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补肾活血接骨汤配合西药治疗对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凝血因子及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少锋;罗新刚

    目的 探讨补肾活血接骨汤联合西药对骨质疏松患者骨折愈合过程中体内凝血因子及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骨外科104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52,补肾活血接骨汤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和对照组(n=52,西药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PLT、FIB与D-D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APTT、PT、TT与VEGF水平均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使用补肾活血接骨汤配合西药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减少血栓产生.

  • 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联合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疗效观察

    作者:李向东;徐杏荣

    目的:探究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MIPPO)联合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疗效。方法:收治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患者60例,分两组,对照组行常规切口植入术,研究组行MIPPO技术联合PHILOS系统治疗,观察手术指标和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手术和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IPPO联合PHILOS系统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骨折能够有效减少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 成都社区女性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维生素D水平研究

    作者:王梅;王文志;刘忠华;熊伟

    目的:调查成都社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维生素D水平,探讨其对骨质疏松和骨折的影响.方法:选取>50岁女性200例,有近1年内的骨密度和椎体DR片检查结果,其中正常人80例,骨质疏松74例,骨质疏松骨折46例.均测量血清25-OH维生素D水平,并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折组维生素D、骨密度差异,分析维生素D和骨密度相关性.结果:200例女性中,维生素D缺乏68例(34%),不足76例(38%),充足56例(28%).骨质疏松组和骨质疏松骨折组25-OH维生素D水平、骨密度均有显著性差异,25-OH维生素D和骨密度有一定相关性.结论:成都社区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25-OH维生素D水平明显低下,因此治疗上补充维生素D是非常必要的.

  • 鲑鱼降钙素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对患者骨密度及骨BALP、CICP、CTX-Ⅰ等表达影响分析

    作者:王涛;王军伟;马涛;宋伟;张育民

    目的 研究鲑鱼降钙素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骨折对患者骨密度及骨碱性磷酸酶(BALP)、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ICP)、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Ⅰ)等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进行骨质疏松骨折治疗的老年患者共8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两组.两组均经相同的骨折处理治疗,对照组服用碳酸钙D3片,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鲑鱼降钙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正位骨密度(BMD)及血清中骨钙素(BGP)水平;检测骨代谢指标,包括骨BALP、CICP、CTX-Ⅰ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检测患者血钙、血磷、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尿钙、肌酐水平,并计算尿钙/肌酐值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腰椎BMD及血清BGP均显著提高,观察组腰椎BMD及血清BG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骨BALP、CICP、CTX-Ⅰ水平降低,而PTH水平升高;组间比较,观察组治疗后骨BALP、CICP、CTX-Ⅰ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PT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治疗后血钙及尿钙/尿肌酐明显降低,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磷则明显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鲑鱼降钙素能显著提高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骨密度、PTH水平,降低BALP、CICP、CTX-Ⅰ、血钙、尿钙/尿肌酐水平,从而提高成骨细胞活性,并降低破骨细胞活性.

  • 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林华;朱秀芬;陈新;张咏梅;李卫国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方法,分析比较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对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92例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降钙素治疗组(A组):鳗鱼降钙素肌注20u/d,第一周1次/d,以后2次/w;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组(B组):低变频、宽幅、多部位脉冲电磁场治疗5次/d,30min/次,15次后休息1w,4w为1个疗程,各组治疗时间为半年.随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4月和6月时评估疼痛强度和缓解度,骨密度(DXA)和骨强度(QUS)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测定.结果 降钙素和低频脉冲治疗对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治疗1月后疼痛强度明显下降(P<0.01);治疗6月疼痛逐渐缓解.结论 降钙素和低频脉冲电磁场治疗老年陈旧性骨质疏松骨折疼痛临床疗效类似,可有效缓解疼痛.

  •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血清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作者:沃晓磊

    目的 分析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血清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方法 连续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月在解放军第201医院骨科住院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37例,对照组选择同期参加我院体检的同龄健康人34例,入选对象入选后分别接受了血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和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TGF-β1)浓度检测.结果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组血清IL-1β,IL-6,TNF-α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TGF-β1浓度则显著低于后者(P<0.05,P<0.01).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存在明确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异常.

  • 基质金属蛋白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骨折发病机制的影响

    作者:唐鹏;孟国林;董鑫;张金康;杨倩;王有青;刘建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是一种蛋白分解酶家族,其家族成员包括MMP-1~26,分布于骨基质中.大量研究表明基质金属蛋白酶参与骨的重塑和构建且表达骨吸收活性,其中MMP-2、MMP-9、MMP-13等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病机制的影响已被证实.为更加了解MMP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骨折发病机制的影响,本文就国际和国内近年对MMP的研究结果做一综述.

  • 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的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作者:李维波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骨质疏松骨折与高血压病的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观察组采用与两种病症相关的针对性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骨密度、骨折恢复情况与血压状况.结果 观察组骨密度、骨折恢复情况与血压状况等的综合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骨质疏松骨折伴高血压病患者采用与两种病症相关的针对性护理方法,较常规护理方法更有利于患者的病症恢复.

  • 西双版纳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初步调查

    作者:马洪;李文蛟;冯伟临;劳汉昌

    目的 了解西双版纳地区就诊患者中骨质疏松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要求,收集2002年1月~2008年12月骨科住院患者8277例,其中60岁以上脊柱及髋部骨折患者,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整理.结果 各种原因导致的骨折患者6021例,其中60岁以上骨质疏松骨折患者485例,占骨折患者的8.06%,占总住院人数的5.86%,女性多于男性,10月~12月比例略高于其他月份.结论 西双版纳地区骨质疏松骨折患病率不低,应加强预防.

  • 骨质疏松骨折诊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一、概述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性增大为特征的全身性、代谢性骨骼系统疾病,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

  • 补肾中药通过调控Notch1蛋白的表达治疗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作用研究

    作者:李永贤;张顺聪;梁德;郭丹青;莫国业;李大星;郭惠智;冯蓬勃;李永巍;莫凌;杨志东;唐永超

    目的 探究补肾中药对大鼠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作用和机制.方法 选取老年雌性大鼠60只,分为正常组、骨质疏松骨折模型组、高、中、低剂量补肾中药治疗组,各组均摘除卵巢,术后3个月形成骨质疏松模型.随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股骨骨折模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建立后,每日给予正常组与模型组生理盐水进行灌胃,治疗组分别给予高、中、低剂量补肾中药灌胃12 w进行治疗.末次实验结束后麻醉大鼠,应用双能X射线检测大鼠股骨的骨密度.采取血清样品通过ELISA法测量碱性磷酸酶、骨钙素、TRAP破骨标志物等指标含量,对股骨样品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otch1蛋白的表达.结果 病理组织学切片结果显示,高剂量治疗组在骨折端的成骨细胞数量较多,破骨细胞数量较少,提示补肾中药具有促进骨性愈合的效果.经补肾中药治疗后,高剂量治疗组的骨密度与模型组相比骨密度显著回升.研究发现,strACP经过补肾中药治疗后,治疗组中的碱性磷酸酶与血清抗酒石酸性磷酸酶的含量显著降低,骨钙素含量明显提升,上述指标在高剂量治疗组中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呈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另外,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也显示,Notch1蛋白的表达在模型组中受到显著抑制(与正常组相比,P<0.01),而补肾中药具有调节Notch1蛋白表达的作用,成明显剂量相关性,且高剂量治疗组的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接近.结论 补肾中药能够通过调节Notch1蛋白的表达来抑制血清中破骨标志物碱性磷酸酶和TRAP的水平,并提高骨钙素的含量来刺激成骨细胞生成、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提高骨密度,对大鼠股骨骨质疏松骨折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DEXA、QUS在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与探讨

    作者:林华;包丽华;韩祖斌;田成功;孙燕芳;魏海燕

    目的探讨对比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DEXA与QUS测量对骨质疏松脊椎骨折的预测能力.方法: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Lunar,DPX-IQ)和超声骨强度仪(QUS,Sunlight Omnisense,Research)对4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患者脊柱、股骨近端和桡骨、胫骨进行测定、比较.结果 49例患者DEXA腰椎BMD-T值为-2.99±1.43,股骨近端BMD-T值为-1.95±1.14;而QUS桡骨SOS-T值为-3.12±0.79,胫骨SOS-T值为-1.67±1.73.比较发现:腰椎BMD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有较好的提示,而超声的桡骨SOS对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也有敏感的预示能力.结论骨质疏松不仅有骨量的减少,还包括骨结构的破坏,严格的骨质疏松诊断及其骨折预测,应提倡多部位DEXA和QUS测定的联合判断.

  • 长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对老年性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的影响

    作者:唐鹏;孟国林;王军;张伟;刘建

    目的 探讨长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阿仑膦酸钠)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所引起的骨质疏松骨折的可行性以及长期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在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对于骨组织的影响,为临床正确应用抗骨吸收药物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理论根据.方法 选择90只12月龄雌性SD大鼠,常规饲养至15月龄左右.每组于骨折造模前2周以及骨折造模后并开始给药后的2周、4周、8周、12周5个时间点,进行X线、组织形态、骨代谢生化标志物以及micro-CT的检测.结果 X线:实验组A早期有明显的梭形外骨痂,但12周未愈合.组织形态学:实验组A早期见大量软骨细胞,愈合晚期虽有改建后成熟骨小梁和新生血管,但骨折处未愈合.骨代谢生化标志物:BAP:实验组A于12周的成骨活性均低于实验组B和实验组C;CTX-1:实验组A于8周后其水平逐渐增高.Micro-CT:实验组A的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粱分离度增加.(统计数据均利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P<0.05).结论 长期应用双膦酸盐药物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引起的骨折会导致骨折断端愈合延迟甚至不愈合.

  • β受体阻滞剂降低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研究进展

    作者:谭权昌;赵雄;雷伟

    高血压和骨质疏松是与年龄相关的老年人群常见共发病,两者具有一定的共同病因。高血压能够使患者的骨密度降低,从而增加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β受体阻滞剂是高血压治疗常用药物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能够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骨密度,从而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病风险。本文从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高血压增加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及β受体阻滞剂通过影响骨代谢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等方面作一综述。

  • 中老年妇女骨折后再骨折的观察

    作者:韦永中;范卫民;王美莲;包丽华;张子凤

    目的探讨中老年妇女骨折后再骨折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方法1997年1月至2003年11月随访599例骨折的中老年妇女,统计其骨折发生时的年龄、骨折部位及双能X线下测定其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了解其再骨折的情况.结果初次骨折时桡骨骨折、肱骨近端骨折、脊柱骨折组的年龄差异无显著性,而髋部骨折的年龄较其他组的差异有显著性.初次桡骨骨折时骨密度可不下降,而肱骨近端骨折、腰椎骨折、髋部骨折时骨量减少;肱骨近端骨折、腰椎骨折、髋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与桡骨骨折患者的骨密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再次骨折发生率为15.9%,以髋部骨折组发生率为高21.21%,各组骨密度均有下降,尤其髋部骨折组发生再骨折时伴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结论中老年妇女初次骨折是一个重要的风险预测因素,初次桡骨骨折后应定期复查骨密度等,进行骨质疏松的预防;肱骨近端、腰椎、髋部初次骨折发生后在积极治疗骨折的同时应进行骨质疏松的药物治疗,并防止跌倒,以防再发生骨折.

  • Micro-CT动态观察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

    作者:王耀琴;彭江;眭翔;赵钧如;薛静;许文静;汪爱媛;卢世璧;覃秀桃

    目的 通过Micro-CT探讨骨质疏松大鼠股骨干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体积、骨矿物密度、骨小梁结构等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将清洁级4月龄雌性Wistar大鼠40只,体重300 g±20 g,行双侧卵巢切除术(OVX),3个月后形成骨质疏松模型.进行股骨干中段骨折造模,髓内钉固定.骨折固定术后,分别于术后4周,6周,8周,12周进行骨折端显微CT观察,并进行骨结构和骨矿物密度(BMD)的定量分析.术后12周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骨质疏松大鼠骨折后8周骨折区骨痂总体积(Total Volume,TV)、骨痂中高矿化组织出现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骨组织占骨痂总体积的比率(Bone Volume Fraction,BVF)随时间点有明显上升趋势,且12周后显著大于4周.骨痂中总体矿物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12周明显高于4周.矿化组织自身的密度(Tissue Mineral Density,TMD),12周高于4周,8周于6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骨小梁厚度(Tb.Th)和骨小梁间隙(Tb.SP),12周与4周、6周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且Tb.SP在12周出现下降,12周时改建塑型基本完成.组织学观察显示,术后12周,骨折断端板层骨改建形成骨小梁,恢复骨结构的完整性.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骨折大鼠早期,Micro-CT分析显示骨痂数量因损伤而增加,但软骨性骨痂至骨痂演变过程较慢.骨折后期,矿化诱导新骨生成,且骨折大鼠在12周基本完成矿化,从而促进骨折修复.

  • 椎体骨质疏松骨折患者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国新;袁忠治;温健;吴海龙;汤晨逢

    目的 探讨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预测价值.方法 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分为骨折组及非骨折组,分别测定血清Ⅰ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及骨密度并比较.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组患者的骨转换生化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非骨折组,其差异有显著性;而两者骨密度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骨转换生化标志物可以作为预测绝经后骨质疏松骨折的重要指标.

  • 微信教育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立英;王亮;杨帆

    目的 探讨微信教育在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0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给予住院教育,教育内容包括骨质疏松症一般知识、饮食、运动、日照、药物服用方法、防跌倒.对照组出院后将住院教育内容打印发给患者,观察组住院时建立微信群,出院后通过微信进行互动实施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均随访12个月,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12个月评估患者的骨质疏松知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后较对照组在骨质疏松知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信教育应用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延续护理,可提高患者对骨质疏松症的知识水平,降低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确保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的延续性.

  • 姜氏ABQ法在骨质疏松防治中的重要作用

    作者:姜贵蓉

    ABQ方法诊断骨质疏松椎骨骨折只看终板有无凹陷,不论椎体高度是否降低.定量法和半定量方法用椎体高度‘矮小'或‘下降'来判断椎骨骨折.然而,ABQ法不会将那些没有终板压缩的矮椎体诊断为骨折,因此,由ABQ诊断的椎骨骨折的患病率比其他方法低,且ABQ骨折与骨质疏松骨折危险因子的相关性更密切,对新发骨折的预测也很高,特别是轻度ABQ骨折.ABQ方法用在骨密度影像上的骨折诊断也展示了与用在X线-平片上相似的可靠性和重复性.将ABQ法与半定量法在前瞻性研究的比较中发现半定量法有较高的假阳性和高骨折反转率.ABQ法纠正了骨质疏松领域过去几十年的错误,其推广应用必将造福中老年人.

  • 围手术期镇痛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

    作者:周悦彬;郭洪刚;冯世庆;张园;侯巍

    目的 评价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疼痛管理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镇痛处理及抗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参考方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两院区骨科,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骨折住院病人中胫骨平台骨折Schatzker分型为Ⅱ型或Ⅲ型患者,排除合并严重内科基础疾病以及精神类疾病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或其他影响关节活动的疾病;双下肢有血栓形成者;对本实验药物过敏者,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108例,每组36例.A组单纯静脉滴注帕瑞昔布即为帕瑞昔布组,B组静脉滴注帕瑞昔布同时口服洛索洛芬钠即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C组静脉滴注帕瑞昔布同时口服洛索洛芬钠并在治疗全程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即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及抗骨质疏松剂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和第5天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并于术后2周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对3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分.计量资料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通过对比围手术期3组患者疼痛评分及术后膝关节HSS评分评估围手术期镇痛处理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及抗骨质疏松剂组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低于帕瑞昔布组和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F=8.08,P<0.05),且术后膝关节HSS评分优良率高于帕瑞昔布和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组术后疼痛评分低于帕瑞昔布静脉滴注组(χ2=4.237,P<0.05),两组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 帕瑞昔布联合洛索洛芬钠及抗骨质疏松剂能有效缓解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围手术期疼痛,并能有效提高术后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73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