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重建钢板与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

    作者:陈红卫;王子阳;黄洪斌;赵品益;赵胜春;陈洵其;叶键;叶招明;潘骏;赵钢生

    目的 对比经皮重建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 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3月至2007年10月,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患者58例.采用经皮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29例,男20例,女9例;年龄(37.3±11.3)岁.采用经皮骶髂螺钉固定29例,男21例,女8例;年龄(39.3±10.4)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8例,高处坠落伤17例,挤压伤3例.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Majeed功能评价、术后并发症等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1.3个月.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次数、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Majeed功能评价:经皮重建钢板组优9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为86.1%;经皮骶髂螺钉组优10例,良16例,可3例,优良率为88.2%.结论 经皮重建钢板和经皮骶髂螺钉两种内固定方法 治疗Tile C型骨盆后环骨折疗效相当,但经皮重建钢板较经皮骶髂螺钉固定无神经及血管损伤风险,且术中透视少.

    关键词: 骨盆 骨折 骨螺丝 骨板
  • 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

    作者:韩明建;王志杰;邹云雯;褚言琛

    目的 探讨采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4年10月至2006年10月,治疗34例男性闭合性跟骨关节内移位骨折患者,年龄19~42岁,平均34岁;左足14例,右足20例;高处坠落伤22例,车祸伤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7~21天,平均13天.术前均对伤足摄正、侧位X线片及跟骨的CT轴位片.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16例,Ⅲ型18例.采用扩大外侧入路对34例患者进行手术,骨折复位后利用锁定跟骨钢板完成骨折内固定.结果 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40个月,平均20个月.切口均甲级愈合.B(o)hler角由术前平均7.41°±4.08°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29.74°±5.56°和术后3个月的30.00°±5.53°;Gissane角由术前平均163.71°±9.31°改善至术后第7天的122.59°±14.11°和术后3个月的125.85°±19.31°.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撞击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未出现骨折移位或内固定失败等情况.术前美国足踝外科学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AOFAS)评分系统的踝-后足评分为(17.68±9.34)分,术后3个月和6个月分别为(74.79±4.01)分和(74.28±17.92)分.结论 应用锁定跟骨钢板治疗新鲜跟骨骨折,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利于患者的功能恢复.

  • 颈椎前路带锁钢板临床应用的并发症及预防

    作者:陈德玉;贾连顺;袁文;肖建如;倪斌;戴力扬;沈强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带锁钢板螺钉系统临床应用并发症的产生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随访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治疗颈椎骨折脱位、脊髓型颈椎病和颈椎椎体肿瘤167例病例,观察带锁钢板螺钉系统应用的并发症.结果与颈椎前路带锁钢板有关的并发症包括固定螺钉进入椎间隙、单一螺钉退出、钢板拔出及食道瘘等,共19例患者(26例次),多数与手术操作不当有关.结论严格颈椎前路带锁钢板固定的适应证和熟练手术操作是预防其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与动力加压钢板固定后板下的骨质变化

    作者:赵玉峰;李起鸿;顾祖超;王爱民

    目的观察点式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PC-DCP)与动力加压钢板(DCP)内固定后板下骨质改变情况并进行对照.方法采用性成熟山羊10只,在左右侧完整胫骨中段分别用PC-DCP与DCP固定.固定术后12、24周分批处死动物,每批5只,解剖出双侧胫骨.取3对胫骨进行CT扫描与生物力学测试,对照研究两种钢板固定术后固定骨段皮质骨厚度和生物力学强度改变;取剩余两对胫骨,截取接骨板下皮质骨骨段,进行板下骨的组织学观察.结果固定术后12周,DCP组板下皮质骨呈明显松质骨样改变,PC-DCP组板下皮质骨厚度和骨抗扭力学强度均明显大于D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固定术后24周,DCP组和PC-DCP组骨皮质均变薄,骨髓腔扩大,板下皮质骨松质骨样改变,两组板下皮质骨厚度和抗扭力学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传统坚硬接骨板固定后板下骨质疏松是血运障碍和应力遮挡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血运损害在固定的较早期是其主要原因.PC-DCP可以明显减轻因血运损害导致的骨质疏松.

  • 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作者:金大地;瞿东滨;陈建庭;江建明;王吉兴;朱青安

    目的研制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评价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并进行临床初步应用观察.方法该系统包括蝶形钢板及三种不同用途的螺钉,采用单皮质螺钉固定及点接触原理,由医用钛合金材料(TC4)制成.采用14具青年男性尸体的新鲜颈椎标本,利用脊柱三维运动分析系统,比较蝶形钢板固定与Orion钢板固定对失稳颈椎的稳定作用.临床上应用于颈椎患者的治疗61例,其中颈椎病26例,颈椎间盘突出症14例,颈椎骨折脱位18例,颈椎结核3例.结果生物力学测试表明,该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可以提供足够的颈椎稳定性,与Orion钢板内固定系统的稳定作用相似.临床应用中,61例患者均行颈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术,并采用蝶形钢板内固定.48例患者门诊随访6~10个月,植骨块均在术后3~4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无钢板断裂,无螺钉松动、断裂、脱落等并发症.结论该颈椎前路蝶形钢板内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固定效果佳,操作简便,且适合国人的解剖特点,能满足临床的需要.

  • 颌骨囊肿的手术治疗

    作者:赵怡芳;刘冰

    在颌骨肿瘤和瘤样病变中,颌骨囊肿多见,其中主要是牙源性囊肿.这些病变可引起唇、颊侧骨板膨胀,牙松动、移位,甚或产生复视,或造成病理性骨折.它们需采用外科手术治疗,根据囊肿的类型、病变部位和范围,以及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不同的术式,包括囊肿剜除术或刮除术、袋形术或减压术以及颔骨切除术[1~7].

  • 微创稳定系统和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闫旭;陈新;石忠琪;王佳

    目的:对比研究微创稳定系统( LISS)和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7月-2008年12月应用LISS及传统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连续性患者58例.解剖钢板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平均41.2岁(23~68岁);骨折按AO/OTA分型A2型5例,A3型9例,C2型16例,C3型2例.LISS钢板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平均41.5岁(21~61岁);骨折按AO/OTA分型A2型4例,A3型7例,C2型13例,C3型2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2~18个月,比较2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愈合时间,用改良HSS评分来评价术后膝关节功能的改善程度.结果:2组骨折类型、平均年龄及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手术切口,出血量及12个月HSS评分比较,LISS钢板组优于解剖钢板组.解剖钢板组的植骨例数多于LISS钢板组.影像学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总数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LISS钢板组钢板刺激症状较多.结论:LISS及解剖钢板治疗胫骨近端高能量复杂骨折均有较满意效果.LISS还具有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是治疗胫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新趋势.

  • 闭合性胫骨远端粉碎骨折手术方式的选择

    作者:梁双;吕廷灼;张英剑;王文志

    胫骨远端软组织覆盖少,具有骨折后组织易发生水肿、靠近关节面、外形不规则等特点,其治疗成为骨科医生的棘手问题.本研究回顾分析我科37例闭合性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手术治疗患者资料,了解其临床疗效和对踝关节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临床观察

    作者:陈旭;王蕾;曹文;冯贵喜;张如明

    肩锁关节的稳定依靠水平力结构的关节囊、喙肩韧带、三角肌、斜方肌腱附着部和垂直力的喙锁韧带(锥状韧带和斜方韧带),后者是维持肩锁关节的重要结构.肩关节囊和这些韧带的完全损伤,将导致肩锁关节全脱位,必须采取手术治疗.

  • 双侧锁定钢板或LISS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分析

    作者:潘子翔;姜文学;沈鲲;姚树源;张洪波

    由于高能量创伤,特别是交通事故伤增加,复杂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增多,选择内固定方式对降低病残率,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非常重要.锁定钢板和LISS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牢靠、能早期膝关节功能锻炼和早期负重等优点,已逐渐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4年5月-2006年3月用双侧锁定钢板(LCP)或LISS钢板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 Ⅵ)21例,报告如下.

  • 锁骨钩钢板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捷;张铁良;魏万富;庞桂根;忻大明

    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损伤,其治疗方法很多,但在治疗上存在着脱位复发及长时间制动所致肩关节活动受限等问题.自从2000年6月-2002年5月,我院采用锁骨钩钢板(clavicular hook plate,CHP)治疗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23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关键词: 骨板 锁肩 肩脱位
  • 微孔钛涂层及非涂层内植物骨界面超微结构的观察

    作者:辛景义;于顺禄;魏万富;鲁杰;李楠

    目的:探讨钛涂层接骨板松质骨螺钉治疗骨折的机制.方法:40只成年新西兰兔,体质量2.5~3.5 kg,在双侧胫腓骨连接处截断后用四孔接骨板固定,左侧植入多孔钛涂层钛基质接骨板(实验组),20只右侧植入未涂层钛板(对照组Ⅰ);20只植入未涂层不锈钢板(对照组Ⅱ).分别于术后2、4、8、12、16周切取包括内植物在内的动物骨组织及周围软组织.常规制作标本后分别在光镜、荧光显微镜及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电镜下可见多孔钛内植物骨界面有骨组织长入,不同时期新生骨长入量、钙化程度有所不同.而对照组内植物与骨界面之间有一层纤维膜相隔,内植物与骨界面之间只是紧密贴合.在多孔钛内植物周围,植入早期见少量炎细胞侵润.对照组早期明显炎细胞侵润.结论:钛涂层内植物组织相容性好,与受体骨结合牢固,增加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

  • DHS与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比分析

    作者:李瓦里;刘鹏;刘世珑;孙波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越来越多.股骨粗隆间骨折多发生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多伴发高血压病、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给骨科的临床治疗带来困难~([1]).笔者将2006-2008年的股骨粗隆间骨折42例患者中行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内固定术与股骨近端锁定板内固定各21例做一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 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的比较

    作者:丁尔勤;李文成;张国强

    胫骨下段骨折是常见骨折之一,因其邻近关节和周围软组织少,且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多见,治疗比较困难.手术内固定是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各种内固定物均有不理想之处[1].目前常用的为交锁髓内钉与加压钢板.我院于1995~2000年间临床应用交锁髓内钉及加压钢板治疗胫骨下段骨折123例,对其进行疗效对比,便于合理选择应用.

  • 锁定板跨关节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 C型骨折17例疗效分析

    作者:李贺;白永哲

    桡骨远端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病,其中远端C型骨折多为不稳定骨折,波及关节面,手法复位困难,常需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可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手术等。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创伤大,功能恢复困难;外固定支架手术存在钉道感染、护理不便等问题,患者往往不愿接受。2009-01-2012-01,我们采用锁定板跨关节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 C 型骨折患者17例,结果如下。

  • 应用叉形接骨板治疗胸锁关节脱位

    作者:陈伟;张奇;赵昌平;王娟;王博;张英泽

    胸锁关节是平面关节,其间有关节盘,连接着上肢与躯干.胸锁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关节囊、关节内的纤维软骨及周围韧带维系,缺乏骨性稳定性,易发生脱位.胸锁关节脱位临床上多见前脱位,因为其为平面关节,以及上肢质量的杠杆作用,治疗较为困难,传统治疗方法并发症较多,复发率高.笔者发明了叉形接骨板,应用其治疗胸锁关节脱位,取得了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 胸锁关节 脱位 骨板
  • 小切口技术在取四肢接骨板中的应用

    作者:王成江

    目的 探讨小切口取四肢接骨板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3年5月~2006年5月我院共行小切口接骨板取出术78例,其中胫骨内侧接骨板32例,股骨26例,桡骨12例,锁骨8例.结果 所有患者的接骨板及螺钉均顺利取出,手术时间20~60 min,平均(40.0±0.5)min,出血10~50 ml.无一例切口感染和皮缘坏死,无一例神经、血管损伤,住院时间3~7 d,术后8~12 d拆线.随访4~12个月,关节功能均良好,X线片未见断钉及残余钉.结论 小切口接骨板取出术创伤小,失血少,恢复快,但需了解各型接骨板的特点,熟悉四肢神经、血管走行,根据X线片仔细定位,设计合适小切口,正确选择小切口手术的适应证.

    关键词: 四肢 骨板 外科手术
  • 用涡轮钻法拔下领阻生智齿临床体会

    作者:黄先菊

    下颌阻生智齿常被包埋于厚的颊测牙槽突和较薄的舌侧牙槽突骨板之间,用传统的凿骨法及劈开分牙法拔除,手术时间长.损伤大,术后反应重.本文作者用涡轮钻法拔除下领阻生智齿,可明显克服上述缺点,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 胸椎T2-T4变异一例

    作者:张广新;刘永林;张晖;张晔;周丽楠

    椎管内所见,从T2椎体后缘下部起至T4椎体后缘斜向上到T2、T3棘突融在椎骨的变异中,颈椎和腰椎及骶骨的变异较为常见,而胸椎的变异以椎体数目的增减,胸椎间有时发生愈合为常见,其出现率约为1%[1.2.3],在椎管内结构异常,常见者有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内聚,侧隐窝狭狭窄等退行性腰椎管狭窄[34]胸椎椎管内出现异常,骨性结构未见报导,我们在制做人体骨骼标本时发现一例胸椎椎管内似棘突样异常骨板将椎管分为左右对称的两管.

  • 异体皮质骨板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比较

    作者:张仁明;廖瑛;李宝兴;余黎明

    背景:同种异体骨内固定材料已用于临床,但因为强度小仅用于应力较小的部位,如何提高其固定的强度以扩大应用范围是目前研究的关键.目的:探讨同种异体皮质骨板采用不同固定方式的强度差异及机制.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生物力学实验,于2005-10/2006-03在南华大学生物力学实验室完成.材料:防腐尸体上取下股骨27根;同种异体骨板制备成110mm×10mm×3衄的骨板45块;骨螺钉90个.方法:27根股骨制作骨折模型,分为双骨板嵌合组、双骨板骨螺钉组、单骨板骨螺钉组,9个,组.双骨板嵌合组:用2块大小为110 mm×10 mm×3 mm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嵌合固定.双骨板骨螺钉组:用2块110 mm×10 mm×3 mm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和5枚骨螺钉固定.单骨板骨螺钉组:用1块110mm×10mm×3mm骨板和5枚骨螺钉固定.主要观察指标:分别对以上3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测试其压缩、弯曲及扭转刚度和极限载荷.结果:不同固定方式显示不同的力学特征,双骨板嵌合组的抗压刚度与双骨板骨螺钉组相似,高于单骨板骨螺钉组,但抗弯和抗扭刚度显著高于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骨板嵌合组压缩、弯曲、扭转极限载荷大于双骨板骨螺钉组(P<0.05),显著大于单骨板骨螺钉组(P<0.01).结论:同种异体皮质骨板固定的强度与固定方式有关.双板嵌合固定比骨板骨螺钉固定具强度和刚度更大,可满足临床需要.

596 条记录 4/30 页 « 12345678...293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