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胆红素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关小勇;高干;杨兴兴;陈华干;于桥爱;李雪丽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泌NO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系BV—2,加入不同浓度非结合胆红素刺激,空白对照组非结合胆红素浓度为0μmol/L ,实验组分别为50、100、200μmol/L,观察在不同浓度非结合胆红素刺激下NO的产生情况;于胆红素孵育的不同时间点(分别为2、4、8、12 h)收集细胞上清液,利用 ELISA 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胆红素含量为0~100μmol/L 时,NO 生成量呈增加趋势,50、100、200μmol/L 胆红素浓度组 NO 生成量均高于对照组,且100、200μmol/L组高于50μmol/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胆红素刺激作用的延长,IL—6、TNF—α水平均有所增加,孵育4、8、12 h后IL—6、TNF—α水平均高于孵育2 h,且孵育8、12 h的IL—6、TNF—α水平与孵育4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孵育8 h后,IL—6、TNF—α水平趋于稳定,且孵育8 h与12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胆红素可能通过多条信号传导途径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分泌NO及细胞因子,在这些通路中实施干预可能成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途径之一。

  • 姜黄素改善大鼠创伤性脑损伤炎性反应及预后

    作者:阳又莲;张新;罗扬;刘宿

    目的:探究姜黄素对创伤性脑损伤(TBI)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姜黄素组(6只)和DMSO组(6只),为每只大鼠建立TBI模型,治疗组给予姜黄素治疗3 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DMSO。每天测量体质量和神经功能评分至实验结束。在第5天(高峰期)取大鼠脑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观察巨噬细胞/小胶质细胞炎症浸润,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的相对表达。第25天(恢复期)取大鼠脑组织,用RT-PCR方法检测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相对表达。结果神经功能评分显示姜黄素治疗后大鼠TBI严重度显著降低,姜黄素能抑制TBI高峰期巨噬细胞在大鼠脑组织中的炎症浸润与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抑制TBI高峰期脑组织TNF-α、IL-1β表达,促进TBI恢复期IL-10及TGF-β的表达。结论姜黄素对TBI有治疗作用,这种治疗作用可能与姜黄素抑制TBI后炎性反应、促进组织恢复有关。

  • HIV-1感染吞噬细胞活性的降低与重建

    作者:李好蓉;高秀俊;王素霞;马青;陈育民

    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构成主要的非特异免疫效应因子,介导固有免疫:吞噬微生物并递呈抗原给T淋巴细胞,诱导特异免疫.某些非感染情况如创伤、代谢障碍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继发巨噬细胞和嗜中性粒细胞异常激活,易引起微生物感染.单核吞噬细胞(单核细胞、组织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作为HIV播散的载体,也是病毒持续复制的存贮器[1-3].

  • 视网膜Müll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小鼠的影响

    作者:金姬;卢一;冯佳;任艳红;杨莉丽;顾伟忠

    目的 观察视网膜Müll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的影响.方法 应用Cre-Loxp重组酶技术建立Müll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VEGF小鼠.Cre阳性为敲除VEGF(CKO)小鼠,Cre阴性为未敲除VEGF(NKO)小鼠.CKO小鼠(CKO组)、NKO小鼠(NKO组)各取20只建立OIR模型,观察两组小鼠在建模过程中的死亡率.小鼠17日龄时,行荧光血管造影视网膜铺片观察小鼠视网膜血管形态,计算无血管区面积占全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行视网膜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结果 OIR建模过程中,CKO组、NKO组小鼠总死亡率分别为65.00%、30.00%;两组小鼠总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12,P=0.027).CKO组小鼠视网膜正常血管化推迟,可见大片无血管区,新生血管丛少见,整个视网膜单薄、无层次感;NKO组小鼠视网膜正常血管网状结构可见范围较大,血管密度较高,新生血管丛多见,荧光素渗漏较明显.CKO组、NKO组小鼠视网膜无血管区面积占全视网膜面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8.31±11.15)%、(16.82±7.2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4,P=0.014).CKO组、NKO组小鼠平均每张切片突破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分别为(26.10±6.37)、(28.80±7.59)个;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37,P=0.016).CKO组、NKO组小鼠视网膜均可见HIF-1α呈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神经节细胞层和光感受器细胞层;CKO组小鼠视网膜HIF-1α阳性表达强于NKO组.结论 Müller细胞条件性基因敲除VEGF明显减弱新生小鼠在OIR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抑制部分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同时推迟了视网膜正常血管化.

  • 5,6-二氢环戊烯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影响

    作者:黄棋;田敏;周琦;吕红彬

    目的 观察5,6-二氢环戊烯1,2-二硫杂环戊烯-3-硫酮(CPDT)对高糖环境下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性及其线粒体活性氧(ROS)生成量的影响,初步探讨CPDT对高糖环境下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Müller细胞分为25 mmol/L对照组(A组)、65 mmol/L高糖(B糖)组、高糖+45 μmol/L CPDT组(C组)、高糖+60 μmol/L CPDT组(D组)、高糖+70 μmol/L CPDT组(E组).培养72 h后,水溶性四唑盐(WST)-8法检测各组Müller细胞的细胞相对增生率;流式细胞仪测定各组Müller细胞ROS生成量及细胞凋亡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Müller细胞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合晦-1 (HO-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和Bcl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WST-8法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Müller细胞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59,P<0.05).与B组比较,C组Müller细胞活性无明显提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05);D、E组Müller细胞活性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7、-7.52,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Müller细胞中ROS生成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9,P<0.05);与B组比较,D组Müller细胞中ROS含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8,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A组比较,B组Müller细胞Bax、Nrf2、HO-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 1.03、-63.17、-11.44,P<0.05);Bcl-2蛋白表达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861,P<0.05).与B组比较,D组Müller细胞Nrf2、HO-1、Bax蛋白表达均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11、26.59、6.27,均P<0.05);Bcl-2蛋白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3,P<0.05). 结论 CPDT降低高糖环境下Müller细胞中ROS含量,下调Nrf2、HO-1、Bax蛋白表达;其机制与激活Nrf2/HO-1氧化应激通路,改变Bcl-2蛋白之间的平衡性,影响线粒体氧自由基量生成,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 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调控鼠Müller细胞来源的干细胞向神经节细胞分化的研究

    作者:宋伟涛;张雪咏;熊思齐;蒋剑;文丹;喻一心;夏晓波

    目的 观察Notch信号通路抑制剂对鼠Müller细胞来源的视网膜干细胞的调控作用.方法 Sprague Dawley大鼠20只,鼠龄10~20 d.显微镜下分离视网膜,采用反复不完全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培养.取传代3次的细胞用于实验.Müller细胞诱导去分化,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增生状态,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视网膜干细胞特异性表达产物巢蛋白(Nestin)、Ki-67的表达;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染色检测细胞核阳性率.视网膜干细胞随机分为Notch信号通路γ分泌酶抑制剂(GSI)干预组(GSI组)和对照组,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统计分析神经节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去分化培养细胞增生聚集成球.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结果显示,Nestin、Ki-67表达率分别为(92.94±6.48)%、(85.96±6.04)%.细胞核Edu阳性率为(82.80±6.65)%.RT-PCR、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神经球中Nestin、Ki-67 mRNA、蛋白均呈高表达,纯化后的Müller细胞中无表达.GSI组、对照组神经节细胞阳性率分别为(16.98±2.87)%、(11.17±0.71)%.两组细胞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0,P=0.002).结论 Notch信号通路是视网膜干细胞向神经节细胞分化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基因.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高糖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静;孟岩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在高糖培养环境下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表达变化,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其表达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出生后3~5 d新生Sprague-Dawley大鼠10只,摘除眼球分离视网膜,经胰酶消化后分离纯化视网膜Müller细胞.并将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培养组、高糖+5U/ml rhEPO组、高糖+10 U/ml rhEPO组、高糖+20 U/mlrhEPO组、高糖+40 U/ml rhEPO组.48 h后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高糖及不同浓度rhEPO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细胞化学法半定量检测高糖组在不同浓度rhEPO干预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GS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糖培养组视网膜Müller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大量凋亡,GS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4,P<0.0l).与高糖培养组比较,不同浓度rhEPO处理组凋亡细胞随着rhEPO浓度的增加显著性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7.2、2 374.6、2 473.2、2 537.7,P<0.01),GS蛋白的表达显著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8.0、22.5、26.4,P<0.05).结论 rhEPO对高糖作用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凋亡具有保护作用,并可上调高糖损伤细胞内下降的GS蛋白表达水平;促进谷氨酸循环,有效降低高浓度谷氨酸的兴奋性毒性作用,可能是其抗高糖损伤的保护机制之一.

  • 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及治疗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江枫;颜华

    视网膜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的免疫细胞,参与视网膜免疫反应.近年发现小胶质细胞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参与DR神经变性及微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了解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功能及其在DR发病及治疗机制中的作用,通过精准调控小胶质细胞可能为DR的治疗开辟新途径.

  • 巨噬细胞和(或)小胶质细胞的极性分化与眼底疾病的相关性研究现状

    作者:李柯然;李巧林;蒋沁

    巨噬细胞和(或)小胶质细胞参与了炎症反应、病理性血管生成及损伤组织的修复过程,其活化状态和不同的功能表型影响着缺血性视网膜疾病以及免疫性、肿瘤性眼部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在疾病进展的过程中加以合理干预,扭转其极性分化(极化)失衡状态,将有可能为缺血性视网膜疾病和眼部免疫性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而巨噬细胞和(或)小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视网膜疾病炎症反应及病理性血管生成中极化方向的双重性仍存在争议,其功能的可塑性及多样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银杏叶提取物对视网膜Müller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楼继先;胡昕倩;张志勇;李韧;王美钗

    研究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启动区的多态性有关[1-3].眼部VEGF主要由视网膜Müller细胞分泌[4],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的生成和调节机制、阻止和逆转DR的发生发展一直是DR研究的热点.银杏叶提取物(EGB7 61)具有抗氧化、抗病毒、抗炎、抗诱变的药理活性,并且可作为某些酶的激动或抑制剂.因此我们观察了不同浓度的EGB7 61对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手术创伤对老年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鹏;杨孟昌;杨雪;刘紫麟

    目的 观察脾切除术对大鼠海马炎症因子表达及短期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方法 SD雄性老年及成年大鼠各30只,分为6组(n=10):老年正常对照组(C1组),成年正常对照组(C2组),老年麻醉组(A1组)、成年麻醉组(A2组),老年手术组(O1组),成年手术组(O2组). C组为对照组;A组大鼠接受1%戊巴比妥钠50mg/kg麻醉;O组麻醉下行脾切除术. 处理前4d接受Morris水迷宫训练,处理后继续行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实验. 行为学测试结束后行海马CD11b表达与海马炎症因子水平测定. 结果 A1、A2及O2组与对照组比较,定位航行及空间探索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处理结束后,O1组逃逸潜伏期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穿越平台次数与C1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探索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海马CD11b阳性细胞数,C1组高于C2组. O1、O2组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C1与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C1组IL-1β和TNF-α表达高于C2组. O1、O2组IL-1β和 TNF-α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 结论 脾切除术引起老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下降,可能与创伤导致的海马小胶质细胞激活及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及磁共振成像特征

    作者:沈桂权;宋玲玲;刘沣;高波;王学建

    目的:探讨正常大鼠及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将28只Wistar大鼠经右侧冠状缝距中线4 mm处缓慢进针注入C6胶质瘤细胞株悬液,按术后3、7、10、14、17、21 d及自然死亡顺序采集肿瘤标本,行病理检查并观察肿瘤生长方式;再随机选取5只大鼠脑胶质瘤模型按接种后8、11、14、17、21及24 d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注射对比剂后0、10、20、30、40及50 min轴位及冠状位T1WI扫描;选取2只正常大鼠行MRI T1WI、T2W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正常大鼠脑组织T1WI呈稍长T1信号,皮质与白质分界不清;T2WI脑皮质与白质能较好分辨,皮质信号高于白质,双侧侧脑室后角呈高信号,小脑幕呈对称低信号;增强扫描脑组织无强化.大鼠脑胶质瘤模型从接种8~24 d均可见接种部位头皮软组织增厚,呈等T1、长T2信号;第14天右侧大脑半球接种点可见小点状稍长T2信号,增强扫描呈小点状强化;第17天病变更明显,呈小结节状强化;第21天结节较前增大,强化更为明显;至第24天病变进一步增大,右侧大脑半球1/3~1/2呈长T2信号,但T1WI病变始终与周围正常脑组织不能区分;动态增强扫描病变区呈明显结节状强化,周围水肿区无强化;接种部位增厚头皮软组织始终呈明显强化.结论:正常大鼠脑灰、白质及脑室在T2WI能较好显示,小脑幕呈对称长T1、短T2信号,增强扫描正常脑组织无强化.大鼠C6脑胶质瘤呈等T1、长T2信号,T2WI及增强扫描均能检测出大鼠C6脑胶质瘤病灶,增强扫描更能准确反映病变大小及形态.

  • 胆碱受体激动剂对谷氨酸诱导小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关艳中;金秀东;刘桂莲;高天明

    目的:观察尼古丁及卡巴胆碱对谷氨酸诱导的小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系,加入不同浓度的尼古丁、卡巴胆碱及谷氨酸,用MTT方法检测细胞活性,观察对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培养的小胶质细胞提示,尼古丁及卡巴胆碱显著减少谷氨酸诱导小胶质细胞数量的增多,有剂量依赖效应,10 μmol/L浓度效果为显著.结论:尼古丁及卡巴胆碱可显著抑制谷氨酸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增殖.

  • 小胶质细胞人补体攻膜复合物亚溶破模型制作及功能鉴定

    作者:罗娜;白云;周静然;宋敏;王艳艳;杨晓亚;许雪青;段文元;熊加祥

    目的: 体外建立小鼠小胶质细胞补体攻膜复合物亚溶破模型,并进行功能鉴定, 探讨补体攻膜复合物( sublyti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sMAC ) 对中枢神经系统小胶质细胞的亚溶破刺激效应. 方法: 分离培养新生小鼠大脑皮层小胶质细胞, 用酵母多糖激活急性期患者血清制备补体优球蛋白 C56,以新鲜正常人血清 ( NHS ) 作为 C7~C9 来源,体外组装小鼠小胶质细胞 sMAC 亚溶破模型,CCK-8 比色实验确定 sMAC 亚溶破剂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 LSCM )鉴定 sMAC 沉积.脱落细胞计数及台盼蓝拒染法分别判定细胞黏附力变化及脱落细胞活力. ELISA 法测定 sMAC 对小胶质细胞 NO 和 TNF-α分泌量的影响. 结果: 确定 C56 1∶ 480,NHS 1∶ 20 为小胶质细胞亚溶破补体量;LSCM显示sMAC 沉积于小胶质细胞表面; sMAC 刺激小胶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细胞脱落增加 (P<0.05 ),而活力正常. 刺激后 12 h NO 及 TNF-α分泌量比对照组显著增加 (P< 0.05 ),不同时相观察 sMAC 刺激后小胶质细胞 TNF-α分泌量均显著高于失活 sMAC (P<0.05). 结论: sMAC刺激小胶质细胞后分泌 NO 及 TNF-α增多,并且可降低小胶质细胞黏附力而不影响细胞活力,推测 sMAC 对小胶质细胞具有炎性刺激效应.

  • 脂多糖诱导大鼠延髓神经元FOS和小胶质细胞OX42表达水平的变化

    作者:高蓓;兰莉;饶志仁

    目的:观察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后,大鼠延髓神经元的Fos和小胶质细胞的OX42表达及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大鼠经ip LPS后于0.5,1,3,6,12,24,72 h处死、分别行固定、取材、制片.每个时间点的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进行抗Fos和抗OX4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① Fos反应在注射后1 h开始出现、3 h达到高峰,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延髓内脏带(MVZ)内;② OX42反应在注射后3 h开始出现,12 h达到高峰,阳性产物主要分布在延髓内脏带、三叉旁核、楔外核.结论:LPS诱导下Fos阳性神经元和OX42小胶质细胞在延髓内脏活动调节中反应明显.且神经元反应高峰的出现先于小胶质细胞.

  • 抑郁症神经内分泌免疫炎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庆军;刘文慧;许忆峰;王超群;王静;黄勤

    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情绪障碍, 发病机制复杂, 且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研究认为, 抑郁症的发生涉及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免疫炎症的变化, 抑郁症患者促炎物质改变, 免疫活化物增加, 进而影响大脑的结构与功能, 但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主要讨论神经内分泌及细胞免疫炎症与抑郁症的相关性.

  • 小胶质/巨噬样细胞预活化对大鼠缺血性脑损伤早期TLR2/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杨云峰;陈志;张建波;黄宇星;李强;冯华;朱刚

    目的 探讨脑缺血预适应(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后小胶质/巨噬样细胞活化对大鼠大脑缺血性损伤早期的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 2,TLR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选择健康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组、干预组和治疗组,每组6只.应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大鼠局灶永久性脑梗死模型,采用局灶缺血再灌注进行CIP干预,使用米诺环素抑制CIP后小胶质/巨噬样细胞活化.采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神经功能5分评定及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riphenyl 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观察CIP后小胶质/巨噬样细胞活化规律,检测大鼠额顶叶皮层组织TLR2/NF-κB炎症信号通路关键因子核因子抑制剂α(NF-κb inhibitor α,IκB-α)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 mRNA的表达,比较各组死亡率、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梗死体积变化. 结果 干预组大鼠小胶质/巨噬样细胞在大脑缺血性损伤后1h即存在活化,12 h迅速升高,活化速度及范围较缺血组显著增强(P<0.05);额顶叶皮层组织IκB-αmRNA 1 h即出现表达,TNF-α mRNA12 h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峰值水平显著低于缺血组(P<0.05).与缺血组比较,CIP明显提高大鼠存活率,改善神经功能,缩小梗塞体积(P<0.05),米诺环素明显抑制CIP上述神经保护作用(P<0.05). 结论 CIP可以使小胶质/巨噬样细胞在大鼠脑缺血性损伤早期迅速活化,可能通过调控TLR2/NF-κB信号通路,抑制了脑缺血后过度炎症反应,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 端粒酶反转录酶基因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相关性

    作者:杨明坤;张旭;刘川;吴继生;李德毅;盛伟斌

    目的 探讨端粒酶反转录酶(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TERT)基因的表达与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相关性. 方法 20只雄性SD大鼠(新生3d)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A组为活化未转染星形胶质细胞,B组为活化转染星形胶质细胞,C组为未活化星形胶质细胞,D组为活化空白质粒转染星形胶质细胞,每组5只.通过细胞增殖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率;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TERT的表达;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TERT、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基因的表达.结果 B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能力显著低于A、D、C组(F =43.418,P<0.01).TERT mRNA和GFAP mRNA在A、D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C组,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A、D组中二者呈线性关系(r =0.701,0.704,P<0.01);B、C组中二者未见明显相关线性关系(r=0.260,P>0.05).TERT蛋白和GFAP蛋白在A、D组中的表达明显高于B、C组,A、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TERT基因参与了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有促进星形胶质细胞活化的作用.

  • α晶体蛋白对活化视网膜小胶质细胞iNOS生物活性的影响

    作者:吴楠;徐江宁;李依孺;叶茂;于嘉;王一

    目的 观察α晶体蛋白对脂多糖(LPS)诱导活化的视网膜小胶质细胞增生及iNOS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方法 以离体培养的小胶质细胞为对象,经细胞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度,用不同浓度LPS和α晶体蛋白干预,MTT法检测α晶体蛋白对视网膜活化小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RT-PCR法测定NO浓度,观察小胶质细胞分泌iNOS的表达变化. 结果 原代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经GSA-IB4免疫组化鉴定及CD11b流式细胞仪鉴定纯度分别达到94.15%和93.34%,10-4 g/L α晶体蛋白可以抑制10-6g/L LPS对视网膜小胶质细胞的活力(P<0.01);联合用药组iNOS蛋白质量浓度及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 结论 在病理情况下,α晶体蛋白可以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产生NO、iNOS,减轻其对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al cells,RGCs)的损害.

  •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损伤脊髓内TGF-β1 mRN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寇德伟;于腾波;李田米;于振萍

    目的 探讨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改良Allen法制造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模型,测定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各时相点对照组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移植组(P<0.01).结论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可以上调损伤脊髓表达TGF-β1;脊髓内TGF-β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对脊髓损伤修复起促进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是TGF-β1的主要来源.

195 条记录 9/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