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CD4+CD25+ T细胞、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罗莉;赵春梅;魏丽;古丽仙·艾尔肯

    目的: 探讨CD4+CD25+T细胞、白细胞介素-10(IL-10)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RA患者(RA组)和20例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组血清中IL-10水平.结果: RA组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 T细胞水平分别为(12.5±8.4)和(7.9±3.2)%,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32,P>0.05);IL-10水平分别为(12.4±10.5)和(22.7±20.6)pg/ml,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920,P>0.05).结论: R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CD4+CD25+ T细胞功能缺陷.

  • COPD急性加重期与缓解期3种血清细胞因子变化

    作者:黎静;萨丽塔纳特·贺纳亚特;多丽红·马合木提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清TNF-α、IL-8、IL-10水平的变化及其在急性加重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2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与20例缓解期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TNF-α、IL-8水平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低于缓解期(P<0.05).结论: TNF-α、IL-8、IL-10参与COPD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可能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辅助指标,并为临床疗效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 足三里穴电针治疗对不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昆;彭梅芳;王超;朱晓艳;张林

    目的 观察足三里穴电针治疗对不全性肠梗阻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成年SD大鼠7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不全性肠梗阻组、足三里穴组、阴陵泉穴组,每组8只大鼠(实验大鼠死亡后取健康大鼠制作模型补齐).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假手术组:仅做开腹处理;不全性肠梗阻组:采用回肠末端套环法建立大鼠不完全肠梗阻模型;足三里穴组:不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术后1个月取左后肢足三里穴,辅以悬钟穴进行电针30 min,每天1次,连续7d;阴陵泉穴组:为非治疗穴对照,不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术后1个月取左后肢内侧阴凌泉穴,辅以三阴焦穴进行电针刺激.ELISA方法检测血清TNF-α、IL- 10、NO含量.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小显著差数法.结果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分别为(28 ±5) μg/L和(28±6)μg/L.建立模型后,不全性肠梗阻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达到(39±11) μg/L,较其余几组显著升高(F =2.344,P <0.05);足三里穴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为(34±11) μg/L,较阴凌泉穴组降低了17.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血清IL-10变化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76,P >0.05).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NO分别为(136 ±9) μmol/L和(135±7)μmol/L,不全性肠梗阻组大鼠NO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达到(123±11)μmol/L,足三里穴组NO则相对较高为( 130±11) μmol/L,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4.086P<0.05).结论 电针足三里穴可激发大鼠ICC释放NO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减轻不全性肠梗阻所致炎症反应.

  • 脓毒症患者超声心动图功能指标与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肌钙蛋白T、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的关系

    作者:蔡莉芬;封丽琴;董建霞;张建集;郑欢伟;李力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指标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肌钙蛋白T(cTnT)、血浆可溶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sRAGE)水平的关系。方法选取92例脓毒症患者,测定患者入院24小时内的血清 IL-6、IL-10、cTnT、血浆 sRAGE 水平,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组41例( LVEF》50%)、心功能异常组51例( LVEF<50%),并于入院后72小时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心功能指标与血清 IL-6、IL-10、cTnT、血浆 sRAGE 的关系。结果正常组患者LVEF、E/A测定值显著高于异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心率测定值显著低于异常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组患者血清IL-6、IL-10、cTnT、血浆sRAGE测定值显著低于异常组患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脓毒症患者血清cTnT、血浆sRAGE与LVED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IL-6、cTnT、血浆sRAGE测定值与LVEF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脓毒症患者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导致患者左心室功能发生改变。

  • 白细胞介素-10、17、21的表达与HBV宫内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栗军香;沈香荣;郑丽娟;翟淑景;李红梅;王文霞;刘艳竹

    目的:分析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1(interleukin-21,IL-21)与HBV宫内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140例存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新生儿脐血乙肝五项及HBV-DNA的检测,将检测结果阳性确定发生胎儿宫内感染者作为宫内感染组,共21例,检测结果阴性未发生胎儿宫内感染者作为未感染组,共119例,同时选择55例无HBV感染的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每组孕妇外周血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每组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7、IL-21的水平,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三种细胞因子在胎盘组织中的局部表达,比较分析各组IL-10、IL-17、IL-21的水平变化、表达阳性率及相关性。结果宫内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孕妇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17表达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IL-17、IL-21的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而IL-10/IL-17及IL-10/IL-21的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以宫内感染组孕妇比值低,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宫内感染组与未感染组之间以上各指标比较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宫内感染组IL-10、IL-17、IL-21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未感染组(P<0.01)。宫内感染组孕妇外周血IL-10与IL-17、IL-21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IL-17与IL-2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性(均P<0.01)。结论 IL-10/IL-17及IL-10/IL-21平衡失调可能是HBV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

  • 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与HLA-DRB1基因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枭;王连福;李宏芬;袁宝军;高景利;李晓岚;闫秀纵;马宇杰

    目的 研究HLA-DRB1基因与创伤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多聚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分析法(PCR-SSP),对37例创伤后MODS患者HLA-DRB1基因进行分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血浆白细胞介素-10(IL-10)测定,并与相应健康人52例结果比较. 结果 创伤后MODS患者HLA-DRB1*1501~DRB1*1502(编码HLA-DR2抗原)基因频率显著升高[51.4%∶26.9%,χ2=4.532,相对危险率(RR)=2.865, P<0.05,病因分数(EF)=0.49].DR2+的MODS患者血浆IL-10水平较DR2-的MODS患者显著升高(P<0.01),DR2+的MODS患者病死率亦较DR2-的MODS患者显著升高(P<0.05). 结论 创伤后MODS易感性与宿主HLA -DRB1*1501~DRB1*1502密切相关.

  • 不同麻醉方法对子宫颈癌根治术病人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李滨滨;姜丽华;王国年;刘旭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根治术围术期细胞因子TNF-α、IL-6、IL-10和IL-lra的变化,并对三种麻醉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选择30例子宫颈癌根治术病人(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例),即异氟醚+芬太尼麻醉(IH组),全凭静脉异丙酚+芬太尼麻醉(Ⅳ组),异氟醚+硬膜外麻醉(IE组).麻醉前、切皮后90min、术后第4h和24h采集静脉血样.细胞因子均采用放射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量.结果子宫颈癌病人麻醉前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0均显著增高,而IL-lra无显著改变.同麻醉前比较,切皮后90min、术后4h和24h,IL-6和IL-lra均显著增高,而TNF-α和IL-10均无显著差异.与麻醉前比较,切皮后90min,IH组IL-6显著增高;术后4h和24h三组IL-6均显著增高.与麻醉前比较,切皮后90min、术后4h和术后24h,三组IL-lra均显著增高.结论围术期细胞因子的变化取决于大的手术损伤和恶性疾病,而麻醉方法对其影响较小.

  • IL-6诱导鼻咽癌CNE-2细胞分泌IL-10的机制研究

    作者:喻望博;潘庆春;李四军;李婉;毛丽芳

    目的 探讨IL-6诱导鼻咽癌CNE-2细胞分泌IL-10的分子机制.方法 IL-6体外刺激鼻咽癌细胞系CNE-2细胞,或加入抗IL-6受体的抗体和信号通路抑制剂预孵育1h,IL-6再进行刺激,RT-PCR检测IL-10的mRNA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分泌水平.结果 与未刺激组相比,IL-6刺激的CNE-2细胞显著上调IL-10的表达和分泌,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并以剂量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增加;加入抗IL-6受体的抗体或NF-κB抑制剂预孵育后,IL-6刺激CNE-2细胞表达和分泌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差异具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而PI3K抑制剂、p38/MAPK抑制剂、JNK抑制剂、STAT3抑制剂和MEK1/2抑制剂对IL-6诱导的IL-10表达和分泌水平则无明显的影响.结论 IL-6经IL-6R/NF-κB信号诱导CNE-2细胞分泌IL-10,抑制IL-6信号有助于鼻咽癌的临床免疫治疗.

  • 三七总皂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IL-10及TNF-α表达的影响

    作者:丁小明;许嵘

    目的 观察三七总皂苷(PNS)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变化的影响,探讨PNS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PNS组,每组10只.缺血再灌注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各组分别于连续灌胃4周,观察3 d后处死取出脑脑织,采用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半定量RT-PCR法检测各组缺血区脑组织IL-10和TNF-α表达的变化,并进行大鼠行为能力测试评分.结果 与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PNS组术后脑组织中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下调,PNS组行为能力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提高.结论 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IL-10、降低TNF-α的表达有关.

  • 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表达的变化

    作者:陈宣维;林建华;桂斌捷;孙海燕;贾连顺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的时序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组织中IL-10、TNF-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IL-10、TNF-α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IL-10mRNA表达逐渐上调,伤后72小时明显上调,168小时达到高峰;TNF-αmRNA伤后1小时表达明显上调并达峰值,高表达持续至损伤后24小时.结论脊髓继发性损伤过程中抗炎性细胞因子与前炎性细胞因子共同存在;脊髓继发性损伤的抗炎治疗应早期进行.

  • 人类白细胞抗原-G1蛋白纯化及其免疫耐受机制初探

    作者:毕丽丽;孙玉洁;孔祥瑞;高钰;马锡慧;韩永;肖漓;石炳毅

    目的原核体系诱导表达并纯化人类白细胞抗原-G1(human leukocyte antigen-G,HLA-G1)蛋白,研究HLA-G1分子对人B淋巴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表达水平的影响,进而探究HLA-G1在肾移植受者中B细胞介导的免疫耐受机制.方法通过原核表达体系,构建表达并纯化HLA-G1蛋白,经过蛋白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鉴定后,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共培养,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B淋巴细胞内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eresis,SDS-PAGE)、Western Blot结果表明,纯化后的蛋白分子量大小约为38.2 kDa,符合HLA-G1蛋白的分子量;人PBMC与HLA-G1蛋白共培养后,随着HLA-G1蛋白浓度的升高(浓度梯度:0、50、100和200 ng/ml),B细胞内IL-10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分别为0.1%、0.36%、0.57%、0.73%.结论通过原核表达系统获得HLA-G1蛋白,纯度达95%以上,HLA-G1蛋白与人PBMC共培养后,可诱导B淋巴细胞表达IL-10,并具有浓度依赖性,提示其对肾移植免疫耐受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

  • IL-10和CRP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作用探讨

    作者:杜海燕;付东红;李勇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与肺对有害气体或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是指患者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并需改变基础COPD的常规用药者[1].COPD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年限的疾病,每年约有300万患者死亡[2].COPD的发病机理还未完全清楚.我们研究AECOPD患者血IL-10、CRP等炎症因子的浓度变化及其与肺功能损害的相关性,为探讨COPD的发病机制、病情进展提供依据.

  • 白细胞介素-10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若楠;姜雯;刘爱菊;张俊绘;游存厚;宋立猛

    目前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现代医学对内异症的病因和治疗的相关研究众多,内异症患者免疫监视功能异常,从而导致对相关内膜细胞的清除下降,而腹腔内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异常,可能是内异细胞种植及生长的关键.白细胞介素-10是一种重要的免疫调节性细胞因子,大量的研究表明其在内异症的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与内异症的易感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就其进行综述.

  • 白头翁汤内服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肠黏膜愈合的影响

    作者:吴宗智;张克旭;曹志宏

    为了探讨白头翁汤内服与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肠黏膜愈合的影响,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甘肃省会宁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美沙拉秦缓释颗粒口服治疗,观察组给予白头翁汤加减内服与保留灌肠治疗,连续治疗4周.使用Mayo评分系统和Baron内镜评分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以及肠黏膜愈合程度、内镜检查溃疡处存在炎症程度、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Mayo评分、Baro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ayo评分、Baron评分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TNF-α水平、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TNF-α水平、IL-10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29/3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24/30),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仅对照组有1例出现便秘,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P>0.05.结果表明,溃疡性结肠炎采用白头翁汤内服与灌肠治疗效果显著,可使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下降,使血清白细胞介素-10水平升高,改善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失衡,有效降低肠道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愈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56例结肠癌患者血清白介素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余月飞

    为探讨血清白介素(IL)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检测了56例结肠癌血清IL-6,IL-10,IL-12水平,并与不同临床分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结肠癌IL-6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IL-10,IL-12呈下降趋势,IL-12各组之间差异明显.提示结肠癌IL-6变化出现早,但变化缓慢,IL-10变化出现较晚,IL-12变化出现早且较灵敏.IL可以作为判断结肠癌进展、分期、预后的指标.

  • 爆震冲击波对大鼠脑组织炎症因子IL-1β、 IL-6及IL-10表达影响

    作者:柳云恩;刘颖;史秀云;刘学磊;佟周;佟昌慈;张玉彪;施琳;丛培芳

    目的 观察颅脑爆震伤后不同时间点大鼠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0的变化,探讨颅脑爆震伤后相关因子与时间的关系及损伤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n=8)和对照组(n=48).采用Western-blot、ELISA和Real-time PCR方法,测定伤后3、6、12、24、48、72 h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IL-1β、IL-6以及IL-10的含量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脑组织各个时间点炎症因子IL-1β、IL-6的含量以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炎因子IL-10含量以及mRNA的表达先明显降低后恢复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β、IL-6以及IL-10等炎症因子的变化有助于判断和治疗颅脑爆震伤.

  • IL-4及IL-10在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杜月娟;沈江平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 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集23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及15例健康者的血清,采用竞争放射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其中IL-4及IL-10水平.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的IL-10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但缓解期IL-10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4及IL-10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反应的病理生理过程,而IL 10水平变化与病情有关.

  • 母血浆IL-10在胎膜早破中与绒毛膜羊膜炎的研究分析

    作者:饶丽娟;周秋莲;章雪莲

    目的:孕晚期母血浆IL-10在胎膜早破中与白细胞介素-10(IL-10)的研究分析.方法:①孕妇血清标本采集:所有孕妇在分娩前取肘静脉血4ml,静置5分钟后离心(3000r/min),留取血清,-20℃冰箱保存,统一待测.②胎盘胎膜标本的采集:胎盘娩出后,取离胎膜破口近的胎盘胎膜组织,直达胎盘旁中央,组织块宽约2cm,包括胎盘全层.经10%的甲醛固定后,送我院病理科,由病理科医生统一阅片.结果:早产非感染组的IL-10水平显著高于早产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足月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另外,血清IL-10水平随着破膜时间的延长而下降.结论:临床上现察母血清中IL-10的变化,对早产及宫内感染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以认为IL-10可能是治疗早产新方法.

  • 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IL-10、IL-2、SIL-2R水平及其相关性

    作者:万巍;杨俊文;张美丽

    目的:进一步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2(IL-2),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中的水平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免疫酶标法)对57例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的IL-2、SIL-2R、IL-10进行了测定.结果:在慢性轻度组血清IL-10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急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组血清IL-10水平变化不大,IL-2与SIL-2R在各类型小儿肝炎中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IL-2在急性肝炎中升高为显著,SIL-2R在慢性重型肝炎组中升高为显著.IL-2和SIL-2R与IL-10的水平负相关.结论:检测血清IL-2、SIL-2R、IL-10在判断小儿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损害程度上有一定的价值,对重型肝炎的预后有一定意义.

1219 条记录 61/61 页 « 12...53545556575859606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