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低场磁共振诊断价值

    作者:张建珂

    目的:评价低场MRI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MRI资料.结果:常规MRI检查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急性期T1WI高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T2WI均呈高信号;慢性期T1WI、T2WI信号减低.MRV检查表现为受累静脉窦血流信号减弱或消失.4例同时行CT和MRI检查的患者11个静脉窦受累,CT检出率为54%,MRI检出率为100%.结论:低场磁共振对静脉窦血栓形成具有高度敏感性,是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

  • 重视颅内静脉循环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守森;赵清爽;洪景芳

    脑血管病传统上分为出血性和缺血性两大类,多数归因于动脉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瘤、烟雾病等.而静脉相关疾病长期不受重视,容易误诊和漏诊.近年来,随着脑静脉及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in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的报道不断增多,其他颅内静脉性疾病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但颅内静脉循环障碍的机制还不太清晰,有待于广泛深入的研究.

  • 颅内静脉窦病变3DPC与3DTRICKS的影像学对比研究

    作者:宁殿秀;唐乐梅;杜敏安;张军;苗延巍;陈国龙

    目的:通过三维相位对比(3D PC)与三维时间分辨对比剂动态显像(3D TRICKS)技术影像学特征对比研究,旨在掌握其各自特点,为临床正确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50例脑静脉窦疾病患者,男19例,女31例,年龄25~56岁,平均32.6岁。使用GE Signa HDxt 1.5T和Signa HDxt 3.0T磁共振机,线圈采用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8 Channel head&neck A),先行颅脑MRI平扫及行头颈部矢状面3D PC扫描,然后经肘静脉注射25~30 ml钆喷酸葡胺静脉注射液,流率为3 ml/s,延迟0~5 s启动3D TRICKS扫描,采集15个时相。图像后处理使用GE ADW4.4工作站行血管三维重组与数据分析,比较3D PC与3D TRICKS对颅内静脉病变显示能力,并用统计软件SPSS 19.0版行数据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50例脑静脉疾病患者中,3DPC与3D TRICKS显示病灶能力相同,均显示57个病灶。 P>0.05无统计学意义。病变表现为受累静脉窦管腔狭窄、中断、充盈缺损及属支的迂曲扩张。两种检查技术从形态学上比较略有差异,3D PC图像清晰,血管分明可见,而血管连续性较差,特别在窦汇区常常出现静脉中断现象;3D TRICKS血管影像较模糊,血管边缘锐利度较差,但血管连续性较好。结论3DPC与3DTRICKS是诊断颅内静脉窦疾病的两种有效方法,诊断准确率相同,但在显示图像细节上各有其特点,并有互补性。

  • 脑静脉窦血栓MRI增强扫描及MRV影像诊断价值

    作者:郝跃文;刘燕;印弘;吕博

    目的 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影像及诊断价值.方法 本研究分析2009年7月至2012年2月在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35例CVST患者的MRI平扫、MRV及MRI增强扫描的直接征象,MRI增强扫描表现为静脉窦内低信号三角征(直接征像),磁共振轴位上,静脉窦呈高信号明显强化,而与腔内血栓无强化,类似三角形,MRI平扫表现为T1为等信号、T2等低信号直接征像.MRV表现为受累静脉窦不显影或者局限性信号缺失、中断.结果 本组35例(81.2%)为中青年患者,均行MRI平扫、MRV及MRI增强扫描,其中MRI增强扫描中有31例出现“三角征”,29例患者MRV呈阳性,5例MRI平扫呈阳性;由此可见,MRI增强扫描“空三角征”的出现率极高,达到88.6%.结论 头部MRI、MRV、增强扫描检查能显示CVST脑组织直接和间接受累征像,本研究得出头颅MRI增强扫描+MRV成像可作为诊断CVST的首选检查,且其联合扫描是CVST敏感的检查方法,也是佳影像学检查方法.三种检查联合扫描复查能动态观察病情及反映疗效.

  • 硬脑膜动静脉瘘侵袭性表现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强;黄清海;许奕;方亦斌;赵开军;洪波;赵文元;刘建民

    目的 目前除了合并皮层静脉引流被认为是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侵袭性表现的高危因素之外,尚无其他危险因素被大家所公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阐明DAVF侵袭性表现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临床神经医学中心收治的190例DAVF患者.其中侵袭性表现112例,非侵袭性表现78例.收集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提取人口学特征、临床表现类型、血管构筑学特征等参数,对比不同表现DAVF在上述参数上的差异,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侵袭性表现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瘘口部位位于大静脉窦区(P <0.001),引流方式为Borden Ⅱ型(P <0.001)和Ⅲ型(P=0.002).结论 瘘口位于大静脉窦区,引流方式为BordenⅡ型和Ⅲ型是DAVF发生侵袭性表现的独立危险因素.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

    作者:许凡勇;陈君蓉;肖家和;尼玛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12例经临床随访证实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例,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结果 CT平扫发现静脉窦区高密度影,MRI平扫见正常的静脉窦流空信号消失,增强MRI见空三角征,3D CE-MRV显示静脉窦内稍高信号充盈缺损影.结论 MRI、CE-MRI、3D CE-MRV联合运用可以提高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准确率,CT扫描用于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初筛及并发症的检查.

  • 脑外伤跨窦骨折并发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治分析

    作者:郭玉涛

    目的:探讨脑外伤跨窦骨折并发静脉窦血栓的早期诊治,提高脑外伤跨窦骨折并发静脉窦血栓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00例脑外伤跨窦骨折并发静脉窦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跨窦硬外膜血肿跨窦凹陷骨折患者并发静脉窦血栓高于单纯跨窦线形骨折(P<0.05);治疗后颅内高压改善情况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脑外伤跨窦骨折之后并发静脉窦血栓的几率较高,合并跨窦硬外膜血肿及跨窦凹陷的患者尤其需要警惕,通过早期诊断并给以手术及小剂量尿激酶干预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

    作者:郑田玲;楼俭茹;栾立

    目的:探讨脑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MRI表现,提高对该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及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临床治疗证实的脑静脉窦血栓的MRI影像资料.结果:13例均行MRI平扫检查;其中11例行MRV;9例行增强扫描;MRI表现为:平扫显示静脉窦内见异常信号,MRV表现为充盈缺损,静脉窦内高信号部分缺失或静脉窦粗细不均;Gd-DTPA显示为空三角征或静脉内充盈缺损影;13例相应静脉窦引流脑组织内可见水肿、出血或梗死.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具有特征性的MRI表现,多数病例能作出正确诊断.

  • 3.0T磁共振诊断外伤后脑脊液循环障碍的临床价值

    作者:岳翠;郏潜新;欧阳林;王文浩;陈懿;肖玉辉;何平

    目的 探讨运用3.0 T磁共振诊断外伤后脑脊液循环障碍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本院65例脑外伤后脑脊液压力明显升高患者,采用MRI 2D-PC cine法序寰枢关节间隙水平测量患者的脑脊液流速、流量,同时运用2D-TOF法获得颅脑静脉窦图像,然后对脑脊液的流速与脑脊液压力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流速明显改变患者多次回访,观察治疗前后脑脊液流速、流量的改变.结果 在脑脊液压力升高后、静脉窦血栓形成之前,53例脑脊液流速、流量较正常人增高,尿激酶治疗后39例脑脊液流速、流量降至正常.脑脊液压力与脑脊液流速呈正相关(r=0.794,P< 0.05).结论 3.0 MRI磁共振PC-cine法可以在脑脊液压力升高、静脉窦血栓形成前诊断脑脊液循环障碍,并能指导临床提早干预,从而预防静脉窦血栓形成.

  • 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护理

    作者:綦跃娟;李鹏;吴广飞;傌洁

    目的:研究对颅内静脉窦血栓疾病患者行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期间加强护理干预的影响.方法:将我院于2016.2月-2016.12月间接收的96例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按照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划分为对照组48例与观察组4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科室为对照组患者提供一般院内护理服务,为观察组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干预,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40例(83.33%),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为46例(95.83%),观察组患者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提供机械性碎栓联合接触性溶栓治疗期间,护士为患者加强综合护理干预,结果提示护理效果较好.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

    作者:谭衍

    目的: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rani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临床诊断及危害,研究SolitaireAB型支架对于治疗此疾病的效果和影响。方法选取40例我院2012.1-2013.12期间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SolitaireAB型支架治疗血栓,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药物进行保守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达100%,GOS预后评分为(3.75±0.94)分;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仅为80%,GOS预后评分为(2.43±0.58)分。两组患者对比在总有效率及预后评分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SolitaireAB型支架取栓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有显著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高,患者预后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产妇D-二聚体检测对静脉窦血栓的临床价值初步分析

    作者:公小纪;韩大兴;苗少辉

    目的 探究产妇D-二聚体检测对静脉窦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采我院及天津环湖医院的90例静脉窦血栓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临床诊断和dsa或mrv检查,患者确诊为CVST,另选同期来我院生产的非CVST者作为对照组,实施血浆D-二聚体检测,观察结果.结果 病例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为(0.199±0.021) mg/L,对照组为1.179±0.816)mg/L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血浆D-二聚体的阳性值为0.5mg/L,经检验证实,病例组77例为阳性,阳性率为85.56%.对照组全部为阴性,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从病例组情况来看,D-二聚体值在1.00mg/L与0.75 mg/L者共计30例,D-二聚体值在1.00mg/L以上者共计37例.结论 对血浆D-二聚体实施相关检测,可以在大程度上反应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后继发性纤溶亢进情况,D-二聚体指标可能会成为CVST者有意义的实验室检测指标之一.

132 条记录 7/7 页 « 123456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