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蛋白偶联AT1和β1受体抗体早期预测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分析

    作者:赵林双;谭学莹;向光大;王敏;孙慧伶;乐岭;白伟伟

    目的 研究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AT1 R-Ab)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β1R-Ab)与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分泌科及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137例,进行了3 ~11年的追踪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137例作对照.以合成的β1R和AT1R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β1R-Ab和AT1R-Ab.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计算死亡率.结果 (1)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血清β1R-Ab阳性率(41.7%)和AT1R-Ab阳性率(43.7%)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组(17.5%和19.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同一个体β1R-Ab和AT1 R-Ab双阳性率为30.7%(42/137),明显高于不伴冠心病组的9.5%(11/13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组AT1R-Ab阳性组死亡率51.7% (31/60),明显高于受体抗体阴性组的9.1% (7/7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β1R-Ab和AT1R-Ab可能参与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的发病,并且是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患者死亡危险性增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Ser49Gly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关系

    作者:李俊萍;郭晓华;陈丽珠;杨征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Ser49Gly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我科收治的120例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分别于心肌梗死后1周、6个月,二维超声测量其左心室舒张末径(LV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受试者β1-AR Ser49Gly多态性,分析受试者心肌梗死后1周、6个月左心室重构、LVEF与β1-AR Ser49Gly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β1-AR Gly49等位基因携带者与Ser49Ser基因型个体两组间心肌梗死部位、心肌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等因素无差异(均P>0.05),具有可比性。心肌梗死后1周Gly等位基因携带者和Ser/Ser个体其LVDD分别为(49.02±1.82)mm和(50.21±2.03)mm,LVEF分别为(54.56±7.64)%和(53.74±6.80)%,两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肌梗死后6个月Gly等位基因携带者和 Ser/Ser 个体其 LVDD 分别为(54.08±4.68)mm 和(52.50±4.24)mm,LVEF 分别为(53.97±6.58)%和(55.09±7.2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β1-AR Ser49Gly基因多态性与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不全无关。

  • 2型糖尿病患者G蛋白偶联型β1和血管紧张素Ⅱ 1受体抗体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林双;廖玉华;向光大;王敏;乐岭;周子华;孙慧伶;谭学莹;白伟伟

    目的 探讨T2DM患者血清抗血管紧张素Ⅱ 1受体(AT1受体)和β1受体自身抗体(β1受体)与冠心病(CHD)的关系. 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选择T2DM患者371例(T2DM组)和健康对照者40名(NC组),以合成的AT1和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被试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AT1和β1受体自身抗体.使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CHD的影响因素. 结果 (1)T2DM组抗AT1和β1受体抗体阳性率高于NC组(P<0.01).(2)T2DM患者中,AT1受体抗体阳性组CHD发生率高于受体抗体阴性组(P<0.01);β1受体抗体阳性组CHD发生率高于受体抗体阴性组(P<0.01);(3)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SBP、β1和AT1受体抗体4个危险因素与T2DM合并CHD相关(P<0.05). 结论 T2DM合并CHD可能与血清β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参与有关,该抗体阳性预测T2DM合并CHD具有重要意义.

  • β1受体自身抗体和美托洛尔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影响

    作者:赵林双;向光大;廖玉华;侯洁;乐岭;孙慧伶;王敏;周子华

    目的 观察β1受体自身抗体(β1R AAb)阳性的糖尿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β受体阻滞剂靶向治疗对心功能的疗效.方法 (1)以合成的β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ELISA法检测三组的β1R AAb: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96例(DM+HT+CF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无心力衰竭患者60例(DM+HT组),正常对照60名(NC组).(2)DM+HT+CF组分为β1R AAb阳性者51例(β1R AAb+组)和β1R AAb阴性者45例(β1R AAb-组).两亚组均给予:培哚普利4mg,日1次;尼群地平10mg,6小时1次;氢氯噻嗪12.5mg,日1次;阿司匹林100mg,日1次;硝酸异山梨醇酯10mg,日3次; 地高辛12.5mg,日1次;酒石酸美托洛尔25mg,日2次.疗程为3~6个月.(3)超声心动图对比观察该治疗方案对心功能的疗效.结果 (1)DM+HT+CF组β1R AAb阳性率(53.1%)明显高于DM+HT组(11.7%)及NC组(8.3%),P均<0.01.(2)β1R AAb+组收缩功能改善明显优于β1R AAb-组(P<0.01).(3)临床降压效果评定,β1R AAb+组总有效率(88.2%), 明显高于β1R AAb-组(51.1%),P<0.01.结论 对DM合并高血压心力衰竭患者,通过β1受体自身抗体检测,对阳性者有针对性地选择酒石酸美托洛尔,可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心功能且较安全.

  • 比索洛尔对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钙调节蛋白的影响

    作者:吕晓燕;马爱群;王亭忠;冯占斌;袁博;刘美林

    目的 观察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钙调节蛋白心肌浆网Ca2+-ATPase 2a(SERCA2a)、钠钙交换体1型(NCX1)的表达变化及富马酸比索洛尔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6只、假手术组16只、心力衰竭组20只和干预组20只,后2组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穿刺造瘘法制作客量超负荷心力衰竭模型.术后8周,干预组给予富马酸比索洛尔(1 mg/kg,1次/d)灌胃,连续4周.术后12周后,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心室肌细胞SERCA2a、NCX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心力衰竭组较假手术组SERCA2a mRNA和蛋白(0.57±0.15 vs 0.96±0.03,0.20±0.17 vs 0.85±0.19)表达明显降低、NCX1mRNA和蛋白(2.26±0.36 vs 0.99±0.24,1.66±0.14 vs 0.28±0.05)表达明显升高;干预组较心力衰竭组SERCA2a mRNA和蛋白(1.15±0.12 vs0.57±0.15,1.11±0.20 vs 0.20±0.17)表达明显升高、NCX1 mRNA和蛋白(1.03±0.26 vs2.26±0.36,0.32±0.06 vs 1.66±0.14)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富马酸比索洛尔干预可部分逆转容量超负荷心力衰竭大鼠心室肌细胞钙调节蛋白表达的改变.

  • 比索洛尔对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阳性心力衰竭大鼠Bcl-2/Bax的影响

    作者:马利祥;杨新春;王树岩;陈瑾;刘秀兰;范谦;张智勇;张薇薇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在降低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滴度的同时,是否可以抑制细胞凋亡.方法 将90只SD大鼠中80只采用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心力衰竭的大鼠模型,15只死亡,入组65只,将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40只)和非治疗组(25只).治疗组接受比索洛尔4周治疗后,应用EIISA技术检测两组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和滴度.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测两组大鼠血清β1-AR自身抗体阳性的Bax/Bcl-2.结摹治疗组较治疗前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降低27.5%(P<0.05);非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治疗前β1-AR自身抗体滴度降低(P<0.01);非治疗组β1-AR自身抗体阳性滴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中Bd-2的表达在prAR自身抗体阳性大鼠比阴性大鼠、非治疗组B1-AR阳性大鼠明显增高(P<0.01);Bax的表达比非治疗组阳性大鼠降低(P<0.01);且比同组阴性略有降低.结论 比索洛尔治疗降低心力衰竭大鼠β1-AR自身抗体阳性率及抗体滴度,升高了β1-AR自身抗体阳性心力衰竭大鼠Bcl-2/Bax的比值.

  • 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与心力衰竭的研究

    作者:张麟;胡大一;史旭波;李静;曾文军;徐立;崔亮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与疾病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以细胞外第二环表位肽段的合成肽作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265例受试者血清中心脏β1和M2受体的自身抗体. 结果心衰组β1 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45.7%(86/188),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10.4% (8/77) ,P<0.01; 心衰组M2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为52.7%(99/188),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的11.7%(9/77),P<0.01;心功能Ⅱ~Ⅲ级的阳性率及抗体滴度明显高于Ⅳ级;心衰组β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中高达56.1%的患者同时具有M2受体的自身抗体. 结论心脏β1和M2受体自身抗体存在于多种心脏病心衰患者的血清中,可能与心衰时心肌结构变化和功能下降有关,与原发心脏病无明显因果关系;心脏β1和M2受体的双抗体阳性可能是自身免疫反应的多重性表现,提示免疫学机制参与心衰和(或)心肌重构的病理生理过程,参与的程度在疾病的早、中期大于晚期.

  • 2型糖尿病伴左心室扩大患者与血清抗β1和抗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的关系

    作者:赵林双;廖玉华;向光大;王敏;乐岭;周子华;孙慧伶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左心室扩大患者与血清抗B1和抗血管紧张索Ⅱ 1受体(AT1)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选择171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其中左心室扩大患者57例,左心室正常患者114例),106例糖尿病无高血压患者.以合成的β1和AT1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上述患者血清中抗G-蛋白偶联型B1和AT1受体自身抗体.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技术测定24 h尿蛋白排泄率(UAER).并运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扩大的影响因素.结果 糖尿病并高血压组抗B1和AT_1受体抗体阳性率为45.0%(77/171)和46.2%(79/171),明显高于糖尿病无高血压组的16.0%(17/106)和10.4%(11/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伴左心室扩大组抗β1和AT_1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1.4%(35/57)和64.9%(37/57),明显高于糖尿病心脏正常组的36.8%(42/114)和36.8%(42/1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4个与左心室扩大相关的危险因素,即病程、收缩压、β1和AT_1受体抗体(P均<0.05).结论 血清β1和AT)_1受体自身抗体与糖尿病并高血压左心室扩大有关,该抗体阳性可能对预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左心室扩大具有重要意义.

  • 肝炎病毒诱导的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致钙电流和胞内钙增加的研究

    作者:刘坤;廖玉华;王朝晖;王敏;唐明

    目的研究肝炎病毒诱导的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对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胞内钙的影响.方法利用膜片钳和激光共聚焦技术观察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对豚鼠心肌细胞动作电位、L型钙电流和胞内钙的影响以及美托洛尔的药物干预情况.结果1:80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分别使APD20、APD50和APD90延长39.2%、29.1%和15.2%.1:80、1:100和1:120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分别使L型钙电流峰值和胞内钙荧光强度增加(55.87±4.39)%和(140.00±13.30)%、(46.33±5.01)%和(1074.00±14.10)%、(29.29±4.97)%和(57.00±5.96)%,呈现浓度依赖性.该抗体致胞内钙增加与钙内流和肌浆网钙释放有关.经1 μmol/L美托洛尔预先阻断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后,1:80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仅能使APD20、APD50和APD90延长7.2%、5.3%和4.1%,L型钙电流峰值和胞内钙荧光强度增加(6.81±1.61)%和(10.97±2.55)%.结论肝炎病毒诱导的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抗体所介导的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和胞内钙增加可能是其导致心律失常和(或)心肌损伤的机制之一.

  •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静息心率的相关性

    作者:王皓;刘洁琳;刘雅;王丽娟;李梅;牛秋丽;顾伟;王佐广;文杰

    目的 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ADR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G1165C、A145G与中国北方汉族人群静息心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心尖部听诊法记录700例健康受试者坐位静息心率.运用TaqMan等位基因分型技术,采用ABI7900基因检测平台,对受试者ADRB1基因A145G和G1165C位点进行检测.分析上述位点与静息心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ADRB1基因A145G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静息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收缩压、舒张压、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肌酐以及血尿酸进行校正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收缩压、血肌酐、甘油三酯、A145G位点与静息心率相关(P<0.01).其中,A145G位点的偏回归系数为2.148(P <0.05).男性和女性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之间的静息心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校正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显示,男性受试者的A145G位点与静息心率相关(P<0.05),而女性受试者的A145G位点与静息心率无关(P>0.05).总体及性别亚组分析均显示G1165C位点不同基因型携带者之间的静息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校正可能的影响因素后,未显示G1165C位点与静息心率相关(P>0.05).结论 ADRB1基因A145G位点可能与中国北方男性汉族人群的静息心率相关.

  • 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患者血清抗β1与M2受体自身抗体的临床初步研究

    作者:赵林双;廖玉华;向光大;王敏;周子华;侯洁;乐岭;徐琳

    目的探讨血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受体)和抗M2胆碱能受体(M2-受体)自身抗体是否与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肾损害有关.方法以合成的抗β1-受体和抗M2-受体多肽片段为抗原,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检测136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81例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肾损害,55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无肾损害患者,单纯2型糖尿病62例,40例正常人血清中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肾损害组抗β1-受体和抗M2-受体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4.2%(52/81)和55.6%(45/81)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非难治性高血压无肾损害组(分别为16.4%和12.7%)、单纯2型糖尿病组(分别为17.7%和14.5%)和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5.0%和17.5%)(P<0.01,P<0.001).结论抗β1-受体和M2-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与2型糖尿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肾损害发生有关.发生机理有待进一步探讨.

  • 内源性孤啡肽通过调节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

    作者:熊畅;韩毅;郭政

    目的 探讨内源性孤啡肽(N/OFQ)对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以及心肌细胞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冠脉)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Sham组)、冠脉结扎组(CAO组)和孤啡肽受体拮抗剂(UFP-101)预处理组(U+CAO组),每组20只.3组大鼠分别在冠脉结扎后15 min和1 h 2个时间点各处死10只大鼠.记录心电数据,采用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心肌细胞膜以及全细胞β1-AR的表达,RT-qPCR法检测β1-AR mRNA的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CAO组出现缺血性心律失常,且主要集中在冠脉结扎后15 min内,UFP-101预处理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发生.15 min时:与Sham组比较,CAO组全细胞β1-AR、β1-AR mRNA表达下调,而细胞膜β1-AR上调(均P<0.05),U+CAO组全细胞β1-AR蛋白及其mRNA表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细胞膜β1-AR下调(P<0.05);与CAO组比较,U+CAO组全细胞β1-AR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而细胞膜β1-AR下调(P<0.05).1 h时:与Sham组比较,CAO组和U+CAO组全细胞β1-AR蛋白及mRNA表达上调,而细胞膜β1-AR下调(均P<0.05).结论 内源性N/OFQ可上调心肌细胞膜β1-AR参与大鼠缺血性心律失常过程.

  • 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心肌肥厚的影响

    作者:张永林;盛红专

    目的:探讨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G1165C位点和A145G位点基因多态性对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的影响。方法选取体检正常者115例,高血压伴心肌肥厚患者113例,高血压不伴心肌肥厚患者114例,提取外周静脉血白细胞中的 DNA,运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对受试者β1-AR G1165C 和A145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检测。结果①β1-AR 1165C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高血压不伴心肌肥厚组78.5%、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8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5G 等位基因的发生频率,高血压不伴心肌肥厚组16.7%、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1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②高血压伴心肌肥厚组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1165G等位基因者(123.78±5.12)g/m2,1165C 等位基因者(154.16±47.82)g/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5A等位基因者(150.85±46.88)g/m2,145G等位基因者(152.11±44.31)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β1-AR G1165C基因多态性参与高血压患者心肌肥厚的发生和肥厚程度的调节,A145G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无相关性。

  • P物质预先给药对去甲肾上腺素诱导大鼠离体心肌细胞β1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艳霞;郭政

    目的 探讨P物质(SP)预先给药对去甲肾上腺素(NE)诱导大鼠离体心肌细胞β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出生1~3 d SD大鼠,分离心肌细胞后培养72 h.取15孔心肌细胞随机分为5组:C1组不加任何药物,NE1-4组分别给予10-9、10-8、10-7、10-6 mol/L NE,每组3孔.另取12孔心肌细胞随机分为C2组、NE组、SN组和NSN组,每组3孔,NE组加入10-7 mol/LNE,SN组加入10-6 mol/LSP后30 min加入10-7 mol/L NE,NSN组加入NK-1受体拮抗剂S3144后30 min加入10-6 mol/L SP,30min后加入10-7 mol/L NE.加入NE后3 h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β1受体表达.结果 与C1组比较,NE1~3组心肌细胞β1受体表达上调,NE3组β1受体表达上调明显(P<0.05);与C2组比较,NE组心肌细胞β1受体表达上调(P<0.05);与NE组比较,SN.组心肌细胞β1受体表达下调(P<0.05).结论 SP预先给药可抑制NE诱导的大鼠离体心肌细胞β1受体表达上调,其机制可能与NK-1受体激活有关.

  • β1肾上腺素受体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静息心率的关系研究

    作者:李俊萍;郭晓华;孙淑艳;杨征;陈丽珠

    目的 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静息心率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2年1月-2003年1月就诊于我院心内科门诊的高血压患者171例和血压正常者124例,采用听诊法检测受试者坐位静息心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分析高血压受试者和血压正常受试者β1-AR Arg389Gly基因多态性.结果 高血压受试者Arg/Arg、Arg/Gly、Gly/Gly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9.06%(101/171)、35.09%(60/171)、5.85%(10/171),血压正常受试者分别为43.55%(54/124)、45.97%(57/124)、10.48%(13/124).高血压受试者与血压正常受试者3种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20,P<0.05).高血压患受试者Arg/Arg基因型静息心率高(78±7)次/min,Gly/Gly基因型静息心率低(72±8)次/min;Arg/Gly基因型静息心率居中(76±6)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9,P=0.004).3种不同基因型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受试者平均静息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00、5.010,P=0.002、0.009);3种不同基因型正常血压受试者无平均静息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4,P=0.260).结论 静息心率与基因型有关,高血压受试者的β1-AR 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静息心率相关;健康受试者β1-AR Arg389Gly基因多态性与静息心率无关.

  • 免疫功能失调与慢性心力衰竭关系的Meta分析

    作者:刘茂;黄丹;陈剑;唐文仪;李松彪;黄穗花;伍卫

    目的:系统评价免疫功能失调与慢性心力衰竭( CHF)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字化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知网数据库( CNKI)关于T淋巴细胞比例变化、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与CHF关系的相关研究,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和评价。计量资料效应尺度选择加权均数差( WMD)及95%可信区间( CI),计数资料选择比值比( OR)及95%CI。利用RevMan 5.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终纳入22篇文献,其中9篇文献报道了外周血CD4+、CD8+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的变化,10篇文献报道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CD4+辅助性T细胞17(Th17)比例及Th17/Treg比值的变化,6篇文献报道了血清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的变化,均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发现CHF患者外周血CD8+细胞比例〔WMD=5.67,95%CI (0.81,10.53)〕、Th17比例〔WMD=2.53,95%CI(1.98,3.08)〕、Th17/Treg比值〔WMD=1.06,95%CI(0.75,1.37)〕及血清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阳性率〔OR =10.70,95%CI(5.39,21.27)〕较对照组升高( P <0.05),Treg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降低〔WMD =-3.14,95%CI(-3.88,-2.40),P <0.05〕,而 CD4+细胞比例〔WMD=-5.86,95%CI(-15.54,3.82)〕及CD4/CD8比值〔WMD=-0.31,95%CI(-1.02,0.41)〕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 CHF患者存在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失衡,血清抗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生成增加。免疫功能失调与CHF的疾病过程密切相关。

  • 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作者:李美霞;刘迎旭;赵荣瑞;刘慧荣;王伟

    目的构建并鉴定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的表达载体.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PCR),从大鼠基因组中扩增出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GEX-4T-1重组,采用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及DNA测序进行鉴定.结果本实验通过采用基因克隆技术构建了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的表达载体,并对其进行了鉴定.结论本实验为以后表达该功能肽段和研究相应抗体的致病机制奠定了基础.

  • 大鼠肾性高血压与心脏受体自身抗体产生的关系

    作者:武恒

    目的 通过建立肾动脉狭窄(2K1C )所致的高血压大鼠模型,观察高血 压形成过程中,血清中抗心脏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的生成及变化 规律,同时检测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实验组大鼠施两肾一夹型肾动脉狭窄手术, 建立肾性高 血压模型。以SA-ELISA 法检测血清中自身抗体的滴度水平, 流式细胞仪检测血中淋巴细胞 亚群CD4+/CD8+的比值。利用 MS302软件测定左室压及左室大收缩速率和大 舒张速率, 乳鼠心肌细胞培养检测自身抗体的生物学活性。结果  实验组大鼠在术后 3 d 即出现血压的升高,两周时基本稳定。术后2周,血清中抗心脏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和M2胆碱能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由术前的16.39%和11.48 %上升为66.67%和72.22%(P<0.005),同时出现血清中自身抗体滴度水平的 增高, 分别较术前的1∶(69.64±1.55)和1∶(44.16±2.09)有显著升高, 以后抗体滴度 继续升高, 第6周达峰值,分别为1∶(141.58±1.84)和1∶(172.44±1.37),阳性率基本 维持不变,第8周起,抗体滴度开始下降,术后13周, 基本回到术前水平。而伪手术组抗体滴度 及阳性率与术前相比, 均无明显变化。免疫功能测定显示,高血压组大鼠CD4+/CD8+ 的比值, 术前为1.83±0.40,术后2周较术前显著升高,第6周达峰值3.49±0.36后迅速下降, 第10周恢复至术前水平,且CD4+/CD8+的比值分别与两自身抗体的滴度呈正相关(抗β 1 r=0.844,抗M2 r=0.798), 而伪手术组的CD4+/CD8+的比值在检测中 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测定显示,术后第8周出现左室大收缩速率和大舒张速率的下降。生 物活性检测证明,两种自身抗体均具有激动剂样生物学效应。结论  ①肾性高血压发生的早期, 血清中两种抗心脏自身抗体的滴度及阳性率均有显著增高。血清 中的自身抗体也遵循抗体产生、维持及消退的变化规律。②肾性高血压发生的早期,会出现 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伴有自身抗体的产生, 说明在高血压的发生演变过程中有自身免疫机 制的参与。③鉴于受体抗体的激动剂样生物学效应,在肾性高血压中,自身抗体可能是引发心 脏功能异常变化的因素之一。

  • 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对豚鼠心功能影响的电生理研究

    作者: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膜上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及其尾电流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2-10/2003-04在首都医科大学心脏病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应用链霉亲和素-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技术检测188例缺血性心肌病、高血压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及与心力衰竭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者71人的血清中自身抗体.纳入对象均自愿提供血清用于实验.选用24只健康成年豚鼠,断头处死,分离心肌细胞,置于台氏液中,室温保存备用.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定量观察并比较β1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异丙肾上腺素和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自身抗体的阳性血清对豚鼠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及其尾电流电流强度的影响.①观察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血清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的影响:含Cd2+台氏液灌流心肌细胞,记录基础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血清灌流心室肌细胞3~5 min.②异丙肾上腺素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电流的影响:另取一组含Cd2+台氏液灌流心肌细胞,记录基础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异丙肾上腺素1 μmol/L灌流心室肌细胞3~5 min→用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0.1 μmol/L灌流3~5 min.③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对心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的影响:另取一组含Cd2+台氏液灌流心肌细胞,记录基础延迟整流钾电流和尾电流→加入抗β1肾上腺素能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灌流心室肌细胞3~5 min→用β1受体阻滞剂艾司洛尔0.1 μmol/L灌流3~5 min.4组间差异用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的q检验.结果:①β1肾上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阴性血清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和其尾电流峰值电流及标准电流密度无影响.②异丙肾上腺素作用于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峰值电流由加药前的基础电流(对照组)(884.09±346.93) pA增大至异丙肾上腺素组(1 423.39±438.68)pA,标准电流密度由(6.86±1.87)pA/pF上升至(11.04±2.00)pA/pF,差异明显(P<0.01);尾电流峰值电流由加药前的基础电流(对照组)(229.13±75.76)pA增大至异丙肾上腺素组(449.59±137.38)pA,标准电流密度由(1.84±0.53)pA/pF上升至(3.54±0.78)pA/pF,差异明显(P<0.01).艾司洛尔后,峰值电流及标准电流密度均下降(P<0.01).③心力衰竭患者抗β1肾上腺素受体的自身抗体阳性血清作用于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峰值电流由(864.56±332.67)pA增大到(1 291.52±365.83)pA,标准电流密度由(6.33±1.45)pA/pF上升至(10.13±1.82)pA/pF,与基础电流(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尾电流峰值电流由(213.45±81.23)pA增大至(416.18±159.00)pA,标准电流密度由(1.54±0.62)pA/pF上升至(3.30±0.94)pA/pF,再次加入艾司洛尔后,峰值电流及标准电流密度均下降(P<0.01).结论:①不同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抗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对自身受体有异丙肾上腺素激动剂样效应,可以使心肌细胞延迟整流性钾电流和尾电流增大.长期钾电流活化,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引起心力衰竭时心肌细胞发生电重构,推测抗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对心肌细胞钾电流的影响与心力衰竭时心律失常有关.从离子水平证实人抗β1受体的自身抗体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过程.②β1受体阻滞剂可以阻断自身抗体与受体的结合,从离子水平为临床应用β1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力衰竭提供有利的实验依据.

  • 单纯肥胖者和代谢综合征患者β3-肾上腺素能受体基因Trp64Arg突变与性别、体脂含量及分布的差异

    作者:朱旅云;刘坤申

    目的:研究单纯肥胖和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患者β3-肾上腺素能受体(β3-adrenergic receptor,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的发生率及其性别、体脂含量和分布的差异.方法:选择单纯性肥胖患者295例和MS患者219例,并以172例非肥胖者作为对照,进行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及检测.并进一步比较基因突变的性别差异和对肥胖者按体质量指数及腰围分组后的基因突变率.结果:MS组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高于单纯肥胖组和对照组,男性尤为明显(分别为32.25%,21.01%和19.91%,x2=4.36,P<0.05和x2=4.69,P<0.05),MS组男性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高于本组女性(x2=40.05,P<0.01).在轻度肥胖者中,MS组男性的基因突变频率高于本组女性及单纯肥胖组男性(x2=4.82,P<0.05和x2=3.58,P<0.05).男性腹部脂肪重度堆积者基因突变频率也以MS组高于单纯肥胖组(x2=3.91,P<0.05).结论:β3-AR基因Trp64Arg突变频率在体脂向心性分布明显的MS组男性明显升高,可能是男性MS患者的重要遗传标志.

32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