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药学 >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世界临床药物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

World Clinical Drugs 세계림상약물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主办单位: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84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2-9188
  • 国内刊号: 31-193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302
  • 曾用名: 国外医药杂志(合成药 生化药 制剂分册);国外医药;国外医药(合成药、生化药、制剂分册);国外医药--合成药杂志、生化药杂志、制剂分册杂志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世界临床药物》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 类 别: 药学
期刊荣誉:
  • 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临床特征及随访

    作者:薛战尤;赵元;张晓毅

    目的 探讨儿童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PKD)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至2018年3月诊治的20例PKD患儿的相关资料,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遗传特点、药物治疗效果及预后等.结果 20例患者男17例,女3例,男∶女=5.7∶1,男性患者显著高于女性.就诊年龄10~14岁,平均12.8岁;病程5月~5年;单侧发病6例,双侧发病14例,临床主要表现为静坐突然站立时肌张力障碍或舞蹈样动作发作;14例患儿曾被误诊;家族性患儿7例,来自于6个家系,基因检测发现6例PRRT2基因突变,1例无异常;散发性患儿13例,3例基因检测中PRRT2基因突变1例,2例无异常.治疗方案为;口服卡马西平片,一日2次,每次50 mg.治疗后,患儿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 PKD有其独特的临床特点,临床容易被误诊,基因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卡马西平治疗有效,患者预后良好.

  • 金黄膏联合新癀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邢秋娟;吴佶;戴薇薇;葛京化;黄春水;赵芸

    目的 探讨金黄膏联合新癀片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膝关节滑膜炎患者120例,随机对照方法分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n=60).两组均口服新癀片0.96g/次,一日3次,联合治疗组外敷金黄膏,每3d1贴,对照组外敷不含任何药物的黄凡士林,每3d1贴,两组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4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采用膝关节肿胀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各项评分及总有效率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周、4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膝关节肿胀评分、VAS评分、WOMAC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组治疗2周、4周和治疗结束后4周,膝关节肿胀评分、VAS评分、WOMAC各项评分及总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P< 0.01).治疗2周,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3.33%和75.00%;治疗4周,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均有增加,分别为95.00%和88.33%;治疗结束后4周随访,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5.00%和8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金黄膏联合新癀片治疗能够减轻膝关节滑膜炎患者的肿胀及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口服新癀片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1型糖尿病患者糖化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比值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洪梦杨;陈弘;李晓牧

    目的 探讨1型糖尿病(T1DM)患者糖化白蛋白(GA)/糖化血红蛋白(HbA1c)比值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关系.方法 纳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的120例T1DM患者,包括无周围神经病变组(NDPN组,n=58)和DPN组(n=62),观察两组肌电图情况,并收集其临床资料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包括病程、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BMI);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HbA1c、GA、空腹C肽水平,并对各指标与DPN的相关性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DPN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高于DPN组(P<0.05),DPN组GA/HbA1c比值高于NDPN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A/HbA1c比值升高与DPN的发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GA/HbA1c比值与T1DM患者DPN独立相关,GA/HbA1c比值升高可能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

  • 布托啡诺对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许婧;赵永忠

    目的 探讨布托啡诺对患儿七氟烷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影响.方法 入选择期行斜视矫治术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n =30):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于手术结束前10 min,芬太尼组、布托啡诺组和对照组分别静脉注射芬太尼2μg/kg、布托啡诺40 μg/kg和等容量的生理盐水.采用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表(PAED)评估患儿的躁动情况,采用Ramsay镇静评分和东安大略儿童医院疼痛量表(CHEOPS)分别评估入麻醉后恢复室即刻(T0)、15 min(T1)和30 min(T2)时患儿镇静程度和疼痛程度,观察入病房12h内恶心、呕吐及干呕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芬太尼组和布托啡诺组PAED评分峰值显著降低,且患儿出现躁动及严重躁动比例明显减少,躁动持续时间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比较,布托啡诺组和芬太尼组患儿在T1和T2时间点CHEOPS评分较低(P<0.05);芬太尼组患儿在T0和T1各时问点Ramsay镇静评分较高(P<0.05),布托啡诺组患儿在T0、T1和T2Ramsay镇静评分均较高(P<0.05),且布托啡诺组在T2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较芬太尼组高(P< 0.05).入病房12h内,芬太尼组患儿恶心、呕吐及干呕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与芬太尼组比较,布托啡诺组患儿恶心、呕吐及干呕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布托啡诺可安全有效地预防患儿七氟烷麻醉EA的发生.

  • 糖尿病足溃疡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敏与预后分析

    作者:沈亚萍;项家丽;王淑敏;许蕾;顾雪明;汤正义

    目的 观察糖尿病足溃疡(DFU)中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分析DFU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药敏试验结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DFU感染患者764例,常规细菌培养,分析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及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随访观察2年内患者愈合、复发、截肢、心脑血管事件以及死亡等结局.结果 DFU感染病例中10.2%的标本培养提示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头孢吡肟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较高,均大干80%;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庆大霉素、氨曲南、阿米卡星的敏感率次之,为70%~80%;对左氧氟沙星的敏感率低,为65.4%.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DFU患者截肢率为33.3%,随访至6个月、1年及2年的累积愈合率分别为37.2%、60.3%和70.5%.随访期间,19.2%患者发生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20.5%患者死亡.结论 DFU感染铜绿假单胞菌患者预后不良,对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应根据药敏结果及时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 红花黄色素在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作者:吕国栋;孙晓东;李媛媛;刘莎莎;王阿娇

    目的 探讨红花黄色素在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受损患者中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方法 收集自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我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90例,根据是否存在肾功能受损分为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受损组(n=60)和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n=30),两组均缓慢静滴红花黄色素(100 m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稀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两组患者给予红花黄色素前及给药后5、10、20、30、40 min和1、1.5、2、3、4、5、6、8、10和12 h外周血羟基红花黄色素A浓度.根据血药浓度,计算峰浓度(Gmax)、分布半衰期(t1/2α)、消除半衰期(t1/2β)、表观分布容积(Vd)、清除率(CL)和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并检测所有患者的全血和血浆黏度,分析两组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结果 与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比,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受损组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较高(P<0.01).与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比,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受损组给药后各时间点外周血的羟基红花黄色素A浓度均升高(P<0.05).与糖尿病肾功能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受损组Cmax、AUC和t1/2β升高,t1/2α、Vd和CL降低(P<0.05,P<0.01).结论 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受损患者体内红花黄色素的分布和转运等药物代谢动力学指标发生改变.

  • 银杏蜜环口服液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赵晖;潘国兴;刘巍峰

    目的 探讨银杏蜜环口服液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70),两组患者均给予多奈哌齐治疗(5 mg/次,一日1次),对照组采用脑循环治疗仪进行治疗(一日1次,每次治疗3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银杏蜜环口服液(10 ml/次,一日3次),连续治疗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1周内对患者采用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MoCA)量表、韦克斯勒记忆量表(WM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比较治疗前后患者认知功能改变.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后MoCA量表、WMS和ADL量表评分均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MoCA量表、WMS和ADL量表评分更高(P<0.05).结论 银杏蜜环口服液联合脑循环治疗仪治疗脑梗死患者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和ADL,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斑褐孔菌对室性心律失常大鼠保护作用的药效学研究

    作者:吴筱霓;李笑晓;彭睿;文莺惠

    目的 考察斑褐孔菌对乌头碱诱导大鼠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为临床研究及应用提供可靠的试验依据.方法 取健康SD大鼠32 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斑褐孔菌低剂量组(0.27 g/kg)、中剂量组(0.81 g/kg)、高剂量组(1.35 g/kg)和对照组,每组各8只.斑褐孔菌各剂量组连续7d灌胃给药,对照组灌同体积生理盐水.于第7d给药后经颈静脉注射乌头碱以建立室性心律失常模型并监测心电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斑褐孔菌各剂量组大鼠心律失常出现时间均推迟,且低、中剂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 0.01);其中中剂量组室性心律失常出现时间是对照组的6.2倍;与对照组相比,中、高剂量组出现心率失常的比例降低(P>0.05).斑褐孔菌中、高剂量组均出现了窦性心律恢复大鼠,儿中剂量组(37.5%)多于高剂量组(25.0%).斑褐孔菌各剂量组死亡大鼠数均少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斑褐孔菌中剂量组大鼠出现死亡的时间推迟.结论 斑褐孔菌对乌头碱诱导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具有保护作用,可推迟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时问及死亡时间,并有助于窦性心律恢复.

  • 大豆异黄酮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作者:余强;郭传勇

    大豆异黄酮是一种天然的雌激素,是大豆生长过程中的次级代谢产物,主要以游离的糖苷配基和结合型的糖苷两种形式存在.大豆异黄酮具有保护心血管、抗肿瘤、预防骨质疏松、保护神经和抗神经退行性变、降血糖、保护肝脏、调节免疫系统以及雌激素样作用.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并日趋成熟,大豆异黄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就大豆异黄酮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进行阐述,以期帮助了解大豆异黄酮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进展

    作者:及金宝;郑淑萍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是骨吸收和骨形成的失衡,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的发病率较高,易形成骨折,尤其是椎体骨折,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严重时可致残.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方法是在强调改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的基础上予以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治疗的终极目标是防止脆性骨折发生.药物治疗安全性较高,但也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医生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安全评估,个体化选择用药.本文对PMOP的治疗方法予以综述.

  •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马岚;潘晔生

    血管紧张索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是近年来心力衰竭治疗上重要的发现,目前国内外ARNI的使用率仍很低.本文就ARNI的研发背景、作用机制以及临床研究结果等方面作一全面阐述.

  • 中药抗真菌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王玉连;吴建华

    近年来,由于激素、广谱抗生素等药物不合理应用以及抗肿瘤治疗及器官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真菌感染发生率大大增加,对人类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多种中药单体或复方制剂具有良好抗真菌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中药单体及复方制剂抗真菌作用的研究,为中药治疗真菌感染提供依据.

  • 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作者:戴秋艳

    心房颤动是临床较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具有一定的致残、致死性,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016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公布了“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本文就指南主要内容进行解读,以期为国内心房颤动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他汀类药物在心房颤动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晓庆;戴秋艳

    他汀类药物可以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发展,且其本身无潜在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同时,他汀类药物可通过抑制心房结构重构、氧化应激、心房电重构以及血栓形成等抑制心房颤动.本文综述他汀类药物在心房颤动一级及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以供临床参考.

  •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在心房颤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作者:徐梦丹;戴秋艳

    近年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RAAS与心脏纤维化重构、电重构、氧化应激与炎症反应等的关系,以及临床上RAAS抑制剂对心房颤动发生与复发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述.

  • 心房颤动相关的心肌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梁艳艳;戴秋艳

    心房颤动作为常见类型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步升高.心房颤动除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外,还会引起包括肺栓塞、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多种严重临床并发症,直接危及患者生命.目前,心房颤动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尚未明确,其病理生理机制十分复杂,多种途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本文综述与心房颤动发生相关的心肌重构中的钙离子相关信号途径、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相关途径的分子机制研究.

世界临床药物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1997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