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乙肝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的关系

    作者:俞俊霞;张春华;闫东霞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和超微病理学技术,分别检测随机选择的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其肝组织超微结构损伤.结果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线粒体肿胀、溶酶体增多、汇管区淋巴细胞浸润、Kupffe细胞增生、肝细胞淤胆和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呈正相关,但不呈直线相关(re=0.21,t=1.12,P>0.05);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内质网增生扩张、高尔基体扩张、贮脂细胞增生、毛细胆管扩张淤胆、毛细血管增生)无相关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和其肝组织某些超微结构损伤有相关性.

  • 肝血管瘤的动脉栓塞治疗(附6例临床报告)

    作者:张宏文;邓小军;吴青;彭秀达;谢卫华;熊丽华

    目的:探讨聚乙烯醇(PVA)颗粒栓塞肝动脉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治疗肝血管瘤6例,瘤体小2.1×1.8 cm,大10.5×12.6 cm,采用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插管,将导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主干,予以PVA颗粒栓塞.术后定期复查.结果:介入治疗后所有瘤体均有不同程度缩小,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VA颗粒栓塞肝动脉治疗肝血管瘤安全有效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 血管瘤 栓塞 治疗性
  • 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作者:闫战能;范兵;易春艳

    目的: 探讨肝局灶性增生的CT表现特点及其价值.资料与方法: 搜集本院从1996年1月至2004年6月行CT扫描,经穿刺活检或行手术证实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病例10例,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6例平扫为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时动脉期明显强化,且3例肿块内可见"星状瘢痕征",CT作出了准确的诊断,4例增强动脉期强化不是十分显著,未见"星状瘢痕征",CT诊断为肝癌可能性大,后手术证实为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结论: CT对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病灶的检出及定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反映该病的许多病理特征,但无明显的特异性,而放射性核素扫描阳性具有特殊意义,穿刺活检或手术为终的确诊依据.

  • 肝脏炎性假瘤的CT诊断(附5例报告)

    作者:张连平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IPL)的CT表现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和随访观察明确诊断为肝脏炎性假瘤的CT表现及病史资料.结果:5例病灶CT平扫均为低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无强化,门静脉期和延迟期病灶周边宽窄不一的强化带更显清晰,病灶内部呈不均匀强化,终不为等密度.其中2例病灶内缘呈棘状突起样强化;2例病灶呈由外向内的弥散强化趋势,但不完全充填病灶;4例病灶内部纤维成分呈网格状强化,1例呈线形强化,结论:肝脏炎性假瘤的CT增强扫描具有一定表现特点,但因IPL处于不同的炎症阶段致CT表现多样性而失去某些常见的表现特点时,明确诊断需病理活检.

  • 原发性肝尾叶间质瘤1例

    作者:严京哲;刘亚辉

    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是一组消化道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1],1983年由Magur和Clark[2]提出并命名.近年来,随着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应用,发现GIST起源于间叶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特征,可以向平滑肌、神经分化或不定向分化,是一种具有恶性潜能的胃肠道肿瘤,有独特的C-kit基因,表达CD117、CD34阳性.目前,GIST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3].GIST发生率较低,主要发生于消化道,其次是腹膜、肠系膜、腹膜后,近年来也发现发生于膀胱、胆管及阴道,罕见报道于肝,故对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胰外二科收治的该例患者进行讨论.现报道如下.

  • 异甘草酸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肝保护作用临床研究

    作者:张随玉

    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肝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确诊的75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8例,进行前瞻性研究,两组均给洗胃、导泻、应用特殊解毒剂、保护胃黏膜等相关治疗,治疗组应用异甘草酸镁,对照组应用硫普乐宁。动态监测肝功能各项指标,观察两组肝功能损伤发生情况及损伤严重程度评分,以及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肝功能损伤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评分2分的患者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肝功能损伤发生率:40.5%比63.1%,严重程度评分:2比10,均P<0.05),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d)及住院时间(d),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9.5±2.7比11.3±3.2,住院时间:11.5±4.8比14.9±5.2,均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对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致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 盐酸戊乙奎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自噬的影响

    作者:康于庆;苏丽东

    目的:观察盐酸戊乙奎醚对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肝组织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雄性 SD 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n=20):假手术组(S 组),缺血再灌注组(IR 组),盐酸戊乙奎醚组(IPHC 组)。各组再分为再灌注4h,测定各组血清中 LDH、CK 活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肝脏组织自噬小体。结果:IR 组4h 血清 LDH、CK 活性较 S、IPHC 组明显升高(P<0.05);IR 组荧光显微镜下自噬小体较 S、IPHC 组明显增加。结论: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致大鼠肝组织自噬水平增加。

  • 氟中毒的健康损害效应与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姜霞;杨雪;王秀琴

    本文就氟对骨骼和软组织的的损害效应及其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氟中毒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文献依据.

  • 女子肝肾先天说

    作者:魏攀

    从肾主封藏与肝主疏泄的肝疏肾藏调控机制论述妇女生理病理,认为独倡肾为先天之本或女子以肝为先天皆有失偏颇,女子应以肝肾为两先天.

    关键词: 先天 女子
  • 咪达唑仑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赵建力;王丽丽;刘保江

    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健康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咪达唑仑组(M组),每组18只.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做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与Bax蛋白表达量,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Sham组比较,各组肝组织Bcl-2、Bax蛋白含量、凋亡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R组比较,M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5).IR、M组各组内各时相以再灌注6 h高.结论 咪达唑仑可以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使肝细胞凋亡减轻,从而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慢性胃病从肝论治

    作者:张开强

    消化内科门诊诊治慢性胃病患者中大部分经B超、胃镜等诊断为慢性胃炎,包括功能性消化不良、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等,经本人临床探索与总结,发现胃发病与肝脾两者关系中,肝的疏泄功能占主导地位,柴胡疏肝散加减在治疗胃部疾病中疗效肯定.本文对肝胃关系以及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和肝胃郁热性慢性胃病的临床应用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从肝入手治疗慢性胃病的中医诊治提供参考.

  • 3000例肝活体组织穿刺检查术的护理

    作者:付兰香;许德军

    目的 探讨B超定位后一秒钟肝穿刺活检术的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0例肝穿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护理措施,总结肝穿术护理经验.结果 术前79%患者有紧张、恐惧心理;术后66%患者出现肝区疼痛、闷胀感等轻度不适,经相应的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痊愈,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 B超定位下一秒钟肝穿刺活检术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检查方法,科学、细致、人文化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附15例报告

    作者:郭建平;陈军

    目的探讨开腹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胆囊切除术致胆管损伤15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开腹胆囊切除术11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例.结果开腹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横断1例,行对端吻合;胆管壁损伤6例,修补放T管引流;其余4例再次手术行胆肠吻合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总管横断1例、肝总管电灼伤2例,行二期胆肠吻合术;胆总管被钛夹夹闭1例,行钛夹松开,胆囊管残端重新缝扎,所有病例均治愈.结论胆管损伤在术中早期发现并且妥善处理,可避免术后胆管狭窄的发生,术后发现者胆肠吻合疗效肯定.

  • 肝包虫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乌兰格日乐;金花

    目的:分析肝囊性包虫和泡性包虫的CT表现,讨论了CT对肝包虫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经手术证实的225例包虫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肝囊性包虫215例,单层性包虫143例,多发性包虫40例,含子囊型98例,钙化40例,合并感染15例,破裂15例.肝泡性包虫10例,大多呈密度不均匀的低密度浸润灶,病灶边界不清,包膜不明显,大部分钙化.结论:CT肝包虫分型及鉴别诊断都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肝包虫术前检查的主要手段.

  • 通过现代超声检查探讨中医学之肝胆相合

    作者:杨婷

    目的:通过现代超声检查对肝脏疾病对胆囊造成的影响,探析中医学"肝胆相合"理论的正确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肝脏疾病患者与60例未合并肝病的正常人群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均给予超声检查,对120例受检对形象的胆囊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分析,总结肝脏疾病对胆囊超声声像图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胆囊声像图异常者34例,对照组胆囊声像图异常者6例,两组胆囊声像图异常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中原发性肝癌、肝硬化、肝脏回声增粗以及脂肪肝患者的胆囊声像图异常率与正常患者相比明显较高(P<0.05).结论:肝胆结合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超声声像图像可指导中医肝病辨证分型,有助于中医临床实践.

    关键词: 超声 中医学
  • 从"卧则血归于肝"与"肝经当令"浅谈摄生养生

    作者:王国淼;刘明明;赵云洁;李勇

    目的:《黄帝内经》[1]讲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人生于天地之间,遵循自然界规律,方可身心康健,若违背阴阳术数,则身心俱疲.气血阴阳,乃人生之本,血能够滋养濡润脏腑、肌肉、筋骨.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人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日益增大,随着压力的增大,现代人对于和调五脏及摄生养生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而作为"罢极之本"的肝在养生调神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意在从"卧则血归于肝"理论及"肝经当令"两方面探讨肝脏与摄生养生之间的重要关系.

  • DSA下血管介入治疗肝癌肺癌临床研究

    作者:李刚;杨杰华;郭凤娟;任洪

    经血管介入治疗实体瘤为一新治疗方法,已成为肿瘤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在D.S.A实时导引下,由股动脉Seldinger法穿刺送入预成形导管至靶血管.肝癌超选至左、右肝动脉,好至靶动脉,肺癌至肿瘤供血支气管动脉,进行化疗药物灌注.药物为丝裂霉素(MMP)、卡帕(D.D.P)、5-Fu,肝癌全部进行碘油及明胶海绵(G.S)栓塞,肺癌一例行明胶海绵栓塞.共进行了16例治疗,观察1-6月.结论:肝癌、肺癌灌注化疗、动脉栓塞近期疗效确实.

  • 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瘤

    作者:王兴华;李立;陈新国

    目的探讨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肝转移瘤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二组,A组采用肝动脉内栓塞加腹腔干或脾动脉持续时辰灌注5-FU,5-FU使用时间为连续5天,灌注时间为10PM-10AM,B组单纯行肝动脉内栓塞化疗术.两组治疗间隔时间均为30-40天.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61.1%和45.0%,A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6.7%和27.6%,B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35.0%和10.0%,两组毒副反应无明显差别.结论肝动脉内栓塞并持续时辰灌注治疗肝转移瘤可提高生存率而不影响生存质量.

  • 招飞体检肝脾触诊淘汰率与效度分析

    作者:王维克;乔乐士;房崇智;焦宪凤

    目的通过对肝、脾触诊与B超检查结果的对比分析,为修订招飞内科相关体检条件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总结1999~2003年南京军区空军招飞体检资料,对2003年招飞内科肝脾触诊超标者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效度检验. 结果①肝脾触诊超标占内科总淘汰率的47.7%~49.6%;②在129例肝脏触诊超标者中,经B超测量径线超标者33例,符合率为25.6%;在141例脾脏触诊超标者中,经B超测量径线超标者76例,符合率为53.9%. 结论招飞体检肝脾触诊淘汰率高而效度低,与B超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差.建议在招飞体检肝、脾超标的医学鉴定中,以B超检测结果为准.

  • 招飞初检中使用B超探测肝脾下界的价值

    作者:王庆元;曹伟民;郭辉;陈伯生

    目的探讨招飞初检中使用B超探测肝脾下界的实用价值.方法在招飞初检中常规使用B超仪检查肝脾下界,代替医生触诊,统计初检、全面体检中漏诊和检查出入的人数,比较B超法与触诊法的优劣.结果B超检测1 618人,淘汰129人,防止了肝脾检查漏诊.结论在招飞初检中使用B超代替触诊检查肝脾下界准确可靠,方便易行,宜于推广.

3460 条记录 173/173 页 « 12...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