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刘瑶;邵宇云;史萍;韩亚萍;蒋龙凤;李军

    目的 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临床结局等,为预防病情进展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住院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52例为病例组,随机选择相同时间内住院的无败血症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52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病例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及临床转归等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合并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出现低蛋白血症、肾功能不全、黄疸、伴高血糖水平、多发脓肿及脓肿直径≥10cm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5或<0.01).病原学方面,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患者中血培养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多见(63.3%),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6.7%).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OR=2.200,95%CI 1.042~4.646)、合并恶性肿瘤(OR=3.667,95%CI 1.023~13.143)、低蛋白血症(OR=2.800,95%CI 1.009~7.774)、肾功能不全(OR=3.167,95%CI 1.265~7.929)、高血糖水平(OR=3.400,95%CI 1.254~9.216)、多发脓肿(OR=2.667,95%CI 1.043~6.815)及脓肿直径≥10cm(OR=5.000,95%CI 1.096~22.820)是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肿直径≥10cm(OR=14.016,95%CI 1.354~145.070)是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败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败血症是细菌性肝脓肿常见的合并症,临床上应根据其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急性腹泻婴幼儿胃肠道病毒感染现状与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叶鸿雁;周方满;崔大伟;王海燕;涂林修;谢红意;葛婷婷

    目的 了解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及其胃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选择2012年7月至2013年7月在北仑区人民医院儿科门诊的900例急性腹泻婴幼儿病例(≤5岁),分析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特征并采集粪便样本,用PCR方法检测A/B/C型轮状病毒(Rotavirus,RV)、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AdV)、星状病毒(Astrovirus,AstV)、札如病毒(Sapovirus,SV)及诺如病毒(Norovirus,NV),并采用x2检验对不同性别和年龄段患者病毒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900份腹泻患儿粪便样本中369份呈阳性结果,其中单一病毒感染的291份,混合病毒感染78份.在单一病毒感染病例的样本中,NV检出率为19.4%(GⅠ型为4.9%,GⅡ型14.6%),RV-A为8.2%,未检出B型及C型RV,SV为2.9%,AstV为1.0%,AdV为0.8%.在混合感染病例的样本中,以RV-A与NV混合感染多,为5.8%.2岁以下(含2岁)患儿的病毒总检出率(51.0%)显著高于>2 ~5岁的患儿(22.1%,x2=70.404,P<0.01).369例病毒检测阳性的患儿中,24.1%伴有发热,35.2%伴有呕吐症状.单一病毒感染病例发热、呕吐以及发热合并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混合感染病例(x2=17.878,21.869和14.155,P<0.01).结论 NV和RV-A是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婴幼儿急性腹泻的主要胃肠道病毒,2岁以下婴幼儿是这两种病毒的易感人群.

  • 天疱疮患者78例医院感染特征分析

    作者:周志军;李洪文;高庆;胡珊

    天疱疮是一种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的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表皮内棘刺松解,出现针对角质形成细胞表面桥粒芯蛋白(Desmoglein,Dsg)的特异性 IgG 抗体[1-2]。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变化,天疱疮主要分为四个亚型:寻常型、增殖型、红斑型和落叶型。目前天疱疮治疗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辅以硫唑嘌呤、环磷酰胺、营养支持和抗感染等,由于治疗时间长、用药量大和广泛使用抗菌药物等原因,易出现并发症,部分患者皮肤黏膜损害,体液渗出,加上自身免疫力低下,更易导致细菌、真菌和脓毒血症等继发感染[3]。本研究回顾性调查江西省皮肤病专科医院近年确诊的天疱疮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继发感染的临床特点,为预控和控制感染提供参考。

  • 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段雪飞;王晓杰;郭晓笛;凌伟;钱芳;李蕴铷;田梅梅;郭嘉祯;范小玲

    目的 探讨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及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1~2010年收治的14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31岁,其中10例患者为涉外公司商务人员;8例(57.1%)患者输入国为东南亚国家;11例(78.6%)发病于5~10月份;发病至确诊平均间隔9 d.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发热(100%)、头痛(71.4%)、肌痛(64.3%)、疲乏(57.1%)、皮疹(57.1%)、颜面前胸皮肤潮红(57.1%)、结膜充血(50.0%)、淋巴结肿大(35.7%).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 包括白细胞减少(78.6%)、血小板减少(71.4%)、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50.0%)、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78.6%)、肌酸激酶升高(42.8%)、血钾降低(50.0%).所有病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为9.8 d.结论 随着国际商务交流和旅游机会增多,北京地区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近年来显著增加.本组14例输入性登革热患者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肝损伤及低血钾发生率较高.对于有疫区旅居史的不明原因发热者,应考虑登革热的可能并及时进行登革热抗体检测.

  • 468例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及轻重型病例比较

    作者:李梅;党双锁;高宁;王文俊;李亚萍;贾晓黎;翟嵩

    目的 分析手足口病临床特点和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8月至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和西安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68例手足口病患儿完整临床资料;将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统计;随机抽取30例轻型病例与29例重型病例比较,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68例手足口病患儿男女比例1.2:1,其中385例(82.2%)为3岁以内婴幼儿,城乡分布为1.8:1.临床表现为皮疹468例(100%),发热361例(77.1%),心率加快161例(34.4%).轻重型组间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城乡分布、高热发生率和呕吐发生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白细胞计数升高、高血糖、合并EB病毒感染为其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以3岁以内婴幼儿为主,重型病例多发于农村.临床表现以皮疹、发热为主,出现高热、呕吐、心率加快者需警惕发展为重型病例的可能.血白细胞升高、高血糖以及合并EB病毒感染是重型病例的危险因素,尤其是高血糖,应引起高度重视.

  • 云南省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李晖;汪亚玲;杨永锐;高斯媛;杨晓冬;李晓林;袁权

    目的 分析2008~2010年云南省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8~2010年云南省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94例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AHE)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432:1;平均年龄31.53 ± 18.12岁,其中18岁以下患者94例(23.86%),18~60岁患者271例(68.78%),60岁以上患者29例(7.36%);夏季发病率显著增高(P= 0.000),尤其是5和7月份,发病率分别达到了14.72%和13.71%;职业分布以民工所占比例高(26.90%);民族分布以汉族患者所占比例高(92.64%).男性患者的住院时间、总胆红素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峰值均高于女性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年龄增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ALT、ALB及CHE呈下降趋势,TBil呈上升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分别重叠慢性乙型肝炎、酒精性脂肪肝或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与AHE组患者比较,TBil、TBA、GGT及CHE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抗-HEV-IgG阳性患者与抗-HEV-IgM阳性患者在住院时间及各项血清生化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HE多发于18~60岁人群,男性发病多于女性,夏季为发病高峰,民工高发.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60岁以上发病,CHB、AFL及NAFLD基础上重叠感染HEV可能是直接影响AHE预后的主要因素.

  • 肾嫌色细胞癌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王志华;杜立环;胡志全;陈先国;赵霞;王少刚;庄乾元;叶章群

    目的 探讨肾嫌色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并分析其预后.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期间收治的29例肾嫌色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Ptnm分期和生存期随访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29例患者均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术前影像学检查亦未发现特异性表现.23例患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6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SS),病理分期:Pt1n0m0 11例,Pt2n0m0 8例,pT3aN0M0 5例,Pt1nm0 3例,Pt2n1m0 2例.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24~144个月,平均90个月;3例死于心脑血管疾病,6例局部复发后4例再次手术,1例远处转移,21例无瘤生存.与同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相比,累积5年生存率两者分别为83.9%和6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累积10年生存率分别为77.9%和4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肾嫌色细胞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形态的肾细胞癌病理亚型,主要通过病理学予以鉴别诊断,手术切除是治疗初发或复发的肾嫌色细胞癌的首选方法,其预后较好.

  • 西北五省17家医院2 379例胆囊癌临床分析

    作者:慎浩鑫;宋虎伟;王林;徐新建;焦作义;遆振宇;李昭宇;邓勇;陈晨

    目的 分析2009至2013年我国西北五省(自治区)17家医院收治的胆囊癌患者临床特点.方法 采用统一设计的西北五省胆囊癌患者临床资料调查表,回顾性收集和分析西北五省17家三级医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2 379例胆囊癌患者的资料.采用Epi Data软件进行资料录入和核查.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17家医院近5年收治的胆囊癌患者占同期胆道疾病患者的1.6% ~6.8%,平均2.7%;占普通外科疾病的0.4%~0.9%,平均0.7%.(2)胆囊癌好发于老年女性,男女比例为1.0∶2.1;发病平均年龄为(64±11)岁,农民较其他职业人群高发(x2=147.10,P<0.01).(3)57.2%的胆囊癌患者合并胆囊结石.(4)胆囊癌的病理类型以中低分化腺癌为主,恶性程度较高.就诊时TNMⅣ期病例占55.1%,晚期病例居多是导致预后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5)本组患者手术根治性切除率为30.4%.结论 胆囊癌病例中以老年女性和中晚期患者为主.对于高危人群,应采用超声等影像学手段进行普查及定期随访,以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率,并采取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徐业燕;韦秋芬;李燕;沈开颜;莫艳

    目的 探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收治的9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收集90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治疗及转归等临床资料.采用x2检验,对受试儿血清C反应蛋白(CRP)异常率与白细胞计数异常率,以及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升高(≥20个/mm3)、蛋白含量升高(≥1.5 g/L)、葡萄糖含量降低(<1.8 mmol/L)患儿所占比例进行统计学比较.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 ①90例受试儿中,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70.0%,63/90),其次为反应差(21.1%,19/90)和惊厥(18.9%,17/90).②90例受试儿的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血清CRP异常率为48.9%(44/90),显著高于白细胞计数异常率(26.7%,24/9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54,P=0.002).③90例受试儿的脑脊液检查结果显示,脑脊液有核细胞数升高受试儿所占比例为86.7%(78/90),显著高于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受试儿所占比例(40.0%,36/90)和葡萄糖含量降低受试儿所占比例(41.1%,37/90),分别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2.201、40.479,P<0.001);而脑脊液蛋白含量升高患儿所占比例与葡萄糖含量降低患儿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023,P=0.879).④90例受试儿中,血培养结果呈阳性者为11例(12.2%),脑脊液培养结果呈阳性者为1例(1.1%).⑤受试儿MRI检查结果显示,合并硬膜下积液、脑室扩张和脑积水者各为1例.⑥90例受试儿经治疗后,67例(74.4%)治愈出院,23例(25.6%)好转出院.结论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患儿临床表现不典型,对于不明原因发热、反应差等具有高危因素新生儿,临床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及尽早治疗,以改善该病患儿预后.

  • 新生儿色素失禁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茂琼;陈晓霞

    目的 探讨新生儿色素失禁症(IP)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及其他系统受累情况,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选择2008-2012年于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随访的4例新生儿IP患儿和既往文献报道的145例该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性别、发病时间、家族史、皮肤损害特点、其他系统受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①本院4例患儿均为女性且生后即存在皮疹(100%),其中有阳性家族史、牙齿发育异常(锥形牙)、斑秃患儿各为1例(25%0),而体格、智力、视听发育均无明显异常.②文献复习结果示,男女比例为1∶9,有阳性家族史患儿患儿为72例(48.3%),新生儿期及以前发病患儿为137例(91.8%),100%(149/149)的患儿具有皮肤损害,54.4% (81/149)的患儿有皮肤外其他系统受累.③7例行基因检测的新生儿IP患儿中,5例(71.4%)患儿NEMO基因内共有序列NEMO△4~10缺失.结论 新生儿IP临床多见于女性.约半数新生儿IP患儿有阳性家族史,大多数患儿于新生儿期及以前发病,均出现典型皮疹,常伴其他系统受累.新生儿IP患儿皮疹可自愈,其预后取决于其他系统受累情况.

  • 儿童直立性高血压的临床特征

    作者:赵娟;杨锦艳;金红芳;杜军保

    目的 探讨儿童直立性高血压(OHT)的临床特征.方法 收集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门诊诊断为OHT的患儿96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病程及体位变化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观察各种临床表现的发生频率及其诱发因素.结果 在96例OHT患儿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11.8±2.7)岁.病程小于1个月者22例,占22.9%;病程在1个月到1年之间者49例,占51.1%.就诊时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晕厥、头晕、恶心呕吐等,多在患儿突然体位变化(由卧位变为站立位)(占24.0%)或持久站立(占57.3%)的情况下发生;其他诱发因素包括运动、情绪变化、环境闷热等.患儿平卧位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03±8)mm Hg(1mm Hg=0.133 kPa)和(59 ±6)mm Hg,直立3 min时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13 ±8)mm Hg和(73 ±6)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74、17.936,P均<0 01);平卧位心率(81±11)次/min,站立3 min内心率大值(113±12)次/min(t=33.092,P<0.01).结论 OHT患儿多处于青春发育期,晕厥和头晕为主要临床症状,多由体位改变或持久站立诱发.患儿由平卧位转为直立体位时,血压明显升高.

  • 重症71型肠道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治疗12例分析

    作者:刘京涛;彭丹;官旭华;邹典定;赵东赤

    目的 探讨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所致重症病例的临床特征、病理生理变化,评估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湖北省9家定点医院收治的EV71感染重症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重症病例经RT-PCR检查EV71核酸阳性,其中男10例,女2例,中位数年龄1.96岁.发热持续时间6.5 d,皮疹持续时间7 d,起病至出现重症表现时间为3.7 d.神经系统受累10例,合并呼吸循环衰竭5例.5例X线胸片显示两肺或单侧片状阴影,4例为肺部纹理增多.白细胞计数、血糖、血沉和C-反应蛋白无特征性变化.11例选择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7例使用甲泼尼龙治疗;4例肺水肿-呼吸衰竭患儿经呼吸机辅助通气,平均支持72(48~96)h.1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EV71重症主要发生在年龄小于3岁患儿,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半数可发展为呼吸循环衰竭.早期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纠正呼吸循环衰竭,防止多脏器功能不全和降低死亡率尤为重要.

  • 以大疱样皮疹为特征的手足口病病原学及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邓慧玲;张玉凤;马超峰;符佳;张瑜;谢燕;袁娟;王小燕

    目的 回顾性分析西安地区2013至2014年皮疹形态以大疱表现为特征的手足口病患儿的病原及其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西安市儿童医院224例以广泛的皮肤黏膜大疱反应为特征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患儿标本,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进行手足口病病毒核酸检测并分型,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后期随访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在皮疹形态以大疱改变为特点的、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的224例患儿的标本中,柯萨奇病毒A6型(CA6)阳性207例,占92.4%,肠道病毒71型(EV71)阳性4例,占1.8%,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阳性10例,占4.5%,4例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220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病例中,男130例,女90例;男女比为1.44∶1,<5岁203例,占92.3%.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75例,占34.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升高者200例,占90.9%;心肌酶CK-MB偏高者35例,占15.9%,肝功能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者15例,占6.8%.共有187例患儿出现发热,占85.0%.所有病例均未出现脑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病程极期皮疹均表现为大疱或大囊泡样改变,痒感明显,伴面部斑丘疹.疱疹液吸收或破溃后出现结痂和大片脱皮,基底新出皮肤无渗出,后期随访无明显色素沉着.在后期追踪随访过程中,CA6阳性病例中有52例(25.1%)距离手足口病发病期约2~4周内出现了指(趾)甲脱落剥离症状,脱甲数量1~8个,平均4.3个,甲板由里向外脱落并伴随新甲长出,脱落后的甲床未见明显结构异常,新生甲板无增生,表面光滑度存在,无肥厚,未留其他后遗症.结论 皮疹形态以大疱表现为特点的手足口病主要由CA6引起,该病原所致的以大疱表现为特点的手足口病皮疹伴明显痒感,皮疹后期可出现结痂和脱皮,部分病例可出现脱甲病.

  • 胃癌骨转移97例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钟华强;张慧卿;芦珊;何波;麦文丽;万以叶

    目的 探讨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江西省肿瘤医院2008-01-01-2012-12-31收治的97例胃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占同期收治胃癌病例的2.7%(97/3 612),其中30例(30.9%)为同时性骨转移,67例(69.1%)为异时性骨转移.单发骨转移者20例(20.6%),多发骨转移77例(79.4%).骨转移常见的部位为脊柱(77.3%)、骨盆(41.2%)和肋骨(35.1%).97例患者中,16例(16.5%)患者以骨转移为唯一远处转移灶,81例(83.5%)合并其他部位转移.76例(78.3%)患者接受了化疗,姑息放疗者17例(17.5%),81例(83.5%)患者进行了双膦酸盐的治疗.发生骨转移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6.3个月(95%CI:4.94~7.66),1年生存率为23.7%;化疗组与未接受化疗组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7.2和4.5个月,x2=11.504,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同时性骨转移、单发骨转移、合并其他部位转移以及化疗与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其他部位转移、ECOG评分和化疗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值均<0.05.结论 胃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尤其是合并其他部位转移和评分较差患者,化疗可能给部分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104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作者:洪若熙;林秋菊;罗健;代珍;王文娜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4例患者中,单发骨转移45例(43.3%),多发骨转移59例(56.7%).骨转移常见的部位为骨盆(46.1%)、胸椎(41.3%)、腰椎(40.4%)、骶椎(29.8%)和肋骨(29.8%).104例患者中,仅2例患者以骨转移为唯一远处转移灶,102例(98.1%)患者均合并其他部位转移.从确诊结直肠癌至骨转移的中位时间为16个月.从骨转移至首次发生骨相关事件的中位时间为1个月.骨转移灶放疗、严重骨痛、病理性骨折的发生率分别为44.2%、15.4%和9.6%.发生骨转移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0.0个月,首次发生骨相关事件后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5个月.单因素分析中,ECOG评分、化疗和双膦酸盐治疗与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中,仅ECOG评分和化疗是影响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结直肠癌骨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化疗和双膦酸盐治疗可能给患者带来生存获益.

  • 22例乳腺纯上皮化生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孟慧敏;杨艳芳;齐立强;顾林

    目的 探讨乳腺纯上皮化生性癌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974-2008年确诊的22例乳腺纯上皮化生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采用Kaplan-Meier和Log 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 22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2.5岁.全组22例患者中,表现为无痛性肿块20例,皮肤炎症2例.伴腋窝淋巴结转移12例,发生远处转移7例,肺是常见的远处转移器官.22例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5.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腋窝淋巴结阳性数和治疗方案为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腋窝淋巴结阳性数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8).结论 乳腺纯上皮化生性癌较罕见,不易明确诊断,预后较差,容易发生远处转移,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多呈阴性表达.淋巴结阳性数越多预后越差,合理的综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预后.

  •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孙增峰;孙亚方;谈丽彩;何佳;李晓霞;佘春华;李文良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结直肠癌脑转移和预后的因素,探讨非手术单一治疗(非手术组)、放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放疗组)和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45例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中,64.4%的原发病灶来源于直肠,35.6%来源于结肠。80.0%患者合并颅外转移,其中57.8%合并肺转移,35.6%合并肝转移。合并肝转移的患者脑转移瘤的部位均为幕上,不合并肝转移者幕下转移率为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剔除同步脑转移患者后,Dukes分期A期(仅1例)、B期、C期和D期患者的脑转移时间分别为24.0、36.0、29.0和12.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年内发生颅外转移和未发生颅外转移患者的中位脑转移时间分别为12.0和38.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全组患者脑转移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1年生存率为21.1%。单因素分析显示,卡氏评分和脑转移瘤数目与患者的预后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脑转移瘤数目和治疗方式为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均P<0.05)。非手术组、放疗组和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4.0、10.0和12.0个月,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与非手术组和放疗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手术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与放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直肠癌、原发病灶确诊时为Dukes分期D期、1年内发生颅外转移,尤其是合并肺转移的患者容易发生脑转移。合并肝转移患者幕上转移率较高,而不合并肝转移患者幕下转移率较高。结直肠癌脑转移的患者同时合并较高比例的其他脏器转移,预后较差,脑转移瘤数目和治疗方式为影响结直肠癌脑转移患者的独立因素;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能大程度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景娜;王玉;王仙玲;马永强;马琴;蒋倩

    目的 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临床病理特征、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发病特点及预后.方法 收集2007年3月至2009年3月经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治疗、病理证实的Ⅰ~Ⅲ期乳腺癌患者,依据临床分子分型,筛选出TNBC患者87例,非TNBC患者415例.分析二组临床病理特征及复发、转移情况.结果 与非TNBC比较,在发病年龄、肿瘤家族史、肿物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Ki-67表达这些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位随访65个月(47 ~ 71个月),期间TNBC复发率39.0%(34/87),与非TNBC组复发率19.0%(79/4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NBC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均高于非TNBC(P< 0.05).TNBC 1年和3年复发率分别为14.9%(13/87)、31.0%(27/87),均高于非TNBC的1.4%(6/415)、8.7%(36/415)(P< 0.05).TNBC发生单器官转移中,内脏转移率66.7%(12/18),明显高于骨转移率33.3%(6/18).结论 TN BC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其易在术后早期发生复发、转移,转移部位以内脏为主.

  • 椎-基底动脉夹层的临床特点和治疗

    作者:郑峥;程琼;李永坤;刘君鹏;陈莹;汪银洲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VAD)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疗效. 方法 选择经DSA或CT血管成像(CTA)确诊的VAD患者28例.25例表现为后循环缺血(PCI),3例为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对25例PCI中的21例患者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或阿司匹林(100mg/d)治疗,3例给予血管内治疗;3例SAH患者中,2例实施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及椎动脉闭塞术.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并对疗效进行随访. 结果 ①28例患者中,24例有明确的病因或诱因,分别为头颈部异常运动(15/24,53.6%)、动脉粥样硬化(4/24.16.7%)、上呼吸道感染(12.5%,3/24)、血小板增多症和酗酒(各4.2%,1/24),原因不明4例.②28例患者中,25例(89.3%)有PCI症状,其中21例为后循环急性脑梗死,4例为反复短暂性眩晕发作.3例(10.7%)为SAH.③DSA或CTA确诊30支椎动脉和1支基底动脉有VAD.16支(51.6%)表现为“线样征”,9支(29.0%)为梭形或囊形动脉瘤,6支(19.4%)为“珠线征”,2支(6.5%)为双腔征.夹层多位于V4段(71.0%,22/31),其次为V2段(19.4%,6/31).④25例PCI患者中,药物治疗的21例中19例预后良好,2例预后不良;9例复查CTA或DSA,4例血管狭窄程度减轻,4例狭窄程度无明显变化,1例椎动脉自行闭塞.血管内治疗的3例,预后均良好,复查CTA未发现血管再狭窄或动脉瘤复发.3例SAH患者中,2例行血管内治疗者的预后良好,复查CTA未发现动脉瘤复发;1例因家属拒绝手术而仅采用药物治疗,再发SAH后死亡. 结论 根据VAD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大部分患者的预后良好.

  • 儿童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和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刘鹏;李德生;咸鹏;杨伟中;段炼

    目的 探讨儿童出血型烟雾病的临床特征及脑硬膜颞浅动脉血管融通术(EDAS)的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2月-2011年12月25例出血型烟雾病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25例行双侧EDAS,应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PET)和DSA评估手术前后脑代谢和血管重建情况. 结果 ①出血型烟雾病患儿占本院同期收治的儿童烟雾病患儿的5.56%(25/450).男∶女=1∶1.27(11/14).17例(68%)以脑出血为首发症状,8例在出血前有脑缺血症状.6例在出血急性期(1周)出现脑缺血症状.脑实质出血5例(20%),单纯脑室出血20例(80%).合并动脉瘤4例.②50侧半球有30侧存在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扩张.其中脑出血侧占63%(19/30),非出血侧占37%(11/30),P=0.021.术前PET检查显示,出血侧脑代谢降低22例,正常3例;非出血侧脑代谢降低21例,正常4例.③术后随访1~8年,平均为(3.8±2.1)年.25例随访期均未发生再出血.7例原有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均未加重,随访期间没有新发缺血症状;6例患儿有间断头痛、肢体无力等缺血症状,其余患儿未诉不适.11例术后6~18个月行DSA及PET检查.DSA示颞浅动脉与颅内血管形成交通,出血侧有10例(10/11),非出血侧有9例(9/11).PET示出血侧10例脑代谢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变化;非出血侧8例明显改变,3例无明显变化. 结论 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的扩张是儿童烟雾病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EDAS能有效地改善患儿的脑代谢,重建脑血流;同时有可能预防再出血.

639 条记录 7/32 页 « 12...45678910...313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