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治疗急性发作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四例

    作者:张明;彭显耀;胡城;孟京亚;吴海霞;梁远波

    总结2014-2016年在温州眼视光医院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治疗有效的4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急性发作患者的临床及UBM形态学特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各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65~71岁.双眼急性发作3例,单眼急性发作1例.UBM显示单纯性瞳孔阻滞型2例,瞳孔阻滞合并睫状体前位型2例.4例患者3种以上药物治疗无效,滴用毛果芸香碱后眼压无下降甚至升高,改用复方托吡卡胺散瞳治疗后,眼压在3~15小时内进行性下降至21 mmHg以下.4例患者均无明显睫状环阻滞或晶状体不全脱位的表现,发作前房角开放≥180°,发作时全周关闭,散瞳后开放90°~360°,且再次开放位置与发作前基本一致.认为对于急性发作的PACG患者散瞳治疗的指征尚需更多的临床研究和总结.

  • 闭角型青光眼的筛查方法

    作者:孔祥斌;何明光

    简单、快速、高效、非接触、易操作及能够量化前房角结构是闭角型青光眼筛查追求的主要目标.手电筒斜照法、眼球生物学测量法、van Herick检查法、前房角镜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眼前段相干光断层扫描、前房角扫描分析仪、Scheimpflug 照相技术均有各自的优缺点,临床医生可根据自身情况1,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同时也可联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提高筛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眼科,2012,21:7-10)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视野损害研究现状

    作者:韩芳;马嘉;袁援生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正常眼压性青光眼(NTG)的视野损害模式的存在差异.PACG视野损害程度与眼压值相关,与其不同发展阶段有关,急性发作时眼压升高的水平和持续时间与视野损害程度相关且后者关联更大.

  • 激光虹膜切开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吴玲玲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在我国患病率较高,致盲率也较高,早期发现并予有效治疗(激光或手术)是预防其致盲的关键.PACG的治疗包括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laser peripheral iridotomy,LPI)、虹膜周边切除术(内引流)、滤过手术(外引流)等.对于PACG,滤过手术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如浅前房、恶性青光眼、白内障加重导致视力下降等.相比之下,LPI却简单、安全得多.

  • 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满晓飞;谭智勇;梁远波

    晶状体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发病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生物解剖学、临床及流行病学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单独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可以加深PACG的前房、开放房角,降低其眼压.近年来一些学者尝试采用透明晶状体摘除治疗PACG,但超声乳化手术适应证选择、术者技术操作水平、术后患者调节力损失、担心过度治疗以及成本效果等问题均是透明晶状体摘除术治疗PACG的争议点.

  • 晶状体超声乳化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

    作者:侯俊红

    目的 观察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对28例(32眼)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实施透明角膜切口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随访6~12个月,32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30眼眼压控制在21 mmHg以内.全部患者前房深度均明显增加.结论 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对于绝大多数合并有白内障的闭角型青光眼是有效的,与滤过性手术相比,手术并发症少.

  • 青光眼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研究

    作者:陈力迅;唐弘;史百放;王勇

    目的 比较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63眼)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显像检测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搏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并计算其阻力指数.结果 眼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和视网膜中央动脉的各项指标术后1周、1月均存在着变化.结论 青光眼手术治疗能影响视神经的血供,改善视神经的微循环.

  • 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张润琦;李勇;周永祚;肖耀廷

    目的 评价激光虹膜切除术治疗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方法 对62例(112眼)早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按不同类型分为3组,分别行激光虹膜切除术,观察术前及术后1 h、1周、3月的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等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病例治疗后中央及周边前房深度都有不同程度加深.暗室试验阳性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3.71±2.29)mmHg,且房角未出现关闭.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14.69±2.43)mmHg,11.9%的眼出现了15°以内的房角关闭.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治疗后平均眼压(23.18±5.66)mmHg,房角关闭增加15°以内5只眼,增加30°~60°的3眼,共占50.00%.结论 激光虹膜切除术是预防和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保护视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应通过术前病例的合理选择及术后的密切随访,有效控制术后病情的发展.

  • 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

    作者:钱立峰;郝燕燕

    目的 评估"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 应用氪激光大光斑先于虹膜中外1/3交界处进行360°环形虹膜光凝.再于每象限选取2~3点自环形光凝处向前房角方向进行放射状光凝.用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15例15眼.观察术后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前房角的情况.结果 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术前平均眼压(50.6±8.5)mmHg,(1mmHg=0.133kPa)术后0.5h、1h、1.5h平均眼压分别为(24.9±9.2)mmHg、(19.8±10.1)mmHg及(18.4±5.2)mmHg.平均下降51.4%、60.6%及64.6%.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术前为2764±256个/mm2,术后1周为2745±324个/mm2,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角:术后1天前房角开放范围>1/2周者13眼(86.7%).结论 改良的激光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效果尚好,可使功能关闭的前房角开放,眼压得到控制;无明显角膜内皮细胞的丢失.

  • 前房注气治疗闭角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

    作者:张蔚;闫一鸣;姚宝群;颜华

    目的 探讨应用前房注气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效果.方法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Ⅱa级及Ⅱb级浅前房101例(118眼)分为2组:保守治疗组50例(60眼),前房注气组51例(58眼),进行回顾性研究,比较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远期滤过泡形态、治疗持续时间、治疗有效率及一次治疗成功率.结果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经保守治疗和前房注气治疗两组治疗后视力、眼压、治疗有效率、远期滤过泡形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次治疗成功率和治疗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房注气术一次治疗成功率93.1%,治疗时间短.结论 前房注气术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简单有效的方法.

  • 超声乳化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志辉

    目的了解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疗效.方法对42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病人,随机分为A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B组(虹膜周边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结果 A组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随后降至正常.术后平均前房深度(4.56±0.52 mm),较术前(2.30±0.20 mm)加深.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意义.术后比术前房角增宽,差异也有显著意义.视力明显提高.结论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超声乳化手术可以加深前房,开放房角,既能提高视力,又能避免青光眼发作.

  • 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青光眼急性发作

    作者:富名水;张皙;陈凤娥

    目的评估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21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第一次急性发作时以2%匹罗卡品、O.5%噻吗心安滴眼液滴眼,立即行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15、30、60、90min后测量眼压.结果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后15 min后,眼压从39~68mmHg,平均(51.5±9.4)mmHg(1mmHg=0.133kPa),下降到19~60mmHg平均(36.1±10.7)mmHg,平均下降30%;术后30 min眼压为11~50 mmHg,平均(29.6±11.2)mmHg,平均下降42.5%;术后60min眼压10~38mmHg,平均(18.9±9.6)mmHg,平均下降63.3%;术后90min眼压为8~38 mmHg,平均(17.1±10.2)mmHg,平均下降66.8%;15眼术后90min眼压≤2l mmHg.结论激光周边虹膜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是有效的.

  • 通窍明目Ⅳ号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孙河;王秋静

    目的 观察通窍明目Ⅳ号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药物对青光眼患者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35例(60只眼)符合入选标准的中、晚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通窍明目Ⅳ号口服30 d,对照组仅维持使用控制眼压药物.观察治疗前后2组视力、视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和16.67%(x2=19.461,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视力、视野(平均光敏感度、平均缺损)改善(P<0.05),全血黏度高切、低切及血浆黏度数值降低(P<0.05),并均好于同期对照组(P<0.05).对照组各指标前后比较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通窍明目Ⅳ号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有一定疗效,其视野变化与血流变学的关系尚有待进一步研究.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A型性格的调查

    作者:彭清华;朱文锋;周萍;李传课;李波

    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由心理、社会因素造成的紧张刺激所引起的不良情绪常常是引起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及某些眼病如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等的主要因素。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性格行为特征如何?为此,我们运用临床心理学方法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A型行为进行了调查和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 (1)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慢闭组):63例,系1996~1998年在我院附属一医院确诊的患者,其中男24例,女39例,年龄41~68岁。辨证为肝郁气滞证46例,肝阴虚阳亢证17例。(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组(急闭Ⅰ组):36例,系1996~1998年在我院附属一医院确诊的患者,其中男15例,女21例,年龄42~67岁。均辨证为肝胆火旺证。(3)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慢性期组(急闭Ⅱ组):39例,系1996~1998年在我院附属一医院确诊的患者,其中男16例,女23例,年龄40~68岁。辨证为肝郁气滞证7例,肝阴虚阳亢证11例,肝胃虚寒证21例。(4)正常组:51例。其中男20例,女31例,年龄40~67岁。正常对照组人群的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以上各组人群均为汉族,其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均相近。

  • 青光眼防治工作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作者:葛坚

    青光眼是位列全球第二的不可逆致盲性眼病[1].据世界卫生组织与Qurgley的资料提示,至2000年,全球约有6 680万患者罹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 POAG)或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lose-angle glaucoma, PCAG),600万患者罹患继发性青光眼.

  • 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及其相关研究

    作者:任泽钦;李美玉

    对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研究,国内、外文献报道均较少.2001年在西班牙召开了以"迎接临床挑战"为主题的"21世纪的青光眼"国际会议,议题之一是"正常眼压性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在东南亚老年人群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多数表现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比例高达60%;在日本年龄≥40岁的一般人群中,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患病率为伴有眼压升高POAG(POAG with high pressure,HPG)患者的4倍.以往认为POAG明显少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而PACG中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为主,但目前认为至少有半数患者表现为慢性过程.然而,对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我们的认识和观念却相对滞后,如有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患者,在某大医院被误诊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长达10年,终导致失明.因此,应加强对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和相关研究.

  • 血浆热休克蛋白70水平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苏颖丹;杜云;孙康;刘向;钟志伟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HSP)70水平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期间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禅城区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25 例( 50 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收集同时期于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禅城区中心医院眼科收治的22例( 4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序列病例研究. 按照疾病种类将全部47例( 94只眼)患者中,25例(50只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禅城区中心医院眼科住院的22例(44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 研究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和对照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血浆HSP70水平以均数±标准差( xˉ±s )的形式表示,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组间比较;研究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与血浆HSP70水平的相关性采用非参数Spearman秩相关检验进行分析. 结果 研究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浆HSP70浓度为(117.1±30.9)ng/ml,显著高于对照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48.0±1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 .98 , P<0 .05 ). 研究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血浆HSP70与眼压成正相关(r=0.69,P<0.05),与性别和年龄无显著相关性(r=0.38,0.29;P>0.05). 结论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血浆内的HSP70浓度显著升高,且与眼压呈正相关,提示了HSP70可能在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发病中起到一定作用.

  • 青白联合手术治疗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邵晓蕾;邹畅;李劲

    目的:探讨青白联合手术对合并白内障的原发性开角型及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对比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5年9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眼科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的原发性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患者51例(56只眼)的临床资料。按青光眼类型进行分组。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组22例(25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组29例(31只眼)。用均数±标准差(x珋±s)表示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眼压、前房深度及视力。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比患者术前与术后的眼压、视力及前房深度。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组间各测量值进行比较。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POAG与PACG两组手术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采用卡方检验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POAG组的22例(25只眼)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平均眼压分别为(36.08±5.96)、(12.25±1.85)、(13.88±2.03)、(4.88±2.59)、(16.21±3.58)及(16.92±4.19)mmHg(1 mmHg=0.133 kPa)。将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与术前进行比较,发现手术后患者眼压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9.09,17.62,16.54,13.95,13.15;P<0.05)。该组患者手术完全成功率为84%,条件成功率为96%,失败率为4%。 PACG组29例(31只眼)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及术后1年的平均眼压为(41.32±8.41)、(11.69±2.29)、(13.06±2.32)、(13.9±2.22)、(14.87±3.08)及(15.80±4.35)mmHg。将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的眼压与术前进行比较,发现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8.97,17.86,17.54,16.95,16.30;P<0.05)。两组患者各时间位点的眼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6,0.11,0.05,0.05,0.00,0.10;P>0.05)。联合手术后患者的眼压均有明显降低。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3.3%,条件成功率为100%,失败率为0。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P<0.05)。 POAG 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前房深度分别为(2.81±0.12)mm和(3.99±0.10)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加深(t1=-37.78,P<0.05)。 PACG组患者术前和术后前房深度分别为(1.82±0.08)mm和(3.79±0.0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均显著加深(t2=-103.18,P<0.05)。两组患者的术前前房深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0.11,P<0.05),而两组患者的术后前房深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2.99,P>0.05)。 POAG组患者术前视力为(0.28±0.14),术后1个月及1年的视力分别为:(0.43±0.23)和(0.40±0.21),术前与术后的视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78,-2.38,P<0.05)。 PACG组患者术前视力为(0.21±0.12),术后1个月及1年的视力分别为:(0.53±0.17)和(0.45±0.15),术前视力与术后视力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8.56,-6.45;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视力提高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1.87,1.03;P>0.05)。 POAG组中,患者出现并发症者为11只眼(患者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涉及多个种类,部分患眼同时发生有多种并发症),占44.00%。其中,浅前房者2例,占8.00%;角膜水肿者7例,占28.00%;滤过泡渗漏者1例,占4.00%;前房出血者2例,占8.00%;炎症渗出者4例,占16.00%;后发性白内障者2例,占8.00%。 PACG组患者中出现并发症的为19只眼,占61.29%。其中,浅前房者7例,占22.28%;角膜水肿者13例,占41.94%;脉络膜脱离者1例,占3.23%;滤过泡渗漏者2例,占6.45%;前房出血者4例,占12.90%;炎症渗出者7例,占22.58%;后发性白内障者3例,占9.67%。PACG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显著高于开角型青光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P<0.05)。结论青白联合手术对POAG及PACG合并白内障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 PACG组的手术成功率更高,但手术并发症也更多。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窦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德胜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窦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眼科44例(48只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1例(24只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窦小梁切除术;对照组23例(24只眼)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全部患者进行6个月的随访。手术前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眼压、前房深度及前房角变化情况以均数±标准差( x±s)的形式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手术前后两组患者视力变化情况的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秩和检验。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成功者16例(16只眼),占66.67%,有效者7例(7只眼),占29.16%;观察组患者手术成功者23例(23只眼),占95.83%,有效者1例(1只眼),占4.17%。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6,P <0.05)。对照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37.5±4.35)mmHg(1 mmHg=0.133 kPa),观察组患者术前平均眼压为(38.1±4.21)mmHg,两组患者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9, 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20.2±5.9)mmHg、(18.1±4.5)mmHg、(168.±5.1)mmHg、(16.7±4.3) mmHg及(17.1±4.8)mmHg;观察组患者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平均眼压分别为(13.4±3.9) mmHg、(14.5±3.1) mmHg、(14.3±2.9)mmHg、(13.8±2.7)mmHg及(13.2±2.9)mmHg,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的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1,3.23,2.78,2.80,3.41;P<0.05)。术前对照组患者视力<0.1者15例(15只眼),视力为0.1~0.3者5例(5只眼),视力为0.4~0.6者4例(4只眼);观察组患者视力<0.1者17例(17只眼),视力为0.1~0.3者5例(5只眼),视力为0.4~0.6者2例(2只眼),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0.72,P>0.05);术后对照组患者视力<0.1者7例(7只眼),视力为0.1~0.3者12例(12只眼),视力为0.4~0.6者3例(3只眼),视力>0.6者2例(2只眼);观察组患者视力<0.1者5例(5只眼),视力为0.1~0.3者3例(3只眼),视力为0.4~0.6者15例(15只眼),视力>0.6者1例(1只眼),术后两组患者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4.18,P <0.05)。术前对照组患者前房角为(173.32±30.21)°,观察组患者为(169.21±28.65)°,术前两组患者前房角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8,P >0.05);术后对照组患者前房角为(90.35±43.87)°,观察组患者为(60.65±40.26)°,术后两组患者前房角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4,P <0.05)。术前对照组患者前房平均深度为(1.86±0.28)mm ,观察组患者为(1.91±0.32)mm;术后对照组患者前房平均深度为(2.51±0.82)mm,观察组患者为(2.89±0.39)mm,术后两组患者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05,P <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及窦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其疗效优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 高度近视眼合并闭角型青光眼一例

    作者:张慧;王怀洲;王宁利

    患者女性,34岁。双眼自幼高度近视,因3个月前出现右眼前黑影、眼胀痛,就诊于当地医院眼科,眼压:右眼23 mmHg(1 mmHg=0.133 kPa),左眼8 mmHg诊断为“右眼闭角型青光眼”,应用毛果云香碱眼液治疗,病情无缓解,仍有右眼眼胀不适。于2011年5月17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据外院病例记载,患者左眼27年前视网膜脱离,巩膜环扎术后眼球萎缩。眼部检查:右眼裸眼视力为0.1,佳矫正视力为0.3(-14.00 DS联合+1.00 DC×25°),左眼无光感。眼压检查:右眼19 mmHg(应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和布林佐胺滴眼液2次/d),左眼8 mmHg。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右眼角膜清,前房浅,前房轴深约2.5角膜厚度(图1A),周边前房<1/4角膜厚度,瞳孔直径2.5 mm(图1B)。眼底检查:显示右眼高度近视眼底改变,豹纹状眼底,乳头色正界清,杯盘比为0.2,颞侧可见较大的近视萎缩弧斑,黄斑中心凹反光稍暗(图2)。前房角镜检查:显示右眼各象限均为窄Ⅲ,动态下前房角开放。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显示各象限房角狭窄,虹膜膨隆(图3A、B)。视野检查:显示生理盲点扩大,考虑与高度近视萎缩弧有关。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显示眼轴右26.39 mm,左16.30mm;左眼球萎缩。停用毛果芸香碱眼液后,行暗卧试验:显示右眼眼压暗卧前23.7 mmHg,暗卧1 h 后眼压为29.7 mmHg,暗卧2 h后眼压为32 mmHg。停药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显示俯卧30 min后前房深度变浅;停用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后,前房仍浅,但较用药前略深。故排除高度近视眼引起的悬韧带松弛造成的前房变浅,前房角关闭的可能。诊断:右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高度近视眼;左眼球萎缩,左眼瞳孔闭锁并发白内障。2011年5月26日,对患者右眼实施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治疗。治疗后,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显示右眼周边前房明显加深(图4),超声生物显微镜示虹膜膨隆明显减轻,YAG激光周边虹膜切开术后,眼压逐渐下降,术后半个月右眼压16 mmHg。出院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右眼眼压16 mmHg。

515 条记录 4/26 页 « 12345678...252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