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大螺距扫描应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穆晶伟;钱萍艳;华妙强

    目的 评价第二代双源CT行Flash大螺距扫描模式应用小剂量对比剂团注测试(test bolus)在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怀疑肺动脉栓塞行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的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B两组,A组用大螺距(3.0)扫描应用test bolus技术;B组常规扫描应用对比剂团注跟踪技术(bolus track),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80例肺动脉成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但A组肺动脉图像显示明显好于B组,并且辐射剂量小.结论 在CTPA中使用大螺距扫描及test bolus技术比用常规扫描及bolus track技术在低辐射条件下能获得更好的肺动脉成像质量.

  • 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在双源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侯金玲;高立栋;赵颖

    目的 比较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与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在第二代双源CT肺动脉成像中对扫描成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期医院怀疑肺动脉栓塞并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选用大螺距(3.0)并应用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test bolus);对照组选用正常螺距(1.2)并应用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bolus track).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有无差异.结果 在使用等量对比剂的情况下,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比团注对比剂跟踪技术能获得更好的肺动脉成像质量.结论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运用大螺距小剂量团注测试技术进行CT肺动脉成像,既能减少辐射剂量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完全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求.

  • 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和大螺距技术在主动脉CTA中的应用

    作者:王萌;盛杰鑫;薛斌;赵雪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扫描和大螺距扫描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期疑似主动脉病变行CTA扫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使用双能量扫描;B组使用大螺距扫描;C组采用常规CTA扫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 各组主动脉兴趣区内CT值及SN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CNR高于B、C组,差异显著(P<0.05);B组主动脉搏动伪影小于A、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TDIvol、DLP、ED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P<0.05).A、B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 主动脉CTA扫描中采用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和大螺距扫描,可提升图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 Flash双源CT大螺距扫描模式对儿童胸部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作者:蒋孝先;罗光华;刘文洪;周飞;陈小龙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大螺距扫描模式对儿童胸部成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78例应用双源CT行胸部检查的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患儿,两组扫描管电压为100kV,开启CAREDose 4D管电流调节技术,对照组Pitch为1.2,观察组Pitch为3.0.比较两组的图像质量、扫描时间、有效辐射剂量(ED)、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剂量长度乘积(DLP).结果:两组图像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扫描时间、CTDIvol、DLP、E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童胸部检查采用Flash双源CT大螺距扫描模式的图像质量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而且能明显减少扫描时间,减低辐射剂量.

  • 超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学龄前儿童胸部检查中不用镇静剂的可行性

    作者:曾宪春;陈静;王玉权;刘昌杰;王涛;王荣品

    目的 探讨超大螺距Turbo Flash扫描模式在学龄前儿童胸部检查中不用镇静剂的可行性.方法 将90例胸部CT检查前评估心理状态为紧张或恐惧的学龄前患儿按扫描时间先后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患儿应用镇静剂后行常规CT扫描,开启CARE Dose 4D/CARE kV扫描模式,螺距为1.9;B组患儿应用镇静剂后行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螺距为3.0;C组患儿不予镇静剂干预,行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比较3组间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结果 3组间主动脉根部、脊柱后方肌肉及皮下脂肪的CT值、主动脉根部噪声、SNR、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肺窗、纵隔窗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1)、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剂量(ED)]均高于B组及C组(P均<0.05),B组与C组间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CTDIvol、DLP、E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中,CT诊断与临床终诊断结果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超大螺距Turbo Flash模式扫描可缩短扫描时间、降低辐射剂量.对心理状态为紧张或恐惧的学龄前儿童检查时,可在避免使用镇静剂的同时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

  • 心电门控大螺距联合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胸腹主动脉CTA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胡国迎;黄嵘;袁旭春;侯金成;高立

    目的:探讨心电门控大螺距联合自动管电压选择(CARE kV)技术在胸腹主动脉CTA检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胸腹主动脉病变患者行CTA检查,研究组使用第2代双源CT的心电门控大螺距联合CARE kV技术,对比剂及生理盐水的用量、注射流率根据实际管电压值设定;对照组为同期使用64排CT行CTA检查的患者,对比剂用量(90±5)mL,注射流率5.0 mL/s.辐射剂量统计使用设备自带的数据.扫描图像上传至工作站行血管重建,图像评价由2名主治医师独立完成.结果:2组主动脉根部平均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CTDIvol、DLP、ED、SN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接受的辐射剂量显著降低,图像质量评分更高(均P<0.05).研究组对比剂用量(68.81±2.34)mL,对照组为(90±5)mL,研究组用量为对照组的6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注射流率(4.88±0.23)mL/s,对照组为5 mL/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电门控大螺距联合CARE kV技术在提高胸腹主动脉CTA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了辐射剂量、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流率,缩短了扫描时间.

  • 大限度减低64层螺旋CT前门控冠状动脉造影辐射剂量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娟;刘挨师

    随着多层螺旋CT的投入使用,CT冠状动脉造影术(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不断发展.对于64层螺旋CT及其以上机型的研发和应用,GE公司重在改进探测器材质及重建算法;日本TOSHIBA公司改进了探测器宽度,大大降低了扫描时间,在一个心动周期即可完成心脏采集;SIEMENS公司独有的双源球管-探测器系统可以将时间分辨率提高到83 ms,并且第二代双源CT的大螺距螺旋扫描(high-pitch scan,HPS)配合心电门控技术亦可在200~300 ms的时间内完成扫描;PHILIPS公司改进了探测器及机架旋转速度,因此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135 ms)及较快的扫描时间.各家公司对CT系统改进的两个目的是提高图像质量且降低辐射剂量[1].

  • 大螺距双源CT诊断巨大冠状动脉瘤合并冠状动脉右心室漏、单冠状动脉畸形

    作者:郭城;孙凯;韩瑞娟;刘晓林

    Introduction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dual-source CT systems is a new system allows computed tomoghaphy coronary angiography (CTCA) examinations to be performed at high-pitch values of up to 3.41-4].In the HP acquisition mode that is unique to dual-source CT,the second detector system can be used to fill these gaps.By combining HP and large detector coverage, the CTCA acquisition time is reduced to a quarter of a second, allowing depiction of the entire heart within a single heart beat[5-7].

  • 低剂量、大螺距双源CT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扫描可行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孙凯;韩瑞娟;马利军;王志琴;李立刚

    目的:与常规心脏CT成像和头颈部血管成像比较,评价Flash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Flash Spiral模式)心脏与头颈血管一站式联合成像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

  • 双源计算机断层摄影术大螺距扫描在肾动脉成像中的初步临床研究

    作者:安攀

    目的:与常规螺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扫描相比,初步探讨双源CT大螺距扫描在肾动脉成像中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将80例临床疑诊肾动脉狭窄行肾动脉血管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采用前瞻性心电触发大螺距模式扫描, B组采用常规螺旋模式扫描,分别测量两组肾动脉水平腹主动脉、右肾动脉开口处、左肾动脉开口处及背部肌肉CT值及图像噪声,记录扫描时间及有效剂量长度乘积,并计算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有效辐射剂量(ED)。两组各动脉的CT值、噪声、SNR、CNR、扫描时间及ED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图像质量的比较采用X2检验。

  • 双能量CT虚拟平扫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作者:江杰;韩丹

    CT的辐射问题已日益引起业界重视.根据美国辐射防护和测量委员会提出的电离辐射防护中应尽可能遵循防护水平优化原则[1],如何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成为研究的重点之一.一系列减少射线剂量的CT扫描方法,如降低kV、mAs,加大螺距及实时动态曝光剂量调节技术( CARE Dose 4D)等,均取得不同程度的效果.双能量CT( dual energy CT,DECT)虚拟平扫(virtual noncontrast,VNC)技术又为射线剂量的控制开辟了一个新途径.

  • 双源CT大螺距、低管电压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严辉峰;张丽;张照涛;姚彬;刘颖;左敏静;李晓;黄水平

    目的 探讨双源CT大螺距、低管电压(kV)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顺序入组疑主动脉瓣狭窄的60例患者行胸腹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大螺距扫描组、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和常规扫描组,每组各20例,分别对3组主客观图像质量、对比剂用量及辐射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常规扫描组仅3例符合TAVR术前评估要求,大螺距扫描、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均明显高于常规扫描组(t=17.083、16.667,P<0.05),但大螺距扫描组与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客观图像质量参数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剂用量大螺距扫描、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组(t=-13.645、-14.647,P<0.05),但大螺距扫描、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辐射剂量参数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值,联合低kV+迭代重建组均明显低于大螺距扫描、常规扫描组,且3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F =2 564.398、651.616、653.308,P<0.0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低kV扫描联合迭代重建技术的图像质量能满足TAVR术前评估,同时可大大降低辐射剂量及对比剂用量.

  • 多层螺旋CT的技术改进

    作者:柳澄;秦维昌

    层螺旋CT由于可以单向连续旋转,取消了扫描间隔,螺旋扫描的速度大大提高,通过加大螺距(pitch)还可以进一步缩短检查时间,但是代价是降低图像的质量.因而,即使是螺旋扫描,覆盖范围、图像质量和扫描层厚三者之间无法兼顾,其中一种指标提高的代价必然是其他两项指标的降低.1991年以色列的ELSCINT公司推出了双层螺旋CT,在层厚和图像质量不变的前提下,检查速度快了一倍,开创了多层扫描的先河.1998年RSNA年会上,SIEMENS、GE、MARCONI(PICKER)、TOSHIBA同时推出了旋转一周获得四个连续层面图像的多层螺旋CT,而且旋转一周速度达到0.5s,使得单位时间扫描范围进一步提高.这是CT发展史上的又一重要进展.近年来,多层CT从4层发展到了16层,旋转速度也提高到了0.42s.可谓日新月异,下面仅就多层螺旋CT的技术改进进行探讨.

  • 低剂量、大螺距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孙凯;韩瑞娟;马利军;周茂荣;王利军;王志清;赵冬梅;王刚

    目的 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lash spiral)在房颤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从我院接受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的1077例患者中,选择房颤患者10例,分别采用HP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flash spiral模式)和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扫描(spiral 模式).Flash spiral模式采集图像时间选择为RR间期的20%~30%成像.结果 10例患者均采用flash模式扫描,其中7例患者图像质量好(评分1分),3例患者有轻度伪影,但可评价血管(评分2分).Spiral扫描中,4例病例右冠状动脉伪影重,为非诊断血管病例,1例回旋支重度伪影.Flash模式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为0.680~1.887 mSv,8例患者低于1 mSv.Spiral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为14.920~21.306 mSv.结论 ①房颤患者采用大螺距flash spiral模式单个心动周期成像可获得良好的效果,且图像质量优于回顾性心电门控模式.②由于RR间期不规则,房颤患者flash spiral扫描时必须在下一个R波前完成扫描,需提前采集数据时间(RR间期的20%~30%采集为佳).③房颤患者flash spiral扫描有效射线剂量低于1 mSv.

  • Flash双源CT大螺距冠状动脉成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比的临床研究

    作者:韩瑞娟;孙凯;卢耀军;赵瑞平

    目的 评价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flash spril)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方法 30例患者行Flash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后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作为金标准,统计Flash双源CTCA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统计冠状动脉各段图像质量评分及有效射线剂量.结果 ①准确性评价:基于节段水平分析,敏感性93.2%,特异性96.8%,阳性预测值86.0%,阴性预测值98.5%.基于血管水平分析,敏感性97.9%,特异性83.8%,阳性预测值88.7%,阴性预测值96.8%.基于患者水平分析,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为100%.CTCA显示冠状动脉狭窄结果与CCA高度一致.②图像质量:右冠状动脉不可诊断血管节段占右冠状动脉的3.4%,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为0,回旋支不可诊断血管节段低于1.0%.③射线剂量:平均有效射线剂量(1.72±0.10)mSv.结论 Flash双源CT flash spril模式CTCA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性高,图像质量好,运动伪影小,有效射线剂量低.

  • 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杜倩妮;隋昕;宋伟;宋兰;徐晓莉

    目的 评估第3代双源CT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用量模式在CT肺动脉成像(CTP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0例临床拟诊肺栓塞行CTP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A组(n=35)行常规CTPA扫描模式(120kV,80ml对比剂);(2)B组(n=35)行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用量模式.测量所有患者的肺动脉主干、右肺上叶尖段肺动脉、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胸前空气及背部肌肉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每例患者的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共同对肺动脉图像进行主观评分,两组图像质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非参数等级检验,并计算Kappa(c)值评价2名医师对两组间图像质量评分的一致性.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间CT值、SNR、CNR和ED值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A、B两组患者在肺动脉主干[(300.62±77.54) HU比(332.80±102.80) HU;t=-1.53,P=0.13]、右肺上叶尖段肺动脉[(361.72±84.92) HU比(325.37±87.86) HU;t=1.81,P=0.08]和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CT值[(359.54±89.61) HU比(318.26 ±87.19) HU;t=2.00,P=0.05]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图像右肺上叶尖段(22.81±6.05比19.80±6.60;=2.05,P=0.04)及右肺下叶后基底段肺动脉(22.65±6.37比19.28±6.63;=2.23,P=0.03)CNR均明显高于B组.A、B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分别为1(1,1)、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8,P=0.93).两位医师分析图像质量的一致性非常好(c=0.87,P=0.01).A组的ED为(4.33±1.80) mSv,明显高于B组的(0.92±0.23) mSv(t=11.72,P=0.00),B组的ED值较A组降低了约79%.结论 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70 kV管电压15 ml对比剂模式下行CTPA检查,可获得满足诊断需求的图像并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

  • 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孔令燕;梁继祥;薛华丹;王怡宁;王沄;金征宇;张大明;陈瑾

    目的 评价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心电门控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1)组1(n=31):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进行扫描,参考管电压为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88 mA;(2)组2(n=28):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进行扫描,管电压固定100 kV,参考管电流为288 mA.两组患者均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准直为2×192 ×0.6 mm,旋转时间为0.25 s;采用大螺距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进行扫描,螺距3.0.两组患者均为静脉团注370 mgI/L的对比剂,后续生理盐水:组1对比剂和生理盐水的剂量及注射速率根据实际管电压值来设定;组2均注射对比剂45 ml,注射速度4.5 ml/s,后续5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5.0 ml/s.两组患者扫描均采用自动团注跟踪触发技术,选取主动脉起始部放置感兴趣区(ROI),ROI内平均CT值达到10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延迟时间6 s.分别计算两组患者主动脉扫描的有效剂量(E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组1扫描ED为(2.48±0.80) mSv,较组2的(3.15±0.86) mSv降低21.3%(t=-3.099,P=0.000).两组患者在主动脉各部位(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腹主动脉起始部及腹主动脉分叉部位)的强化值、噪声、SNR和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价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41±0.50)分比(1.39±0.50)分;W=828.5,P=0.837].结论 与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相比,在第3代双源CT大螺距主动脉CTA扫描中采用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扫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梁继祥;孔令燕;金征宇;王沄;薛华丹;王怡宁;张大明;陈瑾

    目的 评价第3代双源CT在大螺距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59例临床行全主动脉CTA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1)组1(n=28):在第3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宽度为2×192 ×0.6 mm,旋转时间为0.25 s.(2)组2(n=31):在第2代双源CT上进行扫描,探测器准直为2×128×0.6 mm,旋转时间为0.28 s.两组患者均采用大螺距心电门控扫描方式进行扫描,螺距3.0,管电压10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调节技术,参考管电流为288 mA.患者均静脉团注370 mgl/ml的对比剂45 ml,注射速度4.5 ml/s,后续50 ml生理盐水,注射速度5.0 ml/s.扫描采用自动团注跟踪触发技术,选取主动脉起始部放置感兴趣区(ROI),ROI内平均CT值达到100 HU时自动触发扫描,延迟时间6 s.分别计算两组患者主动脉扫描的有效剂量(ED)、图像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并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价.结果 组1扫描ED为(3.15 ±0.86) mSv,较组2的(3.91 ±0.60)mSv降低了19.44%(t=-3.989,P=0.000).两组主动脉各部位的SNR及C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图像主观质量评分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1.39±0.50)分比(1.45 ±0.51)分;W=814.5,P=0.651].结论 与第2代双源CT相比,第3代双源CT进行大螺距主动脉CTA扫描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放射剂量.

  • 不同螺距多排螺旋CT扫描在胸部疾病筛查的应用研究

    作者:陈浩

    目的 分析多排螺旋CT大螺距扫描在胸部筛查的辐射剂量.方法 选择150例行多排螺旋CT胸部扫描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用螺距为0.562(A组)、0.938(B组)1.75(C组)行胸部平扫并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值、有效剂量ED,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3组扫描模式的辐射剂量间差异,另对扫描所得图像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①三组病例中,在肺尖和下肺,三组的图像噪声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SD值低于B、C组;在中肺,三组图像的S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肺尖,三组图像的IQ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图像质量优于B、C组;在中、下肺及全肺,三组图像的IQ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即三组图像和全肺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③三组病例的CTDIvol值、DLP值、E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的辐射剂量为B、C组的65.3%、47.9%.结论 多排螺旋CT大螺距扫描能够显著降低辐射剂量,在满足临床诊断的前提下,为胸部筛查提供一种新的模式.

  • 低kV大螺距联合IRIS在学龄前儿童胸部CT检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彭小星

    目的 探讨低kV大螺距联合迭代重建技术(IRIS)对降低学龄前儿童胸部CT辐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行胸部CT检查的4~7岁体质量指数(BMI)正常的患儿分为常规组(110 kV,Pitch 0.8,FBP) 31例和低剂量组(80 kV,Pitch 2.0 IRIS) 31例,分析两组患儿的图像质量与X线辐射剂量.结果 低剂量组患儿的扫描时间为(1.08±0.14)s明显低于常规组的(2.61±0.2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与客观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患儿的CTDIvol、DLP和ED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 kV大螺距(Pitch 2.0)联合IRIS能满足学龄前儿童胸部CT检查的诊断需要,而且显著降低了患儿的X线辐射剂量.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