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颈动脉支架术的特殊入路

    作者:王迁;唐锋;胡畅;龙安妮;李雷

    股动脉入路是目前颈动脉支架术常用的入路,但是在主动脉弓异常、动脉明显扭曲等情况下经股动脉入路可能增加手术难度、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甚至导致手术不成功,而胸主动脉夹层、髂股动脉闭塞性病变及腹股沟区感染等同样不适于应用股动脉入路。本文介绍颈动脉支架术的一些特殊入路,主要包括颈动脉入路、桡动脉入路、肱动脉入路、左侧心室入路、颞动脉入路及尺动脉入路等。这些入路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也各自有其适应证,可以在临床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酌情选择。目前颈动脉介入器材主要参照股动脉入路为标准设计,限制了其他入路CAS的发展。随着介入治疗器械及技术的发展和逐渐成熟,这些问题将逐渐解决。

  • 颈动脉滤器脑保护装置的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杨敏;邹英华;佟晓强;封云;谢利德;蒋学祥

    目的建立一种能模拟颈动脉血流的物理模型,测定颈动脉滤器置入后血流量的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建立物理模型观察颈动脉滤器对血流的影响.物理模型用蠕动泵,玻璃管,细塑料管,甘油溶液,PVA颗粒模拟颈动脉循环系统.结果①滤器置入后颈动脉血流减小受颈动脉初始压力,初始流量及病灶脱落栓子数的影响(P<0.001);②此颈动脉滤器栓子捕获率大于93%.结论滤器置入对颈动脉血流会产生影响;此颈动脉滤器是一种有效的脑保护装置.

  • 远端保护装置AngioguardTM导丝在严重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支架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乐丰;徐立;杨新春;王红石;葛永贵;邹阳春;佟子川;李惟铭;任海明;栾与英;连勇

    本文总结了我中心在严重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术(CAS)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AngioguardTM导丝(Cordis)的初步经验,并评价其安全性和疗效.

  • 颈动脉支架术对血流动力学的急性影响

    作者:熊洪亮;车武强;蒋雄京;邹玉宝;董徽;王鹏;刘加林

    目的:调查颈动脉支架术(CAS)对血流动力学的急性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9至2015-09期间连续170例CAS患者围术期资料,调查跨颈内动脉近端支架置入对血压、心率的急性影响,并随访1个月,观察其与围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结果:(1)与术前相比,颈动脉支架置入后全天平均收缩压从126.6±15.1(93~175)mmHg(1mmHg=0.133kPa)下降为117.7±13.7(87~158)mmHg(P<0.01),全天平均舒张压从72.8±11.5(49~100)mmHg下降为67.3±10.3(48~90)mmHg(P<0.01);全天平均心率由66.3±6.8(49~84)次/min下降为62.6±7.2(49~88)次/min(P<0.01).(2)血流动力学不稳定(HI)发生率为51.8%(88/170),其中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的发生率分别为3.5%(6/170)、39.4%(67/170)和22.4%(38/170).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HI的发生与性别、高血压病史、双侧CAS及颈动脉分叉病变关系密切.HI发生后,通过静脉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血压、心率均可恢复正常水平,其中6例(3.5%)用药时间超过24小时.(3)围术期共有8例(4.7%)患者出现不良事件,包括4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例小卒中和2例大卒中(其中1例死亡).非HI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为2.4%(2/82),HI患者为6.8%(6/88),两者相比,P值为0.32.HI患者中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缓及低血压合并心动过缓发生不良事件的比例分别为16.7%(1/6)、6.8%(3/44)、0%(0/15)和8.7%(2/23),与整体患者相比,P值分别为0.669、0.723、0.793和0.658.结论:CAS围术期HI患者发生比例较高,性别、高血压病史、双侧CAS和颈动脉分叉病变是其独立预测因素;及时合理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对于预防或者减少HI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

  • 远端保护装置AngioguardTM导丝在严重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支架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乐丰;徐立;杨新春;王红石;葛永贵;邹阳春;佟子川;李惟铭;周旭

  • 严重冠心病患者合并颈动脉重度狭窄应用AngioguardTM 远端保护装置行颈动脉支架术--附7例报告

    作者:王乐丰;徐立;杨新春;王红石;葛永贵;邹阳春;佟子川;李惟铭;任海明;栾与英;连勇

    目的评价远端保护装置(DPD)AngioguardTM血栓捕获导丝在严重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S)中应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02年8月至2003年7月,7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同时行颈动脉造影提示存在严重颈动脉狭窄(>75%),在于预冠状动脉病变前后行CAS治疗,术中均应用AngioguardTM DPD.7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60.9±10.1)岁(46~72岁).4例有陈旧脑梗死史,1例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结果2例患者于CAS前1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其余5例于CAS术后1~2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治疗.AngioguardTMDPD均顺利通过所有病变并回收,均成功置入支架,技术成功率100%.干预单侧颈动脉4例,其余3例同时干预双侧病变.3例双侧病变者于球囊扩张或支架释放过程中出现短暂窦缓、窦停,伴血压下降,经对症处理后恢复.围术期无新发脑血管意外及其他严重并发症.2例PCI和5例CABG治疗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在严重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CAS中应用AngioguardTMDPD行远端保护是安全有效的.

  • 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颈动脉支架术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

    作者:徐荣伟;张建彬;樊雪强;叶志东;刘鹏

    目的 探讨同期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联合颈动脉支架术(CAS)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接受同期CEA联合CAS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决定手术方案,5例先行CEA,3例先行CAS.1例因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同期还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 本组手术成功率100%,术中均使用了颈动脉转流管、血管补片及脑保护装置.1例术后出现过度灌注综合征,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其余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未出现心脑血管意外、神经损伤及伤口并发症.术后随访18 ~48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全部患者一般情况良好,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无再狭窄,无死亡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结论 经过全面评估、精心准备及严格管理,同期CEA联合CAS治疗双侧颈动脉狭窄是可行和安全的.

  • 应用光学相关断层成像快速诊断颈动脉支架内血栓一例

    作者:郭志良;俞书红;陈昕;肖露露;孙文;朱武生;刘新峰

    光学相关断层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是一种新的高分辨率断层成像技术。由于其分辨率显著高于血管内超声(intravenous ultrasound,IVUS),能更细致地描绘血管壁结构特点以及其图像与组织切片几乎完全吻合而受到广泛关注[1]。1991年 Huang等[2]首次阐述了OCT的概念并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在临床上, OCT首先应用于眼底病变的探测,可以清楚显示视网膜的解剖结构,包括神经节,被称为“光学活体组织检查”;近年来血管内OCT应用于评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支架术后情况,提高了疗效。 OCT也逐渐用于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颈动脉支架术( 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但目前关于OCT诊断CAS支架内血栓形成的研究未见于国内外报道。我们在术前和术后使用OCT评估颈动脉斑块及CAS术后情况,发现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

  • 健康教育在颈动脉支架术病人中的作用

    作者:傅秋燕;来青;张梅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术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 利用一对一口头宣教和彩色图谱、书面形式在病区内给病人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23例病人中除一位病人在术中因情绪紧张使用安定静注外,其余病人都能积极应对、配合手术.结论 通过健康教育的实施,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容易接受手术并积极配合,提高健康意识.

  •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的护理

    作者:白晓红;袁淑霞

    颈动脉支架术是近年来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技术,可有效地治疗由于颈动脉狭窄而引起的脑缺血发作.这种技术不仅患者痛苦少,见效快,而且安全有效.我科于2008~2011年4月利用这一技术治疗颈动脉高度狭窄患者15例,临床效果较好,无并发症发生,现将护理方法介绍如下.

  • 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手术治疗

    作者:吴鉴今;曲乐丰;柏骏;职康康;邹思力;吴永发;金杰;王亮;贺元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并探讨术式选择和适应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上海长征医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1例症状性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及术中粘连情况综合分析,选择补片式颈动脉内膜切除(pCEA)支架取出术、外翻式颈动脉内膜切除(eCEA)支架取出术或颈动脉局段切除+人工血管间置术(CEGI)取出支架、重建血流.记录术中颈动脉转流管使用情况、出血量、手术时间、颈动脉阻断时间等.术后随访症状改善情况、有无围手术期并发症和再狭窄发生.结果 共完成手术21例,其中pCEA支架取出术11例,eCEA支架取出术4例,CEGI 6例,所有支架均完整取出,技术成功率100%.使用颈动脉转流管14例,平均出血量(152.6±38.0)ml,平均手术时间(100.7 ±34.8)min,平均颈动脉阻断时间(29.1 ±4.6)min.术后早期并发颈部血肿1例、出现头痛、多语等大脑高灌注表现1例,3d内完全恢复.平均(13.2±4.3)个月随访,除1例术后21个月死于肺癌外,其余病例原症状改善明显,无神经损伤、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卒中、心肌梗死或超过50%的再狭窄发生.结论 采用外科手术方式取出支架-斑块复合物、重建血流,可行性好、疗效确切,兼具较好的安全性,为颈动脉支架术后再狭窄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小旋;任艳艳;安金;董艳红;吕佩源

    颈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当其表现为脑缺血及视网膜缺血等时,称为有症状性颈动脉狭窄,如果没有这些临床症状,则称之为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虽无临床症状,却会导致认知功能减退,而认知功能减退的终结局是痴呆,因此,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不容小觑.本文总结近年来关于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与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发现,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是认知功能下降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通过破坏脑连接网络、损伤白质及灰质微观结构、降低脑灌注及干扰大脑皮质电生理活动等机制导致认知功能障碍.因此,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进行早期临床干预〔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及颈动脉内支架植入术(CAS)〕对于预防和治疗认知功能障碍具有重要意义.

  • 1例颈动脉支架术患者舌苔变化分析

    作者:高利;王旭敏;宋珏娴;王绍博;罗玉敏

    舌象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前人对舌象与疾病的关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舌苔是舌质上附着的苔状物.中医认为舌苔是由脾胃之气蒸化胃中食浊之气而生成.现代研究表明位于舌背面的两种乳头是形成舌苔的基础,即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而丝状乳头在舌苔形成中为重要."有诸内必形诸外",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理论基础.本文观察了1例接受颈动脉支架术的患者的舌苔的变化.

  • 生脉注射液联合多巴胺治疗颈动脉支架术后低血压的疗效

    作者:王岩;高晓峰;陈曦

    我国25% ~33%的脑卒中由颅外颈动脉疾病引起,颈动脉支架术已成为治疗颈动脉病变的新手段之一,同时也会发生各种并发症,其中颈动脉窦反射性低血压是其重要并发症.在目前常规治疗中一般应用多巴胺提升血压,长期大量应用又会出现多巴胺依赖现象[1].本文观察联合应用生脉注射液和多巴胺治疗颈动脉支架术后低血压的临床效果.

  • 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渊;李吕力;韦俊杰;陈志;李燕华;黄慧雯;韦旋;肖继东;钟维章

    目的 观察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77例双侧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患者分别进行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56例)和颈动脉支架术(支架组,21例).比较两组一般情况的差异及入院主要临床疾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30 d内心肌梗死),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临床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新发心肌梗死、死亡)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入院主要临床疾病、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临床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而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改善方面,支架组明显优于药物组(P<0. 05).结论 颈动脉支架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合并冠心病相对单纯药物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支架术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的相关性

    作者:贾晓军;马利;陈思嘉;成晓田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颈动脉支架术后1 w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测定颈动脉支架术前后不同时刻血清hs-CRP水平,对TIA组和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变化相对百分比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时间段TIA发生与血清hs-CRP变化的关系.结果 TIA发生率为12.6%.TIA组支架后24、48和72 h血清hs-CRP变化相对百分比分别为(248.7±36.5)%、(192.3±29.1)%和(150.4±32.4)%,较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支架后24、48和72 hTIA患者血清hs-CRP变化相对百分比分别为(326.4±47.6)%、(289.3±52.7)%和(258.6±48.7)%,较未发生TIA患者比差异显著(P<0.01).术后1 w时TIA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颈动脉支架术后TIA患者血清hs-CRP水平升高,TIA发生与血清hs-CRP升高存在相关性.

  • 颈动脉支架治疗

    作者:陈星宇;李慎茂

    颈动脉狭窄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缺血性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颈动脉支架置入术为颈动脉狭窄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具有创伤小、安全和并发症少等特点,并为禁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的患者创造了新的机会.实验证实,其对卒中二级预防的效果与经典的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相同.手术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依赖于规范的操作和术前对脑血流与脑功能的全面评估.随着保护技术的应用和防止再狭窄技术的成熟,介入治疗将在颈动脉狭窄治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 颈动脉狭窄支架术中脑保护装置的临床应用

    作者:李海涛;杨敏;邹英华

    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微创疗法,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避免手术引起的颅神经损伤等优点.随着介入手术器械的不断发展及支架的广泛应用,此手术的并发症及近、中期效果均达到甚至超过了外科手术的水平.虽然新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颈动脉介入治疗的并发症,但术中栓子脱落造成的脑栓塞仍是主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成为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实验研究表明在支架成形术中的每一步都有可能导致栓子脱落.Van-Heesewijk等[1]研究了72例无脑保护下CAS患者手术前后的MRI及临床表现,经MRI检查共发现颈动脉支架术同侧脑部出现新缺血病灶者11例,仅5例有临床症状,包括2例大卒中患者、1例小卒中患者和2例短暂性缺血发作(TIA)患者.可见CAS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确实与栓塞有关.因此,对于如何减少术中栓塞并发症的研究成为目前的热点.Theron等[2]早提出脑保护的概念,以防止术中脱落的栓子落入颈动脉远端为目的,首先设计和应用了远端阻塞球囊的保护装置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又有多名学者设计了各种各样的保护装置,目前的脑保护装置主要分为3类:远端阻塞系统,近端阻塞系统和远端滤器系统.

  • 颈动脉支架术治疗急性脑梗死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的临床意义

    作者:杨美兰;张志;曲辉;黄宗清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术(CAS)治疗急性脑梗死(CI)的疗效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8例行CAS治疗(CAS组)及25例予药物治疗的CI患者(药物组)的NSE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并随病程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来评定其神经功能. 结果 实验组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1), 第2天起NSE表达均呈下降趋势,但CAS组下降更明显,第7、14天CAS组与药物组进行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神经功能的变化趋势与NSE的表现相似. 结论 CAS是一种治疗CI的有效措施,NSE可作为检测CAS疗效、预后的定量指标.

  • 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过度灌注及过度灌注综合征

    作者:贾宾;王天龙;李俊发

    背景 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syndrome,CHS)是颈动脉血管重建术后少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若未及时发现将会导致术后患者颅内出血甚至死亡. 目的 对这一并发症的全面认识将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并尽早干预从而减少其发病率和死亡率. 内容 从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危险因素、诊断、评估过度灌注方法及治疗等方面对这一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 趋向 目前对这一并发症的机制还不明确,也缺乏贴合临床的动物模型,在今后的研究中希望可以建立相关的动物模型从而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为临床防治CHS提供新的治疗依据.

2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