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胞因子疗法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粟毅;吴亚梅

    肺癌是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大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治疗方法主要是手术、化疗、放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但治疗效果并不令人满意。随着肿瘤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细胞因子疗法作为抗肿瘤的分子治疗学手段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在肿瘤的治疗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前景。本文就干扰素、白介素Ⅱ、肿瘤坏死因子和集落刺激因子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分别作一综述,供临床参考。  细胞因子是一大类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小分子多肽类物质,在调节缩主抗肿瘤免疫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已有二十余种重组细胞因子进入实验研究和临床试用阶段,其中,干扰素、白介素Ⅱ、肿瘤坏死因子的抗肿瘤作用较明确,而集落刺激因子在肿瘤患者支持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

  • 鼻咽癌患者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化疗过程中毒性反应观察及护理干预

    作者:全春桃

    鼻咽癌是中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通常没有特征性症状而不易被发现,在临床上见到的病例通常以中晚期为主.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治疗采用以放疗为主,同时配合化疗,可挽救和延长患者的生命.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物,可与铂类联合应用,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目前,多西他赛应用于鼻咽癌的治疗,并且疗效确切[1-4].但由于化疗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常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和脏器的损伤.因此,在化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及时发现化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处理,才能保证化疗的效果[5].本文观察了70例使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化疗的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旨在发现其毒性反应,探讨护理干预措施.

  • 佛甲草对S180荷瘤小鼠氧化应激和肿瘤免疫的影响

    作者:吴丽珍;曹性玲;李欢;麻海娟;黄志华;周青

    目的:探讨佛甲草(SLT)提取物对S180荷瘤小鼠的抗肿瘤生长、外周血白细胞分类、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右前肢腋部皮下接种S180细胞建立移植瘤模型,观察SLT提取物4、8g/kg体质量连续给药14d。观察小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肿瘤、胸腺及脾脏指数,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白细胞分类,测定小鼠血清SOD、GSH‐Px的活性及MDA、NO的水平。结果经SLT治疗后,S180荷瘤小鼠体质量明显高于环磷酰胺(CTX)组,肿瘤指数明显低于模型组和CTX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能有效的调节荷瘤小鼠的胸腺指数及脾脏指数;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白细胞总数(GR%)和单核细胞/白细胞总数(MO%)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细胞/白细胞总数(LY%)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SOD、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和CTX组(P<0.05),血清中NO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CTX组(P<0.05)。结论

  •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配合中药治疗的护理体会

    作者:程清琳;杨小萍

    化疗是治疗癌症患者的重要手段之一,而化疗药物在发挥其抗肿瘤作用的同时对患者身体及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使患者的耐受力下降,产生恐惧心理不配合治疗、不能坚持化疗、放弃治疗.因此,化疗期间配合中药扶正治疗,同时给予积极有效的健康心理指导非常必要,可使患者能够接受并顺利完成化疔方案,增强了抗癌信心、减轻了痛苦、延长了寿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艾素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作者:于丽丽;崔淑珍;宋蕾

    艾素通用名注射用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须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作用,临床上作为单药或联合化疗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中已显示出明显优势,我科自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使用艾素或与铂类联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3例,效果满意,现将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 非甾体类抗炎药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钟鹰;李国庆

    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NSAIDs)是一类解热、镇痛、抗炎的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按化学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水杨酸类、苯胺类、吡唑酮类及其他有机酸4类,通过阻断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的合成,从而实现抗炎、止痛、解热的作用[1].

  •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机制

    作者:吴蕾;李晓明

    青蒿素(artemisinin)是目前常用的抗疟特效药,尤其是对脑型疟疾和抗氯喹疟疾,其治疗作用显著并确切.近年来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具有较强的抗肿瘤作用,关于青蒿素抗肿瘤作用机制,以及能否将其开发为抗肿瘤新药的研究已成为青蒿素研究领域的热点.

  • 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及其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作者:赵丽妮;王玮;王俊平

    目的:探讨紫杉醇长循环脂质体(PSL)的急性毒性、抗肿瘤作用和稳定性.方法:制备VSL,其中含有聚乙二醇-二硬脂酰基磷脂酰乙醇胺(PEG-DSPE)和油酸.PEC-DSPE用于延长脂质体的血液循环时间,油酸用于降低脂质体的粒度.利用激光粒度/Ze-ta电位测定仪Sephadex G50色谱柱,观察和测定了PSL的粒度分布、Zeta电位和包封率.在冷藏(7℃)避光条件下保存1年,观察其理化性质的改变.结果:PSL粒径为(138.6±4.6)nm,Zeta电位为(-31.6±7.9)my,包封率可达(97.8±2.6)%(n=3).静脉注射后,与游离紫杉醇相比,长循环脂质体显著提高了紫杉醇的抗肿瘤作用,同时显著减轻了紫杉醇的急性毒性.在本试验条件下,保存1年,粒度、包封率几乎无改变,但紫杉醇含量下降8.2%.结论:PSL包封率高、粒度小,有可能成为一种较好的抗肿瘤药物.

  • 五加科多糖抑癌作用及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吕晓英;曾令福;李由

    五加科植物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受到广泛重视.抗肿瘤机理除改变细胞信使系统、细胞周期、超微结构及细胞膜成分等几个方面外,主要是增强机体免疫力.本文就其作一简略介绍.

  • 半边旗提取物及化学成分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作者:龚先玲;陈志红;梁念慈

    目的:研究半边旗提取物及其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对半边旗提取物及其单体化舍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半边旗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以及单体化合物11β-hydroxy-15-oxo-ent-kaur-16-en-19-oic acid 19-β-D-glucoside(化合物Ⅰ)和11β-phydroxy-15-oxo-ent-kaur-16-en-19-oic acid(化合物Ⅱ,即5F)均可抑制两种肿瘤细胞HepGⅡ和NCI-H460的生长,且它们对两种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和时间关系,相同浓度化合物Ⅱ对两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率明显高于化合物Ⅰ.结论:半边旗乙酸乙酯萃取物、正丁醇萃取物是半边旗抗肿瘤的有效部位;半边旗中贝壳杉烷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不仅与α,β-亚甲基环戊酮结构有关,还与是否连有糖基有关.

  • 不同结构两头尖皂苷对QGY-7703细胞抑制作用及活性氧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彦飞;李智萌;于野;郭云龙;贡济宇;蔡广知

    目的:研究中药两头尖中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2及竹节香附皂苷R0的体外抗肿瘤生物活性,比较侧链糖的个数对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并通过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研究其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体外MTT法,研究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2及竹节香附皂苷R0对人体QGY-7703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PI单染法,研究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2及竹节香附皂苷R0对QGY-7703肿瘤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荧光强度的方法,研究不同结构两头尖皂苷单体对细胞内活性氧(ROS)含量的影响.结果: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2、竹节香附皂苷R0及顺铂作用48小时后,对肝癌QGY-7703的IC50分别为5.11 g/ml,15.87 g/ml,28.39 g/ml,顺铂的IC50为5.27 g/ml.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空白组G1期占百分数为36.19%、S期为59.11%、G2/M期为4.7%,竹节香附素A(5 g/ml) G1期为69.12%、S期为18.76%、G2期为12: 12%;竹节香附皂苷R2(5 g/ml) G1期为60.60%、S期为30.35%、G2期为9.05%;竹节香附皂苷R0(5 g/ml) G1期为44.14%、S期为48.49%、G2期为7.37%;顺铂组(2.5 g/ml) G1期为47.49%、S期为42.71%、G2期为9.8%;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DCF荧光强度结果为不同结构两头尖皂苷单体作用于QGY-7703细胞6h后,细胞内活性氧含量较空白组明显增加.结论:竹节香附素A、竹节香附皂苷R0及竹节香附皂苷R2可使QGY-7703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并使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从而加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癌作用,凋亡率随着侧链糖的个数增加而显著升高,并使细胞内产生过多的活性氧,从而加速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发挥抗癌作用.

  • 粗毛豚草素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作者:谢文利;李宏捷;朱江

    目的:研究艾蒿提取物粗毛豚草素(hispidulin,HPDL)的抗肿瘤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HPDL对体外培养的3种人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采用小鼠实体瘤S180、肝癌H22细胞株接种小鼠,然后连续给药10d,计算抑瘤率.结果:HPDL在30~100μg/ml剂量范围内对3种肿瘤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关系(r=0.985,P<0.01);体内试验小鼠分别灌胃给予2.5、 5、10mg/kg 3个剂量的HPDL,对接种的实体瘤S180、肝癌H22细胞株的抑瘤率分别为25.7%~67.7%和33.8%~75.6%.结论:HPDL对体外培养的人肿瘤细胞和接种的小鼠肿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

  • 钩吻素子抗肿瘤作用研究

    作者:吴达荣;秦瑞;蔡晶;迟德彪

    目的:研究钩吻素子(koumine,Kou)的抗肿瘤作用.方法: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作用采用MTT检测法,并观察Kou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抑制作用.结果:Kou能抑制多种常见细胞株的增殖,并对数种小鼠移植性肿瘤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体外Be17402细胞、A549细胞、Lovo细胞高抑制率分别为59.52%、61.89%和64.51%;对荷Bel7402实体瘤、H22实体瘤和Lewis实体瘤小鼠的抑制率分别为58.3%、50.2%和47.8%.结论:Kou在体内外均对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 土茯苓总皂甙的抗肿瘤作用研究

    作者:邱光清;许连好;林洁娜;张敏

    目的:研究土茯苓总皂甙(SGR)在体内外对动物实验性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选择艾氏腹水癌(EAC)、肉瘤S180和肝癌(H22)为实验瘤株,采用体外肿瘤细胞培养和体内肿瘤移植方法,观察SGR的细胞毒性、肿瘤抑制率和生命延长率.结果:SGR对体外培养的EAC、S180和H222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6μg/ml、48.6μg/ml和35.4μg/ml;SGR 1.5g/kg、3g/kg对S180实体瘤的抑瘤率分别为29.9%和30.3%;SGR 0.75g/kg、1.5g/kg、3g/kg对H22的抑瘤率分别为¨.7%、10.3%和5.1%;SGR0.5g/kg、1g/kg、2g/lg对荷瘤小鼠EAC以及SGR 1.5g/kg、3g/kg对S180小鼠的生存期均没有明显影响.

  • 淫羊藿素的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赖丽娟;谢佳丽;黄志华

    淫羊藿素是淫羊藿的主要活性单体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淫羊藿素具有抗肿瘤、抗肝纤雏化、抑制骨质疏松和神经保护等药理作用,本文综述了淫羊藿素对乳腺癌的双重作用及其对前列腺癌、人骨肉瘤、膀胱癌、结肠直肠癌和非小细胞肺癌抑制作用,并分析了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和坏死、干预肿瘤相关信号通路、调节靶基因的表达、诱导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及炎症信号等途径实现的.

  • 迷迭香酸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牟宜双;邓文龙;周黎明

    迷迭香酸是一种在自然界广泛分布的多酚羟基化合物,是迷迭香、紫苏、丹参等中药的有效活性成分,国内外的研究表明,迷迭香酸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抗过敏、抗光保护等药理作用,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肝、肾、肺等系统具有保护作用.近年来,迷迭香酸在肿瘤预防和治疗作用领域有了众多新的研究报道,本文通过MEDLINE数据库检索,着重介绍了肿瘤的防治作用.

  • 姜黄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

    作者:潘国凤;张晓东;朱晓新

    姜黄素(curcumin)是从姜黄中提取的一种植物多酚,广泛用于食品上色和佐味.其药理作用广泛,主要有抗炎、抗氧化、抗凝、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肿瘤、抗突变等.

  • HCA587蛋白疫苗诱导的抗体与抗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陈娟娟;张卫恒;张丽洁;樊有龙;李华;蔡利励;谭立明;尹艳慧

    目的 检测HCA587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效价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不同的免疫方案以液体形式尾根部皮下注射给小鼠,将肿瘤细胞在小鼠左侧胁腹部皮下接种以建立肿瘤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抗体总IgG或IgG各亚型的水平,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HCA587蛋白疫苗诱导的抗HCA587抗体总IgG效价高于1∶1 024×104,其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显著负相关.γ-干扰素(IFN-γ)敲除后,该疫苗的抗肿瘤效果完全消失,同时抗HCA587的IgG2a亚型效价显著下降.结论 CA587蛋白疫苗诱导的IgG抗体效价很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IgG2a可能与抗肿瘤关系密切.

  • IL-17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杨丽娟;赵莎;张海谱;姚智燕;单保恩

    目的 研究IL-17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为IL-17基因疫苗进入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建立稳定转染小鼠IL-17全长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4T1/IL-17)及相应的对照细胞(4T1/pcDNA3.1、4T1),MTS法检测3种细胞的体外增殖情况;流式法检测3种细胞表面MHCⅠ、MHCⅡ、LFA-1分子表达的变化及3种细胞的凋亡情况.建立荷瘤动物模型,观察3种细胞移植瘤在小鼠体内成瘤性、生长情况及小鼠生存期的变化.接种肿瘤细胞6周后分别检测3组小鼠脾细胞CTL杀伤活性、脾细胞增殖情况.用ELISA法检测小鼠脾细胞经刺激后产生IFN-γ、IL-12的情况;流式细胞技术检测4T1/IL-17细胞接种于小鼠体内的细胞凋亡情况及肿瘤组织细胞表面MHCⅠ、MHCⅡ、LFA- 1等分子表达的变化.结果 转染IL-17基因后在体外对4T1/IL- 17、4T1/pcDNA3.1和4T1细胞的增殖;MHCⅠ、MHCⅡ、LFA-1分子表达;细胞凋亡无影响.将4T1/IL-17细胞接种小鼠体内后,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速度、体积均明显小于4T1/pcDNA3.1细胞组及4T1细胞组,生存时间也明显延长(P<0.05);肿瘤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细胞表面MHCⅠ、MHCⅡ、LFA-1分子表达水平显著性增高(P<0.01);CTL杀伤活性及对ConA刺激的细胞增殖反应性均明显升高(P<0.01);可产生高水平的IFN-γ、IL-12,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IL-17在体外未显示抗肿瘤作用,IL-17在小鼠体内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与促进肿瘤细胞细胞凋亡及增强机体免疫应答有关.

  • CD8~+NKT和CTL细胞抗肿瘤活性的比较

    作者:孙兆金;王超;刘玺;王茜;张明徽

    目的 建立体外诱导CD8~+NKT的方法,并比较CTL和CD8~+NKT对肿瘤细胞的体外杀伤能力.方法 用流式分选OT1小鼠CD8~+NKT和CD8~+细胞并用DC及抗原肽体外活化,分别与荧光染料标记的EG7-OVA和B16-F10两种靶细胞共培养,作用12 h后,标记PI、Annexin V,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两种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结果 CD8+ NKT对于EG7-OVA和B16-FIO均具有明显杀伤活性,而CTL则无明显杀伤作用.结论 CD8~+NKT同时具有对肿瘤的抗原特异性杀伤作用和非特异性杀伤作用.鉴于CD8~+NKT具有如此明显的抗肿瘤作用,研究CTL功能时应注意排除CD8~+NKT的存在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关键词: NKT CTL 抗肿瘤作用
1049 条记录 46/53 页 « 12...43444546474849...525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