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研究

    作者:张文捷;李兵仓;岳寿伟;王建忠;陈建梅

    目的:应用体外获取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结合细胞外基质凝胶及生物可降解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管构建的GDNF基因修饰的人工神经复合体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并对其促神经再生作用予以检测评价.方法:20只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n=5)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B组(n=5)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C组(n=5)GDNF基因修饰的雪旺细胞-细胞外基质凝胶-PLGA管桥接组;D组(n=5)自体神经桥接组.损伤各组12周时应用神经电生理及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测神经再生情况.结果:12周时再生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检测、甲苯胺蓝染色轴突形态计量学分析及透射电镜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提示C组优于A、B组,而与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雪旺细胞的转基因处理可能弥补单纯细胞移植神经营养因子含量的不足,而可能达到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效果.

  • 无细胞神经支架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作者:张彩顺;吕刚

    背景:作者已经成功制备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并且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目的: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5 mm缺损模型,分别应用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组织工程神经支架或自行神经桥接坐骨神经缺损.桥接后20周再生神经电生理学测定,手术侧胫骨前肌湿质量、腓肠肌组织学及透视电镜分析.结果与结论:桥接20周后,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与自体神经移植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神经干传导速度为(30.56±2.15)m/s.结果提示,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可以促进再生神经运动功能的恢复.

  • 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坐骨神经缺损

    作者:张彩顺;吕刚;张基仁

    背景:作者前期已经成功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并证明可以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目的: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观察和验证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构建大鼠坐骨神经15 m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20只.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实验组采用组织工程人工神经,空白对照组采用无细胞组织工程神经支架,自体神经对照组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桥接后12周通过大体观察、胫骨前肌湿质量、组织学等方法分析坐骨神经组织学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桥接术后12周:实验组大鼠肢体可以支撑着地,钳夹大鼠手术侧足底皮肤出现逃避反射,足底皮肤s.100蛋白染色呈阳性反应.实验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胫骨前肌湿质量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辣根过氧化物酶逆行示踪实验显示脊髓、后根神经节均可见数量不等的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阳性细胞.实验组移植物与自体神经移植组有髓神经纤维数、髓鞘厚度、神经组织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实验结果验证了无细胞神经移植物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人工神经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可以促进神经组织学的修复重建和功能的恢复.

  • 透明质酸在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中对瘢痕的影响

    作者:刘英伟;张万里;池成涛;徐青雨;芦德智

    背景:在组织相容性、免疫排斥反应及修复后瘢痕影响程度等方面,去细胞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更接近自体神经。目前,已经有透明质酸应用于自体周围神经修复的研究,尚无透明质酸应用于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报道。
      目的:探讨透明质酸在去细胞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中对吻合口瘢痕形成的影响。
      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3组大鼠均选取左后肢手术,手术将坐骨神经锐性切断后造成10 mm神经缺损。实验组异体神经移植后在两端吻合口应用透明质酸,对照组行单纯异体神经移植手术,自体神经移植组将自体神经切断后远近端倒置吻合。术后观察近端吻合口的愈合情况,评估近端吻合口的瘢痕成分。
      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大鼠皮肤,肌肉筋膜愈合组间无差别,周围组织粘连情况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Masson染色:各组神经外膜均可见胶原沉积,实验组神经外膜胶原纤维排列整齐有序,胶原纤维量略少;对照组大量胶原纤维成堆积状,排列紊乱;自体神经移植组神经外膜胶原纤维较多,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但胶原纤维较稀疏;③Ⅰ,Ⅲ型胶原免疫组化灰度值:Ⅰ型胶原灰度值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Ⅲ型胶原灰度值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Ⅰ型+Ⅲ型胶原灰度值实验组、对照组及自体神经移植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提示,透明质酸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过程中对Ⅰ,Ⅲ型胶原沉积具有调控作用,可增加Ⅲ型胶原沉积,减少Ⅰ型胶原沉积,从而减少瘢痕形成。

  • 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对大鼠腓肠肌组织蛋白含量及泛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林琳;姚健;施建华;王晓冬

    目的:了解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后肌肉萎缩过程中蛋白质降解的机制.方法:用SD大鼠建立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切断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形成10 mm缺损.测定术后1、2、3、4、6、9及12个月腓肠肌肌总蛋白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观察组织中泛素的表达变化;Western印迹法测定组织中泛素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坐骨神经缺损后腓肠肌肌总蛋白含量随缺损时间延长呈进行性下降;正常腓肠肌组织中泛素呈低表达,随缺损时间延长泛素表达水平增强,持续到9个月,随后呈下调趋势.结论: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后腓肠肌蛋白的降解、肌总蛋白量下降及肌萎缩可能和泛素-蛋白酶体途径有关.

  •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损伤近端神经TNC表达变化及功能分析

    作者:张占虎;王勇军;于彬;丁斐;顾晓松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损伤近端神经组织中胞外基质分子TNC(tenascin-C)的表达变化及初步功能分析.方法:采用冰冻切片和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神经缺损0d(对照组),4d(实验组)损伤近端神经组织TNC的表达变化及表达位置;并利用体外共培养施万细胞/成纤维细胞及细胞划痕实验初步研究TNC的作用.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发现TNC在损伤后4d处于高表达状态,并在神经外膜处与波形蛋白(Vimentin)共定位状况良好;体外细胞共培养实验发现下调成纤维细胞中的TNC可以降低与之共培养的施万细胞的迁移速度.结论:在神经损伤后成纤维细胞分泌TNC并比对照组表达大幅上调,且体外实验发现TNC可促进施万细胞的迁移速度.

  •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背根神经节组织lncRNA表达变化

    作者:钱天梅;高蓉;于彬;丁斐;顾晓松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背根神经节中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SD大鼠坐骨神经损伤0天、1天、4天和7天模型,取背根神经节组织进行lncRNA检测,进行差异基因的筛选,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qRT-PCR)对芯片结果进行验证;利用lncRNA与mRNA特异性表达的标准化信号强度,构建基因共表达网络.结果:共筛选出24个显著下调的lncRNAs,qRT-PCR检测的lncRNA AF130881和AB020616的表达变化与芯片一致.得到与lncRNA AF130881和AB020616正向或负向共表达的蛋白编码基因25个.结论: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背根神经节组织中lncRNA的表达谱发生改变.

  • 含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

    作者:顾剑辉;王鸿奎;胡文;赵微加;杨宇民

    目的:研究京尼平交联的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修复大鼠周围神经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含神经生长因子的壳聚糖神经导管桥接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为实验组共5只,缺损组对照共5只.术后6个月行电生理学检测,并对再生神经组织和靶肌行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6个月,实验组术侧均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而缺损组术侧均未能记录到复合肌动作电位.抗NF-200免疫组化染色显示,实验组再生神经中段再生轴突分布密集.肌肉三色染色显示,实验组腓肠肌无明显萎缩,亦未见明显增生的胶原纤维;缺损组腓肠肌明显萎缩,同时可见大量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术后6个月,京尼平交联含神经生长因子壳聚糖神经导管,能较好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mm缺损,实现靶肌神经功能的重支配.

  • Schwann细胞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保护作用观察

    作者:董玉珍;段永壮;梁秋冬;许大勇

    目的 观察Schwann 细胞(SC)脊髓内移植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并探讨机制.方法 取2 d龄SD 大鼠坐骨神经培养、纯化、传代SC,并行纯度鉴定.另取48只SD大鼠制作坐骨神经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于脊髓腹角注射SC;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后1、4、8周各取8只大鼠,取L4~6段脊髓,观察运动神经元数目并计算存活百分率,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 SC经培养纯化后纯度为95.6%±2.5%.实验组伤侧神经元数目较对照组明显增加,运动神经元存活率为87.2%±4.6%,高于对照组的58.4%±5.4%(P<0.01).实验组神经元细胞器及大部分神经纤维的髓鞘结构较对照组清晰完整.结论 SC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促进脊髓运动神经元的存活和再生.

  • 化学脱细胞异体神经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

    作者:张雁儒;尚燕;刘宏建;周明武;王义生

    目的 观察化学脱细胞异体神经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23只,其中5只取其双侧坐骨神经用于制备脱细胞异体神经,剩余18只随机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A组)和脱细胞异体神经移植组(B组).所有实验动物均建立左侧坐骨神经1 cm缺损模型,暴露右侧坐骨神经作为正常对照.术后分4、8、12周3个时间点分批进行大体观察,检测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术后12周,行肌电图,苏木素-伊红(HE)染色,神经丝蛋白200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术后两组大鼠伤口愈合良好,移植神经的吻合口光滑且无膨大;各时间点的SFI检测结果(A组-83.7、-63.25、-48.6;B组-86.58、-70.69、-57.43),A组均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A组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A组(66.16±19.58)%,B组(45.20±17.17)%]和峰-峰波幅[A组(8.10±2.74) mV,B组5.34±2.67)mV]大于B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潜伏期[A组(1.80±0.35) ms,B组1.95 ±0.44)ms]和神经传导速度[A组(27.76±9.84)m/s,B组(22.12±5.98) m/s],A组结果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B组新生的神经纤维与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学脱细异体神经与自体神经比较,对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效果接近.

  • 骨髓神经嵴源细胞对受损周围神经的修复作用

    作者:施海燕;李晓丽;易剑锋;郭可盈;高小东;李人杰;顾晓松;丁斐

    目的:探究成体大鼠骨髓中神经嵴源细胞的获取,及对受损周围神经的修复作用。方法:富集骨髓神经嵴源细胞间充质球,分离单克隆球,检测长期增殖能力和神经嵴标志的表达,检测向施旺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和体外成髓鞘潜能。体外构建骨髓神经嵴源细胞为支持细胞的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桥接大鼠10 mm坐骨神经缺损,12周后进行行为学分析、电生理检测、荧光金逆行示踪试验、肌肉和神经的组织学观察。体外收集骨髓神经嵴源细胞的条件培养基,处理氧糖剥夺损伤的大鼠背根节神经元,检测神经元突起的生长变化和细胞活力改变。结果:骨髓神经嵴源细胞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物具有良好的神经修复作用,其条件培养基可改善受损背根节神经元的活力和突起生长。结论:神经嵴源细胞可从骨髓获取并应用于修复周围神经损伤,是潜在的自体细胞来源。

  • 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对脊神经节的P物质阳性神经元的影响

    作者:蒋常文;邵正仁;李明善;骆耐香

    目的:研究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神经移植对脊神经节的P物质阳性神经元的影响.方法:SD大鼠15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 cm,在手术显微镜下将异体或自体右侧坐骨神经1 cm移植于神经缺损处.对照组只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 cm,不进行神经移植.术后12周取两侧脊神经节,冰冻切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P物质(SP),对SP阳性神经元进行图像分析.结果:SP阳性神经元为中、小型细胞,分散于大的脊神经节细胞中.手术侧与自身对照侧及神经移植组与对照组术侧阳性细胞的直径无显著差异.对照组术侧SP阳性神经元体积积分光密度(VIOD)值明显低于自身对照侧,自体组术侧VIOD值与自身对照侧无显著性差异,异体组术侧VIOD值比自身对照侧稍低.结论:结果表明神经移植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对脊神经节SP阳性神经元的形态恢复无明显影响,但对其功能恢复有一定作用.

  • PLGA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刘晓富;郑林丰;谢乐斯;张建伟;余清平;许愿忠;曾志成

    目的 观察多孔PLGA[poly(lactide-co-glycolide)]导管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12只,分为自体神经移植组和PLGA导管组.两组动物分别人工造成右侧10 mm的坐骨神经缺损后,PLGA导管组采用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和聚羟基乙酸(polyglycolic acid,PGA)按75:25的比例制成多孔PLGA管修复坐骨神经缺损.自体神经移植组采用坐骨神经进行桥接.术后4、8、12周,分别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检测,术后12周行快蓝(FastBlue)逆行示踪观察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和脊髓神经元数目及行胫前肌湿质量测量;半薄和超薄切片观察再生纤维数目、直径及髓鞘厚度.结果 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比较,术后4周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8周和12周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体神经组优于PLGA管组.PLGA组DRG及脊髓中快蓝标记的神经元数目及胫前肌湿质量均不及自体神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面积再生有髓纤维数目、直径和髓鞘厚度在PLGA管组与自体神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用PLGA导管对坐骨神经缺损有一定的修复效果,但不及自体神经.

  • 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作者:游华;矫树生;冯帅南;陈建梅;李兵仓

    目的 研究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解剖学修复作用.方法 建立15 mm的SD大鼠右侧坐骨神经缺损模型后,用OEC、SC、ECM以及自行制备的PLGA导管构成OEC-SC-ECM-PLGA桥接体进行修复,同时设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PLGA组和自体神经移植组进行对照.术后1、3、6、9周OEC-SC-ECM-PLGA组、OEC-ECM-PLGA组和SC-ECM-PLGA组行细胞示踪检测,在术后9周各组行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及超微结构检测.结果 OEC和SC可在桥接体内至少存活6周,SC的存活率高于OEC,两者沿神经纵轴呈梭形分布,并向桥接体近心端和远心端坐骨神经内迁移至少2.5 mm,OEC-SC-ECM-PLGA组的神经连接率、再生神经相对直径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总神经纤维数及有髓神经纤维成熟度优于OEC-ECM-PLGA组、SC-ECM-PLGA组、ECM-PLGA组和PLGA组,还未达到自体神经移植组水平.结论 OEC和SC可在缺损坐骨神经桥接体内存活,沿神经纵轴分布,并向桥接体两端坐骨神经内迁移.OEC-SC-ECM-PLGA桥接体对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具有显著的解剖学修复作用.

  • 雪旺氏细胞在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作者:金理正;方马荣;沈忠飞

    雪旺氏细胞是周围神经系统特有的一种细胞,由Schwann氏(1839)首先发现并命名.多年研究表明,雪旺氏细胞在周围神经修复中起着功能性的角色,是周围神经微环境的重要成分,促进轴突生长的重要因素.Fansa等发现,将体外培养的雪旺氏细胞植入去细胞成分的骨路肌桥接鼠坐骨神经缺损,显著促进了神经再生.wejdner等,实验证明将雪旺氏细胞植入鼠受损的脊髓中,雪旺氏细胞分泌的各种改变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的神经营养因子显著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轴突的再生.而通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由于没有雪旺氏细胞,损伤后是不能再生的.Torigoek使用胶片显影直观的显示雪旺氏细胞能使周围神经轴突再生速度加快4倍.这些都反映出雪旺氏细胞在神经再生中的重要作用.具体说来,组织工程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时植入活的雪旺氏细胞促进神经再生是通过以下几方面发挥作用的.

  • 神经营养因子3基因修饰的SC促进神经再生的研究

    作者:董玉珍;陈振兵;洪光祥

    目的 研究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c factor 3,NT-3)基因修饰的SC对坐骨神经缺损后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方法 取3 d龄Wistar幼鼠双侧坐骨神经,采用双酶消化法及贴壁法分离、培养及纯化SC.取第3代SC进行实验.采用阳离子脂质体将NT-3质粒转入SC,于转染后1、2、4、8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NT-3蛋白的表达;采用DNA酶切鉴定转染后NT-3的DNA;免疫组织化学S-100染色检测转染色前后SC纯度.分别将3×107个/mLSC、3×107个/mL NT-3基因修饰SC、NT-3基因与等体积的ECM凝胶混合,取20μL注入长15.0 mm、内径1.5 mm、壁厚0.3 mm的PLGA管,制备神经移植复合体.取48只成年SD大鼠,雌雄不拘,切除右侧坐骨神经10 mm制备神经缺损模型.根据桥接神经缺损的不同神经复合体随机分为4组(n=12).A组:PLGA管含ECM凝胶:B组:PLGA管含SC及ECM凝胶:C组:PLGA管含NT-3基因及ECM凝胶;D组:PLGA管含NT-3基因修饰SC和ECM凝胶.术后2、4、6、8、12周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术后12周大体观察神经再生情况,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组织学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转染后1、2、4、8周NT-3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9±0.25、0.76±0.22、1.06±0.38、1.61±0.3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后NT-3的DNA酶切鉴定结果与NT-3基因片段相符.转染前后SC纯度分别为94.7%±2.1%及95.6%±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物实验观察,术后2周各组大鼠足底开始红肿、溃疡;A组溃疡逐渐加重,无愈合;B、C组足底溃疡8周开始愈合,但12周仍残留创面;D组6周溃疡开始愈合,12周已完全愈合.术后12周大体观察A组再生神经苍白,粗细不均匀,弹性差;B、C组再生神经呈乳白色,质韧,弹性可;D组再生神经呈淡红色,粗细均匀,弹性佳.B、C、D组肌肉动作电位潜伏期、波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再生神经轴突数、髓鞘厚度、神经纤维直径、神经组织面积百分比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各指标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透射电镜观察示D组见有髓神经髓鞘成熟好,板层清晰规则:B、C组神经髓鞘成熟次之;A组差.结论 NT-3基因修饰的SC与PLGA管构建的神经移植复合体能促进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其再生效果明显优于单纯NT-3基凶和SC.

  • 异体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影响的研究

    作者:高明堂;蒋电明;安洪

    目的探讨异体周围神经段皮下包埋对坐骨神经再生的影响. 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雄性.6只为供体(C组),余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A组)12只,于右大腿后侧皮下行异体坐骨神经(15 mm)包埋,2周后取出,修整为10 mm的片段移植于左侧新鲜的坐骨神经缺损处(10 mm).对照组(B组)12只,于右腿相应部位皮肤切口直接缝合,左侧新鲜坐骨神经(10 mm)原位吻合.术后2、4、8和14周行组织学观察,14周作电生理测定和电镜观察. 结果术后2周,A组炎性反应稍重于B组;至4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程度相似,近端少许胶原纤维增生;8周时两组的炎性反应基本停止,胶原纤维增生稍明显;14周时两组神经外膜构成完整,束膜、内膜结构无明显差异.再生大量的有髓神经纤维及少量的无髓神经纤维.髓鞘结构完整.再生轴突数目、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束膜厚度、分布及范围相似.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峰值及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皮下包埋的异体周围神经段虽有一定的炎性反应,但仍具有与自体神经移植相似的神经再生引导作用.

  • 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组织学观察

    作者:王敏;杨志焕;潘君;周跃;Maquet.V

    目的对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外消旋聚乳酸-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Poly(dextrogyr-levogyr)lactide acide-triiodothyronine, PDLLA-T3]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进行组织学评价. 方法将90只SD大鼠左侧坐骨神经切断造成1 cm缺损,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A组:自体神经移植组;B组:PDLLA-T3组;C组:不含甲状腺激素人工神经外消旋聚乳酸(PDLLA)组;桥接坐骨神经缺损.D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右侧正常坐骨神经).于术后2周,1、2个月收集标本,行透射电镜、HE染色、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及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再生神经的数量和质量,经图像处理后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术后2周:组织学观察显示B、C组材料尚未完全降解,透射电镜下神经的髓鞘厚度较薄,约0.5 μm,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个月:组织学观察见A组再生神经纤维等组织通过远端吻合口,其间有新生的血管,B、C组材料未完全降解, S-100免疫组织化学及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显示B组PDLLA-T3成功桥接神经缺损,缺损段有再生神经通过,再生神经髓鞘厚度1.81±0.19 μm,优于A、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月:B、C组材料完全降解,B组S-1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神经纤维数110.00±8.75,Bielschowsky神经纤维银染显示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77.00±6.33,两者均优于C组(P<0.05),且与A、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髓鞘厚度为2.15±0.27 μm, 优于C组(P<0.05),但小于A、D组(P<0.05). 结论 PDLLA-T3桥接大鼠坐骨神经缺损,再生神经纤维数量和质量较好,是一种有前途的组织工程人工神经.

  • 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修复期限的实验研究

    作者:姚健;林潇哲;田竑;施伟;焦海山;王晓冬

    目的 探讨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期限,观察自体神经移植对大鼠陈旧性坐骨神经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清洁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切除大鼠左侧部分坐骨神经,制作神经缺损模型.神经损伤后1、3、6个月用对侧自体神经修复神经缺损作为A1、B1、C1组,不予修复作为对照A2、B2、C2组.术后每周观察步态、足趾皮肤及腿部肌肉的变化.第2次术后3个月,进行电生理检查、荧光金(fluoro gold,FG)逆行示踪、腓肠肌Masson染色、再生神经亮绿.变色酸2R-磷钨酸法染色与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神经损伤后各组大鼠均有足部溃疡、跛行等失神经表现,修复术后2个月,A1、B1组溃疡愈合,跛行改善,其余各组仍有溃疡、跛行.修复术后3个月,A1、B1、C1组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分别为(21.84±6.74)、(20.02 ±4.17)、(16.09±8.21)m/s,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AMP)波幅分别为(12.68±4.38)、(9.20±3.43)、(1.22±0.39)mV,A1、B1组与C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2、B2、C2组未记录到CAMP.FG逆行示踪观察,A1组阳性细胞多,胞体较大,B1组居中,C1组阳性细胞少,胞体小.腓肠肌Masson染色示A1、B1组腓肠肌纤维形态接近正常,G1、A2、B2、C2组肌纤维明显萎缩.A1、B1、C1组肌纤维横截面积为(340.73±118.46)、(299.88±119.75)和(54.33±53.43)μm2,A2、B2、C2组为(78.60±51.38)、(65.62±25.36)和(40.93±28.22)μm2.A1、B1组与C1、A2、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形态观察,A1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多,直径粗,髓鞘厚;B1组再生神经纤维的数量和形态与A1组相似;C1组中再生的有髓神经纤维数量少,纤维细,髓鞘薄:A2、B2、C2组则仪见SC及增生的胶原纤维.结论 自体神经移植能不同程度修复缺损1个月和3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但对缺损6个月的大鼠坐骨神经修复作用不明显.

  • 含BMSCs的ANX移植联合G-CSF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实验研究

    作者:贾桦;李伟丽;王涛;董毅;李军平;焦旭文;张莲香;王效军;何仲义

    目的:探讨复合骨髓基质细胞(BMSCs)的脱细胞异种神经移植体(ANX)移植及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修复大鼠坐骨神经缺损的效果.方法:将大鼠BMSCs种植到ANX内复合培养,制备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损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ANX移植组、ANX移植联合应用G-CSF组、复合BMSCs的ANX移植组和复合BMSCs的ANX移植联合应用G-CSF组.术后8周,行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电生理检测;应用免疫荧光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再生神经内神经丝和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结果:含BMSCs的ANX移植联合应用G-CSF组SFI、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纤维相对密度增高(P<0.05),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增加(P<0.05).结论:含BMSCs的ANX移植联合应用G-CSF可显著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