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和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敖强;陈国强;王世杰;修波;孙朝晖;左焕琮

    目的 探讨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48只,体重200~230 g,用随机数字表法把大鼠分为等渗盐水组(NS组)24只,银杏叶提取物组(Egb组)24只.在T9椎板水平半切脊髓.术后NS组大鼠每天给予2 ml等渗盐水灌胃,EGb761组大鼠每天给予2 ml(20mg)Egb灌胃.分别于术后1,7,14,21 d取材,行髓鞘染色、焦油紫染色、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免疫组化和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果 术后各时相点Egb组大鼠脊髓损伤周围邻近区脱髓鞘明显减轻,坏死囊腔明显减小,损伤侧与正常侧脊髓前角神经元数目比率明显高于NS组(P<0.05),神经细胞凋亡指数和iNOS表达阳性细胞率低于Ns组(P<0.01或P<0.05);而且,iNOS阳性细胞率与细胞凋亡指数间呈正相关(r=0.729,P<0.01).结论 Egb能减少脊髓损伤后神经细胞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NOS表达有关.

  • α晶体蛋白对LPS刺激及视神经损伤后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增殖及数量的影响

    作者:吴楠;王艳华;王晓芹;刘东宁;应希;张莉;王一

    目的 研究α晶体蛋白对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及视神经损伤后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脂多糖激活离体培养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模拟视神经损伤,采用MTF分析α晶体蛋白对激活的小胶质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建立大鼠视神经不全损伤模型,损伤后玻璃体腔注射α晶体蛋白,采用视网膜铺片及免疫荧光标记小胶质细胞并计数,比较不同组小胶质细胞的数量.结果 10-g/L~10-2 g/L浓度的脂多糖均可激活小胶质细胞(P<0.05),10-6g/L和10-4g/L浓度的α晶体蛋白可明显抑制10-6g/L浓度的脂多糖激活的小胶质细胞的增殖;视神经损伤1~3周,α晶体蛋白注射组小胶质细胞的数量明显少于损伤组(P<0.05).结论 α晶体蛋白可抑制视网膜上小胶质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轻小胶质细胞对RGCs的过度吞噬和继发性损害,可能是视神经损伤后α晶体蛋白问接保护RGCs存活的另一机制.

  •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初探

    作者:于腾波;寇德伟;程永帅;褚言琛;王爱民

    目的 研究活性小胶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前两组为运动功能观察组,采用自制改良Allen脊髓打击装置打击脊髓,建立中度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分成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后两组为组织学观察组,用相同方法制作动物模型,也分为移植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在动物模型制作早期进行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分离以及纯化,并对小胶质细胞进行鉴定和细胞纯度的测定.移植组术后7 d再次暴露损伤部位,微量注射器以损伤部位为中心注射移植活化小胶质细胞悬液.而对照组不移植.运动功能观察组分别在移植后第1天、第1,2,3,4周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组织学观察组在相同时相点进行Naoumenko及Feigin小胶质细胞石蜡切片染色,每个时间点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两只大鼠取材切片,镜下观察并计数小胶质细胞.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1,2,3,4周,对照组与移植组随时间延长BBB评分均逐渐升高,移植组术后2,3,4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aoumenko-Feigin染色计数,移植组比同期对照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 小胶质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枸橼酸铁铵对BV2小胶质细胞DMT1和FPN1表达影响

    作者:孟大鹏;谢俊霞;王俊

    目的 观察枸橼酸铁铵(FAC)对BV2小胶质细胞二价金属离子转运蛋白1(DMT1)和铁转出蛋白1(FPN1)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100 μmol/L的FAC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4 h,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观察细胞内DMT1和FPN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FAC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4 h后,FAC组DMT1蛋白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调(t=3.880,P<0.01),但FPN1蛋白的表达明显上调(t=4.409,P<0.01).结论 FAC处理BV2小胶质细胞24 h,可使细胞中DMT1蛋白表达下调,FPN1蛋白表达上调,此过程可能与铁调节蛋白的调控有关.

  • PLGA引导转NT-3基因小胶质细胞对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

    作者:毕昆巍;戚超;高甲科;王湘达;赵夏;于腾波

    目的 研究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GA)引导转神经营养素-3(NT-3)基因的小胶质细胞对神经轴突再生的影响,观察神经环路重建后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方法 选取成年雌性Wistar大鼠60只,制备中度脊髓损伤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PLGA移植组、细胞移植组和联合移植组,每组15只大鼠.并分别向各组大鼠脊髓损伤部位注入生理盐水、PLGA、活化的转NT-3基因小胶质细胞以及活化的转NT-3基因小胶质细胞与PLGA的复合体均5μL.在移植后第1、2、4、6周,根据大鼠恢复情况进行相应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建模7周后,处死大鼠,每组随机选出5只大鼠取损伤区域脊髓行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比较损伤脊髓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各实验组BBB评分随着时间延长均有所升高,但联合移植组第2、4、6周后肢运动BBB评分较其他各组明显升高(F时间=1 869.848,F组,别=1 000.339,F时间×组别=92.161,P<0.01),并且在6周后可见有前后肢体协调活动.镜下观察显示,联合移植组大鼠损伤脊髓的液化坏死区域面积较其他各组小,修复区内可见大量的神经细胞与轴突长入,且分布较均匀,走形更规则.结论 PLGA引导转基因活化小胶质细胞可促进大鼠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和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 染料木黄酮抑制HCMV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的机制

    作者:徐敬国;李玲;于向民;魏艳;王斌;钱冬萌

    目的 探讨染料木黄酮(Gen)抑制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的效果及机制.方法 实验设立空白对照组(C组)、Gen对照组(G组)、HCMV组(V组)、HCMV+ Gen组(V+G组)及Gen+ HCMV组(G+V组).采用CCK-8筛选合适的药物浓度.采用反转录-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病毒即刻早期蛋白编码基因IE1和IE2、宿主hsa-miR-200家族及病毒miR-UL112的表达;采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法检测与HCMV主要即刻早期启动子(MIEP)结合的组蛋白H3乙酰化的变化.结果 筛选出实验用药物浓度为10 μmol/L.与V组相比,G+V组和V+G组IE1、IE2基因的表达下调(F=14.790~126.000,P<0.05),在部分时间段内hsa-miR-200家族及miR-ULI12表达上调(F=3.041~4 638.724,P<0.05),与病毒MIEP结合的组蛋白H3的乙酰化降低(F=18.184~32.848,P<0.05).结论 Gen能一定程度抑制HCMV感染人星形胶质细胞所致的增殖异常,其机制可能为Gen能一定程度抑制IE1和IE2基因的表达以及与病毒MIEP结合的组蛋白H3的乙酰化,并上调部分宿主hsa-miR-200 microRNA及病毒miR-UL112的表达.

  • 自组装多肽纳米凝胶支架与小胶质细胞生物相容性

    作者:邢明磊;戚超;赵夏;张福杰;毕昆巍;于腾波

    目的 体外研究自组装多肽纳米凝胶支架与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 将提取的小胶质细胞与合成的多肽纳米凝胶支架复合培养(实验组),对照组单独培养小胶质细胞,两组培养条件均相同.采用Calcein-AM/PI染色和CCK-8法检测自组装多肽纳米凝胶支架的细胞毒性以及其对小胶质细胞增殖和黏附的影响.结果 Calcein-AM/PI染色示,两组中各时间点活细胞数和总细胞数比值的平均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CCK-8法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第2~7天,实验组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10.24~5.06,P<0.05).自组装多肽纳米凝胶支架与多聚赖氨酸相比,能够促进小胶质细胞的黏附(t=-14.29~11.86,P<0.05).结论 多肽纳米凝胶支架对小胶质细胞无细胞毒性,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且能促进小胶质细胞的增殖与黏附,可以作为培养小胶质细胞的载体.

  • 枸橼酸铁铵对BV2小胶质细胞IL-1β和IL-6表达影响

    作者:周仕达;张峥;谢俊霞;王俊

    目的 观察枸橼酸铁铵(FAC)对BV2小胶质细胞白细胞介素1β和6(IL-1β和IL-6)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FAC组采用100 μmol/L的FAC溶液刺激BV2细胞12 h,对照组以DMEM培养液处理,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IL-1β和IL-6 mRNA表达量.结果 FAC组和对照组比较,IL-1β mRNA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IL-6 mRNA表达量则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t=3.082,P<0.01).结论 高铁情况下,BV2小胶质细胞IL-6 mRNA表达上升,而IL-1β mRNA表达不受影响.

  • 手术创伤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

    作者:马健辉;李井柱;丛丽;于新娟;万效梅;毕燕琳

    目的 探讨手术创伤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70只,随机分为手术组和对照组,各35例.手术组水合氯醛麻醉后行脾切除手术,对照组仅行水合氯醛麻醉.两组分别于手术前1 d(T0)和手术后1(T1)、3(T3)、5(T5)和7 d(T7),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测试大鼠的认知功能,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FQ-PCR)定量检测海马区腺苷酸活化激酶(AMPK)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计数法检测海马星形胶质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结果 与T0比较,手术组T1、T3逃避潜伏期、总路程明显延长(F=4.65、29.46,q=3.21~4.52,P<0.05);T1、T3和T5的AMPK mRNA表达明显增高(F=12.84,P<0.05),T1、T3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明显增高(F =82.08,q =3.47~4.89,P<0.05).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T1、T3的逃避潜伏期、总路程明显延长(t=2.97~5.80,P<0.05);T1、T3、T5的AMPK mRNA表达明显增高(t=2.52~9.78,P<0.05),T1、T3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表达明显增高(t=2.20、4.74,P<0.05).对照组麻醉后各时间点各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大鼠脾切除术引起了海马区AMPK mRNA表达增高,海马区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并且出现了短暂的认知功能损伤.

  • 枸橼酸铁铵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作用

    作者:王佳;宋宁;姜宏;王俊;谢俊霞

    目的 观察枸橼酸铁铵(FAC)对小胶质细胞释放炎性因子的作用.方法 分别用脂多糖(LPS)、FAC、LPS+ FAC刺激小胶质细胞,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培养基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FAC组几乎检测不到炎性因子的释放,LPS组IL-1β、TNF-α释放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F= 38.864、102.504,q=8.204、14.369,P<0.01),LPS+ FAC组IL-1β、TNF-α释放量较LPS组显著增加(q=4.517、5.610,P<0.01).结论 FAC可以刺激激活状态小胶质细胞释放大量炎性因子.

  • Rg1和GR阻断剂对脂多糖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iNOS及COX2蛋白表达影响

    作者:任晓璠;孙宪昌;王宇鑫;闫伟宁;马灵志;陈文芳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Rg1对脂多糖(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受体(GR)阻断剂RU486的阻断效应.方法 用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炎症反应;在无或有RU486预处理细胞的情况下,相继用Rg1和LPS作用细胞.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环氧化酶2(COX2)水平的变化.结果 LPS可显著上调iNOS和COX2蛋白表达(F=13.42、29.74,q=7.571、15.320,P<0.01),Rg1预保护可明显降低由LPS诱导的iNOS和COX2蛋白表达上调(q=4.889、9.622,P<0.01),此作用可以被RU486所阻断(q =5.905、4.793,P<0.05).结论 人参皂苷Rg1能够抑制LPS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iNOS和COX2蛋白表达,此作用可以被GR阻断剂RU486所阻断.

  • 鞘内注射米诺环素对大鼠持续性术后痛脊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表达的影响

    作者:胡兴国;祁乐;刘功俭;曾因明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小胶质细胞活化特异性抑制剂米诺环素对皮肤肌肉切口牵拉(SMIR)持续性术后痛大鼠脊髓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2(GRK2)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择鞘内置管成功的健康清洁级雄性SD大鼠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10):假手术+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Ⅰ组)、假手术+鞘内注射米诺环素组(Ⅱ组)、SMIR+鞘内注射生理盐水组(Ⅲ组)和SMIR+鞘内注射米诺环素组(Ⅳ组).Ⅰ组和Ⅲ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后1、2、3d时鞘内注射生理盐水20 μl;Ⅱ组和Ⅳ组分别于术前30 min和术后1、2、3d时鞘内注射米诺环素(100 μg/10μl),并于每次注药后经导管注射生理盐水10μl冲洗导管.Ⅰ、Ⅱ两组行假手术,Ⅲ、Ⅳ两组采用皮肤肌肉切口牵拉法制备大鼠持续性术后痛模型.应用Yaksh法鞘内置管.4组大鼠分别于术前1d、术后第3、7、14、21日测定机械缩足反应阈值(MWT);于术后14 d时痛行为学测定后,各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处死,取L4~6节段脊髓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脊髓GRK2表达.结果 Ⅰ组与Ⅱ组MWT和脊髓GRK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在术后3、7、14、21d时的MWT明显下降(P<0.05),术后14d时的脊髓GRK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在术后3、7、14、21d时的MWT明显增加(P<0.05),术后14d时脊髓GRK2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 持续性术后痛时脊髓小胶质细胞活化与脊髓GRK2表达下调有关.

  • 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疼痛中的作用

    作者:王建伟;张咸伟

    传统观念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主要是由神经元的功能改变所引起的.然而,近来有大量的研究证实脊髓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在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小胶质细胞被激活后,释放出大量的神经活性物质、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这些物质的释放都会引起神经炎症和免疫反应,终导致神经功能紊乱.尽管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众多学者认为,小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 浅谈由艾滋病引起的疾病

    作者:胡玉红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HIV侵入人体后,可以破坏人类T淋巴细胞及包括小神经胶质细胞、肺泡吞噬细胞、血液单核细胞在内的单核吞噬细胞系统[1],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甚至完全丧失免疫功能,终导致机会性感染和肿瘤发生.AIDS已成为二十一世纪对人类健康威胁大的疾病之一,并成为世界第三大传染病,倍受世人关注.

  • 中枢神经系统中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

    作者:郑海青

    1前言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及功能极为复杂,中枢神经系统中主要由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等组成,由于其细胞的多样性导致了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复杂。神经胶质细胞在1856年由德国科学家Rudolph Virchow首次提出,并命名为“neuroglia”,认为该细胞能与成熟的神经元发生联系、为其提供某些营养物质[1],早期的组织学研究表明,将啮齿类动物大脑置于营养丰富的环境中,胶质细胞与神经元的比率将会提高,由此证明了神经胶质细胞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占有重要作用[2]。神经胶质细胞是一大类细胞,根据其形态、功能等又分为小神经胶质细胞、大脑和脊髓中的巨噬细胞、雪旺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雪旺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别构成周围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的髓鞘;NG2-glia,一种典型的胶质细胞,可直接与突触发生联系;星形胶质细胞,目前认为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稳定的主导者。

195 条记录 10/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