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牡蛎钙与生物钙毒性与代谢研究

    作者:马建华;林晨;张农

    素有"海洋牛奶"美称的牡蛎(oyster)是我国重要的海产经济贝类,近年来产量不断增加.占其总重近80%的牡蛎壳作为固体废弃物大多被丢放在垃圾场或填海,已成为环境一大公害.牡蛎壳中由90%以上的天然碳酸钙及少量的蛋白和糖类等构成,是良好的天然钙源[4],近年来牡蛎钙作为补钙佳品在国内外得到广泛重视[1,4,5,10].但迄今对牡蛎壳提制的有关钙化合物的毒性的研究极少,而且其代谢吸收率也缺乏可靠的依据.我们对牡蛎壳为原料提取的牡蛎钙与生物钙的毒性及其钙代谢实验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与文献报道的补钙剂-乳酸钙和甘氨酸钙结果作为比较[5].将为牡蛎生物钙安全应用进而高值化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 三维多孔牡蛎壳/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的研制及其相关性能的检测

    作者:冯永增;徐华梓;彭磊;薛恩兴

    研制性能优良的新型三维多孔复合人工骨材料,并评价其相关性能. 将牡蛎壳粉、消旋聚乳酸(PDLLA)按一定比例复合,采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制备多孔复合人工骨(OPCB)材料,检测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将OPCB和纯PDLLA薄片浸泡于37℃的生理盐水中,观测不同时间点OPCB和纯PDLLA体外降解变化参数,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所研制的OPCB材料平均孔隙率为85.1%;电镜下孔径测量大小为100~300 μm,孔隙之间的连通较好,孔隙形态、取向规则有序;压缩强度为2.12 MPa;在观测周期内,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OPCB和纯PDLLA的质量损失率、PDLLA的分子量及浸泡液的pH值呈现出规律性变化,两组各时期的各项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TIPS法制得的OPCB材料,其孔隙率、孔径、生物力学强度、体外降解性能可满足骨替代材料的要求.

  • 同位素稀释技术比较六种不同钙剂的生物利用度

    作者:鲍善芬;W.Windisch;M.Kirchgessner

    目的 测定和比较6种不同的有机和无机钙剂的真正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同位素稀释技术.在2 w的代谢研究中,60只生长期雄性sD大鼠,肌肉注射45Ca后,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饲喂含柠檬酸钙、乳酸钙、醋酸钙、牡蛎壳粉、蛋壳粉和β-磷酸三钙的人工半合成饲料.6种饲料中含钙、磷、镁的量均相同,分别为2.8,5.3和0.65 g/kg.结果 柠檬酸钙、乳酸钙和醋酸钙等有机形式钙的真正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真正吸收率分别为98.8,98.3和98.6%;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6.8,96.0和96.8%)略高于生物碳酸钙类的牡蛎壳和蛋壳(真正吸收率分别为97.7和96.3%;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5.3和93.8%)以及无机类的β-磷酸三钙(94.9和92.0%).然而,从实际应用角度衡量,所观察的6种钙剂均显示很高的吸收率和生物利用度.结论 可以认为,膳食钙的化学形式并不是影响钙生物利用度的主要因素.

  • 牡蛎壳粉/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修复兔股骨髁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寇冬权;林忠勤;王伟;程少文;陈庆玉;张伟;彭磊

    目的 评价牡蛎壳粉/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填充兔股骨髁缺损的成骨能力及降解性.方法 用牡蛎壳粉及α-半水硫酸钙按1:3比例混合,制备人工骨.采用新西兰大白兔制做股骨髁缺损的动物模型,将复合人工骨植于一侧股骨髁,另一侧为空白对照,分别于术后4、8、12周取材、脱钙、组织包埋、切片行HE染色,观察成骨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 大体观察未见组织炎症反应,缺损区内填充的复合人工骨逐渐降解.4周时实验组有少量新骨形成,对照组无明显成骨,到8周时实验材料几乎降解完全,有部分骨小梁形成,对照组有少量新骨形成,生长部位主要在髓腔附近.在12周时实验组骨组织已经较为生熟,对照组有贴壁生长的骨小梁组织.经骨量评估发现在不同时间点,实验组骨量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牡蛎壳粉/α-半水硫酸钙复合人工骨材料成骨能力及降解能力良好.

  • 牡蛎肉的炮制研究

    作者:刘雄;严长宏;贾庆华;张海霞;高升;沈霞

    牡蛎软体(又名牡蛎肉、蛎黄)为牡蛎科动物近江牡蛎的肉[1]。牡蛎软体中含有丰富的糖原、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滋阴养血功能[2]。《本草纲目》记载:“牡蛎肉,甘,温,无毒。煮食,治虚损,调中,解丹毒,妇人血气……炙食甚美,令人细肌肤,美颜色。”现代中医临床中使用牡蛎均为牡蛎壳成分。临床中牡蛎肉因肉鲜嫩,不利于远程运输,且容易变质,古代、近代中医界、民族医药界对其研究不够深入,又受其它条件限制,故一直对牡蛎肉未成为常规使用药物,实为可惜!随着国际国内对牡蛎肉的深入研究与应用,其独特疗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今养殖、制药、交通如此发达,牡蛎肉成为中医界、民族医药界常规使用药物,势在必行。今将牡蛎肉的炮制研究汇报如下(本法采用描述性研究策略)。

  • 牡蛎壳羟基磷灰石多孔骨修复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作者:薛启煌;邢永振;张其清

    目的 验证水热反应法(220 ℃、6h)制备牡蛎壳羟基磷灰石(HA)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制备牡蛎壳HA多孔骨修复材料的方法,并实现对材料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的调控.方法 先采用水热反应法(220℃、6h)制备牡蛎壳HA,再以海绵浸渍和高温煅烧来获得HA多孔骨修复材料,并通过对浸浆次数和海绵吸附的浆料质量来调控材料的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结果 220℃、6h的水热反应条件可使牡蛎壳CaC03有效转化为HA.浸浆次数为1、2、3次的正方体HA多孔骨修复材料(体积为1 cm3)所吸收的浆料质量分别为0.184 8、0.318 1、0426 1 g,对应的材料孔隙率分别为91.5%、82.9%、78.5%,抗压强度分别为1.06、3.99、8.49 MPa.结论 牡蛎壳粉末在220℃、6h的水热反应条件下可有效转化为HA,采用海绵浸渍法制备HA多孔骨修复材料可得到理想的孔隙率和机械强度,但需通过调控海绵浸浆次数和吸收HA浆料的质量方可实现.

  • 独尊天下牡蛎滩

    作者:华迅

    天津殷实的牡蛎滩举世罕见,它分布在宝坻县南部和宁河县中、东部地区.那时,牡蛎生长在潮间带下端,由海湾环境下的近江牡蛎壳群堆积而成,早形成于7000年以前.位于宁河县东部裴庄的牡蛎滩层,其厚度在5米以上,牡蛎单壳个体直径竟达50厘米.国内外专家研究认为,天津牡蛎滩的规模、剖面层厚、清晰度、壳体长度堪称世界奇观.其完整性、清晰性和典型性在国际上,只有美国南路易斯安那弯的牡蛎礁可与之相媲美.

  • 天然牡蛎壳纳米体复合型骨材料修复骨缺损

    作者:杨宝凯;张旭斌

    背景:研究发现,牡蛎壳等很多海洋生物外壳等形成矿物质盐的过程与人体实际情况较为接近.目的:观察天然牡蛎壳纳米体复合型骨材料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30只成年大耳白兔,制作双侧桡骨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两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天然牡蛎壳纳米体复合型骨材料,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医用硫酸钙可注射型植骨材料,植入后 2,8,12 周进行 X射线检查,了解植入骨材料周围组织生长结合情况;于第12周末获得双侧桡骨,利用生物力学测试系统检测桡骨抗弯曲强度,并利用彩色图像分析仪定量分析成骨情况.结果与结论:植入后 2 周,两组骨材料密度较周边正常骨组织呈偏低,缺损与材料间边界清晰,未发现明显骨修复现象;植入后8周,两组骨材料均被较厚软组织全部包裹,实验组血管成分显著减少;植入后12周,两组骨材料紧密结合相邻组织,包裹骨材料的组织质地较韧,二者之间无界线,实验组桡骨表面形态已恢复至正常水平,在形态和质地结构方面与正常组织无明显区别,对照组仍存在明显投射分界影像.实验组桡骨抗弯曲强度和成骨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天然牡蛎壳纳米体复合型骨材料修复骨缺损可以获得更好的桡骨抗弯曲强度,并促进新骨形成.

  • 牡蛎壳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的生物相容性评价

    作者:李秀兰;高承志

    背景:研究资料表明牡蛎壳是一种新的根管充填材料.根据中国医药行业标准,细胞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是临床应用前生物学评价的初级筛选试验.目的:评价牡蛎壳粉末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4/07在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材料研究室完成.材料:牡蛎壳粉末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提供.用于细胞毒性检验的L929细胞株和遗传毒性检验的实验菌株--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TA102由中国约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方法:制备牡蛎壳粉末0.5,1,2倍浸提液.分别采用分子滤过法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的平板掺入法,对浸提液进行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检测.主要观察指标:测量经琥珀酸脱氢酶作用后微孔滤膜的褪色面积和各平皿中细菌回变菌落数.结果:分子滤过法实验显示材料与成纤维细胞接触2 h,实验材料组的滤膜褪色面积与阴性对照结果一致,均未见滤膜褪色,细胞毒性为0级.实验材料与成纤维细胞接触24 h,实验材料组的滤膜未染色区直径为1.0~2.0 mm,褪色区面积达1~3 mm2,细胞毒性为1级,表明实验材料对细胞会产生轻度毒性作用,但仍属合格范围.Ames实验显示各实验材料组菌落回变数均未高十相应菌株白发回交菌落数的2倍,且无剂昔反应关系,结果为阴性.结论:牡蛎壳粉末对机体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作用.

  • 模拟体液浸泡法评价柠檬酸钙的生物学特性

    作者:丁秀明;彭磊;文峰;谭昭伟;牟忠林

    背景:柠檬酸钙本身的溶解性能优于磷酸钙、硫酸钙等其他钙生物材料,并且合成的柠檬酸钙致密性良好,在降解过程中可高效平稳释放钙离子,所以更适合用于骨折缺损的填充,为骨折愈合初期提供所需要的钙离子。
      目的:将天然生物矿化牡蛎壳和柠檬酸反应生成生物型柠檬酸钙生物材料,以期望在骨折愈合修复方面得到良好的应用。
      方法:通过球磨机粉碎天然生物矿化的牡蛎壳,再经研磨制备成适合粒径的牡蛎壳粉,与柠檬酸反应得到生物型柠檬酸钙,再经研磨,过筛,得到适宜大小的柠檬酸钙颗粒。应用X射线和FT-IR光谱研究材料的结构和组分,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材料的表面形态,模拟体液实验评价其生物特性。
      结果与结论:牡蛎壳粉末与饱和柠檬酸发生化学反应,转化生成了柠檬酸钙材料,并且晶体结构排列有序,形态紧密,晶体之间结合紧凑,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这种结构也有利于延长材料的降解时间,平稳释放钙离子。柠檬酸钙在降解吸收过程中并未明显改变体液的pH值,整个pH值波动于7.20-7.46之间,对人体细胞的刺激性小。随着柠檬酸钙材料的逐渐降解,溶液中Ca2+浓度逐渐增大,且释放相对平缓,终达到适宜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所需的胞外钙浓度,逐步稳定在7 mmol/L左右。表明以天然牡蛎壳为原料制备的柠檬酸钙具有优良的生物特性,作为人工骨材料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 先天性梅毒并胎粪性腹膜炎及败血症1例

    作者:张玲;王晖;孟秀清;周艳梅

    患儿男,9天.因腹胀7天,皮疹伴拒乳1天于2002年3月7日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孕41周顺产.患儿腹胀逐渐加重,热敷无缓解,精神、食欲欠佳,已排胎粪,无发热、恶心、呕吐及腹泻.体检:T36.5℃,P122/min,R46/min,体重2.2kg,呼吸表浅,面色铅灰,营养不良外貌,反应差,哭声弱,巩膜和面部皮肤轻度黄染,双下肢皮肤干燥,牡蛎壳状,有片状脱屑,皮肤皱褶处有皲裂,散在红色丘疹,双足为甚.

  • 皮肤感染--疥疮、白癣、念珠菌病和水疱病

    作者:種井良二

    一、疥疮1.临床特征疥疮是疥螨在人皮肤角质层(外层)内寄生而使皮肤发痒和出疹的一种疾病,是经皮肤发生感染.感染机会即传播途径为皮肤与皮肤相互接触,故当挤在一起睡觉等长期间就近接触或通过衣服被褥之间接触均可造成感染.感染之后经过3~4周的潜伏期,便以夜间剧痒和躯干、四肢屈侧出现丘疹而发病.尔后,出现指间和手掌鳞屑(白色薄皮)、线状串连(即所谓疥螨隧洞)和小水疱.由于误用激素类外用药而致的重症型即挪威疥疮除上述特征外,还可出现手足等处的牡蛎壳状厚鳞屑和痂皮病变.本病只要具备传播机会便易感染,故可经常发生同住家庭成员的家庭内感染.

  • 牡蛎壳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作者:薛恩兴;徐华梓;彭磊

    据资料显示,目前在全世界每年进行的器官移植手术中,骨移植的数量仅次于输血,居第二位.骨缺损如果范围较小,骨端可以经自身修复而愈合,但如果骨缺损范围较大,则不可能自身修复.临床已经应用的有钛金属、氧化铝陶瓷、生物玻璃、磷酸三钙(TC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以及各种羟基磷灰石为基础的生物材料等[1],但上述材料由于自身某些缺陷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目前难以找到理想的大段骨替代材料.

  • 牡蛎壳材料填充兔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薛恩兴;徐华梓;彭磊

    目的 评价牡蛎壳材料填充兔骨缺损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性及成骨能力. 方法将牡蛎壳用机械方法碾碎致牡蛎壳粉末.建立牡蛎壳材料修复兔股骨下段骨缺损动物模型.应用组织学、影像学、大体观察研究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降解能力及成骨能力. 结果术后组织无明显排斥反应,8周牡蛎壳材料开始降解,16周材料基本降解,24周材料完全降解. 结论牡蛎壳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体内可以发生生物降解,能促进骨修复,成骨方式为传导成骨,呈内向性.

  • 牡蛎壳/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冯永增;彭磊;徐华梓;张宇

    目的 观察牡蛎壳/消旋聚乳酸复合人工骨(OPCB)修复兔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成骨能力,同时观察其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并评价其性能.方法 应用热致相分离法(TIPS)分别制得OPCB及纯消旋聚乳酸(PDLLA)多孔材料;将27只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3组,制作1.2cm的双侧桡骨干缺损并植入上述两种材料,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组,观察材料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及全身反应,于术后6、12、18周分别取材,作X线、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同时观察术后不同时期的组织反应、材料的降解、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OPCB及纯PDLLA植入动物体内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且OPCB材料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明显强于纯PDLLA 及空白对照组(P<0.05).术后18周时,植入OPCB材料的骨缺损基本修复,OPCB与宿主骨结合紧密;植入纯PDLLA材料的骨缺损部分修复;空白对照组则骨缺损断端只有少量骨生成,形成骨不连.同时OPCB材料植入后在6、12周分别可见吞噬有材料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18周时仍有部分复合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 OPCB材料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骨缺损修复能力,是一种良好的骨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 牡蛎壳与龙骨成分的分析

    作者:陈玉枝;林舒

    目的通过对牡蛎壳与龙骨成分分析,为牡蛎壳替代龙骨提供药用价值方面的依据.方法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法对闽产牡蛎壳与龙骨成分进行分析.结果牡蛎壳和龙骨的钙含量分别为39.78%±0.23%,31.98%±0.14%;两者均含有9种微量元素;龙骨含7种氨基酸,牡蛎含17种氨基酸.结论牡蛎壳与龙骨的无机元素成分基本相同.

  • 牡蛎的药用

    作者:潘文昭

    牡蛎壳味咸、涩,性微寒,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制酸止痛功效.但这里却介绍较少人知的,牡蛎肉的神奇养生效能.

  • 牡蛎抗氧化寡肽的提取分离研究

    作者:邵江娟;姚忠;吴昊;陈韬;陈建伟

    目的:研究牡蛎所含有机质的成分及活性.方法:以牡蛎壳粉为原料,水煎提取有机质,通过双缩脲法进行定性分析和含量测定,再通过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反向C8柱层析分离,得到牡蛎壳寡肽产品,并进行抗氧化性能考察.结果:牡蛎有机质提取物主要为寡肽类成分,总肽含量约为38.02%,产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结论:牡蛎壳寡肽是具有良好开发前景的抗氧化活性物质.

  • 气流粉碎技术制备牡蛎壳超微粉的工艺研究

    作者:秦贞苗;李海龙;赖伟勇;陈峰;张俊清;董琳

    目的 研究气流粉碎技术制备牡蛎壳超微粉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进料粒度、进料速度、粉碎压力和粉碎次数为影响因素,超微粉收得率和粉末平均粒径为指标,使用矩阵分析方法分析实验结果 ,确定牡蛎壳超微粉佳粉碎工艺.结果优选出牡蛎壳超微粉的佳气流粉碎工艺条件为:进料粒度100目,进料速度210 V,粉碎压力0.6 MPa和粉碎6次;微粉平均收得率为94.9%,平均粒径为2.448μm.结论 采用气流粉碎技术得到的牡蛎壳超微粉粒度分布均一,粒径符合要求,可以作为牡蛎壳超微粉碎工艺技术进行推广应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