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Wolcott-Rallison综合征的遗传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

    作者:杨文利;桑艳梅

    Wolcott-Rallison综合征(WRS)以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为主要临床表现,致病基因为编码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2a激酶3的基因.WRS综合征发病率极低,预后欠佳,患儿多于幼年死亡.本文就WRS综合征的遗传发病机制及诊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

  • 罕见遗传性骨病大家系调查

    作者:郭奕斌;李荣

    遗传性骨病是一大类具有广泛遗传异质性的骨软骨发育不良性疾病,大多是发病率很低的罕见病。根据2010年修订的国际遗传性骨病的新分类标准,共分为40组456种[1-2]。临床相对常见的为软骨发育不全(achondroplasia, ACH)、致死性侏儒症(thanatophoric dysplasia, TD)、软骨发育低下(hypochondroplasia, HCH)、假性软骨发育不全(pseudoa-chondroplasia, PSACH)、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 MED)、先天性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congenita, SEDC)、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X连锁低血磷性佝偻病(X-linked hypophosphatemic rickets,XLH)、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分为7大型17种亚型)、干骺端软骨发育不良(metaphyseal chondrodysplasia schmid type)、软骨生成不全(achondrogenesis, ACG)、软骨外胚层发育不良(Ellis-Van Creveld syndrome, EVC)、窒息性胸廓发育不良(asphxiating thoracic dyaplasia, ATD)、短肋-多指(趾)综合征(short-rib polydactylia syndrome)、致密性骨发育障碍(pycnodysostosis)[3-4]及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OI,分为I~XV共15型)[5]等30多种。这些骨病发病早,症状明显,通常导致患者致残,甚至致死,且此类骨病还会逐代或隔代遗传,故危害十分严重,往往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及其亲属带来巨大的心理负担和精神负担。

  •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1例报道

    作者:王立英;蔡跃增

    晚发型脊柱骨骺发育不良(spondyloepiphyseal dysplasia tarda,SEDT)[1]为一种少见的脊柱和四肢大关节骨骺软骨化骨障碍而引起的短躯干型侏儒,其发病率约为0.1~0.4/10万,是一种较少见的骨发育不良,其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表现,现报道1例如下.

  •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的诊断与中医治疗2例

    作者:宋立群;张慧杰;李灼;高思博;贠捷;宋业旭;刘爽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是一种不太少见的骨骺发育疾病,其表现为许多骨骺密度与形态异常,但脊椎很少变化。骨骺变化通常是对称的,病变的骨骺可能仅有几个,或各大关节都有变化。好发部位是髋、肩、膝关节。此发育异常在1935年由Fair-bank报道[1],此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有遗传性与家族史。有时不同的变现掩盖了轻度病例。患者常表现出肢体酸痛、乏力、行走困难随年龄增大而加剧,倘上肢、下肢均受累时,会引起肢体短缩。西医治疗上往往在髋关节产生关节炎与退行性变时,关节型成术是唯一合理的手术[2,3],不仅给患者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也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目前,国内对多发性骨骺发育不全近5年报道文献89篇,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明确,但治疗方面未取得很大进展,中医药治疗此病报道鲜有。

  •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患者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刘晓梅;麻宏伟;姜俊;王阳;王岳平;王立

    目的: 探讨我国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患者中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COMP)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技术(PCR-SSCP)结合DNA直接测序对我国临床诊断为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的10例患者,其10名父母及30名正常对照进行COMP基因第10,13和14外显子区域突变分析.结果:正常对照SSCP分析均表现为相同带型.1例散发重型患者COMP基因外显子14区检测到单链泳动变位,测序结果显示第14内含子的近5′端存在纯合性G→A变异.结论:该变异可能是一种新型点突变,与患儿临床表型有关,也可能是COMP基因第14内含子中的一种单核苷酸多态.

  •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遗传学研究进展

    作者:刘晓梅;麻宏伟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OMIM 132400)是一种遗传性骨软骨发育不良疾病,特点是轻中度身材矮小和早期发作的骨关节炎.遗传方式以外显完全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主,少数为隐性遗传.MED临床表型复杂,具有明显的遗传异质性.目前发现的与该疾病有关的基因有4个,分别是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基因(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COL9A2基因、COL9A3基因、畸形发育不良硫酸盐转移因子基因(diastrophic dysplasia sulfate transporter,DTDST).基因位点依次命名为EDM1(OMIM 132400)、EDM2(OMIM 600204)、EDM3(OMIM 600969)和EDM4(OMIM 226900).

  •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髋关节病变的诊治

    作者:李连永;吉士俊;张立军;李祁伟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髋关节病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本组6例MED患儿,均有髋关节受累.根据股骨近端的放射学表现,分为三型,Ⅰ型为股骨近端轻度发育不良,髋关节形态基本正常;Ⅱ型为股骨近端明显发育不良,股骨颈短粗,股骨头骨骺小、碎裂呈斑点状,伴不同程度的髋内翻;Ⅲ型为股骨近端严重发育不良,在骨盆前后位片上见不到股骨头影像,仅见短粗三角形的股骨颈残端,大转子高位,有严重的髋内翻畸形.本组Ⅰ、Ⅱ、Ⅲ型患儿各2例.Ⅰ型股骨近端不需手术矫形,Ⅱ型行转子间外展截骨术,Ⅲ型行转子关节成形术.如伴有髋臼发育不良,可同时行髋臼成形术.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2~5.5年,平均3.5年,髋关节功能、步态及影像学表现较术前均有明显的改善,Trendelenburg征阴性.结论 MED髋关节病变,预后不良.畸形轻微可保守治疗,畸形严重可采用外展截骨术、转子关节成形术矫正,短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需长期随访.

  • 多发骨骺发育不良临床影像学分析

    作者:刘国明;荆霞;董杰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multiple epiphyseal dysplasia,MED)是一组临床少见的骨发育障碍性疾病,属体质性骨病,主要为四肢骨骺的发育异常,突出的临床表现为短肢型侏儒和骨关节畸形.本文报道5例均有典型的影像学征象和详细的临床实验室检查.

  • 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一例

    作者:曹若愚

    患者 女,6岁。右膝关节疼痛、僵硬、跛行1年。体检:身高98cm,体重19kg,摇摆步态,双膝内翻畸形,双膝关节略大于同龄儿童,智力正常。其他物理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既往及家族史无特殊,居住区无地方病。  X线表现: 两膝关节组成骨对称性骨骺及干骺端不规则,发育不良。骨骺内薄外厚,其内外两侧呈分节状和斑点状碎裂,胫骨干骺端呈斜坡状并向外突出,股骨髁及胫骨髁成角。髁间凹变浅,髌骨呈斑点状。干骺端及骨骺无骨增生硬化现象。双侧髋臼、股骨近侧干骺端及大粗隆骨骺粗糙不齐,股骨颈变短。双侧肱骨滑车、肱骨小头、桡骨小头骨骺均发育不良,尤其滑车骨骺为明显。肘、膝、髋关节组成骨均无干骺端及骨端骨硬化。X线诊断: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图1~4)。  讨论 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又称遗传性软骨发育不全,罕见。病变多发,有家族性。1921年首先由Barringten-Ward报道。近年来国内报道的病例以骨骺闭合后骨关节改变的病例为多。真正骨骺生长发育期,尤其是4~5岁发病的病例很少。本例既有典型的骨骺发育不良表现,又有干骺端塑形不完整、成角不规则等干骺端发育不良改变。过去认为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干骺端并不受累,干骺端X线改变是一种代偿性改变。本例干骺端之改变十分明显,笔者认为可能有一定的病理基础。实际上骨骺的损害大多伴有干骺端和骨端的损害,多发性骨骺发育异常,干骺端是否损害,目前尚缺乏病理与X线表现的对照研究,有待于今后进一步探讨。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本病与儿童期大骨节病X线诊断的鉴别。儿童期大骨节病的骨关节改变与本病不论是临床症状、体征,还是X线表现,有诸多相似和相同之处;但儿童期大骨节病先期钙化带增宽硬化或干骺端硬化是其特征之一;而本病先期钙化带或干骺端则无明显硬化。

  • 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患者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基因新突变

    作者:王辉;谢建生;吴维青;徐志勇;罗福薇;耿茜

    目的 对1例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女性患者的软骨寡聚物基质蛋白(cartilage oligomeric matrix protein,COMP)基因进行突变分析,为遗传咨询和产前分子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采集患者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外显子序列捕获+第二代测序技术对COMP基因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并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Sanger法核苷酸序列测定进行突变位点验证.结果 该患者COMP基因第9外显子存在c.956A>T错义突变,其COMP基因第319位密码子由原来编码天冬氨酸的密码子GAC突变为编码缬氨酸的密码子GTC(p.Asp319Val).SIFT功能预测该错义突变将影响蛋白结构.结论 该患者发病是由COMP基因c.956A>T突变导致,该突变国内外未见报道.

  • Ⅸ型胶原的研究进展

    作者:曹冲;李良忠

    Ⅸ型胶原是一种由a1、a2和a3 3个不同的链通过链间的二硫键连接而成的三聚体形式的胶原蛋白分子.对经胃蛋白酶处理过的组织的提取物和小的蛋白聚糖进行的蛋白研究表明在软骨中存在特殊的胶原成分.通过分离Ⅸ型胶原多肽链及其编码的cDNA序列[1],构建了Ⅸ型胶原的结构模型,并且表明Ⅸ型胶原不同于经典的纤维性胶原(Ⅰ、Ⅱ、Ⅲ型胶原).Ⅸ型胶原主要存在于透明软骨、玻璃体、腰椎间盘中,与腰椎间盘疾病、多发性骨骺发育不良及周围神经系统发育有相关性,而其与口腔颌面部软骨疾病的关系至今未见报道.本文就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