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胆囊腺肌症的发病机制与影像学诊断进展

    作者:徐玉彬;张培建;薛峰

    胆囊腺肌症是一种相对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的疾病,该病缺乏特异性症状,常和胆囊炎、胆囊结石同时存在.胆囊腺肌症术前诊断困难,既往多发现于胆囊切除术后标本中.近年来国内外文献报道其有潜在恶变倾向,可能与胆囊癌的形成有关.随着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及影像学技术的发展,目前对它的病因、发病机制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在影像学诊断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笔者就此主要对该病的发病机制及影像学诊断进行综述.

  • 二维与超声造影在诊断胆囊腺肌症方面的分析

    作者:李霞;李静;刘佳;赵蕾;王纯;臧爱华;吕发勤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患者行二维超声、超声造影检查,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35例患者中胆囊腺肌症24例、慢性胆囊炎8例、胆囊癌3例。病灶位于底部26例,体部9例。胆囊壁局限性增厚的超声造影定性诊断25例,诊断符合率(71.43%,25/35)远大于灰阶超声诊断符合率(31.43%,11/35)(χ2=10.261,P=0.001)。结论超声造影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准确性明显优于二维超声,是二维超声的重要补充,对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老年人胆囊腺肌增生症12例

    作者:孙俊平;鲁晓玲;马瑞连

    我院自1975~1995年收治老年人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adenomyoma-touS hyperplasia,GAMH)12例,现报告如下.

  • 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作者:礼宁;穆小茜;刘天宇;李丽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胆囊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前检查情况分为超声与CT联合检查组30例,单纯CT检查组25例,比较2组诊断准确率;同时回顾同时期入院的34例胆囊腺肌症患者超声诊断资料,比较胆囊癌及胆囊腺肌症超声检查的影像特征.结果 超声与CT联合检查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单纯CT检查组(P<0.05);胆囊癌患者组超声检查大血流值、RI值均明显高于胆囊腺肌症患者组(P均<0.05).结论 在胆囊癌的诊断中加入超声检查能够显著提高术前确诊率,更好地鉴别胆囊癌以及胆囊腺肌症.

  • 胆囊腺肌症32例的超声图像特征

    作者:樊金莲

    我院2006年10月-2011年6月收治胆囊腺肌症患者32例,均经手术治疗并病理证实,现将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超声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32例,其中男13例,女19例,年龄30~71岁,中位年龄50岁,其中合并胆囊结石12例,胆囊息肉8例,胆囊腺瘤2例.临床表现为右上腹轻微不适或者反复隐痛不适17例,余无明显不适.

  • 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

    作者:李秀兰

    胆囊腺肌症是临床上比较少见且发病机制不明确的胆囊壁疾病,主要是胆囊腺体和胆囊肌层出现良性增生病变,这种疾病由于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尤其是与胆囊炎、胆囊结石等疾病临床症状相似,术前诊断往往比较困难,一般是以胆囊切除术的标本为诊断依据.患者出现这种疾病,对身体机能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进行疾病的确诊治疗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1].笔者以我院3年间收治的25例胆囊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胆囊腺肌症的临床超声表现及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 从疑似胆囊癌到胆囊腺肌症的治验报告

    作者:谭小芳;姚德蛟;周凌丹

    患者,男,42岁。于2015年4月因发热、肝区疼痛,无纳差、黄疸、消瘦等伴随症状,就诊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完善相关检查,腹部CT显示胆囊体部及底部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增强扫描见强化明显,提示“胆囊癌?”。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诊,行腹部增强 CT 亦为“胆囊癌?”,因胆囊周围水肿、粘连明显,故外科暂不考虑手术治疗。而后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就诊,患者以发热、胁肋疼痛为主症,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涩,结合四诊,当属中医学“胁痛”病范畴,辨证为肝郁气滞证,中医治法:疏肝健脾,理气止痛,选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具体药物:茵陈、炒白术、砂仁、陈皮各10g,竹叶柴胡、生白芍、枳壳、茯苓、生晒参、建曲、防风各20g,石斛、鸡内金、白花蛇舌草各30g。服药方法:智能免煎制剂,每天3次,每次1格,温开水100ml 冲服。此后长期坚持中药治疗,坚持守方守法,随症加减,顺应四时。2015年10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温江分院复查腹部增强 CT提示胆囊体部及底部壁增厚,增强扫描见中度强化,胆囊窝周围脂肪层清晰;诊断为胆囊体部及底部壁增厚,考虑胆囊癌可能,其他待排。CT片提示肿块较之前明显缩小,故继续坚持中药治疗。2016年2月于华西医院复查全腹部增强CT 示胆囊壁增厚,与胃窦部胃壁粘连,系胆囊炎可能性大。于2016年3月9日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转开腹)”,术后送病检示慢性胆囊炎伴腺肌症。患者术后一般情况良好,病情痊愈。

  • MRI结合MRCP在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敏;张磊;刘洋;康立清;刘风海;李国策

    目的 探讨MRI结合MRCP在胆囊癌与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carcinoma,GBA)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8例GBA及22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RI/MRCP对胆囊癌与GBA进行鉴别诊断.分析MRI结合MRCP诊断GBA及胆囊癌的准确度、特异度以及敏感度;GBA与胆囊癌的MRI/MRCP的征象.结果 MRI/MRCP诊断胆囊癌的准确度、特异度及敏感度分别为86.36%、92.57%及90.55%.除胆囊腔缩小及胆囊周围脂肪间隙渗出改变方面的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征象(胆囊壁增厚方式、胆囊壁光整、RAS窦显示、胆囊中存在结石、胆囊壁中存在钙化现象、肝胆交界清晰以及浆膜下强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MRCP能够很好地对胆囊壁厚度方式、胆囊壁是否光整、显示RAS窦、胆囊壁是否出现钙化现象、肝胆交界是否清晰以及浆膜层是否存在强化等影像学表现进行评价,上述影像学征象可作为鉴别诊断GBA与胆囊癌的重要参考指标,其中显示RAS窦可显著提高鉴别诊断地准确率.

  • Ki67、EGFR、P53、Survivin在胆囊腺肌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肖坚

    目的:旨在探讨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癌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 法)检测Ki67、EGFR、P53、Survivin 在胆囊腺肌症、慢性胆囊炎及胆囊癌的表达情况.结果:Ki67、EGFR、P53、Survivin 阳性表达在胆囊癌(69.2%、61.5%、76.9%、76.9%),明显高于胆囊腺肌症(5.6%、11.1%、0、0)和慢性胆囊炎(6%、14%、0 和 0),具有显著差异而(Ρ< 0.01);在胆囊腺肌症中的表达与,慢性胆囊炎无显著差异(Ρ> 0.05).结论:把胆囊腺肌症作为癌前病变证据不充分.

  • 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及CT影像对于胆囊腺肌症疾病的诊断意义

    作者:王飞

    目的:探究针对胆囊腺肌症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以及CT成像技术进行临床诊断的具体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6月内收治的患有胆囊腺肌症疾病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并比较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以及CT成像技术对诊断胆囊腺肌症疾病的意义。结果: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诊断胆囊腺肌症疾病的准确率要显著高于CT成像技术的诊断结果,差异明显(P<0.05)。结论:针对患有胆囊腺肌症疾病的患者采用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技术能显著提升诊断的准确率,且能清晰地呈现出患者胆囊的内部结构,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与处理

    作者:武世荣;陈文亮;韩曙光

    总结我院2005-2008年140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中出血16例,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6例,男5例,女11例.年龄30~76岁,平均43岁.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11例,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3例,胆囊腺肌症1例,胆囊息肉合并肝硬化1例(肝功能为Child A级).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荔姣媛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胆囊腺肌症与50例胆囊癌患者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胆囊腺肌症与胆囊癌囊壁内合并结石;胆囊腺肌症患者的胆囊浆膜层完整,这与胆囊癌相比,存在一定差距(P<0.05);胆囊腺肌症增厚囊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不丰富,这与胆囊癌血流信号相比存在较大差距(P<0.05).结论:对胆囊腺肌症和胆囊癌不同病理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对其作出鉴别诊断,利于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者预后.

  • 胆囊腺肌症致急性腹痛1例

    作者:杨云;何建;张健;霍正禄

    1病例简介病人女性,90岁,因反复腹痛,伴恶心、呕吐4 d于2003-10-10 15:00急诊人院.2003-10-07起病人无明显诱因突发右上腹及脐周疼痛,疼痛性质为绞痛,呈持续性,伴恶心、呕吐,无放射痛,无发热.来我院接受抗感染治疗后,症状略缓解.入院时腹痛再次加重并转移至右下腹.入院查体:神清,BP 120/80 mmHg.HR 90次/min,律齐.腹平软,右上及右下腹压痛明显,反跳痛(+),莫菲氏征(+),肠鸣音减弱.入院查血常规:WBC 16.3×109/L,N 90.5%.

  • 局限型胆囊腺肌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作者:赵刚;胡海;徐安安

    胆囊腺肌症(gallbladder adenomyomatosis,GBA)为胆囊黏膜上皮有过度增生现象,同时有肌层肥厚改变. 病理表现为胆囊壁纤维性增厚,常有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胆囊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局限性管壁增厚,可达正常的 3~5 倍. 殷雷等[1]通过检索近30年维普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多家中文数据库有关GBA的文章,共2876例病人,男女比例为0.7:1.0, 平均年龄46.14岁,35~55岁者占总病例数的43.39%.27.68%的病人有腹痛表现.50.04%为局限型,其中80.30%发生于胆囊底部. 国外报道[2] GBA发病率为2%~8%,多数GBA病人无临床症状.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发病年龄为21~72岁.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的临床意义

    作者:房艳娟

    目的:探讨胆囊息肉样病变超声图像特点与病理联系,以便于临床采取适当治疗措施.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重点观察胆囊息肉样病变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及彩色多普勒表现等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胆固醇性息肉32例(71.1%),腺瘤6例(13.3%),炎性息肉3例(6.7%),胆囊腺肌症3例(6.7%),胆囊腺癌1例(2.2%).结论:超声诊断胆囊息肉样病变可依据息肉数目、大小、形态、CDFI等特点,初步判定其性质,为临床合理处理胆囊息肉样病变提供依据.

  • 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鹏程

    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包括胆囊结石、胆囊炎、胆囊良性肿瘤、胆囊腺肌症常用方法,也是基层医院普遍开展的手术.但术中可能发生胆管损伤,给病人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多次手术的痛苦,甚至死亡.总结我科收治的800例胆囊切除术中的8例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胆囊腺肌症的影像诊断表现

    作者:朱静艳;谢敏

    目的 探讨胆囊腺肌症的CT、MR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胆囊腺肌症患者临床、CT、MRI资料.结果 8例患者接受CT检查,其中4例患者胆囊壁弥漫性均匀增厚,4例患者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局限性增厚均发生在胆囊底部.增厚胆囊壁边缘较清、光整,动脉期增厚胆囊壁轻度均匀强化,门脉期明显较均匀强化,增厚胆囊壁内可见多个小囊状无强化低密度影.4例患者接受MRI检查示3例患者胆囊底部囊壁局限性增厚,明显强化,1例患者胆囊底部呈环形节段性增厚,均匀强化,3例患者胆囊壁内见斑点状T1低信号、T2高信号且无强化影.结论 CT、MRI是术前诊断胆囊腺肌症的重要手段.

  • MRCP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的诊断价值

    作者:付泉水;张波;蒋永明;王辉

    目的 探讨比较分析磁共振胰胆管水成像(MRCP)及CT影像对胆囊腺肌症(GBA)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GBA患者的MRCP和CT资料.结果 13例MRCP诊断为GBA;10例CT诊断为GBA,1例诊断为胆囊癌,1例诊断为慢性胆囊炎,1例漏诊.结论 MRCP对GBA的诊断价值优于CT.

  • 局限性胆囊腺肌症的超声诊断

    作者:郑旭亮

    胆囊腺肌症又称胆囊腺肌瘤病,依超声表现分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其中弥漫型及节段型较容易区分.而局限型患者虽较常见,但和胆囊癌容易混淆.本文对本院自2006年3月收治经手术证实的26例的声像图进行分析,以探讨其超声诊断价值.

  •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X线诊断 (附14例报告)

    作者:肖树恺;张乃文

    目的:本文探讨胆囊腺肌增生症的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材料与方法:14例胆囊腺肌增生症的患者均经胆囊造影和B超检查,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根据病理改变和X线表现可分为3型:(1)弥漫型;(2)节段型;(3)局限型或基底型.结论:根据胆囊造影,胆囊壁发现罗-阿氏窦、胆囊功能正常,大多数病例术前能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

27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