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的腋路臂丛阻滞方法对麻醉镇痛效果

    作者:刘喆

    目的:探讨腋路臂丛阻滞方法中单点法和动脉周围两点法在麻醉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肘部及手部手术治疗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突破单点法给局麻药,观察组采用动脉周围两点法分别给局麻药,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和生命体征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麻醉镇痛效果优良率均满意,两组患者生命体征HR和MAP相对平稳.结论:腋路臂丛阻滞时,血管周围多点注药效果优于单点注药,易于掌握,能够满足手术要求.

  • 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梁斌;张康秦

    目的 研究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骨科手术中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择ASA I~II级拟行上肢骨折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独阻滞组(S组,30例)和联合阻滞组(C组,30例).S组仅单纯予以肌间沟或腋路阻滞,C组予以肌间沟联合腋路阻滞.比较两组患者在T0~T67个时间点的生命体征和SpO2以及辅助药用量、术中麻醉效果、变更麻醉率、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的MAP水平在T1、T2、T5、T6时均低于S组(P<0.05);HR水平在T1~T6时均低于S组(P<0.05);且C组麻醉效果优良率明显高于S组(P<0.05);C组的辅助药用量、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S组(P<0.05);两组的变更麻醉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肌间沟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骨科手术中麻醉效果确切,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 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曹晖;李金彪;陆俊超;唐栋梁

    目的 观察分析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前臂手术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7年年5月接受的35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行前臂手术患者为该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超声引导将所有患者均分为超声引导组与传统定位组,传统定位组15例患者采用传统穿刺,超声引导组20例患者采用超声引导穿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结果 超声引导组患者前臂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前臂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以及前臂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传统定位组(t=0.012、0.035、1.621,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前臂神经阻滞优良率明显优于传统定位组(95.0%vs 80.0%)(x2=5.824,P<0.05).超声引导组患者前臂神经阻滞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定位组(10.0%vs 40.0%)(x2=5.421,P<0.05).结论 对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行前臂手术的患者给予声引导下穿刺可有效缩短前臂感觉神经、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延长前臂感觉神经阻滞维持时间,麻醉效果好,安全性高.

  • 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临床观察

    作者:李靖;吴绪才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0例ASAⅠ~Ⅱ级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0.375%左旋布比卡因组(A组)和0.447%甲磺酸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甲磺酸罗哌卡因较左旋布比卡因慢;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甲磺酸罗哌卡因较左旋布比卡因短.甲磺酸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均为临床麻醉适宜浓度,但左旋布比卡因药效强于甲磺酸罗哌卡因.

  • 右美托咪定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分析

    作者:董玉全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受到右美托咪定的影响效果.方法 选取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0.4%罗哌卡因,而观察组则运用0.3%罗哌卡因,并且两组分别加入右美托咪定1μg/kg,对比分析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均较长,且运动阻滞和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的Ramsay评分和VAS评分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临床上将右美托咪定运用在0.3%罗哌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能够使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获得较好的镇静效果.

  • 两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法的比较

    作者:赵杰;孙明轩

    目的 比较腋路臂丛血管旁单点法和腋窝远端扇行法的麻醉效果,并发症.方法 以扇行法和血管旁法分别注入利多卡因、布比卡因混合液,观察记录麻醉效果、并发症.结果 腋路臂丛扇行法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血管旁法,且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腋路臂丛扇行阻滞法使臂丛完善阻滞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臂丛的成功率和阻滞效果.

  • 七氟醚吸入联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接立岩;冯雪梅

    目的 观察七氟醚吸入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手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并与氯胺酮静脉麻醉进行比较.方法 选择行手外伤,上肢手术的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组(S组)和氯胺酮(K组),每组20例,记录氧饱和度(SpO2)、心率(HR)、呼吸频率(RR)、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S组患者术中SpO2变化不明显,而K组术中SpO2变化明显,S组患者术中HR、RR变化均不显著,K组HR、RR均明显升高,S组麻醉诱导时间、疼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均较K组缩短,S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K组.结论 七氟醚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用于小儿手外科手术的方法安全有效,简单易行.

  • 不同剂量局麻药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价值

    作者:张东晖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剂量局麻药对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60例择期实施手部手术以及前臂手术治疗患者,于超声引导下给予患者实施肌皮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腋路臂丛桡神经阻滞,所采用的局麻药物为2%利多卡因与0.75%罗哌卡因等量混合,随机均分为3组,甲组每条神经分支用量为8mL,乙组每条神经分支用量为6mL,丙组每条神经分支用量为4mL.结果 丙组的桡神经麻醉见效时间、正中神经麻醉见效时间、尺神经麻醉见效时间、肌皮神经麻醉见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优良率分别为(15.7±6.2)min、(14.2±6.1)min、(11.8±4.2)min、(12.8±4.1)min、(3.6±0.6)h、75.0%与甲乙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可减少局麻用药,为临床一种理想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方法.

  • 超声引导一针四点法对手术患者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评价

    作者:刘阳;吴建;袁泽粤;黄松带;黄春荣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引导一针四点法对手术患者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间将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需要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78例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和对照组,应用传统穿刺方法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应用超声引导一针四点法对超声组患者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结果 超声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较对照组早(P<0.05),阻滞维持时间较对照组长(P<0.05),两组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超声引导一针四点法对手术患者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麻醉效果,减少麻醉风险事件的发生.

  •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对比研究

    作者:王伟华;张青;侯喜龙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48例ASA Ⅰ~Ⅱ级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0.5%盐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组(B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均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评价麻醉效果.结果:在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方面,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盐酸罗哌卡因未见明显差异.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与0.5%盐酸罗哌卡因应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具有相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氯胺酮复合小儿腋路臂丛阻滞麻醉应用体会

    作者:杨加兵

    近年来,我院对小儿上肢手术采用氯胺酮复合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相结合的方法,取得初步经验,报告如下.

  • 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蒋卓汛;曾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24名,随机分为各12人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解剖定位法,实验组采用超声引导法进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教学,并对两组实习医师进行考核。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分别为75.0%和94.4%,刺破血管的发生率分别为47.2%和13.9%,止血带发生率分别为47.1%和11.1%,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阻滞临床麻醉教学方法效果更好,更易于实习医生掌握。结论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在麻醉专业本科实习医生临床教学中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 两点法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效果比较

    作者:杨一辰

    本院近两年来对上肢前臂手术患者应用两点法进行腋路臀丛神经阻滞,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左晓春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联合利多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本院行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上肢手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0.125%罗哌卡因、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0.1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记录开始手术后切皮前(T0)、切皮后5分钟(T1)、切皮后10分钟(T2)、切皮后60分钟(T3)、切皮后90分钟(T4)时各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并于术后2、6、8、12、24小时采用Ramsay镇静评分法和BCS(Bruggmann comfort scale)舒适度评分法对各组患者进行镇静和舒适度评分.结果 在T0、T1时,C组的MAP明显高于A组和B组,且A组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而T2、T3、T4时点三组M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6、8、12、24小时A、B两组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8、12、24小时C组的Ramsay镇静评分低于A组和B组(P<0.05),而术后2小时及6小时C组的Ramsay镇静评分与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6、8、12、24小时B组的BCS舒适度评分均明显高于A组和C组,且A组明显高于C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0.25%罗哌卡因复合1%利多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不仅可减轻术中血压波动,而且具有良好的术后镇静效果和舒适度,值得临床应用.

  • 低温小容量罗哌卡因行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卓鹏;刘念;李慧东;易文杰;张敬良

    目的:研究低温环境下使用小剂量罗哌卡因行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3月收治的需行前臂及手部手术患者120例,采用双盲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Ⅰ组(室温组)、Ⅱ组(低温组)、Ⅲ组(低温小容量组),每组40例.采用高频超声行腋路臂丛神经扫描,神经刺激器穿刺针在高频超声的实时监控下进针到达目标神经,经神经刺激仪(0.4 mA,2 Hz,0.1 ms)引出相应的目标肌肉运动,确定目标神经后,分别在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周围注入预设量的局麻药.Ⅰ组每一支神经注射室温0.4%罗哌卡因10 mL;Ⅱ组注射4℃0.4%罗哌卡因10 mL;Ⅲ组注射4℃0.4%罗哌卡因6 mL.观察各组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臂丛阻滞并发症、止血带反应的发生例数等.结果:Ⅱ组平均麻醉时间显著高于Ⅰ组(P<0.05);Ⅲ组平均麻醉时间介于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麻醉后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明显长于Ⅲ组(P<0.05),Ⅱ组桡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肌皮神经均明显短于Ⅰ组(P<0.05);Ⅲ组与Ⅱ组的各类神经阻滞时间比较中,除Ⅲ组尺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其他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均无穿刺部位明显血肿、误刺血管、局麻药中毒等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结论:使用低温小容量罗哌卡因行神经刺激仪联合超声引导腋路臂丛神经阻滞较常温使用常规量麻醉起效时间更快,有效缩短了患者手术麻醉等待时间,且平均麻醉时间略长于常温使用常规量,而小于低温常规量,不会导致麻醉时间过短,且无严重麻醉并发症发生,是一种高效安全的临床麻醉方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影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因素分析

    作者:车薛华;梁伟民;张洁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作用于臂丛的终末分支,其穿刺点远离肺和脊髓等重要结构,是各种臂丛入路中为安全的一种 [1,2].许多因素可以影响腋路臂丛阻滞的效果,致使不同研究的结果间存在很大差异[3,4],容易引起临床上的混淆.这启发我们采用多因素的分析方法对可能影响腋路臂丛阻滞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获得一个较为全面的印象.

  • 不同局麻药添加可乐定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

    作者:方力;刘芳;李玲;王铁军;杨力实;孙晓雄

    可乐定属咪唑啉类化合物,是α2受体激动剂,从20世纪80年代起可乐定作为添加剂就应用在许多局部麻醉及区域阻滞技术上[1].我们对北京积水潭医院2003年利用碳酸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添加可乐定(150 μg)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 利多卡因添加微量钾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铁军;方力;章彦;陈晓菲;孙晓雄

    近年来,已证实局麻药液中添加生理浓度的微量离钾子可以明显提高局麻药的局部麻醉作用[1-4],但对人体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如何尚少见报道,为此我们采用添加不同浓度微量钾离子的利多卡因,对120例行上肢三角肌部位以下手术的患者在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下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对其中60例在阻滞前、后各时相行血清钾离子浓度动态测定,以期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

  • 上肢手术患者不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作者:徐桂茹;李斌;鲁毅军;韩力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简单,能为前臂和手部手术提供完善的神经阻滞,但麻醉后发生的神经功能暂时性障碍在临床上不容忽视.不同的神经阻滞技术与阻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关.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已广泛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然而其阻滞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比较上肢手术患者三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 不同容量左旋布比卡因腋路三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的效应比较

    作者:吕艳霞;陈聚朝;王秋筠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操作简便、并发症少,为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是,传统的腋动脉旁单点注射阻滞法(简称单点法)易出现阻滞不完善现象.本研究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特点,设计了腋动脉周围三点注射臂丛神经阻滞法(简称三点法),观察等剂量、不同容量左旋布比卡因的阻滞效果,并与单点法进行对比,以评价此方法的可行性.

74 条记录 1/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