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履带式远红外消毒机杀菌效果观察

    作者:苏伟东;李惠阳;班华国

    目的 观察履带式远红外消毒机杀菌效果.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履带式远红外消毒机在满载工作状态下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 该远红外线消毒机内在温度250℃条件下,满载时机器运行140 s,对机器内里、中、外位置载体上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3.00, 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杀灭对数值≥4.00.结论 该远红外消毒机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灭活效果较好.

  • 远红外线微波消毒套装餐具效果监测

    作者:廖瑛;高新汉;林毓宁;邓洁卿;项恩鸿

    南宁市餐具消毒中心使用远红外线和微波进行餐具集中式消毒,其消毒操作是:回收的餐具经过机械清洗后,筷子在微波机内进行消毒,其他餐具用远红外线干热进行消毒.远红外线加热器内腔高0.25m,宽1.2m,长2.92m,保热长度2.5 m,加热功率40.5 kW,运行速度4 m/min,加热温度220℃.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现场对该种消毒方法灭活脊髓灰质炎病毒进行了试验观察,结果对该病毒灭活对数值≥6.0,每次都达到消毒合格.

  • 大型商用食具消毒柜消毒效果观察

    作者:王玲;冷红英;王嵬;陈越英

    目的 观察大型商用食具消毒柜在不同消毒模式下的消毒效果,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观察不同消毒模式运行下对载体上大肠杆菌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杀灭效果.结果 试验结果显示,在商用食具消毒柜满载的情况下,臭氧消毒模式运行60 min,对载体上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2.10~2.98,对载体上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1.16~1.33;臭氧消毒60 min+烘干30 min组合模式(关闭循环风机)运行90 min,对载体上大肠杆菌平均杀灭对数值2.19-5.76,对载体上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2.09-5.67;臭氧消毒60 min+烘干30 min组合模式(开启循环风机)运行90 min,对载体上大肠杆菌杀灭对数值6.26,对载体上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对数值5.83.结论 大型商用食具消毒柜需运行臭氧消毒60 min+烘干30 min组合模式(开启循环风机)才能达到预期的消毒效果.

  • 流通蒸汽消毒柜杀菌效果观察

    作者:苏伟东;李秀桂;谢镇国

    目的 为观察流通蒸汽消毒柜杀菌效果.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悬液定量试验方法,观察了流通蒸汽消毒柜在满载工作状态下的杀菌效果.结果 流通蒸汽柜在满载餐具条件下,柜内上中下三层平均温度在98℃~103℃时,消毒作用20 min,对各层玻片上污染的大肠杆菌平均杀灭率达到100%;在相同条件下,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灭活率达到99.99%以上.结论 流通蒸汽柜在常压蒸汽达到98℃以上,在柜内装满餐具条件下,对布放在上中下三层的玻片上细菌和悬液内病毒都能达到有效杀灭,满足消毒指标要求.

  • 中国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意愿调查研究

    作者:郭玉双;邱丹;白勇涛;魏强;贺晓慧

    目的 调查中国大陆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意愿,并进行相关分析,为制定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0~12月选取全国32个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的全部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该人群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意愿与原因数据.结果 本次参与调查人数为77人,愿意接种疫苗共有75人(97.40%);选择接种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inactivated poliovirus vaccine,IPV) 50人(66.67%),选择接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 vaccine,OPV) 25人(33.33%);愿意在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低和入职前时间接种人数居多;对疫苗接种有顾虑的13人中,11人(84.62%)担心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以年龄、职称、学历、性别、工作时间为影响因素对免疫意愿进行分析显示,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P<0.05).除2人在明确知道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水平较高情况下不愿意接种外,其他人员均表示愿意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结论 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种类以灭活疫苗为优先选择,宜在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水平较低和入职前接种.我国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免疫意愿较高,具备了提出和制定相应免疫策略的良好工作基础.

  • 北京市丰台区2003-2012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王中战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区证实无脊髓灰质炎(脊灰).2011年我国新疆发生输入Ⅰ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WPV)疫情并造成局部传播[1].2012年1月,WHO执行委员会宣布,实现消灭脊灰是"全球公共卫生的紧急事件"[2].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是控制和消灭脊灰的重要措施,必须依赖于敏感、及时、完整的监测系统,即AFP病例的主动监测、实验室监测.为了解北京市丰台区2003-2012年AFP发病情况,现将与其相关的病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应用WHO和卫生部规定的AFP病例监测指标,对监测系统进行评价.

  • 贵州省2004年一起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病毒流行的调查分析

    作者:叶绪芳;童亦滨;苏飞;任刚;刘铭;许文波;严冬梅;张勇;张丽;张大勇;邹建;喻浩

    目的证实2004年贵州省贞丰县发生的Ⅰ型疫苗衍生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循环(cVDPVs),分析cVDPVs发生原因,及时发现脊灰野病毒(wild-poliovirus)、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DPVs)和临床相似症状的其他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方法对疫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采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进行脊灰病毒(PV)分离鉴定与基因序列测定,并对贞丰县近几年报告AFP病例及接触者粪便标本病毒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从贞丰县挽澜乡2例AFP病例和3名密切接触者粪便标本中分离到Ⅰ型VDPVs;发生Ⅰ型cVDPVs事件后,5例诊断为临床符合脊灰的AFP病例中有3例分离到Ⅰ型或Ⅱ型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病毒学监测结果显示,贞丰县人群中肠道病毒阳性检出率(55.1%)明显高于贵州全省水平(23.2%),2004年PV分离率(36.8%)明显高于往年,16株PV中Ⅰ型所占比例(43.8%)明显高于贵州全省平均水平(18.3%).结论脊灰Ⅰ型VDPVs已经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人群中PV和非脊灰肠道病毒带毒率明显增高及疫苗接种率严重低下,是该次Ⅰ型cVDPVs发生的原因;应加强无脊灰状态下疫苗接种率的评估和早期疫情预测工作.

  • 广东省急性驰缓性麻痹病例残留麻痹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黄平;郑焕英;林永杰;鄢心革

    1.资料与方法:①广东省2000~2002年AFP病例所有资料均来自广东省AFP病例监测系统.由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AFP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同时采集AFP病例粪便标本,冷藏送至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脊灰实验室检测.②所用检测细胞为RD、L20B细胞系,标准抗血清为脊灰Ⅰ、Ⅱ、Ⅲ型,均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脊灰实验室提供.按照WHO扩大免疫规划和传染性疾病部<脊髓灰质炎病毒检验手册>中的方法,对脊灰分离毒株进行 PCR-RFLP型内鉴定.③所有AFP病例均在发病60天后随访调查,按临床分类标准分类.VAPP残留麻痹病例指标为:典型AFP病例,发病60天有残留麻痹;发病后从粪便中分离到脊灰疫苗株或血清IgM阳性或IgG抗体4倍增高;排除非脊髓灰质炎诊断,包括格林-巴利综合征(GBS)、外伤性神经炎、横断性脊髓炎、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神经炎、神经根炎、肌病、肿瘤等13种AFP病例病种.④对AFP病例残留麻痹病例进行统计学相关因素分析.

  • Ⅰ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

    作者:龚成;罗明;陈萌;张铁钢;张合润;王玉梅;李仁清;董梅;陈维新;陈丽娟

    目的 评价和探讨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快速检测策略.方法 采集671名来自脊灰野病毒流行疫区的在京学生粪便标本,采用一组实时荧光RT-PCR代替标准方法分别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Ⅰ型脊灰疫苗株和野毒株鉴别检测.并利用Ⅰ、Ⅱ和Ⅲ型脊灰病毒标准株(Sabin株)和Ⅰ型野毒株对实时荧光RT-PCR和标准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1)新脊灰病毒检测流程(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脊灰野毒鉴别检测)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33例;脊灰病毒疫苗株16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Ⅰ+Ⅱ型1例、Ⅰ+Ⅲ型4例、Ⅰ+Ⅱ+Ⅲ型2例;脊灰病毒Ⅰ型野毒株3例.(2)3种实时荧光RT-PCR检测脊灰病毒比标准方法敏感1~ 100倍.其中肠道通用型检测和脊灰病毒分型检测2种方法对Ⅱ型脊灰病毒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0倍;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能准确区分Ⅰ、Ⅱ和Ⅲ型脊灰疫苗株,脊灰野毒株鉴别检测对Ⅰ型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3种实时荧光RT-PCR均能有效检测出Ⅰ型脊灰野毒株,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结论 新的脊灰病毒检测流程,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通量,且灵敏度高于标准方法,适合于脊灰应急检测应对突发疫情.

  • 中国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郭玉双;王嘉琪;徐超;刘雅宁;贺晓慧;魏强

    目的 调查中国省级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国家制定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从业人员相关免疫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2016年10-12月选取全国省级CDC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全部从业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该人群免疫接种状况,并利用SAS软件及趋势x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进行免疫影响因素的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共调查77人,其中完成脊髓灰质炎基础免疫60人,17人(22%)基础免疫情况不详.从事脊髓灰质炎病毒工作后明确接种疫苗者为66人(86%),接种信息记录不完整者为11人(14%).影响免疫接种因素包括年龄(x2=2.48,P<0.05)、职称(x2=2.51,P<0.05)、工作时间(确切概率法计算:P<0.0001)、学历(x2=0.74,P=0.46)、性别(x2=0.46,P=0.50).结论 目前我国省级脊髓灰质炎网络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情况较好,其中完成≥3剂次者占41%,且接种信息记录完整,应加强新入职实验室人员免疫接种.

  • 云南省2003-2007年分离到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特征分析

    作者:张丽芬;丁峥嵘;罗梅;庞颜坤;张杰

    目的 了解云南省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流行情况.方法 对云南省2003-2007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分离到PV的AFP病例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3-2007年云南省报告1171例AFP病例,1138例采集到粪便标本,57例分离到PV,PV分离率5.0%.159例分离到NPEV(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14.0%,922例分离结果阴性.PV型别以PV II型居多,单型合计占总数的31.6%.57例PV阳性AFP病例分布在37个县,占全省总县数的28.7%(37/129),病例主要集中在2岁以下儿童共43例,占75.4%,口服脊灰疫苗≥3次29人,全程口服脊灰疫苗者占50.9%.麻痹前有发热的41例,占71.9%;麻痹部位以单下肢为主共28例,占49.1%.60 d后随访有26例残留麻痹,占45.6%;经统计学检验,未全程免疫者残留麻痹率大于全程免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继续开展高质量的口服脊灰疫苗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消除免疫空白地区和空白人群.

  • 新型肠道病毒

    作者:张杰;丁峥嵘;田炳均

    肠道病毒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由80多个血清型组成,其中大多数对人类有致病性,且多为无症状感染或只导致轻型疾病,如非特异性发热或轻型上呼吸道症状(普通感冒).然而,人类肠道病毒(HEV)也可导致广泛的临床疾病,包括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AFP)、病毒性心肌炎和新生儿脓毒样疾病.根据对人类引起的疾病、病毒毒力以及颅内接种后对乳鼠的致病性,HEV初被分为四类,即脊髓灰质炎病毒(PV)、柯萨奇病毒A组(CAV)、柯萨奇病毒B组(CBV)和埃柯病毒(echovirus).

  • 2011-2014年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脊髓灰质炎病毒同源性分析

    作者:陈玫;崔志强;李静;赵娜;张俊棉;郭玉;张振国;李琦

    目的 检测2011-2014年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的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并对其VP1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 收集2011-2014年河北省AFP监测系统中登记的15岁以下出现AFP症状的1 504例病例的粪便标本,每份5 g,共3 001份(1 497例采集双份标本,7例采集单份标本).采用Real-time PCR对分离到的脊灰病毒进行核酸提取及RNA检测,采用逆转录PCR扩增脊灰病毒VP1基因片段,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以构建系统进化树,与Sabin疫苗株进行同源性比较.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年份脊灰病毒阳性率的差异.结果 3 001份粪便标本共分离到脊灰病毒50株,阳性率为1.7%,其中Ⅰ型10株,Ⅱ型15株,Ⅲ型16株,混合型9株;2011-2014年脊灰病毒阳性率分别为1.0% (9/890)、1.4% (12/824)、2.2% (17/770)和2.3%(12/517)(x2=2.24,P=o.525).VP1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脊灰病毒Ⅰ型、Ⅱ型、Ⅲ型株核苷酸序列与Sabin疫苗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8.8% ~ 100%、99.1%~ 100%和99.2%~ 10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8.6%~100%、98.3% ~ 100%和98.6%~ 100%.VP1基因进化分析显示,脊灰病毒Ⅰ型、Ⅱ型、Ⅲ型株的变异率分别为0.66%、0.66%和0.55%.结论 2011-2014年河北省检测出的脊灰病毒除1份为Ⅱ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外,其余均为脊灰疫苗类似株,均与Sabin疫苗株具有较高的同源性.

  • 北京市2012年常住人口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水平分析

    作者:张朱佳子;张合润;李仁清;曾阳;李晓梅;潘静彬;孙昊;王中战;郭舫如;张一华;王凤双;吴涛;彭兴慧;卢莉;庞星火

    目的调查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水平。方法2012年在北京市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调查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的健康居民1676名。使用调查问卷收集人口学特征、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免疫史等信息,并采集静脉血5 ml,使用微量中和试验方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中和抗体。对不同组别间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geometric mean titer,GMT)进行比较。结果脊髓灰质炎病毒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8.2%(1645/1676)、98.1%(1644/1676)、97.6%(1635/1676),抗体GMT分别为1∶130.2、1∶113.4、1∶79.7。<15岁年龄组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7%(664/666)、99.8%(665/666)、99.5%(663/666),均高于≥15岁各年龄组[分别为97.1%(981/1010)、96.9%(979/1010)、96.2%(972/1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15岁年龄组Ⅰ、Ⅱ、Ⅲ型抗体GMT(1∶325.9、1∶250.5、1∶190.7)均高于≥15岁年龄组(1∶71.1、1∶67.2、1∶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免疫史信息来自于接种证和接种卡的人群各型抗体阳性率(99.0%~100%)和GMT水平(1∶128.8~1∶300.7)均较高,当记录中免疫次数达到3次时,Ⅰ、Ⅱ、Ⅲ型抗体阳性率(均为100%)和GMT(1∶409.7~1∶636.7)均达到较高水平。结论2012年北京市健康人群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水平处于较高水平;特别是15岁以下免疫覆盖人群,建立了稳固的免疫屏障,可有效阻断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及疫苗衍生病毒的传播。

  • 贵州省贞丰县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童亦兵;张大勇;邹建;张丽;俞昊;刘铭

    目的分析2004年8月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挽澜乡窑上村发生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VDPV)的传播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报告的2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患儿和同村21名5岁以下儿童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窑上村59名儿童的常规疫苗接种、贞丰县AFP发病及监测系统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例明确诊断为Ⅰ型VDPV病例;3名同村儿童的粪便中也分离到Ⅰ型VDPV.贞丰县自2002年来共漏报7例AFP病例.挽澜乡常规免疫接种处于较低水平;窑上村属免疫空白点.结论我国是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预防脊髓灰质炎的国家,此次在贞丰县发生VDPV的传播,对消灭脊髓灰质炎提出了新的挑战;防范VDPV的发生,要加强常规免疫,并保持高水平的AFP监测.

  • 宁夏首例免疫缺陷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者连续性监测分析

    作者:陈慧;马江涛;马学旻;严冬梅;祝双利;张颖;李海军;周莉薇

    2011年2月,笔者从宁夏中宁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监测系统报告的1例AFP患者标本中分离到1株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Ⅲ型疫苗衍生脊灰病毒(VDPV),并对该患者进行了病原学的连续性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青海省1994~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巴卓玛

    1994~1999年共报告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113例,其中年龄小的5个月,大的13岁,年龄不详者2例。4岁以下儿童 92例,占病例总数的82.9%;5~9岁12例,占病例数的10.8%;10~14岁7例,占病例数的6.3%。男性65例,女性48例,男女之比为1∶0.74。病例分布在全省30个县(区),占全省总县(区)数的63.83%。大通县14例,乐都县14例,平安县9例,互助县8例,湟中县7例,循化县6例。以地(市)为单位,病例相对集中在西宁市(26.55%)及海东地区(46.02%)。 1994~1999年报告病例数分别为4、21、21、22、22、23例,共113例,报告发病率(1/10万)分别为0.27、1.38、1.33、1.33、1.31、1.35,总报告发病率为1.17/10万。 除1994年外,1995~1999年共采集粪便标本109份,合格粪便采集率为74.3%。共分离出19株病毒,阳性率为17.43%,其中脊髓灰质炎病毒6株,13株为其他肠道病毒。经国家实验室复核鉴定Ⅱ型、Ⅲ型为疫苗相关株,Ⅰ型为非本土野毒株。 我省虽然经过了4次强化免疫和常年的基础免疫,在这11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仍有14例从未进行过脊髓灰质炎疫苗的免疫。尽管我省在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和完整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后的证实阶段出现了1名脊髓灰质炎野毒株(非本土)病例。这告诫我们,我省的计划免疫工作,在全面提高并维持高质量监测的同时,必须以高危地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 预防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的传播

    作者:庄辉

    自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在全球范围内消灭脊髓灰质炎 (脊灰) 的目标后,世界各国大力开展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 (OPV)的计划免疫,脊灰发病率明显下降.目前美洲、欧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已消灭了本土脊灰野病毒的传播.本病的流行国家已由1988年的125个降至 2004 年的6个.

  • 应用改进的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水中的肠道病毒

    作者:袁长青;李君文

    近年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由于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已广泛用于环境中肠道病毒的检测。常规PCR 1次只能检测1种病毒,而水中病毒有多种,因而不能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Tsai等[1]用多重PCR1次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和轮状病毒3种病毒,这种方法需要引物较多,引物之间易相互干扰,检测3种以上病毒就比较困难。Zoll等[2]采用通用引物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但是这种方法只能证明有无肠道病毒的存在,不能鉴别病毒种类。我们首次将通用引物PCR和多重PCR相结合用于肠道病毒检测,兼顾了两者的优点,克服了各自的不足。

  • 贵州省贞丰县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病毒学分析

    作者:叶绪芳;任刚;严冬梅;苏飞;刘铭;张勇;童亦兵;喻浩;王东艳;赵蓉;李杰;许文波

    为及时发现和阻断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循环、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能够引起临床脊灰的其它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做好贵州省无脊灰状态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贞丰县及周围10个县2003~2004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2004年接触者粪便标本的病毒学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收集到的105例AFP病例和47例密切接触者的278份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学监测,结果从66例中共分离到肠道病毒(EV)66株,阳性率为43.4%,其中脊灰病毒(PV)29例,分离率为19.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7例,分离率为24.3%.29例PV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4例为疫苗相似株,5例为脊灰Ⅰ型VDPVs,这5例均为2004年从贞丰县所分离到.贞丰县及周围县EV阳性检出率(43.4%)高于2003~2004年全省水平(22.9%~24.6%),2004年PV分离率比2003年高达2.6倍,29株PV中单个Ⅰ型占34.5%,明显高于往年(2000~2002年全省平均4.1%).本研究提示,Ⅰ型VDPVs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通过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已经阻断cVDPVs的传播.人群中PV和NPEV带毒率明显增高,非VDPVs引起的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不容忽视;应加强脊灰病毒学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早期疫情预警工作.

303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