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神经干阻滞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陈文东;徐韶怡;杨南

    目的 比较在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常规定位方法和神经干定位方法,应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尺侧神经阻滞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实施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肢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在PNS引导下,Ⅰ组患者只要刺激到神经,引发肌肉收缩,即给予阻滞.Ⅱ组患者在刺激到臂丛神经上、中、下干,并引出提肩、前臂外展、前臂内收等动作分别给予阻滞.两组局麻药均使用0.5%罗哌卡因20 ml.结果 Ⅰ、Ⅱ组对尺神经及前臂内侧皮神经阻滞有效率分别为82%(41例)、80%(40例)和98%(49例)、98%(49例),Ⅱ组显著高于Ⅰ组(P<0.05).结论 PNS引导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干定位方法比常规定位方法更精确,使局麻药液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鞘内分布更趋于合理,可提高对尺侧神经阻滞的有效率.

  • 外周神经刺激器联合神经阻滞在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孟庆贤

    目的:探究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和神经组织联合使用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47例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进行麻醉,实验组31例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阻滞联合的麻醉方法,对照组16例患者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的麻醉,对比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优良率为100%;对照组麻醉优良率为87.5%,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下肢手术患者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和神经阻滞的联合使用,能使血流动力更加平稳,并发症少,麻醉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上肢手术患者不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

    作者:徐桂茹;李斌;鲁毅军;韩力

    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简单,能为前臂和手部手术提供完善的神经阻滞,但麻醉后发生的神经功能暂时性障碍在临床上不容忽视.不同的神经阻滞技术与阻滞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关.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已广泛用于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然而其阻滞效果尚需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比较上肢手术患者三种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 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在小儿臂丛阻滞中的应用

    作者:何绍旋;张婉芬;胥建党

    小儿上肢及手部手术常因患儿恐惧及不能说出准确的"异感"而放弃经济有效且有利术后镇痛的臂丛阻滞,而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则可使麻醉科医师不依赖患儿的特定信息,使患儿在镇静镇痛状态下接受阻滞.本文拟对小儿在镇静镇痛状态下,用外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行臂丛神经阻滞观察.

  • 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洛珉;吴洁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上入路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拟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n=24)和异感定位(n=24)方法,局麻药均使用0.5%的罗比卡因.结果使用神经刺激器组在起效时间、感差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长于异感定位组,二者在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神经刺激器组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异感定位组.结论采用0.5%罗比卡因配合神经刺激器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 外周神经刺激器运用于单侧下肢手术麻醉的护理配合

    作者:杨军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刺激器在单侧下肢神经阻滞的麻醉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单侧下肢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结果:5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外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单侧下肢神经阻滞麻醉,未出现护理相关的并发症及意外。结论:规范的护理配合提高了麻醉质量和麻醉效率,增加麻醉安全性。

  • 神经刺激器定位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殿超;侯芳;单勤亮;刘梅;谭祖英

    目的: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效果.方法:52例老年患者拟行单侧下肢手术,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局部麻醉药为0.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为15~25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10~15 ml.观察并记录麻醉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效果好,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小.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麻醉效果好,对各系统干扰小,并发症少,对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更为适应.

  • 高龄患者下肢手术选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文波;陈树斌;刘伟;张云红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在80例高龄患者手术中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结果 全部病例麻醉满意安全完成手术.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高龄患者下肢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方法.

  • 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行肱管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敖翔;段宏伟;吴一鸣;陆晓英;唐卫青;宋颖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下的3种臂丛神经阻滞(肱管神经阻滞、肌间沟神经阻滞、腋路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拟行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肱管组(G组)、肌间沟组(J组)和腋路组(Y组),每组40例,局麻药均为1%利多卡因和0.25%左布比卡因混合液.PNS定位后,J组一次性将30 ml混合液注射于肌间沟内;Y组刺激到尺神经、桡神经或正中神经的任意一支即向腋鞘内注入28 ml局麻药,然后针退至腋部皮下给药2ml以阻滞臂内侧皮神经;G组依次阻滞正中神经(7ml)、尺神经(7 ml)、桡神经(7 ml)、肌皮神经(7 ml)、臂内侧皮神经(2ml).比较3组患者在臂丛阻滞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G组的阻滞成功率(95%)明显高于J组(80%)和Y组(75%)(均P<0.05),J组有1例发生喉返神经阻滞、1例发生星状神经节阻滞,Y组有l例发生局部血肿,无其他明显并发症.结论 肱管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臂丛神经阻滞方法,其效果优于传统的肌间沟神经阻滞和腋路神经阻滞,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神经刺激器定位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方明;张中军

    目的 通过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肩部手术的临床效果,与传统盲探的肌问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进行比对观察分析.方法 将肩部手术患者30例分为两组,每组15例.Ⅰ组使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肌间沟臂丛神经联合颈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传统的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联合传统颈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选择1%利多卡因与0.25%左旋布比卡因.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Ⅰ组阻滞完全者占86.7%(13/15),显著高于Ⅱ组的46.6%(7/15)(P<0.01);Ⅰ组阻滞不全者占13.3%,显著低于Ⅱ组的26.7%(P<0.01).Ⅰ组无阻滞失败病例;Ⅱ组阻滞失败4例.结论 使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肌间沟臂丛联合颈丛神经阻滞,能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

  • 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臂丛神经肱骨中段法阻滞在肘以下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伟;陶敏;徐卫平

    肘及肘关节以下手术的麻醉常用腋路阻滞或经肌间沟阻滞法,但由于臂丛神经的解剖学特点,常有阻滞不全等缺点[1].外周神经刺激器(PNS)的应用使精确定位神经成为可能.我们采用PNS作肱骨中段水平定位以阻滞支配手部的神经,并与传统血管旁法腋路阻滞作对比,观察其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麻醉的效果比较

    作者:章蔚;方才;谢言虎;疏树华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60例膝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组(C组)和腰从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两组,每组30例.C组行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腔置管,腰麻药0.5%罗哌卡因重比重液3 ml,不足者酌情硬膜外腔追加0.75%罗哌卡因;N组采用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股神经阻滞剂量20~25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补液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C组麻醉后10 min(T10)、麻醉后20min(T20)MAP下降(P<0.05),T20 HR下降(P<0.05),C组T20 MAP、HR低于N组(P<0.05);C组麻醉准备及操作时间(Tr)、感觉完全阻滞时间(T1)、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C组.结论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膝关节镜手术麻醉,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相对长时间患者.

  •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章蔚;疏树华;方才;邵春晓

    目的 比较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患者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46例下肢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n=25)和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组(N组,n=21)两组.E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硬膜外腔向头侧置管,给予1%利多卡因+ 0.375%罗哌卡因10~14 ml;N组行神经刺激仪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45%罗哌卡因,腰丛阻滞剂量25~30 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20~2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麻醉血流动力学、起效维持时间、术后首次排尿时间、住院时间、麻醉效果、辅助用药、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E组麻醉后15、20、30 min MAP下降(P<0.05),E组麻醉后30 min MAP低于N组(P<0.05);E组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恢复时间(T3)、运动恢复时间(T4)低于N组( P<0.05),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05);N组并发症少于E组.结论 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腰丛联合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老年患者下肢手术,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并发症少,尤其适合年老、体弱且相对长时间患者.

  • 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血管外科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贵芹;朱霞;滕培兰;武勇;黄宇光

    目的 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血管外科患者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20例血管外科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施行单侧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阻滞为腰肌间隙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3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 20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患者更为适用.

  • 神经刺激器定位腰骶丛阻滞在高危病人下肢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付笑飞;张小洺;姚尚龙

    目的 观察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骶丛阻滞应用于高危病人下肢手术的效果.方法 38例临床合并各种高危疾病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病人,施行单侧腰骶丛神经阻滞.腰丛阻滞分腰肌间隙入路和腹股沟入路;坐骨神经阻滞为臀区入路.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刺激器电流频率1 Hz,起始强度1 mA,麻醉总量为1%利多卡因20 ml,0.5%罗哌卡因30 ml.结果 38例病人均阻滞完善, 麻醉效果满意,术中生命体征平稳,血流动力学稳定.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骶丛阻滞定位准确,客观指征明显,效果可靠, 对患者各系统干扰小,对有严重合并症病人更为适用.

  • 区域神经阻滞PCA新技术

    作者:黄宇光;徐仲煌;罗爱伦

    目前国外在临床上全身麻醉十分普及的同时,出现了重视外周区域阻滞的趋势, 应用区域神经阻滞PCA(PCRA)行麻醉和术后镇痛.与全身静脉给药镇痛比较,外周神经阻滞的优点是: ①患者可保持清醒;②血流动力学稳定;③便于术后镇痛;④早期出院;⑤患者更多地参与医疗活动;⑥有限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因此,对某些高龄或全身情况较差的患者,采用外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和术后镇痛无疑是上乘的选择.近年来,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外周神经置管和连续给药技术将外周神经阻滞演变为术后镇痛的有效方法.外周神经阻滞用于手术麻醉和术后镇痛逐渐流行的原因包括:①ASA Ⅲ~Ⅳ级患者接受四肢手术量的增加;②门诊手术比例增加,加快临床周转的需要;③对机体病理生理影响小,患者偏爱;④外周神经刺激器的应用提高了区域阻滞的成功率,新药物的临床应用,减少了药物相关的副作用;⑤便于有效地应用PCRA行术后镇痛,无需特殊监测;⑥医疗费用紧缩的需要等.

  • 神经刺激器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阻滞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文政;林成新;刘敬臣

    目的: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拟行臂、腕、手掌及手指部位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I组采用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当刺激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时分别予以阻滞;Ⅱ组采用异感定位.两组均采用锁骨上入路,局麻药均为0.375%罗哌卡因.结果:使用神经刺激器组对尺神经阻滞的有效例数及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异感定位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短于异感定位组(P<0.05).二者在实施阻带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0.375%罗哌卡因经外周神经刺激器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更精确,阻滞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神经阻滞方法.

  • 罗哌卡因用于下肢神经阻滞的临床研究

    作者:韦娟丽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外周神经刺激器(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效果,寻找较低的有效浓度,降低局麻药中毒的可能性.方法 90例拟行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Ⅰ、Ⅱ、Ⅲ组均采用PNS引导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分别为0.25%、0.375%、0.5%;容量均为55 ml,其中腰丛阻滞30 ml,坐骨神经阻滞25 ml.结果 三组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依次是37.1±7.2 min、25.4±4.6 min、19.3±5.5 min(P<0.05).Ⅱ组对闭孔神经和股外侧皮神经的阻滞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Ⅱ、Ⅲ组各项指标则无明显差异.结论 0.375%的罗哌卡因用于PNS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时阻滞完善,同时减少局麻药物用量.

  • 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比较

    作者:温开兰;牟玲;杨孟昌;邓佳;蒋蓉

    目的 对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膝关节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 方法 60例ASAⅠ~Ⅱ级行膝关节镜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 C组)和下肢神经阻滞组(N组),蛛网膜下腔阻滞组于蛛网膜下腔给予0. 5%罗哌卡因轻比重液3mL. 下肢神经阻滞组采用神经刺激器辅助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局麻药采用浓度为0. 5%的罗哌卡因. 股神经阻滞剂量为20mL,坐骨神经阻滞剂量为30mL. 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麻醉起效与维持时间、麻醉效果、术中是否追加辅助用药等. 结果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比较,C组与N组相比,麻醉后5min(T5)MAP下降,10min(T10)MAP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C组感觉完全阻滞时间(T1)、运动完全阻滞时间(T2)、感觉完全消退时间(T3)、运动完全消退时间(T4)、低于N组(P<0. 05). C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TU)长于N组(P<0. 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股神经联合坐骨神经阻滞效果确切,血流动力学平稳,是膝关节镜手术一种值得推广的麻醉方式.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