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中国微循环杂志

中国微循环

中国微循环杂志

Journal of Chinese Microcirculation 중국미순환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苏省科委
  • 主办单位: 江苏省微循环学临床应用实验培训中心(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中国微循环学会 江苏省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0.00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8568
  • 国内刊号: 32-147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97
  • 曾用名: 微循环技术杂志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微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曹克将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

    作者:翟年宽;陆树洪;华玉明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下肢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并大隐静脉曲张32例,共36条肢体行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并利用双向彩超和流速剖面图彩超等方法对疗效进行分析.结果随访率100%,时间2~22个月,全组病例小腿酸胀沉重感消失,无一例出现下肢肿胀,6条肢体溃疡愈合,35条肢体术后瓣膜功能恢复正常,1条肢体术后瓣膜功能接近正常,全组病例术后静脉返流量均值比术前明显减少(P<0.01)。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包窄术应成为治疗股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所致下肢血液逆流的标准术式。

  • 妊高征孕妇的甲襞微循环观察及临床意义

    作者:胡萍;许银平

    目的探讨甲襞微循环在妊高征孕妇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甲襞微循环电脑综合定量分析仪对48例妊高征孕妇及20例正常孕妇进行甲襞微循环观察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评分.结果妊高征孕妇甲襞微循环中管径变细、管襻缩短、流速减慢、红细胞聚集率增高,其变化程度随病情加重而显著,总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妊高征孕妇甲襞微循环中多项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其变化程度与病情轻重程度一致。采用甲襞微循环观察方法对妊高征孕妇的诊断、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该法简便宜行,有临床实用价值。

  • 巴曲酶治疗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秀云;杜桂芹;姒惠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抗凝溶栓疗效.方法本文对52例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随机、双盲分组用药,观察各组用药前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t-PA释放、PAI的活性.结果对照组只有全血低切粘度有显著差异;治疗组全血低切粘度和纤维蛋白原(Fg)有极显著差异,血浆粘度有显著差异.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第1d有显著差异,第5d有极显著差异.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活性,两组都无显著差异.结论巴曲酶(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疗效显著,血液流变学检测,t-PA的检查为急性脑梗塞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依据.

  • 高氧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陶连方;刘雨银

    目的探讨高氧液对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评价高氧液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脑梗死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Ⅰ组)和常规治疗+高氧液治疗组(Ⅱ组).治疗前后观察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结果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和血液流变性改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治疗前后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Ⅱ组较Ⅰ组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改善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氧液可以改善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及血液流变性,高氧液静脉输液给氧是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血液流变学改变

    作者:张一娜;崔璨;张亚清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异性.方法随机选取老年冠心病95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93例,糖尿病90例(其中合并冠心病40例),正常老年人50例.以LDYN6A型血流变测定仪测定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性,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运用SPSS软件行Dunnett检验.结果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组全血粘度(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红细胞电泳指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显著(P<0.05)。而三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高血粘度和高纤维蛋白原血症为老年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危险因素。

  • 络泰治疗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张双彦;白冰;胡丽宏

    目的探讨络泰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对临床应用络泰及丹参的两组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及血液流变学测定分析.结果络泰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0%,显效率6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0%,显效率23.3%,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除高切变率外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络泰组疗效优于丹参组,能够显著改善血液的流变性,且无明显的毒副作用。

    关键词: 络泰 冠心病 血流变
  •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新方法的建立

    作者:曲和平;郎黎明;贾奇志;刘慧

    心肌收缩性是决定心输出量的主要因素,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变化就是心泵功能降低,故心肌收缩障碍,是心力衰竭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

  • 茶色素对高血脂症及血流变性异常的疗效

    作者:冯磊光;李清玉;李杰;许淑华;张伟民;于亚滨;孙月艳

    本文观察了茶色素对心、脑血管病的血脂及血流变异常的临床疗效.

  • 血栓通注射液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任凤梧;景远;项聿华

    高脂血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它是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为探讨血栓通注射液(有效成份为三七总皂甙,主要成份为人参皂甙Rg1)对血脂的影响,对血液流变学明显异常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进行对比观察,现报告如下.

  • 增龄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微循环学变化规律的探讨

    作者:刘莹

    目的探讨增龄与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的变化规律.方法1705例健康人按年龄分组,分别测量不同年龄段颈总动脉血流量,血流速度,血管口径,血管壁波动范围,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甲襞微循环变化的各项指标.结果青壮年组与老年组比较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血液流变学及甲襞微循环各项指标均随增龄有明显变化.结论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性、微循环的变化与增龄密切相关.

  • 冠心病人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指标异常的研究

    作者:周志健;代志行;李晓云;常晓慧;李晨玲;高荣

    目的探讨冠心病人发病早期止凝血系统的变化及血栓形成的原因、发生机制与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t-PA、PAI活性),Laurell免疫火箭电泳法(vWF∶Ag、AT-Ⅲ含量),凝血酶空斑法(AT-Ⅲ∶C)对冠心病人组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检测.结果冠心病患者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PA、PAI、vWF∶Ag、AT-Ⅲ∶C、AT-Ⅲ∶Ag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UA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WF∶Ag、AT-Ⅲ∶C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t-PA、PAI、AT-Ⅲ∶Ag无显著性差异。AMI与UA组比较t-PA、PAI、AT-Ⅲ∶Ag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vWF∶Ag、AT-Ⅲ∶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AMI有纤溶系统抑制,凝血系统功能亢进等多因素异常。而UA是凝血系统功能亢进、纤溶系统变化不明显,这可能与冠心病的病情发展和严重程度有关。

  • 治偏灵对实验动物血液流变性及微循环的影响

    作者:卞慧敏;龚婕宁;张蕊;俞晶华

    目的探讨治偏灵的活血化瘀作用.方法以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的方法造成大鼠的血瘀证模型,观察治偏灵对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并以微循环显微镜观察该药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治偏灵能够降低血瘀证大鼠的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该药还能增加正常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的管径,加快微循环的血流速度.结论治偏灵具有良好的活血化瘀作用,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微循环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理.

  • 兔烧伤休克延期复苏微循环研究

    作者:范锟铻;李国辉;郭光华;杨鸿明;李悦

    目的研究兔烧伤休克延期复苏的时间界限及复苏补液和用药的较好方法.方法①实验1:6组大白兔,每组6只,全麻后致伤40%Ⅲ度.分别以致伤后Ⅰ组1/2h,Ⅱ组1h,Ⅲ组1.5h,Ⅳ组2h,Ⅴ组2.5h,Ⅵ组3h开始复苏.②实验2:4组大白兔,每组7只.均以致伤2.5h开始输液.液体性质分别为A组:生理盐水;B组:生理盐水+全血;C组:生理盐水+山莨菪碱;D组:生理盐水+全血+山莨菪碱.观察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测定毛细血管口径(VCD)、血流速度(BFV)及血流量(BFR).结果①Ⅰ、Ⅱ、Ⅲ组动物之间各项观测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Ⅳ、Ⅴ、Ⅵ组之间各项观测指标也无明显差异(P>0.05);但两大组之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BFV、BRF指标中,C组有一过性短暂上升,B、D两组于6h后上升与A、C两组有显著差别(P<0.05)。结论兔烧伤休克大致与达到2h即为延期复苏。在抗休克治疗中,胶体的补充是必须的,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在此效果不很明显。

  • 急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肾皮质局部血流量与球结膜微循环变化的研究

    作者:聂磊;刘久波;涂汉军;陈林;李茂玉;杨道华;易建华;杨青山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兔球结膜微循环(BCM)与肾皮质局部血流量(rRBF)变化的关系.方法用50%的甘油10ml/kg行兔后肢肌肉加压注射,建立ARF模型,观察不同时相BCM、rRBF、肾功能(血Cr、BUN)以及肾组织形态学的改变.结果ARF组肾组织出现严重损害,肾功能明显下降,BCM功能障碍,rRBF明显下降.BCM总积分与rRBF呈明显负相关(P均<0.05)。结论1、甘油所致ARF家兔BCM形态、流态、管周状态积分及总积分明显升高;rRBF降低;肾组织出现严重损害。2、肾局部微循环障碍可能是造成rRBF下降和肾组织形态学损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 微血栓形成与内皮细胞损伤间关系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作者:郭渝成;张为;陈莉;廉维;马布仁;曾祥元;余开选;邱蓉;李宜

    目的探讨内皮细胞损伤在微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动物实验部分用wistar大鼠制作微血栓动物模型,临床部分观察冠心病和高血压病患者.测定循环内皮细胞(CEC)、内皮素(ET)等相关因子,观察微血管内膜的组织学变化.结果微血栓形成动物及病人CEC、血浆TXB2、ET明显增高,而患者的内皮细胞舒张因子(EDRF)低于正常对照.结论微血栓形成与内皮细胞损伤关系密切,内皮细胞损伤可导致微血栓形成,微血栓形成又能造成内皮细胞损伤.

  • 心脉神口服液对低密度脂蛋白介导的内皮细胞分泌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影响

    作者:高凌云;何作云

    目的探讨中成药心脉神口服液(XMSol)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_LDL)致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细胞保护作用.方法进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体外培养;用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制备心脉神口服液(XMSol)含药血清;用放射免疫法等技术观察ox_LDL对VEC分泌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l(ET-1)的影响并研究心脉神口服液(XMSol)的保护作用.结果培养液中加有ox_LDL的VEC分泌的NO显著降低,分泌的ET-1明显升高.于加入ox_LDL之前预先加入XMSol或同时加入XMSol时,VEC分泌NO较单用ox_LDL明显升高,ET-1明显较低.结论心脉神口服液能拮抗ox_LDL致内皮细胞分泌NO下降和ET-1升高.

  • 实验性急性肾功能衰竭家兔肾组织学损伤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

    作者:刘久波;聂磊;涂汉军;陈林;杨道华;易建华;朱礼国;杨青山;李茂玉

    目的探讨实验性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兔肾组织形态学改变与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用50%的甘油10ml/kg行兔后肢肌肉加压注射,建立ARF动物模型,观察不同时相血液流变学、肾组织形态学以及肾功能改变.结果ARF组肾组织出现严重损害,主要为:肾小球轻度出血;肾小管广泛颗粒变性,部分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管腔闭塞;大量管型形成;肾小管轻度出血;肾间质水肿,炎性细胞浸润;肾血管瘀血,肾功能明显下降,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异常.结论1、甘油所致ARF兔血液流变特性明显异常;肾组织出现严重损害.2、ARF时血液流变特性恶化可能是造成肾组织形态学损害的直接原因之一.

  • 单纯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小肠粘膜细胞凋亡的比较研究

    作者:曹晓娥;安乐彬;沈淳;张国平;郑珊;金惠铭

    目的比较单纯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大鼠小肠粘膜细胞凋亡的变化,并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小肠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模型,取回肠段作连续切片,分别作HE染色和TUNEL、Bcl_2、Caspase_3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单纯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小肠粘膜损伤情况、粘膜细胞凋亡的变化以及Bcl-2和Caspase-3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1)随缺血时间延长,小肠粘膜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缺血再灌注组引起的损伤较单纯缺血1h及缺血3h都更为严重.(2)TUNEL染色显示,随缺血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数量增加,缺血再灌注组凋亡阳性细胞多.(3)随缺血时间延长,caspases_3阳性细胞增多,缺血再灌注组阳性细胞多;Bcl_2阳性细胞则呈现相反的变化.单纯缺血3h组和缺血1h再灌注2h组Bcl_2与Caspase_3蛋白的表达呈直线负相关(r1=-0.827,PP<0.05;r2=-0.998,P<0.01)。结论大鼠小肠单纯缺血及缺血再灌注都可造成粘膜的损伤,共同的表现为细胞坏死和凋亡,所不同的是单纯缺血所致的损伤以坏死为主,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损伤则以凋亡为主,凋亡原因之一是由于Bcl_2蛋白表达减少使Caspase-3大量激活。

  • 鲨鱼软骨粉对小鼠移植性淋巴瘤VEGF含量的影响及其与微血管的关系

    作者:蔡峥嵘;张国平;金惠铭;PF Davis;Yi He

    目的研究鲨鱼软骨粉对小鼠移植性淋巴瘤组织中VEGF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的关系.方法建立移植性小鼠淋巴瘤SRS模型.治疗组(n=6)喂鲨鱼软骨粉15d,剂量54mg/d,对照组(n=8)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肿瘤称重,切片作Ⅷ因子相关抗原染色,用电视图象处理系统作肿瘤微血管密度计数.用ELISA法定量测定肿瘤中VEGF含量.结果治疗组肿瘤重量缩小,VEGF含量明显减少,且与肿瘤重量与微血管密度间呈正相关(r=0.886,r=0.91,P<0.05).结论服鲨鱼软骨粉后SRS小鼠肿瘤生长抑制,微血管密度减少,这些变化与瘤组织中VEGF含量降低有密切关系。

  • TGFβ,ago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

    作者:邢飞虹;修瑞娟

    细胞周期是单个真核细胞生长和分裂成子细胞的过程,也是多阶段、多因子参与的精确而有序的调控过程(见图1)[1].细胞增殖是通过细胞周期实现的,癌细胞是细胞增殖失去正常调控的结果,所以研究如何控制癌细胞的增殖就必须深入地探讨癌细胞周期是如何调控的.

  • 细胞粘附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作者:黄怀宇;陈文煜

    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动脉粥样硬化由多因素引起,其发病机理到目前为止仍未完全确定,而脂代谢异常和局部血管的炎症反应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会出现多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脂质和纤维成分的增加,当它们的数量积聚到一定程度时,即会出现临床心、脑血管病变[1].在以前的研究中已经注意到细胞粘附分子(celladhesionmolecules,CAMs)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相一致,并认为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3].本文将对三种内皮细胞粘附分子即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_1,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ascularcelladhesionmolecule_1,VCAM-1)、E-选择素(E_selectin)以及它们在血液循环中的存在形式,即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可溶性E-选择(sE_selectin)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 虫类中药的临床应用

    作者:叶丽红;蒋建玲;王敬卿

    虫类药因其走窜通达,破血行血,化痰散结,疏逐搜剔之特性,深得广大临床中医师的重视,已成为临床各类疾患,特别是疑难顽疾的常用药,必用药.笔者现就临床常用虫类药的特性,溯源,临床运用现状,使用虫类药的临症要点加以归纳,与同道交流.

  • 细胞粘附分子与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顾秀峰;刘乃丰

    本文对细胞粘附分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并对有关粘附分子方面的治疗作了简要介绍.

  • 甲襞管襻畸形与血管的增生

    作者:刘育英

    甲襞管襻形态是微循环观察的重要指标,多年来由于对甲襞管襻形状改变发生的原因及其意义不十分明确,因而在微循环检查时对管襻形态改变或异常管襻增多没有合理的解释,对微循环形态异常是否能提供更多与疾病有关的信息认识不足,也未引起足够重视.经过我们多年来对甲襞微循环观察及有关资料的分析,对微血管异常及甲襞管襻畸形有些新的认识,或许通过对管襻畸形的分析,从中得到更多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的信息,以便使甲襞微循环检查得到更好地应用和推广.

  • 降脂通脉饮对高粘滞血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宋炳礼;张允萍

    高粘滞血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临床常采用扩容等方法治疗,常达不到预期效果.我们给患者服用我院中草药益气活血,滋肝补肾组方制成的"降脂通脉饮"治疗高粘血症,取得较好的疗效.服药前后进行血液流变学指标测定,结果有明显差异,现报道如下.

  • 降粘脂饮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血液粘度及血脂的影响

    作者:兰少红;王新月;姜波;原宏伟

    据文献报导,国内糖尿病患者已达二千万,其中60%以上合并高脂血症.治疗糖尿病患者的高脂血症有助于预防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等不良后果.本实验结果说明降粘脂饮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病人的血液粘度,调节异常血脂.

  • 洛汀新对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作者:谢连和;宋庭彦;宗子浮

    高血压患者常伴发脂代谢紊乱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这在临床工作者中已引起高度重视.现对我院36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口服洛汀新治疗,以观察其对血脂及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报告如下.

  • 67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检测及其分析

    作者:赵俊娟;屈爱春

    目的通过实验观察探讨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对67例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者分别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全血粘度、还原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与对照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使体内血液循环存在明显障碍,因此,改善微循环状态具有重要意义。

  • 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观察与探讨

    作者:朱俊英;蒋建玲;曲月英

    高粘滞血症是血液粘度异常综合征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发生于老年前期及老年期,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了解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为临床预防、诊断、治疗这些疾病可提供有价值的定量指标.本文对160例高粘滞血症患者血液流变学九项指标进行了观察.

  • 川芎嗪注射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及血液粘度的影响

    作者:李刚;赵冬梅;王冰凌

    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及血液粘度异常的患者,采用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发现其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液粘度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 急性脑血管痉挛鼠血浆和脑组织内皮素-1含量动态变化

    作者:孙保亮;张苏明;王敬茹;夏作理;杨明峰;邱平明

    内皮素 - 1( ET- 1) 为一种强烈而持久的内源性缩血管多肽 , 同时又具有细胞毒性等作用 . 我们利用颅腔闭合的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 ( SAH) 模型 , 观察了急性脑血管痉挛 ( CVS) 时血浆及脑组织 ET- 1含量的动态变化 , 以了解 ET- 1在 CVS及继发性脑损伤中的可能作用 .

  • 血液流变学的规范化与新进展

    作者:廖福龙

    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1986年提出"血液流变学测定标准化的建议",它是临床血液流变学规范化的依据.近年来,细胞流变学、分子流变学和血液流变学药物研究有较多进展.在21世纪,血液流变学应对亚健康研究和预防医学的进展作出新贡献.

中国微循环分期目录
期数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