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急性冠脉综合征P选择素表达的意义

    作者:来晏;金炜;温沁竹;张建军;孙宝贵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膜P选择素和血清中可溶性P选择素的含量,探索P选择素在AC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在体检时采血,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药物治疗前采血,分离血小板和血浆,分别测量血小板表面和血浆溶解的P选择素.结果 与正常人相比,ACS患者入院时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表达明显上调,以急性心肌梗死为著.可溶性P选择素只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明显升高,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升高不显著.结论 ACS患者血小板表面及血浆P选择素上调,上调的水平与ACS类型和程度相关.

  • P选择素靶向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纪丽景;杨莉;燕翼;吴爵非;李军华;胡广全;宾建平

    目的 探讨靶向对比超声分子成像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亲和素-生物素"桥接法构建携抗小鼠P选择素单抗靶向微泡(MBp)和携同型抗体对照微泡(MBC).10只心肌缺血再灌注(IR)小鼠先后注入MBp和MBc(间隔30 min),分别于注入5 min后行心肌对比超声心动图(MCE)检查,测量心肌缺血区和非缺血区的声强度(Ⅵ).结果 对比超声图像显示MBp组缺血区心肌可见造影显著增强,Ⅵ值高达(26.0±6.2)U,而在MBc组缺血区心肌仪见轻度造影增强,Ⅵ值为(9.1±0.9)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Bp组和MBc组缺血区心肌Ⅵ值均明显高于非缺血区心肌Ⅵ值[(6.5±1.0)U,(6.4±0.8)U,P<0.05].两组非缺血区心肌之间Ⅵ值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应用P选择素靶向对比超声分子成像能够有效评价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 急性冠脉综合症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P选择素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研究

    作者:孟晓军;王晓燕

    目的 探讨P选择素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检测4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ACS合并糖尿病组)患者,4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单纯ACS组)患者,3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P选择素水平;研究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左主干病变、冠脉Gensini评分与P选择素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CS合并糖尿病组、单纯ACS组P选择素水平、冠脉 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ACS合并糖尿病P选择素水平、冠脉Gensini评分显著高于单纯ACS组(P<0.01).与冠状动脉1支病变和2支病变组比较,3支病变或左主干病变患者P选择索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P选择素水平明显升高,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存在相关性.

  • 化瘀通阳方药对UC大鼠L/M值及P选择素影响的观察

    作者:施丽婕;白洁琼;刘旭;郝冉

    [目的]观察化瘀通阳方药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乳果糖/甘露醇值(L/M值)及P-选择素的影响,并探讨二者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法进行UC大鼠模型的制作,分别予化瘀通阳方药灌肠及美沙拉嗪灌肠治疗,比较造模及治疗前后乳果糖/甘露醇值(L/M值)及P-选择素.[结果]造模后,大鼠L/M值及P-选择素较造模前明显增高,经化瘀通阳方药灌肠治疗,二者均明显减低,且与美沙拉嗪灌肠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化瘀通阳方药可有效降低UC模型大鼠L/M值及P-选择素,且与美沙拉嗪灌肠疗效相当.

  • 缺血预适应对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高洪波;张连元

    目的:研究肢体缺血预适应对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P选择素表达的影响.方法:对各组实验动物进行肺功能和生化指标测定,并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肺组织的P选择素.结果: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后明显发生肺损伤,肺组织P选择素表达明显增加(P<0.01);缺血预适应组较缺血/再灌注组肺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P选择素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缺血预适应时肢体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选择素表达减少有关.

  •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及淋巴细胞粘附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涂晓文;尹格平;张爱平;梁俊林;陈海英;王艳侠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及淋巴细胞粘附分子(ICAM1)CD54的变化及其与病变程度及疗效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单克隆抗体分子探针CD62P及CD54分别对36例不同的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血血小板和淋巴细胞进行了免疫学标记,并用流式细胞技术定量检测。结果:①慢性肾脏疾病患者外周血小板CD62P表达量均不同程度增加,外周血淋巴细胞CD54也显著性增加(P<0.05或P<0.01);②随着病程的好转,上述分子表达量逐渐下降,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但仍然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外周血血小板粘附分子CD62P及淋巴细胞粘附分子CD54在慢性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及病情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值高低与病变程度及疗效密切相关,观察外周血CD62P和CD54在该疾病中的变化有相当重要的临床价值。

  • 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浆P选择素水平变化及调脂干预的研究

    作者:吕以杰;郭玉清;孙德成;朱世明;丁福生

    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浆P选择素变化及变化在调脂干预对急性冠状动脉(冠脉)事件的冠脉粥样病变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30例健康对照组和62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辛伐他汀治疗前后的血浆P选择素、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组血浆P选择素、OXLD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血清NO水平明显减低;血浆P选择素水平与血浆OXLDL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NO水平显著负相关;辛伐他汀治疗6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P选择素、OXLDL水平明显降低,血清NO水平明显回升。结论:(1)急性冠脉事件的确存在着冠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2)冠脉粥样病变炎症反应与脂质过氧化及内皮细胞功能失常共同参与了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发展过程;(3)调脂干预可阻断冠脉粥样病变的炎症反应,阻止病程的进展。

  • P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对肝、肾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晓;周同;张明钧;陈金联;陈楠;董德长

    目的:探讨P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肝、肾缺血再灌注时其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酶标法和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法检测有或无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大鼠肝、肾缺血再灌注时P选择素在肝、肾内广泛表达,肝、肾组织出现显著病理改变并发生细胞凋亡;P选择素单抗作用组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未表达,无明显病理变化且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在肝、肾缺血再灌注时,P选择素介导了肝、肾内中性粒细胞积聚和细胞凋亡,并加重肝、肾损伤;抑制P选择素可减少肝、肾内中性粒细胞积聚和细胞凋亡,减轻肝、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P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对肝、肾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李晓;周同;张明钧;陈金联;陈楠;董德长

    目的:探讨P选择素及其单克隆抗体在肝、肾缺血再灌注时其表达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及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链菌素抗生物素蛋白生物素酶标法和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法检测有或无P选择素单抗治疗组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及凋亡细胞.结果:大鼠肝、肾缺血再灌注时P选择素在肝、肾内广泛表达,肝、肾组织出现显著病理改变并发生细胞凋亡;P选择素单抗作用组肝、肾组织中P选择素未表达,无明显病理变化且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在肝、肾缺血再灌注时,P选择素介导了肝、肾内中性粒细胞积聚和细胞凋亡,并加重肝、肾损伤;抑制P选择素可减少肝、肾内中性粒细胞积聚和细胞凋亡,减轻肝、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 h血压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指标的研究

    作者:杨中良;杨秀云;王乃玲;孙宝玲

    目的 研究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波动变异性与血栓前状态(PTS)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年龄60岁以上的心内科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住院病例100例(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的健康体检者65例(对照组),以动态血压仪监测研究对象24h血压的变化,检测血浆P选择素(PS)、纤维蛋白原(Fg)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等血栓前状态指标的浓度.结果 高血压组白天收缩压变异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舒张压变异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夜间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异性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高血压组血浆Fg浓度[(2.8±0.9)g/L]明显高于对照组[(2.3±0.7)g/L](P<0.05),血浆PAI-1浓度[(29.8±2.7)μg/L]明显高于对照组[(25.6±1.2) μg/L] (P <0.05),而两组间PS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24h血压变异性特别是夜间血压变异性增高,并伴有明显的血浆Fg、PAI-1浓度升高,提示老年高血压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

  • P-选择素和D-二聚体水平对选择性应用丹参防治脾脏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

    作者:王大禹;魏云海;魏锋

    目的 探讨p-选择素和D-二聚体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离断术后门静脉血栓形成(PVT)的早期预测价值及丹参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3月因门静脉高压住院行脾脏切除术或联合血管离断术的患者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1组(30例).检测术后1d的p-选择素[以CD62P与阳性血小板(PLT)的比值(CD62P/PLT)表示]和D-二聚体水平,按照本院制定的临床干预人选标准决定干预措施:CD62P/PLT>12%行单纯脾脏切除术,CD62P/PLT> 15%行脾脏切除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D-二聚体>500 μg/L时静脉滴注(静滴)丹参注射液30 mL.观察组中有18例采用手术干预的患者静滴丹参注射液30 mL,对照1组患者术后全部应用丹参注射液30 mL进行临床干预.另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 1年12月行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离断术的48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未实施PVT防治措施)作为对照2组.比较3组患者PVT形成率. 结果 观察组PVT形成率低于同期对照1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5/31)比20.0% (6/30),P>0.05];对照2组PVT形成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对照1组[54.2% (26/48)比16.1% (5/31)、20.0% (6/30),均P<0.01].结论 脾脏切除或联合血管离断术后应用丹参可有效防止PVT的形成;采用p-选择素、D-二聚体水平对PVT形成高风险患者进行选择性应用丹参治疗,可以达到同样的防治效果,使临床干预措施更具有针对性,更加符合精准外科的原则.

  •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出血风险与血小板活化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吕明恩;李洋;吕翠翠;刘文洁;关悦;王诗轩;杨仁池

    目的:研究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小板活化状态和出血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ITP特异性出血评价工具(ITP-BAT)对43例ITP患者进行出血评分及出血程度分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二磷酸腺苷(ADP)激活前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Ⅰb、Ⅱb/Ⅲa和P选择素表达。分析GPⅠb、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与血小板计数、未成熟血小板比例的相关性;分析GPⅠb、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与ITP患者出血程度的相关性,以及对中度以上出血患者风险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ITP患者激活前血小板GPⅡb/Ⅲa、P选择素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65.69±10.73对7.16±0.99,t=4.130, P<0.001;15.43±1.41对12.55±1.03,t=2.070,P=0.043),GPⅠb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240.11±24.93对295.11±22.15,t=2.417,P=0.020)。ITP患者ADP激活后血小板GPⅡb/Ⅲ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133.96±12.17对39.67±4.99,t=5.256,P<0.001),而P选择素、GPⅠb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37.09±3.94对109.77±23.66,t=3.901,P<0.001;149.06±19.14对205.73±21.00,t=2.070,P=0.043)。ADP激活后GPⅠb表达、ADP激活前后P选择素表达及ADP激活前后GPⅠb、P选择素表达比值与血小板计数相关(P<0.05)。ADP激活后P选择素表达、ADP激活前后P选择素表达比值与未成熟血小板比例相关(P<0.05)。ITP患者ADP激活后GPⅠb表达、ADP激活前后P选择素表达及ADP激活前后P选择素、GPⅡb/Ⅲa、GPⅠb表达比值在不同出血程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P激活前后GPⅠb表达比值是ITP患者中度以上出血的正性影响因素(OR=3.05,P=0.011),ADP激活前后P选择素、GPⅡb/Ⅲa表达比值是ITP患者中度以上出血的负性影响因素(OR=0.32,P=0.023;OR=0.04,P=0.006)。结论血小板活化指标能较准确地评估ITP患者出血程度,可以作为治疗参考指标和疗效观察指标。

  • P选择素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岳永飞;许多

    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的特有疾病,是造成母胎死亡的重要原因,目前有较多关于子痫前期的研究和学说,但其确切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 P选择素(P-selectin)属于黏附分子家族,妊娠期间主要来源于活化的血小板,对炎症和血栓的形成具有启动和放大作用,导致凝血功能异常,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进而引起母胎特有的临床表现。目前研究证实,P-selectin在子痫前期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综述P-selectin的基因、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与子痫前期关系的研究进展。

  • 丹蒌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作者:翟虎;李彤;王禹;刘迎午;李鑫

    目的 探讨丹萎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2月-2018年2月于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富马酸比索洛尔片,1片/次,1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口服丹萎片,5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标准和心电图疗效,比较两组患者ADL评分、硝酸甘油用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值)、血清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是76.92%、92.31%;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是82.69%、96.1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DL评分均显著升高,而硝酸甘油用量及颈动脉IMT值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硝酸甘油用量及颈动脉IMT值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可溶性CD105 (sCD105)、P选择素及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这些血清学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萎片联合比索洛尔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水平,改善血清学相关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VEGF及P选择素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申屏秋;王卫东;李闽云;徐江平;陈燕;郭国民;杨菲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P选择素的水平,并探讨VEGF与血小板激活可能的联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2例CHF患者血浆P选择素及VEGF水平并与19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同时测定CHF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CHF患者血浆VEGF及P选择素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着患者心功能不全的加重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选择素水平逐渐升高;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LVEF值,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r=-0.306,P<0.05),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P选择素水平呈显著的正相关(r=0.294,P<0.05).结论: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P选择素水平是反映CHF患者心功能程度有价值的检测指标,CHF患者活化的血小板可能通过包括VEGF在内的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参与了CHF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

  • 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炎症因子变化

    作者:魏民新;杨洁;李庆和;简锴陶;郭志鹏;Matti Tarkka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脏炎症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体外循环运行前,心脏复跳后5、20 min分别取动脉及冠状静脉窦血标本;检测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P-选择素(P-selectin)等炎症因子及乳酸水平.记录术后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变化及血流动力学资料.结果:体外循环前IL-6动脉血水平低于冠状静脉窦血水平(P<0.05).ICAM-1及P-selectin水平高于冠状静脉窦水平(P<0.05).主动脉开放心脏复跳后动脉血IL-6、IL-8、IL-10、ICAM-1及P-selectin水平与冠状静脉窦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开放后20 min IL-6、ICAM-1桡动脉和冠状静脉窦血水平差值(CS-A)与术后12 h心排指数呈弱负相关.体外循环前动脉血乳酸水平高于冠状静脉窦水平(差值,-0.14±0.25),再灌注阶段心脏乳酸高于体外循环前水平(差值,5 min时,0.36±0.22;20 min时,0.14±0.20,与术前比较,P<0.01).主动脉开放后20 min后经心乳酸(CS-A)与术后24、48 h心肌酶呈正相关.结论: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炎症反应与术后心功能损害有关,抑制心肌炎症反应有可能改善术后心功能.

  •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小板膜糖蛋白分子表达的关系

    作者:赵玉军;周广喜

    颈动脉粥样硬化(CA)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病因,在CA基础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损、脱落、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其中血小板活化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 大肠癌组织癌细胞中P-选择素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

    作者:罗春英;黄炳臣;黄琴;陈家兴;陆海善;韦叶生;王俊利;黄照权

    目的:探讨P-选择素蛋白在大肠癌组织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采用P-选择素抗体检测116例大肠癌组织和57例癌旁正常组织P-选择素的表达情况,比较和分析P-选择素在大肠癌组织癌细胞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P-选择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癌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均有表达。肿瘤细胞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77.6%,90/116)明显高于癌旁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腺上皮细胞P-选择素的阳性表达率(17.5%,10/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49,P<0.05)。然而,肿瘤细胞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在不同肿瘤直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6%vs.74.1%、79.0%vs.74.3%、78.4%vs.76.9%、82.7%vs.73.4%,均P>0.05)。结论大肠癌肿瘤组织中癌细胞表达P-选择素是该肿瘤的重要特征。

  • 通心络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和P选择素的影响

    作者:

    目的 探讨通心络对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浓度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3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氢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钠、他汀类药物、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通心络口服治疗,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清hs-CRP及P选择素浓度.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血清hs-CRP和P选择素浓度均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组的血浆hs-CRP和P选择素浓度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均<0.01).结论 高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口服通心络可以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减少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

  • 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更强;韩海霞;李伟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不同临床类型之间血清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P选择素浓度关系.方法 选择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114例分为3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5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17例.另选未患冠心病者30例为对照组,分析各组血清尿酸、hs-CRP和P选择素浓度.结果 AMI组及UAP组血清尿酸、hs-CRP和P选择素浓度与对照组及SAP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AMI组血清hs-CRP、P选择素浓度与尿酸浓度均呈正相关(r=0.78,P<0.01;r=0.66,P<0.01),hs-CRP与P选择素浓度亦呈正相关(r=0.72,P<0.01);UAP组血清hs-CRP、P选择素浓度与尿酸浓度均呈正相关(r=0.68,P<0.01;r=0.69,P<0.01),hs-CRP与P选择素浓度亦呈正相关(r=0.72,P<0.01).结论 在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中,血清尿酸与炎性因子联合参与了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病过程.

394 条记录 6/20 页 « 12345678...192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