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一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

    作者:赵国华;胡艳;张允东

    目的通过对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调查分析,了解当地AFP监测现状.方法运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根据脊髓灰质炎疫情应急处理预案(试行)要求,对该例AFP病例的发病过程、治疗情况、脊灰疫苗免疫史等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开展脊灰疫苗接种率调查和对病例住所周围及县人民医院AFP病例进行主动搜索.结果 2004年6月,固始县段集乡发生了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该病例为"零剂次"免疫儿童,于6月20日出现双侧下肢麻痹,经国家和省AFP病例分类专家诊断小组诊断为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病例.在调查中发现,该病例周围5岁以下儿童OPV3次以上接种率仅为32.26%,OPV"零剂次"儿童占16.13%.结论计免工作存在管理混乱、疾病监测系统不敏感、存在免疫空白区等问题.提高OPV接种率是保护儿童免受脊灰野病毒、疫苗变异株病毒侵袭的有效措施.

  • 玉林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作者:陈明文;庞武贵;谢科运;刘义威;邹志刚;陈东;韦振明

    目的了解玉林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肠道病毒感染及其流行病学情况,为制订维持无脊灰状态AFP监测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玉林市1996~2004年AFP病例中粪便检测到肠道病毒(EV)病例进行分类,分析其免疫史、性别、年龄与病原学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1996~2004年共检测了25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粪便标本,分离到肠道病毒55株,分离率为21.91%.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V)14株,均为疫苗相关株,其中Ⅱ型7株,占50%;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零"剂次免疫AFP病例的PV分离率依次高于1~2次和≥3次免疫者,分别为20.00%、17.86%和3.40%.PV感染引起残留麻痹6例,其中Ⅱ型4例.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零"剂次免疫的PV感染病例残留麻痹率依次高于1~2次和≥3次免疫者.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41株,NPEV检出农村高于城区.结论玉林市巳连续12年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在无脊灰证实以后,应加强对PV和NPEV的研究,特别是本文中脊灰疫苗株病毒对0剂次免疫儿童的致病和致残率高于全程免疫者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今后我们应继续抓好常规免疫,提高免疫接种率,消除免疫空白.

  • 北京市怀柔区1994-2005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蒋贵英

    目的 对怀柔区AFP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完整性进行评价.方法 对怀柔区1994-2005年AFP监测系统报告的11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病例呈散发分布,男女比例为7:4,发病年龄以0~4岁儿童为主,格林巴利综合征6例,为AFP病例的主要病种,12年平均报告发病率2.16/10万,14 d内双份合格便采集率、标本3 d内送检率、病例监测报告及时率、60 d随访调查率均>90%;24 h调查率、病例摘抄及时率均100%.结论 怀柔区AFP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WHO规定的标准,表明AFP监测系统运行良好,监测质量可靠.

  • 贵州省贞丰县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循环的病毒学分析

    作者:叶绪芳;任刚;严冬梅;苏飞;刘铭;张勇;童亦兵;喻浩;王东艳;赵蓉;李杰;许文波

    为及时发现和阻断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es, VDPVs)循环、脊灰野病毒的输入和能够引起临床脊灰的其它脊灰疫苗相关病毒,做好贵州省无脊灰状态下脊灰病毒学监测工作,采用病毒分离、鉴定与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方法,对贵州省贞丰县及周围10个县2003~2004年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2004年接触者粪便标本的病毒学监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 对收集到的105例AFP病例和47例密切接触者的278份便标本进行了病毒学监测,结果从66例中共分离到肠道病毒(EV)66株,阳性率为43.4%,其中脊灰病毒(PV)29例,分离率为19.1%,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37例,分离率为24.3%.29例PV经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24例为疫苗相似株,5例为脊灰Ⅰ型VDPVs,这5例均为2004年从贞丰县所分离到.贞丰县及周围县EV阳性检出率(43.4%)高于2003~2004年全省水平(22.9%~24.6%),2004年PV分离率比2003年高达2.6倍,29株PV中单个Ⅰ型占34.5%,明显高于往年(2000~2002年全省平均4.1%).本研究提示,Ⅰ型VDPVs在贞丰县引起了循环(cVDPVs),通过口服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已经阻断cVDPVs的传播.人群中PV和NPEV带毒率明显增高,非VDPVs引起的临床符合脊灰病例不容忽视;应加强脊灰病毒学监测数据的分析和早期疫情预警工作.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ECHO11病毒的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刘桂艳;许文波;纪峰;张勇;王海岩;李岩;严冬梅;徐爱强

    该文首次分析了我国ECHO11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1999~2004年,ECHO11 病毒是山东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中分离到的优势毒株, 2003年从山东省482例AFP病例中共分离到11株ECHO11病毒,其中相关的10例病例分布跨越山东省大部分地区,但发病日期集中在7月和12月.该研究试图通过对VP1编码基因全序列的测定和分析,为探讨ECHO11病毒与AFP之间的病因关系提供线索.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示,11株ECHO11毒株都位于同一传播链,核苷酸同源性为97.2%~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9.6%~100%,其中7月和12月的分离株之间相差8~9个核苷酸,氨基酸序列一致.这说明山东省2003年7月和12月分别发生了ECHO11病毒流行,但这些毒株与AFP的病因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11株病毒组成了A基因型中的一个新亚型,在进化树上单独呈密切相关的一簇,与同基因型内的其它亚型的核苷酸同源性为 82.2%~84.7%,氨基酸同源性为 94.8%~97.6%.

  • 陕西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柯萨奇病毒A组4型的基因特征

    作者:王东艳;徐艺;张勇;祝双利;司源;严冬梅;朱晖;杨倩;冀天娇

    阐明从陕西省2006~201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的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A4,CV-A4) VP1编码区的基因特征,探索其在我国流行的优势基因型及其与AFP病例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对连续5年从AFP病例中分离的68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es,NPEVs)进行分子定型,其中7株鉴定为CV-A4 (7/68,10.3%);使用特异性引物扩增CV-A4 VP1编码区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分析和基因进化分析,将CV-A4划分为A(基因组1)、B(基因组2)和C三个基因型,其中C基因型又划分为C1(基因组3)和C2(基因组4)两个基因亚型.中国分离的CV-A4均位于第4基因组,属于C2基因亚型,提示其可能为中国大陆CV-A4的优势基因亚型;7株陕西CV-A4毒株依据分离年代的不同位于不同的三个小进化分支里,且和来自山东和吉林两省的邻近年份的CV-A4毒株位于同一小分支,提示7株陕西CV-A4分离株和它们存在共同进化和共循环.在无脊髓灰质炎时代应进一步加强监测CV-A4在AFP病例NPEV所占的比例和动态变化.

  • 吉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人肠道病毒71型VP1编码区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候祥;刘桂艳;周剑惠;陈超;常新;王爽;魏雷雷;林琳;张勇;张晓磊

    目的 了解吉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Type 71,HEV71) VP1编码区的基因特征.方法 原始粪便标本来自吉林省2006~2007年<15岁儿童AFP病例,采用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标本用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组合血清和HEV71特异性血清进行血清型鉴定,鉴定结果为HEV71的毒株,利用VP1编码区特异性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全长VP1编码区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序列结果利用Bioedit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软件建立基因进化树并进行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176例AFP病人中共分离到4株HEV71,血清型由HEV71特异性血清中和试验确定,并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进一步证实.4株HEV71的VP1编码区核苷酸同源性为96.6%~100%,氨基酸同源性为98.3%~100%;与2009~2010年吉林省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患者中分离到的HEV71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6.2%~98.8%,氨基酸同源性为98.3%~99.3%;与2008年分离于安徽省阜阳HFMD患者中的C4a进化分支代表株EU703813-Fuyang-08/2-C4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6.5%~98.8%,氨基酸同源性为98.3%~99.3%;与1998年广东省深圳HFMD患者中分离到的C4b进化分支代表株AF302996-SHZH98(Shenzhen,深圳)-C4的核苷酸同源性为92.1%~~93.1%,氨基酸同源性为96.2% ~97.3%.构建的基因进化树显示,4株病毒均位于C4a进化分支.结论 吉林省2006年和2007年AFP病例中分离到的HEV71属于C4基因亚型的C4a进化分支;通过与近年来吉林省HFMD患者中分离到的HEV71毒株以及基因数据库(GenBank)中的HEV71相比较,未见AFP病例中分离到的HEV71与HFMD病例中分离到的HEV71在VP1编码区核苷酸水平上有明显差别.

  • 吉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和健康人群中柯萨奇病毒A组4型的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刘桂艳;周剑惠;陈超;杜占森;常新;王爽;魏雷雷;林琳;王晶;张勇;张晓磊

    目的 了解吉林省2006年和2008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和健康人群中分离到的柯萨奇病毒A组4型(Coxsackievirus Group A Type 4,CVA4)的基因特征,探索特定血清型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与AFP病例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75例AFP病例和60例边境地区健康人群中采集原始粪便标本,使用人横纹肌肉瘤(Human Rhabdomyosarcoma,RD)细胞和人喉癌(Human Laryngeal Carcinoma,Hep-2)上皮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阳性标本用EV组合血清进行中和试验鉴定血清型,未能定型的标本用EV VP4-VP2蛋白编码区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进行扩增,扩增阳性标本通过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血清型.从中挑选CVA4扩增全长VP1编码区片段并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测序结果利用Bioedit软件进行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用Mega软件建立基因进化树,进行基因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使用RD细胞从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分离到5株CVA4,从健康人群粪便标本中分离到4株CVA4.这9株病毒用EV组合血清均无法定型,经过VP4-VP2测序的方法鉴定为CVA4.9株病毒VP1编码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3%~100%和98%~100%,与CVA4原型株CVA4/High Point(海波因特)/USA(美国)/1950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3.3%~85.6%和97.7%~98.6%.其中4株来自AFP病例的病毒具有高度的基因同源性(99.6%~100%),这4株病毒与来自健康人群的病毒比较,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88.3%~88.9%和98.0%~98.6%.在基因进化树上显示,这4株来自AFP病例的CVA4构成一个独立的分支.结论 基因进化分析表明,4株来自AFP病例的毒株VP1编码区的基因特征,与来自健康人群的毒株的基因特征显著不同.

  •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实验室监测与质量评价

    作者:梅志强;赵习芳;李爱英;常一华;郑蕾

    实验室监测指标完成的质和量是证实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重要依据,用双向有序属性相同的R×C表资料的一致性检验(Kappa检验),对山西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国家脊灰实验室鉴定的病毒分离物结果一致性进行评估(K=0.864,U=13.541,P<0.0001),说明省卫生防疫站脊灰实验室与国家脊灰实验室对病毒分离物的鉴定结果有极好的一致性,符合率为91.30%。

  • 河南省1999~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赵升;常哲;丰达星;徐瑾

    河南省1999~2000年从1 087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共分离出92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PV)和70株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分离率分别为8.46%和6.44%.Ⅱ型为PV的主要型别,共45株,占48.91%.NPEV中埃可(ECHO)病毒65株,占92.86%,病毒型别以ECHO11、7、12为优势血清型.柯萨奇A组病毒(Cox.A)1株,柯萨奇B组病毒(Cox.B)4株.检出PV多在冬春季,NPEV流行高峰期在8~10月;感染均以小年龄儿童为主.多数肠道病毒(EV)感染者伴有发热、腹泻或肌肉疼痛等症状.38例发病60d后仍残留麻痹,其中多数为PV感染,且未完成全程免疫.EV感染病例临床诊断以格林-巴利综合征和NPEV感染为主.在无脊灰证实以后,应该加强对PV和NPEV的监测和研究.

  • 由疫苗重组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聚集性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分析

    作者:张礼璧;侯晓辉;陈立;秦明晖;祝双利

    2002年6月中旬,在四川省攀枝花市和泸州市,从3例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及其3名密切接触者中,共分离到6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这6人中有5人是口服脊灰疫苗"零"剂次免疫,1名免疫史不详.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病毒的VP1和3D基因编码区发现,所有病毒均为疫苗重组脊灰病毒(VRPV),其中2株为Ⅱ型和Ⅰ型的重组,其余为Ⅱ型和Ⅲ型的重组.经序列分析发现,从AFP病例中分离到的毒株,在VP1编码区与标准参考株SabinⅡ型有3个同样的核苷酸发生了变异,而从密切接触者中分离到的毒株有4个核苷酸发生了变异.6株病毒来源相同,并已在免疫覆盖率低的地方引起儿童患病及播散.

  • 深圳市1994~2001年检出脊髓灰质炎疫苗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单芙香;吴坤森;袁芝琴;苏小宏;蔡创辉;谭洁

    为了解深圳市检出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株病毒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VAPP)病例发生情况,对1994~2001年检出脊灰疫苗株病毒的AFP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病例分布在0~3岁儿童,男性多于女性;发病时间、地区无明显聚集趋势;无脊灰疫苗免疫史的占55.55%,均为外来流动儿童;检出脊灰疫苗株Ⅱ型病毒占44.45%,残留麻痹率高.VAPP发生率为0.90/100万,服苗者VAPP发生率为0.68/100万,首次服苗VAPP发生率为4.09/100万,服苗接触者VAPP发生率为0.23/100万.提示应加强外环境中脊灰病毒的监测和相关研究.

  •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2株C4b亚型进化分支人肠道病毒71型VP1编码区基因特征分析

    作者:邓丽丽;刘巍;谢镇国;班华国;谭冬梅;韦一知;马宇燕;卓家同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两株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Type 71,HEV71)VP1编码区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2001年AFP病例中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培养物,进行HEV71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对鉴定为HEV71的病毒分离物,随机选取其中2株进行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在25份NPEV分离物中,有5份鉴定为HEV71核苷酸阳性,选取GX(Guangxi,广西)01-64和GX01-71株进行进一步分析.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基因C型4b亚型(Subgenotype C4b)进化分支参考株的相似性高,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5.2%,在遗传进化树中与C4b亚型病毒株同属一个分支.与1997~2008年国内HEV71流行株的氨基酸序列比对中发现,GX01-64和GX01-71株的第22位氨基酸、多肽SP(Synthetic Peptide,合成多肽)31~33以及CD4+T(Thymus,胸腺)细胞表位上的氨基酸发生了点突变.结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早有HEV71感染的病例可以追溯到2001年,GX01-64、GX01-71株与国内1998~2003年所分离的C4b进化分支HEV71的亲缘关系很近,提示可能存在共同的祖先,并且它们的某些可能与抗原以及细胞表位有关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点突变.

  • 河北省2001~2004年脊髓灰质炎疫苗病毒阳性株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作者:张俊棉;孙印旗;李静;陈玫;郭彧;张振国;宋慧军

    目的 了解河北省2001~2004年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病毒阳性株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巩固无脊灰成果提供对策.方法 分析全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个案调查表、随访表和病毒学检测结果.结果 河北省2001~2004年共分离出脊灰病毒(PV)177株,经鉴定均为疫苗病毒;177例PV阳性AFP病例散在分布11个市、101县(区、市,下同),占全省总县数的57.1%;各月均有AFP病例,≤2岁病例占86.4%;未免疫或未全程免疫病例中≤1岁儿童占70.3%;177株PV型别差异明显,Ⅱ型占优势;麻痹伴发热占72.9%,60d后随访仍残留麻痹病例占47.4%.结论 继续提高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接种率,保持AFP病例监测的敏感性,及时发现可能的输入脊灰野病毒和疫苗衍生脊灰病毒,是维持无脊灰状态的有效措施.

  • 浙江省1996~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分析

    作者:严菊英;卢亦愚;龚黎明;姜晓路

    浙江省1996~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粪便标本中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NPEV)的平均分离率为11.2%。在67株NPEV中,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ox.)B组21株,占31.3%;埃可病毒(Entric Cytopothic Human Orphanviruses,ECHO)25株,占37.4%;不能确定型别21株,占31.3%。NPEV按月分布显示,Cox.B病毒高峰期在5~7月,在1~3、10、12月未分离到;ECHO病毒全年均有,高峰期在8~11月。Cox.B病毒在Hep-2、RD细胞上平均滴度分别为107.2和104.6TCID50/ml,ECHO病毒则分别为103.1和106.9TCID50/ml。部分不能确定型别的病毒除了能在RD、Hep-2细胞生长外,还能在L20B细胞上生长,其细胞病变与“腺病毒”相类似,但与脊灰病毒在L20B细胞上的细胞病变效应明显不同。

  • 青海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主动搜索调查分析

    作者:陈暹;段万瑞;赵建海;王学文;张昕伟

    1999年10月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发生1例由输入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其后在全省范围内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入户调查,对所有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和部分乡级卫生院进行了主动搜索,在1994~2000年4月共发现AFP病例64例,已报告60例,报告率93.75%;漏报4例,漏报率6.25%,1996年、1997年各漏报2例.1998年以后未发现漏报.经过对全省10岁以下儿童进行6轮口服脊灰疫苗“扫荡”式免疫活动,无2代病例发生.

  • 503例残留麻痹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病原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作者:郑焕英;郭雪;刘冷;黄平;林永杰;张勇;柯昌文;许文波

    目的 分析广东省1994-2007年间残留麻痹病例的病原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1994-2007年广东省503例残留麻痹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病毒分离、血清型鉴定和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型内鉴定,并使用统计学方法,综合分析病原学结果与残留麻痹病例的免疫史、性别、年龄等流行病学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 收检了503例残留麻痹病例的粪便标本,其中150例分离到脊灰病毒(PC),均为疫苗类似株,59例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PEV),PV和NPEV的年度分离率分别在18.92%.47.06%和4.17%~25.00%之间浮动.PV分离率随年龄组的增大而降低,0岁组高,为61.11%;0~2次免疫的病例的PV分离率远高于全程免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残留麻痹病例中的PV和NPEV分离率均高于无残留麻痹的病例.结论 1994-2007年广东省未发现由脊灰野病毒引起的残留麻痹病例,2岁以下年龄组和0~1剂次免疫者中的PV分离率与残留麻痹有相关性.NPEVs也可能是儿童出现残留麻痹病例的病原之一.

  • 景洪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刀应华;吴诗梅;杨二;张煜川

    目的:为今后我市保持无脊灰状态提供更有力的依据。方法各级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单位按卫生部的要求进行调查、报告、诊断。结果:1995年~2012年共监测到AFP病例31例,15岁以下儿童报告发病率为35.12/10万,各年超过应报告的1/10万的标准,呈散发,83.87%病例集中在0-5岁组,常住儿童62.06%,流动儿童38.70%,外籍3.22%,免疫史能确定的70.96%,麻痹分布在四肢不同的部位,脊灰病毒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景洪市随时有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可能,直接威胁着我市消灭脊灰的成果。

  • 襄樊市1991-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

    作者:钱邦军;秦明顺;王军荣

    襄樊市1991-2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167例,1995年以来15岁以下儿童AFP病例报告发病率均超过了1/10万的规定指标,1995-2000年连续6年无脊灰野毒株病例报告,其他各项监测指标从1998年起连续3年达到了WH0和国家卫生部的要求,但是全市监测工作发展不平衡,继续开展AFP病例监测和对重点地区儿童实施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工作是必要的.

  • 2001~2009年泰安市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分析

    作者:谢学迎

    [目的]评价泰安市无脊灰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工作质量,为其他传染病控制提供借鉴.[方法]对2001~2009年泰安市AFP病例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9年泰安市累积报告AFP病例198例,15岁以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55/10万.6县(市、区)15岁以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宁阳县为5.85/10万,泰山区为1.25/10万,岱岳区为1.65/10万,肥城市为2.35/10万,新泰市为2.03/10万,东平县为2.37/10万(P<0.01).198例AFP病例中.<1~4岁的分别占11.62%、13.64%、12.63%,8.59%,5~9岁占26.26%,10~15岁占19.19%;男性占65.66%.女性占34.34%;报告时间5~10月的占66.67%;乡镇级医疗单位报告的占1.01%,县级医院报告的占32.83%,地(市)级医院报告的占50.00%,省级医院报告的占14.14%,主动搜索发现的占2.02%;及时报告率为97.98%,及时调查率为100.00%,及时随访率为98.48%.检测191例双份粪便标本,分离出32株肠道病毒,包括非脊灰肠道病毒19株,Ⅰ~Ⅲ型脊灰疫苗株分别为4、3、6株,未检出脊灰野病毒.[结论]2001~2009年泰安市AFP病例各项监测指标均在较高水平,未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