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Ⅰ型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实时荧光RT-PCR快速检测方法的评价

    作者:龚成;罗明;陈萌;张铁钢;张合润;王玉梅;李仁清;董梅;陈维新;陈丽娟

    目的 评价和探讨Ⅰ型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快速检测策略.方法 采集671名来自脊灰野病毒流行疫区的在京学生粪便标本,采用一组实时荧光RT-PCR代替标准方法分别进行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Ⅰ型脊灰疫苗株和野毒株鉴别检测.并利用Ⅰ、Ⅱ和Ⅲ型脊灰病毒标准株(Sabin株)和Ⅰ型野毒株对实时荧光RT-PCR和标准方法的灵敏度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 (1)新脊灰病毒检测流程(肠道病毒通用型检测+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脊灰野毒鉴别检测)检出非脊灰肠道病毒33例;脊灰病毒疫苗株16例,其中Ⅰ型5例、Ⅱ型1例、Ⅲ型3例、Ⅰ+Ⅱ型1例、Ⅰ+Ⅲ型4例、Ⅰ+Ⅱ+Ⅲ型2例;脊灰病毒Ⅰ型野毒株3例.(2)3种实时荧光RT-PCR检测脊灰病毒比标准方法敏感1~ 100倍.其中肠道通用型检测和脊灰病毒分型检测2种方法对Ⅱ型脊灰病毒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0倍;脊灰病毒分型检测能准确区分Ⅰ、Ⅱ和Ⅲ型脊灰疫苗株,脊灰野毒株鉴别检测对Ⅰ型疫苗株的检测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3种实时荧光RT-PCR均能有效检测出Ⅰ型脊灰野毒株,比标准方法敏感10倍.结论 新的脊灰病毒检测流程,可大幅缩短检测时间,提高检测通量,且灵敏度高于标准方法,适合于脊灰应急检测应对突发疫情.

  • 在江苏省发现曾有Ⅰ型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在自然界循环

    作者:侯晓辉;张礼璧;冷红英;张勇;郑红;方勇

    目前我国已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西太平洋区关于中国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的认证.但近几年在实验室监测中发现了为数不少的脊灰疫苗相关株病毒.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和核苷酸序列分析证实,在我国存在不同型别脊灰疫苗衍生株间的重组病毒,以及同一型别脊灰疫苗株病毒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差异.近从江苏省1996年和1998年的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粪便标本中,各分离到2株Ⅰ型脊灰病毒,经鉴定,这4株病毒均为同源Ⅰ型脊灰疫苗的衍生株病毒.证明江苏省曾有Ⅰ型脊灰疫苗衍生株病毒在自然界循环.

  • 青海省阻断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免疫活动效果评价

    作者:段万瑞;王学文;赵建海;石西安;陈暹;张昕伟

    青海省1999年10月发生了输入性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后,为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开展了10次应急免疫、"扫荡"式免疫和周边地区强化免疫活动.为了解其效果,采用对比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扫荡"式免疫活动各年龄组服苗人数均高于统计局人数;与1994/1995年强化免疫的同一出生队列相比,3个出生队列人数分别增加27.91%、11.59%、6.94%,1个队列人数减少2.45%;"扫荡"式免疫与强化免疫发现"零"剂次免疫儿童数是历次免疫活动中多的,两次"扫荡"式免疫"零"剂次儿童数相比下降6.18%,表明"扫荡"式免疫和强化免疫效果显著.经近两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未发现脊灰病例和野病毒,表明免疫活动达到了阻断脊灰野病毒传播的目的.

  • 中国2011年脊髓灰质炎实验室网络的运转与监测

    作者:李晓嫘;祝双利;张勇;朱晖;王东艳;严冬梅;檀晓娟;姬奕昕;黄国虹

    目的 对中国2011年脊髓灰质炎(脊灰)实验室网络(Polio Laboratories Network,PLN)监测数据(未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下同)进行统计分析,为应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输入Ⅰ型脊灰野病毒(Tepe1 Wild Poliovirus,WPV1)疫情和维持中国无脊灰提供科学支撑.方法 分析中国2011年免疫规划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中,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下同)报告的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个案调查表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CDC)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国家脊灰实验室(National Polio Laboratory,NPL)的监测数据库,评价PLN的各项运转指标.结果 中国2011年PLN共收集了6205例AFP病例的12 253份粪便标本,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9%.从6089例AFP病例中分离到脊灰病毒(Poliovirus,PV)的207例,分离率为3.4%;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的782例,分离率为12.8%.NPL收到中国PLN送检的PV 594株,鉴定结果:9例为疫苗衍生(Vaccine-derived)PV (VDPV),其中Ⅰ型1例,Ⅱ型7例,Ⅲ型1例;53例为WPV 1,21例来源于WPV病例,30例来源于AFP病例接触者或健康人群.2份环境污水来源于新疆和田地区环境监测.2011年NPL和31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 PV分离与鉴定的盲样标本考核;NPL还通过了PV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型内鉴定和PV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的盲样考核;NPL和13个省级CDC脊灰实验室接受并通过了WHO的现场认证考核.结论 中国2011年PLN维持着高水平的运转,及时发现和鉴定了VDPV病例、新疆输入WPV1和局部爆发疫情,为卫生部制订应对WPV和VDPV的免疫策略,为阻断WPV和VDPV的传播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

    作者:宁静;王立新;翟啸虎;崔惠;唐海淑;帕提古丽·艾则孜;沙吾拉西;王新旗

    目的 评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各地区(设区的市、州,下同)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Wild Poliovirus,WPV)输入与传播的风险,对不同风险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巩固新疆无脊灰状态.方法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推荐的WPV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标准,对人群免疫、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监测及WPV输入风险进行评估,综合判定新疆不同地区WPV输入传播风险.结果 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喀什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吐鲁番地区、阿克苏地区为高风险,克拉玛依市、阿勒泰地区、乌鲁木齐市、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哈密地区、塔城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为中风险.结论 新疆存在WPV输入传播的风险,应针对不同风险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人群免疫水平,保证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质量,防止WPV输入后引起的传播,巩固维持无脊灰状态.

  • 全球和中国第一阶段脊髓灰质炎野病毒封存进展

    作者:潘伟毅;梁晓峰

    脊髓灰质炎(脊灰)野病毒的实验室封存是全球消灭脊灰后阶段主要的策略之一.历史经验表明,脊灰野病毒广泛存在,并有可能发生实验室感染事件.绝对的脊灰野病毒封存不可能证实,脊灰野病毒封存的目标是大限度地减少脊灰野病毒由实验室向社区环境扩散.有效的封存要有标准的客观评估方法和实施过程评估方法.目前全球已有112个国家和地区完成第一阶段脊灰野病毒的封存,中国已完成第一阶段第一步脊灰野病毒封存.

  • 全球脊髓灰质炎流行情况分析及对我国防范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对策的启示

    作者:汪海波;罗会明;温宁

    脊髓灰质炎(脊灰)是由脊灰病毒(Poliovirus,P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PV侵入血液循环系统,部分PV可侵入神经系统,造成肢体不可逆的麻痹甚至死亡.PV能侵袭任何年龄人群,但以<3岁儿童(占所有病例的50%)为主.自1988年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2000年全球消灭脊灰的决议以来,消灭脊灰取得显著进展.1988年全球发病约35万例,2009年只有1604例,全球脊灰发病率下降>99%[1].

  •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

    作者:闫真;李彬;闫绍宏

    目的 评估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和传播风险,制定相应对策.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风险评估方案,对内蒙古自治区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风险进行评估.结果 鄂尔多斯市32分,乌兰察布市和兴安盟均为28分,评为高风险地区;锡林郭勒盟21分,巴彦淖尔市20分,阿拉善盟18分,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均为16分,赤峰市15分,评为中风险地区;乌海市10分,呼伦贝尔市5分,评为低风险地区.结论 高风险地区应针对常规免疫薄弱地区及时开展补充免疫活动,加强疫情监测,其他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防控工作.

  • 鞍山市2014年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

    作者:朱小微;冯晓菲;徐绍和;李璐

    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严重危害儿童健康,WHO于2000年10月宣布我国所在的西太地区实现无脊灰目标,虽然我国于2000年已实现了无脊灰目标,但国外一些国家仍有脊灰流行,脊灰野病毒输入我国并引起流行的危险依然存在[1].2011年新疆发生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造成的脊灰疫情,对我国保持无脊灰工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使消灭脊灰面临新的挑战[2].鞍山市自1991年至今无脊灰病例发生.

  • 襄樊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策略分析

    作者:钱邦军;秦明顺;邓万霞

    襄樊市是湖北省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高发地区之一,历史上发生了4次较大范围的流行,在广泛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和实施消灭脊灰工作策略后,发病率大幅度下降,自1995年起连续6年无脊灰野病毒病例报告.为巩固消灭脊灰工作的成果,现对襄樊市消灭脊灰工作的策略进行回顾和分析.

  • 平凉市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传播风险评估分析

    作者:景红艳;阎峻;胡玉琨;刘丽;李峰

    目的 识别甘肃省平凉市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和传播的高风险地区及其风险因素,为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干预防范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甘肃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和传播风险评估方案》进行评估,综合人群免疫状况、AFP病例监测和输入风险三项一级评估指标,评判出风险高、中、低县(区). 结果 2011-2013年平凉市各县(区)OPV3常规免疫平均估算接种率灵台县高(109.52%),崇信县低(100.05%),崇信、泾川两县主要因AFP监测灵敏性不高及存在未全程免疫的AFP病例,评估赋值较高而判为高风险地区;灵台、庄浪和华亭三县分别因存在AFP监测灵敏性不高、DTP1变化趋势评估大于15.00%和存在未全程免疫的AFP病例等主要危险因素而判为中风险地区.结论 平凉市OPV免疫接种虽整体处于较高水平,持续多年无高危AFP病例,但其部分县(区)OPV常规免疫接种存在“两高一低”现象、未全程免疫的AFP病例以及野病毒输入风险不容低估,一旦有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介入,可能存在传播风险;进一步做好常规免疫接种仍是维持该市无脊髓灰质炎状态的首要措施.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