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以舌下神经麻痹为主要表现的颈内动脉夹层动脉瘤二例

    作者:倪贵华;郭建一;曹化;居克举;李明超

    例1 女性,70岁,农民.因"舌头不灵活40 d"于2009年4月收住我院.患者40 d前无明显诱因自觉舌头不灵活,咀嚼食物不方便,无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及味觉异常,当地医院未能明确诊断来我院.

  • 血管压迫前庭蜗神经引起搏动性耳鸣一例报道

    作者:孟照莉;王恺;胥科;陶勇;郑芸

    患者女,37岁,汉族,因"双耳搏动性耳鸣以左侧为主伴左耳听力逐渐下降3年,右耳听力逐渐下降1年,自觉听声音大,耳堵,咀嚼时听力尤不好,平躺时听力差",2008年7月15日于我院听力专科门诊就诊.双耳耳鸣节律与脉搏一致,有韦氏误听;无头痛、走路不稳、视物模糊、恶心、呕吐.患者既往无心血管系统疾病史.

  • 提高头颈肿瘤一期修复水平关注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唐平章

    头颈部器官司职咀嚼、吞咽、言语、呼吸、特殊感觉等重要生理功能,同时也具有重要的美学特征,因此对头颈肿瘤术后缺损的修复重建要求很高;随着外科手术水平及肿瘤切除率的提高,对修复重建的技术要求也相应提高,一期修复及功能重建技术成为近30年来头颈外科重要的成就之一.

  • 咀嚼运动诱发眩晕病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作者:郭建军;李文;张素珍;吴子明

    目的 初步探讨咀嚼诱发眩晕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 观察三例病人咀嚼运动时眩晕发作时间及眼震特点,同时行前庭功能、听力学检查.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平均为47.7岁,主要特征为患者在咀嚼时发作眩晕,持续数秒到数十秒,出现左向水平眼震及右向水平加逆时针旋转性眼震;一例患者听力学检查示双侧高频听力下降(4、8KHZ).两例PT正常.三例均未见自发眼震,其中两例有摇头后水平眼震.视跟踪正常.双温试验存在固视抑制,UW值在正常范围.两例患者VEMP检查显单侧oVEPM低下或不能引出,cVEMP正常.三例患者MRI:双侧侧脑室旁及基底节区多发脑缺血灶.结论 这三例患者均为前庭外周性眩晕,这三例病人临床特点类似前庭阵发症,应用卡马西平治疗效果好.

  • 下颌瞬目综合征1例

    作者:闫敏

    患儿男,10岁,2011年2月26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咀嚼时右眼频繁眨眼9年.患儿8个月大时,母亲发现其吮乳时右眼不睁,后被发现右眼频繁眨眼与咀嚼动作相关,未再加重,也未诊治,近5年出现双眼视力下降,遂来我院就诊.

  • 咀嚼对无牙颌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研究

    作者:魏洁;陈树国;徐璟;郭长军

    目的 观察无牙颌患者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的改变,探讨咀嚼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应用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扫描仪,探测30名戴用全口义齿3个月内的无牙颌患者,在安静状态下及戴用全口义齿和不戴义齿咀嚼无糖口香糖10min后脑血流速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0名无牙颌患者咀嚼前脑血流速值均数:收缩期峰流速80.34cm/s,舒张期末峰流速30.30cm/s,平均峰流速48.61cm/s;戴用全口义齿和不戴义齿咀嚼后均数分别为:收缩期峰流速89.54cm/s和93.01cm/s,舒张期末峰流速34.51 cm/s和37.30cm/s,平均峰流速53.70cm/s和57.03cm/s.无论是否戴用义齿,咀嚼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峰流速与咀嚼前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戴用义齿与不戴义齿咀嚼后大脑中动脉平均峰流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牙颌患者无论是否戴用义齿,都可以通过咀嚼运动使大脑中动脉各期血流速度明显加快.

    关键词: 咀嚼 脑血流 脑功能
  • 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研究

    作者:刘洪臣

    本文提出探讨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的关系的思路,结合我们在临床开展的口腔功能包括咀嚼、感觉、味觉等与脑功能的关系研究,对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的状况进行分析,对脑功能的研究方法如功能核磁共振(fMRI)和正电子发射断层(PET)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口腔功能与脑功能密切相关,口腔的咀嚼运动,味觉与感觉在脑的特定功能区可发生血流的影像及代谢的改变.口腔功能与脑功能研究应成为脑功能研究计划的重要内容.

  • 咀嚼力降低对发育期大鼠髁突发育的组织学影响

    作者:王冠超;刘洪臣;马军利;王东胜;鄂玲玲

    目的:探讨咀嚼力降低对断乳后大鼠下颌骨髁突尺寸和髁突软骨厚度的影响.方法:16只刚断乳的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喂以标准的硬食,另一组以粉末状软食喂养.4w后,取每只大鼠的一侧髁突进行长度和宽度的测量,另一侧髁突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软食组大鼠的髁突长度、宽度和软骨层厚度均明显小于硬食组.结论:咀嚼力降低会导致下颌骨髁突生长减慢和髁突软骨厚度的变化.

  • 上颌骨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的变化研究

    作者:郭亚娟;刘洪臣;潘硕;孙嘉怿;步荣发

    目的:测量上颌骨缺损患者手术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的变化,探讨上颌骨缺损所致咀嚼功能降低与脑血流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因肿瘤手术切除将导致上颌骨缺损的患者16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测量其手术前不咀嚼、空咀嚼5min、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值(Vm).在患者手术后约2个月(永久赝复体修复前),再分别测量相应的数值.采用SPSS13.0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手术因素对于Vs、Vd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Vm有明显的影响(P<0.05).时间因素对Vs、Vd、Vm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咀嚼时间的延长,峰流速均数增加.时间因素与手术因素(即术前和术后)对Vs、Vd、Vm的影响有交互作用(P<0.05).结论:切除术前和术后,空咀嚼运动均有促使其大脑中动脉脑血流量增加的作用,且随咀嚼运动时间延长(累计咀嚼10min),脑血流速呈加快趋势.与术前相比,切除术后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血流量降低.

  • 烤瓷修复体修复重度咬合磨耗后的咀嚼效能

    作者:林云红;汪厚希;李本光

    目的:探讨用烤瓷修复体对重度咬合磨耗患者进行咬合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患者修复前后的临床表现、咀嚼效率进行记录分析.结果:修复后患者的主观感觉、临床情况改善,咀嚼效能明显增加,P<0.01.结论:用烤瓷修复体进行(牙合)重建,具有美观、舒适、提高咀嚼功能的作用.

  • 高黏度壳聚糖作为全口义齿稳固剂的实验研究

    作者:贾洪诚;李向彬;郑雷;王兴强

    目的:评价高黏度壳聚糖改善全口义齿固位效果和提高其咀嚼效率的能力.方法:选择13例戴有全口义齿的无牙颌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比下颌义齿固位力及咀嚼效率在使用壳聚糖作为稳固剂前后的差别,观察高黏度壳聚糖与全口义齿咀嚼功能的关系.结果:全口义齿在使用壳聚糖作为稳固剂前后的固位力和咀嚼效率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高黏度壳聚糖能明显改善全口义齿的固位效果,提高咀嚼效率,是一种可取的义齿稳固剂.

  • 义齿附着剂增强总义齿咀嚼功能的研究

    作者:邓旭亮;王汝丽;胡晓阳

    目的:本文对使用义齿附着剂后总义齿4小时内咀嚼效率的变化进行研究.方法:选择临床复诊的总义齿病例,在使用Biotene义齿附着剂前和使用后即刻,及使用4小时后用称重法测定总义齿的咀嚼效率.结果:使用义齿附着剂后即刻,总义齿咀嚼效率较使用前明显增加(P<0.05);使用后4小时内总义齿咀嚼效率较使用后即刻无明显变化.结论:义齿附着剂可显著增加总义齿咀嚼效率,4小时内无明显改变.

  • 游离端缺牙患者义齿修复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的变化研究

    作者:郭亚娟;刘洪臣;宁江海;刘秀芳

    目的:探讨游离端缺牙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脑血流变化.方法:从临床选择双侧游离端缺牙患者16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记录其咀嚼前、咀嚼5 min和咀嚼10 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脑血流数值,在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1个月后,再分别测量其三个时段的脑血流数值,比较修复前后咀嚼运动不同时段脑血流流速的变化.结果:患者修复前后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游离端缺牙患者修复前、后咀嚼5 min的Vs、Vd、Vm值均有显著差异(P<0.05),修复前、后咀嚼10 min的Vd、Vm值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可摘局部义齿的修复恢复了游离端缺牙患者的咀嚼功能,脑部供血量有所增加,咀嚼运动具有促使老年人脑血流量增加的趋势.

  • PET在咀嚼功能对中枢的影响研究中应用的初步探讨

    作者:刘洪臣;田嘉禾;王东胜;陈英茂

    目的:探讨正电子发射断层(PET)在咀嚼运动对中枢影响的研究中的应用,即应用PET观察口腔行使咀嚼功能时脑功能的变化.材料与方法:应用PET对1例口腔解剖正常者在行使咀嚼50分钟进行检查.观察咀嚼50分钟时脑功能区的葡萄糖代谢的变化.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在正常咀嚼状况和静止时对比,咀嚼肌特别是颞肌的血流改变对脑PET的影像有较大的影响,脑PET影像并未有明显的改变.在经过图像处理后对比分析,则可见在咀嚼运动时,大脑扣带回的前、后部和额顶部相当于中央后回部位图像的改变.结论:通过处理的PET影像可观察到咀嚼运动时在脑部相应功能区出现的葡萄糖代谢的变化,这些改变的意义有待在更多的病例深入探讨.

  • 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变化的研究

    作者:刘洪臣;王东胜;刘秀芳;张庆诗

    目的:观察咀嚼运动前后脑血流的改变,探讨这些变化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应用超声多谱勒探测仪探测咀嚼前和咀嚼10分钟后脑血流的改变,对所测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及平均蜂流速较咀嚼运动前均有明显增加.结论:咀嚼运动可使脑血管的血流流速增加,使脑血流量增多,在促进脑的发育及功能的行使方面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咀嚼 脑血流 脑功能
  • 咀嚼运动时脑皮质内代谢的磁共振波谱研究

    作者:张庆诗;刘洪臣;金真;李科

    目的:观察咀嚼运动时额叶咀嚼运动区内物质和能量代谢的改变,探索磁共振波谱扫描用于咀嚼功能和脑功能关系研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质子磁共振波谱扫描的方法,对10名健康志愿者在静息状态下和咀嚼运动时咀嚼运动区内氮-乙酰天门冬氨酸等物质进行检测,对这些物质在两种状态下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咀嚼运动时额叶咀嚼运动区内乳酸含量有明显增加,其它物质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磁共振波谱可用于咀嚼功能和脑功能关系的研究.乳酸含量增加可能是神经元活动时葡萄糖酵解的产物,提示神经元活动通过葡萄糖无氧代谢来供能.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咬合板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的初步探讨

    作者:隋淑丽;刘洪臣

    目的:通过咬合板治疗前后咀嚼运动时脑血流变化的测定,探讨咬合板在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时脑血流的变化.方法:使用德国DML系列multidopX1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脑血流的改变.对大脑中动脉的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与平均峰流速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在行使咀嚼运动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明显增加.未戴咬合板和戴咬合板的TMD患者咀嚼运动后,脑血流速无明显改变.结论:咀嚼运动可以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咬合板对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影响不大.

  • 上颌骨缺损患者赝复体修复后咀嚼运动的脑血流对照研究

    作者:郭亚娟;刘洪臣;潘硕;步荣发

    目的:对比赝复体修复后上颌骨缺损患者和正常成年人对照组咀嚼运动时脑血流状况的差异.方法:选取因肿瘤手术切除导致上颌骨缺损的患者16例,手术恢复后采用中空式阻塞器型整体式赝复体修复,作为实验组;另选择16名完整牙列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探测仪,测量两组在不咀嚼、空咀嚼5min、10min三个时段的大脑中动脉(MCA)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期末峰流速(Vd)、平均峰流速值(Vm).进行方差分析和样本均数两两比较的q检验.结果:病例组除在咀嚼5min和10min的Vs数值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均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效应方差分析显示,分组因素对Vs、Vd无统计学意义(PO>0.05),对Vm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各时间段上,对照组的Vs、Vd、Vm高于病例组(P<0.05).结论:咀嚼运动对赝复体修复后的上颌骨缺损患者及完整牙列受试者的大脑中动脉血管充盈度增加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上颌骨缺损患者中空式阻塞器型赝复体修复后,在咀嚼运动时大脑中动脉Vs和Vd接近完整牙列受试者,Vm低于完整牙列受试者.

  • 开颌和闭颌肌群的肌纤维类型及转化

    作者:刘文静;刘静

    开颌和闭颌肌群是与下颌运动相关的肌肉的总称.开颌肌群包括翼外肌和舌骨上肌群,主要参与开口运动;闭颌肌群包括颞肌、咬肌和翼内肌,主要参与闭口运动.开颌和闭颌肌群协同作用,共同完成复杂的下颌运动并发挥多种功能,如咀嚼、吞咽、语言等.

  • 先天性缺牙的口腔修复治疗Ⅲ.先天性缺牙的修复治疗原则

    作者:冯海兰

    由于对先天性缺牙病因机制的认识有限,以及遗传性发育缺陷的不可逆性,目前还没有针对病因的根治方法,对先天性缺牙仅为对症治疗.个别牙缺失很少造成严重的后果,但先天性多颗牙缺失却常严重影响患者的口腔功能,如咀嚼、外观,甚至影响到患者的社会心理和自我评价.

223 条记录 2/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