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内黏着斑激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钟建莉;管晓燕;刘建国;彭菊香;李高华;徐宇红;苏牧;黄瑾

    目的 观察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对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破骨细胞内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表达的影响,探讨PDGF-BB对正畸牙移动骨改建中破骨细胞的作用及其下游信号通路.方法 80只SD雄性大鼠上颌安装施加50 g力的正畸装置,牵引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隔日于正畸牙局部黏膜注射10 ng的重组人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recombinant human platelet delrived growth factor-BB,rhPDGF-BB),对照组注射磷酸盐缓冲液,在加力后1、4、7、10、14 d处死动物,制备标本并测量牙齿移动距离,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计数压力侧破骨细胞数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破骨细胞内FAK表达变化.结果 PDGF-BB明显促进压力侧破骨细胞增殖,加速正畸牙移动,除第1天实验组与对照组牙移动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观察点实验组破骨细胞FAK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灰度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外源性的PDGF-BB影响正畸牙移动骨改建过程.在大鼠正畸牙压力侧牙槽骨改建的过程中,FAK参与了破骨细胞信号转导的下游通路,其表达能被外源性的rhPDGF-BB所调节.

  • 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肾组织FAK/Pyk2表达的影响

    作者:陈小英;王菊霞;郑京;吴心虹;刘慈赟;林秀芹

    目的 观察泼尼松对阿霉素肾病大鼠FAK、Pyk2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随机数字表将SD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建立阿霉素肾病大鼠模型,于阿霉素注射后第7天干预组以泼尼松10 mg/(kg·d)灌胃,于实验不同时间点测定24h尿蛋白定量,观察肾组织电镜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FAK、Pyk2、Nephrin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blot检测肾组织FAK、Pyk2蛋白及磷酸化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ephrin表达水平.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尿蛋白升高(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尿蛋白降低(P<0.01);③模型组电镜可见足细胞足突广泛融合,免疫组化示治疗组Nephrin较模型组有改善(P<0.05);④第21、35天,模型组、治疗组Nephrin mRNA表达较正常组低,FAK mRNA表达较正常组升高(P<0.01),治疗组Nephrin mRNA表达较模型组上升(P<0.05);⑤第21、35天,模型组FAK总蛋白及其磷酸化蛋白表达、P-FAK/FAK、P-Pyk2/Pyk2较正常组高(P<0.01),治疗组FAK总蛋白及其磷酸蛋白白表达、P-FAK/FA、P-Pyk2/Pyk2较模型组降低(P<0.01);⑥多元相关分析显示,尿蛋白与FAKmRNA、FAK、pFAK、Pyk2mRNA及pPyk2/Pyk2比值呈正相关(r=0.819、0.750、0.838、0.762、0.934,P<0.01).结论 阿霉素可能通过激活FAK、Pyk2磷酸化导致肾病的发生;泼尼松能抑制FAK、Pyk2激活,降低阿霉素肾病大鼠蛋白尿,改善足突病变,从而保护肾小球滤过屏障.

  • 黏着斑激酶基因对REH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作者:许吕宏;方建培;徐宏贵;翁文骏;张亚停

    [目的]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基因对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构建FAK shRNA慢病毒载体,转染至急性淋巴白血病细胞株REH,同时建立空白载体对照细胞株.通过蛋白质印迹方法检测FAK蛋白表达情况,予荧光染料Annexin V标记细胞观察细胞凋亡情况.体外应用Transwell培养体系,观察白血病细胞在细胞因子SDF-1作用下的迁移能力.将REH细胞予绿色荧光CFSE进行标记,经尾静脉注射到SCID小鼠,观察白血病细胞在动物体内归巢及白血病生成情况.[结果]FAK shRNA慢病毒载体在REH白血病细胞蛋白水平的抑制率为75%.凋亡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和FAK基因沉默组Annexin V+细胞百分比分别为(2.19±0.36)%和(6.48±0.58))%.体外迁移实验发现空白对照组与FAK基因沉默组的细胞迁移百分比分别为(50.3±7.22)%和(7.6±3.15)%;动物体内归巢实验发现FAK基因沉默的细胞归巢于骨髓能力明显降低.白血病动物实验发现空白载体对照组小鼠生存时间是40~47 d,而FAK基因沉默组小鼠生存时间是72 ~ 80 d.白血病细胞输注后第45天,空白载体对照组与FAK基因沉默组小鼠骨髓中白血病细胞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5.5±8.20)%和( 9.60±3.65)%.[结论]FAK基因沉默能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并降低白血病细胞迁移及归巢能力,并抑制白血病生成,提示分子靶向FAK基因有望成为白血病治疗的新策略.

  • 黏着斑激酶酪氨酸磷酸化在牵拉依赖的细胞形态改变中的作用

    作者:王连荣;王菊光;吴伟康

    [目的] 探讨黏着斑激酶(FAK)397和925位酪氨酸残基(Y397, Y925)酪氨酸磷酸化在单轴周期性牵拉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垂直于牵拉轴方向排列和伸长)中的作用.[方法] 用含100 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大鼠成纤维细胞3Y1.利用PCR法从人的脐静脉内皮细胞获得FAK cDNA.通过直接点突变,利用重叠PCR制成突变的FAK(F397Y,F925Y).将FAK突变转染到细胞内,使细胞遭受牵拉,牵拉0 min为对照组,牵拉5、10、20、30、60 min为牵拉组,实验重复3次,实验数据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进行分析.然后利用FAKY397和Y925磷酸化的特殊抗体进行了免疫印迹实验,采用信息分析程序(Mocha, Jandel Scientific)测定免疫印迹的密度,比较对照组与牵拉组,检测FAK酪氨酸磷酸化,分析细胞形态改变.[结果] 在牵拉反应中,FAKY397和Y925的酪氨酸磷酸化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并且峰值分别在牵拉后5 min(2.75±0.51倍,n=3)和20 min(2.98±0.58倍,n=3).另一方面,在突变FAK转染的细胞中,牵拉引起的细胞形态改变被有意义的阻滞了.[结论] 牵拉引起的FAK酪氨酸磷酸化在牵拉依赖的细胞形态改变中起着重要作用.

  • 黏着斑激酶和磷酸酶基因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匡凡;杨真真;李勇

    目的 研究黏着斑激酶(FAK)和磷酸酶基因(PTEN)蛋白在人肝细胞癌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两者表达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人原发性肝细胞癌78例、相应的癌旁组织56例、正常肝组织20例中FAK、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 FAK、PTEN蛋白主要在胞浆中表达,FAK在肝细胞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51.3%、39.3%和5.O%,FAK在肝细胞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较正常组织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在肝细胞癌、癌旁、正常肝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62.8%、94.6%和95.0%,在癌旁组织、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较肝癌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FAK和PTEN蛋白表达与组织学分级、血管浸润、卫星结节、淋巴转移有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血清甲胎蛋白值、肿瘤大小、有无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因素无关.FAK与PTEN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人肝细胞癌中PTEN蛋白表达下调、缺失,FAK表达上调,提示两者异常表达参与了肝癌的发生、浸润转移过程.

  • 整合素/黏着斑激酶信号通路及转化生长因子-β信号通路与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关系

    作者:沈旭;胡青婷;宋兴福

    肝损伤-炎症-修复导致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活化,分泌大量的胶原蛋白,引起细胞外基质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合成与降解失调,是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形成的关键.整合素(integrin)/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信号通路可以通过多条途径促进HSC的活化,加重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诱导的纤维化进程.本文就整合素/FAK信号通路促进HSC的活化及其与TGF-β信号通路的相互作用作一综述.

  • 局部黏着斑激酶与肿瘤新生血管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细妹;吕农华

    恶性肿瘤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其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新生血管形成是指利用既存血管产生新的血管的生物学过程,主要涉及内皮细胞的增殖、迁移、出芽的形成及支持细胞的围绕。一般认为,血管生成只发生在胚胎器官发育时期,成人后血管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血管生成只出现在妊娠期和子宫内膜周期性重建期,以及某些疾病[2]。血管的形成通过某些生长因子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启动并被生长因子受体( GFRs)和整合素共同调节。这两种受体起着相互补充的作用,任何单独一种GFRs或整合素的抑制剂并不能成功地治疗某些癌症[3]。 GFRs和整合素的信号下游都汇聚于局部黏着斑激酶( FAK),故若针对FAK的治疗或许可提供一个弥补GFRs和整合素抑制剂不足的策略。 FAK是细胞基质-整合素信号通路的重要传递者,作为多种信号通路的枢纽,它可以直接参与细胞多种功能的调节。 FAK在许多肿瘤中的表达均明显增加,近有研究发现它能促进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目前FAK抑制剂已被用于癌症的治疗。尽管在血管形成方面,体内外关于FAK的研究已取得了明显的进展,但其确切机制仍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FAK与肿瘤新生血管的关系作一综述。

  • 黏着斑激酶在子宫内膜癌中表达的意义

    作者:罗雪莹;王占平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及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AK的表达.结果: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FAK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35%、7%,3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内膜癌组织中,低分化较高-中分化癌组织FAK的表达高,临床分期Ⅲ~Ⅳ期较Ⅰ~Ⅱ期表达高,有淋巴结转移的较无转移者表达高,浸润程度越深表达越高.结论:FAK的异常表达是引起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的原因,且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有关,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

  • FAK基因沉默对人舌鳞癌细胞CAL-27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

    作者:陈凯;刘涛;李张维;李梁;潘宣

    目的 探讨运用RNA干扰技术沉默FAK基因表达对人舌鳞癌细胞株CAL-27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使用siRNA干扰技术瞬时转染构建FAK siRNA.将实验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运用q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FAK mRNA和蛋白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Transwell小室法研究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qPCR和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FAK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mRNA<0.01,P蛋自<0.05);MTT实验结果显示在48和72 h时,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吸光度值均明显高于实验组(P< 0.01);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穿膜迁移细胞数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P<0.05).结论 沉默FAK基因表达可有效抑制人舌鳞癌CAL-27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 黏着斑激酶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萍;聂敏海

    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是一种位于细胞内的非受体型酪氨酸激酶,介导多条信号通路,在肿瘤生长、发展及转移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口腔肿瘤中95%是来源于口腔黏膜的鳞状细胞癌,深入了解FAK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预防和治疗口腔鳞状细胞癌,本文就FAK与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压力过负荷大鼠心肌肥厚组织中PTEN/FAK的表达

    作者:周菲;张敬文

    目的 观察磷酸酶-张力蛋白同源物(phosph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10,PTEN)及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左心室肌中的表达,以探讨PTEN及FAK在压力过负荷性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压力过负荷心肌肥厚动物模型,于术后4周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心肌肥厚相关基因心房钠尿因子(ANF)的mRNA含量,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和检测大鼠PTEN蛋白及FAK蛋白表达在左心室心肌细胞中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和假手术的LVMI、ANF mRNA相对含量和FAK蛋白表达分别为3.46±0.20和2.73±0.15、0.93±0.16和0.63±0.12、126.45±2.78和77.64±5.74,模型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和假手术的PTEN蛋白表达分别为87.14±6.11和120.60±4.22,模型组低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蛋白的表达与LVMI呈正相关(r=0.877,P<0.01),与PTEN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r=-0.952,P<0.01);PTEN蛋白的表达与LVMI呈负相关(r=-0.825,P<0.01).结论 PTEN/FAK通路在压力过负荷性心肌肥厚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调控作用.

  • 黏着斑激酶在酒精性肝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怡;沈哲;陈李华;虞朝辉;厉有名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饮酒所致的肝脏疾病,疾病初期通常表现为脂肪肝,进而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在我国,A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乙醇对肝脏有明显的毒性作用,重度饮酒者中80%以上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10%~ 35%可发展成酒精性肝炎,10%~ 20%将发展为肝硬化.但关于ALD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大多数细胞,包括肝细胞在内,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相互作用影响着细胞的生存、生长和功能等.

  • 缺氧环境中黏着斑激酶对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作者:晏维;田德安;付妤;廖家智;夏丽敏;罗敏;朱倩

    目的 研究缺氧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以及FAK表达对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 通过1%体积分数O2的低氧培养建立人肝癌细胞SMMC-7721物理缺氧模型,Western blot检测FAK的表达.构建针对FAK mRNA的干扰质粒pshRNA-FAK及阴性对照质粒pGensil-2,并将其转染至SMMC-7721细胞,G418筛选稳定转染细胞株.Western blot检测FAK蛋白表达的变化,细胞迁移和侵袭实验检测缺氧条件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改变.在正常条件下将FAK真核表达质粒pcDNA3-FAK转染至SMMC-7721细胞,观测其侵袭能力的改变.根据数所资料的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法及Dunnett法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低氧培养的SMMC-7721细胞FAK蛋白表达水平逐渐升高,24 h后较0 h时明显升高(P<0.01).SMMC-7721细胞稳定转染pshRNA-FAK后,FAK蛋白表达显著下降,抑制率达74.6%±5.1%,在正常及缺氧条件下都对FAK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细胞迁移实验结果显示,缺氧显著促进SMMC-7721细胞迁移能力(t=18.66,P<0.01),侵袭实验结果与迁移实验结果一致.转染pshRNA-FAK对促进SMMC-7721细胞在缺氧环境中的迁移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透膜细胞数(353±36)个较对照组(392±31)个明显降低(F=173.983,P<0.05);细胞侵袭实验显示,转染pshRNA-FAK对促进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有显著抑制作用,透膜细胞数(160±12)个较对照组(194±13)个明显降低(F=59.674,P<0.05).同时转染真核表达质粒pcDNA3-FAK显著促进SMMC-7721细胞侵袭能力.结论 缺氧促进SMMC-7721细胞侵袭可能与FAK表达水平升高相关,FAK表达的上调可能是缺氧促进肝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之一.

  • 体外RNA干扰下调黏着斑激酶表达对HSC-T6细胞黏附与迁移的影响

    作者:安君艳;张晓岚;姚冬梅;敦志娜;解淑蕊;郝礼森

    目的 探讨特异性阻断黏着斑激酶(FAK)表达对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T6)黏附与迁移的影响.方法 构建靶向FAK的RNA干扰重组体,在阳离子聚合物介导下转染大鼠肝星状细胞系HSC-T6,筛选出可高效抑制FAK表达的重组质粒;荧光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AK基因敲除效果;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细胞黏附,划痕修复实验和改良的Boyden双腔系统检测细胞迁移.多组间均数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成功构建并筛选出可高效抑制FAK的质粒表达载体.质粒转染后,FAK mRNA和蛋白表达分别下降了76.82%和72.53%,同时,p-FAK(Tyr397)蛋白表达下降了62.71% FAK表达下调可明显抑制HSC-T6细胞黏附,抑制率约58.69%;FAK基因沉默可显著抑制纤维连接蛋白诱导的HSC迁移,使细胞迁移距离降低了58.27%,跨膜迁移细胞数减少了83.70%. 结论 RNA干扰技术可选择性下调HSC中FAK的表达,并可显著抑制HSC-T6的黏附和迁移.

  • 精-甘-天冬-丝氨酸四肽对肝星状细胞整合素信号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晓岚;姜慧卿;刘丽;白云;宋梅

    目的探讨精-甘-天冬-丝氨酸(RGDS)四肽对经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体外HSC培养技术,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HSC增殖;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及透射电镜等方法测定HSC凋亡;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测定细胞黏附率;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粘着斑激酶(FAK)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结果 25、50、100μg/ml浓度RGDS四肽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HSC增殖并诱导HSC凋亡,凋亡率分别为9.49%、27.67%、31.59%,坏死率分别为3.47%、5.38%、9.10%,与纤维连接蛋白组(凋亡率3.44%,坏死率2.3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02,P<0.05;RGDS四肽25、50、100μg/ml组的黏附抑制率分别是8.82%、29.41%、45.49%,与纤维连接蛋白组比较,RGDS四肽不同浓度组的黏附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0.58,P<0.01;RGDS四肽组FAK及其mRNA表达下调. 结论 RGDS四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诱导HSC凋亡;RGDS四肽诱导凋亡的效应与其抗黏附作用以及抑制整合素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FAK蛋白、mRNA表达有关.

  • 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对肝星状细胞凋亡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的影响

    作者:申建刚;张晓岚;霍晓霞

    目的 应用黏着斑激酶相关非激酶(FRNK)表达质粒瞬时转染纤维连接蛋白(FN)预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探讨FRNK对HSC凋亡及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以FN诱导HSC增殖,采用脂质体介导的方法用FRNK表达质粒瞬时转染HSC,应用膜联蛋白/碘化丙啶双标记流式细胞术、DNA凝胶电泳技术和透射电镜技术检测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及RT-PCR方法检测FRNK、黏着斑激酶(FAK),p FAK(Tyr397)、半胱氨酸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ERK1、p-ERK蛋白及其mRNA表达. 结果FRNK表达质粒成功转染HSC,在翻译后水平抑制FAK磷酸化.与空质粒组比较,FRNK表达质粒转染HSC48 h后,HSC凋亡率由9.28%±1.05%增至25.37%±1.92%(P<0.01),caspase-3蛋白由185.82±9.69增至264.17±12.60(P<0.01),caspase-3 mRNA由1.07±0.27增至4.19±0.48(P<0.01).FRNK抑制FAK磷酸化和在翻译和转录水平抑制ERK1、p-ERK的表达,而FN则促进FAK和ERK1,p-ERK在翻译和转录水平的表达. 结论在脂质体介导下瞬时转染FRNK表达质粒,可使外源性的FRNK在HSC内大量表达,在翻译后水平抑制FAK磷酸化;并可能通过FAK-ERK信号转导通路诱导FN刺激的HSC发生凋亡.

  • NEDD9、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王海霞;唐良萏;周琦

    目的:探讨神经元细胞表达的发育下调基因9(neural precursor cell-expressed developmentally down-regulated 9,NEDD9)及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EDD9及FAK在52例上皮性卵巢癌、13例卵巢交界性肿瘤、28例卵巢良性肿瘤及17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并对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做相关性分析.结果:NEDD9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P=0.000)、卵巢良性肿瘤(P=0.000)及正常卵巢组织(=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K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P=0.002)、卵巢良性肿瘤(P=0.000)及正常卵巢组织(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EDD9的表达在卵巢癌的FIGO分期(=0.000)、组织分化程度各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0),而在确诊时年龄(P=0.756)、血清CA-125水平(P=0.300)、病理类型(P=0.526)及腹水(P=0.506)各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FAK的表达在FIGO分期(P=0.008)及腹水(P=0.027)亚组间有统计学差异,而在确诊时年龄(P=0.299),血清CA-125水平(P=0.116)、组织分化程度(P=0.100)及病理类型(P=1.000)各亚组间无统计学差异.NEDD9和FAK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r=0.535,P<0.05).结论:NEDD9及FA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早期联合检测NEDD9和FAK可能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恶性程度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结肠癌α-catenin和FAK的表达与侵袭转移的关系

    作者:王吉明;程勇;董蒲江;胡祥

    目的:探讨α-eatenin和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应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方法来检测34例结肠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相应正常组织的α-carenin和FAK的表达.结果:α-catenin和FAK在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均有表达,主要表达于细胞膜和细胞浆.α-eatenin的表达在肿瘤组织中明显低于正常组织(t=10.693,P<0.01),FAK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x2=10.350,P=0.001),两者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呈弱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383,P=0.025).α-catenin和FAK的表达在结肠癌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和有无淋巴转移方面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与患者的年龄、性别之间未发现关系.α-catenin的表达在肿瘤的病理组织分化程度方面差异亦有显著意义,FAK在不同肿瘤病理组织分化程度之间表达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肿瘤组织中FAK的高表达与α-cateni的低表达,共同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 FAK、FAKpY397和Src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意义

    作者:谷艳娇;张敬坤;包翠芬;苏荣健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ocal adhesion kinase,FAK)、磷酸化黏着斑激酶(phospho-FAK Y397,FAKpY397)和类固醇激素受体共活化因子(sceroid recptor coactivator,Src)在不同分化程度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和人工计数法检测44例HCC组织及8例癌旁正常肝脏组织中FAK、FAKpY397和Src的表达.结果:FAK、FAKpY397和Src在HCC组织中表达均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27、P=0.041、P=0.030)且三者均与HCC分化程度有关(P=0.026、P=0.045 、P=0.005),FAK和Src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P=0.015、P=0.002).HCC组织中三者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0.000、P=0.000、P=0.000).结论:HCC组织中FAK、FAKpY397和Src表达与HCC分化程度有关;FAK和Src低分化组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组且三者相互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 周期性张应变激活整合素β1-FAK信号途径调控皮肤成纤维细胞运动

    作者:黄文;赵建武;余佩琪;任国胜

    目的 探讨周期性张应变对皮肤成纤维细胞的影响,寻找引起细胞运动的佳张应变幅度及其信号转导机制.方法 成纤维细胞培养于预敷胶原蛋白基质的6孔柔性培养板,对柔性培养孔施加10次/min的负压(-135 mmHg),每孔柔性板由中心到周边张应变幅度介于0%~24%.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旋转角度,细胞免疫染色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整合素β1在细胞内的改变,免疫印迹观察细胞整合素β1表达和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结果 发现15%的张应变幅度是诱导皮肤成纤维细胞运动的低张应变幅度.机械张应变诱导成纤维细胞整合素β1在细胞再分布和FAK磷酸化,整合素抗体β1部分抑制了FAK磷酸化和细胞运动.结论 机械张应变通过整合素β1-FAK途径引起皮肤成纤维细胞运动.

244 条记录 11/13 页 « 12...567891011121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