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用"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指导治疗焦虑症验案一例

    作者:赵钟辉;于姚;郭蓉娟

    焦虑症为临床常见情志类疾病,从中医经典辨治常取得良效.笔者通过临床学习,总结一例应用"病机十九条"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指导治疗焦虑症的验案,辨证本案患者为肝郁化火、肝阴不足证,治疗以疏肝养血,泻肝安神为法,并结合患者症状及病机特点,阐述了火证演变的阶段性特征,将病机原文中的"火"明确为肝火,并进一步指出了阳火、阴火的常见鉴别点,以指导临床诊疗.

  • 论《素问》病机十九条对中药归经学说的奠基作用

    作者:王瑾;梁茂新

    《内经》确立五味与五脏的关系不是专属的,存在极大灵活性和不确定性.借助五行推导中药归经不属于临床经验的理论升华,故其不可能是归经学说唯一或主流的理论渊源.研究认为,《素问》病机十九条阐述病机,揭示疾病本质,直接或间接明确了疾病的五脏病位,进而为基于临床疗效反证药物归经提供理论支撑.通过药物传统功能主治、归经与病机十九条的对比分析,以及明清医家运用病机十九条阐述药物归经的考察,本文确认《素问》病机十九条对归经学说的建立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 从“病机十九条”探析连建伟教授验案5则

    作者:张卓文

    《黄帝内经》之旨,皎如日月.其所论“病机十九条”是中医病机之规矩准绳.然临证疾病,各有其机,当圆融活用,方能无失气宜,却病救疾.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连建伟教授,深谙经旨,以意悟之,以经论奥旨指导临床,多能析之于微茫,而得阴平阳秘之妙.文章罹选验案5则,借以畅经文之理,明连师之法.

  • 中医临床辨证模式演绎探析

    作者:田琳;阎英杰;朱建贵;王映辉

    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特点和精华,而辨证更是其中的关键环节,是立法处方、治疗疾病的依据.早在<内经>中就有丰富的辨证学内容.<素问·五脏生成>中指出:"诊病之始,五决为纪.欲知其始,先建其母.所谓五决者,五脉也."<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了"审察病机,无失气宜",并以病机十九条为例,阐发了审查病机的具体方法.辨证是<内经>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后世形成的各种辨证方法都是源于<内经>的理论."辨证"一词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序>,自东汉·张仲景创立辨证论治以来,逐渐形成了六经、脏腑、卫气营血、三焦、八纲、病因、气血津液、经络等辨证方法,构建了辨证体系和模式.八纲辨证作为将哲学范畴应用于中医理论构建的成功典范,是中医辨证的基本纲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从总体上反映了证候的部位和性质.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是对病位辨别的具体深化,其中脏腑辨证、经络辨证的重点是在"空间"位置上辨别病位;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则主要是从"时间"上区分病情的不同阶段和层次;而病因辨证和气血津液辨证则是以辨别病变现阶段的具体病因、病性为主.

  • 五论“病机十九条”

    作者:邱宇星;冯文林;陈俊琦

    源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的“病机十九条”历来被医家所重视,今人却因对其义蕴理解的偏差而渐已忽视.为澄清和提高对病机十九条的理解和认识,笔者从五个方面一一论述,以期有助于病机十九条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高临床辨证论治的水平.

    关键词: 病机十九条 气宜
  •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对眼科疾病证治的指导作用--学习《内经知要》心得

    作者:庞龙;熊天琴

    通过细读、剖析<内经知要>关于<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注释,结合眼科疾病临床病症的湿、肿、满表现,探讨"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对眼科胞睑疾病、白睛疾病、眼珠疾病、视衣疾病的脏腑辨证、治疗的指导作用,从而丰富眼科疾病从脾而治的脏腑证治内容.

  • 病机十九条取象运数观

    作者:汤尔群;黄玉燕

    病机十九条的取象运数观反映了中医原创思维的特点,包括了取象思维和运数思维.取象思维具体体现在取象比类、据象定位、据象定性、据象求因等几个方面,运数思维体现在十九条之数以及运五六之数两个方面.

  • 凉燥者,非燥也

    作者:陈海生;林琼燕;陈壮忠;卢法远

    燥邪致病之争自古有之,从<内经>中病机十九条独脱燥气病机,并提出与四时之气不相符合的"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理论,为燥邪之争埋下伏笔;到后世医家刘完素补充"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燥气病机,又有喻昌创立著名的秋燥论,大胆提出"秋伤于燥"的观点,并处以理法方药,本来燥气之争应该至此"而千古之大疑始一决也".但后来又有吴鞠通等大家提出燥分凉温的理论,致使燥邪的问题又重新被搬上了中医的论坛.何廉臣在<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中指出:"六气之中,惟燥气难明,盖燥有凉燥、温燥".但我们认为,凉燥病邪实不存在,其病因、病机等都可用小青龙汤证来解释,实乃小青龙汤证之轻症也.

  • 对中医审机定治的体会

    作者:许海

    "病机"出自《黄帝内经》,根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认为病机乃疾病及其征候产生的机理,重点在于指出病证同病邪、病性、病位的内在联系.张介宾说:"机者,要也,变也,病变所由出也"中医对疾病的形成机制、动态变化和本质要领的认识,只有在分析和综合疾病的各种表现之后才能获得,换言之,病机就是透过疾病的现象而对疾病的本质的一种规律性认识,而这种认识又是通过具体的病邪、病性、病位及病势等病理要素的不同组合而体现出来的.辨证识机的目的在于为治疗提供依据,而主要依据便是病机,因此,便产生了"审机定治"的概念.如果说,病机理论在诊断中的应用是辨证识机的话,它在治疗中的应用便是审机定治.

  • 病机何以十九条

    作者:孟庆云

    <素问·至真要大论>被历代医家称为"经中之经",而其中的"病机十九条"又被视为"经之至要".自唐代王冰以后,不乏阐微抒蕴者.金代刘完素悉心研读,著<素问玄机原病式>以"撮其枢要,自成一家".此后,中医理论的病机学说广行于用.

  • 类燥证探讨

    作者:何宽其

    燥证是指外感燥邪或体内津液亏少,脏腑、组织、官窍失却滋润、濡养、充盈,以口渴尿少,口、鼻、咽喉、唇、舌、皮肤、大便干燥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候.中医学对燥证的论述可追溯到<黄帝内经>时代,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清气大来,燥之胜也","岁金太过,燥气流行","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等记载.金元时期,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燥类>中指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补充了<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燥气为病的缺如.

  • “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新解

    作者:褚玄仁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将疾病某些类同的证候归纳,以执简驭繁,审证求因,指导辨证.但其文简义奥,间或错讹.对“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及“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条作了新的解释.

  • 从火证论治焦虑障碍

    作者:赵阳;李涛;洪兰;林颖娜;王芳;蒲永文;闫雪;汪卫东

    通过《素问》“病机十九条”与现代医学焦虑障碍对比分析,认为“火证”为焦虑障碍核心病机,并尝试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以火邪伤阴与火郁形成两条主线探讨了从火证论治焦虑障碍的临床思路.

  • 早期本草学“诸病通用药”对中药归经确定的影响

    作者:王瑾;梁茂新

    《黄帝内经》所论之“五入”、“五走”较早建立了药食五味与脏腑的对应关系,被普遍认为是归经理论的源头.然而《黄帝内经》确立五味与五脏的关系并非专属,借助《素问》病机十九条明确疾病的五脏病位,对归经学说的建立可发挥一定作用,却难以直接确定众多药物的归经.发现早期本草学“诸病通用药”以疾病为纲,对主要治疗药物进行系统归类,这一编撰体例无形中在《素问》病机十九条和《黄帝内经》相关论述与具体药物间搭建了一座桥梁,形成了由“药物→干预疾病→脏腑定位→药物归经”的逻辑链条,进而为金元时期建立归经学说及后世医家分析判断药物归经提供了重要依据和手段.

  • 从“病机十九条”探讨中医水液代谢理论

    作者:豆小妮;郑玉琴;张兆元;张振忠

    《内经》“病机十九条”中部分条文对水液代谢疾病的治疗与辨证颇具现实意义,其以五脏为纲,将病症进行归类分析的条文为水液代谢病从脏腑辨证在理论上奠定了基础.“病机十九条”虽不能包罗万象,但能给临床探求病机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路,学习运用时只有领会其精神实质,触类旁通,才能学以致用.通过对《内经》中人体水液代谢理论的研究,阐述“病机十九条”中人体水液代谢理论及其独特之处,得出肺、脾、肾在人体水液代谢中的作用等均来源于《内经》理论.

  • 杏苏散治燥辨析

    作者:吴庆大

    杏苏散方系《温病条辨》吴鞠通为治秋燥病而设,言明主治凉燥.综观全方其又非治燥剂."燥",燥者干也,缺乏水分谓"燥".刘河间有"诸涩枯涸,干颈皴揭,皆属于燥".《内经》"病机十九条中"也证之,已言明燥邪致病的病机和症候.在治疗上《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燥者濡之",凡治燥必以增液养阴生津为大法.杏苏散方,并不具备生津增液的功效,但高等院校教材的《温病学讲议》,《方剂学》分别列为"秋燥"与"治燥剂",而在《温病学》秋燥章中却又未收入该方.显然对该方是否治燥已有异疑.本文试析如下.

  • 从《内经》病机十九条看中医临床思维方法

    作者:张珺;沈津湛;吴元洁;王键

    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思想是病机的主体地位及其审证求因的构建过程,从临证的角度说,《内经》尤其是病机十九条是其集中的表现.病机思维源于中医整体观的哲学思想的指导;其归纳的模式是直觉判断;运用的工具是意象思维,类象逻辑;方法是取类比象,司外揣内,以譬尽意;借助的是理性推导,注重的是病理联系,强调的是整体效应,谋求的是身心平衡——对立统一,重感觉,重表象,重时间中人的动态.

  • “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的指导价值

    作者:蔡晓路;谢晴宇;孟庆刚

    目的:探讨《内经》病机十九条中“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医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主要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则治法等角度进行集中阐述.结果:总结从“温阳”、“补肾”立法治疗RA的古今医家用药思路,遣方用药各有特色,但总宗“温阳”“补肾”之法,切中RA肾虚为本,邪实为标的病机,肾虚是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的内在因素,风寒湿邪是其外因.结论:温阳补肾类中药有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增殖分化和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提示其改善RA免疫失调和骨质破坏等症状的潜力,为RA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目前中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尚缺乏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使得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证实.

  • 方药中教授论病机十九条及其运用规律

    作者:张存悌;宋翠力

    方药中倡导的中医辨证论治的步骤、方法和模式对提高辨证论治水平、促进辨证论治规范化的确立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概述方药中教授对病机十九条的发挥与运用.论述了方药中教授根据病机十九条,把辨证论治分为五个步骤.即:定位、定性、必先五胜、治病求本、治未病.认为自掌握"五步法"以来,治疗一些疑难病证,疗效明显提高,颇感得心应手.

  • 对中医审查病机的体会

    作者:许海;成肇智

    "病机"一词出自《内经》,根据病机十九条的内容,认为病机乃疾病及其征候产生的机理,重点在于指出病证同病邪、病性、病位的内在联系.它是从整体上和动态中对患病机体所呈现的病理状态和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是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所有证侯(症状、体征等)的基础上,对疾病的本质作出的结论.

47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