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作者:王守丽;陈宏卫

    青光眼滤过术后,如患者又发生白内障,常规的角巩膜隧道切口超声乳化术常常会损伤滤过泡,影响滤过功能.我们采用表面麻醉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治疗30例34眼,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巨大异位滤过泡一例

    作者:王金铎;卞晓芸;孙海燕

    1病例患者男,75岁,农民.主因双眼视力下降1年多于2010-12-17入院.住院号:431712.查:视力:右眼0.6,左眼0.3.双眼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虹膜略膨隆,周边前房深度约1/3 CT.瞳孔正常大小,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不均匀浑浊,眼底:视盘边界清,色苍白,C/D约0.9,视网膜未见出血或渗出.眼压:双眼24.38 mm Hg(1 mm Hg =0.133kPa).前房角检查:右眼上方窄Ⅰ,余窄Ⅲ;左眼上方窄Ⅱ,余窄Ⅳ.视野:右眼:中央小片视敏度正常,余环状视敏度降低.左眼:管状视野.入院诊断:(1)双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2)双眼老年性白内障.(3)双眼视神经萎缩.

  • 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一例

    作者:徐春光;耿美香

    1 病例患者男,17岁.因左眼红、痛、视力下降4 d于2008年11月28日来院.检查:左眼视力无光感.结膜混合充血++,12点位见滤过泡,滤过泡扁平,泛白,未见渗漏.角膜全层水肿.羊脂状角膜后沉着物(+),前房、瞳孔及玻璃体腔见大量黄白色脓栓.瞳孔散大直径约7 mm,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缺如.眼底窥不清.眼压Tn.右眼视力5.0,前后段未见异常.

    关键词: 滤过泡 眼内炎
  •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巨大滤过泡一例

    作者:黄志坚;张文强;周和政

    1 病例患者女48岁.因双眼视物模糊4年于2013年5月28日就诊于我科.无视物变形,无明显眼球胀痛、畏光或流泪等不适.既往健康状况良好,无眼部外伤史,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父母非近亲结婚,直系亲属无类似眼病史.全身体格检查及胸部X线片、心电图、血常规、大小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糖均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8.右眼眼压31 mmHg,左眼眼压29 mmHg(1 mmHg =0.133 kPa).双眼眼睑无肿胀或畸形,眼位正,眼球各方向运动无障碍,右眼:结膜轻度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前房偏浅,中央前房深度约3 CT,周边前房深度约1/3 CT,房水清,虹膜纹理清晰,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迟钝,晶状体稍浑浊,视盘边清,色苍白,C/D约等于0.9,视网膜血管走行自如,黄斑中心凹反光未见.

  • 针刺分离术联合丝裂霉素C球结膜下注射治疗包裹性囊状滤过泡

    作者:翟洪;刘援;耿新洁;刘成魁

    目的 通过针刺分离术联合滤过泡旁注射丝裂霉素C(MMC)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方法 21例小梁切除术后并发包裹性囊状滤过泡的患者行针刺分离术后,滤过泡旁注射MMC,随访观察眼压和滤过泡形态.结果 治疗前平均眼压为29.77±3.76 mmHg,治疗后为18.95±5.49 mmHg,P<0.01.治疗后Ⅰ型滤过泡5眼;Ⅱ型滤过泡12眼;Ⅲ型滤过泡4眼.结论 用此法治疗小梁切除术后包裹性囊状滤过泡有显著效果.

  •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并发症的治疗

    作者:杜志山;邓恕远;于建国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对45例45眼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的早、晚期滤过泡并发症,分别给予眼球按摩、断线、针刺分离与药物注入等治疗.结果45例早、晚期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有44例治愈(97.77%).结论根据青光眼滤过泡并发症的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有效提高青光眼手术的成功率.

  • 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

    作者:李晓鹏;万新顺;段素芳;张洪远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影响.方法1998年10月~2002年8月施行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术后形成滤过泡者共42例(45眼).术后3月复诊观察,观察指标包括眼部异物感,干涩感,畏光及流泪症状,裂隙灯显微镜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泪膜完整性检查.结果局限隆起及过大悬垂的滤过泡可导致明显的眼部不适症状,角膜和泪膜的结构和功能受损.结论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对角膜和泪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影响.

    关键词: 滤过泡 角膜 泪膜
  • 青光眼滤过术后异常滤过泡的治疗

    作者:张爽;张林学;张淼

    目的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异常滤过泡的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观察62例具有异常滤过泡的滤泡形态及眼压情况,分别给予指压按摩、针刺断线、针刺分离、手术修复及药物治疗等治疗措施.结果 59例异常滤过泡经治疗后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眼压得到有效控制.结论术后细致观察青光眼滤过泡的形态,对异常滤过泡及时正确处理,可使部分非功能性滤过泡转化为功能性滤过泡,提高了青光眼的手术成功率.

  • 针刺分离结膜下注射干扰素治疗失败的滤过泡

    作者:周卫为;张庆平;芩志敏;黄荔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早期失败的滤过泡进行针刺分离和应用干扰素α-2b(INF α-2b)的疗效.方法将50例(50眼)早期失败的滤过泡(术后3月内)的病例随机分为INF组和对照组,各25眼.INF组应用干扰素α-2b行滤过泡针刺分离和结膜下注射,对照组采用单纯滤过泡按摩.随访6~12月.结果治疗前INF组与对照组平均眼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F组治疗前平均眼压为(31.00±5.57)mmHg,治疗后为(9.3±1.13)mmHg,治疗前、后眼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月后,INF组平均眼压为(12.30±3.56)mmHg,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为80%,条件成功率为88%;而对照组此3参数依次为(17.37±5.79)mmHg、48%和56%,两组相应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后INF组上述3参数为(14.15±4.6)mmHg、76%和84%;对照组为(23.35±6.05)mmHg、40%和52%,两组相应参数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干扰素α-2b对早期失败的滤过泡行针刺分离和结膜下注射治疗,可挽救一部分濒临失败的病例.

  • 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引起虹膜色素大量脱失一例

    作者:王晓蕾;张秀兰

    患者女性,23岁。因双眼抗青光眼术后眼压持续不降9个月,于2010年5月19日来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就诊。患者曾因左眼视力下降2~3年,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双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于2009年7和8月分别行左眼和右眼小梁切除术。术后1个月,双眼眼压升高,滤过泡发生瘢痕化倾向,当地医院主管医师给予针刺分离联合滤过泡旁结膜下注射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浓度0.025%,每次0.5 ~1.0 ml,隔日注射1次,每只眼先后注射5次,注射至第5次后,发现患者左眼虹膜出现脱色素现象,遂停止注射。随诊期间曾给予两种降眼压药物治疗,但眼压控制不佳,双眼眼压升高至40 ~ 50 mmHg(1mmHg=0.133 kPa),即改为3种局部降眼压药物治疗,但眼压仍无法控制,建议患者到我院诊治。人院体检:未见异常。

  •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上皮下植入性囊肿一例

    作者:韦萍;李晓林;慕明燕

    患者男性,74岁,因右眼异物感、干涩感、不适1年余,且逐渐加重,于2005年2月来我院就诊,以"右眼抗青光眼术后巨大囊状滤过泡"收住院.既往史:患者曾于2000年7月因右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收住我院,施行小梁切除术(制作以角膜缘为基底的高位结膜瓣),术后滤过泡形成且较局限,眼压14~17mm Hg(1 mm Hg=0.133 kPa),视力为手动/眼前(同术前).

  • 青光眼滤过手术对眼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作者:乔利亚;梁远波;王宁利

    在以往的一个半世纪里,青光眼滤过手术先后经历了虹膜嵌顿术、全层小梁切除术、保护性板层小梁切除术、改良的小梁切除术及术中联合使用抗代谢药物等不同阶段,无数青光眼患者术后眼压得以有效控制,维持了残存的视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治疗青光眼的目的不再是单一控制眼压,而是全方位维持与改善视觉质量和生活质量.滤过手术后由于破坏了眼球壁生理结构的完整性,且非生理性滤过泡隆起于眼表,故眼局部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近10年来,眼科学界对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 青光眼患者小梁切除术后营养素摄入与伤口愈合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桑景荭;马建民;王宁利

    对于青光眼患者,成功的小梁切除术是建立一个将房水从前房引流入结膜下的通道并在结膜下形成有功能的滤过泡.成纤维细胞增殖和滤过泡瘢痕化是导致滤过泡失败的主要原因.影响术后伤口愈合的因素很多,其中全身营养状态及各种营养素的摄入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目前,营养素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瘢痕化影响的研究较少.本文对此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复习,并对不同营养素对术后伤口愈合过程产生的影响加以综述.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术后黄斑水肿一例

    作者:刘雪霞;汪东生

    患者女性,61岁。主因左眼红痛2个月,于2013年10月15日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就诊。既往曾于2013年8月11日在北京同仁医院眼科行左眼前房穿刺术,术后应用1%毛果芸香碱滴眼液点眼,口服醋甲唑胺治疗。患者于2013年10月16日入院时眼部检查。视力:右眼0.8,左眼0.6;眼压为右眼15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16.9 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右眼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前房相当于1/3角膜厚度,呈裂隙状,瞳孔约3 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轻度混浊,右眼底大致正常。左眼球睫状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前房相当于1/4角膜厚度,瞳孔5 mm,对光反应迟钝,颞下虹膜节段性萎缩,晶状体膨胀,皮质乳白色完全混浊。左眼底视乳头充血,颞侧缘少量点状出血(图1)。治疗经过:左眼行窦小梁切除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2周,双眼眼压18 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左眼切口闭全良好,上方滤过泡扁平,角膜透明,前房中等深度,房闪(-),周边虹膜切口通畅,人工晶状体在位、透明。右眼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左眼术后2个月,右眼视力1.0,左眼0.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右眼角膜透明,虹膜激光孔通畅,晶状体轻度混浊。左眼切口愈合良好,滤过泡扁平存在,前房中等深度,房闪(-),周边虹膜切口通畅,人工晶状体在位、透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左眼黄斑囊样水肿,伴局限性视网膜脱离(图2)。

  • 2012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作者:乔利亚

    图12012年科林杯眼科摄影大赛900型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图像组获奖作品A示鬼影-SK胶掉入前房;B示章鱼-SturgeWeber结膜;C示网络;D示吞食;E示起伏的山峰;F示匍匐前进;G示巨大囊样滤过泡;H示睫状体肿物;I示角膜色素性KP;J示角膜灰白色颗粒状KP;K示胡须;L示虹膜植入性囊肿

  • 两种缝合在青光眼小梁切除中的比较

    作者:田波新

    目的 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以穹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采用间断缝合和连续锁边缝合两种不同缝合方法的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双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两组均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采用以窟隆部为基底的结膜瓣.形成一密不漏水的密闭腔.观察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1个月内眼压控制方面无差异;术后6个月时眼压控制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但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连续组优于间断组.结论 采用连续缝合对于术后眼压的控制、功能滤泡的形成较间断缝合效果好.

  • 结膜细胞外间质植入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唐少华;王京;董红

    目的 探讨细胞外间质(ECM)植入对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和眼压的影响.方法 将40只白兔右眼制备青光眼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ECM组,每组20只.对照组行单纯小梁切除术,ECM组行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ECM植入.术后1至16周观察滤过泡形态及功能并测量眼压,进行统计学分析,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滤过泡下组织细胞形态.结果 术前平均眼压:对照组(35.11±4.32)mm Hg,ECM组(35.18±4.37)mm Hg,术后1、2、3、4、6、8、10、12、16周眼压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裂隙灯观察:ECM组比对照组术后滤过泡有较好滤过功能.组织学观察:ECM组比对照组滤过泡区成纤维细胞少,未见瘢痕组织形成.结论 结膜ECM植入能改善小梁切除术后滤过泡功能,减少瘢痕形成,并能良好地控制眼压.小梁切除术联合结膜ECM植入有希望成为治疗青光眼的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

    作者:徐月玲;王淑霞

    探讨提高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疗效的护理措施,分析了74例青光眼患者的护理方法及效果.74例患者经治疗平均3.5d眼压降至适于手术阚,46例滤过性手术患者眼压为1.36~2.69kpa,38例获理想滤泡.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加强急救、心理、滤过泡等护理明显有助于提高疗效.

  • 环孢霉素A缓释系统对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影响

    作者:范玉芳;万小果;罗凯;李晓琴

    目的 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疾病患者在术后采用环孢霉素A缓释系统治疗期间对滤过泡所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以往本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疾病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丝裂霉素进行治疗;治疗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环孢霉素A缓释剂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和功能性滤过泡累及百分率水平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手术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仅出现1例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的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压水平恢复正常时间(41.18±6.75)d和术后治疗总时间(9.42±1.08)d短于对照组[(59.73±10.58)d,(13.62±3.2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接受手术治疗的青光眼疾病患者在术后采用环孢霉素A缓释系统治疗,可以缩短治疗时间,预防并发症,改善滤过泡功能.

  •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眼内炎10例临床分析

    作者:侯芳;王海燕

    目的 探讨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感染和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的发病原因、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收集2004年1月-2011年6月间北京同仁医院住院治疗的10例(10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滤过泡感染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性别、年龄、术后发病时间、患者全身情况、眼部表现、治疗方法、治疗后眼部情况,以及微生物检查结果.结果 10例眼内炎患者年龄范围4~74岁,平均37.8岁.术后眼内炎发生时间短为术后1年,长为术后30年,平均7.4年.伴前房积脓者3例,占30%.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全身疾病者3例,占30%.1例行眼内容剜除,9例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异体巩膜修补+自体结膜瓣遮盖,其中3例玻切术中联合行玻璃体腔注药术.微生物检查2例阳性,占20%.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所恢复,1例术后视力高为0.08,占10.00%;4例患者视力为手动,占40.00%;光感的患者共3例,占30.00%;还有1例不合作,占10.00%;1例无眼球,占10.00%.术后眼压为6~24mmHg(1mm Hg =0.133 kPa),平均14.87 mm Hg.结论 青光眼滤过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生多在术后多年,与薄壁滤过泡或滤过泡瘘关系密切.眼内炎应及早诊断和治疗,手术积极处理可有效控制炎症和眼压,保存有效视力.

218 条记录 2/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