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作者:卫琰;陈弘;张昕;李立志;杜冬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择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疼痛科收治的60例胸背段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胸椎旁阻滞组(TPVB组),两组各30人.对照组采用口服药物镇痛(加巴喷丁);TPV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数字疼痛分级法(NRS)的差异,4周中加巴喷丁的用量,治疗总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TPVB组治疗后4周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4周中加巴喷丁的用量均少于C组(P<0.05),随访的第6,8,12周的NR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TPVB组明显优于C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有效缓解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同时可以减少口服药物的用量.

  • 全麻加胸椎旁阻滞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机体免疫的影响研究

    作者:袁强

    目的 探讨全麻加胸椎旁阻滞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应用及对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取原发性肝癌患者70例均采用手术治疗,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静脉全身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胸椎旁神经组织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对机体免的影响.结果 观察组术后7d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7dCD4+/CD8+比值,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用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中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的进展

    作者:田杨(综述);许挺;徐懋(审校)

    胸椎旁阻滞可为胸科、心脏、乳腺等手术提供良好的术中及术后镇痛。近年来,超声技术的发展为椎旁阻滞提供了即时、可视化的操作平台,进一步提高阻滞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发生,使椎旁阻滞再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超声引导下多种入路方法进行综述,探讨不同技术的进展。

  • 超声引导下平面内经外侧肋间入路行胸椎旁阻滞的临床评价

    作者:许挺;李民;田杨;宋金涛;倪诚;郭向阳

    目的:评估在超声引导下采用平面内方法,经外侧肋间入路行胸椎旁阻滞技术的可行性和成功率.方法:选取27例择期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于术前进行胸椎旁阻滞.超声探头置于脊柱旁8 cm左右,平行肋骨长轴在第5肋间隙进行扫描,以肋间内肌和肋间内肌之间的间隙作为穿刺目标进针,穿刺针到达目标区域后,推注0.5%(质量分数)罗哌卡因20 mL后置管,在超声下评估导管头端位置是否良好,记录给药后10、20、30 min冷触觉阻滞平面.术后连接镇痛泵经导管持续泵注0.2%罗哌卡因6 mL/h进行镇痛,记录术后1、6、24、48 h冷触觉阻滞平面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1次置管成功率81.48%(22/27),另5例患者分别在第2次置管和第3次置管后成功.给予负荷剂量给药后10、20、30 min冷触觉阻滞平面数中位数分别为2、3、4,术后1、6、24、48 h冷触觉阻滞平面数及疼痛程度评分中位数分别为5、5、5、4以及1、1、2、2,无患者发生双侧阻滞、气胸及误穿血管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上述外侧肋间入路技术进行胸椎旁阻滞具有良好的可行性,阻滞成功率高,并发症少.

  • 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用于开放肝脏手术术后镇痛的效果

    作者:席彪;李晓红;程向阳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胸椎旁阻滞对开放肝脏手术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择期施行的右侧肋缘下切口开腹肝脏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D组(右美托咪定组)使用含有右美托咪定1μg/kg的0.5%罗哌卡因20ml,在超声引导下行胸椎旁阻滞,C组(对照组)相同方法给予0.5%罗哌卡因20ml.记录2组患者全麻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即刻,手术开始即刻,手术开始后30min,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2组患者苏醒拔管后即刻,术后4、12、24、48h的静息VAS和轻微活动的V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术后PCIA按压补救镇痛的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在拔管后即刻,D组的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静息VAS和轻微活动的V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4、12、24h,D组的静息VAS和轻微活动的V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而Ramsay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D组患者第1天需PCIA按压补救镇痛的例数明显低于C组(P<0.05).2组患者在麻醉中各时刻的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术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1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0.5%罗哌卡因20ml可以明显改善胸椎旁神经阻滞效果,延长作用时间,可安全用于开腹肝脏手术.

  • 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治疗胸腔镜手术后早期中重度急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飞;张静;张欢楷;赵祎琪;梁鹏;左云霞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与阿片类药物治疗麻醉苏醒室胸腔镜手术后患者中重度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疼痛剧烈的胸腔镜手术患者78例,数字随机分为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组(P组)和舒芬太尼治疗组(S组),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1 h血压、心率、氧饱和度和静息/活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评分),治疗后麻醉苏醒室停留时间,治疗8、24 h和48 h静息/活动疼痛VAS评分,术后48 h自控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总量,恶心呕吐发生率和患者镇痛满意度。结果P组患者治疗后1、8、24、48 h静息和活动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患者(P<0.05)。治疗后1 h,P组患者氧饱和度明显高于S组(95%±3%与92%±4%,P=0.015),收缩压明显低于S组[(118±14) mmHg比(128±14) mmHg(1mmHg=0.133 kPa),P=0.021],舒张压和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PACU停留时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48 h P组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泵舒芬太尼总量明显低于S组,P组患者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S组。术后镇痛满意度P组患者明显高于S组。结论麻醉苏醒室进行胸椎旁阻滞能够有效迅速缓解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中重度急性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镇痛方式。

  • 超声引导胸椎旁阻滞对经皮肾镜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陈晓炜;许学兵;李玄英;牛强;史晓勇;陈友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单点单次胸椎旁阻滞(ThPVB)对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后镇痛效果和吗啡消耗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择期PCNL患者50例,随机分ThPVB组(P组)和对照组(C组).P组于术毕在Sonosite M-Turbo彩色超声诊断仪引导下,于T11胸椎旁间隙注入0.5% 罗哌卡因(耐乐品)10 mL;C组不行胸椎旁阻滞.两组术后均使用吗啡自控镇痛泵,记录麻醉诱导前、术中和术后的心率(HR)、外周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和无创血压(BP),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24 h内的NRS评分、RR、Ramsey镇静评分,同时记录拔除气管导管后24 h吗啡总消耗量、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结果:P组拔除气管导管后0.5 h、1 h、2 h、4 h、8 h、12 h和24 h的NRS评分分别为1.4±1.4、1.9±1.3、2.2±1.4、2.3±1.0、2.4±1.6、1.9±0.9、1.6±0.9,相同时间点静息NRS评分分别为0.3±0.7、0.7±0.9、0.9±1.0、1.1±0.9、1.0±1.0、0.6±0.7、0.4±0.6,低于C组(P<0.05或P<0.01).P组拔管后24 h内各个时间点的Ramsay镇静评分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术后24 h的吗啡总消耗量为(4.5±2.3)mg,C组为(9.2±4.9)mg(P<0.01).P组、C组的患者"非常满意"度分别占80.0% 和23.6%(P<0.05).结论:ThPVB可以为接受PCNL手术的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并提高患者的镇痛满意度.

  • 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手术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陈俊太;吕国义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连续48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被随机分配到全凭静脉全身麻醉组(GA组)或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组(PG组).PG组在超声引导下于T4间隙行TPVB后,两组行全凭静脉麻醉;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30 min(T1)、术毕(T2)、术后8h(T3)采集静脉血样,测定IL-6和IL-10的浓度,同时观察心率和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刻,IL-6和IL-10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与GA组比较,PG组IL-6表达水平更低(P<0.05),而IL-10表达水平则更高(P<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时,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

  • 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探讨

    作者:徐夏迟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病人胸椎旁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需要开展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分为对照(n=30)和观察(n=30)两组,进而对两组患者的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结果:观察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1.65±0.82)分、术后12小时VAS评分(1.49±0.77)分和术后24小时VAS评分(1.52±0.74)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6小时VAS评分(3.65±1.44)分、术后12小时VAS评分(3.28±1.23)分和术后24小时VAS评分(3.52±1.36)分(P<0.05).结论:胸椎旁阻滞镇痛效果显著,拥有较高质量的镇痛质量.

  • 胸科手术行胸椎旁阻滞预处理对患者血浆炎性因子的影响

    作者:刘永;李春华;杨宏;门秀婷

    目的 观察胸科手术前行胸椎旁阻滞预处理对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对血浆白介素(IL)、皮质醇(Cor)、肿瘤坏死因子(TNF)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ASAⅠ-Ⅱ级胸腔镜下行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全身麻醉复合胸椎旁神经阻滞预处理组(Ⅰ组20例)和全身麻醉组(Ⅱ组20例).分别于手术后30 min(T1)、24 h(T2)、48 h(T3)以及72 h(T4)四个时间点对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测定,计算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同时测患者血浆中4个时点IL-6、IL-10、TNF和Cor的水平.结果 在T1、T3、T4时刻,Ⅰ组受试者血浆IL-6及IL-10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Ⅱ组,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1、T2时刻,Ⅱ组受试者血浆TN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组,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3、T4时刻,Ⅰ组受试者血浆Cor表达水平明显低于低于Ⅱ组,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间的VAS评分以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胸椎旁神经阻滞可阻断伤害性刺激向中枢神经的传导,有效减少炎性因子的产生,从而降低机体的应激反应,但对患者围术期镇痛治疗和麻醉苏醒期反应无明显影响.

  • 全麻联合胸椎旁阻滞对食管癌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杨学锋

    目的 探讨全麻联合单侧胸椎旁阻滞对老年食管癌根治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和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两组,A组为单纯全麻,B组采用全麻复合单侧胸椎旁阻滞.观察两组入室时(T0)、插管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10 min(T2)、单肺通气开始1 h(T3)、单肺通气结束10 min (T4)、手术结束时(T5)、拔管前(T6)、拔管时(T7)、拔管后5 min(T8)MAP、HR的变化,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七氟烷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前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 Ramsay镇静评分、拔管后10 min VAS评分.于术前1d和术后第7d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与A组比,B组术中瑞芬太尼、七氟烷用量减少;B组T5~T8时的MAP明显低于A组,T6-T8时的HR明显慢于A组;B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短于A组;拔管前镇静躁动评分、拔管后10 min VAS评分,B组明显低于A组,拔管后Ramsay镇静评分两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B组在术后第7d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结论 全麻联合单侧胸椎旁阻滞能够较好的抑制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的应激反应,并明显改善术后恢复质量与认知功能损伤,值得推广.

  •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在开胸术后的镇痛效果

    作者:彭捷;贾济;吴友平;陆建华;郄文斌;屠伟峰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在开胸手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15例.对照组诱导前椎旁给药及术后镇痛仅用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剂量1组(Dex1组)、右美托咪定剂量2组(Dex2组)、右美托咪定剂量3组(Dex3组)诱导前椎旁给予0.35%罗哌卡因0.3 mL·kg-1和右美托咪定1 μg·kg-1,术后椎旁患者自控镇痛(PCA)使用0.2%罗哌卡因和右美托咪定1、2、4 μg· kg-1.必要时静脉给予地佐辛,维持术后48 h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记录各组阻滞后30 min,术后24 h,PCA结束后12、24 h的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48 h内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比较各组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阻滞后30 min及术后24 h Dex1组、Dex2组、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对照组(P<0.05);PCA结束后12、24 h,Dex2组与Dex3组感觉阻滞节段数多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少于Dex1组及对照组(P<0.05).Dex2组与Dex3组各时点感觉阻滞节段数、术后PCA按压次数及地佐辛用量无显著差异(P>0.05).Dex3组心动过缓、嗜睡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椎旁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可增加阻滞范围,增强镇痛效果,其中右美托咪定2 μg· kg-1混合罗哌卡因术后持续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

  • 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胸椎旁阻滞在肋间神经移位术中的应用

    作者:崔娓;张弛;葛培青;王雪湖;叶照君;于士剑;张依爵;陶伟平;袁红斌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胸椎旁阻滞(TPVB)用于肋间神经移位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并发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肋间神经移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椎旁阻滞镇痛组(T组)和静脉镇痛组(V组),各30例.T组患者麻醉前在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行T4 ~ T5单次椎旁神经阻滞,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地塞米松5 mg混合液共20 mL,记录阻滞平面及并发症,观察注药后血压、心率的变化;V组患者在术后通过静脉按需给予镇痛药物.2组患者均记录术后6h和12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组间比较.结果·TPVB范围为术侧T3 ~ T7,即5个节段的感觉阻滞;无其他并发症;对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T组术后6h的VAS评分显著少于V组(P=0.001);术后12h的VAS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下的TPVB操作简单、安全,阻滞平面广,并发症少,镇痛完善,对于疼痛较严重的肋间神经移位术患者,是术后镇痛有效方法.

  • 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比较

    作者:徐江慧;张军;梁伟民

    目的 评价全麻与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 block,TPVB)这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应用于开胸手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40例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麻组(GA,n=20),全麻+单次胸椎旁阻滞组(GA+TPVB,n=20).GA组:患者经常规全麻静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GA+TPVB组:全麻诱导前于T4~T5行胸椎旁阻滞,阻滞成功后记录阻滞平面,30 min后开始全麻诱导.术中采用静吸复合麻醉,七氟醚MAC值控制于1.0,心率、血压维持于术前基础值的25%左右.比较两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心血管药(麻黄碱)需求量,术后6、12、24、36、48 h安静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术后6 h(T0-6)、6~12 h(T6-12)、12~24 h(T12-24)、24~36 h(T24-36)、36~48 h(T36-48)阿片类镇痛药(吗啡)消耗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结果 GA+TPVB组术中芬太尼用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术中麻黄碱需求量多于GA组(P<0.05);GA+TPVB组术后6、12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低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术后24、36、48 h安静时和运动时的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A+TPVB组在T0-6、T6-12的吗啡消耗量少于GA组(P<0.05),GA+TPVB组与GA组在T12-24、T24-36、T36-48的吗啡消耗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8 h内GA+TPVB组PONV发生率低于GA组(P<0.05).结论 胸椎旁阻滞可产生完善的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早期(12 h内)疼痛评分,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用量及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食管手术围术期循环及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裘毅教;唐亮;汪正平;王兆民;周雅春;黄丽娜;李士通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及单纯全身麻醉3种麻醉方法,在开胸手术平卧位、侧卧位、单肺通气时对血流动力学及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Ⅱ级择期行开胸手术的患者,手术切口在第4、5肋间,胸腔引流管在第7、8肋间.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组Ⅰ)、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组(组Ⅱ)及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组(组Ⅲ),每组20例.分别于入手术室静息状态(T0)、全身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T1)、侧卧位后(T2)、硬脊膜外腔加药后或胸椎旁阻滞后5 min(T3)、开胸单肺通气后20 min(T4)及术毕气管拔管前(T5)5个时间点,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连续监测心电图、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采用Vigileo持续心排出量监测仪持续监测心排血量(CO)和每搏量变异度( SVV).3组患者均于术毕缝皮时开启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记录术后2、24、48 h的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0~2 h、2~24 h、24~48 h的PCIA泵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3组在T1、T2时间点的SVV值均高于正常参考值10%.与T0时间点比较,组Ⅰ、组Ⅱ在各时间点及组Ⅲ在T1~T4时间点的MAP值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组Ⅰ在T1、T2时间点,组Ⅱ在T1~T5时间点,组Ⅲ在T1~T4时间点的CO值均显著降低(P值均<0.05);组Ⅰ及组Ⅱ在T4时间点的CVP显著升高(P值均<0.05).组Ⅲ在T3、T4时间点的MAP值显著低于组Ⅰ及组Ⅱ(P值均<0.05); SVV值显著低于组Ⅱ(P值均<0.05),与组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Ⅱ在T4时间点的SVV值显著高于组Ⅰ及组Ⅲ(P值均<0.05).3组间同一时间点CO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②镇痛评分:组Ⅱ、组Ⅲ在术后2、24、48 h的静息状态和咳嗽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组Ⅰ(P值均<0.05),组Ⅲ在术后24 h的静息状态的疼痛VAS评分<4分的构成比显著高于组Ⅱ(P<0.05).组Ⅲ在术后0~2 h、24~48 h的PCIA按压次数显著少于组Ⅰ、组Ⅱ(P值均<0.05).结论 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麻醉联合术后PCIA用于开胸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好.全身麻醉复合硬脊膜外腔阻滞引起的循环波动表现为SVV升高,不伴MAP下降;全身麻醉复合椎旁阻滞对循环的抑制表现为MAP下降,不伴SVV升高.

  • 胸椎旁阻滞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海燕;李崎;朱涛;刘飞

    背景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ade,TPVB)是一种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胸段椎间孔外口,阻滞行经在该区域内的脊神经根的一种区域神经阻滞技术.该技术可利用解剖定位或超声引导实施,可以为多种胸、腹部手术提供术后镇痛.目的 对该技术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进行文献综述.内容TPVB的局部麻醉药注射区域为胸椎旁间隙(thoracic paravertebral space,TPVS),可用传统方法或超声引导定位.多种局部麻醉药,如布比卡因、利多卡因、罗哌卡因,均可用来实施TPVB,从而为接受单侧胸、腹部手术和患慢性疼痛综合征的患者减轻疼痛,也可用作乳腺手术的麻醉方式.趋向超声引导下的TPVB作为一种安全的多模式镇痛技术,其镇痛效果和硬膜外、椎管内麻醉相近,但其并发症更少.今后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扩大其应用范围,并预防其相关并发症.

  •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对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

    作者:杨永刚;严海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胸椎旁阻滞(thoracic paravertebral block,TPVB)对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臂丛联合TPVB组(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B组患者通过肌间沟和锁骨上两条途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并在C7~T1、T2~T3和T4~T5水平予以椎旁阻滞,阻滞完成30 min后行全麻诱导.C组常规全麻诱导手术.记录患者术中舒芬太尼用量、PACU停留时间、疼痛主诉、追加镇痛药物等情况;观察并记录术后恶心呕吐、眩晕、呼吸抑制、尿潴留等并发症.结果 C组术中舒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B组[(43.2±7.1)μg vs(12.3±5.2)μg,P<0.05];PACU停留时间明显长于,主诉疼痛比例和芬太尼追加剂量明显大于B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臂丛联合TPVB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患者的术后镇痛中,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静脉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

    作者:徐金东;韦锦锋;郁丽娜;王庆;王志鹏;郭远波;王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静脉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患者80例,男38例,女42例,年龄16~28岁,ASAⅠ或Ⅱ级,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在行胸椎旁阻滞前15 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μg/kg(4μg/ml),10 min内泵完,并以0.3~0.5μg·kg-1·h-1持续泵至术毕;对照组以同样方式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观察并记录患者入室(T0)、胸椎旁阻滞穿刺后(T1)、切皮(T2)、交感神经切断(T3)、手术结束(T4)时的HR、RR、MAP、SpO 2和警觉/镇静评分(OAA/S),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T1~T4时研究组HR明显减慢,MAP明显降低(P<0.05);T2、T3时研究组RR明显增快(P<0.05).T1~T3时研究组OA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恶心呕吐分别1例和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胸椎旁阻滞复合静脉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节切断术是安全有效的.

  • 单次胸椎旁阻滞联合持续胸椎旁阻滞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

    作者:卢静;蔡兵;兰志勋;胡云霞;苏文杰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TPVB)联合持续TPVB在肺癌开胸肺叶切除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60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两组术前均给予0.5%罗哌卡因20 ml行单次TPVB,SC组术中以0.2%罗哌卡因5 ml/h持续泵注行TPVB,SP组术后行舒芬太尼PCIA.记录术后1、6、12、18、24、48 h的VAS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8、24、48 h,SP组VAS评分明显高于SC组(P<0.01).SC组患者镇痛效果满意率为87%,明显高于SP组的63% (P<0.05).SC组和SP组各有1例(3.3%)呕吐.SP组有1例嗜睡.两组均无一例呼吸抑制发生.结论 与单次TPVB联合PCIA相比,超声引导下单次TPVB联合持续TPVB在开胸肺叶切除术后镇痛效果更好,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 全麻复合胸椎旁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疼痛及快速康复的影响

    作者:朱雁铃;彭捷;吴友平;谢洁红;张兴安;屠伟峰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超声引导下单次胸椎旁阻滞对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和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C 组采用单纯全凭静脉麻醉,T 组于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引导下单次椎旁神经阻滞,术中行全凭静脉麻醉。两组患者术后均不采用镇痛装置,若术后静息时 VAS 评分>4分,则予单次剂量地佐辛5~20 mg,一天多不超过120 mg。记录术后1、4、8、12 h 的 Ramsay镇静评分,术前1 d、术后4、8、12、24 h 的机械痛阈值,术后第1次疼痛反馈时间,术后24 h 内地佐辛用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 C 组比较,T 组术后8、12 h Ramsay 评分明显降低(P <0.05),术后4、8 h 机械痛阈值明显升高(P <0.05),第1次疼痛反馈时间明显延长(P <0.05),术后24 h 内地佐辛用量明显减少(P <0.05),第1次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 <0.05),术后24 h 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结论全麻复合单次胸椎旁阻滞可有效缓解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的切口疼痛,减少术后24 h 内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有利于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4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