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后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比较

    作者:苑成;邓江;苟小丽

    目的 比较后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人工全髋置换术(THA)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17例行后外侧小切口THA患者设为小切口组,同时将37例行传统切口THA患者设为传统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小切口组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及输血量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患者I期愈合率均为100.0%.小切口组下地时间、术后2 d 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沉均优于传统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THA入路简单精确,对软组织损伤较小,术后效果良好,安全性确切,但仍需严格把握适应证.

  •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俊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观察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治疗组)与传统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对照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开始下床的活动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恢复方面,治疗组的术后1周Harris评分、术后6周Harris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能减少手术创伤,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俊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技术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意义.方法:观察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治疗组)与传统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对照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开始下床的活动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而在术后恢复方面,治疗组的术后1周Harris评分、术后6周Harris评分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能减少手术创伤,对髋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

  •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

    作者:程亚栋

    目的:观察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老年髋部骨折患者100例,采取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术后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下床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恢复优良率96%(48/50),对照组为92.0%(46/5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髋臼侧假体松动、假体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00%(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髋部骨折的效果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效果.

  •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应用在29例肺癌手术中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新朝

    目的 研究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在临床肺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后外侧小切口术较传统开胸手术的治疗优势.方法 抽取29例肺癌患者行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术进行治疗,另抽取29例肺癌患者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开胸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关胸时间,术后引流量、带管时间、疼痛程度和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开胸时间、关胸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带管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行传统开胸手术治疗的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肺癌患者,使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手术进行治疗,患者术后状态稳定、住院时间短且安全性强,合理正确的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增加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内踝截骨入路联合后外侧小切口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Ⅲ、Ⅳ型距骨骨折

    作者:何宗儒;刘杰;郭士方;钱耀文

    目的 探讨经内踝截骨入路联合后外侧小切口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Ⅲ、Ⅳ型距骨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08-2012-08共诊治距骨骨折23例(骨折按Hawkins分类:Ⅲ型17例,Ⅳ型6例),均采用内踝截骨联合后外侧小切口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末次随访时根据美国足与踝关节外科协会(Americam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制定的踝与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定术后功能.结果 术后2例失访,21例获得随访6~48个月,平均32.6个月.其中19例达到解剖复位或近似解剖复位,2例复位不满意.距骨缺血坏死4例(HawkinsⅢ型骨折发生1例,Ⅳ型骨折发生3例),发生率为19.05% (4/21).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46~98分,平均79.5分;优5例,良9例,可4例,差3例,优良率66.7%.12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为59.1%(12/21).结论 采用内踝截骨入路联合后外侧小切口中空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HawkinsⅢ、Ⅳ型距骨骨折,手术视野显露清楚,操作简单,固定坚强,降低了距骨缺血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 后外侧小切口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符从雅;占朝澎;郑继祖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2012年间我院收治的66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32例行标准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对照组,34例行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观察组,对2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的优良率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口更小,手术更为安全,近期疗效更优,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后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光兴;杨柳;戴刚;段小军;郭林;项毅;王凤玲;古凌川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目前已成为治疗严重髋关节病变可靠而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法.传统手术切口行髋关节置换虽能较好地完成手术,但要求对关节部位完全、充分地暴露,90年代中期部分医生开始尝试将微创外科的理念融入THA中.2002年10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外侧小切口置换207髋,疗效满意,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改良胸后外侧小切口与传统开胸手术的肺功能对比

    作者:陈满荫;何建行;杨运有;韦兵;殷伟强;曾伦

    标准胸部后外侧切口造成胸壁肌层的广泛损伤、术后胸痛及肩关节功能障碍,且呼吸肌破坏较显著,肺功能下降,影响病人术后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

  • 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89例临床观察

    作者:陈希聪;王昌兵;杨松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患者89例,其中骨性关节患 者15例,股骨头坏死患者3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34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例.本组患者均行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根据Harris评分方法对术后髋关节 功能进行评定.结果 本组患者手术平均长度为(9.2±3.7)cm;平均手术时间为(55±14)分钟;平均出血量为(280±45)ml.根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其 中优59例,良23例,中7例,差0例.优良率为92.1%.本组患者中,没有患者出现人工关节松动,关节功能恢复较好,没有发生切口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其 中2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相应处理后没有留下后遗症.患者步态基本正常.日常生活能够自理.术后恢复效果良好.结论 后外侧小切口全 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具有美容效果等优点,且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与标准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研究

    作者:殷鹏;侯春风;刘雪莲;焦兆德

    目的 探讨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8年7月至2011年6月本院骨外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共8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行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分别比较两种术式的术中失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关节功能改良率.结果 两组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不同手术方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观察

    作者:朱明熹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经髋关节置换术实施治疗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把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治疗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口手术方式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中输血量与手术出血量显著的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外侧小切口手术方式应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可以有效解除患者的临床症状,在临床中值得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 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66例

    作者:黄伟

    目的:分析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在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3年8月66例进行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随之定期进行术后走访。结果:手术过程中无一例死亡,经过为期10个月走访可知,66例患者中有疗效显著的患者59例,有所改善的患者为5例,2例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3.03%),随之采取热敷、溶栓治疗,并发症消失。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其效果显著,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观察

    作者:顾荣胜;孟庆国;祁兆建;陈大志;范广峰;韩廷成

    目的:观察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和传统后外侧切口半髋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及探讨改良后外侧小切口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5月在本院接受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半髋置换术(Ⅰ组)或传统后外侧切口半髋置换术治疗(Ⅱ组)治疗的老年股骨颈患者38例的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①按Harris评分标准,Ⅰ组优良率90%,高于Ⅱ组88.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Ⅰ组手术切口长度(9.42±2.25)cm明显短于Ⅱ组(15.11±1.4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776,P=0.0000);Ⅰ组手术时间(67.25±8.65)min长于Ⅱ组(60.00±8.57)min,有统计学差异(t=2.5893,P=0.0138);Ⅰ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均少于Ⅱ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 P<0.05);末次随访时,Ⅰ组Harris评分(87.25±6.09)分,Ⅱ组(84±6.28)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170,P=0.1141);③Ⅰ组出现慢性疼痛2例、Ⅱ组慢性疼痛3例,无统计学差异(P=0.653);Ⅰ组神经损伤3例,Ⅱ组有1例神经损伤,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 P=0.606)。结论相对传统后外侧切口髋关节置换术而言,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半髋置换术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更适合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

  • 小切口与传统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比较

    作者:卢章云

    全髋关节置换为髋关节病变患者解除痛苦,提高生活质量.随着微创技术的引进和手术技术熟练程度的提高,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临床上得到应用.此方法切口小(6~10cm),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围术期出血量少,软组织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且切口外形美观[1].手术方法的改进对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更好地指导护理工作,随机抽取本院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3例与同期行传统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25例,对其相关的护理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现报道如下.

  • 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沙连生;石青岩;杨录魁;魏茂世

    本研究采用后路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88例患者,并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比较,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组88例均为日照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骨外科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其中年龄65~87岁,平均72.9岁;男性39例,女性49例,临床表现均表现为髋关节活动后疼痛、肿胀、跛行,严重者不能行走。患者中新鲜骨折72例,陈旧性骨折16例。致伤原因分布跌摔伤62例,车祸伤15例,高处坠落伤9例,其它2例。

  • 后外侧小切口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作者:廖学勤;简蔚泓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方法 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11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56髋)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60例(67髋)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2组切口长度、手术总失血量、术后Harris评分、输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切口长度、总失血量、输血量及术后1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

  • 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双极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

    作者:李芳宇;孔锐;孙德刚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髋部骨折,正确掌握高龄患者股骨颈骨折的处理,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我院1997~2004年,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小切口双极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42例,疗效较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不同切口方式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孙健;李亚莉

    目的:探讨行后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不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88例,随机分为两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后外侧标准切口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手术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两种术式均为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后外侧小切口术比较安全,且近期疗效优于后外侧标准切口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 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比较

    作者:赵学平;龚平;杨辉;张俊凯;陈明勇

    目的 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6例16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3例23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8.2 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假体黏附率及股骨-假体三点固定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 结论 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其操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应由拥有丰富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开展.由于本组观察时间较短,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