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并发癫(痫)的药学监护

    作者:倪晓珺;逄晓云;钟晗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脑血管病并发癫(痫)患者药学监护中的作用.方法 临床药师参与1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并发癫(痫)患者的药物治疗.治疗期间,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的基础情况及病情变化,对抗癫(痫)和抗感染治疗提供治疗建议,重点关注了奥美拉唑-艾司西酞普兰、甘露醇-地塞米松的相互作用,分析肝酶升高的原因,在出院时对患者进行了华法林用药教育.结果 医生采纳建议,患者病情平稳出院.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可有效减少用药风险,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静脉窦血栓并发双额顶硬膜下积液两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赵银龙;杨建凯;齐雪姣;马万东;冯佳良;史学芳

    目的:报告2例静脉窦血栓并发硬膜下积液并文献回顾。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该院收治的2例静脉窦血栓并发硬膜下积液病例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治疗方案。结果1例术后患者完全恢复且硬膜下积液消失,1例患者并发颅内血肿长期昏迷但硬膜下积液消失。结论静脉窦血栓临床相对少见,且临床表现多样,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硬膜下积液时也应考虑到静脉窦血栓的可能。

  • 3.0T磁共振对静脉性脑梗死的评估

    作者:杨宏志;刘国军;李延静

    目的 回顾性分析静脉性脑梗死的磁共振(MR)表现,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对7例静脉性梗死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7例均行常规MR、DWI、SWI及MRV扫描.结果 7例脑内多发病灶5例,单发病灶2例,7例中发生于额叶2例,颞叶1例,顶叶3例,丘脑1例;病变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边缘模糊,伴脑肿胀,少量水肿,并出血时,出现出血信号,DWI呈略高信号;SWI示小出血灶为低信号,MinIP-SWI可显示病灶周围增多、扩张的小静脉.静脉栓塞部位:4例为上矢状窦,4例为横窦,2例为直窦,4例为乙状窦,2例为大脑内静脉及大脑大静脉,窦汇2例,受累静脉窦均为多个,1例未见静脉窦受累.7例均行3DCE-MRV扫描,发现栓塞部位表现为低信号充盈缺损.结论 静脉性脑梗死MR表现有特异性,常规MR结合MRV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对静脉性脑梗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 平扫静脉窦CT值对诊断急性脑静脉窦血栓的价值

    作者:黄展坤;林玲;江晓冰;黄志明;关键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平扫CT值对判断急性脑静脉窦血栓的参考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脑静脉窦血栓患者(病例组)CT及临床资料,并与对照组A(28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正常者)及对照组B(28例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升高者)的颅脑CT平扫资料进行比较,分别测各组脑静脉窦CT值.将病例组分别与对照组A、B所测得静脉窦高CT值进行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病例组及对照组B高CT值行ROC曲线分析,统计三组静脉窦CT值的差异.结果 病例组CT平扫静脉窦高CT值范围62~86 HU,平均(76.21±5.90) HU;对照组A静脉窦高CT值范围37~56 HU,平均(44.14±3.99) HU;对照组B静脉窦高CT值范围51~69 HU,平均(62.61±4.71) HU.病例组与对照组A静脉窦高CT值有极显著性差异(t=9.740、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B静脉窦高CT值也有极显著性差异(t=24.400、P<0.001).病例组病变区静脉窦的平扫CT值明显较非发病人群高,即使是血红蛋白升高的人群其静脉窦CT值也低于急性静脉窦血栓病例的水平.ROC分析结果当静脉窦CT值为68.50 HU时,诊断急性静脉窦血栓的曲线下面积0.966,敏感度为92.9%,特异度96.4%.按此CT值可有效初步筛除急性静脉窦血栓的患者.结论 采用静脉窦平扫CT值用于初步判断急性脑静脉窦血栓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当静脉窦高CT值超过68.5 HU时,应积极排查静脉窦血栓的可能.

  • CT平扫能否准确诊断脑静脉窦血栓?

    作者:关键;林玲;黄展坤;初建平;杨智云

    目的:脑静脉窦血栓(CVST)临床表现多样,急诊准确诊断仍有一定困难,而 CT 平扫是急诊首选的影像检查,本研究探讨是否能通过CT平扫对CVST作出准确诊断。方法35例 CVST 病例为病例组,另40例行急诊 CT 扫描的非CVST病例为对照组。两组按年龄和性别匹配。两位放射科医生双盲的共同判别全部图像,另一医生测量CT值并总结病史和症状。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评价CT值在这两组中有无差异。使用ROC曲线来分析CT值在诊断该疾病中的佳诊断界值。以CT诊断界值为变量A ,特殊病史(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白血病、妊娠等)为变量 B ,症状(头痛和/或抽搐)为变量C ,静脉回流障碍 CT 表现(头皮肿胀和/或静脉性梗死)作为变量 D ,采用诊断性试验分析法得出各个特征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可靠性,根据结果给每个指标计分(1~3分),计算各个病例的诊断总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病例组 CT 值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经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CT 值的佳诊断界值是68 HU(约登指数为0.886)。静脉窦区的CT值(变量A)是其中佳单独预测因素(敏感性93%),其次是静脉回流障碍CT表现(变量D )(敏感性77%),而其他两个变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根据可靠性检验的结果,变量A 计为3分,变量D 为2分,变量B 和C均为1分。总分大于等于5分,病例诊断CVST是准确的,诊断敏感性为88.6%、特异性100%、可靠性94.7%。结论结合病史、症状以及CT平扫征象,颅脑CT平扫能较准确地诊断静脉窦血栓。

  • 三维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在颅内静脉系统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冯飞;邹立秋;刘汉桥;田鑫;戚玉龙;赵艳;刘鹏程

    目的 评价3D-CE MRA技术对颅内静脉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45例受检者(30例为静脉窦正常,15例为静脉窦血栓)分别行斜矢状位2D-TOF、矢状位3D-CE MRA扫描,之后,将二者的原始数据进行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对二者显示的各级静脉分支进行分级,并比较二者的原始图像和MIP图像上对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在显示颅内各级静脉分支3D-CE MRA明显优于2D TOF(P<0.05),对静脉窦血栓的诊断准确率均为100%.(15/15) 结论 3D-CE MRA是一种显示颅内静脉系统及静脉窦血栓较好的扫描方法.

  • 25例静脉窦血栓形成分析

    作者:张天奇

    目的 探析25例患者形成静脉窦血栓的病因、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25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病因形成、影像学特征及临床治疗效果等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回顾分析25例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患者中,有9例患者为急性发病,有8例患者为亚急性发病,8例患者为慢性发病.主要首发症状以头痛、抽搐、肢体无力、意识障碍及视力障碍为主.25例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均做了影像学的检查,证实有静脉窦血栓形成.25例患者在接受相关治疗后,有18例患者痊愈,5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静脉窦血栓无明显的特异性,应尽早的进行影像学的检查,治疗静脉窦血栓的有效方法是采取抗凝治疗.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并颅内血肿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维;何旭英;李西锋;张炘;段传志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合并颅内血肿(ICH)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自2007年4月至2017年4月收治颅内CVST合并ICH患者28例,其中行联合治疗(介入治疗联合开颅手术、介入治疗联合抗凝治疗)17例,行单一治疗(抗凝治疗或开颅手术)11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统计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预后良好患者15例,预后不良患者13例.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的意识障碍、血肿量>30 mL、中线偏移>10 mm及接受单一治疗患者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意识障碍、 血肿量>30 mL、 中线偏移>10 mm及接受单一治疗是CVST合并ICH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误诊为静脉窦血栓的高血压脑病一例报告

    作者:韩红星;朱其义;蒋建章;沈兆渡

    患者女,29岁,因"孕38周,胎膜早破"于2007年8月10日3:00入院.孕期体检无明显异常.入院时患者无头痛头晕.无视物不清.查体:血压130/80 mm Hg,双下肢轻度浮肿.骨盆正常,胎位LOA.给予催产素引产.于当日12:15宫口近开全时出现发作性四肢抽搐,伴口吐白沫,牙关紧闭,持续约1 min自行缓解.监测血压收缩压160~230mm Hg,舒张压110mmHg左右.

  • 矢状窦切开置管抗凝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作者:张成峰;刘选平

    颅内静脉窦通常因大脑的血液循环血流较快,不易造成血栓形成,但在外伤及一些高凝状态等情况下也可发生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YST).

  • MRI和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在静脉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刘向华;黎艳;李玉民;黄志明

    目的 探讨MRI及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在静脉性脑梗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静脉性脑梗死患者MRI及MRV图像特征.结果 16例患者MRI平扫可见局限性脑肿胀,病灶分布与动脉供血范围不符,其中9例梗死区内出血,15例于T2WI出现静脉窦等信号、FLAIR呈高信号.16例患者MRV均表现为静脉窦内充盈缺损,其中13例发生于上矢状窦.结论 MRI结合MRV可作为静脉性脑梗死的佳诊断及随访手段.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随访

    作者:杨慧;钟水生;王展航;潘梦秋;曾昭龙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以及与随访闭塞静脉窦再通率的关系。方法收集住院治疗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55例,分析其病因、年龄和性别分布,磁共振平扫及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所有患者均给予临床及影像学随访。结果55例患者中发病后出现意识障碍(持续性或发作性)者11例,合并视力下降者7例,合并颅神经症状体征者3例,合并肢体感觉运动障碍者11例。 MR平扫证实合并脑出血者13例,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例,硬膜下出血1例,其余为脑实质内血肿。合并脑梗死者17例,其中7例为出血性脑梗死。55例中累及上矢状窦39例,同时累及下矢状窦2例。横窦39例,其中累及双侧横窦7例。乙状窦34例,直窦11例。累及皮层静脉2例,累及大脑大静脉2例。随访MRV 1、3、12个月内再通率分别为46.5%、55.8%和69.8%,1年以后再通率为72.1%。接受DSA溶栓7例,死亡1例,48例患者入院后即开始抗凝治疗,死亡3例,其余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闭塞静脉窦的再通呈时间依赖性,在治疗初期直接征象的变化滞后于间接征象。

  • 重度妊高症并发脑血管意外16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炜;钱东翔;王智坚

    目的 探讨妊高症出现脑血管意外的原因及其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妊高症并发脑血管意外患者的临床资料,脑出血11例(其中有1例为脑胶质瘤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静脉性梗塞伴脑出血1例),静脉窦血栓3例,脑梗塞2例,其中7例脑出血患者施行了开颅血肿清除术,其他患者予以保守治疗.剖宫产手术9例,阴道助产6例.结果 脑出血患者中中度病残2例,重度病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4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所有新生儿均存活.结论 脑血管意外是妊高症的严重并发症,尤以脑出血为凶险,预后欠佳,及时诊治是降低母婴并发症及死亡的关键.

  •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1例

    作者:王丽

    头痛剧烈伴恶心、呕吐,并出现进行性视力下降至无光感.查体: BP 212/127 mmHg,嗜睡,反应迟钝.双眼无光感,双视乳头水肿.余颅神经(-),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未引出.头颅CT示:双侧枕叶可疑低密度,不除外静脉窦血栓,急行头颅MRV检查结果正常.脑脊液:压力280 mmHg,蛋白稍高,细胞学:轻微混合性炎性细胞反应,OB + ,余正常.请眼科会诊:双眼视乳头水肿.既往胆结石、胰腺炎病史,经治疗后好转.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吸烟30年,20支/d.家族史无特殊.

  • 产褥期妇女静脉窦血栓6例分析

    作者:江志娟;丁光辉;丁翠红

    静脉窦血栓是一组由于多种病因导致的脑静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是一种少见类型,发病率低,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易漏诊、误诊.故提高认识,早诊断、早治疗对病人预后有重要意义.现就6例产褥期妇女静脉窦血栓报道如下.

  • 小儿复发性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例报道

    作者:范秉林;周东

    1 病例资料患儿男,8岁,因"反复发作性头痛、呕吐4年,再发半月"于2006年11月21日入院.2002年3月出现前额部持续性胀痛,伴有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持续半小时到数小时.

    关键词: 儿童 静脉窦血栓
  • 静脉窦血栓的治疗进展

    作者:杜坚;张红梅;刘爱东

    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脑血管病,是由多种可能致病因素引起的颅内静脉窦或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颅内高压、神经功能缺损、癫痫、意识障碍等症状,甚至引起脑疝而致死.因此,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将对患者的预后有关键的影响.本文将对静脉窦血栓的各种治疗措施进行叙述.

  • 中国西南地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作者:王彬;彭超;周沐科;郭建;何俐

    目的 前瞻性研究分析中国西南地区颅内静脉窦形成(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治疗、预后及相关因素,为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治提供依据及探讨预后预测因素.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CVST并接受治疗的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研究,并进行连续性的电话随访.结果 共纳入73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急性起病占13.7%,亚急性起病占50.7%,慢性起病占35.6%.早期常见的症状为头痛(66例,90.4%),2.7 %CVST患者初的症状为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2.7%以突发一侧肢体无力起病,1.4%以复视为首发症状,1.4%以突发痫性发作起病.46例行了头部CT扫描,结果发现8例(17.4%)有出血性梗死,影像学检查特点中,头部平扫CT中34.8%有delta征,30.4%有细绳征,而头部MRI检查,27.5%表现为脑水肿,55.0%delta征,45.0%细绳征.常累及的静脉窦为右侧横窦68.5%,其次分别为左侧横窦57.5%,上矢状窦53.4%,左侧乙状窦50.7%,右侧乙状窦47.9%,窦汇32.9%,下矢状窦21.9%,直窦20.5%,颈静脉12.3%,大脑大静脉9.6%.所有CVST患者均随访12个月,其中死亡5例(6.8%),53例[72.6%,改良Rankin评分(mRS)<2]为预后良好;20例(27.4%,MRS评分≥2)为预后差,回归分析显示癫痫(P=0.030,OR=5.184,95%CI 1.170~22.966,)和视乳头水肿(P=0.008,OR=10.811,95%CI1.858~62.893)为预后不良(mRS≥2)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VST患者临床表现多样,早期识别困难,合理的影像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帮助.癫痫和视乳头水肿为CVST患者预后不良独立危险因素.

  • 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治疗策略

    作者:巩守平;许刚

    抗凝治疗目前仍是颅内静脉和静脉窦血栓(CVST)的一线治疗方案,需要根据病因进行对症治疗.新型抗凝药物可增加血管再通率并改善预后,但仍需大样本研究证实.随着神经介入材料及技术的发展,静脉窦接触性溶栓、机械取栓、CVST的死亡率逐渐下降,但规范化的治疗还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对于有脑疝风险的患者可以考虑行去骨瓣减压手术以挽救生命.本文就CVST的诊治策略做一述评,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医生的规范治疗.

  • 磁共振3D-BRAVO增强成像在脑静脉窦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毕国力;龚霞蓉;张洁;芮茂萍;任丽香;陈渝晖;陈婧

    目的 探讨对比磁共振平扫、MRV、常规增强及3D-BRAVO增强成像等各序列在显示颅脑静脉窦血栓病变能力的差异,3D-BRAVO增强成像序列对颅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脑静脉窦血栓患者29例,所有患者均行常规T1WI、T2WI、FLAIR、MRV、常规增强及3D-BRAVO增强成像.结果 在29例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患者中,常规平扫、常规增强显示12例静脉窦血栓,MRV显示13例静脉窦血栓,3D-BRAVO增强成像显示全部29例.结论 在CVST患者中,3D-BRAVO增强序列可较常规序列成像更清楚地显示脑内静脉窦病灶,可极大程度提高早期诊断CVST,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直观的影像学证据.

132 条记录 6/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