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K562细胞凋亡和其细胞毒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作者:黄新智;林洁红;祁明芳

    目的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u G-CSF)对K562细胞凋亡和其细胞毒药物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和MTT法分别测定细胞凋亡和细胞毒药物敏感性.结果在低血清培养条件下,rhu G-CSF对K562细胞的凋亡有抑制作用,其凋亡百分率与rhu G-CSF浓度呈负线性相关;rhu G-CSF可增加K562细胞对Ara-C的敏感性,而降低其对DNR的敏感性;在Ara-C和DNR联合条件下,rhu G-CSF能增强两药的联合细胞毒毒性,克服了单用DNR条件下,其使DNR对K562细胞毒毒性作用降低的情况.结论虽然rhu G-CSF并不降低DNR和Ara-C对K562细胞的联合细胞毒毒性,但当其和化疗药物同时使用治疗髓系白血病患者时,仍应慎重.

  • G-CSF对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患者NAP作用的研究

    作者:周长华;王玲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化疗患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的变化.方法选择30例恶性循环性肿瘤病人作为观察组,检测使用rhG-CSF治疗前后NAP的活性,另外选择29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使用rhG-CSF治疗后NAP的活性明显增高,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肿瘤患者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应用rhG-CSF治疗后可增强外周血中NAP的活性.

  • 星型奴卡菌致多系统感染并梗阻性脑积水1例

    作者:汪鑫;寇惠娟;常崇旺;王景;耿宁;王学廉

    患者女,52岁,列车售票员,主因"咳嗽、发热6个月,间断意识欠清1个月,加重2 d"于2012年4月13日入院.30余年前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免疫性全血细胞减少症",后给予输血及"泼尼松"等治疗.20年前患"肺结核"住院治疗,患"乙肝"未正规诊治.2011年10月出现咳嗽、发热,体温37~38℃,在我省某省级医院血液科查血红蛋白及白细胞减少,胸部CT示左肺上叶团块状软组织影伴周围阻塞性改变.骨髓检查示病态造血,考虑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能.给予输注红细胞,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并给予哌拉西林钠、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血细胞及体温恢复正常.

  • 肿瘤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综合治疗

    作者:屈元姣;刘陶文;徐李容;曹轶林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方法.方法:20例中性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一经确诊,立即入住单人病房,严格消毒隔离;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针(G-CSF)150~300 μg皮下注射每天1次,连用3~7 d升白细胞治疗;19例患者均使用抗生素防治感染,其中14例使用第2、3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治疗;2例使用美罗培南针治疗.结果:发热患者经上述治疗后1~8 d体温下降至正常,外周血白细胞呈上升之势,20例患者中18例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均回升至正常, 白细胞回升至正常的时间为3~7 d.结论:使用G-CSF 皮下注射,辅以第2、3代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加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治疗等综合治疗措施,可有效治疗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 重组人G-CSF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运用时机

    作者:努尔古丽;郭熙英;艾力克木·阿不都玩克

    目的 评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ALL)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临床运用时机.方法 随机选择处于缓解期的急性白血病20例,分为2组,分别在化疗后外周血WBC为1.0~2.0×109/L和(或)ANC<1.0×109/L时(治疗组)与WBC<1.0×109/L和(或)ANC<0.5×109/L时(对照组)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至WBC>3.0×109/L和(或)ANC>1.5×109/L时停药.观察ANC变化,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使用天数,WBC恢复的天数及感染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ANC≤0.5×109/L持续天数,达到ANC≥1.5 × 109/L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天数,及感染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急性白血病在化疗后应尽早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但其拐点仍需探索研究.

  • 不同剂量rhG-CSF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水平的影响

    作者:熊涛;张利铭;张江召;刘荟敏;唐元艳;黄知平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6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3组,rhG-CSF用量每天为400 μg/m2(高剂量)设为A组,rhG-CSF用量每天为300 μg/m2(中剂量)设为B组,rhG-CSF用量每天为200 μg/m2(低剂量)设为C组,疗程3 d .比较3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低值(WBCmin) ,高值(WBCmax) ,白细胞计数(WBC)<4 .0×109/L的时间即WBC 减少时间;并于化疗2周期后使用K PS评分评定患者生存质量,记录应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化疗后,3组患者WBCmin及WBCmax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WBC减少时间在A组为(1 .73 ± 0 .48)d ,明显低于B组[(3 .35 ± 1 .29)d] ,B组低于C组[(5 .84 ± 2 .62)d]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组患者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C组抗菌药物使用率(33 .33%)明显高于A组(5 .56%)和B组(11 .11%)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但是B组与C组间抗菌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结论 中、高剂量的rhG-CSF可以有效缩短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的白细胞减少期,且中剂量与高等剂量rhG-CSF的治疗效果相当,更值得临床推荐.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抗菌药物对糖尿病足感染患者VEGF及Flt-1的影响

    作者:赵汉儒

    目的 探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注射液联合全身抗菌药物治疗对糖尿病足感染(DFI)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DFI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rhG-CSF注射液皮下注射.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血清中VEGF、Flt-1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肉芽生长时间和上皮形成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VEGF、Flt-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VEGF、Flt-1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EGF、Flt-1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hG-CSF与全身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可促进VEGF、Flt-1的表达,缩短上皮细胞形成时间,有效降低创面面积,提高DFI的治疗效果.

  • 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儿童急性白血病中的疗效评价

    作者:林雪峰

    目的:评价国产与进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GSF)治疗儿童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降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白血病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结束48 h后,当WBC<2.0×109/L或ANC<1.5×19/L时开始用药,治疗组使用国产rhG-GSF,对照组使用进口同类产品.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国产rhG-GSF在促进粒细胞恢复上的治疗效果完全可以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 G-CSF治疗白血病化疗不同阶段发生的粒细胞缺乏症疗效观察

    作者:韩杰

    目的:探讨G-CSF在治疗白血病化疗不同阶段发生的粒细胞缺乏症的疗效.方法:31例均为ALL,其中14例于诱导缓解化疗期,17例于缓解后化疗期发生粒细胞缺乏症.均给予G-CSF治疗,观察中性粒细胞上升至1 500/mm3时间.结果:诱导缓解组明显长于缓解后组,P<0.05.结论:G-CSF的疗效与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密切相关.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恶性肿瘤化疗后应用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学军;孔南迁

    目的:研究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在恶性肿瘤化疗后所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减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ADR).方法:采用自身交叉方法将62例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AB和BA 2组.AB组A周期为治疗周期,即化疗结束48 h开始,用国产rhG-CSF治疗,B周期单用化疗,为对照周期;BA组正好相反.隔日查血常规1次,观察WBC和ANC的变化.结果:国产rhG-CSF可以减轻化疗所致的WBC和ANC下降程度,促进化疗患者WBC和ANC的恢复,缩短WBC和ANC减少的持续时间.有助于化疗按期进行.主要ADR有注射部位疼痛、皮疹、发热、肌肉疼痛、乏力.结论: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国产rhG-CSF,能有效减轻WBC和ANC降低,缩短WBC和ANC恢复时间,确保化疗顺利进行.

  • 3种放疗、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症治疗方案的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万昕;蒋学华;黎枫;郎锦义;李涛;任德曦;明静;漆玲

    目的: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合理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对单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 CSF)、单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和 G- CSF与 GM- CSF联合应用治疗肿瘤患者因放疗、化疗引起粒细胞减少症的方案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单用 G- CSF、单用 GM- CSF和 G- CSF与 GM- CSF联合应用的成本-效果比分别是 1 459. 13、 1 212. 22、 732. 1元.结论: G- CSF与 GM- CSF联合应用是较佳方案.

  • 肿瘤患者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DUE标准的建立与应用

    作者:晏妮;吴胜林;杜霞;王懿睿;王霞

    目的:为肿瘤患者合理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国内外rhG-CSF临床应用指南,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肿瘤患者使用rhG-CSF的药物利用评估(DUE)标准;设计患者使用rhG-CSF调查表,评价某“三甲”医院220份使用了rhG-CSF的病历资料。结果:肿瘤患者rhG-CSF的DUE标准包括用药指征、用药过程和用药结果三部分,共14条内容。运用建立的DUE标准对220份病历进行回顾性评估,结果发现该院rhG-CSF应用在符合用药指征、无禁忌证、每周至少监测2次血常规和药物相互作用方面达到了标准预期目标值,但尚存在一些不合理情况。结论:建立的肿瘤患者使用rhG-CSF DUE标准具有评价内容明确、针对性强、实用性好等优点,可为医师和临床药师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致不良反应文献分析

    作者:杨柱梅;殷家福;吴映蓉

    目的 了解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致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筛选出关于rhG-CSF不良反应的病例报道.对患者一般情况、用药情况、不艮反应出现时间及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rhG-CSF所致不良反应44例,女性21例、男性23例,性别无显著差异.不艮反应多为注射部位皮肤过敏反应和全身的过敏反应,严重的不良反应有过敏性休克、肾功能损害等,同时在使用rhG-CSF动员外周造血干细胞时,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可能性.结论 rhG-CSF是通过重组DNA技术制成的一种多肽链的细胞生长因子,在临床使用时应该警惕不良反应的发生.

  •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防治肿瘤化疗反应92例

    作者:张维丰

    目的:探讨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肿瘤患者化疗所致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防治作用及不良反应.方法:全组(92例)患者均行自身对照法,以第1次化疗周期为对照周期,此后采用升白胺、鲨肝醇治疗使白细胞恢复正常后开始第2周期(治疗周期),于治疗周期化疗后加用rhG-CSF.自化疗开始隔日查血常规1次,观察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周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低值均高于对照周期,低值的持续时间和化疗开始至细胞恢复到正常值以上的时间均少于对照周期.骨痛、肌痛以及乏力发生率分别为13.04%和4.35%,偶有低热.结论:rhG-CSF对化疗引起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具有预防和治疗作用,不良反应轻微,安全可靠.

  • 国产rhG-CSF防治化疗病人白细胞下降53例

    作者:谢忠;银正民;蔡良真;梁启廉

    目的:观察国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化疗病人血白细胞下降的防治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将69例癌症患者按3:1比例分别随机进入国产rhG-CSF组及进口rhG-CSF组,采取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在每例患者化疗的2个疗程中,一疗程加国产或进口rhG-CSF作为治疗疗程,而另一疗程不加rhG-CSF作为对照疗程,比较每组各疗程及组间白细胞(WBC)和中性粒细胞(ANC)的变化,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国产rhG-CSF组治疗疗程WBC和ANC下降持续天数均明显低于其对照疗程,且ANC低点亦高于对照疗程,因ANC下降而延迟下一疗程化疗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疗程,与进口rhG-CSF组的临床疗效基本一致.国产rhG-CSF组的不良反应多为发热、骨骼肌肉疼痛、皮疹、局部硬结,患者能耐受,与进口产品的不良反应无差异.结论:结合我国国情,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国产rhG-CSF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培美曲塞致Ⅳ度骨髓抑制1例

    作者:赵海清;吴志勇;邓杰;伍建宇

    患者,男,64岁,因诊断“右肺下叶腺癌,右侧胸膜转移10天”于2014年3月12日入院。既往无基础疾病,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治疗前血常规、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3月16日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内二科行第1周期化学治疗(简称化疗),方案为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钠(礼来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500 mg,批号为J160925)800 mg+注射用顺铂(冻干型,齐鲁制药有限公司,规格为每支10 mg,批号为4120411DB )110 mg,化疗前3 d开始给予补充叶酸400μg/d口服,维生素B12注射液肌肉注射1 mg预防培美曲塞的血液学毒性。化疗第4天出现腹泻,水样便,多每日12次,化验大便常规未见白细胞,立即给予止泻对症治疗,急查血常规结果无异常。第5天出现高热,体温高39℃,再次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1.08×109/L,中性粒细胞75%,血小板下降为89×109/L,立即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注射液升白细胞和升血小板治疗,抽取血培养并化验大便,并给予亚胺培南预防感染。化疗第6天白细胞下降至4度(白细胞计数0.44×109/L,中性粒细胞0)。化疗第7天血小板下降至49×109/L,在原治疗基础输注血小板。在止泻、升白细胞、升血小板、预防感染等对症治疗下,白细胞及血小板无回升(白细胞下降至4度持续4 d),发热、腹泻无好转。化疗第10天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亚叶酸钙解救治疗(首剂100 mg/m2,后50 mg/m2每6 h 1次)。第11天发热及腹泻明显好转,化验白细胞及血小板稍有上升。第12天无发热、腹泻,复查血常规白细胞上升至5.18×109/L,血小板计数75×109/L,停用亚叶酸钙解毒治疗,继续给予升白细胞及升血小板治疗。第13天化验白细胞计数12.49×109/L,中性粒细胞75%,血小板计数103×109/L,停止升白细胞及升血小板治疗。于3月31日顺利出院,嘱其院外监测血常规。

  • 惠尔血治疗急性粒细胞缺乏症临床分析

    作者:王利;唐宗山

    惠尔血作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他应用尚少见报道.我院近5年来用惠尔血治疗非放、化疗引起的急性粒细胞缺乏症12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2例患者均为我院1994年至1999年住院患者,根据血象和骨髓涂片检查确诊.男4例,女8例,年龄15~68岁,中位年龄38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0.4 x 109/L~1.2×109/L;骨髓象均符合粒细胞缺乏症.其中4例发病前有服他巴唑史,4例服解热镇痛药史,1例服抗结核药力克肺疾,3例无明确病因,均无放射线接触史.12例入院时均有发热,体温高达38.5~40℃,伴严重感染,病情危重.

  • G-CSF对不同人群CD34+细胞及T细胞亚群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

    作者:王存邦;陈幸华;欧英贤;白海;魏亚明;欧建锋;慕海霞;王晓静

    目的探讨应用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异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及佳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方法对12例健康供者和16例化疗7 d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以G-CSF 150 μg/12 h,皮下注射,连用5 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①应用G-CSF前,两者骨髓CD34+细胞有显著差异(P<0.01).应用48 h后,两者的骨髓CD34+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0.01),两者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者的骨髓CD34+细胞高峰值出现在96 h后,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0.01),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②应用G-CSF前,两者的外周血CD34+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72 h后,两者外周血中CD34+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0.0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96 h后,两者的CD34+细胞达高峰,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0.0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应用G-CSF对两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96 h后,异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细胞均达到高峰,可适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 乳腺癌不同方案新辅助化疗后对粒细胞减少的影响及处理

    作者:罗恩茜;倪青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不同化疗方案所致粒细胞减少及不同理化因素与粒细胞减少发生的相关性,为精准处置化疗的不良反应、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选用表柔比星+环磷酰胺(EC)与吡柔比星+多西他赛(THP+T)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统计每个患者化疗前后WBC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的数目,并以第1个周期初次给药后48 h内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为预防组,以48 h内未给予rhG-CSF为对照组,评估两组化疗后粒细胞减少的发生情况.结果 EC组中,对照组、预防组3~4度粒细胞减少及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N)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8、0.557).THP+T组中,对照组、预防组3~4度粒细胞减少及FN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28).在THP+T组中,对照组、预防组出现3~4度粒细胞减少与年龄、民族、肿瘤T分期、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无明显关系,而与民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EC方案新辅助化疗后3~4度粒细胞减少较少发生,不必预防性使用rhG-CSF;THP+T方案正相反,应预防性使用rhG-CSF.

  • PEG-rhG-CSF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汪蕊;郭园园;李玉梅;刘静;苏方;杨燕;周争光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间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6例因化疗导致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恶性肿瘤患者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n=36)使用PEG-rhG-CSF皮下注射方案;对照组(n=40)使用rhG-CSF皮下注射方案.比较用药后第7~14天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领域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7~14天的躯体、角色、情绪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较对照组患者均明显提高(P<0.05),疲倦、疼痛、失眠和食欲丧失症状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认知、社会功能、恶心呕吐、气促、便秘、腹泻和经济困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G-rhG-CSF对恶性肿瘤化疗后发生Ⅲ~Ⅳ级骨髓抑制患者化疗间期的生活质量可能有改善作用.

350 条记录 16/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