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实验与检验医学

实验与检验医学杂志

Experimental and Laboratory Medicine 실험여검험의학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江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江西省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11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4-1129
  • 国内刊号: 36-129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4-94
  • 曾用名: 江西医学检验杂志
  • 创刊时间: 198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验与检验医学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西
  • 主编: 李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真空管采血顺序对电解质钾、钠测定结果的影响

    作者:周红辉;麦吕芬;李华

    随着检验项目的丰富,目前我院多数患者都采用软管双向针一针多真空管的采血方式。在含钾盐(EDTA-K2)、钠盐(枸橼酸钠)抗凝剂的真空管中,其钾钠离子浓度均高于人体正常值。本文旨在探讨在一针多真空管采血时,此种含抗凝剂真空管是否会对普通生化真空管造成交叉污染,进而引起电解质分析结果误差。以钾钠离子浓度测定为例,报告如下。

  • 564株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分布及耐药性回顾

    作者:邓峥;何祖光

    革兰阴性杆菌是医院感染重要的条件致病菌,随着有创通气、有创损伤开展,广谱抗生素的广泛使用,感染日益增多,为了解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现状,为临床抗感染提供依据,笔者对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医院感染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 溶血样本对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高晓晖;姜唯声;兰炜明

    血吸虫间接红细胞凝集试验(IHA)是检测血吸虫病人血清抗体常用的方法,广泛用于疫区血吸虫病人的筛查[1-3]。该方法在试验环节中影响因素较多[4,5]。溶血为血清学试验疑似干扰物质,在日常检验样本中常见,但目前市售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产品说明书并无相关说明,为探讨溶血样本是否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本文采用血吸虫间接血凝试剂对模拟溶血的血吸虫病人血清进行了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 一种含腐殖酸水溶肥料的经口急性毒性评价

    作者:吴争;丁晟;夏芝璐

    目的:对一种新型含腐殖酸水溶肥料进行小鼠经口急性毒性实验,为评价其安全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按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15193-2003)进行毒性试验和安全性评价。结果该受试物对雄性小鼠经口LD50为2.71g/kg BW,对雌性小鼠经口LD50为3.69g/kg BW。结论该受试物属低毒。

  • 江西南昌郊区松树花粉过敏原的分离与鉴定

    作者:罗忠勤;陈小文

    目的:对江西南昌郊区松树花粉的变应原组分进行分离及免疫学鉴定。方法提取松树花粉粗提液,然后通过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松树花粉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并测定其分子量,采用免疫印迹(West-ern-blotting)法鉴定其变应原成分。结果松树花粉粗提液有10余条蛋白带,其中分子量为12kD、26kD和100kD的蛋白可与松树花粉过敏性病人血清IgE 结合,其中26kD为主要变应原。结论对松树花粉变应原进行了初步的分离、鉴定,为进一步对松树花粉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初步的实验基础。

  • 细菌培养法与核酸(荧光PCR法)检测肺炎克雷伯菌的对比分析

    作者:杨剑;刘剑荣;黄永建

    目的:探讨培养及核酸检测两种不同方法进行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分析的相关性,为临床提供及时准确的结果。方法对本院68例疑似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病人采集送检的痰标本,采用细菌培养法及核酸(荧光PCR法)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统计分析。同时对荧光PCR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在68例痰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的结果,常规细菌培养法检出阳性33例,阴性35例,阳性率48.53%;荧光PCR法检出阳性49例,阴性19例,阳性率72.06%。对肺炎克雷伯菌标本DNA检测得扩增产物,对非肺炎克雷伯菌无交叉反应,其检测敏感性为1×103copies/ml。结论荧光PCR法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的阳性率高于常规细菌培养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检测时间短,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及时准确的结果。

  • 部分疑难二联体亲子鉴定浅析

    作者:夏邦勇;汤增秋

    目的:探讨增加检测位点对二联体亲子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AGCU 21+1 STR荧光检测试剂盒,将2例计划外超生不能下结论的单亲亲子鉴定案件检测位点增加至40个。结果22个检测位点中有一个矛盾位点且CPI值>10000的案件,增加检测位点至40个可增加下肯定结论的准确性;22个检测位点完全匹配且CPI值<10000的案件,增加检测位点至40个,CPI值>10000,可下认定亲缘关系的结论。结论增加检测位点后二联体的检测结果更准确,结论更可靠,可大大降低误判风险。

  • 梅毒血清固定与IL-2、IL-12及IL-10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徐刚;林壮;郑健英;梅淑清;刘海杰;李忠明

    目的:探究IL-2、IL-12及IL-10与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关系,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本中心180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IL-2、IL-12及IL-10的浓度,同时以180例梅毒阴转患者和180例健康献血者作为对照,对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L-2和IL-12明显低于对治愈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L-10明显高于治愈组和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和健康组的IL-2、IL-10及IL-1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TH1/TH2比例失衡可能是梅毒血清固定形成的重要因素。

  • 唐氏综合征筛查临界风险的产前诊断结果分析及临床意义探讨

    作者:游雪云;刘艳秋;吴敏

    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筛查临界风险的孕妇行介入性产前诊断对检出胎儿异常和降低出生缺陷的作用。方法利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对孕15~20+6周孕妇进行血清生化标志物甲胎蛋白(AFP)、游离雌三醇(uE3)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浓度测定,结合孕妇年龄、孕周、体重、既往妊娠史、有无糖尿病、吸烟等因素,运用LifeCycle风险评估软件计算风险率,对临界风险孕妇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行羊水穿刺,进行染色体检查,并追踪其产后情况。结果筛查11062例孕妇,共筛出临界风险孕妇685例,其中257例行羊水穿刺染色体核型分析,彩超畸形筛查和定期随访确认,10例存在染色体异常。结论对孕中期临界风险孕妇进行介入性产前诊断,有利于提高胎儿唐氏综合征的检出率,降低漏诊率,从而有效地降低唐氏儿的出生率。

  • 急性失血患者接受不同量单纯红细胞输注后发生的血液学指标变化分析

    作者:刘丽雅

    目的:研究急性失血病人接受不同量单纯红细胞输注后发生的血液学指标变化。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失血病人25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A组与B组,每组各128例,A组给予2~8U红细胞悬液输注,B组则采用大于10 U的红细胞悬液输注,比较分析两组输注前后多项血液学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 A组红细胞输注前后PT、APTT、Fg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 组输注前后PT 、APTT、Fg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 A组红细胞输注前后Hb、HCT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PLT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 组红细胞输注前后Hb、PLT、HCT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A组红细胞输注前后血钾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是血钙、血钠没有明显的变化(P>0.05);B 组红细胞输注前后血钾、血钙指标变化存在明显差异(P<0.05),但血钠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加强血液学指标监测,对急性失血病人输血具有积极的意义,可以确保患者输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为病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给予保障。

  • 腹部肿瘤患者腹腔引流物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勋松;金国斌

    目的:分析我院腹部肿瘤患者术后腹腔引流物常见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用MicroScan Walkaway 40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引流物分离病原菌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结果的统计分析。结果在194株分离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62.9%),其次革兰阳性球菌(27.8%)和真菌(9.3%)。大肠埃希菌(38.7%)和肠球菌属(20.6%)是腹腔引流物的主要的病原菌,53.3%的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敏感;45%的肠球菌属表现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结论腹部肿瘤术后腹腔感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临床应高度重视并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抗生素。

  • 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朝

    目的: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免疫球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0例急性期手足口病患儿(手足口病组)与60例体检儿童(对照组),以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CRP与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水平。结果手足口病组入院时hs-CRP、IgM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手足口病组轻症型、重症型hs-CRP、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IgG、Ig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手足口病组重症型hs-CRP、IgM水平均高于轻症组(P<0.05),IgG、IgA水平低于轻症组(P<0.05)。结论手足口病患儿患病后hs-CRP、IgM升高,IgG、IgA下降,检测免疫球蛋白与hs-CRP能作为手足口病诊断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 转移性肺癌和非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

    作者:舒宇;林家坤;谢丽莹;易健健

    目的:探讨转移性肺癌与非转移性肺癌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对45例转移性肺癌患者,40例非转移性肺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空腹抽血,采用北京普利生公司的LBY-N6C型血液流变仪检测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沉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赛科希德公司的SF-8000型血凝仪测定其纤维蛋白原含量。结果两组肺癌患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转移性肺癌组的血浆黏度、血沉及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转移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全血表观黏度(高切、低切)、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指数较非转移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纤维蛋白原含量异常与肿瘤进展程度呈正相关性,为早期药物干预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 降钙素原在感染性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早期诊断的价值

    作者:何华;江丽霞;张小玲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为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患儿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案和理论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的100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根据临床诊断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入院时即检测血清中的PCT含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组血清中PCT阳性率为86.7%,非感染组阳性率为10.0%,感染组的PCT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CT在细菌感染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明显升高,因此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中,血清PCT可以作为新生儿感染的早期检测指标,有助于患儿的治疗和康复。

  • 沉降式制片技术在痰找抗酸杆菌中的应用

    作者:曾江;罗一钧;彭海英

    目的:探讨沉降式制片技术在痰找抗酸杆菌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取晨痰标本应用沉降式制片技术与传统痰涂片方法检测做比较。结果在本次实验收集的93例痰找抗酸杆菌标本中,通过沉降式制片技术诊断的阳性标本为44例,阳性率为47.3%,而传统方法制片技术诊断的阳性标本为22例,阳性率为23.7%,经卡方检验,χ2=11.3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沉降式制片技术诊断的阳性率高于传统方法制片技术的阳性率。结论沉降式制片技术痰抗酸染色可避免红细胞等干扰,使制片为较标准化,且其阳性率明显高于传统痰涂片法。

  • 捐献血小板后献血者血细胞计数的变化

    作者:徐春;赵华英;郑贺鸣

    目的:对比分析捐献单剂量及双剂量单采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探索其安全可行的间隔期。方法将捐献单剂量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50例定为第1组,捐献双剂量单采血小板的献血者50例定为第2组,采用SPSS统计软件对献血者不同阶段的血液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二组献血者在采集后30min,血小板计数较采集前明显下降(P<0.05);在采集后14d,第1组献血者血小板的计数已恢复到采集前的水平(P>0.05);第2组献血者血小板计数仍未能上升到采集前水平(P<0.05);在采集后28d,血小板的计数已恢复到采集前的水平(P>0.05)。二组献血者RBC、HGB、HCT、WBC在采集前后的不同时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捐献单剂量血小板的间隔期至少应为14d,而捐献双剂量血小板间隔期至少应为28d。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胡凯;袁光勇;邓文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荧光免疫定量测定法对临床322例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清PCT检测,并比较其在细菌与病毒感染中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中PCT值<0.5ng/ml 143例(44.4%);血清PCT在细菌感染组中的阳性率(86.8%)高于病毒感染组(5.9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CT对细菌感染的灵敏度为86.8%,特异度为93.6%,阳性预测值为95.5%,阴性预测值为81.8%,诊断符合率为89.4%。结论血清PCT可用于病毒与细菌感染间鉴别诊断,亦是细菌性感染的较灵敏、特异指标。并且动态监测血清PCT对疾病感染的严重程度、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用药具有重大意义。

  • 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联合检测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儿童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志军

    目的: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 )浓度和血液白细胞总数的动态变化对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儿童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儿科门诊和住院部诊治的细菌性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58例患者为细菌组,在同期诊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中随机抽取患者46例为支原体组,两组均在用药前和治疗7d后取静脉血液测定血清CRP浓度和血液常规。结果58例儿童细菌性肺炎患者中血清CRP升高56例(96.56%),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42例(72.41%);46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血清CRP升高15例(32.61%),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13例(28.26%)。细菌组CRP明显高于支原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儿童细菌性肺炎患者中血清CRP阳性率为8.93%,血液白细胞阳性率为12.50%;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中血清CRP阳性率为4.35%,血液白细胞阳性率为2.17%,两组阳性率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动态监测血清CRP浓度可以为早期细菌感染和支原体感染儿童患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依据,并可指导临床用药。

  • 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T-1800i检测中单核细胞假性增高的原因

    作者:詹燕婷

    目的:探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T-1800i测定血常规单核细胞假性增高的原因,避免误诊、漏诊。方法采用SysmexXT-1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外周静脉血进行白细胞分类,对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的标本及时进行手工分类镜检,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当患者血液中存在中性粒细胞核左移、异型淋巴细胞(尤其是单核细胞型异型淋巴细胞)、原始及幼稚细胞、有核红细胞等细胞时,仪器分类会出现单核细胞的假性增高,而且比例越高,结果差异越大。结论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当单核细胞比例增高时,其分类结果不可靠,必须进行手工分类镜检加以纠正,避免异常血细胞漏检。

  • 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对宫颈癌筛查研究

    作者:刘珂;邹志宁;邓琼琼

    目的:评价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CT)对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的效果。方法对妇产科门诊的1380例病人分别进行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DNA检测,以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结果高危型HPV-DNA阳性率26.74%,病理学检查CINⅡ及其以上病人为51例,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 CINⅡ及以上为阳性,薄层液基细胞学、高危HPV-DNA和高危HPV-DNA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方法的敏感度分别为82.35%、86.27%、96.07%,特异度分别为86.38%、83.52%、80.36%,正确诊断指数分别为68.73%、69.79%、76.43%。结论高危型HPV-DNA检测联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中有很高的敏感度和正确诊断指数。

  • 2579例血清总胆汁酸测定结果分析

    作者:吴瑞宗;王艳;刘鹏程

    目的:分析引起血清总胆汁酸(TBA)增高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浒坑钨矿职工医院报告的2579例血清TBA测定结果。结果158例患者血清TBA水平高于参考区间上限,包括各类肝胆疾病共83例,此外还有心脑血管疾病、胃肠道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肝外肿瘤等。结论引起血清TBA升高的原因很多,尤其是很多肝外疾病,这在临床分析血清TBA结果时应给予注意。

  •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耐药现状分析

    作者:赵晓红;马小波;梁朝霞;张国明;张高明

    目的:分析本院木糖氧化产碱杆菌的耐药状况及临床分布,并探讨临床对策。方法对本院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微生物室分离的木糖氧化产碱杆菌临床资料统计分析,采用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测定其对相应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与临床医生广泛沟通并回访。结果近2年分离出木糖氧化产碱杆菌64株,除氨曲南、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和头孢他啶耐药率在38%~78%外,对头孢曲松等11种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90%以上。通过与临床医生沟通,发现并非对所有分离出该菌的患者都针对性进行了抗菌治疗,且治疗方案多样。结论对临床分离的木糖氧化产碱杆菌是否抗菌治疗,需与临床医生紧密沟通,结合标本类型及患者的临床感染表现具体分析。

  •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联合检测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作者:邹前芽;曾晓燕;刘国忠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FA)、维生素B12(VitB12)之间的关系及其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方法对96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组),140例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和169例正常非孕组,应用日立7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及西门子ADVIA centarXP全自动化学发光仪分别检测妊高症组、正常妊娠组及正常非孕组的血清Hcy、FA、VitB12三项生化指标,并比较分析三组之间的数据差异。结果正常非孕组与正常妊娠妇女(对照组)的血清Hcy、FA、VitB12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高组血清Hcy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FA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妊高组患者血清Hcy浓度与血清FA浓度呈负相关(r=-0.626,P<0.01);妊高组患者维生素B12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血清Hcy浓度增高与FA水平下降是妊高症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检测血清Hcy和FA浓度可作为评价和预测妊高症一个敏感可信的指标。

  • 糖尿病患者3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玉宇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b)、胰岛细胞抗体(ICA)和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自身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DM分型将95例DM患者分为T1DM 48例和T2DM 4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研究对象GAD-Ab、ICA和IAA等指标的差异。结果 GAD-Ab、ICA和IAA单独检测,T1DM组各指标均高于T2DM组及对照组(P<0.05);T1DM组GAD-Ab的阳性率高于ICA和IAA(P<0.05);GAD-Ab+ICA+IAA联合检测的阳性率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 GAD-Ab、ICA和IAA单项检测可作为DM分型诊断的参考依据;GAD-Ab+ICA+IAA联合检测可降低漏诊的风险,提高对TIDM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特异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关键词: DM GAD-ab ICA IAA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与骨髓液稀释细胞形态学的鉴别诊断

    作者:吴芹;冯春艳;张婧

    目的:将再生障碍性贫血(AA,再障)和骨髓液稀释的细胞形态学进行鉴别诊断,提高临床诊断准确率。方法对56例再障患者和82例骨髓液稀释患者的骨髓片进行造血细胞系、非造血细胞系和外观等进行比较。结果骨髓液稀释患者骨髓片中中性分叶核细胞显著高于再障患者、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再障患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髓液稀释患者骨髓片中未见网状、组织和脂肪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再障患者骨髓片中有骨髓小粒和油滴,而骨髓液稀释患者骨髓片颜色鲜红,有较多血凝块。结论鉴别再障和骨髓液稀释主要依据是中性粒细胞杆状核与分叶核的比值、淋巴细胞比例及骨髓小粒和油滴的分布。

  • 不同分离制备时间对凝血因子Ⅷ含量的影响探讨

    作者:尤榕;黄丽红;黄智君

    目的:分析不同分离时间制备新鲜冰冻血浆(FFP)对凝血因子Ⅷ(简称Ⅷ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按不同分离制备时间(6~8h、9~12h、13~18h)分为3组,对3组新鲜冰冻血浆产品进行凝血因子Ⅷ含量检测。结果3组不同时间分离制备FFP的凝血因子Ⅷ含量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F=35.07,P<0.05,有统计学意义;再进行两两比较,发现第1组vs 第2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第1组vs 第3组和第2组vs 第3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际采集、制备FFP全过程中,应严格把控各个环节上的关键点,加强对采血、分离制备、速冻的时间和贮存、运输、离心、速冻温度的控制;确保在12h内制备的FFP的凝血因子Ⅷ的质量,既满足临床输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又能满足临床对FFP需求量。

  • 南昌市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抗AB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徐秀云;周根水;童小燕;刘昕

    目的:了解南昌地区母婴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HDN)中,抗AB检出率及患儿血型分布特点。方法对2010年12月至2013年3月期间入院诊断为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血液标本进行“三项试验”。结果在1235例ABO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患者中,检出抗AB阳性共245例,检出率为19.84%;其中A型患儿167例,占抗AB阳性病例中的68.16%;B型患儿78例,占抗AB阳性病例中的31.84%。结论南昌地区新生儿ABO溶血病患儿中抗AB阳性的检出率为19.84%,其中有91.43%的病例年龄集中在出生一周内,抗AB阳性的A型患儿明显多于B型。

  • O型孕妇IgG抗体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的关系探讨

    作者:金桂荣;何俊;刘墅竹;姜琪

    目的:探讨O型孕妇产前免疫性IgG抗A(B)效价与新生儿溶血病(HDN)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O型血孕妇产前IgG抗A(B)效价609例,统计和回顾性分析IgG抗-A(B)效价≥64的O型血孕妇所生新生儿HDN血清学检测结果251例。结果609例夫妇ABO血型不合中,O-A、O-B、O-AB组合分别占43.68%、43.19%、13.14%,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64的病例占50.58%;251例IgG抗-A(B)效价≥64的O型血孕妇所生新生儿做HDN血清学检查,新生儿HDN发生率为25.50%。结论 HDN发生率随着孕妇血清IgG抗-A(B)抗体效价水平的增加而升高。

  • 三种心肌标志物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

    作者:王恒秋;刘雨峰;王双

    目的:探讨Mb、CK-MBmass和cTn-I对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技术检测疑为AMI病例1368例的血清Mb、CK-MBmass和cTn-I,统计计算该三个指标对诊断AMI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结果预期值、阴性结果预期值、总有效率、平均开始升高时间、平均达峰值时间、平均开始下降时间和平均复常时间,并进行比对。结果 AMI发生1h、2h、3h和6h的灵敏度(%),Mb、CK-MBmass、cTn-I分别为19.78、41.76、74.73、100,6.59、32.97、49.45、91.21,12.09、30.77、54.95、91.21。特异性(%),Mb、CK-MBmass和cTn-I分别为82.85、84.34和100。阳性结果预期值(%),Mb、CK-MBmass和cTn-I分别为94.79、95.60和100。阴性结果预期值(%),Mb、CK-MBmass和cTn-I分别为100、90.41和100。总有效率(%),Mb、CK-MBmass和cTn-I分别为95.26、88.73和100。平均开始升高时间(h),Mb、CK-MBmass和cTn-I分别为1.95±0.97、3.51±1.52和3.56±1.57。平均达峰值时间(h),Mb、CK-MBmass和cTn-I分别为6.45±0.58、17.05±5.06和17.08±5.09。平均开始下降时间(h),Mb、CK-MBmass和cTn-I分别为7.32±0.67、27.18±6.23和17.25±5.34。平均复常时间(h),Mb、CK-MBmass和cTn-I分别为25.76±3.65、70.98±7.47和161.61±66.34。结论对诊断AMI,灵敏度依次为Mb、cTn-I和CK-MBmass,特异性依次为cTn-I、CK-MBmass 和Mb,阳性结果预期值(%)依次为cTn-I、CK-MBmass 和Mb,阴性结果预期值(%)依次为Mb、cTn-I和CK-MBmass,总有效率(%)依次为cTn-I、Mb和CK-MBmass。对诊断再梗死和评估溶栓效果Mb佳。胸痛发生后9h,如果cTn-I检测仍为阴性,可否定AMI。对诊断AMI,三种心肌标志物应联合检测。

  • 中性粒细胞CD64定量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蔡鹏威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CD64定量检测在感染性疾病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382例ICU住院患者,将其分为非细菌感染组、局部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同期选取30例健康体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同时检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及中性粒细胞比例(NE%)、C反应蛋白( CRP)和降钙素原(PCT)。结果局部感染组和脓毒血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WBC、NE%均高于健康对照组及非细菌感染组(P<0.05),脓毒血症组的中性粒细胞CD64、PCT、CRP、WBC、NE%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中性粒细胞CD64的ROC曲线下面积大(0.903),当其临界值取1500 MESF时,敏感性为94.5%,特异性为90.6%。结论与PCT、CRP、WBC及NE%相比,中性粒细胞CD64可作为检测和监测感染性疾病的敏感指标。

  • PCT、hs-CRP和IL-6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作者:赵丽玲;王晓磊

    目的:通过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血清中的PCT、hs-CRP和IL-6的水平,探讨其在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24例,并按照Fine危险分层分为重症肺炎组(A组,Fine危险分层Ⅲ、Ⅳ、Ⅴ)54例和一般肺炎组(B组,Fine危险分层Ⅰ、Ⅱ)70例,另选健康对照组(C组)68例,同时检测入选者血清中的PCT、hs-CRP和IL-6的水平,并用统计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三组的PCT、hs-CRP和IL-6的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的阳性似然比为8.70,特异度为90.2%,明显高于hs-CRP和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CT和hs-CRP的敏感度为85.3%和82.3%,高于IL-6的敏感度70.6%,阴性似然比分别为0.16和021,明显低于IL-6的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PCT、hs-CRP和IL-6对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PCT水平对肺炎的严重程度有更好的评估作用。

  • 心电图诊断高血钾与血清钾浓度对比分析

    作者:邓星;余蓉;邱少红;李传珩;王勇;刘萍

    目的:探讨部分血清钾浓度达危急值检验结果而心电图无特征性高血钾改变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血清钾大于5.5mmol/L,采血同时已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的患者。结果13例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血清钾达7.0mmol/L以上,其心电图报告结果为T波高尖,呈“帐篷状”T波等特征性高血钾心电图改变,符合率为17.1%;其他非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63例,血清钾大于5.5 mmol/L但小于7.0mmol/L,心电图无特征性高血钾电生理表现,符合率为0%,经χ2检验,P<0.01,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有特征性高血钾心电图改变的13例中,因就诊不及时抢救无效死亡5例,患者心电图均有明显高血钾特征性电生理改变。只有血清钾升高而无心电图特征性电生理改变者无一例死亡。结论血清钾浓度正常时与心电图改变有很好的一致性,随着血清钾浓度的增高(小于7.0mmol/L或大于7.0mmol/L)时,心电图特征性高血钾电生理改变程度有所不同。鉴别诊断高血钾与假性高血钾,心电图较血清钾测定更具有临床价值。当我们报告血清钾的危急值(>5.5mmol/L)与心电图报告不符时,临床医生不能仅凭心电图未出现典型电生理变化而全盘否定检验科的结果,而应密切观察病情,以免血清钾进一步上升,终导致心肌细胞内钾离子升高,出现病情恶化,酿成医疗纠纷。同时检验科应多方征求临床专家意见,适当修改危急值报告范围,以免危急值报告的过度泛滥,反而影响临床医生的判断,造成病人的恐慌。

  • 贫血对PT和APTT检测结果的影响

    作者:匡芳梅;赖兰英

    目的:研究贫血患者红细胞压积(HCT)降低,对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果的影响,以指导临床检验工作。方法选择贫血患者123例,所有患者采集两管血:一管按照标准的抗凝剂与全血比值为1:9进行采血,检测其PT与APTT的值,作为对照组;另一管则按公式:抗凝剂量(ml)=0.00185×采血量×(100-患者红细胞压积)求出校正采血量,按校正采血量进行采血,检测其PT与APTT的值,作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不同程度HCT时两组PT与APTT值的差异。结果当HCT≥0.25时,两组PT与APTT的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T<0.25时,观察组的PT与APTT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贫血的患者(HCT<0.25),常规采血方式检测PT和APTT会导致数据偏低,需校准采血量,以提高PT、APTT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 贫血 HCT PT APTT
  • 高校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糖相关分析

    作者:杨德远;邹晓艳

    目的:了解高校教职工中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糖的相关性,为糖尿病治疗提供更科学合理的客观依据。方法两组调查者空腹抽取静脉血,分别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浆葡萄糖(FPG),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组HbA1c、FPG、TC、TG、LDL-C的浓度显著增高,HDL-C 血清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A1c与FPG显著正相关(r=0.698,P<0.01)。对照组HbA1c与FPG正相关,与其他指标无相关性。结论高校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和脂质代谢异常情况好于其他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与血脂血糖联合检测在高校糖尿病预防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探讨

    作者:池春燕;陈荇

    目的:动态观察微柱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检测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以探讨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ABO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将婴幼儿分为Ⅰ组(0~6个月)、Ⅱ组(6个月后~1周岁)。应用微柱凝胶法分别对Ⅰ、Ⅱ组婴幼儿的ABO血型进行鉴定,正反定型不相符者,使用盐水试管法进一步鉴定。结果采用微柱凝胶法对婴幼儿ABO血型进行正反定型,Ⅰ组正反不相符率较高,为63%;Ⅱ组正反不相符率大幅降低,为17%,而用盐水试管法(4℃)离心2~3次后,正反定型基本相符。结论微柱凝胶法给ABO血型的鉴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由于婴幼儿在出生4~6个月后ABO血型抗体才基本产生,有的效价仍较弱,所以还必须结合盐水试管法加以鉴定,以确保婴幼儿ABO血型鉴定的正确,保证儿科临床输血的安全。

  • 群体反应性抗体特殊检测结果的探讨

    作者:聂益军;张琼

    目的:通过对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on antibodies,PRA)特殊结果的探讨,了解PRA抗体产生及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学基础理论。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gG 抗体的水平及其特异性变化。结果无传统致敏因素受者156例中3例产生PRA抗体,百分比为1.92%;产生PRA抗体再次复查者68例中15例PRA抗体特异性发生改变,百分比为22.06%;再次移植受者15例中3例未产生PRA抗体,百分比为20%。结论(1)除妊娠、输血、移植外,感染也可导致机体产生PRA抗体;(2)PRA抗体的产生是一个复杂的机体免疫反应;(3)除PRA抗体外,其它因素(如MICA抗体、次要组织相容性抗体等)也可导致排斥反应的发生。

  • 血清CysC检测在糖尿病和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姜燕

    目的:探讨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在肾功能早期损害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公司IMMAGE800特定蛋白仪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EROSET2000对120例患者血清CysC、尿素氮(BUN)、肌酐(Cr)、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2-微球蛋白(β2-MG)进行检测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肾功能早期损害时CysC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其阳性检出率高于血清BUN、Cr、RBP和β2-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ysC在糖尿病和高血压肾功能早期损害时均能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是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的一项敏感指标,对于及早发现肾功能损害,监测肾功能改变及其恶化程度,指导临床治疗改善预后非常有益。

  • HCCR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华;钟白云;张秋焕

    目的:探讨人宫颈癌基因(human cervical cancer oncogene,HCCR) mRNA在原发性肝细胞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HC)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检测PHC癌组织、癌旁肝组织和肝硬化组织及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HCCR mRNA表达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 HCCR mRNA 在PHC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为0.83±0.10,癌旁肝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为0.12±0.07,肝硬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强度为0.57±0.12,三组均数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BMC中,肝癌患者HCCR mRNA的表达强度为0.55±0.06,肝硬化患者HCCR mRNA的表达强度为0.34±0.04,而正常人未检测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HC和肝硬化患者的组织和PBMC中HCCR表达明显增高,HCCR基因可能参与了PHC的发生与发展,其与PHC的恶变演进有一定的相关性。

  • 布鲁菌常规检测与结果分析

    作者:廖晚珍;曾令兵;胡妮娅;胡雪飞;彭卫华;孙爱娣;余阳;刘洋

    目的探讨简便可靠实用的布鲁菌早期检出方法,为布鲁菌病的及时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BACTEC 9120或BACT/ALERT 3D 等系统进行血或骨髓培养,然后取阳性瓶增菌液转种血平板和巧克力等平板,再经VITEK-2-Compact 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或API 20 E 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结果布鲁菌在上述血培养仪的瓶中2~4d 可获得阳性生长物,经 VITEK-2-Compact 仪(或API 20 E 鉴定系统)次日能得到鉴定结果。结论Compact 鉴定仪(或API 20E 鉴定系统)对布鲁菌的鉴定简单、可靠、经济、实用,且不会漏检和误检,是目前常规检测布鲁氏菌的可靠方法。

  • 江西地区1927例骨髓捐献人群HLA-A、B、DRB1的多态性探讨

    作者:孙瑜;彭继红;李国良

    目的:分析江西地区骨髓捐献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A、B、DRBl等位基因的多态性分布特征。方法应用流式-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方法(Flow-SSO)与直接测序法(SBT)检测江西地区1927例骨髓捐献者的HLA-A、B、DRBl基因座位,采用Arlequin3.5软件计算HLA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频率和连锁不平衡参数等。结果低分辨状态下3个基因座分别检出17、29和12个等位基因,3个座位分布频率高的等位基因分别是HLA-A*02(0.3064)、HLA-B*40(0.1889)和HLA-DRBl*9(0.1917),常见的单倍型为HLA-A*02-B*46-DRBl*09(0.0721)。该人群HLA-A、B、DRBl等位基因在高分辨检测情况下分布不符合Hardy-Weinherg平衡(P<0.05)。结论江西地区骨髓捐献人群HLA-A、B、DRBl等位基因和单倍型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

  • 量化运动处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作者:曾竹青

    目的:探讨量化运动处方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指数(BMI)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正常体重组及肥胖组,均实施6个月的量化运动处方,分别观察3个月及6个月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及空腹胰岛素水平。结果1.3个月后,肥胖组的BMI(下降值为2.4kg/m2)、餐后2h血糖(下降值为1.6mmol/L)、TG(下降值为0.6mmol/L)及空腹胰岛素(下降值为2.2mU/L)的下降幅度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组(P<0.05)。2.6个月后,肥胖组的BMI(下降值为4.6kg/m2)、FBG(下降值为2.7mmol/L)、餐后2h血糖(下降值为3.5mmol/L)、HbA1c(下降值为1.2%)、TG(下降值为0.9mmol/L)、空腹胰岛素(下降值为3.4mU/L)的下降均明显高于体重正常组(P<0.05)。结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能从运动处方带来更多代谢指标更大程度的改善,并且随着时间的延长,效果更明显。

  • 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张志勇;邓荣春;周爱群;施桥发

    目的:探讨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在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子宫颈癌组织中MGMT的表达。结果60例子宫颈癌组织中MGMT的阳性表达率为93.33%,显著高于14例对照正常宫颈组织中阳性率42.8%,(P<0.05);子宫颈癌患者中,Ⅰ期与Ⅱ期的MGMT阳性率分别为100%、95.83%,显著高于Ⅲ-Ⅳ期的阳性率62.5%(P<0.01)。结论 MGMT的表达水平与宫颈组织癌变发展的进程相关,其在宫颈癌组织的高表达可为宫颈癌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 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分析及PVL基因检测

    作者:魏丹丹;刘洋;邓琼;徐群飞;万腊根

    目的:调查了解我院临床分离的12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谱特征及PVL基因携带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菌株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PCR法检测mecA基因、mecC基因和PVL基因。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为56.45%(70/124),MRSA主要分离自烧伤病区,其次是神经外科ICU。 MRSA菌株对青霉素G均耐药;对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利福平的耐药率分别为57.1%、67.1%、85.7%、80.07%、28.6%、37.1%;MRSA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和MSSA对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的耐药率分别为2.9%、11.4%、2.9%;0.0%、5.6%、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6株PVL阳性,其中MRSA和MSSA各占3株。结论我院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呈多重耐药性,MRSA菌株耐药率明显高于MSSA,应加强对MRSA的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对呋喃妥因、喹奴普汀/达福普汀、利奈唑胺耐药菌株的检测及PVL基因的检测,防止此类菌株的播散。

  • 江西省2009年至2012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健雄;熊英;施勇;龚甜;周珺;徐刚

    目的:分析江西省2009-2012年甲型H3N2流感病毒M2以及NA基因的特点,掌握其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和疾病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从江西省流感监测网中随机选择19株甲型H3N2流感病毒,经核酸提取和one-step RT-PCR扩增M以及NA基因片段,双向序列测定,采用DNAStar5.0和 Mage4.0序列分析软件分析M2以及NA基因特征以及耐药性位点。结果19株毒株M2基因31位氨基酸均由丝氨酸(S)突变为天冬酰胺(N);所有毒株NA蛋白催化活性位点和辅助位点均未发生氨基酸替换。结论19株毒株均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对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药物均敏感,但仍应加强对流感病毒的耐药性监测。

  • 糖尿病患者血清MLCK水平与其它糖尿病指标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宓;潘卫;李兴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清非骨骼肌型肌球蛋白轻链激酶(nskMLCK)和常用糖尿病检测指标的关系,以及nskMLCK在糖尿病时的可能作用。方法检测144例糖尿病患者血清nskMLCK、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维生素D3(VD3)以及空腹血清C肽水平,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指标与血清nskMLCK的相关性;同时分析包括高血压、高血脂等因素对血清nskMLCK的影响。结果与糖尿病相关检测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nskMLCK水平与BMI、FPG、HbA1c及VD3之间无相关性,与空腹C肽水平呈负相关(r=-0.187);分析其它可能影响血清nskMLCK水平的因素表明,血清nskMLCK的水平受代谢综合征和病程的影响(P=0.045和0.011),单独高血压、高血脂、白内障及性别与血清nskMLCK水平无关。结论糖尿病时,患者血清nskMLCK与空腹C肽的负相关提示血清nskMLCK可能参与了胰岛素水平的调节,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 白细胞介素17A和白细胞介素23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叶宁华;罗勇强;林东子;曾今诚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30例PPTDM 患者、30例肺结核(PTB)患者、30例糖尿病(DM)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HV)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PTDM组血清IL-17A均显著高于PTB组、DM组和HV组,而血清IL-23含量均显著低于PTB组、DM组和HV组(P<0.05)。 PTB组血清IL-17A含量均显著高于DM组和HV组,而血清IL-23含量均显著低于DM组和HV组(P<0.05)。 DM组和HV组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起病形式PPTDM患者中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存在差异,DM-PTB组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PTB-DM组,而血清IL-23含量显著低于PTB-DM组(P<0.05)。 PPTDM患者组血清IL-17A含量和IL-23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17A和IL-23在PPTDM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 斑马鱼毒性检测方法的优化及应用研究

    作者:李志;黄俊明

    目的:通过优化斑马鱼急性毒性检测方法,检测和分析辅酶Q、低聚果糖、双酚A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探讨其在食品安全性检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前景。方法优化试验用斑马鱼的基本条件、非水溶性和水中溶解度较低的受试物的处理要求和斑马鱼急性毒性试验条件,观察和记录斑马鱼在不同浓度的辅酶Q、低聚果糖、双酚A的试验溶液中暴露48h的毒性反应和死亡情况,检测和分析不同浓度的辅酶Q、低聚果糖、双酚A对斑马鱼的毒性作用。结果斑马鱼在剂量为100~1000mg/L的辅酶Q试验溶液中饲养48h,未发现斑马鱼有任何毒性反应,辅酶Q对斑马鱼的48hLC50为大于1000mg/L;斑马鱼在剂量为100~1000mg/L的低聚果糖试验溶液中饲养48h,未发现斑马鱼有任何毒性反应,低聚果糖对斑马鱼的48hLC50为大于1000mg/L;斑马鱼在剂量为10mg/L的双酚A试验溶液饲养3h后开始出现毒性反应,在剂量为8mg/L的双酚A试验溶液饲养6h后开始出现毒性反应,在剂量为6mg/L的双酚A试验溶液饲养12h后开始出现毒性反应,双酚A对斑马鱼的48hLC50为7.15mg/L。结论本研究显示优化的斑马鱼急性毒性检测方法能够快速检测食品和食品污染物的急性毒性,其在食品安全性检测与评价中将有较好应用前景。

  • 3776例婴幼儿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余耀华

    目的:了解本地区婴幼儿体内铁、锌、钙、铅、镉元素水平,为指导儿童合理补充微量元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4年3月在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门诊就诊的3776例0~3岁儿童的微量元素检测结果,其中2104例采集末梢血检测血铁、锌、钙,1672例采集末梢血检测血铅、镉,微量元素检测方法均为原子吸取分光光度法。结果2104例检测血铁、锌、钙的婴幼儿,铁缺乏高,占13.97%,锌缺乏次之,占13.74%,钙缺乏低,占10.46%。1672例检测血铅、镉的婴幼儿,铅中毒占0.90%,未发现镉中毒者。结论婴幼儿生长发育较快,易出现铁、锌、钙等微量元素缺乏,因此需对各年龄段婴幼儿定期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做到早期干预,保证儿童的健康成长。

  • 565例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象分析

    作者:涂永红;张水生;万本愿

    目的:分析565例白细胞减少患者骨髓象与诊断关系。方法对协作医院2013年元月至2014年6月565例初诊患者采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加相应细胞化学染色,结果对比分析。结果565例白细胞减少骨髓报告共计有33种明确诊断或提示性诊断意见,其中明确诊断227例占40.18%,白细胞减少与粒系增生有关诊断共计173例占30.62%,其它提示性诊断165例占29.20%。结论近三分之一病例是骨髓粒系造血功能发生了异常。白细胞减少患者也与病毒感染有一定的关系。外周血白细胞减少的白血病中不是以急性早幼粒白血病为主,慢性白血病也可以出现白细胞减少,外周血白细胞减少型急性或慢性白血病应引起临床医师与检验工作者高度重视。粒细胞减少患者多伴有其它一系或二系减少,应系统诊断,全面治疗。

  • 泰州市某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体检结果分析

    作者:严蓓蓓

    目的:了解老年人血糖血脂尿酸等情况,并对其进行合理指导,预防疾病的发生,关注老年人健康生活。方法对我院城东社区88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空腹血糖(GLU)、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尿酸(UA)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6.6%的人血糖增高,35.4%的人甘油三酯增高,14.4%的人血清胆固醇增高,11.25%的人血尿酸增高。男性血糖指标高于女性(P<0.05),女性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指标均高于男性(P<0.05),血尿酸指标男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社区全科医生要加强对老年人合理膳食的指导,重视老年人健康知识的宣教和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

    关键词: 老年人 血糖 血脂 尿酸
  • 887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抗体及白细胞计数结果分析

    作者:李海林;刘国忠

    目的:了解我院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抗体及白细胞变化的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2月887例手足口病患儿血清柯萨奇病毒A16型(CA16)、肠道病毒71型(EV71)抗体和白细胞检测结果。结果887例标本抗体总阳性率为58.9%,其中CA16和EV71两种抗体均阳性的占28.4%,CA16抗体阳性占53.1%,EV71抗体阳性占34.2%,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病毒抗体阳性标本中白细胞增高(>10×109),占46.4%,抗体阳性白细胞增高(>20×109)39例,占16.1%,其中CA16和EV71两种抗体均阳性的有26例,占66.7%,且均为重症手足口病,两种抗体均阳性与单独一种抗体阳性引起的白细胞增高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CA16和EV71两种抗体均阳性且白细胞增高(>20×109)的手足口病患者,应及时干预,防止病情向重症发展。

  • 献血者HBV、HCV、HIV检测模式探讨

    作者:陈红;刘春兰;王亚彬;倪龙凤

    目的:对献血者样本进行HBV、HCV、HIV的ELISA检测、NAT检测和确证试验,在保证血液安全的前提下,选择佳的献血者HBV、HCV、HIV的检测模式。方法200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九江血站采集的无偿献血样本共43473例,用两种ELISA试剂进行HBV、HCV和HIV检测,检测阴性样本和单试剂阳性的样本进行NAT检测,单试剂样本分别进行确证试验。结果42161例ELISA 阴性样本有75例NAT阳性,阳性率0.18%;45例HBV单试剂阳性样本有7例NAT阳性,有2例确认试验阳性(其中1例NAT阳性);18例HCV单试剂阳性样本NAT未检出阳性,确证试验5例不确定;15例HIV单试剂阳性样本NAT未检出阳性,确证试验1例不确定,追踪为阴性。结论开展NAT检测十分必要,但NAT检测不能完全代替ELISA检测,献血者的HBV、HCV、HIV检测模式选用一种ELISA试剂加一种NAT试剂检测能大限度地防止阳性样本的漏检,更好地保障血液安全。

  • 887例健康体检成人血尿酸水平分析

    作者:梁华英;黄胜;黄依笑

    目的:探讨湛江地区健康体检成人血清尿酸(UA)在不同性别、年龄、地区饮食结构等因素之间的水平差异。方法利用尿酸酶-过氧化物酶偶联终点法分析湛江地区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的887例健康成人血清尿酸水平。结果男性血尿酸总均值为302.21~444.13μmol/L,女性为239.88~357.50μmol/L,男性水平高于女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血尿酸水平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血尿酸水平随年龄组增大而升高(P<0.05),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地区间血尿酸平均水平也不尽相同。结论不同性别、年龄与地区的血尿酸水平均存在差异,应按年龄、性别、地区等组别建立正常参考范围,各实验室好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血尿酸测定结果的高低与否。

  • 1312例妇女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及其亚型分布情况调查

    作者:孔令和;柯云霞;高素香;黄洁;杨剑;雷桂萍;史国香

    目的:探讨我院2013年门诊人群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流行情况及感染的亚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凯普医用核酸分子杂交系统对我院的1312例妇科患者进行HPV21分型检测。结果在1312例研究对象中,HPV感染总阳性率为29.4%,常见的高危感染亚型分别是16、58、18型;常见的低危感染亚型分别是6型、11型。 HPV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77.5%和22.5%,多重感染主要以二重感染为主,阳性率为16%。研究人群中40~50岁的阳性率高,其次是30~40岁。结论九江地区常见的HPV亚型是16亚型;多重感染主要是以二重感染为主;40~50岁是感染的高峰人群,对患有HPV病毒的患者进行定期的跟踪随访,有助于预防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的发生。

  • 宜春市2013年流感病毒检测结果分析

    作者:陈玉红;魏雄杰;黄秋艳

    目的:通过分析宜春市2013年流感病毒检测结果,探讨研究本地区流感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对宜春市国家流感监测哨点医院的流感样病例定期采集咽拭子,采用Real-time RT-PCR 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采用MDCK细胞对核酸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 HI方法进行病毒型别鉴定,用SPSS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1.06%,其中2-5月以新甲H1N1为主,共检出43份阳性,6-12月以H3N2为主,共107份阳性;以7,8月核酸阳性率高。全年分离到流感毒株73份,其中新甲H1N141份,季H3N225份, Bv 4份, By 3份。女性阳性率略高于男性,无年龄分布差异。结论本市2013年春季以新型甲型H1N1为优势株,夏秋冬季以H3N2亚型为主。新型甲型H1N1分离率高于H3N2。应继续加强对流感的监测。

  •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作者:吴云娟

    生物安全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措施。实验室生物风险主要包含有2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风险,第二方面是指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保障风险;前者主要是指实验室内部的生物因子意外暴露或者感染实验室人员,或是泄漏至人群或环境中产生的风险;后者主要是生物因子被蓄意使用、泄漏、盗窃所产生的风险[1]。风险(risk)是衡量危险性的指标,是危险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严重性的综合[2]。

  • 浅析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在加强临床安全用血中的作用

    作者:韩建军;曹绪梅

    随着输血事业的不断深入和发展,用血安全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输血管理信息系统的作用日益凸显。本文从用血申请管理、输血实验室管理、血液发放管理和血液库存管理四方面浅析输血管理信息系统在加强临床安全用血中的作用。

  • 混合血清自制多项目质控品与商品化质控品的应用评价

    作者:欧阳贵平;谢香萍;薛玉华;江海清;江萍;孔小青;吴煜

    目的:评价以冰冻患者混合血清自制多项目生化质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及自制质控品联合商品化质控品应用于常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收集日常工作中生化检验剩余标本,加万分之二叠氮钠、混匀、离心、分装、低温保存,多次重复检测自制质控品的12个项目,评价自制质控品在低温保存下的稳定性、室内差异、瓶间差异及与商品化质控品联合应用于室内质量控制的性能。结果自制质控品12个项目的批内和天间变异均在5%以内,符合质量控制要求;置-40℃保存9个月12个检测项目稳定性良好,常规9项生化项目偏移均符合1/2美国CLIA,88可接受性能指标,ASO、RF和CRP三项偏移均<±5%。瓶间分装差异在室内质控品要求的允许范围内;自制质控品与两个批号参考质控品由于质控品原因引起的失控次数占总失控次数的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内质量控制效果良好。结论自制质控品符合临床使用性能,可替代参考质控品(正常参考值)用于室内质量控制,联合商品化质控品(异常值)可满足临床实验室室内质量控制要求,避免和弥补全部使用商品化质控品成本高、质控项目不全面等缺点,实现检验科节约成本和提高检验质量的统一。

  • 血细胞分析仪WBC分类结果准确性评价

    作者:万腊根;万小菊;魏丹丹;刘淑媛;杨江会;张世锟;胡意

    目的:评价本院5台血细胞分析仪(XE2100-1,XE2100-2,XE2100-D,BC-5380,B3-5380MZ)分类结果的准确性。方法取5台血细胞分析仪WBC分类结果未违犯WBC相关显微镜复检标准的20例患者样本,用仪器法再进行一次分类,计算2次分类结果子平均值;再由两位资深检验人员用显微镜分类方法对20例患者标本进行分类(共推2张血片,其中一位使用血涂片A,另一位使用B片,对每张血涂片分析200个细胞)。以资深检验人员显微镜分类为参考方法,按99%可信区间计算参考方法结果的可信范围。如仪器法分类结果平均值在可信区间范围内判断为合格。结果5台血细胞分析仪进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分类的结果均在参考方法的99%可信区间范围内,在进行单核细胞分类时,XE-2100-1出现1次不合格,BC-5380-2出现2次不合格。结论5台血细胞分析仪(XE2100-1,XE2100-2,XE2100-D, BC-5380,B3-5380MZ)进行WBC分类时,分析结果如未违犯WBC相关显微镜复检标准时,其分类结果可靠,可直接发出报告。

  • 便携式Celercare M1分析仪与Beckman DxC800分析仪血糖检测的比较分析

    作者:戴永辉;李英;陈兴国;康之裔;王战会

    目的:对便携式Celercare M1分析仪与Beckman DxC800分析仪血糖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参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9-A2方法比较试验方案,收集100例不同血糖浓度患者血清,使用Celercare M1分析仪与Beckman DxC800分析仪测定血糖,比较两种方法血糖测定结果的差异。结果 Celercare M1分析仪血糖中值批内和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1.41%、1.88%,血糖高值批内和日间精密度变异系数(CV)分别为0.78%、0.97%。该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在1.0mmol/L~30.0m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回归方程为y=0.9799x+0.0598(R2=0.999)。 Celercare M1分析仪(y)和Beckman DxC 800(x)血糖测定结果的回归方程为y=0.974x+0.139,R2=0.999(P<0.001)。在血糖医学决定水平(2.8mmol/L、7.0mmol/L、11.1mmol/L)处的相对偏倚分别为2.4%、0.6%、1.3%,均低于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允许误差范围。结论便携式Celercare M1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线性范围符合临床要求,与Beckman DxC 800分析仪血糖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 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及挑战

    作者:方炳雄;翁锡泉;巴艳红(综述);秦泽鸿(审校)

    随着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分子诊断学技术得到长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诊断学技术应用于疾病的诊断、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这为检验医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就主要的分子诊断学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应用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进行阐述。

  • 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聪;戴薇;肖德俊;邹翠翠(综述);肖九长(审校)

    巨细胞病毒在人群中传播广泛,其在我国成人的感染率超过95%,且存在地域差异。多数感染者表现为亚临床症状及潜伏感染。但在感染后较大程度上可侵袭多种器官导致严重疾病,免疫功能减弱的情况下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孕妇和儿童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对身体损害较为严重,可导致胎儿畸形、儿童智力发育障碍等,因此巨细胞病毒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文就巨细胞病毒感染诊断方法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赣州市两例华支睾吸虫病报道

    作者:吴天恩;赖燊荣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成虫主要寄生于人类的肝胆管,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1]。华支睾吸虫感染主要引起肝胆系统病变,大多数感染者无明显临床症状,有症状者其表现也缺乏特异性(如腹痛、黄疸、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容易引起临床误诊和漏诊。本实验室在近期检出2例肝吸虫虫卵,现报道如下。

  • NK/T细胞淋巴瘤浸润骨髓误诊恶性组织细胞病1例

    作者:陈蒸伟

    NK/T细胞淋巴瘤是一种新型恶性淋巴瘤,具有特殊的免疫表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临床上也越来越多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容易对NK/T细胞淋巴瘤造成误诊,本文对此病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

  • 献血者A3B血型鉴定1例

    作者:徐晶;陈火玲;钱献;邹丽敏;杨南;刘福昌;张晓丽;尹金凤

    2013年5月3日,我站检验科在对献血者血型复查时发现条形码为0150213000653的血样正反定血型不一致(反应格局如表1),送检输血研究室进行血型确认。

  • 登革病毒感染及其实验室检查

    作者:林迪;孙长贵

    登革热是登革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是世界上蔓延速度快的虫媒病毒感染疾病,WHO根据临床表现把登革热分为典型登革热(Dengue fever,DF)、登革出血热(Dengue ha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三型。登革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严重威胁全球25亿人口的健康,每年有超过5000万人感染登革热。今年6月份以来,我国广东省登革热疫情呈暴发式增长,截至2014年10月10日零时,广东省卫计委新通报显示全省共有20个地级市报告登革热临床诊断和实验室确诊病例27593例,较去年同期上升2610.51%,引起国人广泛关注。本文就该病毒的结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和实验室检查等作简要综述。

  • 2013年度《实验与检验医学》影响因子

    作者:《实验与检验医学》编辑部

    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万方数据2014年版中国期刊引证研究报告,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基础上,结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以我国正式出版的各学科6000余种中英文期刊为统计源期刊,经统计分析,本刊2013年度影响因子为1.063,上升突破1.0,在医学检验类12种期刊中名列第三位。

  • OLYMPUS 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使用体会及探讨

    作者:石绍川;张巧琳;田耘博

    OLYMPUS-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集自动加样、孵育、判读、数据保存及全过程监控为一体,近年来我国的一些血液中心和中心血站陆续引进了该设备。我中心检验科自2011年初开始将OLYMPUS-PK7300全自动血型分析仪用于 ABO和Rh(D)血型的常规筛查检测,使用至今已三年多时间,现将我们使用过程中累积的一些经验以及遇到的一些问题予以简要介绍,以期与同行交流共享。

  • 美国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常见故障处理及使用体会

    作者:钟金清;刘芳琳;孟明

    随着现代检验医学的发展,自动化检验设备在检验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检验科工作人员能够熟练掌握运用自动化检验设备,既可提高检验科的工作效率,又降低了检验成本[1]。我科于2009年底引进美国贝克曼库尔特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经过多年使用,现将仪器的使用体会与故障处理分享出来,供同仁参考。

实验与检验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