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微循环杂志

中国微循环

中国微循环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icrocirculation 중국미순환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科委
  • 主办单位: 江苏省微循环学临床应用实验培训中心(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微循环学会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8568
  • 国内刊号: 32-14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97
  • 曾用名: 微循环技术杂志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曹克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在评估血管病变和并发症中的意义

    作者:奕泉根;卢兴国;朱蕾;徐根波;张强

    目的探讨血浆凝血酶调节蛋白(PTM)在评估血管病变和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用ELISA检测PTM.结果大血管病变的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脑梗死和脑出血),PTM为轻度升高,平均水平均在35 μg/L以下.微血管病变性疾病(原发性慢性肾小球疾病、SLE尿蛋白阳性者、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和DIC),PTM中重度升高,平均水平全在40 μg/L以上,分别与大血管病变的各组疾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析病情进展和并发症PTM水平,原发性肾小球慢性疾病的肾功能衰竭组显著高于无肾功能衰竭组(P<0.01),SLE尿蛋白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组高于大血管病变组(P<0.01),DIC的PTM水平更是显著高于其他所有组别(P<0.01).结论检测PTM可评估大小血管病变和并发症,有实用的临床指导意义,并为研究病理生理与血管病变的关系提供新的思路.

  • PTCA前后t-PA及PAI-I的动态变化及意义

    作者:王临光;路雯;王海波;李先进;付强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成形术(PTCA)前后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PAI-I)的动态变化.探讨PTCA对机体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发光底物法对36例ACS患者在PTCA前及后4、12、24、48、72 h时间段测定血浆中t-PA和PAI-I的活性.结果 PTCA术后4、12、24、48、72 h t-PA活性明显降低,但术后24 h开始 t-PA活性呈逐渐升高趋势.PTCA术后4、12、48、72 h PAI-I活性明显升高,但术后24 h开始PAI-I活性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 ACS患者PTCA后存在着明显的纤溶功能低下,纤溶水平的高低与PTCA治疗效果及再梗塞发生有关.提示机体纤溶功能影响PTCA的手术效果.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研究

    作者:过晶;蒋锡初;游庆军;陈风;沈振亚

    目的观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2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入院后随机分为骨髓干细胞移植组(n=6)和对照组(n=16).干细胞移植组于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经冠状动脉注入;对照组按急性心肌梗死常规方法治疗.于入院后第10 d,术后2、4、8周,分别对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进行观察,并行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干细胞移植组术前及术后第两周与对照组的心功能及梗死面积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第4周,患者心功能较第二周明显改善(P<0.01);第六周优于第四周(P<0.01);术后第八周与第六周无明显区别,但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面积由术前的32.45%±6.5%下降至术后第4周26.23%±5.7%,第六周18.32%±5.34%;而对照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有效改善心功能,有望为心肌梗死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思路.

  • GDC栓塞术中颅内动脉瘤再破裂的原因、对策与结果

    作者:姜建威;Isabel Wanke;李新胜;吴震海;殷允娟

    目的探讨电解脱弹簧圈(Guglialmi detachable coil,GDC)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的发生率、原因、对策及结果.方法 302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行GDC栓塞术,其中8例发生术中动脉瘤再破裂.结果 2例由微导丝穿破动脉瘤壁引起,3例由微导管穿破动脉瘤壁引起,2例由置放首枚弹簧圈时顶破动脉瘤壁引起,l例术中自发破裂,所有病例均继续行GDC动脉瘤填塞.2例死于动脉瘤破裂后大出血,其他6例均康复没有留下后遗症.本组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发生率为2.6%,死亡率为25%.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术中引起动脉瘤再破裂是十分少见的,但大部分病例经过继续填塞GDC可达到完全填塞动脉瘤,且不留下后遗症.

  • 高血压病人阻力动脉重构和微血管功能障碍

    作者:骆秉铨;韩冰;林荣;赵爱亭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EH)阻力动脉重构及其微血管整合功能.方法对EH病人30例和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上肢节段性血压、Doppler超声、激光Doppler血流仪等无创性检查方法,评估阻力动脉结构、功能和微循环变化.结果①EH病人阻力动脉段向上延伸(P<0.05),包括微动脉和小动脉;②阻力动脉重构特征:小动脉管壁增厚(P<0.01)、壁/腔比值增大(P<0.01),腔径轻度减少(P>0.05);管壁僵硬度增加,脉波传导速度增快(P<0.001);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障碍和收缩作用减弱.③同时,皮肤毛细血管压升高(P<0.01),这与阻力动脉重构引起微循环"调节机制储备"受损和上游高血压跨壁传输作用的两种机制有关.结论高血压病人阻力动脉段向上延伸,伴存动脉结构、机械特性和血管舒缩运动异常,并导致微血管系统整合功能障碍.测定这些改变的相关指标,有助于评估微血管病变程度和降压治疗的外周效应.

  • 老年心瓣膜病所致顽固性心力衰竭短期血液透析治疗

    作者:纪义国;王晏平;王旭;邹作君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老年心瓣膜病顽固性心衰的治疗作用,从而寻找一种治疗老年顽固性心衰的较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研究26例老年心瓣膜病併顽固性心衰患者在血液透析前后的临床表现及血生化,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变化.结果血液透析可使老年心瓣膜病顽固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由100%下降至58.93%(P<0.01),结合手术可明显提高存活率及存活质量.短期血液透析可在短期内改善及纠正老年顽固性心衰患者血浆恶化的K+,Na+,Cl-,BUN,Cr,白蛋白及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II(AII)和醛固酮(ALD)的水平.结论血液透析可在短期内改善老年心瓣膜病顽固性心衰患者的临床状况及心功能,明显降低老年瓣膜病顽固性心衰患者的病死率.

  •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衰竭患者血B型脑钠肽水平

    作者:薄小萍;吴小庆;羊镇宇;王强;顾向红;王如兴;李肖蓉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合并不同程度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患者血B型脑钠肽(BNP)水平,探讨BNP水平可否作为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衰竭严重程度的临床判断指标和预后指标.方法筛选高血压合并左室舒张功能衰竭的患者121名,按临床心功能表现分为无心衰组50例、有充血性心衰(CHF)组50例和急性左心衰组21例,用美国博适-Triage干式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进行全血BNP测定.结果高血压左室舒张性衰竭患者,临床有充血性心衰(CHF)组血BNP水平较无心衰组明显增高(P<0.01),而急性左心衰组较另外两组血BNP水平更高(P<0.01).结论血BNP水平可作为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衰竭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和预后的判断指标.

  •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肝肾联合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顾元龙;刘敏丰;杜浩昌;方明;祝黎洁

    目的探讨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肝肾联合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肝肾联合移植病人术中应用CRRT的治疗过程和疗效.结果手术过程安全平稳,术中血流动力学和内环境紊乱能得以快速纠正,术后肝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技术(CVVH)能精确调控术中血流动力学和机体内环境,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有利于术后肝肾功能的尽快恢复,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 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彭玉梅;顾丽莉

    目的观察不同药代学参数靶控丙泊酚输注系统镇静时,对硬膜外麻醉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并确定血压降低50%的靶控浓度.方法 26例择期行硬膜外麻醉手术的病人,ASAⅠ~Ⅱ ,术中分别采用内嵌Marsh(M组)和Shafer(S组)丙泊酚药代学参数的TCI系统镇静,靶浓度从0.4 μg/ml开始,以0.4 μg/ml梯度逐渐上升,直至患者入睡,每个靶控浓度至少维持15 min以上.观察并记录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2)和镇静警醒(OAA/S)评分.结果 MAP随靶控浓度的升高而降低,M组和S组MAP大降低幅度分别为17%和26%,MAP降低50%的靶控浓度分别为7.3 μg/ml和4.5 μg/ml.结论硬膜外麻醉下靶控输注丙泊酚镇静时,达意识消失状态时的靶控浓度远低于EC50,镇静深度易于调控,血液动力学较稳定.但Shafer参数TCI系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大.

  • VEGF基因治疗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足甲襞微循环变化

    作者:高桂琴;刘杏香;曹薇

    目的观察患肢足大趾甲襞微循环血流状态、管襻形态及襻周状态以判断编码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的腺病毒载体(Ad-VEGF165)基因促进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rteriosclerosis obliterans,ASO)患者的患肢血管新生的疗效.方法将确诊的6例ASO患者的8条患肢血管狭窄严重或闭塞部位的肌肉内注射Ad-VEGF165 4.0×1012cfu(病毒颗粒/毫升),注射前后进行以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足甲襞微循环;下肢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液流变学.结果 6例8条肢体中临床显效4条,占50%,有效3条,占37.5%,无效1条,占12.5%.一月后所有经基因治疗的患肢足大趾甲襞微循环管襻数目增多,血流速度增快,红细胞聚集减轻,管襻周围渗出减轻.各项积分值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足大趾甲襞微循环,较手指甲襞微循环更能反应下肢的末梢循环改变,证实了Ad-VEGF165具有促进血管新生的作用.

  • 应用心功能Tei指数与血浆BNP水平变化评价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

    作者:冯小平;王临光;经先振;李桂金;路雯

    目的通过研究充血性心衰竭(CHF)中医辩证分型与脑钠肽(BNP)及心功能Tei指数变化的关系.评价心功能Tei指数和血浆BNP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中的价值.方法将80例CHF患者分为4个证型组,测量各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晚期血流峰值和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之比(A/E)、E峰减速时间(E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等参数及Tei指数.测定各组血浆脑钠肽(BNP)浓度水平,并与对照组(25例)相同的测定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CHF兼水肿血瘀症、兼血瘀证、兼阴虚证患者血浆B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CHF兼水肿血瘀症、兼血瘀证、兼阴虚证患者LVEF(%)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兼阴虚证组、兼血瘀证、兼水肿血瘀证组的A/E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0.01).Tei指数依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淤证、兼水肿血淤证逐渐升高(P<0.05).结论 BNP增高可能是CHF兼水肿血瘀证、兼血瘀证患者LVEF(%)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BNP增高可能是CHF患者A/E比值逐步增高而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逐渐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Tei指数结合BNP测定是综合反映CHF中医4分型心功能变化的可靠指标.

  • 血浆B型利钠肽(BNP)在心功能不全中的诊断和治疗效果中的应用

    作者:陶以嘉;李春庆;金伟东;庄瑞娟

    目的探讨血浆B型利钠肽(BNP)的水平与心功能分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美国博适(Biosite-Triagoe)床旁快速定量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诊断仪,测定368例心衰病人血浆中的BNP含量,其中20例病人于抗心衰治疗二周后复测血浆BNP,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浆BNP水平与美国NYHA(纽约心脏学会)心功能不全(CHF)的分级标准密切相关(P<0.05),心功能不全越严重,BNP值越高,而且反映心功能不全程度较超声心动图EF值更敏感,其中心功能Ⅲ、Ⅳ级各20例病人在经过抗心衰治疗2周后复测BNP,发现BNP都明显下降,但并不能降至正常.结论 BNP值可作为较可靠的心功能不全的早期预测参考指标,也可作为判断心衰严重程度和疗效以及预测预后的指标,而且操作简便,易于重复.

  • 舒血宁片的调血脂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作者:王永平;韩谷鸣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高血脂症患者血脂的调节和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 40例高血脂症患者口服舒血宁片连续服用50 d,在服药前后测定血浆TC、TG、LDL-C、HDL-C、8-表氧-PGF2α、MDA等指标变化.结果 1、高血脂症患者血浆8-表氧-PGF2α、MDA均明显升高(P<0.01,P<0.05).2、服药50 d后,血脂TC、TG、LDL-C水平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均<0.05).3、服药50 d后,血浆8-表氧-PGF2α明显降低(P<0.01),血浆MDA有下降趋势.结论 1、舒血宁片能够降低血脂水平.2、舒血宁片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3、血浆8-表氧-PGF2α测定优于MDA测定.

  • 急性胰腺炎早期红细胞比容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亚民;李玉明;季颖林

    目的通过对急性胰腺炎起病24 h内红细胞比容的检测,观察红细胞比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收集1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后24 h内红细胞比容的数据,以男性红细胞比容>43.0%、女性红细胞>39.6%作为增高的标准,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进行判断.结果血红细胞比容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测的敏感度为47.62%,特异度为72.38%,阳性预测值为25.64%,阴性预测值为87.36%.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时常见红细胞比容增高,但作为单一标准进行判断时,敏感性较低,其阴性预测值较高,提示红细胞比容低于标准时,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可能性小.

  • 热休克蛋白70对离体心脏心肌间质的保护作用

    作者:孙忠东;池一凡;夏家红;杨铁南;侯文明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对大鼠离体心脏心肌间质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16只,分为2组:对照组(C,n=8),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4 ml,24 h后取离体心脏灌注HTK心脏保护液,4℃保存3 h后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灌注KH液2 h;实验组(E,n=8),腹腔注射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24 h后取离体心脏,方法同对照组.以心肌细胞中HSP70含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组织羟脯氨酸(HP)、内皮素(ET)含量和心肌超微结构等作为观察指标.结果 HSP70含量E组与C组比较明显增高;E组心功能恢复方面优于C组(P<0.05),HP含量优于C组(P<0.01),ET含量低于C组(P<0.01),心肌超微结构损伤较C组明显减轻.结论 HSP70对供心心肌间质具有保护作用.

  •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作者:祝建中;赵基栋;苗宗宁;钱寒光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鉴定其表面抗原,用含2%胎牛血清以及50 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条件培养基诱导,诱导后细胞通过内皮细胞标志物KDR、FLT-1以及v-WF染色鉴定.结果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抗原CD29、CD44、CD105阳性,CD34、CD45、CD106以及HLA-DR阴性.诱导后细胞形态明显改变,内皮细胞标志物KDR、FLT-1以及v-WF染色结果阳性.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具有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的能力,可以作为干细胞治疗的一种有效来源.

  • PTX3对LPS诱导内皮细胞表达TF的影响

    作者:张园;邱健

    目的研究PTX3(pentraxin-3)对脂多糖(LPS)诱导内皮细胞表达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胰蛋白酶消化法原代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一期凝血法检测不同实验组TF促凝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TF抗原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TF mRNA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独加入SAP、CRP和PTX3的M199培养基中HUVEC TF促凝活性、抗原和mRNA表达未见明显改变(P>0.05);当与LPS共同培养6 h,每组HUVEC TF活性和抗原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 PTX3不影响内皮细胞TF促凝活性、抗原和mRNA表达,但参与LPS诱导的内皮细胞表达TF.

  • 愈心梗液保护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和线粒体超微结构及抗氧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剑刚;董国菊;史大卓;饶莉;刘桂华

    目的观察愈心梗液保护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心肌细胞及线粒体超微结构和抗氧化的作用.方法结扎Wistar大鼠冠状动脉造成实验性AMI心力衰竭模型,并使之长期存活.造模成功后,大鼠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即空白组、假手术(只穿刺不结扎)组、模型组、开搏通组、愈心梗液大、中、小剂量组.各给药组于手术即日起开始灌胃给药,连续4周.4周后麻醉处死大鼠,心脏组织切片处理后通过电镜和光镜观察心肌细胞及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及测定心肌细胞的横截面积、周长,同时测定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清中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结果动物造模4周后,大鼠心肌细胞中心肌纤维排列杂乱,图像系统测量显示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周长增加.与模型组比较,愈心梗液大、中剂量可显著降低大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周长和直径(和模型比较,P<0.01),减少大鼠心肌组织和血清中MDA的含量和升高SOD的含量.结论愈心梗液可抑制大鼠AMI后心肌细胞的代偿性增大,保护线粒体结构的相对完整性,提高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干预AMI大鼠心室重构VR的病理过程,有改善AMI后心力衰竭的作用.

  • Gq/11蛋白在实验性急性肺损伤大鼠小肠的表达变化

    作者:克拉拉·阿巴斯;张建龙;刘红英;李秀娟;张丽;陈蓉;王伟峰

    目的研究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大鼠小肠Gq/11蛋白的表达变化.方法 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尾静脉注射油酸(oleic acid,OA)复制ALI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C组)和油酸组(OA组),再根据观测时限再将OA组分为30、60、90、120 min 4个组.紫外法测定血管紧张肽转化酶(ACE)活性,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小肠黏膜的Gq/11蛋白含量.结果 OA各组随时间延长Gq/11蛋白含量较C组分别增加至(138.91±23.03)%、(143.99±23.01)%、(150.68±26.25)%、(173.05±21.51)%(P<0.05或0.01).OA组血浆和小肠LDH活性及MDA含量增高(P<0.05或0.01),血浆ACE活性较对照组降低(P<0.01),而小肠ACE活性则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1).结论 Gq/11蛋白表达上调在ALI并发小肠损伤中有一定作用.

  • 阿片δ受体激动剂预处理延迟效应保护大鼠心肌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水波;刘勇;殷桂林;张晓明;王荣平;张殿堂;胡健才

    目的探讨以阿片δ受体激动剂能否诱导心脏缺血预处理的延迟保护效应及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果.方法大鼠随机分4组,A、B组以阿片δ受体激动剂DADLE预处理(2 mg/kg),C、D组注射生理盐水,24 h后4组都制成离体心脏,低温缺血3 h,复灌1 h.观测心功能、ATP等.其中B、D组在缺血前以优降糖阻止心肌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开放.结果 A左室压力变化大速率恢复率和心肌ATP含量都高于B、C、D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 or P<0.05),而B、C、D组间无明显差异.A组心肌丙二醛含量与CK-MB漏出活性明显低于B、C、D组(P<0.01 or P<0.05).结论阿片δ受体激动剂可以诱导预处理的延迟效应,并减轻大鼠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而ATP敏感性钾通道参与介导其效应的机制.

  • 糖尿病心肌病变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符丽娟;王洪新;庞东渤;刘玉玲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过程中是否存在心肌细胞凋亡,探讨细胞凋亡在糖尿病心肌病变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饲养12周及24周,采用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DUTP缺口翻译法(TUNEL)及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检测糖尿病大鼠心肌病变过程中左室心肌的凋亡细胞.结果 STZ糖尿病大鼠12周时出现心功能异常并可见凋亡的心肌细胞,随病变的加重,24周时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增多;透射电镜检查,糖尿病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亦可见凋亡的心肌细胞(具有凋亡形态学特征).结论糖尿病心肌病变过程中存在心肌细胞凋亡且有加速趋势,心肌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糖尿病心脏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人胎脑神经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作者:尹晓娟;巨容;封志纯

    目的从人胎脑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并鉴定神经干细胞.方法采用包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的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从36周自愿水囊引产人胎脑纹状体中分离出神经干细胞,并观察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传代、分化潜能.结果从36周人胎脑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在无血清培养时细胞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该细胞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呈Nestin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含血清培养时诱导神经干细胞分化,分化后的细胞表达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特异性抗原.结论神经干细胞的存活和分裂有赖于EGF和bFGF的共同作用;36周人胎脑纹状体仍能培养出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

  • 树突状细胞转分化及其与肾脏疾病

    作者:张玉梅;赵亚鹏;周同;李晓

    自从细胞分化理论建立以来,人们普遍认为在哺乳动物体中只有胚胎干细胞才能分化产生不同胚层的各类细胞,成体组织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向其所在胚层的某些或某类细胞进行分化,不能跨胚层或跨系分化,而终末分化细胞在正常情况下是不能逆转其表型[1].然而近期研究发现,终末分化细胞在特定的生理病理情况下,可通过去分化和转分化,发生细胞表型改变,并转变为其他类型的组织细胞[2].如视网膜色素细胞可以转分化为晶状体上皮细胞、肌细胞转分化为脂肪细胞、内皮细胞转分化为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胰腺细胞和肝细胞的相互转分化等[3].本文就树突状细胞和转分化及其与肾脏疾病关系作一综述.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无复流发生机制及评价方法

    作者:王红;黄岚

    无复流(no reflow,NF)指冠状动脉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或闭塞病变已解除,且没有其他机械性阻塞的证据,但再通血管血流缓慢,冠脉循环所支配的心肌灌注不足的一种现象.临床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中NF并非少见,尤其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退化大隐静脉桥PCI治疗中,NF发生率可达10%~15%[1],甚至既往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病人行选择性PCI,也有2%~3%发生率.NF与左室收缩力下降、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不良左室重构及心脏破裂相关.随着PCI在临床大量开展,准确、及时判断NF,给予积极处理,对提高PCI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及预后十分重要.本文就PCI中NF现象及其评价做一综述.

  • 超选溶栓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12例临床观察

    作者:杜亚辉;庞志宏;陈为军;张英;罗军;李晓光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是由于血管闭塞、栓子栓塞、眼相对灌注压低、血管痉挛等原因造成的一种公认的预后不良的视网膜缺血性病变,导致视力障碍,致残率较高.近年来,我院采取经血管内超选眼动脉溶栓治疗该病,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R1315C de novo突变导致一例2M型血管性血友病

    作者:谢飞;王学锋;蔡晓虹;方怡;王振义;王鸿利

    目的对一例可疑血管性血友病患者进行鉴定和研究,以阐明其发病分子机制.方法采用vWF:Ag、vWF:CB、vWF:RCo和多聚体分析等实验对患者进行表型鉴定.PCR扩增患者vWF基因外显子28,并进行测序.结果患者vWF:Ag、vWF:CB、vWF:RCo均降低,vWF:Ag/ vWF:CB>2,多聚体分析显示存在大分子量段.患者vWF基因外显子28存在一杂合性de novo 4253C>T(R1315C)突变.结论我们首次在华人中鉴定到一例遗传性2M型vWD患者.R1315C de novo突变是该患者发病的分子机制.

  • HESR1基因在血管新生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斌;唐仕波;林少芬;肖迎;孟晶

    目的研究转录因子HESR1在血管新生中的作用.方法检测内皮细胞激活状态HESR1表达的影响,克隆HESR1基因,转染到HUVEC,绿色荧光和PCR观察HESR1在内皮细胞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它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boyden小室检测对细胞迁移的影响,建体外二维血管模型,观察HESR1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内皮细胞激活状态HESR1的表达下降,HESR1基因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减少血管新生.结论 HESR1基因通过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使内皮细胞从激活状态转入安静状态,减少血管的形成,维持血管的稳定状态.

  • cTnI( 28-110aa)-linker-TnC融合蛋白基因的构建、表达及鉴定

    作者:洪理泉;郑佐娅;赵卫国

    目的构建及表达人cTnI(28-110aa)-linker-TnC融合蛋白.方法应用PCR技术从人心脏cDNA文库中扩增出cTnI(28-110aa)和TnC基因,通过引物设计在两者之间加上 linker序列即编码19个中性氨基酸残基TS-(G4S)3-AC的序列,克隆PCR产物,并构建成pET28a-cTnI(28-110aa)-linker-TnC表达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表达菌株BL21 (DE3),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目的蛋白的表达, 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后检测其纯度和免疫反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cTnI(28-110aa)-linker-TnC融合蛋白的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高表达,在摇瓶中的表达量为20 mg/L,经一步NTA树脂亲和层析纯化,获得条带单一的目的蛋白,采用进口全自动免疫检测系统鉴定证实,目的蛋白有较高的免疫反应性.结论采用原核表达方法获得了具有高纯度和高免疫反应活性的cTnI(28-110aa)-linker-TnC融合蛋白.

中国微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