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抑制型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基因表达频率

    作者:李娜;郑建淮

    目的 探讨抑制型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基因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 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检测48例URSA患者与50例对照组女性抑制型KIR基因的表达.结果 URSA患者KIR2DL2基因频率(52.1%)增高,与对照组(26.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URSA患者拥有3个抑制型KIR基因的阳性率增高(50.0%),与对照组(24.0%)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KIR2DL2基因频率增高可能是URSA发病的易感因素,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表面抑制型与活化型KIR受体表达失衡可能是URSA发病机制之一.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子宫内膜/早孕蜕膜组织HOXA-1O基因的表达

    作者:陈辉;周敏;李秋颖;郑宁;王红;王秀霞;曲陆荣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与子宫内膜/早孕蜕膜组织HOXA-10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技术,以HOXA-10反义核苷酸为探针检测51例URSA患者及38例正常生育(NF)组的分泌期子宫内膜/早孕蜕膜组织HOXA-10 mRNA的表达水平,并以灰度阳性单位(PU值)表示. 结果 NF组子宫内膜分泌早期HOXA-10mRNA表达的PU值腺体为(6.66±0.11),间质为(6.76±0.15);分泌中期分别为(10.95±0.90)及(11.46±1.08);分泌晚期分别为(11.05±1.12)及(11.54±1.10);蜕膜组织分别为(11.55±1.14)及(11.93±1.92);分泌中晚期及蜕膜组织的PU值显著高于分泌早期.URSA组不同时期子宫内膜及早孕蜕膜组织中HOXA-10 mRNA的表达水平基本一致,无明显的分泌中晚期及早孕期峰,并且分泌中晚期及早孕蜕膜组织的PU值明显低于NF同期组.两组各期腺体和问质的PU值无显著差异.结论 子宫内膜HOXA-10基因在分泌中晚期及早孕蜕膜组织中的高表达可能和孕卵着床及妊娠维持密切相关,其表达缺陷可能是导致URSA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 D-二聚体在孕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中临界值的探讨

    作者:林涛;沈晓露;潘豪杰;吴雪清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早孕期D-二聚体水平及临界值. 方法 收集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妇科就诊患者2 975例,按本次生育意愿及既往有无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史分为三组:其中门诊行人工流产术、既往无稽留流产史的早孕患者为早孕组(NEP组,n=1 160);此次为宫内早孕、单活胎、既往有≥2次稽留流产的患者为复发性流产早孕组(AEP组,n=673);既往稽留流产史的早孕患者且此次未孕患者为复发性流产未孕组(ANP组,n=1 142).所有患者均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AEP及NEP患者同时进行血同型半胱氨酸(Hey)、活化蛋白C抵抗试验(APC-R)、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检查,分析各个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GraphPad 6.0对数据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T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计算临界值,计算D-二聚体及其它各指标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再次妊娠中的临界值. 结果 (1)三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孕次及基础FSH、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三组患者D-二聚体的临界值分别为0.65 mg/L、0.51 mg/L、0.57 mg/L,与AEP组相比,NEP及ANP组显著降低(P<0.05).(3)AEP和NEP组各指标的比较统计结果显示:D-二聚体的临界值是0.65 mg/L,D-二聚体AUC曲线下面积是0.89,阳性预测值90.24%,阴性预测值72.6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cy、PT临界值分别是9.75 μmol/L、12.85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PC-R、APTT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预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早期复发性流产早孕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存在血栓形成倾向,检测D-二聚体可预测复发性流产患者发生血栓的可能性,改善妊娠结局.

  • 淋巴细胞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影响

    作者:胡晓东;梁佩燕;黄春宇;李观贵;陈现;刘翠翠;刁梁辉;曾勇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M)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4例uRM患者进行3次LIT治疗,治疗前后均在其黄体中期采集外周血,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Th1/Th2型细胞因子. 结果 94例患者中26例失访,7例生化妊娠,2例异位妊娠,48例成功分娩,11例再次自然流产.所有患者3次LIT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外周血CD3+T淋巴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CD3+ CD4+ CD8T细胞和CD3+CD4 CD8+T细胞分别占CD3+T细胞的比例,以及产生γ干扰素(IFN-γ)的Th1细胞占Th细胞比例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生肿瘤坏死因子a(TNF-α)的Th1细胞占Th细胞的比例、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比值和TNF-α/IL-10比值在治疗后均显著性降低(P<0.05).进一步研究显示,LIT治疗前后成功妊娠患者和再次流产患者的T细胞亚群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Th1/Th2比值在成功妊娠患者中显著下降(P<0.001),而再次流产患者中并无显著性变化(P>0.05). 结论 LIT改变uRM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功能,降低Th1/Th2比值,使患者趋于以Th2为主的免疫状态而有利于成功妊娠.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治疗进展

    作者:徐子衿

    复发性流产(RSA)病因复杂多样,对病因明确的患者治疗多能收获较好妊娠结局.而对占RSA 40%的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干预欠针对性致效果欠佳,如何使这部分人群获益是目前生殖领域的一大难题.结合已有对URSA的病因假设,近年来对URSA的治疗主要包括针对异常染色体、同种免疫失衡的干预及抗凝治疗3个方面.本文重点关注各治疗方式的实验基础及临床研究进展,对其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讨论,以期为今后临床治疗方案和研究方向提供思路.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免疫治疗策略

    作者:吴培莉;薛晴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多种多样,但仍有约50%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病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其治疗方法多样,有的存在争议.URSA被认为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近年来关于URSA免疫失衡和治疗的研究是生殖领域的一大热点.本文对国内外URSA的免疫治疗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C677T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的Meta分析

    作者:张丹;王韦韦;张宏秀

    目的:评价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 C667T基因多态性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相关性.方法:在PubMed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和维普中文期刊全文(VIP)数据库中全面检索关于MTHFR C667T基因多态性与URSA相关的文献,按照既定的筛选标准进行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有31篇文献被纳入本次的me-ta分析,累计病例组3706人,对照组3937人.meta分析结果显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URSA的发生呈相关性T/C:OR=1.41,95%CI 1.23~ 1.61,P<0.05;CT/CC:OR=1.23,95%CI 1.03~ 1.47,P<0.05;(TT+CT)/CC:OR =1.45,95%CI 1.21~1.74,P<0.05;TT/CC:OR=1.98,95%CI 1.51~2.59,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亚组分析中发现,国内人群中基因型为TT的女性发生URSA的风险较基因型为CC的女性高3.56倍,基因型TT和等位基因T是URSA的遗传性风险因素TT/CC:OR=3.56,95%CI 2.71~4.69,P<0.05;T/C:OR=1.88,95%CI 1.66~2.13,P<0.05;CT/CC:OR=1.67,95%CI 1.36~ 2.04,P<0.05;(TT+CT)/CC:OR=2.07,95%CI 1.71~2.50,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国外人群中,包括亚洲其他国家人群中,各基因型分布URSA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THFR C667T基因多态性与URSA呈相关性,在中国人群中MTHFR C667T基因多态性是URSA的遗传性高风险因素,但在国外人群中包括亚洲其他国家中并未显示相关性,仍有待加大样本进一步论证.

  • 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疗效分析

    作者:庄朝辉;高伟;方园;李全利;李春梅;张涵

    目的 探讨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6月该院收治的URSA患者11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实施黄体酮治疗,观察组中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和子宫血流情况.结果 观察组PT为(12.17±2.04)s、APTT为(37.15±9.24)s、TT为(24.46±20.84)s均低于对照组,D-D为(0.34±0.35)mg/L、FIB为(3.53±0.63)g/L、PAI-1为(0.57±0.23)U/m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流速(53.83±21.28)cm/s、右流速(52.51±19.87)cm/s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URSA患者实施肝素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能改善患者子宫动脉血流高阻力和高凝血状态.

  • 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复发流产患者 Treg/Th17平衡的影响

    作者:江旋;刘庆芝;姚吉龙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LIT)对不明原因复发流产(URSA)患者的 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学技术及 ELISA 法测量 URSA 患者 LIT 治疗前、后外周血 Treg、Th17细胞所占淋巴细胞比例和血清 IL-10、IL-17、TGF-β1水平,并对比及分析关联性。结果40例 URSA 患者 LIT 治疗后外周血CD4+CD25+Treg、CD4+CD25+CD127 low Treg 细胞所占比例高于治疗前,CD8-CD3+IL-17A +Th17细胞所占比例低于治疗前,且与前两者的改变分别呈负相关(r =-0.724,P <0.01;r =-0.571,P <0.01),Treg/Th17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IT 治疗后血清 IL-10、TGF-β1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分别与 CD4+CD25+Treg 细胞比例的改变呈正相关(r =0.654,P <0.01;r =0.658,P <0.01),IL-17水平降低,且与 CD8-CD3+IL-17A + Th17细胞比例的改变呈正相关(r =0.693,P <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LIT 可能影响 URSA 患者的 Treg/Th17免疫平衡,提高 Treg 细胞亚群的数量、功能,降低 Th17细胞亚群的数量、功能,以此发挥治疗作用。

  • 影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因素及治疗新进展

    作者:李仁燕;杨学妞;廖会姝;李练兵;马明福;谭桂香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发生率约占复发性流产的50%.本文阐述了近年来影响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因素,细胞免疫、基因多态性与心理因素,以及相关治疗措施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URSA及其有效治疗奠定基础.

  • Th17和Treg细胞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丹;孟昱时

    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复杂,目前有近50%的复发性流产(RSA)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被认为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Th1/Th2细胞平衡模式逐渐被Th1/Th2/Th17及Treg细胞的平衡学说所取代,在维持妊娠期免疫耐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Treg细胞靶向治疗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成为研究热点.Th17细胞的出现也为探索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的病因及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研究方向.

  • 武权生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经验介绍

    作者:崔海峰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是临床上难治的不孕症,武权生教授总结经验认为,中医治疗该病以补肾健脾为大法,根据具体病情随证加减,做到预培其损、身心同治、药食同调,注重生态保胎,力求防治结合,临床都能取得满意疗效.

  • 中药联合免疫疗法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疗效分析

    作者:王云;孙巧霞;随璐

    目的 观察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联合补肾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的疗效.方法 选取接受治疗的URSA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给予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化瘀中药,观察2组保胎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活产49例,活产率92.45%;对照组治疗后活产36例,活产率72%.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URSA患者,采用淋巴细胞主动免疫疗法联合补肾活血化瘀中药保胎效果优于单纯主动免疫治疗.

  • 补肾调冲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复发性流产

    作者:徐伯静;赵志梅;李雪娇;夏天

    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环境污染、饮食结构及心理应激等因素的改变导致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患者日益增加,给许多女性及其家庭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复发性流产病因复杂,其中约有一半的 RSA 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URSA)。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不孕不育科通过继承妇科名老中医韩冰教授治疗 RSA 的经验及不断的临床实践,认为肾虚冲任失调是不明原因性复发性流产发生的基本病机,在临床上应用补肾调冲法,并设专药、专方进行治疗,于孕前“预培其损”,孕后积极保胎,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疗效肯定。

  • 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小鼠蜕膜细胞TNFR1、PI3K/Bcl-xl的影响

    作者:张杨;王玲;李娜;冯晓玲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对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RSA)模型小鼠蜕膜细胞TNFR1、PI3K p110、Bcl-xl的影响.方法:DBA/2与CBA/J交配为URSA模型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及西药(地屈孕酮)组,BALB/c与CBA/J交配为空白组,每组15只.空白组与模型组予同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其余给予同等剂量的对应药物灌胃,8d后,各组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TNFR1、P110、Bcl-xl mRNA及蛋白表达量.结果:补肾活血方能够下调URSA模型小鼠蜕膜中TNFR1的蛋白表达水平,上调Bcl-xl的蛋白表达水平,并能显著上调P110和Bcl-xl的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URSA发生可能与蜕膜细胞中TNFR1、P110、Bcl-xl表达改变有关;补肾活血方治疗URSA的机制可能与调节蜕膜细胞中TNFR1、P110、Bcl-xl表达水平有关.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体质类型分布的调查研究

    作者:刘颖;张伟平;尚婧;李娜;冯晓玲

    近几年,不明原因的复发性流产有逐渐上升的趋势,发病率为1%~5%,是妇科中较难处理的疾病,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殖健康。本文探讨关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体质类型分布。以此为依据,通过中医辨质调体指导用药,预防或减少复发性流产。

  • 低分子肝素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自然流产57例分析

    作者:刘玉昆;王蕴慧;刘颖琳;张睿;张建平

    复发性自然流产是指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自然流产,发生率约5%,其病因包括遗传、内分泌、解剖、感染、免疫等因素,但约有50%~60%的患者原因不明[1].对这部分原因不明的患者尚无确定的治疗方法.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治疗复发性流产初应用于复发性流产合并抗磷脂综合征以及血栓形成倾向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3].近来研究发现,部分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的蜕膜血管有血栓形成,因此有研究尝试对原因不明的复发性流产患者应用LMWH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本研究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尝试应用LMWH治疗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57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精子DNA完整性的相关性研究探讨

    作者:付晓君;门波;孙自学;付澎丽;冯俊丽;梁卓

    目的:分析与探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精子DNA完整性的相互关系.方法:精子DNA完整性的检验选用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sperm chromatin dispersion,SCD),以精子DNA碎片指数(DNA fragmentation index,DFI)表示.将符合条件的65例男性患者作为实验组,随机选取配偶有正常妊娠史且无流产史的65例男性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分别测定两组男性精液相关参数和精子DFI.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年龄、禁欲时间、精液量、精子活率、精子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DFI为(40.89±14.50),对照组的DFI为(22.89±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与精子DNA损伤存在一定的关系.

  • 高龄男性精子质量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性分析

    作者:刘佳杰;方小武;陈捷;韦剑洪

    目的:探讨高龄男性精子质量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27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夫妇(女方不明原因自然流产≥2次)高龄男性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另选取同时期于我院进行生殖健康体检的138例高龄男性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精液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精液,并分析高龄男性精子质量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相关性.结果:两组在精液量、精子pH值上不存在明显差异,而观察组在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包括a级、b级百分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关.结论:精子密度、精子存活率、精子活力等高龄男性精子质量因素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有关.

  • 精子核成熟度与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天勤;邓敏芝;王毅;谢雨莉

    目的:探讨精予核成熟度与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配偶具有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史的患者50例为URM组,正常生育的男性30例为对照组,通过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仪检测精子的浓度和活动力等,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检测精子DNA完整性,苯胺蓝染色法检测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分别比较两组精子DNA完整性、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和精液参数的差异.结果:URM组与对照组之间精液量(3.23±1.13 vs 3.37±1.23)mL、精子浓度(29.33 ±3.76 vs 31.16 ±4.29)×106/mL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精子前向运动(35.19 ±7.26 vs 50.12±10.84)%、精子正常形态(2.07±2.94 vs 8.69±4.13)%、精子DNA碎片率(39.28±15.95 vs 23.16±15.17)%及精子核蛋白组型转换率(41.99±8.63 vs 18.81±7.5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可能与精子核成熟度异常有关,建议RSA患者常规检测夫精精子核成熟度.

94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