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的影响

    作者:闻小林;黄向阳;杨冬妹;胡扬;袁奇;徐健

    目的 探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50例扩张性心肌病(DCM)和28例缺血性心脏病(IHD)患者接受CRT治疗,记录术前及术后1年心脏超声及临床数据.据FMR的程度分为0~4共5个等级.FMR改善为反流程度减小≥1级;反流程度增加≥1级为FMR恶化.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降低≥1级为患者对CRT有效.结果 (1)术后FMR改善33例,其中DCM患者占23例(46%),10例(35.7%)来自IHD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术后12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提高,而FMR改善组提高显著(均P<0.01).(3)术前FMR3级、FMR 2级和FMR 1级的患者,术后FMR改善分别为17例(54.8%)、11例(40.7%)及5例(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4) 56例患者对CRT有效,其中FMR改善占27例(48.2%);22例对CRT无效的患者中,仅有6例(27.3%) FMR改善(P<0.01).结论 接受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DCM患者FMR改善情况优于IHD患者,而FMR的改善可能是患者对CRT有效的体现.

  • 微创外科心脏同步化技术临床应用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海波;MENG Xu;李岩;曾文;张烨;李治安;孙凌波

    目的 介绍并探讨微创外科心外膜电极技术同步化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效果.方法 2007年7月1例诊断缺血心肌病心力衰竭而无法进行再血管化治疗病人,经心电图和组织多普勒技术明确诊断心衰伴心脏不同步运动.先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超声引导下左锁骨下静脉穿刺放置右心房和右心室心内膜电极.然后利用胸腔镜和心外膜电极技术,于术中组织多普勒食管监测下测试左心室侧壁不同位置,寻找同步化效果理想的位置,并使用无损伤缝线固定左心室心外膜电极.围术期监测心脏结构、功能和同步化效果.结果 病人术中电极放置顺利,术后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无并发症.术后临床症状改善顺利出院.左心室大收缩延迟时间由术前396 ms缩短为100 ms,左心室不同步指数(TS-SD)由术前的133 ms降为22ms,心室间机械延迟(IVMD)由术前65 ms降为20 ms.左心室射血分数由术前0.37升到0.46.结论 应用微创外科心外膜电极技术完成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同步化治疗安全可行,能获得良好的同步化效果.

  • 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疗效及32例临床经验总结

    目的:观察心脏同步化治疗(CRT)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住院的64例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心脏同步化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Dd)、舒张末容积(EDV)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心脏同步化治疗(CRT)难治性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左束支传导阻滞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赵兰婷(综述);吴永健(审校)

    左束支传导阻滞( LBBB)是临床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表现,它通常伴随器质性心脏病出现。从第一次发现心电图异常到深入认识其本质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心脏电活动不同步导致机械收缩不同步,终可能导致心脏扩大。与通常被认为是“良性”的右束支传导阻滞相反,LBBB可能是潜在心肌病的早期表现,是预后欠佳的标志,需要人们深入研究。

  • 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同步化治疗改善室壁运动同步性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作者:段艳;左蕾;梁红玲

    目的:探讨三维超声心动图用于评价心脏同步化治疗改善室壁运动同步性的可行性。方法52例患者随机分为CRT开启组和CRT关闭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CRT开启组相比, CRT关闭组LVEF降低,LVVd和LVVS均增加(P<0.05)。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能够为CRT患者的预后评估提供更完整的定量信息。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同步化治疗疗效的评价

    作者:孙微;刘洁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再同步化治疗(CRT)后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功能变化的价值。方法:选取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8例,分别于CRT术前1 d、术后1周行二维超声检查,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左室心尖长轴面、心尖两腔及心尖四腔面的图像,获取各切面收缩期峰值整体应变(GSL)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平均值(GSL-Avg),并观察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s)牛眼图。结果:与CRT术前比较, CRT术后左室整体GSL、GSL-Avg均显著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RT术前,SLs牛眼图显示大部分节段应变峰值较低,CRT术后有所改善。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以定量、客观地评价左室局部及整体收缩功能变化。

  • 超声检测在心衰患者同步化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进展

    作者:任卫东;李楠

    心脏同步化治疗(CRT)已经成为严重心力衰竭以及内科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种可选择性的治疗方法 .几项较大的研究证明了CRT的有效性.CRT的治疗机制是改善房室同步性、室间同步性和室内同步性,而超声心动图则可通过M型、脉冲多普勒,组织多普勒,三维成像等技术评估心脏的机械同步性,因此,超声心动图有助于适合CRT患者的筛选,指导电极位置的选择,以及在CRT后起搏器参数的优化和患者随访.本文讨论了目前用于CRT的几种常用的超声技术的优缺点.

  • 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学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实践体会与初步建议

    作者:朱天刚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超声心动图的图像质量得到极大的提高,组织多普勒及其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和更新,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心脏同步化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但目前,不论国外还是国内,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尚无明确的方法学和临床应用指南,导致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的测量结果出现较大的误差.为了避免和减少由于方法学所造成的误差,我们有必要对其方法学进行标准化和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在方法学上保持一致,结果具有可比性.

  • 同步疗法并植入除颤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能降低患者病死率

    作者:铃儿

    近,美国科罗拉多健康科学中心大学的Michael等学者作了一项大规模、多中心、对照临床试验,以研究长期、预防性给予室内传导阻滞患者心脏同步化治疗是否可减少死亡率和心衰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终认为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及QRS间期延长的患者,心脏同步化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如果同时植入除颤器治疗则可以显著降低死亡率.这篇文章已经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NEJM, 2004,350:2140~2150).

  • 三腔起搏复律除颤器植入1例

    作者:姜铁民;陈少伯;刘小伟;梁国庆;赵季红;张梅;赵鹏;李玉明

    1临床资料患者,男,82岁.因间断胸闷、呼吸困难2年,加重1 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陈旧前壁心肌梗死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40/90 mmHg(1mmHg=0.1333 kPa),双肺底部对称性细湿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HR 4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二尖瓣区轻度收缩期杂音,双下肢轻度水肿.

  • 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慢性心力衰竭中的应用

    作者:杜峰;王伟

    心脏同步化治疗装置是治疗严重慢性心力衰竭的心脏植入装置,本文综述了其在心衰应用中的背景、病理生理、血流动力学、有关的随机试验、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展望等,以期对临床及实验研究提供依据.

  • 心电图评估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同步化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作者:邓莉

    目的 探讨心电图评估在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同步化治疗效果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3年 5月—2016年 5月 70例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接受心脏同步化治疗,并在术前与术后 6个月行心电图检查.根据心脏同步化治疗效果将纳入病人分为应答组(n=53)与无应答组(n=17).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心电图 QRS波时限形态、QT离散度及电轴变化.结果 应答组术前 QRS波绝对时限、△QRS波时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比例、碎裂 QRS波比例、术前 QTd、术前 QTc、术前 QTcd与无应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 QRS绝对时限、△QRS时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碎裂QRS波、术前 QTd、术前 QTc、术前 QTcd等心电图指标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脏同步治疗效果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 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扩张性心肌病中的应用

    作者:赵华云;赵海仙

    目的: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在扩张性心肌病中的治疗.方法:选择11例扩张性心肌病,药物治疗不理想者,经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包括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及心导管检查,证实存在明显的室间/室内不同步,植入心脏三腔起搏器行同步化治疗,并在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根据超声检查调整优化起搏器参数,并连续观察2年以上的扩张性心肌病临床资料.结果:CRT治疗6个月后,9例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心功能分级降低、左右室间/左室内同步性明显好转,IVMD、LVEF、LVDd明显改善,2例患者无明显改善.结论:CRT治疗可改善扩张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 心脏同步化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王莉

    目的探讨心脏同步化治疗心衰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特点,为手术成功提供保障.方法对8例植入CRT和/或CRT-D病人进行围手术期护理指导并对护理效果进行观察.结果8例患者均取得满意效果,减少了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正确的指导和科学的护理是心脏同步化治疗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希氏束起搏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作者:李超(综述);任晓庆(审校)

    生理性起搏是当前起搏治疗研究的一个热点。长期随访发现右室心尖起搏会导致心脏收缩功能的不同步,导致心功能损伤。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更接近于生理性起搏,在对心脏功能的改善方面比传统的右室心尖起搏更有优势。本文就 HBP 的研究现状和进展做一综述。

  •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胡业深;章春泉

    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是新近发展起来的超声新技术.它基于二维灰阶图像基础上,通过追踪心血管组织回声斑点的空间运动,同时对多个节段的局部心肌进行采样,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定量显示多个取样部位心肌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变化曲线,进而对其运动和变形进行重建分析,因而避免了多普勒技术受角度依赖性的影响.

  • 心脏同步化治疗心理分析及护理

    作者:李芳;李彩瑞;孙立荣

    2008年2月~2010年3月,我们对11例心脏同步化治疗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并给予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心脏同步化治疗患者11例,男10例,女1例;年龄62 ~78岁,平均71岁.受过高等教育的9例,未受过教育的2例.其中有1例因过度紧张和焦虑,被诊断为焦虑症.

  • 左心室压力变化率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价值

    作者:付建莉;张军;刘丽文;丁育增;寿锡凌

    目的 探讨左心室压力变化率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价值.方法 有二尖瓣反流、接受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心力衰竭患者17例,测量术前、术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和收缩末期容积、二尖瓣反流面积,采用双平面Simpson's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在连续多普勒频谱图上测量二尖瓣反流压差速率1~3 m/s两点间时间,估测左心室压力变化率.结果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后1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末期内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76.3±8.7)mm、(64.7±9.3 mm、(232±54)mL、(168±48)mL)较治疗前((78.3±8.5)mm、(69.2±8.4)mm、(270±59)mL、(207±47)mL)明显降低(P<0.01);二尖瓣反流面积(6.5±3.9)mm2较治疗前(9.2±4.1)mm2明显缩小(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压力变化率((27.4±8.6)%、(598±141)mm Hg/s))较治疗前((21.5±5.1)%、(473±132)mm Hg/s)明显升高(P<0.01).结论 左心室压力变化率是目前评价心肌再同步化治疗术后短期疗效的有效指标之一.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同步化治疗效果与肺动脉收缩压的关系

    作者:董征;周雯雯

    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脏同步化治疗(CRT)近期及远期效果与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关系.方法 选择行CRT的42例CHF患者,根据术前PASP水平分为高PASP组(PASP≥45 mmHg,1 mmHg=0.133 kPa) (n =15)和低PASP组(PASP< 45 mmHg)(n=27).分别对2组患者CRT植入术前、术后6个月、1、2 a的心功能分级评估情况、PAS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QRS波、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FS)及血浆脑钠肽(BNP)水平进行观察比较.并对2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CRT反应率进行比较.结果 2组患者术前PA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a的PAS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2组患者术后1、2a的PASP水平均显著低于术后6个月(P<0.05),术后2a与术后1 a的PAS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PASP组患者术后6个月、1、2a的PASP水平均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高PASP组(P<0.05).2组患者术后6个月、1、2 a的心功能分级、LVEDD、QRS波、LVEF、FS及BNP水平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1、2a上述指标均优于术后6个月水平(P<0.05);术后1 a与术后2a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2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1、2 a,低PASP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LVEF、BNP水平均显著优于低PASP组(P<0.05);LVEDD、QRS波及FS水平2组患者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PASP组和低PASP组患者术后6个月CRT反应率分别为46.7%(7/15)和77.8%(21/27),低PASP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CRT反应率高于高PASP组(P<0.05).结论 CRT植入术用于低PASP患者的近期和远期的心功能改善效果明显优于高PASP患者,且CRT反应率也显著高于高PASP患者.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室起搏电极导管参数的12个月随访

    作者:俞杉;吴强;陈亚宁;安亚平

25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