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和大螺距技术在主动脉CTA中的应用

    作者:王萌;盛杰鑫;薛斌;赵雪

    目的 探讨第二代双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双能量扫描和大螺距扫描在主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期疑似主动脉病变行CTA扫描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使用双能量扫描;B组使用大螺距扫描;C组采用常规CTA扫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结果 各组主动脉兴趣区内CT值及SNR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CNR高于B、C组,差异显著(P<0.05);B组主动脉搏动伪影小于A、C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TDIvol、DLP、ED均低于C组,且B组低于A组(P<0.05).A、B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均高于C组(P<0.05).结论 主动脉CTA扫描中采用第二代双源CT双能量和大螺距扫描,可提升图像质量,减少辐射剂量,获得更好的诊断效果.

  • 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诊断临床价值探讨

    作者:王业学;王元龙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与MRI影像学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收治的脊柱结核病人的临床影像信息与CT和MRI影像学实施参照分析.结果:椎体和椎体附件的骨质损坏以及椎管受累、椎旁脓肿是脊柱结核的CT影像情况,脊柱结核MRI影像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间盘信号的变化、椎旁脓肿产生、韧带下播散和硬膜囊与脊髓受累几个方面.初期病变和病变程度的显示MRI相比CT之下有更高的水平,而在显示病变内钙化灶和死骨等方面的能力却与之相反.结论:脊柱结核CT与MRI影像学表现多样,均具有较高诊断价值,两者结合更有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

  • CT鉴别诊断气肿性胆囊炎的分析

    作者:宋晓青

    目的:对C T鉴别诊断气肿性胆囊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气肿性胆囊炎的诊断能力.方法:对我院从2011年4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27例胆囊炎患者进行CT和超声检查,对患者胆囊壁,胆囊周围情况进行观察,对胆囊炎患者胆囊声像特征进行记录,对临床上CT和B超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CT检查显示有4名患者胆囊壁变薄,胆囊里充满了气体.在8个患者的胆囊壁发现积气,囊壁状环气,气环厚度约为2毫米~8毫米,胆囊区域内偶然可见囊状气体阴影,患者的囊壁出现模糊,囊壁增厚,少量的囊壁呈环状积气,患者胆囊张力高、胆囊壁薄、十二指肠无异常,肝、胰无明显异常.术后口可见胆囊积脓,积气,浓脓白色,有一股难闻的气味.在7个患者的胆囊腔内出现积气合并囊壁积气,并且在囊壁内有小泡状,条状积气,和囊腔内相通,在囊内气液平面可见囊壁变薄.其中l例出现肝脓肿,胆囊区可见圆形囊性阴影.囊壁的一部分为环状积气.部分囊肿壁见蜂窝状气体影,囊壁增厚,模糊,且肝的界限不清,胰头模糊,结构不清.在剩下的8例患者囊壁内积气合并胆囊周围炎,腹腔内有游离气体,可以观察到胆囊明显变大,在胆囊周围间隙有少量积液,在膈下肝周围和腹腔十二指肠周围可以见到不规则气体影.患者囊壁呈小泡状、囊腔积气,囊内见气液平面,胆囊张力高,囊底壁变薄,胆囊底部发现周围脂肪密度增高,胆囊邻近结构无明显病变,十二指肠无异常.胆囊体积增大,胆囊壁增厚,胆囊质量变脆,胆囊变黑.病理显示1例胆囊壁的完全坏死,1例胆囊壁的肌层出现坏死.而B超检查所有患者胆囊腔内后方无声影,仅可见囊壁增厚,絮状回音漂浮.其中有13例患者囊壁内显示蜂窝状无回声区,在壁间可见伴彗星征或者点状强回声.结论:对气肿性胆囊炎患者进行了CT检查,其特点是胆囊性积气,对于气肿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快速检查方法是B超,这两种方法对早期诊断气肿性胆囊炎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有其他并发症的情况下,必须首先进行CT检查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 CT轴位与冠位扫描对发现鼻咽癌颅底受侵的对比分析

    作者:陈勇新;刘立志;姚永欢

    目的比较CT轴位与冠位扫描对鼻咽癌颅底骨质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208例初诊鼻咽癌同时行鼻咽部轴位与冠位增强扫描,观察记录颅底不同解剖部位的颅底受侵情况,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检出率.结果轴位扫描对翼突基底部和翼内外板的检出率较冠状位高,轴位扫描对圆孔的检出率较冠状位低.结论CT轴位与冠位扫描两者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颅底骨质受侵的检出率.

  • 基于稀疏表示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医学影像融合算法

    作者:吴双;邱天爽

    为满足医学图像辅助诊断的需要,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表示和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CT和MR影像融合算法.首先,原始图像通过滑动窗方法构成联合矩阵,通过K-SVD算法得到该联合矩阵的冗余字典,采用正交匹配追踪算法得到该联合矩阵的稀疏系数;然后,根据稀疏系数的特点,采用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来融合稀疏系数;后,由融合后的稀疏系数和冗余字典得到融合矩阵,反变换得到融合图像.实验图像为10组配准的脑部CT和MR图像,采用5种性能指标来评价融合图像的质量,同2种流行的医学影像融合算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算法除QAB/F指数外,其他4项指标均为优,Piella指数、QAB/F指数和BSSIM指数的均值分别为0.760 4、0.877 1和0.537 3,融合图像的纹理和边缘清晰,对比度高.主观和客观分析显示,算法的融合性能比较优越.

  • 脊柱结核的MRI和CT诊断价值

    作者:肖志辉

    目的 分析脊柱结核的磁共振成像(MRI)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表现,比较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和/或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脊39例脊柱结核的MRI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脊柱结核MRI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硬膜囊和脊髓受累、椎间盘信号的改变以及韧带下播散等;脊柱结核 CT表现为椎体及附件的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以及椎管受累等;与CT相比,MRI对早期病变的显示更敏感,对病变范围的确定也更具优势,但CT对死骨以及钙化灶的显示更清晰.结论 脊柱结核病变具有多样性, MRI对脊柱结核的早期诊断、病变范围的确定方面要明显优于CT,而CT在显示死骨和钙化等方面具有优势,两者综合分析有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观察.

  •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CT、MRI表现及病理特征

    作者:林达;相世峰;冯国飞;黄晓辉;余捷;孙宏亮;刘绪明;项剑瑜;邱乾德

    目的 探讨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HIMT)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HIMT患者CT、MRI表现,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密度或信号、增强后强化方式.结果 31例HIMT患者中,肿瘤位于肝右叶26例,肝左叶5例.位于肝包膜下27例.肿瘤单发28例,多发3例.肿瘤大直径2.1 ~12.5 cm,平均(3.6±1.2)cm.肿瘤呈类圆形或椭圆形21例,不规则形10例.CT检查(n=19)平扫均表现为低密度影,CT值5 ~35 HU,平均(27.6±5.3)HU.肿瘤密度均匀6例,不均匀13例,其中3例肿瘤内呈蜂窝状改变.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11例.MRI检查(n=21):肿瘤界限清楚8例,不清楚13例;肿瘤于T2WI上呈等信号12例,稍高信号9例,脂肪抑制序列均呈高信号.T1WI上均呈低信号;肿瘤信号均匀6例,不均匀15例,其中7例肿瘤内见蜂窝状改变和分隔.增强强化方式(31例):全瘤填充型12例,边缘强化型9例,分隔强化型8例,无强化型2例.病理检查:镜下见增生的梭形细胞、慢性炎细胞(包括淋巴细胞、浆细胞)及胶原纤维形成,其中梭形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特点.免疫组化检查23例,波型蛋白(Vimentin)均阳性,其中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18例,肌特异性肌动蛋白(MSA)及结蛋白(Desmin)阳性12例,CD68阳性(+)4例,ALK、S-100蛋白、CDll7和CD35均为阴性.结论 HIMT的CT与MRI平扫表现多样性.其强化方式有全瘤填充型、边缘强化型、分隔强化型、无强化型.强化特点为动脉期轻度至中度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延迟期持续轻度强化.

  • CT检查在眼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志明;王燕;张定义

    目的 探讨CT检查在眼外伤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52例(84眼)急诊眼外伤的CT检查资料.结果 52例(84眼)CT检查均发现异常,包括眶内异物、眼内异物、眶骨骨折、眶内软组织伤、晶状体脱位、晶状体脱出、眼球变形和复合性损伤等.结论 CT是眼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可为临床诊断和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 眼内异物CT定位图的设计和应用

    作者:张宏;胡立志;周永生

    目的评价眼内异物CT定位图在眼内异物定位中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方法参阅CT水平或冠状扫描序列片将显影异物按照测量结果标画在相应的眼内异物CT定位图上,然后根据异物所在的经线和深度进行手术摘出异物.结果卯例(47眼)眼内异物中,有40例为眼内磁性金属异物,采用此法定位,全部迅速、准确地摘出异物.结论眼内异物CT定位图应用在眼内异物的定位中,简便易行、迅速准确,特别适用眼内磁性金属异物定位.

  • 计算机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舒茂松

    目的 探讨分析计算机断层扫描及核磁共振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急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给予所有患者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核磁共振(MRI),对比两种技术结果 .结果 MRI检查结果 中,患者膝关节损伤中半月板软骨破损、轻微骨折、韧带损伤、关节腔积液、关节面软骨损伤、骨髓水肿等检出率均高于CT,二者对比差异有意义(P<0.05),CT检查严重骨折和MRI检出率对比无意义.结论 在急性膝关节损伤中应用核磁共振(MRI)取得较好的效果,能全面反映组织损伤情况,诊断结果 准确性高,对临床治疗及预后判断起着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氩氦靶向治疗肺癌

    作者:王洪武;马洪明;李红

    目的 观察经皮穿刺氩氦冻融治疗肺癌的安全性、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634例肺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靶向治疗病灶798个.术后5-10min再次CT扫描,以观察冰球大小及有无气胸等并发症.术后不同时间分别复查CT扫描等,动态观察肿瘤的变化.结果 343个直径≤4cm的肺内肿块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96.4%;455例直径>4cm的肿块冰球覆盖肿瘤面积达81.6%,表明氩氦靶向治疗肺癌的即刻冻融效果主要取决于肿瘤的大小.手术过程较安全,仅25.3%的患者有一过性轻度血压升高,无1例术中死亡;术后并发症较少且轻微.术后1周左右肿瘤增大,77.8%可见空洞形成.术后1个月左右有效率达64%,3个月左右为61.5%,6个月达66%,12个月为47%,但残留的肿瘤渐增大.肺活检示术后1个月内为凝固性坏死,3个月后可完全吸收或渐为纤维组织所替代.患者氩氦消融术后随访18个月的存活率早期肺癌达86%,Ⅲ期达21.3%.Ⅳ期1年的存活率达9.1%.结论 氩氦刀治疗肺癌的手术过程简单、安全,并发症较少且较轻,近期消融效果与肿瘤大小及部位有关,远期疗效有待研究.

  • 螺旋CT对脑脓肿的诊断价值

    作者:何雄兵

    目的 分析26例脑脓肿不同时期的CT表现,探讨CT对脑脓肿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26例经手术及抗炎治疗证实的脑脓肿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讨论脑脓肿不同期的CT表现特点.结果 环形强化20例,低密度2例,结节状强化3例,不规则强化1例;额叶5例,颞叶10例,顶叶3例,小脑半球2例,枕叶2例,脑深部2例,多发脓肿2例.结论 CT对脑脓肿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 眼眶CT457例回顾性分析

    作者:许建斌;胡建章;徐国兴

    目的 探讨眼眶CT检查在眼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2012年5月诊治的457例眼眶CT病例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57例CT检查病例其中95例未见明显眼部异常影像,362例显示异常,如眼球破裂变形,晶状体脱位,球内、眶内异物,眼球、眼眶肿瘤,眼眶骨折,视神经管骨折和眼球突出等.结论 眼眶CT扫描广泛应用于眼外伤、眼肿瘤等的诊断,可为临床诊断及手术提供重要依据.

  • 利用三维图像处理软件实现埋伏牙可视化的研究

    作者:王洪玲;刘东旭;王春玲;张晓燕;赵方;刘洪

    目的 探讨利用三维图像处理软件(Mimics 软件)实现埋伏牙完全可视化的新手段.方法 对2008年3-12月于山东省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埋伏牙患者10例,常规摄取口腔全景片和数字牙片.采用螺旋CT对患者头面部扫描后,放射科医生将CT数据转化成DICOM格式保存.正畸科医生将数据输入到Mimics软件中,在个人计算机上建立数字牙颌模型.结果 10例患者CT数据经Mimics软件处理后,均重建出所需牙颌三维数字图像,显示出埋伏牙的位置、牙体形态、发育情况以及与邻牙、窦腔和颌骨的关系,实现了埋伏牙充分可视化.结论 Mimics软件可将CT信息转化成三维数字模型,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实现埋伏牙可视化的手段,可应用于埋伏牙的诊断和指导正畸治疗计划的制订.

  • CT与MRI影像学诊断脊柱结核的差异

    作者:邓瑞芳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探讨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4年12月被确诊为脊柱结核的患者32例,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病变部位分别出现在颈椎、胸椎和腰椎;CT对骨质破坏和椎盘软组织损伤的确诊率低于MRI,对椎间盘损伤的确诊率高于MRI,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与MRI诊断脊柱结核的影像学各有差异,两者结合使用能够提高确诊率,及时进行早期的预防和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CT在乳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李健文;陈伟国;李亚芬;黄梁;陈憩;朱建新

    目的分析乳腺良、恶性肿瘤的CT表现和特征,探讨增强前后CT值变化(ΔCT)与肿瘤性质和大小及转移淋巴结的关系.方法分析1996年7月~2000年4月经增强CT检查且具有病理结果的81例乳腺肿瘤病人共93个病灶,其中乳腺癌36个,良性病变57个.结果良、恶性组平扫CT平均值分别为21.24±7.24 HU和25.65±9.43 HU (P>0.05),增强后CT值分别为16.86±17.77H和35.36±15.07 HU(P<0.01);良、恶性组肿瘤边缘有毛刺或分叶状分别为63.89%(23/36)和15.79%(9/57)(P<0.01).<1 cm的非钙化性良性病灶ΔCT值均<30 HU,40% <1 cm的乳腺癌△CT值>30 HU.CT对转移淋巴结的总检出率为53.3%(8/15),对N2转移淋巴结的检出率为85.71%(6/7).结论 CT在乳腺疾病的鉴别诊断和乳腺癌的术前分期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血管瘤与脉管畸形的鉴别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杨秀娟;郑家伟

    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是婴幼儿比较常见的血管疾病,过去由于对两者的分类和诊断比较混乱,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也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1982年,Mulliken和Glowacki提出了脉管性疾病的生物学新分类,将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归类为2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病变.血管瘤是多发于婴幼儿的良性肿瘤,大多数可以自行消退;而脉管畸形是血管结构的发育异常,不会自行消退,随患者的生长发育持续增长.因此,对于确诊的脉管畸形,应尽早采取干预措施.这就要求临床医师能及时、准确、有效地鉴别诊断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本文就目前关于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鉴别诊断进展作一综述.

  • ACI患者血浆S1OOB浓度和CT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俞一歆;陈文辉;赖旭锋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S100B浓度与CT表现的关系.方法:收集ACI患者和健康体检正常者各120例,采用ELISA测定血浆S100B浓度,分析ACI患者血浆S100B浓度的变化及与CT表现的关系.结果:ACI患者血浆S100B浓度(231.4±109.6) pg/ml较健康体检正常者(52.6±16.9)pg/ml显著升高(P <0.001).不同部位ACI患者血浆S100B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面积ACI患者血浆S100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I患者血浆S100B浓度与ACI面积显著相关,可用于反映ACI严重程度.

  • 肺不张后复张小型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的表达及CT比较

    作者:涂军伟;王赛斌;盛怡俊;陈慧君;田江华;盛琳;应明亮;胡斌;何忠平

    目的 探讨肺不张后复张过程中小型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A(SPA)的表达及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学变化.方法 采用18只中国实验用小型猪Ⅰ系为实验动物,在支气管镜下置入封堵器造成肺不张模型,分别在肺不张后3d、1周及2周取出封堵器,运用CT观察各组肺复张情况,在取出封堵器后2周取实验肺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PA的表达.结果 SPA在肺不张2周组表达下降,与3d组、1周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CT下比较3组单侧肺不张面积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复张过程中,3d组残留肺不张面积少,与1周组、2周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取出封堵器后,肺不张1周、2周组之间CT弧度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3d组(P<0.05).结论 肺复张后SPA表达随肺不张时间延长而减少;肺不张后肺复张CT影像学改善取决于发生肺不张时间,此时间在一周内为佳.

  • 10 mm以下孤立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作者:张艳辉

    目的 探讨10 mm以下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影像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3年至2016年,吉林省前卫医院直径<10 mm、有病理结果 的143例SPN进行分析.比较良恶性病变的差异,总结SPN的影像学特征.结果10 mm以下的SPN中,原发性肺癌占单病种的第1位.影像学上,良恶性病变在边缘不齐、有毛刺征、气管和血管受累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值上,原发性肺癌、转移性肺癌和炎性假瘤易于被强化,而结核、肺内淋巴结和其他良性病变不易被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强对<10 mm的SPN的CT影像特征的认识,有助于提高早期肺癌的诊断率.

46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