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观察右美托咪啶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

    作者:徐勇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来自2016年7月到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膝关节置换术患者5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研究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辅助右美托咪啶的麻醉方法,对比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辅助咪唑安定的麻醉方法,对比两组患者麻醉获得效果.结果:研究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好于对比组(且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要低于对比组(P<0.05).结论:右美托嘧啶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好,能保证麻醉手术的安全性.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行单侧下肢骨科手术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金明;刘鹏

    目的:评价神经刺激器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单下肢骨科手术的效果.方法:单侧下肢骨科手术患者50例,入室后常规监测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记录入室后、神经阻滞前即刻、切皮时、术中20、40分钟和术毕即刻时血压、心率、呼吸、心电图和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相应时间的感觉评分.结果:全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镇痛完善,无尿潴留和神经损伤等病发症.结论:使用神经刺激器辅助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单下肢骨科手术:简单、安全、价廉、效果确切、医患者均易接受.

  •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姚秀琴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6月为研究时限,纳入96例老年膝关节镜手术患者,以随机数表分为研究1组、研究2组,各48例,分别予以硬膜外麻醉、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比效果.结果:研究2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研究1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均长于研究1组,差异明显(P<0.05).研究2组神经阻滞优良率(95.83%)显著高于研究1组(81.25%),差异明显(P<0.05).研究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25%)显著低于研究1组(22.92%),差异明显(P<0.05).结论:老年膝关节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优化神经阻滞效果、安全性.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作者:于素丽;张智勇;张立涛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2015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共9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法将其分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与全身麻醉组,每组32例.分别观察三组患者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评分、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的麻药起效时间[(5.25±2.98)min、(5.73±3.43)min]、麻醉阻滞时间[(8.07±3.07)min、(8.32±3.71)min]均少于全身麻醉组[(10.42±2.73)min、(13.22±2.47)min];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VAS评分[(3.21±0.13)分、(4.33±0.15)分]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5.32±0.32)分],Ramsay评分分数评分[(4.98±0.64)分、(4.52±0.87)分]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2.22±0.16)分],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组、腰硬联合麻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9.38%、6.25%)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28.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麻药起效时间、麻醉阻滞时间,减少患者疼痛感,改善镇静度,不良反应少,临床疗效更为理想,值得进一步推广.

  •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效果观察

    作者:乐婷;路桂杰;杨海丽;边应新;李文昌;刘进德

    目的 探讨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在华北石油管理局总医院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共86例,根据患者麻醉方式随机分为试验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41例)和对照组(腰硬联合麻醉,45例),观察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神经阻滞起效、维持时间、镇痛效果、麻醉不良反应、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和Harris评分.结果 试验组大心率变化率和大平均动脉压变化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晚,但维持时间长(P<0.05).试验组镇痛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麻醉不良反应、平均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具有起效迅速,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更适用于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麻醉.

  •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胫内平台骨折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邓伦童

    目的 研究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胫内平台骨折(TPF)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4月本院收治的40例TPF老年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取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统计对比两组麻醉起效时间,监测对比两组麻醉前、麻醉后5 min血流动力学[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DP)]变化.结果 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HR、DBP、SDP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后5 min,观察组HR、DBP、SDP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TPF患者采取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起效快,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高.

  • 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吴俊山;张铨;胡贵;朱文涛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的起效和维持时间,术中出血量、补液量、术后引流量和恢复饮食时间、术中心率和平均动脉压、麻醉后的不良反应等.结果 研究组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麻醉维持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补液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饮食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T1、T2、T3时段的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硬膜外麻醉相比,具有麻醉起效快、维持时间长、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对于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值得推广运用.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杨鹏;王薇;李丹;罗辰

    目的 探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4)和对照组(n=64),对照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操作,全身麻醉诱导后静脉注射依托咪酯+0.02 mg/kg咪达唑仑+0.3 μg/kg舒芬太尼+0.6 mg/kg 罗库溴铵,维持麻醉后持续静脉滴注丙泊酚;观察组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腰丛神经阻滞给予0.5%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0.5 μg/kg右美托咪定,坐骨神经阻滞给予1%利多卡因+0.5%罗哌卡因+0.5 μg/kg右美托咪定,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5 min(T0)、麻醉后10 min(T1)、手术开始时(T2)、麻醉后1 h(T3)、术毕(T4)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记录两组患者腰丛及坐骨神经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MAP、心率以及PETCO2随麻醉和手术的进行逐渐升高,而后又缓慢降低,其中观察组的MAP和PETCO2均恢复到麻醉前水平,而对照组的水平较观察组高,观察组的心率波动较对照组小,且范围较对照组更为理想;两组患者的SaO2先降低后升高,但观察组的波动较对照组小.两组患者的MAP、心率、SaO2以及PETCO2组间、时点间以及组间· 时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腰丛及坐骨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运动及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512 ±72)s比(313 ±75)s、(526 ±90)s比(305 ±82)s,(678 ±99)s比(412 ±85)s, (648 ±92)s比(405 ±69)s](P<0.01);观察组认知功能障碍、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68%(3/64)比45.31%(29/64)](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能有效稳定老年股骨颈骨折内固定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延长患者腰丛神经及坐骨神经感觉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且术后麻醉并发症少.

  • 腰硬联合麻醉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对比

    作者:谢国强;欧银强;何永肖;吴彩源

    目的 评价比较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LSNB)的效果.方法 72例高龄股骨头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采用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的36例患者作为CSEA组,而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进行麻醉的36例患者作为LSNB组,比较两组用药前(T0)和用药后10 min(T1)、30 min(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O2)以及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结果 CSEA组患者T1时的MAP、HR、RR、SpO2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T1时的MAP、HR、RR、SpO2水平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患者T2时HR水平高于T0时,且高于LSBN组T2时HR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患者的起效时间(1.25±0.38)min显著短于LSBN组的(5.13±1.6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显著高于LSBN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更高,可以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呼吸循环指标较为稳定,还需根据患者基础情况选择适麻醉方式.

  • 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中的应用

    作者:雷鹏飞;高杉;王培山

    目的 探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的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单侧股骨头置换手术的老年患者56例,年龄>65岁,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组(N组)和硬膜外阻滞组(E组),每组28例,在麻醉前(T1),麻醉后(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记录MAP、HR、SpO2、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56例患者均阻滞完善,麻醉效果满意,两组患者的MAP在麻醉前(T1)和手术结束时(T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硬外阻滞组患者的MAP在麻醉后(T2)和手术开始时(T3)显著低于神经阻滞组(P<0.05).两组患者的HR和SpO2在各时点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下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手术是安全有效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不良反应少.

  •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影响

    作者:孙倩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的影响.方法 该院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声组与对照组各30例.超声组于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回抽无血后缓慢推注0.5%盐酸罗哌卡因25ml;对照组选择L2~3行腰硬联合麻醉,缓慢推注0.5%罗哌卡因2.5ml.记录两组神经阻滞前(T0)、阻滞10分钟(T1)、阻滞30分钟(T2)、阻滞60分钟(T3)、手术结束(T4)MAP和心率(HR),术前、手术结束时及术后第12、24、48小时免疫功能指标,以及麻醉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T1时超声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HR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2、24、48小时的CD3+、CD4+水平及术后第12、24小时的NK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效果较佳,围术期MAP、HR趋于平稳,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安全性较高.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科手术应用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丽君

    下肢(股骨干、髌骨、胫腓骨、踝及足部)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除常规的石膏外固定以外,对于畸形、对位不良患者行择期手术是行之有效的方法[1].而在手术中采用何种麻醉方法能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又能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近几年来,笔者观察180例在下肢手术中采用椎管内麻醉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术后护理过程发现收到了不同的效果,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 右美托咪定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作者:张生长;王世祥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将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8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4例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44例患者实施右美托咪定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比较2组患者麻醉前( t0 )、切皮后0.5 h( t1 )、手术结束时( t2 )、术后6 h( t3 )、术后24 h( t4 )、术后48 h( t5 )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改变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均先降低后升高,在t1 时显著下降,在t2 时降至低点,在t3 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2组患者中心静脉压均先升高后降低,在t1 时显著升高,在t2 时升至高点,在t3 时恢复至正常水平. 2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t1 时均显著升高,在t5 时升至高点(P均<0.05). 观察组患者心率、中心静脉压在t1、t2 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在t1、t2 时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t1、t2、t3、t4、t5 时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 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下肢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较小,可促进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释放,利于患者术后骨折愈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地佐辛不同给药途径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赵海蕊;王福朝;陈金辉;柴鸣;靳红绪

    目的 比较地佐辛局部与静脉两种给药途径对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下肢手术患者60例,根据地佐辛不同给药途径随机分为局部给药组(A组)和静脉给药组(B组).观察比较2组麻醉阻滞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腰丛-坐骨神经穿刺成功间隔时间、麻醉效果、阻滞效果,记录术中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运动神经阻滞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B组(P均<0.05);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同时B组术中镇痛药用量多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 地佐辛可以采用静脉和局部两种给药途径作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辅助用药,但局部给药增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对呼吸影响小,有利于维持患者的生理状态,安全性好.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

    作者:谷永浩;陈晶;齐杰;高二娥

    目的:对比腰丛—坐骨神经阻滞与腰硬联合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接受手术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192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96例,研究组在神经刺激仪定位下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阻滞,对比2组患者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及维持时间,比较2组患者阻滞效果并记录阻滞后5min 患者生命体征。结果研究组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及作用持续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 <0.05);阻滞后5min,研究组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股骨颈骨折能够有效保证阻滞效果,减少阻滞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适合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评价

    作者:罗兢聪;邹夏禹;杨志滢;陈海铭;许锦霞;张洁;刘晓捷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单侧下肢手术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在超声引导下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麻醉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P<0.01).结论 超声引导的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麻醉起效较传统方式更快且维持时间更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效果比较

    作者:蒋文臣;张浩;郑宝森

    ①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于膝关节置换手术生命体征的影响和麻醉效果的差异.②方法 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倒.A组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组,B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A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器定位技术,于腰丛给予0.33%罗哌卡因30mL,坐骨神经给予0.33%罗哌卡因20mL;B组选择L3,4间隙入路穿刺,给予0.5%的罗哌卡因2mL.观察两组患者阻滞后心率、血压、变化及感觉神经阻滞效果、运动神经阻滞效果.③结果 A组的血流动力学较B组稳定,而两组麻醉方法的起效时间,阻滞效果无显著差异,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A组较B组少见.④结论 PNS定位下行腰丛一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下肢骨科手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起效迅速,麻醉效果较完善,术后并发症少,是膝关节置换手术一种较为适合的麻醉方法.

  •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

    作者:殷悦;王立伟;祖翠华

    目的 比较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手术情况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我院行股骨头置换术的老年患者79例,按照手术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患者28例,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患者51例.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等生命体征,记录2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及并发症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患者麻醉后镇痛效果.结果 2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较麻醉前均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麻醉后各项生命体征变化较B组同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中输液总量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围术期均无并发症发生,A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头痛,B组3例患者术后出现恶心、呕吐,2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B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均有较好的疗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好,能有效降低免疫抑制及尿路感染风险,但可能需要加用更多的镇静或镇痛类药物;腰硬联合麻醉对患者镇痛效果明显,但术中输液量较大.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身体质量及可否耐受等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为患者减轻病痛,更好地提高医疗质量.

  • 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护理体会

    作者:毕爱琳

    椎管内麻醉是下肢骨折手术的常见的麻醉方式,多用盲探法实施麻醉。下肢骨折病人如果伴有脊椎外伤,严重贫血,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或者穿刺皮肤感染,都禁忌用椎管内麻醉。而神经刺激仪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可以解决上述问题[1]。这种麻醉通过局部用药,阻滞患侧下肢,麻醉客观,对心血管循环功能无影响,对胃肠功能无影响,避免损伤神经的术后并发症,避免术中因为椎管内用药引起低血压,恶心,呕吐药物副作用,避免术后禁食禁饮,术后尿储留引起的不适感。我院自2011年3月对下肢骨折手术进行神经刺激仪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满意,术后病人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术后舒适度提高,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 神经阻滞麻醉辅用右美托咪啶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辛学东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 Dex)辅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Ⅱ~Ⅲ级择期拟行膝关节置换术的病人46例纳入研究,以上入选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 n=23),2组均采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 D组(Dex辅助组)在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前先推注Dex负荷量1μg/(kg· h)(10min),在阻滞成功后再以Dex 0.5μg/(kg·h)维持至手术结束;M组(咪达唑仑辅助组)则在神经阻滞前后以咪达唑仑辅助诱导维持。观察并比较2组神经阻滞前(T0)、手术开始前即刻(T1)、手术开始后10min(T2)、置换操作时(T3)和手术结束时(T4)血流动力学指标及Ramsay评分,观察并记录围手术期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各时点SpO2值组内变化均不明显(P>0.05),组间各时点水平比较,差异亦不显著(P>0.05);2组HR、MA P值在T1时均较T0时有所降低,其中D组HR、MA P值在T1~T4时保持平稳状态且(除外T1时的MA P值)均低于M组同时点(P<0.05),M 组组内比较中,与 T1时比较,T2、T3时点 HR、MAP 水平升高显著(P<0.05);2组各时点Ramsay镇静评分均达到2~4分;与M组比较,D组术中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膝关节置换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啶辅助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术中镇静镇痛可靠,且更易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

59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