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老年人肺结核并发非小细胞肺癌的外科治疗

    作者:阮军忠;张天辉;李福根;段勇;王子彤

    目的探讨老年人肺结核并发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以及外科治疗方法和患者预后.方法 搜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老年人肺结核并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0例,均经过外科手术后病理确诊.肺癌与肺结核病灶在同一肺叶者26例,不同肺叶者14例.结果 本组40例老年患者,15例患者术前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6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结果,给予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其余19例患者考虑为陈旧性结核病灶,未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所有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单个肺叶切除25例,复合肺叶切除5例,全肺切除1例,楔形和段切除9例;无一例围手术期死亡.术后肺癌病理分期:Ⅰ+Ⅱ期患者29例,1年生存率为93.1% (27/29),5年生存率为68.9%(20/29);而Ⅲa期的 11例患者中,1年生存率为90.9%(10/11), 5年生存率为27.3%(3/11).结论对于老年人肺结核并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早期诊断、合理确定治疗方案、争取早期手术治疗非常重要;术后肺癌病理分期为Ⅰ、Ⅱ期的患者5年生存率较满意.

  • 耐多药肺结核手术治疗时机选择的初步探讨

    作者:姜友定;谭守勇;徐宁;高健齐;陈穗;江涛;黄盛晶;张茂;蔡晓婷;曾定科

    目的 探讨耐多药肺结核的手术治疗时机.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3月广州市胸科医院39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诊结果.患者手术前接受了2~24个月的化疗,化疗强化期末(8个月末)、中期考核(12个月末)和总疗程结束时(24个月末)的患者分别为19例、9例和11例;耐多药、广泛耐药患者分别为21例和18例;病灶范围≤1个肺叶和>1个肺叶的患者分别为17例和22例.分析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手术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同术前化疗时间、不同耐药种类、不同病灶范围患者的治愈率.结果 39例患者的手术治愈率和成功率均为89.7%(35/39),失败率为10.3%(4/3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20.5%(8/39),包括支气管胸膜瘘(10.3%,4/39)、胸腔感染(5.1%,2/39)、内出血(2.6%,1/39)和伤口感染(2.6%,1/39);术前化疗时间0~、8~、12~24个月的患者的治愈比分别为18/19、8/9、9/11,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向无序R×C表的Fisher确切概率法,P=0.665);耐多药、广泛耐药患者的治愈率分别为100.0%(21/21)、77.8%(14/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0,P=0.037).病灶范围≤1个肺叶和>1个肺叶的患者的手术治愈率分别为94.1%(16/17)、86.4%(19/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3,P=0.429);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1/17)、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8,P=0.032).结论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手术治愈率不会随着术前化疗时间的延长而提高,建议术前进行规则化疗8个月后、广泛耐药肺结核发生之前、病灶范围≤1个肺叶时,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 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蒋钰辉;申磊;戴希勇

    目的 探讨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武汉市肺科医院80例行肺上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原发肺恶性肿瘤者23例(28.75%),感染性肺病者57例(71.25%).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胸内残腔分为有残腔组(29例)和无残腔组(51例),比较两组相关因素的差异,分析胸内残腔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结果 80例肺上叶切除者中术后发生胸内残腔者29例,发生率为36.25%.有残腔组患者发生全胸膜粘连者占72.41%(21/29),明显高于无残腔组[27.45%(1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19,P=0.001);有残腔组患者第1秒用力肺活量(FEV1)<1.85 L者占60.00%(12/20),明显高于无残腔组[16.67%(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7,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有全胸膜腔粘连者发生术后胸内残腔的风险是无全胸膜粘连者的7.00(1.66~29.46)倍;FEV1<1.85 L者发生术后胸内残腔的风险是FEV1≥1.85L者的10.50(2.40~46.02)倍.术后有残腔组72 h引流量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为1380(1010,1635) ml,明显多于无残腔组患者的920(630,1150) ml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51.00,P<0.05);术后有残腔组拔管时间M(Q1,Q3)为15.0(11.5,25.0)d,明显较无残腔组[9.0(7.0,10.0)d]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15.50,P<0.05).术后早期发生手术重大并发症者4例(5.00%),均为发生术后胸内残腔者;其中残腔感染3例,迟发性胸腔活动性出血1例.结论 全胸膜腔粘连、FEV1 <1.85 L是导致肺上叶切除术后胸内残腔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后胸内残腔在术后早期可导致胸腔渗液增多和拔管时间延长,并可继发残腔感染和迟发性胸腔出血等严重并发症.

  • 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肺扭转的护理

    作者:徐芬;苏文敏;胡建利;林霞

    总结了1例肺叶切除术后患者发生肺扭转的护理经验.护理要点:对患者进行严密的围术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早期发现肺扭转,防止二次手术后肺扭转的再次发生;及早发现急性肺损伤做好防护.患者顺利恢复出院.

  • 肺减容术适应证探讨(附14例报告)

    作者:况成明;沈洪;赵波;陈启福

    目的:总结1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进行肺减容术(LVRS)的治疗经验,探讨LVRS的适应症.方法:本组14例男性病人,年龄38~65岁.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平均1.0 L(38.5%预计值),动脉血氧分压(PaO2)平均70.2 mmHg(1 mmHg=0.133 kPa),6 min行走平均301.5 m.其中8例行双侧LVRS,6例行单侧LVRS,切除靶区约20%~30%肺组织.结果:14例术后恢复顺利,FEV1增加40%,PaO2增加4.6 mmHg,6 min行走增加43.2%,气急指数均比原先上升1级.结论:LVRS是COPD有效外科治疗方法,但选择病人时应严格掌握其适应症.

  • 右肺中叶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作者:李志平;范士志;蒋耀光;王如文;陈建明;牛会军;何勇;郭伟

    目的探讨右肺中叶疾病(简称中叶疾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的特殊性和规律性,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89年1月~2002年4月手术治疗中叶疾病163例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 结果 163例中,78例(47.9%)为恶性肿瘤,85例(52.1%)为良性疾病;<50岁者91例,81.3%(74例)为良性疾病,显著高于恶性肿瘤的发生率(P<0.01),≥50岁者72例,84.7%(61例)为恶性肿瘤,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的发生率(P<0.01);11例结核患者中8例(72.7%)合并支气管扩张.术后除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外均康复出院; 7例(4.3%)叶间积液,穿刺抽液后恢复.恶性肿瘤患者的1、3、5年生存率,Ⅰ、Ⅱ期分别为88.4%(38/43)、62.8%(27/43)、51.2%(22/43),Ⅲ、Ⅳ期分别为76.5%(26/34)、41.2%(14/34)、14.7%(5/34).4例楔形切除恶性肿瘤者均术后1年内复发,1例接受再次手术切除中叶及下叶者术后38个月死于全身衰竭,良性病变无复发.结论 (1)对中叶疾病应重视肺癌的可能,尤其对50岁以上者;(2)中叶疾病性质难以明确时,宜剖胸探查;(3)中叶结核多合并支气管扩张,保守治疗效果不佳;(4)单纯中叶切除术后在右侧第4肋间锁骨中线内侧2 cm处放置引流管,可减少术后包裹性积液;(5)中叶肺癌不宜行包块楔形切除.

  • 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外科治疗

    作者:汪涛;孙玉鹗;于长海;杨博;孙凯;周振鸿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隐球菌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2004年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1例原发性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4%(7/11)的患者有全身或呼吸道症状.全部患者胸部X线片及胸部CT检查误诊为肺癌、肺炎或结核.3例行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体层显像(FDG-PET)检查,均表现为高代谢病灶.全部患者抗炎与抗结核治疗后病变无变化.术前仅2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后病灶不能完全吸收.所有患者病变均手术切除,术后仅1例多发病变患者行抗真菌治疗.术后随访9~130个月(中位时间32个月),均无复发.结论原发性肺部隐球菌病的临床症状、化验检查、影像学表现均无特异性,病理检查为确诊的依据,治疗采用局部切除为宜,切除彻底术后可不行抗真菌治疗.

  • 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伟;李辉;尚立群;李学昌;李军;宋伟安;文峰

    目的探讨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在我院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的83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组)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33例非手术治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对照(非手术组),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比较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和1,2,3年的生存率.结果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20.3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0%和35%.非手术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4.5个月,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5%,33%和15%.结论对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的疗效明显优于非手术的放射与化学治疗.

  • 肺外科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临床分析

    作者:王兴安;童稳圃;姜格宁;丁嘉安;周逸鸣

    目的 研究肺外科术后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临床特点.方法 2003年1月至2005年3月我院收治的肺外科术后机械通气患者104例中,同时符合VAP和术后肺炎(POP)诊断者35例,无肺炎临床证据的41例.分析76例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结果 术后VAP临床诊断35例(46.1%),病原学诊断33例.术后VAP患者手术距离插管天数[(2.7±2.9)d vs.(1.6±1.7)d,P=0.039]、机械通气时间[(32.2±37.7)d vs.(4.2±2.9)d,P<0.001]和病死率(20.0%vs.2.4%,P=0.013)明显高于没有术后VAP的患者.15例早发性和20例迟发性术后VAP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5)d vs.(43±46)d,P=0.042].分析首次检测到的病原菌,革兰阳性菌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鲍曼不动杆菌取代铜绿假单胞菌而居革兰阴性菌之首.结论 肺外科术后VAP有不同于内科VAP的临床特点.

  • 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在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内结节的应用

    作者:李文涛;瞿冀琛;徐志飞

    目的 探讨一种简单、实用、有效的术中胸腔镜下肺内小结节的定位法.方法 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316例肺内结节患者应用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在胸腔镜下实施了亚肺叶切除术或肺叶切除术.男160例(50.7%),女156例(49.3%);平均年龄58.4岁,其中8例大于80岁.结果 通过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判断准确度达99.0%(313/316).296例实施胸腔镜亚肺叶切除术,其中胸腔镜肺段切除141例,胸腔镜肺局部切除155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20例,其中17例为多结节病变,分布于同一肺叶的不同肺段,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3例肺内小结节在应用此法的早期缺乏校正而定位有误,补做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肺癌194例,肺部转移性肿瘤37例,良性病变85例.结论 钟表盘综合定位法对胸腔镜下肺内结节的定位是简单、有效、实用的.

  • 24例同时多原发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及预后

    作者:梁朝阳;肖飞;郭永庆;石彬;宋之乙;田燕雏;张真榕;刘德若

    目的 对24例同时多原发非小细胞肺癌(synchronous multiple primary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SMP-NSCLC)病例行生存分析,评估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1月至2013年7月中日友好医院依据Martini临床标准诊断的24例SMP-NSCLC患者临床资料,对年龄、性别、肿瘤位置、术式、pT分期、pN分期、术后辅助放化疗等情况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24例SMP-NSCLC病例均通过手术切除获得各病灶明确病理诊断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其中单侧16例,双侧8例.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2例,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总体5年生存率43.1%,中位生存期47个月.单因素分析中,年龄、性别、肿瘤位于同侧或双侧不同组间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肺切除或切除2个肺叶的患者预后较仅行单一肺叶切除、单一肺叶合并亚肺叶切除或多个亚肺叶切除患者差(P =0.023),多原发NSCLC均归为pT1期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包含pT1期以上NSCLC患者(P=0.000),存在pN1转移的患者预后较pN0患者差(P=0.006).多因素分析中,手术术式(P =0.010)、pN分期(P =0.012)、术后辅助治疗情况(P=0.018)是同时多原发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治疗同时多原发NSCLC效果满意,尽可能保留肺功能的手术术式、pN0、术后辅助治疗是预后良好的影响因素,pT分期可能通过影响pN分期进而影响多原发NSCLC治疗预后.

  • 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疗效分析

    作者:祖兴旺;姜格宁;范江;刘明

    目的 探讨7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手术、辅助化疗的效果及预后的特点.方法 将70岁以上手术治疗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按照性别、分期、病理类型、手术方式、是否接受辅助性化疗5个因素与年轻病例进行1:1匹配.用Kaplan-Meier法统计生存率,Log-rank进行差异性检验,用Pearson χ2检验分析手术死亡率及术后短期死亡率在两组人群中的分布差异.结果 共有1304例符合条件并完成匹配,≥70岁者652例,<70岁者652例.两组总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两组之间手术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术后短期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经辅助化疗后两组人群5年生存率大致相等(49.40%对43.89%,P=0.096),两组人群均受益(P=0.049;P=0.000).结论 有手术指征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应积极手术治疗,术后应行辅助化疗,老年病人经恰当的综合治疗后效果不比年轻者差.

  • 162例表现为孤立性肺结节的肺癌延误诊治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宇清;杨德松;刘彦国;刘军;王俊

    目的 分析体检发现的以孤立性肺结节(SPN)为表现的肺癌患者延误治疗的情况和后果,探讨延误治疗的相关原因及改进方法.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8月,162例体检发现的SPN样肺癌患者,其中男93例,女69例;年龄33 ~ 82岁,平均(63.9±10.4)岁.按CT发现SPN到入院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其中<1个月74例,1~3个月48例,≥3~6个月10例,≥6~12个月7例,≥12 ~24个月8例,≥24个月15例.分析从发现SPN到手术治疗时间延迟的影响因素,观察期间各组患者肿瘤直径的变化及病理分期分布.延误诊治原因按3方面归纳:患者因素(患者犹豫、未重视,治疗合并症延误),医师因素(误诊为炎症、结核、陈旧病变、良性肿瘤、转移瘤等),医院因素(入院前检查).结果 所有病例中,医师因素延误49例,占30.2%;患者因素延误50例,占30.9%;医院因素延误63例,占38.9%.医师因素延误中常见为首诊炎症25例,其次为结核8例、陈旧病变8例.除外因治疗合并症及入院前检查等客观因素延误的患者,延误时间<3个月者中,患者因素所致占63.2%(36/57例),40例≥3个月者主要是医师因素,占70.0%(28/4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38,P=0.001).延误时间越长,肿瘤出现增大的可能越大,≥24个月及12 ~24个月者肿瘤增大比例分别为73.3%(11/15例)及87.5%(7/8例).肿瘤分期Ⅳ期者比例延误时间≥24月者达13.3%,其次为12~24个月者,达12.5%,绝对值明显高于其他各组.结论 我国SPN样肺癌存在明显诊治延误,约1/3因医师误诊耽误.需提高医患对其重视程度,尽早手术确诊、治疗.

  • 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预后因素分析

    作者:宋朋;臧若川;张默言;刘雷;高树庚

    目的 探讨行根治性手术治疗的ⅠB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肺癌根治术并经病理证实为ⅠB期的45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69例,女189例;年龄28~88岁,中位年龄61岁.单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多因素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 458例患者中,66例死亡,5年生存率为85.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癌胚抗原(CEA)升高、术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70%、有脉管癌栓和肿瘤低分化与患者的预后差均有关(均P<0.0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CEA升高、术前FEV1%pred<70%和肿瘤低分化与患者的预后差均有关(均P<0.05).结论 术前CEA升高、术前FEV1%pred<70%和肿瘤低分化为影响ⅠB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低分化ⅠB期NSCLC患者可从术后辅助化疗中获益.

  • 解剖性肺切除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

    作者:陈东红;支修益;张毅;许庆生;刘宝东;王春梅;刘振邦;董兵

    目的 探讨经不损伤肌肉切口行解剖性肺切除治疗80岁以上老年人肺癌的安全性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80岁以上肺癌患者进行外科治疗,均经腋下保留胸部肌肉和肋间神经的小切口完成解剖性肺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除手术.肺叶切除8例,双叶切除3例,支气管袖式肺叶切除2例,肺叶切除加楔形切除2例,全肺切除1例.结果 全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9例患者入住外科监护室,时间平均为2.3 d;需机械通气者6例,机械通气时间3~18 h;前3位并发症分别为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全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 d,短5 d,长为14 d.结论 解剖性肺切除可被安全应用于部分8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

  • 原发性中叶肺癌外科治疗45例

    作者:常林宝;杨斌;丁悌

    目的 分析原发性中叶肺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外科手术治疗的45例原发性中叶肺癌的临床资料.45例中男性31例,女性14例.年龄37~75岁,平均56岁.手术方式:单纯中叶切除12例(26.7%),中上叶切除10例(22.2%),中下叶切除14例(31.1%),右全肺切除5例(11.1%),开胸探查2例(4.44%),姑息性切除或肿物楔行切除2例(4.44%).结果 45例中因并发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死亡1例(2.2%);并发心律失常15例(33.3%),其中心房颤动8例,室性期前收缩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并发乳糜胸1例,经保守治疗而痊愈出院.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1%、64.3%、32.1%.结论 原发性中叶肺癌的治疗仍以外科规范化肺叶切除为主.单纯中叶切除难度较大,故常需行双肺叶切除或全肺切除,而中叶袖状切除由于并发症多应慎用,对原发性中叶肺癌应避免行肿物楔行切除,以减少局部复发.

  • 肺癌术后过继免疫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高峰;蒋永新;王巍炜;巫正伟;郭刚

    目的 探讨手术配合CIK过继免疫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方法 40例NSCLC患者按配对的原则分为联合治疗组(手术+免疫治疗)20例,单纯手术组20例;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学指标、癌胚抗原(CEA)等的变化.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Karnofsky评分总提高率分别为85.0%、45.5%(P<0.05).两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CE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CD4+和CD4+/CD8+比值、NK细胞、CEA含量明显提高(P<0.05),且优于单纯手术组(P<0.05).结论 采取外科手术与CIK过继免疫联合治疗,能提高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其免疫功能,降低其CEA含量.

  • 经肺动脉置微泵治疗晚期肺癌手术危险性分析

    作者:寿伟臻;沈德义;李炯;俞杞泉;包祺

    目的 探讨肺动脉置微泵手术介入化疗治疗晚期肺癌的危险性.方法 对20例晚期肺癌患者进行了肺动脉置微泵手术介入化疗,对患者进行了相关危险性的检查.结果 手术前后血压变化70岁以上组及70岁以下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动脉血气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与入院时心功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化疗后与入院时心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肺动脉置微泵介入治疗作为微创手术对肺癌患者的疗效肯定,术后反应轻,可以成为无法手术根治的晚期肺癌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 右美托咪啶在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全身麻醉围术期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宏志;韩冲芳;韩静;姚太平;杨文曲;赵艳丽;于婧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全身麻醉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肺癌及食管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啶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诱导开始后两组分别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8μg/kg和等容量的0.9%NaCl溶液,其他麻醉诱导与维持方法均相同.术中监测脑电双频指数(BIS)以了解麻醉深度,观察并记录入室后(T0)、气管插管即刻(T1)、手术开始(T2)、手术结束(T3)、拔管即刻(T4)、进入复苏室(T5)、离开复苏室(T6)患者的平均动脉血(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观察拔管后相关不良反应.结果 A组拔管时和拔管后的MAP、HR均高于拔管前,但增幅明显低于B组;A组的MAP和HR在T1、T2及T4[(81.7±5.3)、(78.6±7.1)、(83.7±7.5)mm Hg(1mm Hg=0.133 kPa),(71.3±5.3)、(67.7±6.8)、(65.4±5.4)次/min]与B组比较[(95.7±4.2)、(96.2±7.9)、(103.2±8.2) mm Hg,(75.2±4.9)、(85.9±3.3)、(89.4±9.3)次/min]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586、2.870、3.039,0.936、4.171、3.865,均P<0.05);A组躁动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B组的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9,P=0.024).结论 术中静脉泵注盐酸右美托咪啶0.8 μg/kg可减轻老年患者开胸手术全麻围术期的心血管反应,降低术后躁动率,有利于其平稳度过苏醒期.

  • 80岁以上老年非小细胞肺癌切除术后并发症及预后分析

    作者:李文兵;高德伟;卢文宁;刘朝阳

    目的 探讨80岁以上老年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2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连续收治的97例≥80岁,行肺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资料,对其术前、术中围术期状况进行评估,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肺功能、术前合并疾病以及手术方式、组织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分析上述因素与术后并发症发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97例患者中14例(14.4%)发生术后并发症,常见原因为血管并发症(9例)和肺部并发症(5例).所有病例中,36例行肺叶切除,31例行肺段切除,另有30例行楔形切除.组织病理类型为腺癌51例,鳞癌29例,大细胞癌9例,腺鳞癌6例,神经内分泌细胞癌2例.术后病理分期为ⅠA期55例,ⅠB期33例,ⅡA期7例,ⅢA期2例.2例因术后并发症死亡,其中1例死于术后肺炎、呼吸衰竭,另1例死于急性心肌梗死.所有病例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7%、70.2%及52.8%.术后病理为Ⅰ期的患者,其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9%、73.6%及54.1%.结论 高龄并非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性切除术的禁忌证.

55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