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荧光PCR技术在粪便幽门螺杆菌ureA基因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吴盛海;徐丽慧;余道军;王贤军

    目的 评价荧光PCR技术检测粪便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urea基因的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PCR技术检测50例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粪便样本,其中23例通过胃黏膜活检组织尿素酶及病理组织染色确诊为HP感染.同时进行HP培养和血清HP尿素酶抗体检测.四格表x2检验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荧光PCR技术检测粪便HP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0.96、96%和100%,而HP培养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78、1.00、100%和84%,其中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与荧光PCR法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60和4.44,P值均<0.05).血清HP尿素酶抗体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6、0.74、76%和95%,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与荧光PCR法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28和4.08,P值均<0.05).结论 粪便HPureA基因检测对诊断HP感染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两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定量检测试剂的评价研究

    作者:王述莲;戴立忠;陈曦;呼建民;黄基荣;王军;陈晓亮;熊晓燕;丁莉莎;邓中平

    目的:比较罗氏公司与我国圣湘生物公司的Ⅰ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病毒载量定量检测试剂的性能。方法首先,对国产新开发的 H IV‐1试剂定量线性范围和灵敏度做了初步评估,然后,收集227例疑似 H IV感染者样本血浆,分别用两个公司的试剂进行检测,采用Kappa检验分析两种试剂检测的一致性;并对于线性检测范围内的阳性样本,采用Bland‐Altman 和 Pearson法分析比较两种试剂病毒载量检测的一致性和相关性。结果圣湘生物研发的 HIV‐1检测试剂可测定的线性定量范围为50 IU/ml -1.00E+08 IU/ml ,灵敏度达到50 IU/ml;两种试剂检测227例样本,阳性一致性为100.00%,阴性一致性为98.15%,总一致性为99.56%,其Kappa值为0.988,P=0.012,表明两种试剂在定性检测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两种试剂对病毒载量定量检测的线性相关性系数 R=0.775、P=0.022,仅2.31%的点(4个样本)在95%的一致性界限外。结论国产新型HIV‐1定量检测试剂具有很好的检测线性范围和灵敏度,与Roche Cobas TaqMan RT‐PCR HIV‐1 V2.0试剂对227份临床样本的定量检测结果对比,两者具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和一致性。

  • 基于荧光聚合酶链反应的脆性X综合征产前筛查技术的建立

    作者:李海波;刘敏娟;毛君;李红;陈瑛

    目的 建立针对脆性X综合征FMR1基因CGG重复数的快速产前检测技术方法,用于基于人群的筛查.方法 采用荧光PCR法对356名孕妇进行产前FMR1基因CGG重复数检测.结果 本方法可检测CGG重复数小于130的携带者,共275例(77.25%)毛细管电泳结果显示为2组峰,提示为杂合型基因型,可明确诊断.81例(22.75%)仅见到一组峰,提示可能为纯合子,也可能为CGG重复数高于130的携带者.结论 基于荧光PCR的检测技术,临床上可实现近80%孕妇FMR1基因CGG重复数精确、快速的初筛,剩余病例的明确诊断尚需其他技术辅助.

  • BACs-on-Beads:一种快速可靠的产前诊断技术

    作者:梁德杨;陈瑛;王辉林;朱芹;孙筱放;郭家贤;蔡光伟

    传统的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主要为体外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可以准确检测出染色体非整倍体以及染色体倒位、易位、大于5 Mb的重复和缺失等结构异常[1],但完成该过程需7~10 d,时间较长。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fluorescenc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F-PCR)、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ultiplex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等技术可进行快速非整倍体筛查(rapid aneuploidy testing,RAT)[1-3]。但目前这些RAT技术只针对13、18和21号染色体以及性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检测,若要检测其他染色体异常,需要进行额外操作,增加了检测成本和时间[2-5]。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技术分为基于微阵列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技术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array,SNP array)技术两大类,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的方法可检测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6-9],但成本相对昂贵,且检测结果可能出现临床意义不明的拷贝数变异(copy number variant,CNV)[6,8]。

  • 孕妇血浆中游离胎儿小片段DNA诊断Bart's水肿胎儿的研究

    作者:龙兴江;龙桂芳;林伟雄

    目的 利用孕妇血浆中的游离胎儿DNA(cell-free fetal DNA,dffDNA)以及母源性游离DNA(cell free DNA,cmNA)在PCR中扩增效率的不同,进行Bart's水肿胎儿产前诊断的方法 学研究.方法 采用荧光PCR(fluorescence PCR)对拟诊孕水肿胎儿孕妇外周血血浆中小片段cffDNA进行检查,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计算两种产物峰面积比值来诊断Bast's水肿胎儿.结果 30例拟诊Bart's水肿胎儿的小片段cffDNA扩增结果 显示,Bart's水肿胎儿两种产物峰面积比值远<1.而其他原因所致的水肿胎儿cffDNA模板扩增结果 显示两种产物峰面积比值近似于1.结论 通过荧光PCR和毛细管电泳的方法 ,有望利用cflDNA进行Bart's水肿胎儿的无创性产前诊断.

  • 孕妇血浆胎儿DNA的β地中海贫血产前基因诊断

    作者:陈萍;李慕军;周林英;林伟雄;李敏清;李树全

    我们对广西地区可能生育重型β地中海贫血(地贫)患儿的高危夫妇,通过分离和提取孕妇血浆中的胎儿DNA,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基因扫描(Genescan)分析方法,进行无创伤性β地贫产前基因诊断.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患儿手足口病病原体临床研究

    作者:黄尚健

    目的 分析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在检测患儿手足口病病原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10月间在我院初诊为手足口病的86例患儿的临床记录资料,采集疱疹液、咽拭子标本,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道通用型病毒(EV-U)、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并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FQ-PCR法检测EV-U的阳性率为77.91%,其中<3岁组患儿阳性42例(87.5%),3岁~6岁组阳性25例(65.79%);ELISA检测EV-U阳性率为61.63%,其中<3岁组阳性29例(60.42%),3岁~6岁组阳性24例(63.16%);FQ-PCR法和ELISA法检测EV-U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患儿手足口病病原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线粒体基因A1555G和C1494T突变检测试剂盒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余剑敏;沈智君;肖薇薇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严重的耳毒性不良反应,使用时对高危个体可能会造成听力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是"一针致聋".近十年来研究发现这种易感性通常是母系遗传的,表明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有关[1,2].位于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的突变是造成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1-3].在已经发现的多个12S rRNA基因突变位点中,位于12S rRNA高度保守的解码区的A1555G和C1494T突变位点是与药物性耳聋相关性高的2个位点[4],是导致绝大多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的主要原因.2010年的一个调查显示,在1 642个耳聋群体中,A1555G和C1494T的携带率分别为3.96%和0.18%[5].因此对这2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可指导患者用药,避免药物性耳聋发生,目前市场上缺少相应的同时快速检测这2个位点的试剂盒.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比较智海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临床检测性能,有利于药物性耳聋的早期预防.

  • 线粒体基因A1555G和C1494T突变检测试剂盒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余剑敏;沈智君;肖薇薇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具有严重的耳毒性不良反应,使用时对高危个体可能会造成听力不可逆转的损伤,甚至是"一针致聋".近十年来研究发现这种易感性通常是母系遗传的,表明其可能的发病机制与线粒体DNA( mitochondrial DNA,mtDNA)有关[1,2].位于线粒体DNA 12S rRNA基因的突变是造成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1-3].在已经发现的多个12S rRNA基因突变位点中,位于12S rRNA高度保守的解码区的A1555G和C1494T突变位点是与药物性耳聋相关性高的2个位点[4],是导致绝大多数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中毒性耳聋的主要原因.2010年的一个调查显示,在1 642个耳聋群体中,A1555G和C1494T的携带率分别为3.96%和0.18%[5].因此对这2个突变位点的检测可指导患者用药,避免药物性耳聋发生,目前市场上缺少相应的同时快速检测这2个位点的试剂盒.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比较智海生物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药物性耳聋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法]临床检测性能,有利于药物性耳聋的早期预防.

  • 人呼吸道合胞病毒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作者:范行良;盛慧英;田新贵;陈翊

    目的 建立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荧光PCR(FQ-PCR)检测方法,并确定其低检出限.方法 针对hRSV N基因相对高度保守的序列,采用引物和探针设计软件Primer Express v2.0,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荧光探针,组装成荧光PCR检测试剂.以此试剂检测345份咽拭子样品,与ELISA法检测hRSV IgM抗体比较,确定低检出限.结果 该方法的低检出限是传统的病毒滴度测定的104.79倍.与IgM抗体检测法相比,对于感染早期患者具有更高的检出率.结论 建立的hRSV FQ-PCR检测方法具有简便、快捷的特点,适用于hRSV感染的早期诊断.

  • 两种分子生物学试剂检测高危型HPV

    作者:龚文波;唐曙明;方红辉;杨自华;何林

    目的 对杂交捕获2代试验(hc2)与荧光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9例不相符结果进行验证与比对.方法 用简并引物.巢式PCR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HPV DNA;用DNA测序及反向斑点杂交法对标本中的HPV进行分型.结果 通过引物MY09/11和GPS/6进行巢式PCR扩增,9例样本扩增产物电泳后均可见清晰单一的DNA条带.DNA测序证实,在9例样本中HPV高危型3例,低危型5例,另有1例测序结果不清晰者经反向斑点杂交法检测为高危型HPV59与低危型HPV40混合感染.结论 hc2法具备较高的真阴性率,其特异性较好;荧光PCR具较高的真阳性率,其敏感性较高.

  • 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关系探讨

    作者:陈继梅;施志农;田芸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DNA与血清HBV标志物(HBV-M)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01例患者采用FQ-PCR法测HBV-D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M.结果:HBV-DNA在各种模式的HBV标志物中均可检出.HBsAg+、HBeAg+、抗HBc+组患者血清中HBV-DNA检出率为97.6%,且多处在高拷贝HBV-DNA; HBsAg+、抗HBe+、抗HBc+组患者血清HBV-DNA 检出率为47.12%,多数是低拷贝HBV-DNA;另发现抗HBs+组阳性率为13.33%;全阴组中阳性率为11.11%.不同HBV-M患者血清HBV-DNA的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1).结论:FQ-PCR法检测HBV-DNA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传染性的判断有临床实用意义,可反映HBV真实感染的各种复制状态,对于乙肝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一种国产HBV-DNA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性能验证

    作者:翁美华;李召东;徐美华;吴桂华;岳永宁

    目的 基于CNAS要求,对一种国产HBV-DNA荧光PCR检测试剂盒的各种性能参数进行实验室验证,以判断其是否可应用于临床检测.方法 用梯度稀释的WHO标准品制作标准曲线,检测2例临床血清标本以建立靶值,接着用自建系统检测,比较检测值与靶值,验证正确度;分别批内检测、批间连续检测阳性混合血清标本(各20次),评价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对1例检测结果接近线性上限的标本进行梯度稀释实验,验证其线性和可报告范围;检测100例乙肝三系全阴性的临床标本,验证生物参考区间.结果 2例临床血清标本在自建系统上的检测值与靶值的相对偏倚分别为0.05和-0.28,均小于允许总误差;精密度验证结果中,批内和批间的标准偏差分别为0.12和0.19;梯度稀释实验结果显示从4.82×108 IU/ml ~ 6.16×102 IU/ml,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2=0.9990.结论 该试剂盒方法学性能符合CNAS-RL02要求,可用于临床HBV-DNA检测.

  •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在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中的应用

    作者:朱冰;周荣;许文娟

    目的探讨适合临床检验和科研应用的乙型肝炎(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方法,研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技术在HBV-DNA基因分型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了解广州地区儿童乙肝无症状携带者HBVDNA的基因型.方法设计两对扩增S基因引物,3条针对B、C、D基因型荧光探针,进行荧光PCR检测.结果广州地区HBVDNA的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其中B型62.7%,C型35%,B、C混合型3.3%.结论荧光PCR基因分型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分型率高,操作相对简便,适合临床检验及科研.

  • 二聚体蝎型探针快速检测α-地中海贫血基因-α3.7缺失

    作者:朱贵忠;孙莉;齐志华

    目的 建立快速检测α-地中海贫血基因-α3.7缺失的二聚体蝎型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gap-PCR)方法.方法 采用二聚体蝎型探针gap-PCR技术,建立一种快速检测α-地中海贫血基因-α3.7缺失的方法;检测40份已知基因型和100份临床样本,并与常规gap-PCR法进行平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准确检测α-地中海贫血基因-α3 7缺失;40份已知基因型和100份临床标本检测的灵敏度和准确性均达到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二聚体蝎型探针α-地中海贫血基因-α3.7缺失gap-PCR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 国产核酸扩增(PCR)试剂在献血者血液HBV DNA筛查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叶贤林;曾昭鉴;杨宝成;卢亮;商桂芳;李活

    目的 为了提高输血安全性,探讨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在血站血液乙型肝炎病毒(HBV)筛查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筛查血液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基础上,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CR)技术(国产核酸扩增试剂)对初、复检合格的献血者的血清汇集标本(8人份×150μL)进行HBVDNA检测,对初始反应阳性的汇集标本拆分后再进行单份检测,用国家标准质控品考评检测限量,用已知HBV DNA阳性血样评估检出情况.结果 应用国家HBV DNA标准品考评,本方法的95%检测限量为98.0 IU/mL,可信限范围为[55.8,548].对9 611份标本共1 208个汇集池进行检测,初始检测阳性池7个,阳性率为0.58%,进一步拆分检测,未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对检测阴性的汇集标本随机进行234份单份检测(1 400μL上样浓缩),亦未检出HBVDNA阳性标本.结论 同国际知名核酸检测试剂相比,国产核酸扩增试剂的灵敏度和特异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蛋白C在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

    作者:张朝霞;曹励之;黄琼;杨明华;王卓;俞燕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人细胞周期蛋白C(CCNC)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的表达,以探讨CCNC基因与儿童ALL的关系.方法 提取正常儿童、初治儿童ALL骨髓组织及ALL细胞系6T-CEM的总R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RQ-PCR法检测CCNC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儿童、初治儿童ALL骨髓及6T-CEM细胞系的CCNC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在正常儿童CCNC基因平均相对表达强度为13.5±0.30,而在初治儿童ALL中为2.35±0.83,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NC在初治ALL患儿中低表达,提示其有可能是一个抑癌基因.

  •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258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张轶庠;张朝霞;杨江根;黄东龙;黄建生;张泽键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法检测CD258(肿瘤坏死因子14,TNFSF14)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以探讨CD258基因与PCa的关系.方法 提取正常前列腺组织、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及经病理确诊的PCa组织中的总KNA,并逆转录为cDNA,应用RQ-PCR.法检测CD258的表达.结果 在正常前列腺、BPH及PCa组织,CD258的阳性表达率均为100%.在正常前列腺组织中,CD258基因平均相对表达强度为(10.2±1.53),BPH组织中为(9.91±2.01),而在PCa组织中为(3.14±1.72).B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ca组与BPH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258在PCa组织中出现较低的表达强度,提示其有可能与PCa的发病相关.

  • 三种方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的比较研究

    作者:郭敏;肖密丝;陈焕辉;赵明奇;朱冰

    目的 比较荧光PCR、ELISA、胶体金法对儿童轮状病毒感染的检测效果,为合理选择实验室检测方法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广州市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腹泻患儿粪便标本90份,分别采用荧光PCR、ELISA、胶体金3种方法诊断轮状病毒感染,检测结果应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 ELISA与荧光PCR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吻合度(Kappa=0.888,P<0.05);胶体金法与荧光PCR法检测轮状病毒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检测吻合度一般(Kappa=0.526,P<0.05);以荧光PCR检测为标准,ELISA法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分别为100%、88.1%、90.6%、100%、90.0%,胶体金法检测分别为100%、66.7%、74.6%、80.0%、76.6%.结论 ELISA法、胶体金法均与荧光PCR法诊断结果较一致,ELISA法诊断效能优于胶体金法,胶体金法敏感、快速,单独标本可随时检测,适合急诊、基层卫生机构.

  • 2006年、2007年广州大学城流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及基因分析——附83份咽拭子标本检测报告

    作者:吴斯伟;伍业健;陈艺韵;蒋力云;李铁钢;何丽娟;王玉林

    目的: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了解2006年与2007年引发广州大学城流行性感冒(流感)疫情的病原体.方法:在3个校区采集流感样症状患者的咽拭子标本,使用A、B型流感病毒荧光PCR检测试剂盒,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检测,以Ct值小于30判定为阳性,初步鉴别为流感病毒后,再用荧光PCR法进行病毒型别鉴定,并与MDCK细胞培养法及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进行比较.同时用逆转录PCR法对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分析其同源性.结果:83份咽拭子标本中,MDCK细胞培养法的检测阳性率为47%,而荧光PCR法的检测阳性率为58%.引起2006年和2007年广州大学城流感爆发疫情的分别是H1和H3亚型毒株.2006年与2007年广州大学城不同校区的流感病毒株HA基因的同源性分别为96.4%及99.2%~99.6%.结论:2006年和2007年广州大学城爆发流感疫情的病原体分别为H1和H3亚型流感病毒,同一年内发生在大学城不同校区的流感疫情是由同一病毒株引起的.荧光PCR法检测需时短,特异度和敏感度较高,不仅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流感病毒,还能针对不同亚型进行分型.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