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微创活检术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杨琳;刘文力;金宁;梁金珠;韩莹

    目的 分析微创活检术在尖锐湿疣诊断中的应用结果.方法 应用疣体涂擦法和微创法采集疣体组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采集标本进行HPV-DNA分型检测,比较两种取材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2005年5月-2006年12月到我科STD门诊就诊,泌尿生殖器有疣体存在总计499例,其中男246例,女253例,年龄4~75岁,平均年龄33.9岁.2005年检测病例均采用涂擦取材法,HPV检出阳性率为76.7%(89/116),2006年病例均采用微创取材法,HPV检出阳性率为93.7%(359/383),两种方法HPV阳性率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x2=26.25,P<0.001).结论 疣体微创活检术可提高HPV检测率,指导临床治疗;与病理学检查相比患者损伤小、简单、易行、省时,是一种快速、灵敏、特异、节省费用的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作者:

    关键词:
  • FQ-PCR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价值研究

    作者:马建华

    目的:研究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价值。方法90例进行丙型肝炎病毒检测的人员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采用FQ-PCR法和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进行检测,然后将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Q-PCR法的阳性率及阴性检测正确率均高于ELISA法,且特异性及敏感性均高于ELISA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FQ-PCR法在丙型肝炎病毒检测中的价值相对较高,更适用于丙型肝炎病毒的检测。

  •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临床研究要点

    作者:吕允凤

    目的 阐述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临床研究要点.方法 结合体外诊断试剂现行法规和此类试剂自身的特点,对其管理分类、研究方法、临床试验方案设计、临床试验样本选择、结果的统计学分析以及临床试验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与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临床研究应从试剂本身的临床预期用途出发,重点针对试剂定量准确性、特异性进行科学的临床考察.

  •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性能评价要点

    作者:吕允凤

    目的 阐述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分析性能评价要点.方法 结合体外诊断试剂现行法规和此类试剂自身的特点,对其标准品建立及分析性能评估中检测限、特异性、准确度、线性范围评估等方法进行了详细解析.结果与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定量检测试剂的分析性能评估应从试剂本身的定量特点出发,重点针对试剂定量的检测限、准确性、特异性等性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估.

  • 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临床评价

    作者:李振荣;刘迪;张捷;崔丽艳

    目的 探讨三种血清梅毒螺旋体检测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分别检测602份标本,其中61例确诊为梅毒感染.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对RPR阳性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ELISA法与TPPA法检测结果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97.8%和91.8%、96.9%;RPR与ELISA法、TPPA法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FQ-PCR法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ELISA法和TPPA法是较好的血清梅毒螺旋体的检测方法.FQ-PCR法检测的阳性率低.

  • 外周血中乳腺癌细胞hMAM表达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作者:董学君;郑专;陈建军

    目的 建立反转录结合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外周血乳腺癌细胞hMAM基因表达方法,了解其监测乳腺癌细胞微转移的应用价值.方法 克隆目的片段,制备标准品并做测序验证.培养乳腺癌MDA-MB453、MCF7细胞株,制成血液标本模型,GAPDH基因为内对照,反转录结合FQ-PCR检测乳腺癌细胞株血标本模型和1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的hMAM表达.结果 电泳和测序证实,克隆产物系预期的目的片段.FQ-PCR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为-1.0;用103拷贝/微升标准品重复检测5次,(-x)±s:718.9±120.5,CV值:16.7%;MDA-MB453细胞的血标本做灵敏度试验,相当于104个血细胞中含1个乳腺癌细胞可检出阳性.未检测到MCF7细胞的hMAM表达.10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5例中,3例hMAM表达阳性、2例阴性;无淋巴结转移的5例中,1例hMAM表达阳性、4例阴性.结论 本方法可有效监测外周血中微转移的乳腺癌细胞,发现不同乳腺癌细胞系hMAM表达程度差异大.

  • 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

    作者:张永乐;徐岱;朱国献;吴晓星;武静;邵芯仪;陈虹;张勤

    目的 探讨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与血清中HBVDNA、HBeAg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VcccDNA及血清HBVDNA,同时采用ELISA检测其血清中免疫指标HBeAg.结果 30例HBsAg、HBeAg、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93.33%,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19例阳性率63.3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0例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阳性8例阳性率26.67%,肝组织中HBVcccDNA阳性5例阳性率16.67%,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0例脂肪肝患者血清HBVDNA阴性,肝组织中未检出HBVcccDNA.结论 (1)血清HBVDNA或HBeAg阳性并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存在乙肝病毒正在复制.(2)HBeAg阴性抗HBe阳性不能完全确定肝内一定没有乙肝病毒复制.(3)要确定肝内病毒足否存在复制必须通过肝组织HB-VcccDNA检测来证实.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

    作者:李宏波;李沛;张永乐;徐爱芳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50例血清HCMV-IgM阳性的肝炎患者和25例健康人做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FQ-PCR法检测其HCMVDNA的含量对比其检出率以及与肝功能的关系.结果 50例血清HCMV-IgM阳性的肝炎患者血清HCMVDNA>103拷贝/毫升者35例,HCMVDNA阳性组要较HCMVDNA阴性组的血清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要高,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5例健康对照组HCMV-IgM和HCMVDNA均阴性.结论 FQ-PCR在巨细胞病毒性肝炎感染中具有早期诊断结果可靠等特点,通过HCMVDNA含量的变化指导临床、评价药物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乙肝患者HBV-DNA含量与性别、年龄的关系研究

    作者:胡记妹;张栋武;曾军荣;郑定容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及年龄段乙肝患者HBV-DNA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选择经ELISA检测为HBsAg阳性携带者血清465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测定血清HBV-DNA含量,并根据不同性别及年龄段HBV-DNA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65例HBsAg阳性标本中,所检测的乙肝患者HBV-DNA含量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30岁以前男性患者HBV-DNA含量比女性患者高,而31岁以后女性患者HBV-DNA含量较男性患者较高;HBV-DNA平均含量男性患者大于女性患者.结论:HBV-DNA含量与年龄呈负相关;HBV-DNA含量男性明显高于女性;乙肝患者应做HBV-DNA检测,有助于HBV感染者传染性大小的判断以及对抗病毒药物临床疗效的评价,以确定佳治疗方案.

  • 荧光定量PCR检测泌尿生殖道CT及UU感染的应用分析

    作者:潘坚伟;王家平;王苏建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FQ-PCR)检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Mycop lasma genitalium,MG)的临床意义.方法 利用FQ-PCR法检测218例患者CT、UU的感染率.结果 218例患者中FQ-PCR法检测CT、UU阳性率为32.1%、49.5%,总阳性率为73.4%.结论 FQ-PCR能快速、准确、定量检测MG感染,值得临床推广.

  • 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宋予娟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FQ-PCR)法痰结核杆菌DNA检测及其临床应用。方法分别以FQ-PCR,集菌培养和染色镜检检测入选患者的痰标本,比较各方法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作用。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为71.8%,39.0%,26.5%,显示FQ-PCR法敏感度高。结论FQ-PCR法具有简便、快捷、敏感、特异性高的特点,可以快速及时准确的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及评定疗效中的应用

    作者:聂丽

    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临床诊断主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测,以往多采用血清特异性IgM检测来证实,但IgM为机体免疫反应产物,受人体自身生理及病理状况影响,易出现假阴性.本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动态检测患儿尿中的CMV含量,以评价FQ-PCR法在巨细胞病毒感染儿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

  • 胃镜下幽门螺杆菌检测250例分析

    作者:王加英

    目的 通过胃镜下幽门螺杆菌(Hp)检测,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关系.方法 纳入250例患者行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取活组织一块,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扩增技术对幽门螺杆菌16S rRNA基因进行定量检测.结果 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患者Hp阳性率高,分别为89.1%、84.2%及91.6%,50岁以上组慢性胃炎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Hp检出率分别为65.2%和93.8%,均高于50岁以下组的50.5%和84.6%(P<0.05).结论 Hp感染与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FQ-PCR方法检测Hp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意义重大.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eAg水平与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钱明;邝健辉;陈建华;周剑辉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HBeAg水平及其HBV-DNA载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检测319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含量;以化学发光标记免疫法配对检测其血清HBeAg水平.结果 不同HBeAg水平对应的HBV-DNA载量有所不同.HBeAg 1~50(s/co)组的患者其HBV-DNA载量高于0~1(s/co)(即阴性组),但这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HBeAg水平>50(s/co)组患者的HBV-DNA与1~50(s/co)组及0~1(s/co)阴性组比较,发现前者血清HBV-DNA载量明显高于后者(P<0.05).结论 HBV-DNA载量与HBeAg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也不完全一致;在低水平HBeAg的患者中,其血清仍有一定的HBV-DNA检出率,临床、流行病学上仅以HBeAg作为复制的血清指标,来判断HBV复制和评估传染性有明显的局限性,临床应结合HBV-DNA与HBeAg水平综合判断HBV复制程度,以指导治疗.

  • 巨细胞病毒DNA检测在筛查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作者:钟伟明;何浩瑜;黄家亮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检测婴儿尿液人巨细胞病毒(CMV)DNA在儿科CM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65例临床疑诊CMV感染患儿分别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尿液CMV-DNA及血清CMV-IgM抗体.结果 FQ-PCR检测尿CMV-DNA的阳性率为42 83%,ELISA检测婴儿血清CMV-IgM抗体阳性率为20 18%.两种方法对CMV感染诊断符合率为76 46%,前者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后者(χ2=33 59,P<0 01).结论 FQ-PCR检测尿液CMV-DNA是早期诊断婴儿CMV感染的敏感有效的方法.

  • HBV-DNA检测在HBV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应用

    作者:代龙文;雷清

    目的:ELISA方法检测HBV感染标志物,观察不同血清学指标组合的HBV-DNA阳性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8年我院就诊乙肝患者778例,用荧光定量聚台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其血清的HBV-DNA和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1组(HBsAg、HBeAg、抗HBc阳性)、2组(HBsAg、抗HBe、抗HBc阳性)、3组(HBsAg阳性)的患者HBV-DNA的阳性率分别为96.7%、54.2%、18.8%,其拷贝数分别为1.62×108/ml,1.12×106/ml,7.61×104/ml.结论:荧光定量PCR对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传染性的判断及疗效观察具有临床实用及指导意义.

  • 妊娠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筛查方法及妊娠结局分析

    作者:王茜;马良坤;宋英娜;刘俊涛;徐英春;伊洁

    目的 探讨孕晚期B族链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和有效的筛查方法.方法 收集2013年9月至2014年4月在北京协和医院产科常规检查的孕35~37周妇女直肠和阴道拭子,共计505例.采用细菌培养法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进行B族链球菌(GBS)的筛查,进行体外抗菌药物敏感实验,并比较GBS阳性和阴性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结果 QF-PCR的阳性率、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显著高于细菌培养法(7.3%比2.8%,36.8%比97.4%,99.8%比95.1%,P<0.01).GBS的阴道定植率显著低于直肠定植率(2.8%比6.7%,P<0.05).GBS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等药物的敏感性为100%.两组的母儿结局如新生儿感染、败血症等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QF-PCR法是一种快速准确筛查妊娠晚期GBS的方法,直肠也是筛查GBS的重要部位,青霉素类为GBS感染的首选药物.

  • 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组织中人腺体激肽释放酶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毕学成;何慧婵;江福能;刘文华;戴奇山;刘良式;魏鸿蔼;钟惟德

    前列腺癌(PCa)在欧美国家[1]已成为第一位危害男性健康的肿瘤疾病.近年来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2].目前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是早期前列腺癌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3,4].近年来有研究证实,人腺体激肽释放酶(hK2)有可能为诊断前列腺癌新的方法.我们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研究了前列腺增生(BPH)与PCa组织标本的hK2表达,探讨hK2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特异性及临床意义.

  • 细菌革兰双重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快速诊断妇产科菌血症

    作者:任明保;李扬;赵金辉;刘晶;王建华

    目的:用已知细菌革兰阴性、阳性菌双重16S rRNA基因荧光定量PCR方法(q-PCR)应用于妇产科患者菌血症的诊断,探讨该方法检测妇产专科患者菌血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100例疑为全身感染处于菌血症状态的住院分娩孕产妇进行常规血液培养,同时用细菌革兰阴性、阳性菌双重16SrRNA基因q-PCR方法检测,分析2种方法诊断菌血症的阳性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通过q-PCR方法检测菌血症阳性率44%,血液培养阳性率1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菌血症临床诊断阳性率为37%,与q-PCR法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以血液培养阳性和(或)临床诊断菌血症的标准作为对照,q-PCR方法诊断敏感性为89.2%,特异性82.5%.结论:细菌革兰阴性、阳性菌双重16S rRNA基因q-PCR方法检测妇产科菌血症的阳性率高于血液培养,可快速为孕产妇患者感染提供早期、敏感的病原学诊断依据.

504 条记录 5/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