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志金

    目的:探析每搏量变异度(SVV)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中心静脉压(CVP)组和 SVV 组,每组24例。SVV 组患者按照 SVV 的动态变化,对其静脉补液速度进行指导;CVP 组患者按照 CVP 动态变化,对其补液速度予以指导。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容量监测指标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心率(HR)和 SVV 明显降低, CVP、心脏指数(CI)和平均动脉压(MAP)明显上升(P<0.05)。术后, SVV 组的 CVP 明显低于 CV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VP 组的 SVV 明显低于 SVV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V 能将患者的容量状态可靠、准确的评估出来,在对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指导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俯卧位呼吸末正压对每搏量变异度、脉搏压变异度和脉搏灌注变异指数预测容量准确性及阈值的影响

    作者:陈宇;傅强;米卫东

    目的 观察俯卧位应用不同呼气末正压条件下对每搏量变异度、脉搏压变异度及脉搏灌注变异指数预测容量状态的准确性及诊断阈值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全麻下俯卧位行颈椎或腰椎手术患者60例,全麻后连续监测每搏量变异度(Svv)、脉搏压变异度(PPV)、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俯卧位体位下分别加以0、5、10、15 mmHg的呼气末正压(PEEP),记录每个PEEP时点的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后以7 ml/kg进行补液试验后,再分别加以0、5、10、15 mmHg的PEEP值后记录输液后各血流动力学指标数值.然后以输液前后每搏量变异指数的差值(△SVI)将患者分为两组,即有反应组(△SVI≥15%)和无反应组(△SVI< 15%)组,分别绘制SVV、PPV和PVI判断扩容效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性(ROC)曲线,确定俯卧位时在不同PEEP条件下对SVV、PPV和PVI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诊断阈值及其相关性.结果 与平卧位相比较,俯卧位条件下SVV、PPV、PVI均增大(P<0.05),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心率、每搏量、每搏量指数、心输出量、心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时,在PEEP=0、5、10、15 mmHg条件下,SV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4、0.759、0.718、0.521,PPV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3、0.792、0.705、0.505,PVI判断扩容有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1、0.765、0.709、0.512.当PEEP=0 mm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0.5、11.5、13.5;当PEEP=5 mm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1.5、13.5、14.5;当PEEP=10 mmHg时,SVV、PPV、PVI诊断阈值分别为13.5、14.5、16.5.俯卧位时在不同PEEP条件下SVV、PPV、PVI变化分别与PEEP值变化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4、0.561、0.553,P<0.01).结论 SVV、PPV和PVI在PEEP≤ 10 mmHg时可以准确预测俯卧位时应用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三者预测容量状况的准确性相似,诊断阈值随PEEP值增大而增大,诊断的准确性随PEEP值增大而下降;在PEEP=15 mmHg时,SVV、PPV和PVI不能准确预测俯卧位时应用全麻机械通气患者的容量状况.

  • 每搏量变异度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评价

    作者:吴泽伟;殷俊;杜杰;吕波;吴世民

    目的 探讨每搏量变异度指标(SVV)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方法 选择失血性休克插管全麻手术患者30例,根据随机双盲原则分成两组,即常规监测组与SVV组,每组各15例.常规监测组根据生命体征、尿量、血常规、中心静脉压(CVP)等监测结果 来调节输液输血的剂量和速度;SVV组根据目标导向SVV的目标值(10±2)%和心排血量(CO)、外周血管阻力等监测指标来确定输液输血的剂量和速度.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对于液体复苏治疗的满意度、复苏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复苏治疗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VV组患者对于复苏治疗的满意度为93.33%,常规监测组患者的满意度为60.00%,SVV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复苏前,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患者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有所改善,SVV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更为明显,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组患者的复苏液体量、复苏达标时间以及液体平衡量均明显少于常规监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VV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常规监测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5).结论 采用SVV指标对失血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进行指导,表现出准确有效的优点,有效避免了患者组织水肿与低灌注状态的出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改善了预后.

  • 单肺通气时机械通气方式对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

    作者:张立贤;彭亮;王琳;王爱群;陈伟龙;曹阳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不同机械通气方式对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56例,分为左侧开胸组(L组)和右侧开胸组(R组).麻醉诱导后先采用容量控制模式下的双肺通气,开胸前5min行单肺通气,将L组随机分为容量通气模式组(LV组)与压力通气模式(LP)组;R组分为容量通气模式组(RV组)与压力通气模式(RP组).记录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双肺通气10min(T1)、侧卧位后10min(T2)、单肺通气5 min(T3)、开胸后5min(T4)、开胸后30min (T5)、开胸后60min (T6)及手术结束(T7)时的SVV值.结果:4组患者在T2时,SVV值显著低于T1(P>0.05);T4时,LV组、LP组的SVV较T3时显著降低(P<0.05),RV组、RP组则无显著差异(P>0.05).SVV组间比较:T4时,LV组、LP组显著低于RV组、RP组(P<0.05),单肺通气期间(T4、T5、T6、T7),LP组高于LV组、RP组高于RV组(P>0.05).结论:左侧开胸时SVV的变化明显,而右侧开胸时SVV受影响较小;在同侧开胸条件下,PCV模式对患者的SVV的影响大于应用VCV模式的患者.

  • 艾司洛尔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于涛;吴敬医;姜小敢;鲁卫华;金孝岠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对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研究,选择2015年1月至8月弋矶山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例行机械通气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按照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危重病医学会重症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指南给予相应治疗;静脉输注艾司洛尔,起始速率为6 mg·kg-1·h-1,调整输注速率使目标心率较基础值下降约10%.于艾司洛尔给药前及给药后2h,采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仪(PiCCO)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全身氧代谢指标,以每搏量变异度(SVV)评估患者的容量反应性,SVV≥10%为容量反应性阳性.结果 15例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65±16)岁;肺感染10例、腹腔感染5例;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为(21±9)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为(8±4)分;28d病死率为40.0%.与给药前相比,艾司洛尔给药后SVV[(14±5)%比(17±7)%,t=2.400,P=0.031]、心率[HR(次/min):100±4比112±8,t=8.161,P=0.000]、心排血量[CO (L/min):6.13±1.45比7.88±1.82,t=4.046,P=0.001]、心排血指数[CI(mL·s-1·m-2):51.51±11.00比66.18±11.48,t=4.131,P=0.001]、每搏量指数[SI(mL/m2):31.0±6.4比35.4±6.5,t=2.577,P=0.020]、左室内压上升大速率[dp/dt max(mmHg/s):927±231比1 194±294,t=3.775,P=0.002]、全心射血分数(GEF:0.21±0.05比0.24±0.06,t=3.091,P=0.008)、心功能指数(CFI:5.03±1.37比6.59±1.92, t=4.769,P=0.000)均显著下降,中心静脉压[CVP (mmHg,1 mmHg=0.133 kPa):9±3比8±3,t=-3.617,P=0.003]、舒张压[DBP (mmHg):69±15比66±13,t=-2.656,P=0.019]以及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 (kPa·s·L-1·m-2):206.8±69.8比157.7±46.7, t=-3.255,P=0.006]均显著上升,而收缩压[SBP (mmHg):120±25比123±18,t=0.678,P=0.509]、平均动脉压[MAP (mmHg):86±18比85±14,t=-0.693,P=0.500]、全心舒张期末容积指数[GEDVI(mL/m2):614±84比618±64,t=0.218,P=0.830]、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mL/kg):5.99±1.50比5.73±1.14,t=-1.329,P=0.205]以及组织灌注指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0.711±0.035比0.704±0.048,t=-0.298,P=0.773)、动脉血乳酸[Lac(mmol/L):3.1±0.3比3.0±0.4,t=-0.997,P=0.345]、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mmHg):4.1±0.9比4.7±0.5,t=1.445,P=0.182]均无明显改变.结论 艾司洛尔能够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降低心肌收缩功能、减慢心率、使CO下降,但对组织灌注无明显影响.

  • 经外周动脉心排血量监测在重症患者液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东;宋雁飞;杨艺敏;段奥凇;张志博;王育珊

    目的 探讨依据外周动脉心排血量监测(APCO)容量反应指标对重症患者实施液体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收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重症患者.当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15分,心率>100次/min,无法准确判断前负荷况和心功能状态时,应用APCO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联合应用每搏量变异度(SVV)和被动抬腿试验(PLR)对患者进行液体管理.记录实施液体管理策略前后患者的心率、SVV、血乳酸、中心静脉压(CVP),以及治疗效果.当心率下降和(或)每搏量(SV)增加≥10%,同时伴有血乳酸和SVV下降判定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者则判定为无效.结果 共纳入68例患者.①液体管理策略实施前:CVP> 12 cmH2O(1 cmH2O=0.098 kPa)40例,5~ 12 cmH2O 16例,<5 cmH2O 12例;SVV> 13% 35例,<13%9例,PLR阳性18例,PLR阴性6例,提示前负荷不足者(SVV>13%和PLR阳性)占77.9%(53/68).②实施液体管理策略4h后有效49例,无效19例,有效率为72.06%(49/68);液体管理策略实施12h后,有效56例,无效12例,有效率为82.35%(56/68).③有效组液体管理策略实施后心率、SVV、血乳酸均较实施前显著下降[实施4h的心率(次/min):112.45±13.35比129.55±15.49,SVV:(15.47±6.32)%比(21.20±7.40)%,血乳酸(mmol/L):4.16±3.12比6.21 ±4.11;实施12h的心率(次/min):110.02±13.92比129.61±14.93,SVV:(14.61±5.52)%比(20.66±7.40)%,血乳酸(mmol/L):3.35±2.26比6.11 ±4.02,P<0.05或P<0.01];无效组液体管理策略实施后上述指标无显著变化[实施4h的心率(次/min):119.53±11.68比125.79±11.58,SVV:(16.95±6.48)%比(18.47±4.96)%,血乳酸(mmol/L):5.55±3.80比6.54±3.72;实施12h的心率(次/min):115.92±11.71比123.40±11.59,SVV:(17.17±6.09)%比(19.42±8.25)%,血乳酸(mmol/L):6.33±3.40比7.21±3.81,均P> 0.05].CVP仅有效组实施12h时较实施前显著升高(cmH2O:12.88±3.38比11.27±4.97,P<0.05).结论 经APCO监测的SVV是一个能很好代表容量反应的指标,可以作为临床实施液体管理的重要参考依据.

  • 以每搏量变异度指导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 进行液体复苏的临床研究

    作者:司向;吴健锋;陈娟;陈敏英;刘紫锰;刘勇军;管向东

    目的:探讨以每搏量变异度(SVV)<10%为目标指导外科术后低血容量患者进行液体复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纳入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加强治疗病房(SICU)连续收治的外科术后SVV>10%的低血容量患者,并按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SVV组和中心静脉压(CVP)组,分别以SVV<10%及CVP10~12mmHg(1mmHg=0.133kPa)为目标进行液体复苏,并于6h内达标。主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的组织氧代谢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次要观察指标为复苏达标时的液体复苏情况及心肺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共入组62例患者,SVV组32例,CVP组30例。两组患者入组时基线资料、血流动力学、组织氧代谢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液体复苏达标时组织氧代谢、血流动力学指标均明显改善;且与CVP组比较,SVV组复苏后血红蛋白〔Hb(g/L):102.6±23.4比87.9±16.0〕、氧输送〔DO2(mL/min):944.6±399.4比727.3±183.6〕、平均动脉压〔MAP(mmHg):98.9±15.7比89.8±9.9)、每搏量指数〔SVI(mL/m2):51.8±19.5比41.4±11.3〕进一步升高(均P<0.05),CVP进一步下降(mmHg:8.3±4.4比12.2±2.0,P<0.05);SVV组液体复苏达标所需时间明显缩短(h:1.4±0.6比3.8±1.4,t=6.415,P=0.000),复苏液体量(mL:611.4±453.0比1476.4±741.2,t=4.216,P=0.000)、液体平衡量(mL:366.0±290.8比942.3±532.1,t=4.010,P=0.001)明显减少,复苏中输入红细胞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L:0(0,7.0)比0(0,87.5),U=-1.624,P=0.352〕。SVV组心肺并发症发生率较CVP组明显降低(0比13.3%,χ2=4.564,P=0.033)。结论在外科术后早期以SVV<10%为目标指导液体复苏能明显提高患者的DO2,改善其血流动力学状态,从而有利于尽快纠正患者的低血容量状态,防止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且液体复苏所需时间短,复苏液体用量少,心肺并发症发生风险低。

  • Flotrac监测在诱导期预扩容血流动力学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万玉骁;魏巍;朱俊超

    目的 比较等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溶液万汶(VOL)与乳酸林格氏液(LR)预扩容对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拟行胃肠道手术的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万汶组(V组)和林格组(R组),每组各20例,均于术中行全身麻醉.V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行VOL 7 mL/kg静脉滴注,而R组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行LR 7 mL/kg静脉滴注,输液速度控制在10~15 mL/min.应用无创心排血量(FloTrac)监测仪分别记录输液前(T0)、输液后(T1)、诱导完成(T2)、诱导完成后3 min(T3)、插管完成(T4)、插管完成后5 min(T5)、插管完成后10 min (T6)时患者的血压(SBP/DBP)、心率(HR)、心输出量(C0)、心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每搏指数(SVI)、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值的变化,且通过术中全程监测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来指导术中输液速度及液体量.结果 2组SBP、CO、CI、SVI于诱导及插管后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HR、CVP于诱导时下降而插管时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VRI于T4、T5、T6观察点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SVV作为衡量术中输液的指标,R组患者的术中入液量及术程中总尿量均明显高于V组(P<0.01).结论 在全麻患者诱导前,给予VOL预扩容与给予LR相比,其诱导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并能显著减少术中入液量,降低患者循环容量超负荷的风险.

  • 每搏量变异度在老年单侧髋关节置换术中预测液体治疗反应性的应用

    作者:刘德胜;王东春;刘淑娟;孙波

    目的 评估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指导下的液体治疗是否能够使老年单侧髋关节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器官灌注更好.方法 择期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大于65岁,被随机分为SVV组(n=30)和对照组(n=30).SVV组在每搏量变异度指导(Vigi-leo/FloTrac系统)下管理液体的输注,当SVV> 10%时,输注3 mL/kg的胶体液使SVV低于10%.对照组行常规监测,由麻醉医生选择输液方式和种类(晶体液或胶体液).分别比较两组术中晶体输注量和胶体输注量及总的输液量.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各时间点基础(T0),气管插管即刻(T1),插管后1 min(T2),插管后5 min(T3),手术开始即刻(T4),全髋置换完成(T5),手术结束(T6),拔管后(T7)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采集动脉血插管前(L0),换臼后(Ll),换头后(L2)及拔管后(L3)进行血气分析,监测血浆中乳酸浓度.记录患者术中低血压事件发生的次数.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术中SVV组患者输注的晶体量(1 300 mL±264 mL和1 089 mL±232 mL;P <0.0001)和胶体量(960 mL ±210 mL和756 mL±281 mL;P =0.0186)均更多,总的液体输注量也更大(2269 mL±331 mL和1 593 mL±446 mL,P<0.0001),而发生低血压的人数更少(5和12;P =0.0049).SVV组患者在拔管后血浆乳酸值更低(1.71mmol/L ±0.86 mmol/L和2.15 mmol/L±1.21 mmol/L,P<0.05).结论 老年患者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中在SVV指导下的液体治疗可以使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降低手术结束后血浆乳酸水平,器官灌注更好.

  • 每搏量变异度在麻醉监测中的应用新进展

    作者:王凤祥;喻文立;翁亦齐;芦树军;王刚;杜洪印

    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是一种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参数,是判断机体对液体治疗反应性的新指标,可准确监测机械通气患者血容量变化.目前的临床研究和应用已涉及普外科、胸外科、神经外科以及器官移植手术、低血容量和感染性休克的容量治疗等领域.SVV监测在开胸手术,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肺叶切除中较易受到干扰,外科操作易造成血流动力学波动,导致SVV一过性升高,待干扰停止后SVV可恢复正常,提示开胸手术期间,若采取SVV指导容量治疗,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容量变化,从而安全有效地指导患者围术期的容量管理.综上所述,SVV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监测方法,其在敏感性和准确性上具有显著优势,随着SVV研究的不断深入,其适用范围和应用前景会更加广阔.

  • 容量预处理对人工气腹时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

    作者:徐子锋;郑吉建;沈浩;李金宝;邓小明

    目的:观察人工气腹时容量预处理对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方法:40例20~60岁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单纯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II级,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术前无扩容处理,容量预处理组术前0.5 h行容量预处理,输入500 mL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连续监测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心率(HR).分别记录其诱导前基础值,麻醉诱导后5 min,气腹后5 min,气腹后10 min时,气腹后15 min时,停气腹后5 min时上述值.同时连续记录气腹后前5分钟内,每分钟的CO和气腹压力值.结果:对照组CO、SV、SBP和DBP在诱导后5 min,气腹开始后5 min较诱导前基础值显著减低(P<0.05).容量预处理组在诱导后,以及整个气腹过程中与诱导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显著改变(P>0.05).2组SVV在诱导后,以及整个气腹过程中与诱导前基础值相比均无显著改变(P>0.05).组间比较显示,容量预处理组SVV在诱导后以及整个气腹期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CO和气腹压力呈现负相关.容量预处理组CO和气腹压力无显著相关.结论:术前容量预处理能较好地代偿麻醉诱导和气腹引起的循环抑制,SVV和容量评定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

  •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术前口服液体对胃癌患者全麻诱导的影响

    作者:林健达;田珂;李妍;罗聪;樊俊赟;秦再生

    目的:观察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下术前12 h口服1 000 mL、术前2 h口服500 mL液体碳水化合物对胃癌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35~70岁拟行择期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禁饮组(G组)、术前口服液体碳水化合物组(E组),每组30例.E组术前12 h口服1 000 mL、术前2 h口服500 mL液体碳水化合物.两组患者均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静脉靶控、顺苯磺酸阿曲库铵静注全麻诱导.监测其麻醉诱导前(T0)、喉镜置入前(T1)及插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10 min(T5)、20 min(T6)的心率(HR)、脑电双频指数(BIS)、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心排血指数(CI)及每搏量变异度(SVV);同时观察患者全麻诱导期胃内容物反流误吸情况及胃液残留量.结果:两组T1时的HR、BIS、MAP、CO、CI均明显低于T0时(P<0.05).E组T2~T6时的SVV低于G组(P<0.05),E组T1~T6时的MAP、CO、CI均高于G组(P<0.05).两组麻醉诱导过程均未发生反流误吸,E组回抽胃液残留量与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RAS理念下术前12 h口服1 000 mL、术前2 h口服500 mL液体碳水化合物能更好地维持择期胃癌手术患者全麻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且不增加胃液残留量及反流误吸风险.

  • 肺保护策略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

    作者:陆珠凤;葛圣金;薛张纲;邓小明

    目的 探讨肺保护策略对择期行胸外科手术患者每搏量变异度(SVV)的影响.方法 选择2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ASA分级Ⅰ~Ⅱ级,均无术前用药.研究患者清醒平卧位自主呼吸(T1)、清醒侧卧位自主呼吸(T2)、单纯全麻平卧位双肺通气(T3)、单纯全麻平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4)、单纯全麻侧卧位双肺通气(T5)、单纯全麻侧卧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T6)、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皮时(T7)以及联合麻醉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切开胸膜时(T8)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SVV、心脏指数(CI)4个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SVV变化与HR、MAP、CI的相关性.4个指标数据组内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根据方差齐性检验结果决定进一步统计学检验方案,4个数据组间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T1~T8时间点SVV、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P、CI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差齐性LSD多重比较结果显示,SVV在T2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CI在T1时间点与T3~T8时间点之间,CI在T2时间点与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1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2时间点与T3~T4时间点、T6~T8时间点之间,MAP在T4时间点与T5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VV与CI呈负相关(r=-0.267,P=0.018).结论 术前无容量不足的患者体位改变(从仰卧位到侧卧位)对SVV和HR无显著影响;肺保护策略下单肺通气对SVV、HR、MAP和CI均无显著影响;麻醉因素可引起MAP和CI明显下降,且麻醉状态下被动翻身动作可引起MAP和CI升高,SVV变化与CI呈负相关,但相关性较弱.

  •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振学;徐永灵;袁昌政;王海彪

    目的 探讨通过每搏量变异度(SVV)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入SVV组(13例)和中心静脉压(CVP)组(15例).SVV组患者根据SVV的动态变化指导静脉补液速度,当SVV> 13%时,行快速静脉补液;SVV≤13%时限制静脉补液;维持SVV≤13%.两组患者维持有创动脉血压(ABP)水平≥65 mmHg(1 mmHg=0.133 kPa),不能维持时静脉输注去甲肾上腺素.CVP组患者根据CVP的动态变化指导补液速度,CVP<8 cmH2O(1 cmH2O=0.098 kPa)时,行快速静脉补液,CVP为8~12 cmH2O时限制静脉补液.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晶体液快速输注量、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维持量、晶体液输注总量、胶体液输注总量、去甲肾上腺素用量,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和容量监测指标,以及水肿发生情况.结果 SVV组术中晶体液快速输注量、胶体液快速输注量、晶体液维持量、晶体液输注总量、胶体液输注总量、总输液量均显著少于CVP组(P值均<0.05).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心率均显著减慢(P<0.05),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CVP均显著升高(P值均<0.05);SVV组术后SVV显著高于CVP组同时间(P<0.05),术后CVP显著低于CVP组同时间(P<0.05).SVV组术中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为(41.9±8.0) μg,显著高于CVP组的(25.9±5.2) μg(P<0.01).SVV组水肿发生率为2/13,显著低于CVP组的8/15(P<0.05).结论 SVV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的容量状态,对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裘毅教;唐亮;汪正平;王兆民;周雅春;黄丽娜;李士通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及单纯全身麻醉3种麻醉方法,在开胸手术平卧位、侧卧位、单肺通气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手术切口在第4、5肋间,胸腔引流管在第7、8肋间.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组Ⅰ)、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组(组Ⅱ)及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组(组Ⅲ),每组20例.分别于入手术室静息状态(T0)、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T1)、侧卧位后(T2)、硬脊膜外腔加药后或胸椎旁阻滞后5 min(T3)、开胸单肺通气后20 min(T4)及术毕气管拔管前(T5)5个时间点,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采用Vigileo持续心排出量监测仪持续监测心排血量(CO)和每搏量变异度( SVV).3组患者均于术毕缝皮时开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记录术后2、24、48 h的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0~2 h、2~24 h、24~48 h的PCIA泵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3组在T1、T2时间点的SVV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10%.与T0时间点比较,组Ⅰ、组Ⅱ在各时间点及组Ⅲ在T1~T4时间点的MAP值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组Ⅰ在T1、T2时间点,组Ⅱ在T1~T5时间点,组Ⅲ在T1~T4时间点的CO值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组Ⅰ及组Ⅱ在T4时间点的CVP显著升高(P值均<0.05).组Ⅲ在T3、T4时间点的MAP值显著低于组Ⅰ及组Ⅱ(P值均<0.05); SVV值显著低于组Ⅱ(P值均<0.05),与组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在T4时间点的SVV值显著高于组Ⅰ及组Ⅲ(P值均<0.05).3组间同一时间点CO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镇痛评分:组Ⅱ、组Ⅲ在术后2、24、48 h的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组Ⅰ(P值均<0.05),组Ⅲ在术后24 h的静息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组Ⅱ(P<0.05).组Ⅲ在术后0~2 h、24~48 h的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组Ⅰ、组Ⅱ(P值均<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联合术后PCIA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好.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引起的循环波动表现为SVV升高,不伴MAP下降;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循环的抑制表现为MAP下降,不伴SVV升高.

  • 侧卧位开胸手术对每搏量变异度的影响

    作者:唐亮;裘毅敏;李士通

    目的 比较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开胸手术对每搏量变异度(SVV)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40例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Ⅱ级,分为左侧卧位和右侧卧位组(各20例).两组术前30 min肌内注射阿托品0.5 mg、苯巴比妥钠0.1 g,入室后吸氧5 L/min,行动静脉穿刺,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_2)和平均动脉压(MAP).应用Vigileo持续心排出量监测仪持续监测SVV、心排出量(CO)和每搏量(SV).安静平卧10 min后(T_1),进行全身麻醉诱导,待肌颤消失后经口腔明视插入双腔支气管导管,接呼吸机双肺通气,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_(ET)CO_2),静脉注射维库溴铵4~6 mg,采用异氟烷0.8~1.0小有效肺泡浓度(MAC)维持麻醉,稳定10 min后(T_2),转侧卧位后再稳定10 min(T_3)开始手术.进胸后行单肺通气,记录时间点为单肺通气10 min(T_4)、30 min(T_5)和60 min(T_6).结果 侧卧位T_3时间点的SVV均显著低于平卧位T_2时间点的水平(P值均<0.05).开胸单肺通气过程中,SVV相对比较平稳,T_4、T_5和T_6时间点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T_2、T_3时间点的CO、MAP和SV均较T_1时间点显著下降(P值均<0.05).开胸单肺通气过程中,T_4时间点(开始阶段)的CO、MAP和SV与T_1时间点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随后的T_5、T_6时间点,CO、MAP和SV出现下降,显著低于T_1时间点(P值均<0.05).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组间在各时间点的SVV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开胸手术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对循环功能和血容量状态的影响无显著区别.

  • 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对胃肠道肿瘤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和预后的影响

    作者:王朝;张树波;刘铁军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对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术期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目标导向液体管理组(S组)和中心静脉压液体管理组(C组).记录术后住院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流食时间、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液体总量、尿量及出血量.记录术前(T0)、手术开始(T1)、手术1 h(T2)、手术2 h(T3)、术毕(T4)的血压(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等情况.分别抽取T0、T2、T4、术后24 h(T5)中心静脉血2mL,血样用于测定血清TNF-α、IL-6的浓度.结果 2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进食半流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S组T3时CVP显著高于C组(P<0.05).术毕到术后24 h,S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利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可以减轻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炎症应激反应.

  • 每搏量变异度和中心静脉压指导老年胃肠手术术中液体管理的比较

    作者:冯丹丹;马正良;顾小萍

    目的 观察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用于指导老年胃肠手术液体管理是否可行以及对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老年胃肠手术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按序列号随机分为两组,SVV组和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组,每组20例.SVV组根据SVV值进行补液,维持SVV<10%,同时维持CVP在正常范围.当SVV值>10%,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至SVV稳定<10%,之后维持适当补液速度,并保证SVV<10%,CVP在正常范围,循环稳定.CVP组根据CVP值进行补液,维持CVP 8 mmHg~12 mmHg(1 mmHg=0.133 kPa).当CVP<8 mmHg时,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至CVP稳定在8 mmHg~12 mmHg,之后维持适当输液速度,并保证CVP 8 mmHg~12 mmHg,循环稳定.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麻醉方案.记录麻醉前(T0)、麻醉诱导后(T1)、切皮后(T2)、打开腹腔时(T3)、肠吻合时(T4)以及关闭腹腔时(T5)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尿量以及输血输液量.测定患者手术前1d和手术后1d的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球压积(hematocrit,Hct)、肌酐、尿素氮.记录患者术后排气、恢复进食流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 结果 与SVV组比较,CVP组T5时点CVP值[(11.6±2.0)cmH2O(1 cmH2O=0.098 kPa)]显著上升(P<0.05),T4、T5时点SVV值[(4.5±1.5)%、(4.2±1.4)%]显著下降(P<0.05),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每搏量(stroke volumn,SV)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两组T1时点MAP、CO、SV[SVV组:(74±13) mmHg、(3.7±1.0)L/min、(59±11) ml/b;CVP组:(71±12) mmHg、(3.8±1.1)L/min、(58±13) ml/b]均显著下降(P<0.05),T4、T5时点HR[SVV组:(61±8)、(61±9)次/min;CVP组:(60±7)、(61±9)次/min]均显著下降(P<0.05).SVV组总输液量[(2 560±462) ml]明显少于CVP组[(3 153±823) ml](P<0.05),两组出血量、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b、Hct均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CVP组术后尿素氮值[(4.0±2.0)mmol/L]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肌酐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V组肌酐、尿素氮值较术前无明显改变(P>0.05),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VV组术后排气时间[(2.6±1.2)d],恢复进流质时间[(4.0±1.7)d]明显较CVP组短(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以SVV指导老年胃肠手术液体管理减少了术中输液量,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不失为一种较为理想的容量管理方案.

  • FloTrac/Vigileo系统用于单肺通气血流动力学的监测

    作者:杨梦;解雅英;都义日

    目的 探讨 FloTrac/Vigileo系统在单肺通气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全麻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患者25例,年龄35~65岁,ASA Ⅰ或Ⅱ级,术前无FloTrac/Vig-ileo系统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应用禁忌证.入室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连接 FloTrac/Vigileo 系统,并于全麻诱导后置入TEE探头.分别同时采用 FloTrac/Vigileo系统与TEE监测并记录侧卧翻身后(开胸前,T0)、开胸单肺通气即刻(T1)、单肺通气15 min(T2)、单肺通气30 min(T3)、单肺通气45 min(T4)、单肺通气60 min(T5)的 SV、CO、SVV(FloTrac/Vigileo 系统)或 cIVC(TEE监测).其中由 FloTrac/Vigileo系统所测的 SV 和 CO 等记作 SVF、COF;由 TEE 所测的记作 SVT、COT.结果 T0~T5时 SVF和 SV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84,P<0.01.T0~T5时COF和CO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体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r=0.92,P<0.01.SVV和的cIVC整体相关性分析,结果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80,P<0.01.结论 FloTrac/Vigileo 系统可在胸科手术中作为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监测方法.

  • 葡萄糖初始分布容积评估食管癌患者容量状态的有效性

    作者:何智勇;徐亚军

    目的 以每搏量变异度(stroke volume variation,SVV)为标准,观察葡萄糖初始分布容积(initial distribution volume of glucose,IDVG)在评估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容量状态的有效性.方法 选择30例择期食管癌患者,气管插管后采用Vigileo系统测量SVV,抽取桡动脉血测血糖浓度基础值(CT0),然后通过右颈内静脉在30 s内注入葡萄糖5 g(50%葡萄糖10 ml),抽取动脉血测量注射葡萄糖后1、3、5、60 min的血糖浓度,并计算注射葡萄糖后3 min的IDVG(IDVG3).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评估SVV与IDVG3的相关性.结果 CT0与注射葡萄糖后60 min的血糖浓度(CT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0±0.74)mmol/L vs(5.77±0.76)mmol/L];SVV与IDVG3呈显著负相关(r=-0.79,P<0.001).结论 注射葡萄糖后3 min的IDVG可预测食管癌患者术中液体容量状态.

70 条记录 2/4 页 « 123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