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附10例报告)

    作者:何晓玲;李颖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mphilic Lymphoid Granu-1oma,ELG)是好发于头面部软组织的结节样肉芽肿性病变,临床上不多见,诊断时易忽视.收集1980~1996年重庆市口腔医院病案,ELG患者10例,均经病理诊断证实.现将临床病理资料报告如下.

  • 10例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俞飒;姚文丽;楼志平

    目的 探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科1995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10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常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的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质地可硬可软,肿块常有消长史,并伴有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0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中,8例接受放射治疗,肿块完全消退;另2例手术治疗,术后疗效好.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未发现复发.结论 根据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诊断并不困难,治疗首选放疗,预后较好.

  • 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诊断

    作者:余问桥;郑光勇;张雄

    目的分析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4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资料,分别从患者性别、发病年龄、病理、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穿刺细胞学涂片检查、误诊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男性多见(男:女=11.3:1),平均发病年龄37.4岁,5年以下病程占73.5%,好发于腮腺区(41.9%).主要表现为局部软组织结节样包块,60%患者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超过正常范围,误诊率达90%.结论对于中青年患者,颌面部无明显压痛的软组织包块,伴包块区皮肤瘙痒和色素沉着,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大于0.05,应首先考虑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合并肾病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佳;吴育红;潘满时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少见疾病,而合并肾病综合征(NS)则更为罕见,国外文献未见报告,国内亦罕有报告。现将我科所见1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性,17岁,因"左颌下肿块4个月,反复眼睑、双下肢浮肿50天"于1999年12月21日入院。同年10月曾因左颌下肿块在我院口腔科行病灶切除,病理诊断为"嗜酸性肉芽肿"。当时尿蛋白,血白蛋白(Alb)26.4g,总胆固醇(Ch)9.95mmol/L,甘油三酯(TG)8.2mmol/L,尿素氮(BUN)5.9mmol/L,肌酐(Scr)1.05μmol/L,未治疗,术后出院。出院后曾多次因感冒出现眼睑及两下肢浮肿,此次因浮肿加重、尿量减少入我科。病程中无关节痛,皮疹及皮肤骚痒。查体:血压17/10kPa,眼睑及两下肢可凹陷性浮肿,眼睑皮肤发红,左颌下见3cm切口疤痕,皮肤粗糙,色素沉着,并触及1枚黄豆大淋巴结,质中,境界不清,无触痛,腹部移动性浊音(+)。血常规正常,嗜酸性粒细胞0.05,尿蛋白,尿红细胞(-),24小时尿蛋白定量3.5g,肌酐清除率(Ccr)41ml/min,Alb18.6g/L,Ch14.37mmol/L,TG3.89mmol/L,BUN10.6mmol/L,Scr161.0μmmol/L,血沉等免疫指标均正常。肾活检病理报告:光镜: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浸润、局灶性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浊肿,间质中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荧光:C3在肾小球基底膜呈节段性细胞颗粒样沉积,余阴性;电镜:小球细胞数略多,见节段性系膜细胞轻度增生,肾小管部分上皮细胞变性,足突中度融合,系膜区散在电子致密物沉着。诊断:轻微病变型肾病。予强的松60mg/日,2周后尿量显著增加,腹水及浮肿消退,左颌下淋巴结变软、消散。复查尿蛋白转阴,Alb36.1g/L,Ch8.17 mmol/L,TG3.35*#mmol/L,BUN5.2*#mmol/L,Scr84*#μmmol/L,Ccr83 ml/min。好转出院。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4例临床分析

    作者:陈伟军;王璋弟;戴慧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mophilic Lyinphamatic Gyanuloma,ELG)是一种病因不明,病变主要发生于头、颈、腹股沟部、四肢、腋窝等处的皮下组织、筋膜、肌肉和局部淋巴结的一种反应性增生性疾病.常伴有末稍血嗜酸性白细胞增多.现将我院自1985年1月~2004年6月收治的ELG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 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24例报告

    作者:胡靖宇;陈关福

    目的提高临床对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4例颌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4例中误诊20例.治疗 7例手术+放疗,其中5例治愈,1例复发,1例失访.3例化疗后均复发后失访.4例口服强的松肿块消失后行放疗,均治愈.10例单纯放疗,其中7例治愈,1例复发,2例失访.结论本病的诊断着重在于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查以及病理学的检查.治疗应采用药物,手术和放射治疗的综合治疗为佳.

  • 木村病1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许跃明

    木村病(kimura's disease,KD)又称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osinophilic hyperplastic lymphogranuloma,ELG),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的、多累及头颈部软组织及浅表淋巴结的慢性肉芽肿性病变.现将就诊于本科的1例表现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的KD病例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30例临床分析

    作者:夏爱娟;王璋弟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是发生在周围血管、骨髓、筋膜及肌肉等软组织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疾病.我院1988年3月~2002年3月经病理检查诊断头颈部ELG 30例,现报道并分析如下.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65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利荣;林兰英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是一种好发于颌面部软组织和淋巴结的肉芽肿性疾病. 1937年我国外科医生金显宅等首先报道并称之为嗜酸性粒细胞增生性淋巴肉芽肿.我院1978~1998年间共收治65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笔者通过对65份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有关文献,从病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面介绍我们的体会,现报道如下.

  • 木村病合并IgA肾病1例报道

    作者:邵丽娜;何强;王慧萍;陈江华

    患者男,42岁,农民。因“反复面部肿块增大20年”于2008年7月5日入院。20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侧腮部肿块,无痛,肿块缓慢增大,6年前(即2007年5月18日)在我院行局麻下左腮腺肿块摘除术,大小约2cm×2cm,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提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术后第4个月再发左耳后及右颈部“黄豆”大小肿块,再次在我院行右颈部、作耳后肿块切除术,术中病理提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术后予以强的松、环磷酰胺口服1个月。术后第2年,患者再次发现左腮部肿块,大小约1 cm×2cm,活动度可,质地软,无压痛,后予以强的松2.5mg,3次/d,治疗5d后疗效不明显,未予特殊处理。20余天前因自觉头晕在当地医院查血压190/120mmHg,尿常规示:蛋白++。既往史、个人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无殊。查体可见左侧腮部可触及一大小约2cm×2cm包块,质地软,活动度可,无压痛,其余无阳性体征。入院后行经皮肾穿刺活检术。病理表现符合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改变。泌尿系超声检查示:左肾大小10.1cm×4.8cm,右肾大小9.4cm×4.3cm,其余未见明显异常。腮腺CT增强检查示:左侧腮腺区片状块影,强化明显,考虑肉芽肿复发。体液检查:24h尿蛋白定量0.27g,血总IgE:1316kU/L,血肌酐131μmol/L,血清尿酸652μmol/L,尿酸1855μmol/L,尿常规阴性。血常规:白细胞11.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33.1%,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35.4%,嗜酸性粒细胞:4.2×109/L,其余ANA阴性,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阴性。诊断考虑:木村病合并IgA肾病。治疗上予以吗替麦考酚酯片0.5g联合厄贝沙坦片1片早、晚口服治疗,1个月后停用吗替麦考酚酯片,长期使用厄贝沙坦片1片早、晚各1次口服治疗,随访至2013年4月,患者血肌酐维持在140μmol/L,尿常规提示蛋白+~++,定量一般为1g/L左右,腮腺区肿块未见明显肿大。

  • 头颅不典型病变MRI诊断三例

    作者:杨敬梅;陈国智;祁真玉;宋莉

    例1患者,男,22岁。双侧耳后肿物10年余,左侧颊部肿物1年余,伴有瘙痒。体检:肿物质软,边界不清,皮肤表面略发紫,无明显溃破现象。追问病史:患者父亲,曾有类似表现,未经治疗,数年后自行消退。 MR平扫示左侧颌面部、两侧耳后、右侧后枕部皮下及右侧腮腺内均可见不规则形、梭形、类圆形团块状异常信号影,大小不一,大约7.0 cm ×4.2 cm ×4.3 cm,小约3.7 cm ×1.3 cm ×0.9 cm,边界欠清,T1 WI呈低信号,T2 WI呈等略高信号,T2 stir呈高信号,病灶内信号均匀,无囊变、坏死,周围软组织受推挤,信号未见明显异常,两侧颈动脉鞘、颌下及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广泛肿大,部分融合,冠状面呈串珠状改变,信号同前;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不均匀异常强化,延迟扫描病灶强化程度逐渐加重,增大的淋巴结异常强化。 MR诊断:颅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实验室检查:骨髓象显示淋巴组织增生、淋巴滤泡形成,内含活跃的生发中心,滤泡间见大量增生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扁平状,血管周围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多肿块穿刺:均可见大量淋巴细胞,较多组织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病理诊断:颅面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3例报告

    作者:张燕;刘汉;李卓江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较少见,易误诊为淋巴结结核,淋巴瘤、嗜酸细胞增多症、嗜酸性肉芽肿等.现将我院1992年至1999年收治的3例报道如下.

  • Kimura's病2例报告

    作者:乔明哲;陈智斌;乔宗海;徐其昌

    1病例报告例1.男性,45岁.因左耳前肿块2年,于1994年11月9日入院.患者2年前发现左耳前肿块,近2个月来明显增大,除耳前皮肤偶有瘙痒外,无其他不适感.曾有嗜酸性细胞增多症病史.10余年前曾因右耳后肿块而行手术切除.病理检查示:嗜酸性细胞聚集.体检:左耳屏前肿块4 cm×3 cm,其表面皮肤色泽正常,质稍软,边界不清,可移动,无压痛.右耳后肿块2cm×2 cm,质地中等.右上颈部亦可触及大小为1 cm×1 cm的淋巴结.无其他阳性体征.因诊断不明,在局麻下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块与腮腺及周围组织无明显界限,即行左腮腺浅叶及肿块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左腮腺良性淋巴上皮病变.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淋巴样细胞显示LCA、UCHL1、DPD4阳性,淋巴滤泡套区L26阳性,结合HE切片诊断为Kimura's病.

  • 颌面部木村病的CT、MRI表现

    作者:陈丽君;陈卫国

    目的:探讨头颈部木村病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能力.方法:对11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头颈部木村病的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以中青年患者多见,病史较长,绝大部分伴有嗜酸性粒细胞的升高.10例影像表现为腮腺、耳周或颊面部结节状肿块,病灶清或不清.边界清晰常呈明显强化,边界不清者常呈中度不均匀强化.多伴有颌下及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伴病侧局部皮下脂肪层萎缩.另有1例仅表现颈部多发淋巴结的肿大.结论:头颈部木村病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仔细分析其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可提示该病的诊断.

  •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诊断与治疗

    作者:刘斌;蒋凯苓;江育玲

    目的 探讨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ELG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0例主要临床表现为颌下、面颊部、耳周腮腺区、耳后乳突区无痛性多发肿块,多发颈部淋巴结肿大,肿块处的皮肤瘙痒及色素沉着;外周血象中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和计数明显升高.其中合并有肾病综合征1例.10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诊断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术后复发5例,予以放射治疗随诊3年未复发1例,予以再次手术治疗控制4例.结论 头颈部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具有典型的临床和病理学特点,治疗包括外科手术切除、小剂量放射治疗以及类固醇类药物.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临床误诊9例

    作者:陈敬彬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发病率低且少见,再加上病程长,临床表现为单发或多发皮肤软组织肿块,较难诊断,致使临床误诊率高.现就笔者所在医院1998-016~2008-12收治的9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经病理确诊的患者的情况介绍如下.9例患者中男7例,女2例,男:女=3.5:1;发病年龄21~53岁,平均32岁.经查病历病程<3年者6例、≥3年者3例.其中8例为单发性肿块,1例为多部位发生肿块,腮腺区好发部位,其次为颈部;也可见耳后、颌下、腋下、腹股沟等.

  • 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特征

    作者:沙玉根;丁桂霞;赵非;陈颖;韩媛;鲍华英

    目的 探讨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肾病综合征(NS)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肾脏科2010年8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3例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并NS的临床和病理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患儿均为男性,临床表现为NS、头颈部皮下肿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皮下肿块活检病理证实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肾脏病理以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9/13例)为主、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3例、微小病变(MCD)1例.治疗方案包括单用糖皮质激素11例及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NS激素治疗敏感16例,其中9例存在蛋白尿反复或停药后复发.结论 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合并NS病理上主要表现为MsPGN,大部分患儿激素治疗敏感,但易反复.NS激素治疗频反复或耐药的患儿需要联合应用免疫抑制剂.

  • 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作者:金玲;张永红;石慧文

    目的 探讨儿童嗜酸性淋巴肉芽肿(ELG)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 ,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ELG患儿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病理、治疗及疗效,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 ELG 5例均为男童,主要表现为多发性皮肤软组织肿块和淋巴结大,其中1例并肾病综合征,2例有反复湿疹样皮疹,1例2次发生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均无肝脾大,生长发育良好.初单纯化疗4例均复发,经配合局部放疗或加用环孢素(CsA)等治疗后未复发.结论 儿童ELG临床及病理特点与成人相似,但儿童发病较少.单纯化疗易复发,配合放疗、手术、应用CsA等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 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诊疗体会

    作者:李新青;吴大铭;孙晓霞

    目的:探讨对嗜酸性淋巴肉芽肿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3a来我科收治的4例嗜酸性淋巴肉芽肿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随访.结果:本组4例诊断明确,经不同方法治疗,效果良好.结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属良性病变,临床治疗效果好,但易复发.对于多发和病程长者,宜采用综合治疗的方法.

  • 1例巨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陈丽;谌宁;张惠荣

    总结1例巨大嗜酸性淋巴肉芽肿患者的围术期护理经验,提出术前加强心理护理、皮肤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进行体位、伤口及疼痛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健康指导是护理的关键.

85 条记录 3/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