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与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及白细胞介素-10的变化研究

    作者:曹军;郭珊;王丽华;王智勇;石德志;郝向峰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60例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130名健康体检者为刘照组,分析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CRP、IL-6及IL-10的水平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离出病原菌17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4株占59.1%,革兰阳性菌33株占18.7%,真菌39株占22.2%;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其次是哌拉西林和美罗培南,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其次是美罗培南和头孢哌酮,不动杆菌属对头孢哌酮的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和青霉素的耐药率高;另外患者感染病原菌后血清CRP、IL-6以及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的体检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是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对抗菌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且血清CRP、IL-6及IL-10水平均明显升高.

  • 埃索美拉唑对治疗Hp感染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血清IL-8与IL-10及胃液表皮生长因子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洁;刘倩;徐鑫;马剑飞;韩小勇

    目的 分析埃索美拉唑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胃液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感染H p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8例.对照组采用十二指肠溃疡及Hp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以埃索美拉唑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 p根除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8、IL-10及胃液表皮生长因子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映情况.完成治疗后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完成治疗后治疗有效患者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H p根治率为895.8%,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29.2%(χ2=43.76,P=00.36);试验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IL-8低于对照组患者,胃液表皮生长因子、IL-1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1年,试验组患者复发率为85.1%(4/47),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250.0%(10/40)(χ2=43.51,P=00.37).结论 埃索美拉唑治疗H p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IL-8、IL-10,提升胃液表皮生长因子水平,对彻底根治患者Hp感染,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病因,提升临床疗效,降低复发率,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IL-10与IL-17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肝癌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研究

    作者:刘桂玲;李连花;牛梦铱;康茹;刘晓娜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9月医院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104例作为研究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104名为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患者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及健康人群正常肝组织IL-10、IL-17表达及甲胎蛋白含量等.结果 IL-10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RNA水平表达分别为(0.472±0.050)Gapdh、(0.022±0.004)Gapdh,高于健康人群的(0.010±0.002)Gapdh, IL-17 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mRNA水平表达分别为(0.620±.0.087)Gapdh、(0.024±0.005)Gapdh,高于健康人群的(0.011±0.004)Gapdh,肝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蛋白水平表达高于健康人群,肝癌组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中的水平高于正常肝细胞HL-7702,BEL-7402高于HepG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IL-17在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与甲胎蛋白含量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IL-10、IL-17高表达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相关性,加强二者检测与干预,有助于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癌的诊断与疾病治疗,改善预后.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与炎症反应监测的价值

    作者:赵千文;麦伟政;黄燕灵;文书;吴海华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分布情况及血清学炎症反应指标检测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7年1-12月于医院进行呼吸机治疗的患者13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存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80例设为试验组,无明确感染或潜伏期患者50例为疾病对照组,另外收集同期年龄、疾病谱相仿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析病原菌情况,并分别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学炎性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a(TNF-α)],以确定其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价值.结果 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其中79例培养出细菌,阳性率为98.75% (79/80),共培养分离病原体10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占70.19%,革兰阳性菌29株占27.88%,真菌1株占0.96%,其他1例占0.96%;试验组患者血清PCT、CRP分别为(0.73±0.21)μg/L、(0.84±0.34)mg/L高于疾病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疾病对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血清IL-6、IL-10、TNF-α分别为(0.53±0.14)pg/ml、(0.59±0.15)pg/ml、(0.57±0.13)pg/ml高于疾病对照组及健康对照组(P<0.05),疾病对照组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早期经验性治疗应首选革兰阴性菌较敏感的抗菌药物;血清CRP、PCT及炎性因子的检测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分析

    作者:陆骁臻;袁义;胡耀仁;朱雷雷;杨朝晖

    目的 探讨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的开放性骨折患者200例为开放性骨折组,选取与开放性骨折患者性别 、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0名为对照组.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且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20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感染45例,感染率22.5%;有41例培养出病原菌46株,其中粪肠球菌7株占15.2% 、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6株占13.0%;开放性骨折组的CRP、IL-6、IL-10、TNF-α 、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开放性骨折组感染患者的CRP、IL-6、IL-10、TNF-α 、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 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升高,同时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升高则更明显.

  • 白三烯拮抗剂对激素抵抗型或激素依赖型哮喘患者转录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于钦凤;董亮;张琦;陈明

    目的观察白三烯拮抗剂对激素抵抗型(steroid-resistant,SR)或激素依赖型(steroid-dependent,SD)哮喘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s)中转录因子核因子κB(NF-kappaB,NF-κB)、活化蛋白-1 (activator protein-1,AP-1)活性和细胞因子IL-4、IL-5、IL-10水平的影响. 方法收集15例SR或SD哮喘患者的外周静脉血,常规分离PBMCs,每个标本分成4组,分别加入孟鲁司特(培养12、18、24 h)和空白对照(培养24 h),分别收集上清液和细胞沉淀,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adsorbent assay, ELISA)测定上清液中IL-4、IL-5、IL-10的表达,采用电泳迁移率分析法(electrophoretic mobility shift assay, EMSA)测定细胞沉淀中NF-κB、AP-1活性. 结果予孟鲁司特培养后NF-κB、AP-1活性和细胞因子IL-4、IL-5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 结论孟鲁司特可以影响SR或SD哮喘患者中转录因子的活性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成为SR或SD哮喘联合治疗较有前景的策略.

  • 脑卒中相关感染患者皮质醇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

    作者:袁燕;邢红霞;史莉瑾;田小军

    目的:探讨脑卒中相关感染患者血清皮质醇、血浆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的变化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3年3月神经内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共72例,分为感染组25例和非感染组47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第1天和入院第7天的血清皮质醇、血浆IFN-γ、IL-4、IL-10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皮质醇和IFN-γ、IL-4、IL-10的相关性。结果感染组入院第1天和第7天的皮质醇、IL-4、IL-10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而IFN-γ的检测结果则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入院第1天的皮质醇水平高是脑卒中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0.895、95% CI为0.821~1.002,P<0.05)。结论血浆IFN-γ、IL-4、IL-10和血清皮质醇的浓度变化与脑卒中相关感染的发生相关,且血清皮质醇浓度高是脑卒中相关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上述指标的检测在脑卒中相关感染的诊疗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细胞因子及高迁移率族蛋白 B1的影响

    作者:朱伟生;王建英;刘宇;楼群兵;陈晓贞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脓毒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及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需手术治疗的脓毒症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右美托咪定组患者麻醉过程中静脉泵入盐酸右美托咪定,对照组静脉泵入等量生理盐水,采用 ELISA 法测定血清 IL‐10、IL‐6、TNF‐α和 HMGB1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 血清 IL‐10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和手术1 h(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 血清 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 血清 IL‐6、TNF‐α和 HMGB1水平均高于麻醉诱导前和手术1 h(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手术结束时和术后24 h 血清 IL‐6、TNF‐α和 HMGB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脓毒症患者围手术期血清IL‐10、IL‐6、TNF‐α和 HMGB1水平均升高,右美托咪定可以降低血清 IL‐6、TNF‐α和 HMGB1水平,升高血清IL‐10。

  • hIL-10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肝移植大鼠排斥反应的影响

    作者:牛坚;刘斌;张业伟;李向农

    目的 研究h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 MSC)对大鼠原位异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利用两套管吻合技术行豚鼠对Wistar大鼠的非协调性异种原位肝移植构建模型,按照构建模型过程中处理方式的不同(生理盐水+地塞米松、MSC+地塞米松、hIL-10-MSC+地塞米松)分为空白对照组、MSC组、hIL-10-MSC组.观察受鼠存活时间、肝功能、术后24 h移植肝组织IL-2、IL-4、IL-10、IL-12、IL-15、IL-18及TNF-α的含量及其mRNA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MSC组相比,hIL-10-MSC组大鼠生存时间延长、肝功能好转,细胞因子IL-2、IL-12、IL-15、IL-18、TNF-α表达明显降低,IL-4、IL-10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 hIL-10-MSC对移植肝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IL-2、IL-12、IL-15、IL-18、TNF-α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有关.

  • 孕产妇血清中MMP-3、TNF-α、IL-10的表达与早产和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

    作者:朱桃花;王芬;康莉;李如霞;管春凤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 -3)、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 10(IL-10)在孕产妇血清中的表达与早产、胎膜早破的关系.方法 选择单胎头位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孕周、胎膜是否破裂和产妇是否临产分为早产临产组(sPTD)、早产胎膜早破组(PPROM)、先兆早产组(TPL)和妊娠28~36+6周无产兆组(对照组),每组各20例.用ELISA法检测孕妇血清中MMP-3及TNF-α、1L- 10的水平.结果 ①早产临产组、早产胎膜早破组、先兆早产组和对照组血清中MMP-3的浓度分别为(242.25±72.40)ng/ml、 (225.95±85.43) ng/ml、(197.85±57.08)ng/ml、 (186.80±54.33)ng/ml;TNF-α的浓度分别为(1 332.35±346.65)pg/ml、(1 365.00±211.80) pg/ml、(1 188.15±269.43) pg/ml、(1 061.85±210.02) pg/ml; IL- 10的浓度分别为(563.65±116.50)pg/ml、 (566.80±123.03) pg/ml、(521.00±105.14)pg/ml、(483.50±119.17) pg/ml;②早产组血清中MMP-3,TNF -α浓度高于对照组,以TNF-α升高更明显(P<0.01);而IL- 10在前两组中有增高趋势,但与后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中MMP-3、TNF-α、IL- 10浓度呈两两正相关.结论 ①孕产妇血清中MMP-3及TNF-α浓度与早产、胎膜早破密切相关;②孕产妇血清中MMP-3、TNF-α及IL-10在临产、胎膜早破中可能起协同作用.

  • 白细胞介素-10,-17及叉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林;程矗;段瑞岐;王卡娜;何跃东;郄明蓉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17,叉状/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及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ROR)-γt在子宫内膜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本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2月的子宫内膜癌标本16例及良性子宫病变标本6例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子宫内膜癌组(n=16)与对照组(n=6).采用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免疫组织化学(SABC -IHC)染色法分别检测两组标本组织中IL-10,-17,Foxp3及ROR-γt的表达,采用IPP 6.0图像分析软件计算积分光密度(IOD)值,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对相关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IL-10,Foxp3的IOD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中,ⅠB期、G2~G3级、有肌层浸润、有脉管癌栓者的IL-10,-17,Foxp3及ROR-γt的IOD值显著高于ⅠA期、G1级、无肌层浸润、无脉管癌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各组织类型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组与对照组IL-17,ROR-γt的I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子宫内膜癌组中,FIGO分期、组织分级、有无肌层浸润、有无脉管癌栓及病理类型方面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Foxp3的过表达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IL-17,ROR-γt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无明显相关性.

  • 炎性细胞因子与小儿热性惊厥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董娜

    热性惊厥(FS)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亦是小儿时期常见的惊厥性疾病之一.在FS的众多发病机制中,炎性细胞因子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结果显示,白细胞介素(IL)-1,-6,-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与小儿FS密切相关.笔者拟就炎性细胞因子与小儿FS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如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FS的认识.

  • 血清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建宝;张新萍;罗海燕;祝益民;赵祥文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浓度与脓毒症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象为PICU收治的57例脓毒症患儿,其中存活44例(脓毒症存活组),死亡13例(脓毒症死亡组).另有65例非脓毒症患儿为对照(非脓毒症组).分别比较各组患儿危重症评分、脏器损害数目及血清中IL-6、IL-10、TNF-α、IL-6/IL-10、TNF-α/IL-10的水平.结果与非脓毒症组及脓毒症存活组比较,脓毒症死亡组患儿脏器损害数目多,危重症评分低(P<0.05);血清炎症细胞因子IL-6的表达增加(P<0.05),血清抗炎症细胞因子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NF-α/IL-10比值明显降低(P<0.05),但脓毒症存活组与非脓毒症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清TNF-α浓度及IL-6/IL-10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IL-6、IL-10浓度越高及TNF-α/IL-10比值越小,预后越差.

  • 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作者:李梅;江莲;戎小平;张会芬;赵孝先;刁玉巧;朱秀丽

    目的 探讨非甾体抗炎药在小儿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治疗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以期为临床诊治SIRS提供新的措施.方法 选择2004年1月~12月住院的SIRS患儿40例,依据治疗措施分为常规治疗组20例和布洛芬干预组20例,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SIRS患儿治疗前后血清中降钙素原(PCT)、TNF-α、IL-1β、IL-10水平,观察应用非甾体抗炎药后的临床资料及PCT与上述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 布洛芬干预组治疗后,血清PCT水平较常规治疗组降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P<0.01);血清IL-1β及血清IL-10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可降低SIRS患儿血清中重要致炎因子TNF-α水平,并使PCT、IL-1β、IL-10水平呈下降趋势,提示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进而缓解因炎症因子聚集引起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治疗SIRS的目的.

  •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中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及T细胞亚群水平研究

    作者:梁坤;田玲;吴小磊;黄光举;戴秀华;张慧玉

    目的 探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及T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方法 选取确诊为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3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就诊于我院的支气管异物患儿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BALF中IL-6、IL-10水平及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免疫表型CD3+、CD4+和CD8+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BALF中IL-6、IL-10水平分别为(63.25±18.61) ng/ml、(31.83±8.33) 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51 ±1.34) ng/ml、(11.01 ±2.91) 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BALF中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 +/CD8+分别为(48.47±2.88)%、(21.16±6.29)%、(23.04±4.63)%、0.94±0.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4.24±3.06)%、(34.34±7.59)%、(26.71±5.29)%、1.56±0.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BALF中IL-6、IL-10水平明显增高及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提示细胞免疫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急性呼吸道病毒感染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变化的研究

    作者:崔振泽;张华娟;郑琦;谭月弘;王大利;李悦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在病毒感染诱发喘息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免疫机制.方法 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对住院患儿鼻咽拭子分泌物进行病毒病原检测,结果为阳性者入选病毒感染组,并根据有无喘息分为喘息组及非喘息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病毒感染组及正常对照组儿童血清IL-10、干扰素(IFN)-γ、IL-4水平.结果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儿中,以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为主占86.6%.病毒感染后喘息组血IL-10水平[39.0(16.0,135.0)pg/ml]低于非喘息组[78.5(42.8,127.5)pg/ml]及正常对照组[237.0(152.5,334.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喘息组血清IFN-γ/IL-4[0.25(0.18,0.32)]比值低于非喘息组[0.34(0.26,0.45)]及正常对照组[1.45(1.02,1.9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IL-10在病毒感染后喘息患儿中相对不足,提示IL-10参与病毒感染后诱发喘息的发病机制.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与血小板相关抗体的检测及意义研究

    作者:杨晓春;郑绍同;蒯文霞;李玉峰

    探讨Th2相关细胞因子IL-4、IL-10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PAIgM在儿童ITP的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是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技术检测30例ITP患儿血浆中IL-4、IL-10水平,同时检测PAIgG、PAIgM的水平,研究IL-4、IL-10对PAIgG、PAIgM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1)急性期ITP患儿IL-4、PAIgG、PA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慢性ITP病例半年后IL-4、PAIgG、PAIgM仍然高于对照组(P<0.05),IL-4与血小板相关抗体水平呈显著正相关.(3)病程中IL-10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结论:ITP患儿IL-表达增加,提示Th2相关细胞因子比例失调,使血小板相关抗体增高为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

  • 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8、IL-10和TGF-β1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作者:齐同谦;王庭阁;高尚志

    目的:通过测定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rrl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水平,探讨其与肺癌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了32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及20例健康人血清IL-8、IL-10和TGF-β1水平。结果:肺癌组术前IL-8、IL-10和TGF-β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血清IL-8、IL-10和TGF-β1水平与肺癌的TNM分期有关,随肺癌的进展其水平逐步增高(P<0.01),与其病理分型无关(P>0.05)。肺癌组术后其IL-8、IL-10和TGF-β1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免疫功能异常;肺癌切除术后,可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状态;动态观察IL-8、IL-10和TGF-β1,水平将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及疗效评价,并可为肺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 大肠癌患者血清IL-10水平测定及其意义

    作者:叶欣;李毅;刘忠民;陈廷武;崔刚

    目的:观察大肠癌患者血清IL-10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USA法测定了56例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结果: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IL-10浓度均高于健康人,术前血清IL-10浓度高于术后,不同分期的大肠癌患者其术前血清IL-10浓度也不相同。结论:血清IL-10浓度可作为大肠癌术后随访观察的指标之一,并且与Duke's分期相关,是估计预后的指标之一。

  • 白细胞介素-10对大鼠脑缺血的保护作用

    作者:刘楠;陈荣华;郑安;黄华品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10对大鼠脑缺血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改良Zea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将健康成年大鼠随机分组原则分成以下4组:IL-10干预组、等渗盐水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干预组在缺血3 h经侧脑室注射1μg人工重组IL-10,对照组注射5μl等渗盐水.单纯缺血组和假手术组不作干预治疗.24 h后观察血清和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结果应用IL-10组大鼠脑组织中一氧化氮、丙二醛、SOD、内皮型NOS(eNOS)、诱导型NOS(iNOS)和神经元型NOS(nNOS)分别为(2.12±0.35)μmol/g、(2.95±0.99)μmol/g、(248±21)×103IU/g、(0.81±0.21)×103IU/g、(0.52±0.20)×103IU/g和(1.5±0.4)×103IU/g,与等渗盐水组大鼠比较iNOS、丙二醛和一氧化氮明显降低,SOD明显升高(P<0.05),而eNOS和nNOS变化不明显(P>0.05).应用IL-10大鼠组血清中一氧化氮、丙二醛、SOD、eNOS、iNOS和nNOS分别为(35±15)μmol/g(12.9±1.5)μmol/g、(316±33)×103IU/g、(1.1±0.3)×103IU/g、(0.8±0.4)×103IU/g及(2.1±0.7)×103IU/g,与等渗盐水组大鼠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无论大鼠脑组织还是血清中一氧化氮、丙二醛、iNOS、eNOS和nNOS与假手术组比较均明显升高,SOD明显降低(P<0.05).结论IL-10能够减轻脑缺血引起的神经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一氧化氮产生、降低iNOS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有关.

1219 条记录 7/61 页 « 12...45678910...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