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波形蛋白在细胞凋亡中的变化

    作者:乔海晅;王清明;陈惠鹏

    波形蛋白(vimentin)是一种中间纤维蛋白,由单一多肽链构成,主要分布在中胚层来源的组织中.在细胞中,波形蛋白主要作为结构蛋白起作用.在细胞凋亡过程中,波形蛋白很快被水解.其主要的裂解位点分别位于Asp85和Asp259位置;波形蛋白的裂解是由半胱氨酰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或被该酶激活的一组蛋白酶介导的;由caspase介导的波形蛋白在Asp85位的裂解导致产生一个N端小片段,此片段能够诱导依赖于caspase的细胞凋亡.

  •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诊治进展

    作者:池肇春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mcter of Oddi dysfunction,SOD)属功能性动力疾病,主要影响Oddi括约肌(SO)的胆道部分,引起间歇性腹痛.Oddi括约肌由4个部分组成,即:(1)胆总管括约肌(BS);(2)胰管括约肌(PS);(3)壶腹括约肌;(4)中间纤维.近几年来随着ERCP、Oddi括约肌测压(SOM)、超声检查、核素闪烁扫描等诊断手段的实施,对SOD的诊断与治疗有了进一步认识,发现SOD并非是十分罕见的疾病.但至今难以建立SOD的正确诊断和缺乏特异性的客观指标,以决定其治疗方法[1].

  • 丙烯酰胺和细胞松弛素D作用下大鼠肝细胞中黏弹性的研究

    作者:冯成利;吴泽志;王艳萍;冯全义;耿相昌;刘彬;蔡绍皙;李校堃

    采用微管吮吸技术测定了大鼠肝细胞的黏弹性,进一步研究了丙烯酰胺(acrylamide)和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D)以及两者混合作用后对于细胞黏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用CD、丙烯酰胺以及CD、丙烯酰胺混合处理细胞后发现细胞的黏弹性系数均明显下降.尤其是对K1的影响大中间纤维对于黏弹性系数K1的影响要大于微丝对K1影响.而微丝于黏弹性系数K2的影响要大于中间纤维对K1的影响.另外在丙烯酰胺和细胞松弛素D两者混合作用后细胞的黏弹性系数均比两者单独使用时呈显著下降的趋势,提示中间纤维、微丝在维持细胞黏弹性这一生物力学特性方面均起着一定的作用.另外从以丙烯酰胺组和细胞松弛素D组为照组的数据中发现:丙烯酰胺和细胞松弛素D两者混合作用后细胞的黏弹性系数K1或K2也存在一定程度的降低.中间纤维和微丝可能对正常肝细胞黏弹性有一定之间的交互影响的作用.

  • 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在乳腺癌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樊华

    在大部分上皮细胞中,细胞角蛋白中间纤维蛋白参与构成了细胞骨架,其在保持细胞结构和完整性上发挥重要作用.

  • 133用抗哺乳动物中间纤维的单克隆抗体对蠕虫中间纤维的免疫荧光法的定位作用

    作者: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胃癌外周血微转移中的作用

    作者:

    诸多研究表明,原发性癌肿早期即有肿瘤细胞播散入循环.直径为1cm的快速生长的肿瘤,每天可向血液循环中释放几百万个肿瘤细胞[1].这些循环中的瘤细胞以单个细胞或微小细胞团形式存在,称为微转移.细胞角蛋白(CK)是分布于上皮细胞的中间纤维,有20多种异构体.CK20是目前惟一证明仅在胃肠道上皮、尿道上皮和Merkel细胞中表达,而不表达于正常外周血中的蛋白,具有更为严格的上皮组织特异性.患者一旦在外周血中检出CK20,提示有微转移发生.

  • 细胞骨架与神经退行性疾病

    作者:张蕊;苑玉和;赵明;陈乃宏

    神经退行性疾病(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是一种以神经元退行性病变为基础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学说、氧化应激学说、蛋白质发生错误折叠聚集、炎症、免疫功能缺陷,基因突变等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细胞骨架在神经元变性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细胞骨架是细胞质内蛋白质丝组成的纤维网架体系,其决定和维持着细胞的形态结构,同时参与细胞运动、分裂、胞浆运输等生命活动,对信号传导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就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 一个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原候选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作者:孟锦绣;詹希美;程梅;李素丽;甘明;徐贵峰;李卓雅;何蔼

    目的 用免疫探针交叉筛选前期实验获得的广州管圆线虫候选抗原基因,将筛选出的特异抗原候选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鉴定.方法 制备抗血吸虫和抗旋毛虫多克隆抗体血清,交叉筛选广州管圆线虫抗原候选基因,从中获得特异性抗原候选基因,将其从重组噬菌体状态转化为质粒状态,再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进行融合表达,SDS-PAGE鉴定表达产物,同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获得了一个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原候选基因,经生物信息学分析该抗原基因属中间纤维家族基因(intermediate filament,IF),原核表达产物为48KDa.结论 获得了一个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原候选基因及其原核表达产物.

  • WASP、Arp2/3与细菌感染时的细胞骨架重排

    作者:郑伟;严杰

    细菌侵袭宿主细胞是许多感染性疾病发生的重要环节,该过程与细菌触发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重排关系密切.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以蛋白质纤维为主要成分的网络结构,由主要的3类蛋白质纤丝构成,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微丝又称肌动蛋白纤维(actin filament),是由双股肌动蛋白丝以螺旋的形式组成的直径为7~9nm的纤维.其功能除了作为细胞形态和极性的结构框架外,还与细胞的运动、分裂、细菌的黏附以及吞噬等过程密切相关.近来的研究表明许多细菌在感染宿主细胞时能利用宿主细胞的肌动蛋白细胞骨架侵入细胞,甚至达到胞内运动的目的.细菌侵入细胞和胞内运动的过程涉及到两大类细胞蛋白:WASP蛋白家族和Arp2/3复合物,他们是引发肌动蛋白聚集的关键分子,与许多改变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状态的信号分子有关,终导致肌动蛋白的聚集.

  • 神经干细胞的体外扩增及移植应用

    作者:魏东光;吴承远;辛华;仇红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枢神经细胞是终末分化的细胞,近年已经从胚胎及成年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分离并证实了神经干细胞的存在,并对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增殖、分化特性做了较深入的研究,展示了其在移植应用方面的前景。 1.神经干细胞及其分布 干细胞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本文中神经干细胞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内未达到终末分化状态,能自我复制并能产生不同子代的细胞。巢蛋白(nestin)是新近发现的中间纤维,是哺乳动物神经干细胞的主要细胞骨架蛋白。Reynold等[1]将从胚胎第14d小鼠纹状体分离的单细胞进行克隆培养发现:部分细胞可增殖分化成神经元、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从而证实在此部位存在神经干细胞。其他学者分别从大鼠或小鼠不同胚胎发育时间的脊髓[2]、端脑[3]、海马、大脑皮层发现了神经干细胞。Angelo等[4]从人胚端脑组织中也分离出了神经干细胞。 随着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技术的发展成熟,已经证实成年哺乳动物脑内持续不断地有新神经元产生。逆转录病毒介导的基因转移技术的出现,使识别中枢神经系统内具有分裂能力的细胞变得更加容易。通过3H胸腺嘧啶核苷标记成年雄性小鼠的侧脑室下区(SVZ)细胞显示:这些细胞具有活跃的分裂能力,在体外传代时可直接分裂成神经元或胶质细胞。Fred 等[5]从成年雌性Fischer大鼠齿状回中分离了可增殖,并可分化为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神经干细胞。将这些细胞回植入成年大鼠的海马后并未显示成瘤性,并且分化方向与回植部位有关。此外在成年哺乳动物的脊髓、小脑中也发现了神经干细胞。令人兴奋的是Kukekov等从10例因癫痫行颞叶切除术患者的活检标本中分离出了神经干细胞。

  • 中间纤维对兔关节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代谢的影响

    作者:

    目的 观察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破坏对培养的兔关节软骨细胞基质合成代谢的影响.方法 1个月龄新西兰白兔,无菌条件下切取双膝关节软骨,酶解法分离软骨细胞,接种于6孔板培养待细胞贴壁后弃去培养液并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DMEM/F12正常培养,中间纤维破坏组(简称IF破坏组)利用含5 mmoL/L丙烯酰胺的DMEM/F12培养,使细胞骨架中间纤维破坏.分别在换液后第4天和第7天以阿尔新蓝法检测2组细胞上清液中糖胺多糖(GAG)含量,同时检测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以评估2组细胞胶原的合成量.结果 两组软骨细胞在换液后第4天和第7天时上清液中GAG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上清液中GAG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P<0.05).IF破坏组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在换液后第4天时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7天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第7天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较第4天有增高趋势,但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F破坏组第7天上清液中羟脯氨酸含量与第4天相同.结论 软骨细胞GAG的合成具有时间累积效应,破坏中间纤维对软骨细胞GAG的合成没有影响,而破坏中间纤维可降低离体培养的关节软骨细胞羟脯氨酸的合成,表明中间纤维在软骨细胞胶原的合成中有着重要作用.

  • 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的中间纤维蛋白组织来源分析和定位

    作者:孟锦绣;何蔼;程梅;徐贵峰;李卓雅;余细勇;蒋文玲;李运雄;詹希美

    目的 对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进行中间纤维蛋白家族分类和细胞组织定位.方法 IFTG诱导重组基因pET-IF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用组氨酸亲和层析纯化表达产物,用Western blot方法鉴定抗原IF的中间纤维蛋白类型;小鼠皮下多点注射法制备抗IF抗体血清,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抗原IF在虫体组织和细胞上的定位.结果 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在体外成功表达并纯化,其属于中间纤维蛋白家族的角蛋白,定位于广州管圆线虫成虫肠管壁,存在于细胞质中.结论 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分布于虫体肠管壁,同时从组织学角度证明广州管圆线虫存在中间纤维结构.

  • 广州管圆线虫抗原IF的体外表达系统的建立和分析

    作者:孟锦绣;何蔼;程梅;李素丽;甘明;徐贵峰;李卓雅;詹希美

    [目的] 建立广州管圆线虫特异性抗原中间纤维(IF)基因的体外表达系统,研究IF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关系.[方法] 将IF基因亚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30a-c(+)并在原核中诱导表达,Western blot鉴定融合表达产物的免疫特性,用组氨酸(His)亲合层析柱分离纯化表达产物,鉴定表达体系效率.生物信息学分析目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关系.[结果] 抗原基因IF在原核中与6个组氨酸进行了融合表达,以可溶性表达为主,并能在该系统中大量、稳定表达,其相对分子质量Mr=48×103,该表达产物具有较好的抗原性,可被大鼠感染血清识别,抗原IF具有典型的中间纤维家族特征,该蛋白具有多个抗原表位存在.[结论] 建立了IF的有效原核表达系统,IF抗原蛋白的结构决定了它的属性和功能.

  • 神经干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nestin表达变化

    作者:史冬梅;周畅;谢佐平

    在哺乳动物胚胎早期发育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干细胞(NSCs)首先通过对称分裂进行自身复制,然后通过不对称分裂产生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的前体细胞,这些细胞都表达一种中间纤维蛋白(IF)-神经巢蛋白(nestin).nestm的表达是暂时的,一旦前体细胞分化成终末分化细胞如神经元或胶质细胞,nestm则被其他中间纤维蛋白所取代.不同中间纤维在体内不同时期表达的原因和执行的功能还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nestin与NSCs的多潜能性有关.本实验通过缩时显微成像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NSCs在对称分裂过程中nestm的表达变化,发现nestin在前、中、后、末四期的荧光强度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分裂前期与分裂间期相同,前中期荧光强度有明显增强,到中期荧光强度反而有些下降,到末期荧光强度达到大值,胞质分裂后荧光强度逐渐下降.这种波动表达现象将有助于揭示NSCs维持其多潜能性的奥秘.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