骨近段股骨颈的骨密度(BMD)值,其中任一部位T值评分达≤-2.5可诊断骨质疏松症,并对其各部位的T值评分(T-Score)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腰椎T值评分≤-2.5有81例,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检出率为81.0%;股骨颈T值评分≤-2.5有47例,对原发性骨质松检测率为47.0%.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按Ⅰ型和Ⅱ型分为≤70岁和≥71岁2组,按T值评分结果,腰椎比较P>0.05差异无显著性,股骨颈比较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在诊断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正位腰椎的检出率明显高于股骨颈部,但对年龄>70岁患者,股骨颈部检出率反而高于正位腰椎.

  • 上海市女性骨量变化与骨质疏松检出率

    作者:虞进渡;章振林;张浩;胡伟伟;胡云秋;李淼;黄琪仁;刘玉娟;何进卫;顾洁梅;高杲

    目的 在了解上海市女性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基础上,探讨使用不同年龄段峰值BMD作为诊断标准时,比较骨质疏松检出率的差异.方法 采用Hologic QDR-2000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3 390例20~84岁女性腰椎1-4(L1-4)后前位和左侧股骨近端(Total、Neck、Troch和Inter)BMD值,确定峰值BMD出现的年龄段,在此基础上统计分析骨质疏松检出率.结果 以5岁年龄段分组分析显示:L1-4峰值BMD出现在30~34岁年龄段,为0.989g/cm2,股骨近端各部位峰值BMD均出现在20~24岁年龄段,分别为0.878 g/cm2、0.806 g/cm2、0.655 g/cm2和1.019 g/cm2;以上述峰值BMD作为标准时,2 317例50~84岁妇女L1-4、Total、Neck、Troch和Inter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42.2%、15.1%、13.4%、9.4%和13.1%.而以20~39岁年龄段BMD作为峰值分析显示:L1-4、Total、Neck、Troch和Inter均值BMD分别为0.962 g/cm2、0.844 g/cm2、0.776 g/cm2、0.626 g/cm2和0.984 g/cm2;2 317例50~84岁妇女L1-4、Total、Neck、Troch和Inter骨质疏松检出率分别为29.3%、18.3%、14.9%、16.0%和16.1%.以5岁年龄段分组与以20~39岁年龄段BMD作为峰值比较,骨质疏松检出率在L1-4、Total、Troch、Inter部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Neck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以不同年龄段BMD作为峰值时,骨质疏松检出率存在差异,临床以BMD来诊断骨质疏松时,应关注该问题.

  • 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及骨质疏松检出率结果分析

    作者:白孟海;葛宝丰;白洁;陈克明;郑蓉;殷莹

    目的 调查兰州地区正常人群骨密度值及骨质疏松患病率,分析其变化规律.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舣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1212例20~85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包括股骨颈,Ward's区,及粗降部位)的骨密度(BMD)值.按年龄、性别进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 男女性骨密度峰值均出现于30~39岁组,且骨密度值随年龄增加而渐降低,进入50~69岁组,女性的骨量丢失速度明显加快.尤以Ward's区明显,50岁后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12.1%,女性为46.7%.结论 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

  • 北京市西城区青春前期汉族女生体成分分析

    作者:张倩;胡小琪;马冠生;祝坤;童融;葛可佑

    目的: 探讨北京市西城区汉族女生的体成分,以及与青春发育的关系. 方法: 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360名平均年龄为10.1岁的汉族女生的体成分,用Tanner五分期法判定乳房和阴毛发育程度,询问月经初潮情况. 结果: 研究对象的全身骨矿物含量、瘦体重和体脂平均分别为1.34±0.20 kg、21.2±3.5 kg和10.9±4.5 kg(x±s),体脂百分比平均为(31.9±8.0)%;随着乳房发育分期增加,其全身骨矿物含量、瘦体重、体脂以及体脂百分比均显著增加(P<0.05),随月经初潮出现也呈类似趋势,但随着阴毛发育上述趋势并不显著. 结论: 青春前期女生体成分随青春发育发生显著变化.

  • DXA椎体骨折评估联合腰椎侧位骨密度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的临床研究

    作者:乔法敏;和占华;江梅;段红兴

    目的 研究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椎体骨折评估(VFA)联合腰椎侧位骨密度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效能.方法 选取我院DXA同时检测髋部、腰椎前后位、腰椎侧位骨密度及VFA的老年受检者86例,根据DXA骨密度低下或VFA有脆性骨折诊断骨质疏松.比较腰椎侧位骨密度联合VFA与常规DXA检测髋部及腰椎前后位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的检出率.检出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受检者中,常规DXA检测髋部及腰椎前后位诊断出骨质疏松患者58例(58/76,76.3%),侧位骨密度联合VFA诊断出骨质疏松患者76例(76/76,100%),二者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17,P<0.001).其中,股骨颈骨密度诊断骨质疏松疏检出率(55.3%)高于髋部整体(34.2%),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12,P<0.05);髋部骨密度、腰椎前后位骨密度、腰椎侧位骨密度和VFA诊断骨质疏松症检出率分别为60.5%、47.4%、84.2%和78.9%,腰椎侧位骨密度与VFA的骨质疏松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00,P>0.05),但二者均高于髋部骨密度的骨质疏松检出率(x2=10.66、6.110,均P<0.05).结论 DXA检测腰椎侧位骨密度联合VFA对老年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能够避免骨质疏松的漏诊.

  • 广州地区4152例骨密度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禹晖;张金赫;尹吉林

    目的:研究分析广州地区人群骨密度(BMD)变化规律及骨质疏松(OP)的发病率,为骨质疏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美国GE-Lunar公司生产的Prodigy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分别测试4152例20~100岁受试者的L1-4及股骨上段的骨密度(BMD)值。按照年龄、性别进行不同分组,以10岁为1个年龄段。结果随着年龄增加骨量减少发生率不断增加,由15.5%增加到高49.4%,在60岁以上年龄组增加不明显;其中50~60岁各年龄组女性骨量减少明显高于同组男性。骨质疏松发生率在50岁以上各年龄组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明显,由7.6%增加到高33.7%,在70岁以上各年龄组增加高,女性明显高于同组男性。结论骨密度随年龄增长而下降,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发病率也随之增加;同年龄组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出现骨量减少时应及时治疗,以免进一步发展为不可逆转骨质疏松症。

  • 双能X线吸收仪测定骨密度对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顾振辉;杨淑蓉;傅宏亮;李佳宁;吴靖川;李劲松;施海虹;吴斌

    目的:应用双能X线吸收仪(DEXA)测定腰椎L2~4前后位(anterior-post,A-P正位)和侧位的骨密度(BMD),以界定L2~4前后位和侧位男、女患者骨质疏松症(OP)的诊断临界值.方法:测定2115例患者L2~4的BMD,其中前后位1018例,侧位1097例.以T值≤-2.0s和≤-2.5s为诊断标准进行OP检出率分析.结果:按T值≤-2.0s、≤-2.5s计算,其中女性L2~4前后位的OP检出率分别为32.5%和14.5%,侧位分别为59.0%和33.4%;男性L2~4的前后位OP检出率分别为17.6%和6.4%,侧位分别为45.9%和17.8%.无论男女,以T值≤-2.0s为标准时,L2~4前后位与侧位的OP检出率差异显著(P<0.01).L2~4前后位以T值≤-2.0s为标准的OP检出率和侧位以T值≤-2.5s为标准的OP检出率一致(P>0.05).结论:男、女性L2~4前后位BMD测定可参考以T值≤-2.0s作为OP的诊断标准,侧位可参考以T值≤-2.5s作为诊断标准.

  • 女性骨面积大小与骨密度的关系

    作者:虞进波;章振林;张浩;胡伟伟;胡云秋;李淼

    目的 了解女性骨面积大小(BAS)和骨矿物质密度(BMD)随年龄的变化趋势以及BAS与BMD的关系.方法采用Hologic QDR-2000双能X线吸收仪测量3390例20~84岁女性L1~L4后前位和左侧股骨近端(全髋部、股骨颈、大转子和转子间)骨矿物质含量(BMC)、BAS和BMD.结果L1~L4的BMC、BAS和BMD峰值均出现在30~34岁组,随后逐年下降,三者变化趋势一致;而股骨近端各部位BMC、BAS和BMD的变化趋势不同,BMC峰值出现在40~44岁组,BAS有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的趋势,BMD峰值出现在20~24岁组.L1~L4的BAS与年龄呈负相关(r=0.362,P<0.05);全髋部和大转子部位的BAS与年龄呈正相关,但相关系数较低;股骨颈和转子问的BAS与年龄不相关(P值均>0.05).L1~L4(r=0.521)和近端全髋部(r=0.083)的BMD均与BAS呈正相关(P值均=0.000),股骨颈的BMD与BAS呈负相关(r=-0.102,P=0.000),大转子和转子间的BMD均与BAS不相关(P值均>0.05).结论 使用面积BMD作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时,应该重视不同骨骼部位BAS的影响,是否使用体积BMD作为诊断标准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 骨质疏松老年妇女股骨近端16层螺旋CT的定量研究

    作者:吴胜勇;祁吉;王斌;温连庆;李景学

    目的:通过16层螺旋CT中vQCT技术对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及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进行多个容积性BMD指标的测量,比较两组妇女股骨近端小梁骨、皮质骨和整体骨容积性BMD的差异,评价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对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影响程度.方法:将2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归为第一组,年龄与第一组匹配的无脊椎骨折的30例骨质疏松老年妇女归为第二组.应用GE公司LightSpeed 16型螺旋CT对56例病人股骨近端行容积扫描,行薄层重建图像,层厚1.25mm,在3D-VR影像中沿左股骨颈长轴方向确定数个与之相垂直的平面作为固定的解剖学标记,选取左侧股骨近端整体骨、股骨颈及粗隆间测量兴趣体积(VOI),经Sun ADW4.0计算机工作站直方图(histogram)功能测量左侧股骨颈3D小梁骨BMD(N-TRAB)、3D整体骨BMD(N-INTGL),左侧粗隆间3D小梁骨BMD(T-TRAB)、3D整体骨BMD(T-INTGL),左侧股骨近端 3D小梁骨BMD(FEM-TRAB)、3D皮质骨BMD(FEM-CORT)和3D整体骨BMD(FEM-INTGL)值.所有病人双能X线吸收仪(GE-Lunar公司DPX型)测量指标为左侧股骨颈(NECK)及粗隆间BMD(TROCH).比较两组老年妇女间9项BMD指标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两组老年妇女间股骨近端容积性BMD数值除FEM-CORT一项指标外其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仍然在差异,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容积性BMD值下降程度为14%~18%,且vQCT技术中股骨近端容积性BMD的测量精度较高;两组间DXA指标中BMD值的差异在调节年龄和体型因素后无统计学意义:在TTRAB指标中第一组老年妇女比第二组的BMD值下降幅度达17.7%,高于N-TRAB中BMD值的下降度14.3%.结论:首次应用16层螺旋CT进行股骨近端vQCT测量,证实此项技术比DXA更全面地反应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比无骨折老年妇女股骨近端骨密度的下降状况,且不受体型大小和骨形态变化因素的影响.

  • 跟骨定量超声测量筛查社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分析

    作者:陈嵘;田磊;王慧

    目的 探讨跟骨定量超声测量(QUS)对筛查社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在上海市社区健康体检的500名绝经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将500例妇女分为三组,年龄≤59岁组,年龄60~69岁组,年龄≥70岁组,对所有入选对象同时进行双能X线吸收仪(DXA)和QUS骨密度检测,以DX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QUS对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DXA测量结果显示,500名绝经期妇女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89例,不同年龄组之间骨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中意义(P<0.05);经QUS测量结果显示,500位绝经期妇女中,诊断为骨质疏松症71例,且不同年龄组绝经期妇女之间骨密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骨质疏松症所占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DXA诊断结果为金标准,DXA共确诊89例骨质疏松,QUS正确诊断骨质疏松69例,诊断特异度为99.51%,灵敏度为77.53%,阳性预测值为97.18%,阴性预测值为95.34%,误诊率为0.47%,漏诊率为22.47%,诊断符合率为95.60%.结论 QUS筛查社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具有较好的特异度及灵敏度,并具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可以作为社区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筛查工具.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